乡村文化建设调研及思索

乡村文化建设调研及思索

作者:陶玉梅 单位:中共横县县委党校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进一步推进横县农村文化建设,2011年12月初,横县党校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此次调研共发放《横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842份,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17场次,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170人次。

一、横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享有“中国茉莉花之乡”美誉的横县是郁江河畔上的一颗明珠,位于广西南部、首府南宁的东部,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和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蔗糖生产基地之一,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江近海靠城的重点县域,县域面积346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02个行政村(社区)、1404个自然村,总人口120万,其中农业人口106.5万。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横县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横县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1.镇级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十一五”期间,横县先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72万元、申请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204万元、县财政投资68余万元,修缮和扩建了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100%。在此基础上,为了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2011年横县文体局通过政府集中采购为石塘、云表、陶圩等7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价值35万元的灯光、音响、舞台幕布等文艺演出所需的设备。

2.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稳妥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是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有效平台。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近几年来,横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把加快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城乡风貌改造、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横县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发展。截至2011年12月底,横县已经投入使用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有200多个,现在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已经成为横县各村村民健身、休闲、学习的好地方。

3.农村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成绩突出。近年来,横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并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信息化、科技、电信、移动、联通及广电等部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横县县、乡(镇)、村3级文化活动网络体系已形成,302个行政村(社区)也实现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广播电视进村工程,电信网络覆盖自然村达95%。

(二)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遍地开花

多年来,横县党委政府一直关注民间文化的发展,把发展群众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惠农工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组建各类业余文艺演出队伍。截止2011年底,横县已拥有各类业余文艺演出队伍200多支,这200多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于劳作之余排练节目,在节庆或农村喜事时进行演出,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在对峦城镇业余文艺演出队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镇活跃着新群声剧团、新风文艺队、光彩文艺队、喜洋洋文艺队、广场腰鼓队、花园健身队、秧歌队等12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每当夜幕降临,文艺队员们便卸下白天穿的衣服,换上光鲜亮丽的演出服,编排、演练节目。据了解,峦城镇所有业余文艺演出队伍都是自发组织的,每支队伍成员都在10人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峦城社区组建的新风文艺队所编排的文艺节目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主要是针对个别群众出现的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邻里不团结、、酗酒等陋习和群众中涌现的文明新人新事来编排节目,所表演的内容在群众中有原型,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三)农村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近几年来,横县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通过举办农村文艺大展演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一大批优秀的农村文艺作品脱颖而出。近几年来,横县文化馆、文工团等文艺团体创作、改编了一大批民间文艺作品,其中歌舞类作品达到270多个,小品类作品有25个。2011年县文工团创编的《茉莉之乡》、《高原风光美》、《百年到老不分离》等3首歌曲分别获得中国民歌精品评选金奖、银奖和铜奖,并被收入《奥运之春中国民歌精品选粹(八)》暨“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高端选粹”指定演唱歌曲;县文化馆创编的山歌对唱《花都贺酒歌》获自治区、南宁市“田园欢歌”主题文艺创作演出比赛银奖。2010年,横州镇城东社区创编的舞蹈《舞茶》在“首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和2011年北部湾文艺大展演中均获得一等奖,并入选南宁电视台在中华茉莉园举办的中马泰三国跨国连线《春天的旋律•2011》的春节晚会节目录制;横州镇槎江社区创编的小品《下辈子我还嫁你》在“首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中荣获小品类二等奖;横州镇城北社区创编的乐曲《花都,我可爱的家乡》在“首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中荣获乐队类三等奖;横州镇宋家庄大家乐艺术团创编的舞蹈《金匾茉莉哎势势》、《兄弟们》等作品也先后荣获南宁市老龄艺术团才艺比赛二等奖、南宁市社区文化艺术家庭才艺比赛三等奖。2011年,在南宁市第二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中,横县选送小品《山路弯弯》、舞蹈《和福》、乐队组合《花海》分别荣获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优秀奖。另外,在横州镇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2011年横县出资20万元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打造了以秦观编管横县横州镇的历史为题材的新编大型历史粤剧《海棠亭》,该粤剧由南宁市粤剧团出演,2011年10月粤剧《海棠亭》在重庆“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文艺汇演中荣获了优秀剧目奖。大型历史粤剧《海棠亭》的获奖,充分展现了横县对抓文艺精品生产的成果,彰显了横县文化的软实力。#p#分页标题#e#

(四)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

近年来,横县县委、县政府把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据了解,2011年,横县在册63个业余文艺团队深入村(屯)演出900多场,观众达900000人次;县文工团共组织送戏下乡1000多场,足迹遍及全县17个乡(镇);县电影公司投入20台(套)数字放映设备,积极组织放映人员送电影下乡3360场次(故事片2931场、科教片429场),观众748500人次;县涉农部门送课下乡201期,参训农民12060人次;县文体局组织春节乡镇篮球赛、端午节龙舟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近20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横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五)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横县立足自身实际,依托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唱响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出云表镇新仲村、朝南村一日乡村游,陶圩镇六秀村起义馆、横州镇中共广西省工委横县会议纪念馆红色之旅一日游,云表镇伏波将军庙、横州镇应天寿佛寺以及海棠桥历史文化古迹一日旅游,西津水电站西津湖、镇龙乡镇龙瀑布自然风光生态一日游等4个精品旅游路线,形成了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旅游产业体系。据统计,2011年横县共接待游客约7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1%;旅游综合总收入9458.2万元,比上年增长9.39%。在校椅镇调研中,我们了解到2011年初横县人民政府已经与香港华茗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华茗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五年内先后在校椅镇中华茉莉园投资1.8亿元开发以茉莉花产业为主题的项目,把校椅镇中华茉莉园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科研、文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精品景区,打响了“茉莉之旅”文化品牌。

二、横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横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横县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必须看到,当前横县农村文化发展现状与横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文化发展不均衡当前横县农村文化发展状况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地区差异。在对各乡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调查中,横州镇、云表镇、校椅镇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新福镇、镇龙乡和平朗乡。在云表镇朝南村调研时,我们看到该村不仅仅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灯光球场、村民活动广场,而且该村还利用本村的地下水资源优势建成了一个可以同时容纳600人游泳的乡村游泳池。2.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里是否组建有文艺队伍的问题时,呈现了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文化基础条件好的乡镇,比如横州镇、云表镇、校椅镇、百合镇以及峦城镇的民间文艺组织较多,有98.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有”;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屯(社区),如新福镇、镇龙乡、平朗乡等,有32.7%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没有”。

(二)文化娱乐活动单一当前,横县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有的乡镇虽然在节日期间偶尔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只是组织农民扭一扭秧歌,或搭“土台子”请一些民间艺人唱一唱戏。平时更多的时候,农村文化阵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没有任何活动开展,致使一些农民转向、搞封建迷信等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之中。在针对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的调查中,有88.7%的农民选择看电视,有8.4%的农民选择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有1.6%的农民选择聚众喝酒、打牌,仅有1.3%的农民选择读书看报。可见,目前横县农民在劳作之余,从事较多的娱乐活动是看电视,文化娱乐内容不丰富,形式比较单一。

(三)文化人才缺乏调查中发现,与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大、参与热情度高相比,农村文化培训工作尚未跟上,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成员年龄老化等现象在许多乡镇存在。尽管现在有些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已配备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文化设备器材,但由于缺乏懂得使用乐器的专业人才而使这些文化设备器材闲置。

(四)机制不健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尚未建立起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许多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根本无法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深入农村和服务农村。这些问题导致了集体力量弱化,村民的集体意识和制度意识淡化,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最大化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心理。宗族势力、封建迷信势力和邪教势力乘虚而入,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冲击。

三、加强横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针对当前横县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农民为核心,不断地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积极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横县农村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要推进横县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统筹城乡文化,积极推进城乡文化的互动。一是要推动文化资源向村镇倾斜,加快推进横县新福镇、镇龙乡、平朗乡等较为落后乡镇的村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平朗街委等14个当地群众基础好、建设积极性高,有符合项目建设的场地要求的村屯作为横县“十二五”南宁市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建设内容包括一个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综合楼,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二是深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新福镇、镇龙乡等低收入地区,特别是平马镇等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屯组建文艺团体扶持力度,不断发展壮大100支以上的农村文艺队伍;三是加快推进县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步伐,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在全县17个乡镇、302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乡、村级基层服务网络,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p#分页标题#e#

(二)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参与度高了、主动性强了,工作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村级公共文化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茉莉花文化节等节日经常性开展“文明祭祀”、“敬老爱老助老,共享和谐”、“赛龙舟”、“山歌擂台赛”、“三八巾帼形象大赛”、“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竞争性文化活动,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县文工团、文化馆和各民间文艺团体的“传帮带”作用,鼓励校椅镇临江壮歌剧团、横州镇宋家庄大家乐艺术团、校椅镇青桐麒麟表演队等一些农民群众喜爱的农村业余文化演出团体更多地深入农村与观众同台演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样的演出活动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演出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农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三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文明村镇、文明户、五好家庭、模范夫妻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促进文明新风进万家,这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既增强活动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又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一是把好用人关,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较强组织能力的文化从业人员队伍,公开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乡镇文化站工作。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文化积极分子、民间演艺团体的骨干带动作用,鼓励乡镇中心学校音乐教师兼任农村文化辅导员,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事业、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队伍,使农村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二是要切实改变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不落实的状况;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基层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把横州镇江滨文艺队、云表镇新仲文艺队、平朗乡稔歌文艺队、石塘镇卢村文艺队、校椅镇独田文艺队、云表镇东圩文艺队等9支村屯、社区文艺队作为横县“十二五”的扶持重点,抽调县文化馆文艺辅导员对它们的团队建设、文艺创作和业余演出进行指导、辅导,使他们能够保持队伍不散,阵地不丢,演出不断,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建立农村文化队伍扶持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拨的办法,扶持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发展壮大,保护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五是要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对于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应予以奖励;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

(四)用好用活农村文化阵地

农村文化设施不仅要建好,而且要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对已经建设完成的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要加强管理,确保公益文化设施用于公益文化事业,减少直至杜绝各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运用目标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加强对农村公益文化设施的科学管理,县乡文化部门和单位要增强依法管理文化工作的观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管理和使用好文化设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要加强统一协调,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综合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农村文化设施的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和管理,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三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的空置校舍,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农民需要的“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推动农村中小学校图书室和其他文体设施节假日向农民开放;四是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新华书店便民店、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三合一”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文化广场、科普活动室和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农村文化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考核机制,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政绩考核中,并实行问责机制;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农民、鼓励农村集体、乡镇文化部门兴办文化活动,对于在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和政府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激励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三是要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机制。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取向,制订和建立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入机制,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同时,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发展农村文化的新局面。另外,在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民间投资,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动员社会资源来为农村提供公共文化,不断满足了农村文化发展及农民的文化要求;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主导、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村组社区为点线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新格局。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方式,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活跃起来、观念转变过来、精力集中起来、主动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使文化走进农村、走进农民,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