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碳成本分析

低碳经济碳成本分析

本文作者:张惠茹 李秀莲 单位: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要提高能源的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可能会使企业未来的交易中涉及到碳排放权交易问题,鉴于此企业经营中就会面临新的问题,诸如,投资时要考虑碳排放低的技术项目、日常经营中要核算碳合规成本,并通过提高价格把增加的碳合规成本转移给消费者等,决策者需要这些信息。由此可见,在低碳经济时代,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如何从战略的角度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进行分析和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碳成本管理产生的背景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需要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一是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是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是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是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有关碳排放制度最大特征在于“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capandtrade)”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国家或地区政府都必须承诺碳排放量在规定限额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结果导致了企业因购买碳排放权而拥有碳资产,因碳排放而形成了碳成本,扩展了传统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内容,从而产生了对碳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和碳成本管理内容的研究。

二、碳成本的内涵和计量

传统的成本管理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有关,同时也与成本归集对象有关,诸如产品、服务、客户及组织的业务流程等。直接成本可以直接归集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中,对间接成本,如果不可以直接归集就要进行二次分摊。随着间接成本在组织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近来学术界对成本会计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成本的分摊,即,用传统的单一分配基础的方法分摊,还是用作业成本法多个分配基础来分摊,从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比较好地反映了成本效益关系。在这些成本研究中,产生的成本核算是计算了产品在出售之前所归集的成本,产品出售后所发生的与此产品有关的成本,一般不纳入核算(除了担保费和售后服务费等)。碳成本管理是环境成本会计发展的一部分,它所关注的成本核算对象远远超出了具体的成本归集对象,碳成本核算是建立在碳排放基础上的。借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15次会议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对环境成本的定义,碳排放成本定义可以描述为:为消除或减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显然,碳成本计量与传统成本计量有所不同,传统成本计量是以所消耗或转移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代价为内容,而碳成本计量是以碳排放量的估算为基础。

不同的企业由于所从事的业务活动不同,其碳排放的轨迹各不相同,所要计量的碳成本内容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碳排放量估算标准成为碳成本计量的基础。目前,针对碳排放量的计量还没有形成标准的方法,日本产业经济省制定的以产品生命周期测算商品和服务的碳排放量的方法有比较好的借鉴价值。它要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范围必须涵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把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原材料制造和取得、产品的生产制造、产品的分发或销售、产品的使用和处置(或回收),要获取各阶段与碳排放相关信息,并估算各阶段的碳排放量,以此为基础核算产品的碳成本。这种方法细化了每种材料的投入和转换过程,以量化和追踪电、水,燃料和其他资料的耗用,从而反映与之相关的碳排放量,该标准使得不同企业基于碳排放计量的碳成本具有可比性。

恩格尔斯(Engels)以打印机为例说明产品的碳排放成本,包括:原材料制造与运输、员工工作、打印机生产各个过程使用能源而发生的碳排放、废品处理和产品寿命终了资源回收利用各个过程有关碳排放代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补偿。第一,原材料碳成本主要是指与原材料生产、使用和废弃各环节所导致的对环境影响以及治理环境过程中发生的碳排放成本。例如,电池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第二,人工形成的碳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工在履行其职责时需要消耗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例如,工作时开启空调设备,会导致大量的CO2排放;由于人工问题产生残次品,处置这些残次品也会导致与碳排放相关的成本。第三,制造费用中与碳排放相关的成本主要是指公用设施成本,例如,水、电和其它动力取得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碳的排放。第四,废物处置碳成本主要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处置成本,因为处置过程中需要耗用大量的能源,其结果就会导致大量的碳排放。第五,回收过程中的碳成本是指产品周期末端,即,产品废弃过程中废物处置和管理所形式的碳排放成本。另外,一些与碳排放管理相关的成本,例如,排放检查、形成报告、支付碳排放权费、咨询费和罚款等。由此可见,碳成本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范围之大是空前的。尽管目前还没能形成被广泛认可的碳成本核算体系,但是,对碳成本的管理应成为企业增强其未来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碳成本管理内容探讨

美国环境保护署设立了环境会计项目,此项目鼓励企业了解企业经营中的所有与环境有关的成本,并将其纳入到决策中。碳成本是环境成本发展的一个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应扩展到对碳成本的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p#分页标题#e#

(一)企业战略定位中考虑碳成本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战略决策中设立主要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创造。产品差异化战略中,碳效益被认为是各产品市场营销的主要因素;成本领先战略中,同样要充分考虑碳成本的有效管理。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应针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从战略角度分析企业目前的碳排放水平与未来的目标排放量的差距,制定减排计划。短期内企业可能由于参与低碳经济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低碳经营的成功不但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还可以使企业的利润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由于产品赋予了明显的低碳标志,大大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碳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中应充分考虑与碳排放相关的成本。首先,生产活动要达到碳效率目标,生产管理过程要引入精益生产手段,通过减少材料消耗和缩短流程时间降低能耗。其次在成本控制中将与碳排放相关的成本纳入控制对象,关注因减少碳排放而增加的成本。对碳成本应进行直接、间接、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划分,采用作业成本法,分析并确定碳成本的动因,把由于碳排放带来的间接成本分摊到相应的产品中。再次,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成本核算在产品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设计碳友好产品;采用目标成本法确定产品成本时,碳成本要纳入目标成本计算。最后,对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时,要以单位碳消耗产生的利润为衡量指标,确定客户的盈利能力,要把碳效益指标纳入对组织业绩评价的考核内容中;在衡量企业的利润水平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碳效益,即,单位利润碳排放量。

(三)企业市场营销中的碳成本管理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时都应考虑碳排放的影响。市场调研首先要调研客户对产品碳排放信息的关注度,了解客户为降低碳排放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提升幅度;产品设计时要把碳效率作为产品的一个主要属性纳入考虑,设计理念要融入低碳元素,所设计的产品尽可能满足企业碳排放目标,以使关心碳排放的顾客忠实于企业的产品品牌;从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来分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未来的成长,以顾客对碳关注度为基础进行市场划分;产品包装要充分体现企业低碳意识,不但包装材料尽可能使用低碳的可循环材料,而且通过文字说明将产品的低碳信息传递给顾客,诸如“,绿色”、“环境友好”等文字的运用,树立产品低碳形象。

(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纳入碳成本因素

业绩评价手段的使用直接影响企业碳成本管理效果。当企业采用投资回报率(ROA)和经济增加值(EVA)指标评价公司业绩时,不仅要考虑经济业绩还要考虑碳排放管理业绩。辨别企业与碳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如果能够将它们单独核算,将有利于企业对碳排放管理的专项评价。对碳排放权的购买和出售,以及相关税费都应纳入评价体系。企业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投入也是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诸如,企业在利用风力、太阳能、核能、地热和植树造林等方面的投入,同时还要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耗用效率进行评价,如果企业与碳相关的净收益、投资和资本的成本都能单独分离出来,那么采用经济增加值(EVA)法就可以计算出企业与碳相关的经济增加值。采用净现值法(NPV)对企业某项经营业务价值评估时,预期未来的现金流是指投资于碳相关业务产生的净现金流。平衡计分卡(BSC)也可以应用于企业与碳成本相关的业绩评价中,在原有的客户、创新、内部流程和财务四个方面上增设第五个方面,即,与碳排放相关的关键指标,评价企业、部门和个人的碳成本管理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