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艺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艺术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1

一、从学习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不是日常层面的上课或教学,而是以激发幼儿教师学习愿望、促进学习能力、唤醒学习潜能为目标的并对其艺术实践、反思、变革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强调平面或立体的形象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概括;视觉形象用线条、固定的形式的搭配进行表达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时,完全忽略“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立意中得心源”,如此“简单”的美,如此有程式规律的审美,使人不得不相信只要跟从一定的方法规则,美的真谛就可以被洞悉、被体悟。因而对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再是通过色彩、线条等反映幼儿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感想,不再是让幼儿教师通过内省感悟美的意义及价值后的艺术体验,而是一味地灌输单一技能技巧、使其传承一脉香火。这就造成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来讲,不再是艺术观、语言形式和视觉思维方式的形成方式,而只是一个机体反应的习性。例如,简笔画中的鱼就是那几种固定形态的鱼,而熊也就永远是憨态可掬的咧嘴大笑的熊。其实,每个幼儿教师都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积累学习经验、实践学习方法,吸收价值观、形成习惯和进行批判反思,都有其自身生活实践印记下形成的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有效的艺术教育学习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对艺术经验和自身理解的方式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塑造。若一名幼儿教师的画法、唱法、跳法固定成一种模式,其动作技能的反应也会成为习惯,一提笔、一运气都与之前的套路相同、方式一致,一旦想进行个性化的改变就需花掉一定或相当长的时间、精力。但若此单一方法再传授于幼儿时,艺术教育对幼儿来讲就不是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创造能力主体的有效途径,而是使其进行归顺和驯服的过程。

二、从幼儿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我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是幼儿教师成长的必需。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在学校里往往被以高傲的术语谈论,而很多人完全无视它在幼儿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被呈现的。这与对幼儿的生活知识缺乏关注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的地方艺术意味着什么?怎样通过艺术表达可能对于他人的痛苦艰辛或是快乐愉悦?这些问题的答案超出了培养幼儿教师技能,却是特别需要幼儿教师去探索的过程。实质上,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完善与自我成长,它是促进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与依据。然而,在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域中,示范、讲解、反复纠正、先学谱后唱词,均是艺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幼儿教师今后教授幼儿的方法。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被局限于教幼儿唱唱、画画、跳跳,至于艺术的历史、评论、哲学、民族文化等内容几乎都被剔除在幼儿教师的艺术学习之外,教育内容设置的表浅与窄化,必将剥夺幼儿教师多维度学习艺术的机会。例如,民族文化内容的空缺,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跳了无数的民族舞蹈后却不知为什么蒙古族会有耸肩,壮族会有凤凰掌、蚂拐舞等基本的艺术问题。不接触人类历史上优秀艺术作品的幼儿教师,是难以教幼儿感受艺术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思想感情的,也难以教幼儿学习和欣赏名师的优美形式及娴熟技巧。又如,在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是先临摹后点评,然而一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仅有造型、图案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特殊结构,还有作者蕴涵其中的独特意境。肢解地学习各部分结构不但造成幼儿对艺术作品整体感觉的把握,而且孤立部分也难以体现其原有的艺术价值。这种照搬科学教育、忽略艺术独特性的方式是用“肢解艺术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技能从它赖以生存的艺术情境中剥离出来,把艺术从它产生的各种文化环境中分离出来……这种脱离艺术整体情境所获得的技法上的掌握也只能是暂时的和肤浅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幼儿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各种原理、方法促进幼儿的艺术学习而获得自我成长与完善,而且指向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幼儿教师的帮助,使幼儿自己建造或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让他们通过自己与人、事、物及观念的直接经验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中如果不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不考虑幼儿的逻辑特性与学习需求,不管怎样的艺术教育,都不能使幼儿真正地受益。

三、从综合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2

所谓童趣教学,即是指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想象力、表情、审美,同时,运用趣味性手段激发其舞蹈兴趣。幼儿舞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儿童游戏;自在、童真是儿童游戏的主要特征。因此,幼儿舞蹈艺术教学也应该是其童趣、自在的呈现。可以说,多变性、跳跃性是儿童的一大特点,纯粹的知识讲授非但不能很好地被其消化吸收,还有可能一点一点抽离其对舞蹈的期待。另外,幼儿有其独特的形象思维和审美感受,幼儿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美,或者创造性,从而忽视幼儿的想象力;作为一种艺术,真正的舞蹈教学绝不是着眼于教师的刻意编排、幼儿的机械模仿,而是属于师生的互动、互感、互舞。童趣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幼儿兴趣。尽管舞蹈对学生的天赋有其一定的要求,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尽量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故事性比较强的舞蹈题材,启发儿童用形体、表情来表现舞蹈的故事性。

二、回归生活的舞蹈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幼儿舞蹈艺术教学若脱离了生活,儿童就无法在解读的过程当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也无法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让舞蹈回归生活,突出活动性、对话性、本真性,是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应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幼儿舞蹈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学的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审美是艺术的核心,而审美亦属于体验的范畴;然而,我国幼儿舞蹈长期处于以动作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下,机械地练习是其永恒的主旋律,儿童的感知体验放在了极其次要的位置,幼儿舞蹈始终僵硬在生活之外。“体验本位”之下的舞蹈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教师用生活化的现象和语言启发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比如“闻花香似的吸气“”放风筝似的起舞”等等,如此,儿童在舞蹈学习当中表达生活。又在生活体验当中学习舞蹈,生活和舞蹈的结合,更能激发幼儿舞蹈的激情。将舞蹈教学回归到生活,还体现在舞蹈内容的选择上。在幼儿的生命初期,舞蹈与游戏是一体的,儿童喜欢手舞足蹈、扭动身体、变换姿势,用来表达故事。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其游戏精神。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富有表现力的舞蹈题材,更能激发幼儿的舞蹈细胞和舞蹈热情;选择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生活内容,并以一种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和设计舞蹈活动,可以充分将幼儿的情感认识和形象思维融入舞蹈活动的主题当中。

三、从感知出发的舞蹈教学

感知是舞蹈的前奏,倾听是感知的灵魂。听是幼儿舞蹈的输入,倾听应该是舞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没有倾听的舞蹈,只能是标准动作的呈现,这就偏离开了舞蹈教学的本意,致使感受与动作错位的表演现象、音乐与动作颠倒的配乐现象和孩子和教师倒置的配角现象等等的尴尬出现。如何来优化幼儿舞蹈教学的倾听环节,真正实现其教学目标,提高其有效性,最终推动儿童的成长呢?

1.要以音乐的情境来吸引倾听。

音乐和舞蹈是个统一体,通过导入音乐,刺激幼儿的舞蹈热情,可以慢慢地使其从音乐的倾听中投入到舞蹈的情境当中。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儿童可以直观地来感受音乐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倾听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分段倾听、对比倾听、整体倾听等等,帮助幼儿点燃舞蹈的激情。

2.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之前讲故事或设置问题来引发幼儿的想象,促使其尽快进入到舞蹈的氛围当中。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一方面继续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幼儿阶段是最容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的阶段,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内涵,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然后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从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等方面论述,最后笔者给出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从主体层面、课程设计层面、实践活动层面展开,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

幼儿;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融合研究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类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加工提炼创作出来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结晶,哪怕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也有艺术的存在;科学是人类逐步进化,寻求自身发展、自身突破的内在需求,是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许多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抽象,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最基本的规律,从而影响人的思维和活动,进而再作用于客观世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研究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一、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概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针对的主体年龄段是3———6岁,这是儿童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一个阶段。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理解如下:

1、幼儿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艺术的理解,可以从三个层面把握,第一,幼儿艺术是幼儿情感的表达,是幼儿自身的文化、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的表现;第二,幼儿艺术是幼儿将自身的情感、特征投射到客体身上,并且把客体当做自己的一个方面;第三是幼儿艺术的成果方面,指的是幼儿的艺术创作成果。在此基础上的幼儿艺术教育是指,艺术教育者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2、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是幼儿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发生的,是幼儿把握自身所认识到的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探索,产生好奇心,通过发问、观察的方式,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儿童科学进行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教育仅仅是一个启蒙阶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3———6岁的幼儿,通过自身的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探究事物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

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是这样,他们在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育目标上,无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是以培养幼儿全面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在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培养幼儿专心钻研的素质,无论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需要幼儿潜心、专心的做事,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专心做事、心无旁骛的基本素养,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受益终生的,因此,幼儿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有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教育来源上,虽然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以音体美的教育为主,向其他形式扩展,科学教育的教育内容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看起来二者的教育内容并无太大关系,但是,二者在教育来源上是相同的,都是以幼儿的生活、接触到的有限的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比如对幼儿开设的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是以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疑问为基础开展的,比如为什么会打雷,飞机为什么会飞,等等,对幼儿开设的手工制作的课程,也是鼓励幼儿以身边周围可以随处接触得到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也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科学要求更加严密,追求合理性与逻辑性,艺术追求创造力,追求灵感的闪现,但是他们在教育手段与方法上,都主张积极的交流与合作,都认同在合理基础上的大胆探索、追求,对任何知识都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盲目服从权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怀疑但不过激的良好教育方式方法。

三、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1、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但这种能力在幼儿时期是最不受束缚的,也是在幼儿时期最容易培养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好奇心,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蚂蚁、飞奔的汽车,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把这种好奇心进行有力的引导,向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引导,通过对二者的融合,恢复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生态的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的艺术化的教育,幼儿以自身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表现他们对于陌生世界的认知,他们的创造性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也被激发出来。在艺术化的教育中,幼儿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2、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与感情世界。

科学研究需要细心,艺术需要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感情,这二者的结合,将会使得两种状态向有利的方向结合。我们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与培养,然而科学研究并不是机器,在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研究中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对于科学的热爱,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丰富,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恰恰有利于幼儿在其小时候就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其他工作,都能以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阳光开朗的人,而不是只会从事某一个工作的无趣的人。通过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的开展,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思想不断成熟,沟通交流能力也在不断地往更高的水平迈进,通过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处事更加稳重,行为更加从容,而且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在与别人进行合作时表达,让别人可以懂得自己的意愿,这都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3、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智力的开发。

众所周知,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与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同样重要的,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比如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面对一些趣味实验,有多次失败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不断尝试,面对同伴的质疑,是否可以从容应对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此外,通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广泛涉猎艺术与科学知识,不断学习,增长学识,培养广泛的情趣,拥有求知创新的心态,可以全方面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与意志力的培养。

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

1、在主体层面,逐步渗透

在主体层面,我们进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针对的对象是幼儿,而幼儿是3———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科学教育的接触比较浅显,也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科学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科学教育,要想把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融合,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工具、多种形式、多种生活学习情境刺激幼儿的积极与主动性,从而在多方面把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我们可以在儿童文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利用艺术形式使幼儿对教育活动产生好奇,有求知欲望。比如在叫幼儿乐器或者唱歌的时候,可以通过通俗的语言给孩子解释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人的器官是怎样相互协作发出声响的,在教幼儿的唱歌过程中,把艺术与科学完美的融合,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

2、在课程设置层面,注重关联性

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建立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比如,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甚至带有破坏力的特点,让孩子了解某玩具的构造,拆散后再重新组装起来,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与恒心,还让孩子在拆卸、组装玩具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努力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可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给幼儿一幅画作原形,让幼儿根据画面的构图、造型的不同把事物或动物比作人,按人的心理变化来创作出作品等等。

3、在实践活动层面,注重动手能力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真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达到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目的。而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手工制作或者简单的实验,结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活动需要探究所要制作物体的性能,按照其原理进行科学设计,在感知基础上探究原理,整个过程需要不断与幼儿相互配合,根据设计的需要不断调整设计,这就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激发幼儿渴望学习知识、帮助同伴的愿望。并且,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比如放大镜、潜水镜等等,我们可以在让孩子进行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或者进行简单的美术手工制作,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比如剪纸画等等,充分调动孩子动手的积极性,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孩子更乐意在动手过程中学习、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这都离不开对幼儿的科学培养,而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培养模式,无疑是最佳的培养方式,虽然艺术与科学各有各的教育价值与认知体系,艺术教育强调情感表达及审美,科学关注真实,但诚如笔者前面分析所言,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等等方面都是相通或者相类似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李红竹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男性化教育;渗透方法

幼儿教育关系到国家整体的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并从资源、人力等多方面给予帮扶。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幼儿园仍然十分欠缺男性化教育。尤其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教师参与率非常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比例也非常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幼儿学习、成长,还影响着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个局面,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积极探究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渗透方法,希望充分发挥男性化教育优势,全面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质量。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育内容。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加入,可以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一方面,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兴趣爱好、涉猎范围往往不一样。男性化教育的加入使幼儿可以接触更多样化的活动素材,有利于丰富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另一方面,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等,会有一些差异性。通过男性化教育的加入,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女性化教育带来的可爱、温柔,还可以感受男性化教育带来的阳光、活泼。

(二)强化体育活动。当前,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加入,有利于强化体育活动。其一,大部分女性教师都偏向于静态化的艺术教育,比如,手工制作、艺术鉴赏、绘画比赛等。这些艺术形式虽然可以很好地陶冶幼儿情操,但缺乏一定运动量。而男性教师可以拓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将体育活动与艺术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既能接受艺术熏陶,也能进行身体锻炼。其二,女性教师受场地、硬件设施等限制,很多时候只能在室内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而男性教师可以布置场地、安装硬件设备,为艺术教育活动搭建更多户外平台,创造更多户外机会[1]。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男性教师整体偏少。目前,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缺失的表现之一,就是男性教师整体偏少。具体来说,一方面,主要因为男性教师本身就不多[2]。也就是说,在男性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艺术教育活动只能让女性教师来主导。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虽然有男性教师,但领导不放心男性教师主导活动。有些幼儿园领导认为,艺术教育活动更适合女性教师来主持、协调,男性教师缺乏这方面的亲和力。基于这种认识,有些男性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艺术教育活动。这不仅会局限艺术教育活动,还会局限男性幼儿教师的发展。

(二)不重视男性教师培养工作。正是因为有些幼儿园不重视男性教师培养工作,才会导致男性化教育极度欠缺。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园在活动策划环节,更偏向于女性教师,没有从“活动策划机制”上重视和突出男性教师,让男性教师感觉不到自己被需要。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男性教师的主动性、创新性都会受到打击,不利于幼儿园男性化教育的渗透。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园经常给女性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比赛的机会,使其可以得到展示、认可,并收获相应的回报。而对于男性教师来说,有些幼儿园很少给予这样的机会。这也会影响男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3]。

三、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薪资待遇方面的原因。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导致男性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薪资待遇比较低是非常典型的原因。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教师需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才能策划好整个活动。但从全国范围来分析,部分地区幼儿园男性教师的薪资待遇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些男性教师在低收入状况下,很难对工作抱有热情。另一方面,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策划、组织、参与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既需要教师投入时间,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部分男性幼儿教师由于薪资待遇比较低[4],很难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去策划这些活动。

(二)传统观念方面的原因。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局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很少有男性教师愿意自主、自觉参与活动。一是从家长的角度来分析,有些家长观念比较传统,认为只有女性教师适合带领小朋友进行这些活动。尤其是女性幼儿的家长,他们更希望女性教师多陪伴孩子,不希望男性教师与孩子有过多接触。考虑到这些家长的看法,有些幼儿园会有意识地减少男性教师的参与。这从某种程度上就阻隔了男性化教育的渗透路径。二是有些男性教师自身的认识也存在问题。有些男性教师认为,只要负责体育课教学就可以,不需要过多地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对于这一类男性教师来说,他们的观念也比较传统,没有意识到男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提高薪资待遇。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渗透男性化教育,幼儿园要关注男性幼儿教师需求,合理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具体来说,一方面,为了充分激发男性教师工作热情,对于薪资待遇比较低的幼儿园,要适当提高薪资待遇,让幼儿教师群体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将更多精力投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想策划一个高质量的活动,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组织幼儿去户外采风、捕捉绘画素材时,教师要提前考察场地,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联系车辆,准备绘画相关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拍摄一些照片、小视频,为幼儿留下珍贵的回忆。最重要的是,为了让家长放心,教师还要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整个活动结束,教师不仅投入了时间,也投入了很多心血。对于这一类艺术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奖励”“奖金”等形式,对参与活动的教师给予补助,让这些教师的辛苦付出得到认可。当男性幼儿教师得到展示、奖励的机会时,家属也会更加支持其工作。

(二)转变传统观念。为了更好地渗透男性化教育,幼儿园领导、男性教师、社会大众等,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一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园领导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男性幼儿教师,给他们更多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主动配合男性幼儿教师,共同把艺术教育活动办好,让幼儿从小就可以接受科学、合理的男性化教育,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二是男性幼儿教师自身也要转变观念,要从“单一体育教育”走向“多元男性化教育”。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男性幼儿教师培训、学习,通过“男性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能力培训”“男性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亲和力培训”“男性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价值培训”等形式,给予其更多关注,让他们广泛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筹划,全面提升活动质量。

(三)优化教育体系。一方面,幼儿园要配备充足的男性教师。当前,高职院校作为幼儿教师输出的主要阵地,要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工作中,突出男性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男性学生的加入,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优质的男性幼儿教师,满足幼儿园用人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积极进行改革。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要从“创新”视角出发,有意识、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创新讲座”“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情境模拟”“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创新路径分享会”,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其将来开展创新型艺术教育活动做好准备。

(四)准入与聘任机制。当前教师资格证书的准入机制建设方面,为了确保男性教师能踊跃参与,一定要加大宣传,给予其正面的舆论引导,吸引更多男性教师,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合理性和专业性。因此在准入机制建设方面,男性教师必须获得高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普通话证书等,杜绝未达标准的其他各类社会非专业人员进入幼儿教育行业;对应聘人员资料的审查要严谨,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严谨的核查,从聘任方面提升男性教师准入的标准,优化整个队伍。为了进一步刺激男性教师参与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给予其鼓励,甚至条件倾斜,男性教师优先等聘任机制,全面扩大幼儿园男性教师队伍,逐步渗透男性化教育。

(五)合理强调男性化教育渗透。虽然男性化教育的渗透很有必要,但在渗透过程中,幼儿园要注意“合理化”问题。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强调渗透男性化教育,并不是只推崇男性化教育,而是要发展“双性教育”,让男性化教育、女性化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关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建立在“有必要”的基础上。如果有些艺术教育活动更适合女性教师,幼儿园就要合理分配,让男性教师、女性教师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

(六)科学渗透男性化教育。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关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要注意“科学化”问题。如何理解这种“科学化”?一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男性化教育更突显力量、运动、节奏等,这对幼儿的体能会有一定要求。因此,在渗透男性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展开,避免出现一些危险情况。二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可能更喜欢亲近女性教师。这个时候,幼儿园要关注幼儿心理需求,尊重其个人意愿。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拉近男性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改变对男性教师的刻板印象。

(七)文明渗透男性化教育。关于男性化教育的渗透,幼儿园还要高度重视“文明化”问题。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些舞蹈类活动的服饰、打扮,可能更适合女性教师。这个时候,幼儿园不能强行要求男性教师来参与。如果男性教师在服饰、打扮上过于怪异、暴露,不仅会引起家长群体的反感,还会形成一种不文明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一些过于亲密的表演动作,并不适合男性教师与女性幼儿一起表演,男性教师就要把握好尺度,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合理渗透男性化教育,首先需要越来越多优秀的男性教师加入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这既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转变理念、优化方案,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男性幼儿教师的支持与鼓励。如果每一位男性幼儿教师都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就会让越来越多优秀的男性教师愿意参与到幼儿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尹黎阳.论影响幼儿人格健全的三个主导因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2-4.

[2]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14.

[3]杨丽珠,金芳.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8(6):15-16.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线描画;幼儿;艺术教育;作用

线描画源于中国传统的白描画,在艺术教育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绘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就可以通过线描画来简单入手,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想象能力,最终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线描画教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1.1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通过绘画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线描画也称之为白描画,就是单纯用线画成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基本形式。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也是通过审美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线描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去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然后逐渐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这些都包含着大量的审美教育行为。在创造思维的激发过程中,就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幼儿每天参与到线描画中,能够逐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线描画教学中,线条不仅是倾诉自身情绪与感觉的方法,还象征着个人的主观情感。线条的变化就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形式美,不同的线条表现方式,就会为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感觉美。因此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就可以让幼儿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审美能力。

1.2培养幼儿创造想象力

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在创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启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是第一步,也是本质目的。美术活动对于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幼儿来讲,是一种趣味游戏活动,并且带着强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线描画中,让每一位幼儿都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去勾勒画作,将自己的愿望展现出来。因此幼儿线描画就是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幼儿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作氛围,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创造中,将自身感受和愿望展现出来,进而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2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2.1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最为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观察中去搜集更多的创作素材,然后让幼儿动笔作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自然社会也是艺术教育的一本活教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幼儿直接参与到大自然中,就可以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感受各种各样的绘画方式,点燃幼儿的绘画欲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线条是线描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绘画的基础训练就应该将重点放在线条的掌握上。例如,教师可以每天为幼儿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如观察家里或者学校的花盆图案;不同树叶的轮廓;树木的树干和枝条等。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让幼儿在身边去发现美,感受美,并且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下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与绘画,让幼儿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逐渐能够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线条勾勒出来,完成不同程度的绘画创作。

2.2引导幼儿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诱发幼儿好奇心

热爱一门艺术,都是从欣赏开始的。对于线描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诱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热爱绘画,并且学会欣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其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幼儿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对线描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进一步去感知艺术语言。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默手稿》等;梵高的《星月夜》《加歇医生》《向日葵》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十字军占领君士但丁堡》等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达芬奇的线条冷静、准确,梵高的线条弯曲动荡,德拉克洛瓦的线条奔放有力,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自觉参与到绘画中。

2.3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提高幼儿作画能力

传统的线描画创作都是采用黑色笔在白色的纸上作画,这样不仅无法勾起幼儿的作画兴趣,也无法促使幼儿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逐渐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绘画能力,然后结合幼儿的特点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作画材料和方法,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白色的油画棒在黑色的纸上作画。如在《猫头鹰》《剪影》的创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采用这种作画方式。教师还可以借助彩色卡纸片来让幼儿展开作画,在作画之前,教师需要根据作画的主题,让幼儿自己搜集相关的材料,然后完成作画。如在《星空》的创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搜集黄色的卡片,在黑色卡纸上作画。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油画棒、水彩笔等作画工具,进行各种鲜艳色彩的绘画。如《彩虹》《美丽的孔雀》创作时,让幼儿用鲜艳的线条来进行描绘,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综上所述,线描画教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线描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激发幼儿兴趣;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用,诱发幼儿好奇心;最后教师要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提高幼儿作画能力,促使幼儿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6

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瑰宝。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间艺术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让幼儿从小培养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对保护民间艺术文化至关重要。而要想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要着重分析民间艺术文化中适合于进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并且要提出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策略,从而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弘扬民间艺术文化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策略;意义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人们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的美丽,了解人生哲理。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基础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发展方向,只是通过枯燥的教学讲解的话很难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园学生理解,如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缺点,寓教于乐。但是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渗透措施,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民间艺术文化简述

1、概念

民间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艺术。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或文化的集合。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的不同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民间文化艺术是人们在历史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能够让更多普通的人理解、喜爱并产生共鸣,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文化艺术更适合于用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适合于幼儿园教育的民间文化内容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而是应该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简单易懂、贴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内容比较适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第一,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了一些民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第二,民间音乐,主要是一些民间的童谣、歌谣、民族歌曲等内容;第三,民间戏剧,包括一些民间戏剧、舞蹈、皮影戏等;第四,民间美术,主要包括泥塑、画画、折纸、剪纸、刺绣、编制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选取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内容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意义

1、增强教学趣味性

由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年龄较小、知识面狭窄的刚刚进入学习生涯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不可能像初高中教育一般更多地使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有了最直接的一种意义,即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一些民间技艺如折纸、画画、泥塑等,这样的课程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幼儿园学生来说比一般的识字课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升华教学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塑造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也就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将这种教学行为上升到民族和文化的高度,让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民族艺术文化熏陶。只有从小让学生接受并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学生才能够被培养成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这种教育与文化的渗透能够让教学不仅意味着教授知识,更意味着文化和思想的一种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教学的最崇高理想。

3、促进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许多艺术文化形式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损失,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是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就接触并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就更有可能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工作,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未来某一种民间文化的继承人。这种情况在目前的教育下已经有所体现,例如,我国的戏曲文化目前就有许多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加入到戏曲学校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在国家举行的戏曲文化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与文化的结合,可以让祖国的下一代充分了解国家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更加优秀的文化继承者,避免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失去继承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继续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质训练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都依靠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训练。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师是刚刚毕业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也不是十分丰富,因此首先可以安排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者教学地点进行学习,让教师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其次要让教师在学习参观中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改变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较为灵活,因此可以有效地在课程中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的渗透。例如,教师在引入课程时,可以通过一小段的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比如说在认识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形式将这些数字制作成漂亮的剪纸形式展示给学生,既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又很好地利用了民间文化艺术方法;或者是在学习某一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皮影戏形式向学生还原故事情节,再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形式不仅新颖有趣,更能够通过一种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在课程中专门教授学生一些不同内容的民间艺术文化,例如专门开设剪纸课程,从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讲起,逐步教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最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的选择,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剪纸等需要使用工具的课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3、创造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一个色彩缤纷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开朗的心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也离不开一个充满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品,通过合理的环境结构创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创造一块学生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展示区,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也融入到整个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文化环境。

4、在交流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为频繁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关心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需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开导,教师在这些丰富的交流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争抢东西而吵架,老师必须要进行调解,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严厉的批评或者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榜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孔融,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目的,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作者:付宇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61-63.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7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艺术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较强的传承性与民族性特征,蕴含着中华民族较为多元化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其中包含了一些优秀的民间故事与艺术作品等,这些都是特定时期下,各个民族在社会生活环境与自然生活环境下产生的,体现出了不同民族与时期的思想感情,这种民族魅力与地域色彩非常值得传承与学习,由此可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幼儿的人格养成与道德意识培养有着较大的帮助。所以,在具体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并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来设定艺术教育活动,多多宣传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设立相应的教学机制与评价机制,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保障。本文主要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策略展开研究,希望对于幼儿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价值

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多方面的价值,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传承,属于促进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很多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与文化,属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内容,同时也是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主要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人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统一,而幼儿艺术教育和文化有着较大的联系,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够防止出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与削弱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其次,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能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直接与最合理的模式就是教育,只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从小就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才能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特征来选择最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幼儿在内心深处萌发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与爱好者。最后,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而且还能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狭窄的教育范围之中,而是要引用社会与大自然等一些鲜活的教育素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文化瑰宝,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生活与环境,能够成为幼儿教育中的宝贵艺术资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策略

(一)精选非物质文化内容,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得到传承,教师需要做到精选非物质文化内容,以此来促进幼儿对它们更好地认知。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之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征与接受能力,以此来选择最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与民族音乐等内容,这些都能够成为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内容,但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形式较为复杂,而且内容也比较繁多,根本不适合幼儿进行学习,且不能渗透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之中去。教师需要做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面筛选,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选择一些形式多样化与幼儿可以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这样可以更贴近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教师需要对归纳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归类与总结,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并结合幼儿平时的一些经验基础与兴趣爱好,设定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把这些内容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课程中去。

(二)关注幼儿学习特征,提供表现与感悟的机会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传承,教师需要做到关注幼儿的学习特征,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与表现的机会。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与感知动作思维能力非常强,教师需要多选择一些抽象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让每一位幼儿拥有更多亲自体验与实际操作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较强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教师不仅要让幼儿通过语言文字学习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作为切入点,设定丰富多彩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体验。教师不仅要设定适合幼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项目,还需要结合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做到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听觉与视觉投入艺术教育活动之中,进一步感受来自民族文化与精神方面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表现自我的积极性,为每一位幼儿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与深刻感受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为全面的理解。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每一位幼儿从小就拥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结合游戏活动开展艺术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传承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游戏活动开展艺术教育,以此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幼儿的好奇心与好动性非常强,对于游戏是天生、丝毫没有抵抗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这种心理特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要通过发挥游戏的独特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落实到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去。教师需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幼儿游戏活动融在一起,进一步实现艺术教育活动的游戏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让幼儿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愉快的体验。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为了让幼儿去记忆一些非物质文化方面的内容,而是要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以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品质与艺术情操,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人。教师要激发幼儿对于非物质文化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较为丰富的文化游戏活动体验与技艺游戏活动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落实到艺术教育游戏活动中去,达到最理想的幼儿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方案,真正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防止和杜绝游戏活动的单纯娱乐化。教师还要做到教育与娱乐的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能够更为专注地投入到艺术教育的学习活动之中去。

(四)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呈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

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传承到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呈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教师队伍质量会影响幼儿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由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非物质文化素养,才能够为幼儿呈现出最为理想的艺术教育课程与活动,相反则无法取得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幼儿园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使教师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与情感观。在具体的教师培训上,可设定“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育培训模式,让幼儿教师通过民间团体与专业机构学习,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并且要学会做到科学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幼儿艺术教育课程融合在一起。幼儿园还要鼓励教师多多开发与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素材,为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实物资源与文字说明,幼儿园可以获得政府部门与一些文化机构的支持,设立相应的资料库,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充分的准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幼儿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对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记录与课程文本加以整理,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学习的融合。首先,需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教育课程融合在一起,并结合幼儿的学习特征与兴趣爱好来选择恰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教学价值。其次,教师需要设定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活动,用幼儿喜爱的方式来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让他们在初步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努力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价值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艺术品质与道德修养。最后,幼儿园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了解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为幼儿设定最佳的艺术教育活动模式,取得理想的艺术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2]张血玲.近十年幼儿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综述与评论[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3).

[3]孙露晞,张血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意义探寻[J].中国市场,2007(48).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8

【关键词】美术资源;本土资源;幼儿教育;艺术培养;素质提升

在新时代下艺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幼儿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在无意识的游戏学习中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美好情感的培养,幼儿阶段的教育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在我国各地都流传很久的地方性民间艺术,这些艺术来自人们生活,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活资源,有效挖掘和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将会很好地补充和丰富幼儿美术教育。

一、利用本土资源创造浓厚的学习环境

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输出,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收获更多的认知体验,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学环境的创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幼儿的学习更加依赖教学氛围的引导和对于幼儿思维的启发,因此对于教学氛围的创造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在教学环境创造上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幼儿园内部空间可以构建出具备本土民间艺术特色的艺术长廊,在长廊中展示一些色彩较为鲜艳的作品。在作品的选择上,在充分迎合本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保障艺术作品的多样性,本土的艺术作品相较于其他地域的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认同感。同时幼儿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本土的艺术作品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强,利用具有鲜明本土特点的艺术作品装扮艺术长廊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发现艺术作品中的美感,而作品的多样性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相对较强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在艺术长廊中展示的越多,幼儿就越喜欢观看。通过丰富多样的作品引入让幼儿的视野得到开阔,幼儿的艺术学习将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和一种方法,用这种方式来打开幼儿的思维,激起幼儿的兴趣。其次也可以将本土民间艺术自愿引入主题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以本土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展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本土性相对较强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幼儿。这些视频可以是纪实的视频,通过摄像机的实录将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本土人的生活习性展示到活动中,然后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用自己的理解创造作品。最后,充分利用班级美工区区角活动,让幼儿在美工区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在区域内投放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准备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相关创作材料,给予幼儿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这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艺术区域和艺术长廊最大的区别就是艺术区域是可以动手制作的,实现对于幼儿的艺术素质培育。将幼儿活动过程中必然经过或者经过次数相对较多的走廊装饰成民间艺术长廊,幼儿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艺术素养也可以得到提升和发展。将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出的艺术教育环境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以更生活化、更合适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美育。同时艺术教育的环境与本土的实况充分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认同感,同时也给幼儿更多的艺术创造空间和更多的设计理念,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挖掘艺术资源实现艺术培养

想要将本土的民间艺术文化更好地落实在幼儿教育中,就需要进一步开发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此实现幼儿美术素养培育。本土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主要可以应用于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应用于主题活动教学中,在幼儿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实现幼儿的基本素质培育。而不同教学活动的主题对于幼儿的素质培育方向也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教师需要根据本土的民间艺术文化确定对应主题的教学活动,然后开展课程设计,分析应当如何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和本土艺术以达到提升幼儿艺术素养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应用本土艺术资源。幼儿园内部可以划分出固定的区域以供幼儿创造和思考,而对于区域活动的民间艺术资源运用也可以有效地结合这片区域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情况以及兴趣,在艺术作品选择上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也要保障艺术的多样性。在区域当中摆放出适当的作品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同时根据幼儿年龄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也需要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果将大班、中班和小班混合在一起,很容易会导致小班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很难确立自己的艺术自信,导致丧失了艺术创作的自信心,幼儿也会逐渐对艺术创作产生抵触心理。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创作的素材,将对应的创作原料放到各个区域,以便幼儿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艺术区域的划分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好地进行,提高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力度,一举多得。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节日活动有效地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丰富的典故和文化,而通过节日展开对幼儿的艺术培育可以更好地渲染节日的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更愿意参与其中。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创作的题材,而幼儿因为身处节日当中,对于节日的认知和幼儿对于活动题目具备对应的生活经验,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更深的体会,创作起来也会有更多的素材可供选择,防止幼儿在了解创作题目之后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情况出现,通过这三方面的有效应用让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充分结合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幼儿的素质培育当中,保障幼儿的艺术素养得到开发和提升。

三、结语

幼儿教育中有效利用民间美术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本地民间艺术资源承载着幼儿熟悉、喜爱、感兴趣的生活化的艺术表达和体验。将本地民间艺术资源巧妙地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不但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的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所以,充分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让幼儿有更多的代入感,同时幼儿也更愿意投身其中进行学习。想要更好地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实现幼儿培育,教师就需要创设出相对灵活、生活化、丰富的民间艺术环境,同时教师也需要在主题教学活动以及区域活动和节日活动当中引入更多的本土民间艺术资源,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姚凤琴.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0(03).

[2]封蕊,唐姝婷.中班幼儿剪纸能力特点探析——以长沙市某幼儿园为例[J].特立学刊,2018(04).

[3]陈国华.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闽东民间工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福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J].新课程(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