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育范例

幼儿艺术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1

一、从学习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不是日常层面的上课或教学,而是以激发幼儿教师学习愿望、促进学习能力、唤醒学习潜能为目标的并对其艺术实践、反思、变革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强调平面或立体的形象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概括;视觉形象用线条、固定的形式的搭配进行表达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时,完全忽略“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立意中得心源”,如此“简单”的美,如此有程式规律的审美,使人不得不相信只要跟从一定的方法规则,美的真谛就可以被洞悉、被体悟。因而对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再是通过色彩、线条等反映幼儿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感想,不再是让幼儿教师通过内省感悟美的意义及价值后的艺术体验,而是一味地灌输单一技能技巧、使其传承一脉香火。这就造成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来讲,不再是艺术观、语言形式和视觉思维方式的形成方式,而只是一个机体反应的习性。例如,简笔画中的鱼就是那几种固定形态的鱼,而熊也就永远是憨态可掬的咧嘴大笑的熊。其实,每个幼儿教师都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积累学习经验、实践学习方法,吸收价值观、形成习惯和进行批判反思,都有其自身生活实践印记下形成的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有效的艺术教育学习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对艺术经验和自身理解的方式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塑造。若一名幼儿教师的画法、唱法、跳法固定成一种模式,其动作技能的反应也会成为习惯,一提笔、一运气都与之前的套路相同、方式一致,一旦想进行个性化的改变就需花掉一定或相当长的时间、精力。但若此单一方法再传授于幼儿时,艺术教育对幼儿来讲就不是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创造能力主体的有效途径,而是使其进行归顺和驯服的过程。

二、从幼儿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我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是幼儿教师成长的必需。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在学校里往往被以高傲的术语谈论,而很多人完全无视它在幼儿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被呈现的。这与对幼儿的生活知识缺乏关注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的地方艺术意味着什么?怎样通过艺术表达可能对于他人的痛苦艰辛或是快乐愉悦?这些问题的答案超出了培养幼儿教师技能,却是特别需要幼儿教师去探索的过程。实质上,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完善与自我成长,它是促进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与依据。然而,在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域中,示范、讲解、反复纠正、先学谱后唱词,均是艺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幼儿教师今后教授幼儿的方法。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被局限于教幼儿唱唱、画画、跳跳,至于艺术的历史、评论、哲学、民族文化等内容几乎都被剔除在幼儿教师的艺术学习之外,教育内容设置的表浅与窄化,必将剥夺幼儿教师多维度学习艺术的机会。例如,民族文化内容的空缺,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跳了无数的民族舞蹈后却不知为什么蒙古族会有耸肩,壮族会有凤凰掌、蚂拐舞等基本的艺术问题。不接触人类历史上优秀艺术作品的幼儿教师,是难以教幼儿感受艺术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思想感情的,也难以教幼儿学习和欣赏名师的优美形式及娴熟技巧。又如,在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是先临摹后点评,然而一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仅有造型、图案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特殊结构,还有作者蕴涵其中的独特意境。肢解地学习各部分结构不但造成幼儿对艺术作品整体感觉的把握,而且孤立部分也难以体现其原有的艺术价值。这种照搬科学教育、忽略艺术独特性的方式是用“肢解艺术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技能从它赖以生存的艺术情境中剥离出来,把艺术从它产生的各种文化环境中分离出来……这种脱离艺术整体情境所获得的技法上的掌握也只能是暂时的和肤浅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幼儿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各种原理、方法促进幼儿的艺术学习而获得自我成长与完善,而且指向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幼儿教师的帮助,使幼儿自己建造或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让他们通过自己与人、事、物及观念的直接经验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中如果不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不考虑幼儿的逻辑特性与学习需求,不管怎样的艺术教育,都不能使幼儿真正地受益。

三、从综合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一方面继续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幼儿阶段是最容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的阶段,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内涵,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然后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从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等方面论述,最后笔者给出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从主体层面、课程设计层面、实践活动层面展开,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

幼儿;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融合研究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类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加工提炼创作出来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结晶,哪怕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也有艺术的存在;科学是人类逐步进化,寻求自身发展、自身突破的内在需求,是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许多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抽象,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最基本的规律,从而影响人的思维和活动,进而再作用于客观世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研究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一、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概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针对的主体年龄段是3———6岁,这是儿童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一个阶段。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理解如下:

1、幼儿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艺术的理解,可以从三个层面把握,第一,幼儿艺术是幼儿情感的表达,是幼儿自身的文化、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的表现;第二,幼儿艺术是幼儿将自身的情感、特征投射到客体身上,并且把客体当做自己的一个方面;第三是幼儿艺术的成果方面,指的是幼儿的艺术创作成果。在此基础上的幼儿艺术教育是指,艺术教育者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2、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是幼儿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发生的,是幼儿把握自身所认识到的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探索,产生好奇心,通过发问、观察的方式,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儿童科学进行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教育仅仅是一个启蒙阶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3———6岁的幼儿,通过自身的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探究事物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

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是这样,他们在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育目标上,无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是以培养幼儿全面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在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培养幼儿专心钻研的素质,无论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需要幼儿潜心、专心的做事,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专心做事、心无旁骛的基本素养,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受益终生的,因此,幼儿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有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教育来源上,虽然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以音体美的教育为主,向其他形式扩展,科学教育的教育内容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看起来二者的教育内容并无太大关系,但是,二者在教育来源上是相同的,都是以幼儿的生活、接触到的有限的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比如对幼儿开设的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是以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疑问为基础开展的,比如为什么会打雷,飞机为什么会飞,等等,对幼儿开设的手工制作的课程,也是鼓励幼儿以身边周围可以随处接触得到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也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科学要求更加严密,追求合理性与逻辑性,艺术追求创造力,追求灵感的闪现,但是他们在教育手段与方法上,都主张积极的交流与合作,都认同在合理基础上的大胆探索、追求,对任何知识都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盲目服从权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怀疑但不过激的良好教育方式方法。

三、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1、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但这种能力在幼儿时期是最不受束缚的,也是在幼儿时期最容易培养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好奇心,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蚂蚁、飞奔的汽车,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把这种好奇心进行有力的引导,向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引导,通过对二者的融合,恢复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生态的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的艺术化的教育,幼儿以自身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表现他们对于陌生世界的认知,他们的创造性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也被激发出来。在艺术化的教育中,幼儿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2、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与感情世界。

科学研究需要细心,艺术需要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感情,这二者的结合,将会使得两种状态向有利的方向结合。我们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与培养,然而科学研究并不是机器,在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研究中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对于科学的热爱,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丰富,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恰恰有利于幼儿在其小时候就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其他工作,都能以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阳光开朗的人,而不是只会从事某一个工作的无趣的人。通过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的开展,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思想不断成熟,沟通交流能力也在不断地往更高的水平迈进,通过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处事更加稳重,行为更加从容,而且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在与别人进行合作时表达,让别人可以懂得自己的意愿,这都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3、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智力的开发。

众所周知,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与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同样重要的,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比如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面对一些趣味实验,有多次失败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不断尝试,面对同伴的质疑,是否可以从容应对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此外,通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广泛涉猎艺术与科学知识,不断学习,增长学识,培养广泛的情趣,拥有求知创新的心态,可以全方面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与意志力的培养。

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

1、在主体层面,逐步渗透

在主体层面,我们进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针对的对象是幼儿,而幼儿是3———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科学教育的接触比较浅显,也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科学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科学教育,要想把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融合,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工具、多种形式、多种生活学习情境刺激幼儿的积极与主动性,从而在多方面把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我们可以在儿童文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利用艺术形式使幼儿对教育活动产生好奇,有求知欲望。比如在叫幼儿乐器或者唱歌的时候,可以通过通俗的语言给孩子解释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人的器官是怎样相互协作发出声响的,在教幼儿的唱歌过程中,把艺术与科学完美的融合,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

2、在课程设置层面,注重关联性

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建立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比如,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甚至带有破坏力的特点,让孩子了解某玩具的构造,拆散后再重新组装起来,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与恒心,还让孩子在拆卸、组装玩具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努力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可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给幼儿一幅画作原形,让幼儿根据画面的构图、造型的不同把事物或动物比作人,按人的心理变化来创作出作品等等。

3、在实践活动层面,注重动手能力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真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达到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目的。而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手工制作或者简单的实验,结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活动需要探究所要制作物体的性能,按照其原理进行科学设计,在感知基础上探究原理,整个过程需要不断与幼儿相互配合,根据设计的需要不断调整设计,这就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激发幼儿渴望学习知识、帮助同伴的愿望。并且,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比如放大镜、潜水镜等等,我们可以在让孩子进行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或者进行简单的美术手工制作,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比如剪纸画等等,充分调动孩子动手的积极性,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孩子更乐意在动手过程中学习、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这都离不开对幼儿的科学培养,而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培养模式,无疑是最佳的培养方式,虽然艺术与科学各有各的教育价值与认知体系,艺术教育强调情感表达及审美,科学关注真实,但诚如笔者前面分析所言,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等等方面都是相通或者相类似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李红竹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3

所谓童趣教学,即是指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想象力、表情、审美,同时,运用趣味性手段激发其舞蹈兴趣。幼儿舞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儿童游戏;自在、童真是儿童游戏的主要特征。因此,幼儿舞蹈艺术教学也应该是其童趣、自在的呈现。可以说,多变性、跳跃性是儿童的一大特点,纯粹的知识讲授非但不能很好地被其消化吸收,还有可能一点一点抽离其对舞蹈的期待。另外,幼儿有其独特的形象思维和审美感受,幼儿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美,或者创造性,从而忽视幼儿的想象力;作为一种艺术,真正的舞蹈教学绝不是着眼于教师的刻意编排、幼儿的机械模仿,而是属于师生的互动、互感、互舞。童趣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幼儿兴趣。尽管舞蹈对学生的天赋有其一定的要求,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尽量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故事性比较强的舞蹈题材,启发儿童用形体、表情来表现舞蹈的故事性。

二、回归生活的舞蹈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幼儿舞蹈艺术教学若脱离了生活,儿童就无法在解读的过程当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也无法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让舞蹈回归生活,突出活动性、对话性、本真性,是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应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幼儿舞蹈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学的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审美是艺术的核心,而审美亦属于体验的范畴;然而,我国幼儿舞蹈长期处于以动作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下,机械地练习是其永恒的主旋律,儿童的感知体验放在了极其次要的位置,幼儿舞蹈始终僵硬在生活之外。“体验本位”之下的舞蹈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教师用生活化的现象和语言启发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比如“闻花香似的吸气“”放风筝似的起舞”等等,如此,儿童在舞蹈学习当中表达生活。又在生活体验当中学习舞蹈,生活和舞蹈的结合,更能激发幼儿舞蹈的激情。将舞蹈教学回归到生活,还体现在舞蹈内容的选择上。在幼儿的生命初期,舞蹈与游戏是一体的,儿童喜欢手舞足蹈、扭动身体、变换姿势,用来表达故事。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其游戏精神。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富有表现力的舞蹈题材,更能激发幼儿的舞蹈细胞和舞蹈热情;选择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生活内容,并以一种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和设计舞蹈活动,可以充分将幼儿的情感认识和形象思维融入舞蹈活动的主题当中。

三、从感知出发的舞蹈教学

感知是舞蹈的前奏,倾听是感知的灵魂。听是幼儿舞蹈的输入,倾听应该是舞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没有倾听的舞蹈,只能是标准动作的呈现,这就偏离开了舞蹈教学的本意,致使感受与动作错位的表演现象、音乐与动作颠倒的配乐现象和孩子和教师倒置的配角现象等等的尴尬出现。如何来优化幼儿舞蹈教学的倾听环节,真正实现其教学目标,提高其有效性,最终推动儿童的成长呢?

1.要以音乐的情境来吸引倾听。

音乐和舞蹈是个统一体,通过导入音乐,刺激幼儿的舞蹈热情,可以慢慢地使其从音乐的倾听中投入到舞蹈的情境当中。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儿童可以直观地来感受音乐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倾听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分段倾听、对比倾听、整体倾听等等,帮助幼儿点燃舞蹈的激情。

2.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之前讲故事或设置问题来引发幼儿的想象,促使其尽快进入到舞蹈的氛围当中。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4

(一)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性是山西民间艺术的首要特征。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艺术品在山西民间文化的百花园里悄然绽放,各领风骚。其中,广灵窗花精巧绝伦,红火喜庆;霍州面塑憨态可掬,寓意吉祥;云冈绢人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孝义皮影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等等。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以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形象表达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幼儿欣赏、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了解山西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风格,帮助其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提高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还能培养他们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全面发展

生活性和实践性是山西民间艺术的重要特征。山西民间艺术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山西人民的历史、习俗和思想感情。如山西面塑通过捏、压、撮、剪等方法,将普通的食物化为饱含情感和艺术意蕴的精神食粮。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幼儿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能够促进他们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而处理材料的搭配和组合、不同材料间的空间关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等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而且能够满足幼儿喜欢自由想象和表达的欲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养成专心、投入和创造的品质。

(三)培养民族意识

民族性是民间艺术的本质特征。山西民间艺术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气质品格和审美情趣。如山西民歌《走西口》,高亢嘹亮,悠长舒展,唱尽山西人民怀揣梦想、背井离乡、拼搏奋斗的酸甜苦辣。山西民居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外雄内秀,独具特色,凸显了明清晋商的盛世繁荣,也将朴实厚道、勤俭诚信的晋商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山西民间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让山西民歌在幼儿的世界中流传,让民族英雄成为幼儿的偶像,让晋商精神融入幼儿的生命,使新一代从小耳濡目染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熏陶他们的民族情感,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中植入民族之根,激发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使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下去并不断发展丰富。

二、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

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应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立足山西广博丰厚的民间艺术资源,充分培养和发展每一位幼儿的艺术素养,帮助他们初步形成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积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根据《纲要》和《指南》对艺术领域教育目标的要求,可以把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分为感知与理解、表现与创造、情感与态度三类。感知与理解:感受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山西民间艺术作品,体会并欣赏山西民间艺术作品的美,初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内涵。表现与创造:掌握简单的山西民间艺术表现技能,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情感与态度:喜欢山西民间艺术,对山西民间艺术感兴趣,积极参与山西民间艺术活动,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三、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内容

山西民间艺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可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兴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将之纳入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体系中。

(一)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形式多样,包括绘画、手工、雕塑等。民间绘画有木板年画、炕围画、壁画等,民间手工有剪纸、面塑、绢人、皮影、布艺、推光漆器等,民间雕塑有砖雕、木雕、根雕等。这些不仅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间工艺中的奇葩。教师可选取一些造型简单、色彩鲜艳的民间工艺品供幼儿欣赏把玩,帮助幼儿了解其中的内涵意蕴,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自己的民间工艺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而且能让幼儿了解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承民族文化。

(二)民间音乐

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民舞的故乡”,民间音乐有民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走西口》《想亲亲》《绣荷包》《桃花红杏花白》等民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山西的晋剧唱腔优美,板式丰富,是戏剧艺术中的瑰宝。这些民间音乐形式深受山西人民的喜爱,也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非常宝贵的资源。通过欣赏晋味儿浓郁的民歌、抑扬顿挫的晋剧和场面壮阔的锣鼓秧歌,可以让幼儿初步领略山西民间歌曲、舞蹈、器乐的文化风格、动作特点,从中感受山西民间音乐的浓郁特色和独到韵味。

(三)民间文学

山西历史悠久,传说、民谣、故事等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都同山西有着密切的联系。《诗经》中的“硕鼠”“伐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成为历代人民的启蒙读物。此外,古代山西多名臣勇将,“赵氏孤儿”“武圣关公”“介子推”等妇孺皆知的感人故事至今流传不息,这些神话传说、韵文童谣、民间故事等不仅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山西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还能让幼儿初步了解三晋人民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四)民间美食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闻喜的煮饼赛点心,清和元头脑暖人心,小飞刀削面香煞人。”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山西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名吃特产,山西的面食更是以花样多、味道好、技艺精名扬海内外,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一些山西特有的传统面食作为幼儿的餐点,还可以带幼儿到厨房参观师傅们制作面食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亲自制作山西美食,这都有助于幼儿了解本民族的美食特产并认同本民族的饮食文化。

(五)民间社火

山西的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娱自演活动,有秧歌、高跷、旱船、背棍、抬阁、舞狮、花灯等。民间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的谚语。幼儿园应带领并组织幼儿参加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庆典和民俗文化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黄河流域浓厚的文化特征和山西人民独特的精神气质,在浓浓的山西味儿中激发幼儿对山西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意识与情感。

四、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教育环境

在幼儿园中创设具有山西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发挥环境的潜在作用。首先,将山西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中,大厅的主题墙饰、楼梯、过道、角落等都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民间艺术图案和物品等进行布置,如红红的剪纸、窗花,鲜艳精致的风筝、绣品,憨态可掬的面塑、布玩具等。走廊里可以陈列一些幼儿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民间艺术活动的愿望,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其次,在各班的室内环境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区域。如创设“山西面食”一条街,微缩拉面、刀削面、猫耳朵、擦尖、搓鱼等各种特色面食,张贴拉、削、抿、擦、搓等多种技法的图片,提供各种工具和原料,鼓励幼儿动手制作美食。最后,周边社区是影响幼儿较大的环境,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幼儿园应抓住时机,组织幼儿多参加社区的各种民间庆典和民俗表演,让幼儿在充满山西气息的氛围中感受节日的快乐,受到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欣赏活动

大量接触并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走出去”即带领幼儿参观民间手工艺展和民俗博物馆,参加各种民间艺术表演,让幼儿亲自感受其中的氛围,近距离接触民间艺术。如在“晋剧探秘”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到剧院欣赏悠扬流畅、美轮美奂的晋剧表演,亲自感受晋剧的独到韵味,并和晋剧表演艺术家近距离接触,交流有关的话题。“请进来”即邀请民间艺人到幼儿园表演剪纸、面人、刺绣、布艺等,让幼儿与艺人面对面地交流与对话,并在艺人的指导下尝试操作。如在“山西面塑”活动中,则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幼儿园为大家演示面塑的整个制作过程,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巧妙制作,将面团变成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既动手又动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适宜幼儿参与的民间艺术实践活动

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来学习。因此,提供操作和创作材料比仅仅呈现静态的民间艺术作品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自由探索中学习和发展。如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可提供纸、泥、面、布等简便易得的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剪、叠、画、捏等方法及组合,在看、玩、说、想中创造出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在民间文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制作道具、创编动作、分角色饰演,在儿童剧场中表演贤臣名将的事迹,发扬传承山西人民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

五、结语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方法对策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家长的共识,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家长着力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幼儿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艺术启蒙学习的基础,通过良好的幼儿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能够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喜欢模仿的时期,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美术、音乐、手工、舞蹈等能够使幼儿接触大量新鲜事物,能够很好的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在艺术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工具的运用,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能够很好的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二)能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教育的内容丰富,氛围轻松愉悦,幼儿通过艺术学习,能够很好的释放幼儿的天性,绽放自我,拓宽视野,建立自信心。艺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公开表演,能够很好的克服幼儿的胆怯心理,使得每个幼儿能够勇敢展现自己,老师和家长的适当鼓励,更加能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三)能够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虽然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只是简单的基础学习,但是也能很好的培养幼儿正确思考的能力,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进行简单的概括,分析,能够对艺术形成简单的了解和评价,对这门艺术有一个初步认知。比如在绘画学习中,通过纸笔手的配合,画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这一过程能够很好的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幼儿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虽然很多家长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在认知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考虑幼儿是否对这门艺术形式感兴趣,只是简单认为热门的就是好的,把各种艺术培训班一股脑的塞给幼儿去学,使孩子被动去接受,很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艺术教育的师资良莠不齐

随着艺术教育市场的火爆,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各种艺术培训机构,都开展了大量的艺术教育课程,这就需要大量的师资支持。但是目前很多艺术教育教师水平不高,甚至没有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培训,不具备教育培训资格。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方式偏向保守,只注重基础学习,忽视了幼儿艺术潜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限制了幼儿的艺术成长。

(三)家长和教师缺少必要的沟通配合

幼儿艺术教育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沟通配合,但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代社会,很多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认为自己没有艺术专长,把孩子交给老师足矣,没有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进行必要沟通,课下也没有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辅导监督,导致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幼儿艺术教育水平的方法对策

幼儿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形成正确的艺术理念,建立扎实的艺术基础,对于幼儿以后的艺术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幼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

(一)提高家长的艺术教育认知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孩子成为艺术家,而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锻炼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通过对孩子的性格分析,引导孩子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监督。

(二)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目标,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遵循幼儿的特点和艺术教育的规律,精心设计艺术教学内容,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和艺术潜能的挖掘。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幼儿为中心,因材施教,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快乐学习,享受学习过程。

(三)加强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

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家教互动,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和成绩,家长也要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积极督促孩子去完成,对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积极参加,通过双方合作努力,提高幼儿艺术教育效果。幼儿艺术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通过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孩子艺术学习的兴趣。虽然目前幼儿艺术教育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促进幼儿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昌群.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自信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5):115-116+122.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6

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瑰宝。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间艺术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让幼儿从小培养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对保护民间艺术文化至关重要。而要想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要着重分析民间艺术文化中适合于进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并且要提出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策略,从而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弘扬民间艺术文化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策略;意义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人们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的美丽,了解人生哲理。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基础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发展方向,只是通过枯燥的教学讲解的话很难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园学生理解,如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缺点,寓教于乐。但是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渗透措施,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民间艺术文化简述

1、概念

民间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艺术。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或文化的集合。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的不同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民间文化艺术是人们在历史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能够让更多普通的人理解、喜爱并产生共鸣,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文化艺术更适合于用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适合于幼儿园教育的民间文化内容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而是应该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简单易懂、贴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内容比较适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第一,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了一些民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第二,民间音乐,主要是一些民间的童谣、歌谣、民族歌曲等内容;第三,民间戏剧,包括一些民间戏剧、舞蹈、皮影戏等;第四,民间美术,主要包括泥塑、画画、折纸、剪纸、刺绣、编制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选取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内容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意义

1、增强教学趣味性

由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年龄较小、知识面狭窄的刚刚进入学习生涯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不可能像初高中教育一般更多地使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有了最直接的一种意义,即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一些民间技艺如折纸、画画、泥塑等,这样的课程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幼儿园学生来说比一般的识字课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升华教学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塑造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也就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将这种教学行为上升到民族和文化的高度,让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民族艺术文化熏陶。只有从小让学生接受并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学生才能够被培养成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这种教育与文化的渗透能够让教学不仅意味着教授知识,更意味着文化和思想的一种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教学的最崇高理想。

3、促进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许多艺术文化形式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损失,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是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就接触并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就更有可能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工作,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未来某一种民间文化的继承人。这种情况在目前的教育下已经有所体现,例如,我国的戏曲文化目前就有许多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加入到戏曲学校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在国家举行的戏曲文化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与文化的结合,可以让祖国的下一代充分了解国家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更加优秀的文化继承者,避免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失去继承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继续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质训练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都依靠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训练。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师是刚刚毕业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也不是十分丰富,因此首先可以安排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者教学地点进行学习,让教师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其次要让教师在学习参观中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改变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较为灵活,因此可以有效地在课程中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的渗透。例如,教师在引入课程时,可以通过一小段的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比如说在认识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形式将这些数字制作成漂亮的剪纸形式展示给学生,既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又很好地利用了民间文化艺术方法;或者是在学习某一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皮影戏形式向学生还原故事情节,再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形式不仅新颖有趣,更能够通过一种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在课程中专门教授学生一些不同内容的民间艺术文化,例如专门开设剪纸课程,从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讲起,逐步教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最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的选择,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剪纸等需要使用工具的课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3、创造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一个色彩缤纷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开朗的心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也离不开一个充满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品,通过合理的环境结构创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创造一块学生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展示区,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也融入到整个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文化环境。

4、在交流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为频繁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关心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需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开导,教师在这些丰富的交流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争抢东西而吵架,老师必须要进行调解,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严厉的批评或者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榜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孔融,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目的,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作者:付宇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61-63.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7

关键词:线描画;幼儿;艺术教育;作用

线描画源于中国传统的白描画,在艺术教育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绘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就可以通过线描画来简单入手,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想象能力,最终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线描画教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1.1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通过绘画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线描画也称之为白描画,就是单纯用线画成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基本形式。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也是通过审美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线描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去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然后逐渐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这些都包含着大量的审美教育行为。在创造思维的激发过程中,就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幼儿每天参与到线描画中,能够逐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线描画教学中,线条不仅是倾诉自身情绪与感觉的方法,还象征着个人的主观情感。线条的变化就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形式美,不同的线条表现方式,就会为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感觉美。因此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就可以让幼儿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审美能力。

1.2培养幼儿创造想象力

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在创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启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是第一步,也是本质目的。美术活动对于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幼儿来讲,是一种趣味游戏活动,并且带着强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线描画中,让每一位幼儿都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去勾勒画作,将自己的愿望展现出来。因此幼儿线描画就是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幼儿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作氛围,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创造中,将自身感受和愿望展现出来,进而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2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2.1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最为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观察中去搜集更多的创作素材,然后让幼儿动笔作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自然社会也是艺术教育的一本活教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幼儿直接参与到大自然中,就可以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感受各种各样的绘画方式,点燃幼儿的绘画欲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线条是线描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绘画的基础训练就应该将重点放在线条的掌握上。例如,教师可以每天为幼儿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如观察家里或者学校的花盆图案;不同树叶的轮廓;树木的树干和枝条等。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让幼儿在身边去发现美,感受美,并且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下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与绘画,让幼儿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逐渐能够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线条勾勒出来,完成不同程度的绘画创作。

2.2引导幼儿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诱发幼儿好奇心

热爱一门艺术,都是从欣赏开始的。对于线描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诱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热爱绘画,并且学会欣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其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幼儿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对线描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进一步去感知艺术语言。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默手稿》等;梵高的《星月夜》《加歇医生》《向日葵》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十字军占领君士但丁堡》等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达芬奇的线条冷静、准确,梵高的线条弯曲动荡,德拉克洛瓦的线条奔放有力,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自觉参与到绘画中。

2.3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提高幼儿作画能力

传统的线描画创作都是采用黑色笔在白色的纸上作画,这样不仅无法勾起幼儿的作画兴趣,也无法促使幼儿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逐渐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绘画能力,然后结合幼儿的特点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作画材料和方法,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白色的油画棒在黑色的纸上作画。如在《猫头鹰》《剪影》的创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采用这种作画方式。教师还可以借助彩色卡纸片来让幼儿展开作画,在作画之前,教师需要根据作画的主题,让幼儿自己搜集相关的材料,然后完成作画。如在《星空》的创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搜集黄色的卡片,在黑色卡纸上作画。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油画棒、水彩笔等作画工具,进行各种鲜艳色彩的绘画。如《彩虹》《美丽的孔雀》创作时,让幼儿用鲜艳的线条来进行描绘,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综上所述,线描画教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线描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激发幼儿兴趣;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用,诱发幼儿好奇心;最后教师要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提高幼儿作画能力,促使幼儿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8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我们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阶段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幼儿接触更多的文化艺术,如拓印、泥塑、装饰画、刺绣等,让幼儿对民俗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便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民俗艺术;美术教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俗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民俗艺术与幼儿园美术进行有效整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中国民俗艺术有充分的了解。民俗艺术是经过历史不断发展遗留下来的。因此,教师通过民俗艺术教育就能让幼儿从小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的重担。   一、信息技术下民俗艺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重点   民俗艺术文化既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要了解有关的民俗艺术。民俗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俗艺术有很多种。其中,拓印、泥塑、装饰画、刺绣、剪纸等都是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中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视频或者是图片,让幼儿学生对民俗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民俗艺术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让幼儿运用纹样进行创作装饰,然后运用电子白板中回话功能进行绘画练习。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民俗艺术与幼儿园美术教育进行整合,有利于幼儿对民俗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幼儿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幼儿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更加热爱生活,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地全面发展,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1]   二、信息技术下民俗艺术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下将民俗艺术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整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使幼儿在实际生活环境或者是文化活动中都可以感受到美。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纹样进行创作装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创造美。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前导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不能停滞不前。幼儿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先进的教学装备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如电子画板、录拍仪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就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依据幼儿的实情况和美术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PPT、投影仪、微视频、图片等,使民俗艺术与幼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2]例如,在大班美术教学中学习刺绣时,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材内容和刺绣的形式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播放有关刺绣的发展、刺绣流程以及所刺绣图案寓意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幼儿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教师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案,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PPT等进行纹样教学,让幼儿感受到学习刺绣的乐趣。在学生进行刺绣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录拍仪记录下来,然后剪辑成短小的微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或者是QQ群,方便学生和家长欣赏,提高幼儿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艺术情境。现阶段,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的参与热情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建具有民俗艺术的环境。例如,在小班中,教师可以融入剪纸、窗花;在中班中,教师可以融入装饰画;在大班中,教师可以融入刺绣、捏人等形式。这样能使美术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环节和教学过程中随机点几名学生,让幼儿学生运用电子白板的绘画功能进行绘画。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加深幼儿对民俗艺术的认识。[3]例如,在进行装饰画学习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装饰画的技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播放完相关图片或者是视频后,教师可以运用油画底板在上面添加各种卡片剪的花瓶、马、鸟等造型,然后让幼儿在这基础上运用纹样进行装饰。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这将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民俗艺术的美。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让幼儿对民俗艺术保持持久的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俗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不断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其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民俗艺术对幼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等。教师可运用录拍仪、电子白板微视频等信息技术进行民俗艺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俗艺术与幼儿美术教学中。这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加深幼儿对民俗艺术的了解,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开文献:   [1]李丽英.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8(18).   [2]陆婷婷.对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24).   [3]尹小红.民间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文汇,2015(9).   作者:李娟 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市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