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健知识范例

幼儿保健知识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1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儿童健康。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儿童保健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儿童保健,可给予儿童更具有计划性、科学性的综合服务,同时,也是提高儿童免疫及抵抗力,降低疾病传播率的关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家属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研究组男19名,女15名;年龄14~30个月,平均年龄(22.17±3.19)个月。常规组男18名,女16名;年龄15~29个月,平均年龄(22.14±3.52)岁。两组儿童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主要工作内容依据社区服务中心常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进行,如电话通知、粘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家属定期带儿童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指导儿童家属合理为其补充营养,每天进行适宜活动,宣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发放健康成长手册。研究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小组。选择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通过一致培训及考核,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人为社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每次健康教育,同时,评价和分析工作效果,选择其中2名妇幼护士实施上门随访教育,1名儿保医师负责幼儿健康督导与教育,同时,邀请儿童专家义诊,定期展开健康知识讲座。1.2.2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所展开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包括①新生儿(<3个月)。新生儿保健方式主要是信息传播,由专职护士实施入户家庭健康教育,访视新生儿各种情况,如睡眠、排便、喂养、大小便、预防接种等,同时,实施全面检查,尤其重视黄疸、脐部情况,并询问母亲心理及生理康复状况。全面评估新生儿发育状况,将月增长体质量<0.5kg的新生儿列为高危情况,并转入儿童保健科进行管理,重点指导喂养、休息等[1]。②婴儿(3~12个月)。婴儿保健方式主要为示范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为家属课堂教育或面授,幼儿为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对于营养和热量的需求很高,但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极易发生喂养问题和营养失衡。因此,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以营养为主,每年至少实施4次的营养随访,指导家属正确添加辅食,避免喂养不当发生多种营养性疾病[2]。③幼儿(1~3岁)。幼儿阶段,神经发育较快,此阶段应注意培养动作、语言等能力,以互动式游戏教育实施运动、感知、语言等训练。间隔6个月评估一次幼儿的发育状况,了解发育情况,可举办幼儿讲座实施教育,创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④学龄前儿童(6~7岁)。学龄前的儿童体格发育基本趋于平稳,同时,与社会的接触也有所增加,因而,此阶段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儿童正确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属学会配置消毒剂,正确使用红外线进行消毒等[3]。1.2.3评价效果。小组负责人收集每次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寻找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评估与分析影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儿童保健工作,提升社区健康教育质量[4]。

1.3观察指标。①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依据儿童保健知识情况制定家属问卷表,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各项内容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越好。②保健知识覆盖情况:包括完全覆盖(家长完全掌握保健知识)、覆盖(家长基本掌握健康知识)及未覆盖(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较差)。总覆盖率=(完全覆盖+覆盖)/总例数×100%。③家属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以健康教育原则及内容为依据共同商讨制定满意度问卷表,满分为100分,健康教育结束后为家属进行发放,本研究问卷表发放及回收均为68份(100.0%),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一般满意,<6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保健知识覆盖情况比较。研究组保健知识覆盖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2

关键词:托幼机构从业人员;从业现状;卫生保健知识;需求分析

吉林省每年的新生儿数量约有17万,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每年将会增加出生1.25万新生儿,托幼机构服务需求增加。为提升吉林市托幼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实现医学院校与地方卫生经济事业的深度融合,对吉林市地区从事托幼工作人员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8年在吉林市地区参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培训人员共计236人。

1.2调查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吉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自行编制设计《吉林地区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基本信息调查表》。问卷共有19个条目,主要内容包括: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最终学历、从业时间和薪资情况),获取信息渠道情况(智能手机、网站、社交软件、公众号、订阅号),获取托幼相关保健知识情况(渠道、意愿、需求、频次、方式)等。问卷由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现场填写,调查员当场回收。

1.3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36份,回收236份,其中有效问卷236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为100%。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一般基线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不同变量的影响差异,再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之间关系。

2结果

2.1吉林地区幼托机构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吉林市地区幼托机构从业人员236人,其中男性12人,女性224人,女性从业者占94.9%,为主要的构成人群;年龄分布,26~35岁与36~45岁年龄段相当,为主要的从业人群,46~55岁次之,<25岁最少;学历情况以大专为主要从业人群,本科学历次之;从业人员工作时间5年以上占69.9%,在托幼机构工作相对稳定;从业人员有73.3%参加过医疗保健相关培训;薪资以2000~3000元/月为主。

2.2吉林地区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获取信息的习惯分析

结果显示,托幼机构从业人员有33.5%偶尔从智能手机获取信息,有65.3%经常从智能手机获取信息;有51.2%的人经常通过网站获取信息,有45.8%的人偶尔通过网站获取信息;76.7%的人同时掌握QQ和微信两种社交软件,有18.2%掌握微信软件,4.7%的人掌握QQ软件;67.4%的人群了解如何运用公众号和订阅号读取信息,21.6%表示熟悉公众号和订阅号。

2.3吉林地区幼托机构从业人员获取卫生保健相关知识的途径分析

结果显示,托幼机构从业人员87.3%通过订购书籍和杂志获取卫生保健相关知识,86.4%通过看视频资料,有64.4%的人员通过上网或手机浏览,17.4的人员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获取。

2.4吉林地区幼托机构从业人员对卫生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分析

结果显示,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对小儿急救、感染预防、卫生法、食品营养、儿童心理和常见疾病需求度均>50%,针对获取知识的途径,集中培训需求度为71.5%,获取信息的频率2周一次占36.4%。

2.5吉林地区幼托机构从业人员学习卫生保健相关知识意愿

分别对“从业人员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意愿”和“参加成人继续教育”进行医学相关知识学习意愿进行调查,有98.7%的人员愿意多了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有91.5%人员愿意参加成人继续教育进行医学相关学历学习。采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性别、年龄、最终学历、从业时间和薪资情况等各因素对吉林地区托幼机构从业人员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意愿和参加成人继续教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与从业人员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薪资情况与从业人员参加成人继续教育学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从业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性别与了解知识意愿、薪资与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与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意愿的相关系数在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相关系数为0.146,男性较女性有更强的了解卫生保健知识的意愿;薪资与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系数在0.01水平显著,相关系数为0.169,呈正相关。

3讨论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3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4

目的研究实施保健护理系统管理方法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及2015年9—12月在本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6例。常规组实行一般管理,干预组实施早期保健护理。观察两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组男童身高、女童身高、男童头围、女童头围、男童体重及女童体重分别为(76.01±1.49)、(75.51±1.48)、(45.71±0.89)、(45.01±0.81)cm、(9.81±0.55)、(9.02±0.36)kg,均低于干预组的(77.03±1.51)、(76.49±1.25)、(46.77±1.13)、(45.58±1.42)cm、(10.15±0.67)、(9.61±0.43)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评分分别为(71.81±1.32)、(72.18±1.31)、(80.03±1.51)、(76.12±2.02)、(80.81±2.10)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0.90±3.41)、(93.90±3.35)、(94.81±2.92)、(90.63±4.34)、(93.71±4.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幼儿提供早期全面保健护理,通过对不同阶段儿童进行智力及增加辅助运动训练,同时注意按照月龄调整饮食结构,及时添加辅食,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及培养幼儿对颜色、图案的辨识度,多与同龄儿童交流,可有效提高幼儿发育商评分。

关键词:

保健护理;生长;发育;影响

生长指人体各大器官、系统及身体形态发生改变;发育指人体组织、细胞及器官功能上日趋成熟[1]。两者之间联系密切,生长为发育提供基础,发育直接反映生长变化。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但依据个人进食情况、消化功能、遗传等因素影响,呈现一定个体差异[2]。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为其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幼儿的饮食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早期实施保健护理也非常必要。本文研究保健护理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9—12月及2015年9—12月于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幼儿均为足月健康儿童;无先天性疾病;出生时未出现产伤[3]。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6例。常规组男28例,女8例;接受管理时月龄1~12个月,平均(4.3±1.2)个月;干预组男26例,女10例,接受管理时月龄1~10个月,平均(5.1±2.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采用一般护理指导,包括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指导,再依据儿童体检结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幼儿饮食添加原则等相关知识,告知儿童智力早教的重要性及其他成长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干预组

实施早期保健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依据幼儿体检结果制定适宜护理保健措施,教会家属如何实施,告知父母幼儿在成长阶段中需要接受的疫苗种类及接种时间。(2)叮嘱家属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包括高热量、蛋白质含量丰富、高纤维素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依据成长阶段不同可听取医生建议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适当增加辅食,及时补充钙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D。(3)注意细心关注幼儿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幼儿接触可能危险物。(4)每日对幼儿进行智力及运动训练,带领儿童做趣味游戏,多与同龄儿童进行交流,在不同月龄实施不同辅助训练指导。(5)为幼儿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父母相关生活行为及态度对其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父母应给幼儿树立榜样。(6)及早进行颜色、图案辨识等行为训练。(7)适时锻炼幼儿进行俯卧、抬腿、转头、手掌抓握能力训练及语言交流能力。(8)父母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幼儿,给予其爱与温暖,有意识引导幼儿树立正确行为意识。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幼儿体重增长情况、头围、身高等情况。进行儿童发育商测定,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等指标,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表明儿童发育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身高、体重及头围情况比较

常规组男童及女童身高、头围及体重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发育商情况比较

常规组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日益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如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及幼儿健康等已经成为父母重点关注目标,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精心呵护,不仅要在饮食上给予支持,还要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及运动指导,促进幼儿体格发育的同时注重对其神经及大脑发育的训练[4-5]。幼儿脑部及神经功能有较大发展空间,良好的成长环境及早期智力锻炼可有效提高幼儿智力、学习及适应能力。幼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受到营养支持、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对其进行保健护理时应尤为注意[6]。研究表明,对幼儿早期实施保健护理系统管理措施,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可显著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帮助其体格发展,使幼儿机体各方面生长均符合正常值。但目前家属对儿童保健护理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正确认识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告知其此项护理管理模式可帮助幼儿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更积极健康的发育成长,使其机体各方面功能、与人交往、语言、对环境适应性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7-8]。学者研究发现,对幼儿实施早期保健护理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提高幼儿发育商评分[9-10]。本文结果表明,常规组男童及女童身高、头围及体重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常规组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为幼儿提供早期全面保健护理措施,通过对不同阶段儿童进行智力及辅助运动训练,注意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按照月龄适当添加辅食,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有意识培养幼儿对颜色、图案的辨识度,多与同龄儿童交流,可有效提高幼儿发育商评分。

作者:王金燕 单位:汉中市3201医院儿保门诊

参考文献

[1]许小菊,严丽梅.早期儿童发展中保健护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327.

[2]李慧,邱小容,麦梅东.保健护理措施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2):1739-1741.

[3]冉伶,吴霞飞,杨爱萍,等.关于成立儿童居家保健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96.

[4]羊小勇.保健护理系统管理下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情况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172-173.

[5]陈红香,刘艳萍.0~1岁门诊患儿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及护理服务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209-211.

[6]姜玉娥,杨丽,谢春华,等.0~6岁住院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及需求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1):26-28.

[7]田慧,刘振寰,马美美.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J].中医儿科杂志,2013,9(2):46-50.

[8]张凤英,覃树勇,兰作平,等.4000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8):922-923.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5

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才能满足幼儿的生长需求,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3~6岁的幼儿饮食提供以幼儿园为主,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园的饮食质量呢?幼儿园的食谱在营养师的制定和调配下能保证幼儿营养的供给,然而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容易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翻新幼儿食谱,提高幼儿饮食质量,我们建立了“膳委会”,该组织机构的成员是由育儿经验较丰富的幼儿园教师及较有烹饪经验的老教师充当,它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幼儿的日常饮食,及时反馈饮食中的问题,从而更科学、合理、人性化地为幼儿制定食谱。“膳委会”每半个月开会一次,在每一次的会议上“膳委会”成员都能及时反馈近期幼儿食谱中出现的问题,如哪些食谱幼儿喜欢就多做一些,哪些食谱幼儿不喜欢,如何改进。在“膳委会”这一机构的监督帮助下,幼儿园的食谱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工作质量

(一)开展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4位老人和2位大人共同照顾一个孩子,过度的宠爱与呵护导致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有甚者上了大学都离不开家长的照顾。为了让家长们从小树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意识,我们开展了以“小小手儿真能干”为主题的全园幼儿自理能力比赛。首先老师们于开学初告知本班幼儿家长学期末将举行一次全园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赛,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然后获胜的选手参加全园幼儿的比赛。家长自比赛通知书发下去开始,放开手脚,每天入园和离园时都能让孩子自已穿脱衣物,家长站在一旁等待幼儿,久而久之孩子们逐渐养成自己穿脱衣服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的比赛我们发现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提高了,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幼儿园如何引导,同时我们提倡这种幼儿之间的自理能力比赛经常开展,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们才能放开手脚,孩子们才能有独立成长的条件和机会。

(二)开展烹饪比赛,提高饮食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保证幼儿营养均衡的发展,如何变换花样推广有营养的食品呢?我们认为只有调动食堂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发挥这一作用,所以我们举行了食堂烹饪比赛,食堂工作人员两人一组,共同参加比赛,每组保证两个参赛作品,并对比赛中深受孩子喜爱的作品进行奖励。如何评出奖项呢?我们以大班孩子为评委,固定一个班级,喜欢吃的幼儿计上一票加上一分,不喜欢的则不计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这是一场以幼儿为主体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食堂工作人员雕刻出幼儿喜爱的糖花、鹌鹑蛋制作的小兔子,比赛结束后我们先后推广了幼儿喜爱的如意四宝汤、香酥牛排、香酥豆腐饼等,丰富了幼儿园的食谱,提高了幼儿园的饮食质量。

(三)开展安全事故培训,提高保健水平

大量的学前教育资料显示出幼儿园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亲和力较强、有创新意识,然而青年教师的弱项在于对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及安全事故的处理偏弱,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为提高青年教师对幼儿常见疾病的判断能力和处置能力,我们开展了由幼儿园保健医组织的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考试,使得所有青年教师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典型特征及磕碰伤的紧急处置方法,使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化。

三、创设宣传环境,普及保健常识

环境建设是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既能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家长和幼儿了解卫生保健知识,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内涵。我们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以电子屏、展板、小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有效提高了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家长的卫生保健意识。此外,我们还利用家访、班级博客、幼儿园网站等形式,向幼儿家长普及传染病的知识和保育常识,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

四、结语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建立孕妇保健手册,并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36例,所有孕妇产次均为第1次;孕周7~37周,平均(27.1±3.2)周;年龄22~37岁,平均(27.3±3.0)岁;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16例,高中32例,中专18例,大专20例,大学及以上50例。将所有孕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由本院孕妇学校的医护人员负责对两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孕早、中、晚期,分娩期和产褥期5个时期采用QQ群交流平台联合孕妇学校分别授课,实施分期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收集孕产妇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QQ号码、末次月经、预产期、家庭住址等一般资料的调查表及孕产妇信息卡(由就诊的孕产妇自愿填写)。由孕妇学校的专职主管护士按上述5个时期创建5组QQ群,并将孕产妇信息录入电脑,按孕产妇分期保存在相应的QQ群中。(2)QQ群交流平台的内容撰写:由护士长、产科主任及专职主管护士一同编写并审核。将孕产期知识按孕产妇分期发送至5组QQ群中,每周各发送3~4次。内容包括①孕早期(初诊~孕11周):疾病筛查、早期检查、产前诊断、活动与休息、孕早期营养、预防流产及注意事项。②孕中期(孕12~27周):孕中期心理调适、营养及准备、孕期保健、自数胎动、乳房护理、孕中期体操、瑜伽呼吸训练和音乐胎教。③孕晚期(孕28~40周):分娩课、分娩前准备、分娩前征兆、自测胎动、预防早产、分娩方式、无痛分娩技巧和产时保健。④分娩期:孕妇产时保健、产后膳食和产褥期保健。⑤产褥期(产后56d):产褥期保健、母乳喂养方法与技巧、抚触课、新生儿沐浴、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3)QQ群健康教育情况反馈:孕妇学校专职主管护士每月经QQ群交流平台了解观察组孕产妇及其家属对知识的获取与领会情况。(4)孕妇学校传统健康教育课的安排:①孕妇学校每周星期三上午授课约2h,第1次主讲孕期营养知识;第2次主讲如何识别高危妊娠,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监护;第3次主讲定期产前检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孕期保健,如何进行胎教,并进行乳房保健及心理指导等;第4次主讲分娩先兆、自我监护、住院前准备、分娩经过,以及产程中如何运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和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第5次主讲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注意事项、产后护理及产褥期卫生;第6次主讲母乳喂养、抚触、脐部护理与新生儿淋浴,以及如何观察新生儿和预防接种等常识;第7次主讲孕期与哺乳期中的用药安全;第8次主讲怀孕分娩后如何促进盆底组织的功能恢复。②整个孕期开设8次大课堂,每次2h,授课着重于示教和演示。每2个月重复1次授课内容。并将传统健康教育课堂的开课时间、地点及讲课主题发送至各组QQ群,以便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根据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听课。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围产期健康教育,接受传统健康教育授课,其授课内容、次数与观察组相同。所有孕妇及其家属均可在课堂上现场提问及答疑。

1.2.2评价指标

于产后第8周以后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孕产妇自理能力调查问卷表”,对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取互联网QQ群交流回访、复诊随访和家访的方式。该问卷经多名专家审阅和修改,其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1、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83。主要内容包括:孕期自我保健知识、孕产期基础知识、围产期自我护理能力、产程自我护理能力、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技巧与方法、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7个内容共计100分,其中孕产期基础知识、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各20分,孕期自我保健知识、围产期自我护理能力、产程自我护理能力和母乳喂养技巧与方法各10分,调查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好。共发放调查问卷136份,回收136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QQ群健康教育情况反馈结果

观察组82%的孕产妇及其家属均能上网认真阅读保健知识,13%的孕产妇及其家属只有一人仔细阅读保健知识,5%的孕产妇及其家属上网但未认真阅读或看不懂保健知识。观察组孕产妇及其家属对网络QQ群的重视程度逐月提高,并主动咨询孕产期知识。

2.2两组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借助互联网传播知识已成为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QQ群交流平台,孕产妇既能够及时地获得相应孕期、产褥期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也可以提出健康问答,及时与专家沟通交流,解除心中的疑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进入QQ群交流平台阅读知识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目前国内以初产妇为主,大部分孕产妇都不同程度的缺乏孕产期相关知识,且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逐渐提高。因此,本院妇产科根据孕产期,将孕早、中、晚期,分娩期,产褥期5个时期的不同保健知识分别在5组QQ群交流平台中,以指导孕产妇学习相应时期的保健知识,帮助她们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该方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操作简单、省时、高效等特点,加大了孕妇学校对相关知识的宣传量和宣传面,孕产妇及其家属可以足不出户就获取孕期、产褥期的保健知识。其主要优点:(1)健康宣教的知识面广,包含了孕早、中、晚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的健康保健知识,并且通俗易懂;(2)给孕产妇及其家属,特别是孕产妇的配偶发送相应时期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通过孕期健康教育掌握相应的保健知识,主动督促和陪同孕妇产检;(3)通过QQ群交流平台本院孕妇学校的开课地点、时间及讲课主题,有利于孕产妇及其家属根据需要和兴趣合理地安排时间选择听课;(4)可通过QQ群交流平台实现在线交流,孕妇学校的老师可以及时地解答孕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改善、促进及维持人体健康的目的。按孕产期分期进行健康教育,其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全部讲授。将健康教育内容按孕产期有计划地安排在QQ群交流平台与孕妇学校的课程中,孕产妇可以根据所处分期接受相应的健康教育,避免被一次性灌输整个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不再因为孕产妇无法接受全部的信息而流于形式。分期健康教育按照不同的孕产期和不同的健康问题设计相应的宣教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既可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减少盲目性,又能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更为轻松地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此外,通过QQ群交流平台的互动,可以缩短医护人员与孕产妇家庭的距离,使孕产妇更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绝大多数(82%)孕产妇及其家属均能上网认真阅读保健知识,13%的孕产妇及其家属只有一人仔细阅读保健知识,仅5%的孕产妇及其家属上网但未认真阅读或看不懂保健知识。观察组孕产妇的产期自我护理能力、孕期自我保健知识、产程自我护理能力、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及围产期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分期健康教育比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好,可促进孕产妇在相应时期保健知识的指导下,提高其自我护理行为。而对照组孕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对孕期保健教育的重视不够,以及常依赖医务人员和家属的照顾有关。

4结语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7

一、加强幼儿心理健康保健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根据我国最新的研究成果,幼儿心理健康应该包含智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自我意识正确、意志品质健全、个性结构日趋完善、人际交往良好、行为得体、反应适度八个主要特征。因此,在加强幼儿心理健康保健时应该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是要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情绪表白、发泄、交流的平台;二是通过组织各种游戏,帮助幼儿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三是要引导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四是要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其次是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应该在游戏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应该把爱、尊重融入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中,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此外,《幼儿卫生保健》表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保健只关注幼儿心理的塑造是不行的,还需要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正,如用行为矫正法去改变或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或症状,教给学前儿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用游戏矫治法放松儿童的情绪,并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前儿童控制自我,用动物辅助疗法加强学前儿童与外界活动的互动,缓解幼儿的焦虑,促进幼儿社会化。

二、加强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卫生健康

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育的重要保证,是预防和减少学前儿童疾病发生的重要举措,因此提高托儿所、幼儿园等场所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不仅是现实托幼机构教养目标和管理目标的重要推力,更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该书结合托幼机构的生活制度、幼儿膳食制度、体格锻炼制度、健康检查制度、预防疾病制度、消毒制度、隔离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和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对加强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所的卫生保健提出了具体措施。在加强幼儿园生活活动卫生保健时,一方面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的生活制度,依据地区特点和季节变化制定相应的生活制度,另一方面应在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下安排学前儿童的具体生活制度。在加强幼儿园教学活动卫生保健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身体保健,即要适当地提醒幼儿保持正确姿态,要创设安全、卫生、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或书写时间的长短;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保健,即教师必须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引起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师要正确应用表扬和批评以及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在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卫生保健时,要注意活动量和强度的大小,注重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关注幼儿运动中的营养和学校环境与材料对儿童的影响。

三、加强幼儿的膳食卫生保健

幼儿保健知识范文8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门诊;应用效果;SAS评分;MUIS评分

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保健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以及预防事项的了解程度[1-2]。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家属存在焦虑感,对儿童保健知识缺乏,容易引发对儿童健康的不确定感。因此,便有必要在儿童保健门诊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儿童家属的焦虑感及不确定感[3-4]。本课题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运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120例儿童保健门诊儿童,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均由儿童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且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28例;年龄分布在1~7岁,年龄均值为(4.3±0.2)岁;22例为营养性缺铁、21例为缺钙缺锌、17例为厌食偏食。对照组60例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分布在1~7岁,年龄均值为(4.2±0.3)岁;23例为营养性缺铁、20例为缺钙缺锌、17例为厌食偏食。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即严格按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开展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儿童家属普及健康知识,发放健康手册,督促儿童家属自主加强学习提高认知水平。比如,学会如何观察、判断患儿的病情变化,若有异常状态,需及时联系医生,进一步做好相应的医护处理工作。观察组儿童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前准备工作。一方面,结合儿童家属的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确保健康教育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另一方面,了解儿童心理特点,为儿童营造有趣、欢快、明亮的环境,比如布置卡通、漫画墙,配置小猪佩奇、熊大、喜羊羊、灰太狼等布娃娃,使儿童消除对健康教育环境的陌生人,提高患儿的依从性[5-6]。(2)及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由于儿童年龄普遍偏小,因此有必要及时对儿童家属发放健康手册,督促儿童家属仔细、认真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初步提升儿童保健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相关健康教育医务工作者有必要通过现场讲解及示教,了解每一位儿童的特点以及家属的认知情况,然后加强沟通交流,为儿童家属排忧解难,消除健康保健方面的心理疑惑。(3)健康档案的构建。针对保健儿童及时构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加强血常规检查,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当中;同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结合儿童的检查结果,指导家属如何喂养,如何提高儿童机体营养。(4)健康教育讲座。在儿童保健门诊内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指导儿童家属积极参与,为儿童家属普及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的知识、方法等;还可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育,在儿童保健科播放婴幼儿护理、喂养以及早期教育等知识,增强儿童家属对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此外,还有必要在宣传期张贴健康知识宣传海报,使儿童家属时刻具备对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

1.3判定标准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对两组儿童家属的焦虑心理症状及儿童保健意识及知识的不确定感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儿心理症状越好,不确定量越低[7-8]。此外,采取本儿童保健门诊自制调查问卷,将儿童家属对干预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总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处理方法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型号为SPSS21.00,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两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AS、MUI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SAS、MU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服务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儿童家属对干预的总满意度为95.00%,和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