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运用(10篇)

高中政治课堂运用(10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课堂智慧助产术运用

摘要

“智慧助产术”是一种以问题立意,进而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师的帮助之下自行探索并获得知识、理论的教学方法。它的关键在于寻找典型的材料,通过别出心裁的设问、有效的诱导,促进学生自己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在政治课堂中,营造“智慧助产”教学氛围,设计恰当、合理的方式方法,扮演好“助产”的角色,让“智慧助产术”助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心灵。

关键词

智慧助产;课堂教学;激发思考;教育;引导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头脑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总想一步到位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思路和模式思考问题,使学生规范地学习和考试,而没更多地去考虑让学生感受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寻找解答问题办法的积极性。其结果,培养的只能是一大堆只会翻书寻找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的机器人。新课程改革的意旨,正试图打破这种魔咒。本文意欲通过“智慧助产术”对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探讨,寻找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新路,使政治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各方面能有质的提高。

一、什么是“智慧助产术”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喜欢用设问的形式层层剥拆、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把对方潜存于意识里的真理呈现出来,就像助产婆把已存在于母腹中的胎儿接出来一样,从具体事例中引申出普遍的原则、真理,苏格拉底把它叫做“智慧助产术”。[1]这个所谓的“智慧助产术”其实正是遵循了认识的基本秩序:特殊——普遍——特殊。通过设问(问题立意),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引导人们把潜存于意识中的真理性的东西用比较科学的语言、理论表达出来,把具体的东西用一般化的理论来代替。[2]它对于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充当“助产士”“助产婆”,采用“智慧助产术”,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进行技术性分析,自然而然得出一般性知识和智慧,并融汇贯通,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思维实践过程中体会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智慧助产”课堂中的角色

“智慧助产术”的关键在于寻找典型的材料,通过别出心裁的设问、有效的诱导,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考,并把学生的语言用规范化、一般性的学科术语来表述、整理,形成理论体系。由此我们应注意调整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遵循认识的基本秩序:个别——一般——个别。由原来的满堂灌变为通过典型、贴近现实的例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理解、分析、归纳,自然而然得出材料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并对原理进行有效的整理,形成体系;最后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教师提供的例子或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现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的角色是:(1)指导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技巧和能力;(3)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基本生活常识所隐藏的丰富知识内涵;(4)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心理暗示,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使之在愉快地获得知识的同时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所谓“宏观调控”——智慧助产士角色也!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快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一方面,适应这种变化,转变观念,变“满堂灌”为“循循善诱、智慧助产”、变“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为“和蔼可亲”的“阶梯”、变直接“指手画脚”为间接“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自学、进修等继续教育形式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技巧和水平,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最后,加强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智慧助产”课堂教学模式,并覆盖到整个学校,营造“智慧助产”教学氛围,取得学生的配合,稳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智慧助产术”的课堂教学运用

1.鼓励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全程参与,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政治新课程,要求强化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要求学生事先做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等工作,这有待于政治教师在期初统筹布置,并抓好落实工作。

2.全面提升课堂探究的质量

新课程对课堂探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政治教师要用好用足课堂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探究的质量。一方面,要学会“导演”艺术,煽动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要精心整理探究问题到知识的逻辑思路,一步一步,“引君入瓮”;最后,课堂探究在精不在多,最好用一个比较典型的探究,一究到底,把主干知识点,“一竿子打死”,使课堂思路更清晰。

3.善于巧妙引导

可从学生比较熟悉且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引入,层层剥拆,把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的智慧“助产”出来。比如,在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这一知识时,就可以从高中学生比较注意仪容仪表入手,让学生评价全班谁的服装与人搭配最合适,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选购衣服时考虑的问题,即式样、布质、耐用性、价格等因素,并把它们进行归纳、整理,说明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搭配——“物美价廉”,这分别是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角度来审视商品,这正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是两个角度都要考虑,这是因为这两个基本属性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在商品的买卖过程中,买者和卖者的利益立场总是不同的,商品的最后成交总是在双方讨价还价中形成的,这说明这两个基本属性是对立的;讨价还价也有一个底线,不可能无限高,也不可能无限低,这里还要看商品的供求情况,排队抢购,买者的余地就很小;门可罗雀,卖者的余地就很小,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既由价值决定,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使学生感悟:原来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暗合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精明、智慧的经济学家!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这样就达到把学生的智慧助产出来的初衷,而且也让学生觉得经济学并非想象的那么难学,而只是日常生活中很浅显、很有趣的道理,既学到知识,又发展了智力,提高兴趣,一举三得。

4.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们常说,“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而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使之呈现和发展,成为一种内在素质,其所谓因材施教是也,而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目标模式硬把学生塞进去,让他们成为“机器人”,失去活力,失去独立的人格,失去创新能力。

5.用好用足新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程评价体系正处于探索之中,我们应立足课堂、立足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方案。方案中应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鼓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使课堂评价方案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触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探究学习中去。

6.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参与合作的习惯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习惯和能力,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有义务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利用群体的优势学习研究,形成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获得知识并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通过集体学习和研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参与别人练习、考卷的评判,让学生观察、分析别人的练习和考卷,从中找出优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用别人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共同学习和研究,共同进步。在智慧助产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应注意:(1)要防止课堂问题设计的简单化、浅层化;(2)要防止课堂语言过于庸俗化、随意性;(3)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任务而设计,不可偏离教学实际。

作者:张发胜 单位:建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现勇.论苏格拉底的德育范式及其当代德育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赵敦华.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谢丽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探索,2013(5).

第二篇:高中政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

在高中开设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而且这门学科与其他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课程不同,更加看重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高中政治任课老师都对课堂教学重点进行了调整,并开始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期望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互动式;高中政治;启发

高中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相对较大的一个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教育者不得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课堂教学也都是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政治这门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学科,灌输模式的教学形式并不能达到学生需求,也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政治老师也在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并融入很多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互动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本文将就互动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开展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欲望

以往高中政治课堂的通病就是知识讲解的部分过重,没有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导致很多高中生虽然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老师在政治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想要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寻找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建立对政治学习的热情,进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采用了知识点辩论赛的形式,首先,老师先将学生科学地分为两组,并为他们确定辩论的课题;其次,引导两组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知识点,并组织语言,由老师作为裁判开始辩论,同时老师要适时加入学生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辩论后,老师要对本次的辩论进行点评,并针对辩论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优化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教学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优化自身的政治素养,而互动式的教学开展方式极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老师和同学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为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配,使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加强自主能力的培养,以《企业与劳动者》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本课知识点的教学时,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以小组的方式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告知老师现代公司的经营方式以及新时代劳动者与以往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之后,老师再与学生就新时代劳动者应该具有的综合能力与精神面貌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从而优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对知识点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解讲解

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要掌握该方式的开展技巧,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老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要根据高中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保证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提高高中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对每课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解讲解,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以《生产与经济制度》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中的重点是“产生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而难点是“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在教学时要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分解,可以先从消费变化的讲解入手,首先老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从古到今人们生活中的变化吗?”学生有回答交通变化的,有回答休闲方式变化的,这时老师再次提问:“同学们,请你们再次思考一下,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是由于什么因素造成的呢?”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再导入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造成人们消费水平发生变化的,即,生产决定消费,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教学。这样分解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带动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

在高中开展政治课程教学就是为了对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及政治素养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各任课老师要合理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现象分析力。

作者:孙权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王海梅.高中政治课堂上互动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成才之路,2013(31):73.

第三篇: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提升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已然成为每一位政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想要提升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新型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

在高中的课程教学中,政治与别的课程存在较多的不同之处,因为有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的学科与生活具有较强的联系,每一个学科均拥有独特的特点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而政治这一学科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较难引起学生的关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正确理解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目标

政治教师需要在正确理解教学目的的情况下,根据思想政治教学标准以及思想品德来对政治课程的目标进行制定,并且政治教师还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来合理制定教学的目标。政治教师需要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的要求,并且需要明确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堂学习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以及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的机能需要和学生的能力以及认知保持一致。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以及方法需要将重点知识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学习的基础合理进行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或者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除此之外,政治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制定教学的方法,并且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小节时,政治教师可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的消费例子,例子需要举出正确的消费例子以及不要合理的消费例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消费才是正确的合理的,在举出例子之后,政治教师便可切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的知识。此种教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根据教材不同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属于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在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找出有效并且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每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其具有自身优点和长处,然而每一种教学的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进行情景创设、问题拓展以及活动安排等教学的环节,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来进入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从而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依法纳税这一小结时,政治教师需要将教学的内容分为几个层面,如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依法纳税的好处、依法纳税的用处等,随后政治教师可将每一个分层分别举出一个相应的例子,随后再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或者让学生想想身边是否有出现与依法纳税相关的事情可与身边的同学分享。由此可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合理进行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丰富发展教材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如今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教学概念,这一教学概念不是要求教师摒弃教材,也不是要降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程资源这一理念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将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的实际情况为课程资源的基础,大胆进行创新教学,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作用。因此,政治教师需要做到:教学情境时代化,突出情景设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政治教师需要以教学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基础,灵活应用教材,对教学内容以及情景设置进行更好并且更合理的补充,从而增强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例如在教学面向经济全球化这一小节时,政治教师需要讲解历史中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随后再讲解目前各个国家在经济上产生的联系,并且将经济全球化这一内容细化,将其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材内容生活化,政治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合理进行对接,让学生的经验世界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去同化新的经验,让原先掌握的知识和新学习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和平与发展这一小节时,政治教师可举例动乱与和平之间的区别,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国家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做到知识融会贯通。

四、小结

总而言之,教学必须要有教学的方法,而教学的方法不固定。政治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融合,合理运用教学的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政治教师需要学会将教学内容融进生活,让其实现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程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吴春平 单位: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哈斯朝格图.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6(20):158.

[2]卢庆朝.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刍议[J].社会科学,2015(05):245

第四篇:农村高中政治课堂研究

[摘要]

农村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内向、不好表现的性格特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为此,农村普通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通过导学增趣、语言激趣、降低门槛等途径来增强政治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关键词]

农村高中;生动;导学案;语言;平台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的“生动性”,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乐意学习或者学得是否快乐。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在日常的学科教研活动中,本人发现农村普通高中的政治课堂上教与学两者的状态都比较沉闷:教师拼命说教,学生被动倾听;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听得乏味。其中的原因除了本学科的内容特点影响之外,还与农村孩子内向、不好表现的个性有关。本人曾对该类学校如何在政治课堂上实现“乐学”和“学乐”的目标进行了实践探讨,经反复论证后归纳出如下几点做法。

一、导学增趣:增强导学元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起学生好学、乐学的热情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理论对于“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的论述中提到,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这一理论提示,教师应积极寻找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路子,而当前创建高效课堂最基本的途径是使用“导学案”导学。这个途径能否将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效地激发出来,关键是看“导学案”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大,学生对它的兴趣有多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者设计“导学案”时,必须在“趣”上下功夫,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趣例或引入新的趣点。而思想政治课各板块的内容均源自于生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新闻、漫画、典故、寓言故事等写进导学案里,把抽象的原理和概念通过比喻形象化、举例具体化、故事通俗化等,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如,高中政治常识中的政治文明、参与民主管理等问题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听起来会感到乏味,不感兴趣,对教材内容也不易理解。我们可以借每年“两会”召开之机,调整教学内容,把教材第三单元第五、六课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提前引到课堂上,并且在设计导学案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记者,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跟踪了解整个过程,对政府工作报告尝试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模拟反映意见。如此设计,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政治文明、民主管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也提升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主动参与意识,兴趣油然而生。再如,对《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企业的经营》的导学情境设计中,可以如此设问:“假如你和你的死党、闺蜜、舍友要在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成立一个公司,你认为成立什么样的公司比较好?有无具体设想(如经营目标、分工、范围等)?你们打算如何经营该公司以取得成功?”如此设置导学案不仅让问题紧扣教材内容,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设计的问题少而精,避免了学生望而生厌、望而生畏的初次印象。更重要的是,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未来的思索密切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这种以生活为基点的情境创设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所以乐意去学。这就是通过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因“趣”生“乐”,从而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没兴趣到感兴趣;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知少到知多,最终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学习的效益。

二、语言激趣:增强教师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情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最直接的工具,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效果等有着立竿见影的影响。用好它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上学习;用不好也可以直接让学生兴趣全无,厌恶学习。语言表达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首先是口头语言。同样的内容经过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口语表达出来,听者的感受就不一样。平铺直叙的语言就像白开水,索然无味;风趣、幽默的语言犹如菜肴中的调味剂,让人听后不仅乐趣无穷,而且入耳不忘。因此,政治教师在解释枯燥无味的理论概念时,更要注重口语表达的技巧,将抽象的内容用亲切、通俗、有趣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在妙趣横生、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在上高一经济生活常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内容时,插入一首名为《钱币进上万》的壮语山歌,使学生在熟悉且风趣幽默的语言环境中既了解了货币的作用,又感受到了勤劳致富、依法收益的光荣,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又如,在讲“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改变会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时,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可以请学生分析“男人没有了女人将一无所有”这句话的意思。这时教室里肯定热闹起来,男学生会说“男人没有了,女人将一无所有”,而女学生则强调“男人没有了女人,将一无所有”。双方会争得不可开交,兴致盎然。然后教师来总结:“男人女人一样重要,谁都离不开谁,因此要搞好团结。”最后通过这个例子强调: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改变会引起质变!将话题巧妙地转移到哲学观点上来,使学生进耳不忘!这样的课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有时,教师可以针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均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讲壮话的实际,讲课时适当穿插一些壮话,以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促使他们更乐学。其次是肢体语言。这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不时地走进学生的中间,靠近他们,与他们共同讨论;有时还可以弯下腰与他们交谈、摸摸他们的头、握住他们的手表示祝贺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贴心和关爱。总之,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都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感情沟通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当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来到学生中间,用充满关爱的言行与他们对话,跟他们融为一体时,才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学生的心情才感到愉悦、才能放松,学习的激情也才能够调动起来。

三、降低门槛:搭建一个人人能参与的平台,促使学生争相合作、相互竞争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起点较低,基础不好,课堂上要让他们爱参与、乐参与,必须注意一些细节策略。一是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门槛。即对于参与者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不能要求太高,允许有不同的见解,重在鼓励广泛参与、勇于发表。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不同的声音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某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降低门槛调动学生参与的做法比较特别,名为“气质施教法”。即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对反应快、好表达的“兴奋型”学生,多提问他们,让他们多发言、多操作、多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分析不同观点的对错;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原理,分析方法论;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做分析点评,并加以补充等等。这种因气质差异而施教的做法,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小空间,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不再只是老师或其他同学的事,更是自己的事,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从而更乐于去参与。另一位教师降低参与门槛的切入点,则是从教材内容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功夫。他针对本校是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所设置的问题相对要简单、展示的过程尽可能不复杂、展示的时间因人因事而定,确保有更多的学生能表现自己。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中,他设置的实践探究题有:企业的含义和组织形式是什么?(教材内容,易)请你用与我们生活中有关的某个企业来分析说明企业的含义和组织形式。(理论联系实际,中等难度)劳动者拥有什么权利?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自身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材内容,易)如果你的父母在外打工,其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你该如何建议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中等难度)问题设置起点较低,学生容易回答,才会乐于参与回答。

2.展示过程由简入繁,不一蹴而就。比如问答展示,开始是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一问一答形式,然后通过导学案形式由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进行回答,最后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补充。这种循序渐进的交流形式,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没有压力,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重点问题设置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的平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层次性,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让位”给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学生寻求知识的引导者。主动地走近学生,用心与学生交流,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就是他们的一个学友,没有距离感,如此一来他们的心理会呈现轻松、自然的状态,敢于表现自己,思维越显活跃,创造也会由此产生。如,某农村中学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生活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时,他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国务院总理、自治区主席、县长、镇长等不同的身份,然后让学生以这些主体身份去思考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等。让学生扮演教材内容中不同的主体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乐于参与。另一位教师则如此扮演着“导演者”的角色。一是学生在自主阅读或小组讨论时,他在旁边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时刻准备回答学生的提问。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适时鼓励,创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偶尔俯身交流,参与发言,提示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合作。例如在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时,有小组利用学案上质疑环节在讨论自然界的异灵现象。他看到后并未直接驳斥,而是利用哲学常识对小组辩论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在尊重他们主动求知的同时,让他们加深理解对哲学两大派别的区别,真正让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

总之,学习情感是构建生动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当这一因素被激发之后,学习于学生而言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乐事。高涨的学习热情会给课堂带来活力,从而促进教与学过程的高效益,同步实现情感、态度和能力目标。

作者:梁素兰 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教育局教研室

第五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

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应试化的教学观念也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塑造。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三方面对如何进行高中课堂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师生关系;分层教学;分组教学

时代在发展,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念对待政治教学。现代化的教学,已经不只限于讲台、课堂。政治属于一个文科类的学科,如果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等级分明,学生一直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将老师摆在了很高的位置,认为老师讲的就是权威,他们认为上课只需要认真听讲,课下努力复习即可,很少有人去和老师互动。这就导致师生地位的不平等,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要进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摆正心态,放低姿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课上课下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问题。接下来我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谈论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种职能,并且自己也作为某一组的成员和该组的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且告诉学生要把我当成普通的同学,不要有任何压力。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会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尺度这个概念,并且很多学生也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我就再对整场活动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放下了教师那所谓的“架子”,以一个普通的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完全颠覆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传统印象,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迈出了第一步。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

由于各种因素,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即使同在一课堂,学生的成绩也参差不齐。如果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不能称之为成功。为了减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使得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享受课堂的乐趣,并参与进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教学,评判标准是成绩、学习状态等综合因素,教师可以以这个标准作为辅助自己教学的一种手段,切不可公开就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优差”的分类,否则只会让学生徒增烦恼,对于自己的教学也是不利的。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尽可能地完成同步教学。要利用好分层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在讲解“信用工具和外汇”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让他们初步掌握信用工具知识。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教师要认识到,改革并不意味着将课堂改得面目全无,完全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针对班上比较细心、内向的学生,我主要是运用启发、引导,并让他们整理、收集资料以掌握知识,并且要做必要的笔记。针对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利用课下时间,去办理借记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体验一下信用消费,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课上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将感悟写入笔记本。进行分层次教学的课例有很多,这里我主要是根据了学生性格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并且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时,我也会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让学生抄写必要的知识,做好笔记等。

三、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分组教学是在政治改革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渠道。开展分组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分组教学,能够有效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并且还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在讲解“多彩的消费”时,除了在课上给学生讲解必要的知识外,我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在合作中总结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的消费情况进行探索,学习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对知识进行探索并总结,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对其消化的效果要好很多。通过让学生对该部分进行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总之,教学改革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创新教学,为政治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作者:冯海东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

【参考文献】

[1]刘芳.用“美”点亮思想政治课堂[J].科技展望,2015(02).

[2]李亚杰.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

[3]陆晓莉.运用“学讲”模式构建精彩政治课堂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26)

第六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时刻以学生的自主性为核心,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的备课、导入、总结等环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之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政治;有效性;备课;情境;思考;总结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越来越被众多一线的政治教师重视和探索。什么是有效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评价一节政治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学生是不是主动地参与课堂并通过课堂轻松、愉悦地获得相应的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情感的生成。真正的政治课堂,应该是以培养一个“真正的人”为最终目标。结合教学实际,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备课,确定教学目标

其实,无论在何种形势下,教学都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不同的是教师如何教以及学生如何学。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的备课应该从重点备教师如何“教”,转为重点备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备的内容除了课标、教材之外,更重要的是去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面对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要安排学生开展几个活动?这些活动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个活动大概多久?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其次,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该什么时候出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再次,要预设在每个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要如何引导?如何评价?当然,我们的教授主体是活生生的学生,所以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教师在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不要慌乱,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以突出其主体地位。

二、营造情境,注重导入新课

导入是前后知识的桥梁,是新授课的切入点,如同电影的剧情介绍,预示着本节课的高潮与结尾。高明的导入总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与内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转变角色,由课间进入课堂,为整节课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因此,政治课堂中教师应通过故事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新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先用多媒体播放本校学生及其家庭消费的几种实际情况:①食堂里的浪费情况;②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提高自己精神消费的情况;③不顾沉重的家庭负担,肆意攀比手机、名牌等不健康的消费现状。让学生分组讨论几种消费行为是受何种消费心理影响,它们会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几种消费行为的危害,进而通过引导促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功能。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其他导入方法,如制造悬念法、直观演示法等。

三、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思考

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和各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是说教师无所事事,相反,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师的适时介入、合理的引导和恰当的评价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实际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完全放任学生讨论而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很难到达理想的效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学生的讨论容易陷入混乱,失去讨论的意义;或者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无法解决时,讨论会陷入僵局,无法继续;或是当一些理论要求较高时,学生很难以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教师的适时介入往往能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让学生的活动得以继续。当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主动地参与,以参与者的身份,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当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做适时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与踊跃地发言。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引导与评价,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各种活动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保障。“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教师引导与评价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倾听并抓住学生讨论的关键予以点拨和引导。如在讲解公民的政治自由时,学生在讨论中很容易从自身出发单方面强调自由,从而认为自由应该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进而批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甚至抨击国家的一些政策。教师在这个时候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学校每个人的自由都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那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过其他同学言语的辱骂、财物的丢失等情况,甚至有的学生接触过校园暴力。学生都知道这些事情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伤害,所以,笔者进一步引导:言论等自由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必须是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前提,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教师的引导虽然至关重要,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的介入一定要适时,否则,又会回到传统教学中的“灌输”,从而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效率。教师只有时刻关注课堂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才能真正做到锦上添花,提高课堂有效性。

四、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水平

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里会出现很多的“意外”,这时教师的素质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每节课的得与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加速,尤其是政治课的教学又和时政息息相关,如果教师仍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就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增强自身的说服力,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终身学习,好学不倦。要钻研教材,及时发现总结教材中变化的部分;要潜心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努力做到知识面广,文化底蕴深厚,专业知识精湛,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2.更新知识结构。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而政治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其时效性非常强,这更要求政治教师不断吸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建立满足学生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知识结构。

总之,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活力。

作者:谭真之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厉庄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引入生活化元素,这可以让相对理论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找到良好依托,并且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可以透过很多方式搭建政治课程教学和生活间的桥梁,不少课本中谈到的内容或者知识点都有着很强的生活化气息,生活中的很多实例以及当下人们热议的时事话题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教师要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思维,并且善于灵活的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效果,让学生对于探讨的问题有更充分的把握,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基于教材合理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融入有各种不同的切入点,对于高中政治课堂而言,教师首先要能够基于教材合理的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要抓住教材中探究的问题和生活的关联性,并且多引入一些生活中学生们熟悉的范例,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知识教学的合理延伸。不少教师的施教方法仍然比较落后,课堂上还会沿用从理论层面谈论与剖析问题的视角,这样的方式不仅难以对于问题展开深度剖析,学生在过程中也会觉得乏味,并且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很难得到体现。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理论的知识讲活,可以将理论知识适当进行延伸,搭建其和生活的桥梁,并且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相关范例引导学生来思考探究具体的问题,获知问题后涵盖的知识要点,这种方法能够起到的教学效果会理想很多。比如:在学习有关经济的内容时,课本中的知识结构从货币到税收都有相关涉及,在给学生解释了一些核心概念后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与经济有关的社会发展过程。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知识点的设计来领会这些内容,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可能只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可以基于教材来合理构建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安排师生对金钱进行探讨,因为经济与金钱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是高中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金钱的探讨,让学生在生活中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然,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还有很多,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来领会课本中谈到的知识点,这会起到更加积极的教学效果。生活化的教学展开形式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那些相对理论的知识点的一个良好切入点,以生活为依托组织教学的展开过程也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探究乐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联系社会生活展开教学内容拓宽

如果能够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宽,这也是生活化教学形式的一种有效体现,并且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与唯独。高中政治课本篇幅有限,很多问题只能较为宽泛的谈论,其实不少知识点都有着更大的挖掘与探讨价值。教师可以在充分分析与解读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调整与变化,尤其是要在明确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拓宽。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化的范例辅助学生探究问题的形式展开,可以将生活实例作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一些政治经济或者社会学的因素,并且让学生尝试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效用非常显著,不仅发挥了生活素材的教学价值,也是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深入培养与锻炼。比如:学生在学习与经济有关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概念时,由于经济学中涉及的很多概念都十分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对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个概念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事例来加以解释,并且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辅助学生领会这两个概念的实质。例如,西瓜价格的变化,在西瓜全面上市之前,由于西瓜供应数量少,价格也相对较高;而在夏季西瓜成熟,大面积上市后,市场上的西瓜价格会降低,并且会出现因为西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人们低价抛售的现象。前后两个现象就充分说明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内涵,利用这种极为贴近生活且学生都非常熟悉的小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两个很有代表性的经济学问题。

三、利用教学工具重现生活化场景

生活化的教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来重现生活化的场景,这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事先做好的课件,或者是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应的活动案例,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模拟生活中的相关情境。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十分放松,大家会迅速进入到课程教学的主题中,并且思维会慢慢活跃起来。这会给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很好的开端,学生能够结合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来有效的分析与思考问题,并且能够慢慢获知问题背后包含的核心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根据讲授内容,将“活动案例”以动画的形式制作出来。比如,在讲授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有关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的事例以专题的形式制作出来,短片中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关于医疗及养老的一些实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结合国家提出的措施,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过程相对更为轻松,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与感受来发表见解,这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于课本知识的有效体会,这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仇连红 单位:江苏建湖县第一中学

第八篇:高中政治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展开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可以很好地培养与锻炼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且他们普遍面临十分繁重的学业负担,这个时期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困惑乃至问题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教师能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疏导,能否让学生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有效的化解与派遣这些心理上的负担。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在这一点上发挥课程教学的功效,可以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展开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能拓宽知识教学的维度,也能够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面临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

之所以说高中政治课堂可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阵地,这和课本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有直接关联。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本中涵盖的知识点其实十分宽泛,不仅有思维量很大、十分抽象的哲学类问题,也有很多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日常的教学主题。不管是哪个范畴,其中都有很多内容可以作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本。教师在讲授各个知识点时要善于进行知识的延伸,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化的素材与实例,让学生和这些理论的内容更加贴近。对于那些合适的教学主题,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上的问题作为典范,引导学生共同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这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对于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既能够灵活的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当下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也在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点的良好渗透。比如,在进行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便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些章节的内容中有很多和心理健康有直接关联的要点,是展开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依托。教材分别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政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调节,心理障碍的排除,从而保障心理健康,实现“1+1>2”的整体教学效应。教师只要熟悉教材,并且能够充分实现对于教材内容的有效挖掘,会找到很多能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本依托,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发挥政治课程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

二、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虽说高中时期的学生可能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性,但是,客观来说,不同性格、成长环境和具备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可能会有所差异。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抓住学生存在的一些很有代表性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和学生来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用学过的知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既是一个知识应用的良好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意识到一些典型心理问题的教学展开模式。这种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能够给学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不仅问题的解决会更加透彻,学生对于问题背后涵盖的一些知识要点的理解与掌握也会更充分。比如,在和学生讲到“意识的能动作用”这个框题时,我便有意识的引入了和这个主题相关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为分析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一些心理问题的舒缓方式。首先我会给学生介绍相关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随后会进一步给学生介绍常见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体会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并且在和教师逐渐深入的探讨中明白了处理这些情绪问题和心理障碍时可以有的一些方式。经过了本堂课后,不少学生都树立了更加积极的心态,也更能够意识到调节与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可以从课本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给学生进行辅导与疏导外,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向导,教师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能够对于学生起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一定要规范自身的言行,并且要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来影响与感染学生,这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模式选取上融入更多积极因素,比如,构建和学生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等,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够感染学生,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才能拉近师生距离,以化解学生心中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情绪,并且能够显著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教师重视,激发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教师良好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能够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整体课堂氛围,这本身就是对于学生的一种由内而外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

作者:李甲春 单位:江苏建湖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以和谐为本

【摘要】

以和谐为本,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推进高中政治教育进程。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以和谐为本,就是以知识、学生、教师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真诚,热情和良好亲切的互动教学模式,以此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以和谐为本;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发展以和谐为本,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推进高中政治教育进程。以和谐为本,就是以知识、学生、教师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真诚,热情和良好亲切的互动教学模式,以此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

一、建立和谐班级,制造和谐氛围

1、创建良好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当我们开始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要把讲台当称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可以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这之前,就一定要先给学生班级制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班级的规章制度,只有确立好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底线,教师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对待自己的课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这样的做法更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一个班级,一个集体,为了维持良好的秩序,也需要一个合理的班级班规,这样人们的生活才能得到更有序的进行。

2、老师对待学生诚信、正直

教师不仅仅是站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人,也是学生们人生中重要的人生向导,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对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刚正不阿,不欺骗学生,不偏向于某个学生,不能在教授政治知识的时候主观色彩太浓,导致学生失去主观判断。应该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教学理念,通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够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自己独立思考,做到一视同仁,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和独到的看法,这也是政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3、学生对待老师敬重、关怀

教师是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职业,呕心沥血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应该对教师这个职业既要尊重、敬重,又要在课后对老师处以适当的关怀。在知识上应该多向老师提问,课堂上做到举一反三,努力地完成教师布置得课后作业,在课堂上也应该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不在课堂上捣乱或者随便发言。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有政治观念上的冲突也应该求同存异,这也是教师教授政治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目的。

二、树立和谐理念,培养和谐人格

1、与人为善

在政治学习中,学生应该做到与同学、家人、朋友、老师等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也是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我们平时的相处中,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占据了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比例,所以学生应该学习怎样和人友善地相处,在适当的距离表达对人的善意和理解,做到不随意伤人,禁止学生之间出现殴打、谩骂等行为,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多多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一个三观端正的好青年,除了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来影响和引导学生之外,还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反省,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来完成建立良好品格这一重要步骤。

2、富于创造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复制和模仿的山寨品简直层出不穷,不管是思想或者物品上,都成为各种低端营销的狂欢,各种消极思想通过媒体的夸张渲染传播出来,高中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他们身处网络,接触网络上的各种牛鬼蛇神,所以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就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良好的政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用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解决当前发生的事情,如何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正在发展中的事件,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实践,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证或者实践,这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而不会随波逐流。

三、创新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

1、与社会和谐相处

与社会和谐相处,就是与人和谐相处,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和谐为本的政治政策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离不开以和谐社为本的政治教学任务。

2、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和谐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所以在我们在进行以和谐为本的政治教学的时候,要了解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现代学生应该具备的政治素养,教师可以带学生经常出去大自然,或者介绍祖国的大好山河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有的觉悟,让学生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离不开教师以和谐为本的教学理念,而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这一方面的内容往往是缺失的,为了推动现代教学的发展,与时俱进,培养现代教育优秀共产主义班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四、结语

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离不开“和谐”二字,当我们的教育步入一个新时代的时候,就要更加与时俱进,走在新时代教育的前沿,以和谐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个高中政治教学的始末,培养新时代的教育人才是我们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传统教育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是新时代教育方法不失为一种进步,把传统的教育和新时代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知识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多先进的人才。

作者:李艳卓 单位:辽宁省阜蒙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冯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后进生[J].文学教育:上,2011(08).

[2]童明明.语文教学上的师生交往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3]贺清.有效的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J].学苑教育,2011(14).

[4]林冬英.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6).

[5]霍彩霞.论激励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

[6]老酷.平等的寓言[J].男生女生:银版,2004(03).

[7]肖海春.宽容:英语教学中的智慧[J].考试周刊,2011(43).

第十篇:高中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提升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但是,当前由于受现行江苏高考制度的影响,学生和老师对于思想政治课都出现了懈怠,导致政治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参与的热情。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学生有效参与度;提高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在现行的江苏高考制度下,地位一降再降,无论会考还是高考都以等级的形式纳入学生的成绩之中,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所持的态度就是无所谓,参加会考的学生认为抓紧最后几周时间背背就行,参加高考的学生被语数外挤压的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同时,有些政治教师思想上也出现了懈怠,认为思想政治课远远没有英语、数学、语文课程重要,很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只重视学生考试结果的评价。因此,仍由教师主导着课堂,而学生在课堂中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所以,学生政治课堂的有效参与度很低,政治课堂气氛沉闷。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将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一、思想上引起重视

首先,学生应从思想上重视。江苏目前的高考制度,政治虽然仅是等级的要求。但是,对于高考仍有重要影响,会考中如果是A级,可以在高考总分中加一分,如果必修四门都是A,可以加5分;而且重点院校在高考录取时基本上选修政治也是要求A甚至是A+;同时,高考中即使语数外达到要求,如果会考以及高考达不到等级要求,同样无法录取。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政治在高考中的地位,同时,可以把以往部分学生语数外达本科线,而因为选修不达标的案例拿出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重新认识并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作为政治教师,更不应该在思想上出现懈怠。应该意识到政治课不仅仅是为了辅助高考,而是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结合所学的科学理论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努力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比如,在学习正确消费观的时候,先让学生分析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普遍的消费心理,比如攀比、求异、从众等,这些现象在当前高中生中还是比较普遍的,并引用一些案例来反映在这些消费心理影响之下带来的错误行为及对生活、学习的负面影响,让他们意识到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消费。

二、落实于行动之中

(一)营造氛围,人人参与

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只关注在这一节课中能否完成这一课或这一框题的教学任务,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氛围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过程的引导,更忽视了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之中。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营造出一个轻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如何才能营造出轻松、民主、愉悦的课堂?首先,作为老师不能够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每天坚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心理上放松,而不是紧绷着。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最后,注重与学生在情感上拉近距离,一般我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引导他们如何对待人生。比如,在讲解矛盾这一块内容时,我就引导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二)巧用媒体,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拥有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基础上,如何去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她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而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学环境。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各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flash动画、文字等资料演示出来,化静态为动态,变无形为有形,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

(三)利用激励,注入活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参与的热情会提升,回答的次数会增加。而面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即使出现了与授课内容偏离的地方,但是作为老师,不能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活力。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及鼓励,学生有了这种成功体验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政治课堂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是一个不断发现、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积累一些可行的方法与措施。虽然,政治在江苏高考中的地位无法与语数外平等,但是,课堂是属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政治这门课对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教会我们如何对待人生是有帮助的,让他们能够真正从内心喜欢上这门课程,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就是一种超越。

作者:徐洁 单位:高邮市送桥中学

参考文献:

[1]商美芳.重视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和谐课堂[J].考试周刊,2012(21).

[2]董颖.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J].东方青年•教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