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浅论(9篇)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浅论(9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个性化教学分析

所有教学都指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有个性思维、有独特见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是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的。那么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根据生物学科的本质特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呢?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一、宽容课堂环境,发展个性思维

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首先要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不被束缚,才能发散开来,才能愿意去探究,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们更是这样。学生们只要有了探究的欲望,才会有主动性,他们的潜能才能被无限发挥出来,所有的教学重点难点才会迎刃而解,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在初中生物《人体的支持和运动》一节的教学中,老师以《健康歌》导入“同学们,来来,大家跟我一起做运动”,课堂在欢快的气氛中开始。“同学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比如简单的屈肘运动,哪个同学能解释是怎样完成的”同学们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屈肘是神经系统指挥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完成的动作”。老师:“在运动中,骨骼支撑身体并支持身体做运动,所以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骨骼”。有了明确的教学任务,接下来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教材绘图和文字认识骨和骨骼的区别,骨骼的组成部分以及骨骼的作用等等。老师必须放下自己操不完的心,学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办,这是个性思维的前提,同时还要明白学生的发展是无形的,是逐渐积累的,不能只看一朝一夕,不能只看当下眼前,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二、允许课堂争议、鼓励学生质疑

宽容的课堂环境就会换来学生的积极思维,就会换来学生的积极表达,此时,老师一定要知道,个性思维不仅仅是表面热闹一阵子,然后老师大棒一锤:这样说得不全面,那样想得不科学,你们应该这样那样等。这样的学生,仍然是教师被动学习,仍然是察老师的言、观老师的色,学生的个性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应该这样做:老师留下空白,允许课堂争议,鼓励学生质疑。在初中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节的教学中,上课开始,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然后学生们对照标准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健康。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照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都不健康”有很多学生也表示学了这节内容,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健康”了。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对于身体健康,很多学生都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认为不吃药、不打针、不住院,就是身体健康,但是要改变这种片面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老师说教,必须是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认识。这节课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比较通俗易懂,并且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教材上涉及的知识和理论,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老师就不可能完全地依照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这样才是健康的,那样是不健康的,只能适当引导,在引导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实践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考察不但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的操作经验,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而且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而创新能力就是学生个性的最好表达。因此,生物老师一定要抓住生物学科的这个基本特点,不能总是照搬教材理论,不能总是让学生凭空想象,而是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调查,在实践调查中,提升学生的整体生物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一节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大家能否说出一两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为了能够激发大家兴趣,老师首先给学生示范“比如说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冰川,骆驼生活在干燥缺水的戈壁沙漠地区,雪莲主要在高寒山区生长”,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学生们也积极踊跃说出自己头脑中储存的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文字,仔细观察教材配图,然后总结归纳生物生存环境的主要类型,并且明确什么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当学生们有了理论知识的指导,老师安排学生以小组模式,调查记录自己身边能够观察到的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归类整理,再全班交流探讨。这节课内容并不是非常的抽象,教学重点就是能够说出环境的含义,并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但是这些都是教材里总结好的知识,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过程很难对个性思维有所帮助,所以老师安排了实践调查,不但能够印证课堂理论,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所以说,实践教学就是生物教学的“私人订制”。社会的发展最不需要的就是人云亦云、凡事敷衍塞责、没有主见的人,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了一群看似知识丰富,但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凡事循规蹈矩、规格统一的“书呆子”。现代化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效率,才能给社会培养出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才。

作者:朱建红 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影响下,加之我国教育教学效果被不断强化加深,多媒体的应用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将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以为教学效果带来极大地提高。因此围绕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发展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科目,他对于学生对自身产生认识和世界自然的认知的增加都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生物科目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将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的加入到教学环境之中,从而提高相应的课堂效率,增进教学效果。从现在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将多媒体应用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是大势所趋,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高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就成为了当前初中生物教师所亟待解决的事情。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

1.过度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们的应用技术却存在很多问题。有一些教师能够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但是却不能有效的控制应用程度,他们将教材内容全部作为课件,然后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应用,这样既不能有效的控制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全是文字的课件难以提高兴趣,而且对于教材中的很多活动设置也不能进行具体的实施,将课堂效率大幅度的降低,不依照课件就难以将课堂进行下去,这样的教育实施和技术应用,对于教学效果只会事半功倍,难以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他们对文字的应用,可见的变换过程要去过高,从而忽视了对于教学内容本身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被过度的吸引到多媒体的色彩之中或是内容之中,从而使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于课堂之上,使得教学效率低下。

2.不能基于课本

初中生物的教学设计,是国家教育部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制定出来的,他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依照相应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扩展创新,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再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却很难做到基于课本内容,他们对于教材的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教材很对内容的设置不够完全理解,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扩展能力的训练。针对这样的教师,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媒体进行应用,也同样不能基于教材内容,这样的应用对于学生的课堂效率提升起不到相应的积极作用。

3.应用技术缺乏

针对很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他们习惯于陈旧的灌输式教育,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认识还不够深刻。导致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很难握,不知道应该如何有效应用,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因为教师资历较高,就意味着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应用,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这对于年纪较老的教师来说就是极为困难的,从而导致他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相应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失去其本来目的。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具体应用措施

1.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

要想多媒体技术被较好的应用,发挥具体效能。首先应该增强教师的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具体的提高过程中,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活动,为一些技术较差的教师提供技术支持,教导他们的技术提升。开展相应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心得进行分享,让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查缺补漏。从而促进教师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全面发展,为学生们的生物成绩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2.适当应用

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说,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进行良好的运用和适当的使用,才能具体发挥出其作用效能。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现状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过程。例如,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教师先找一些关于细胞的图片,最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如洋葱表皮的细胞,也可以找一些新生儿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关注率,促进他们对于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的成绩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3.基于课本内容

在使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本于教材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和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使课堂效果得以提升。再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在讲解相应的细胞变化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形态,对形态变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要能够认识细胞,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教材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相应的应用技能,要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相关的试验学会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变化。在这样的教材设置中,教师不能将其进行忽视,应该进行具体的实施。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将显微镜的图片进行展示,并问问学生认识这是什么吗,然后将它的观察效果图进行展示,学生对于新鲜的实物总是更加的感兴趣,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所以对其更加的关注,这就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将学生成功的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更有效的开展。教师问学生们这样的图片是不是很有意思,想不想自己银子观察一下呢,然后教师就可以教学生们如何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了。从而达到了基于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利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实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针对初中生物的多媒体教学应用进行分析,它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烘托相应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对于他的应用不能进行良好的掌握,使得他的应用失去其本来的应用效能。因此,在相应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基于教材本身,对教学内容展开实施,注意对多媒体应用的程度控制,要进行适当合理的应用,不可太过也不可太少,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以进一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涵.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98.

[2]牛得吉.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周刊,2015,(10):175.

[3]李良礼.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求知导刊,2015,(20):138-139.

作者:王玉玲 单位:山东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分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将递进式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热爱自然的深切情感,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教育实践;初中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生命情感严重不足,这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借助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采用递进式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对学生精神思想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真正发挥出递进式生命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教育引导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学校尚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接受生命教育,才能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产生一定的生命感悟,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基于生物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物教学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更深刻的感悟,进而产生珍惜生命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唯有如此,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出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施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合理的指引,促进初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的实践措施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应该对生物教学内容和生命教育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契合点,进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指导,促进生命教育作用的发挥。

1.情境教学,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挖掘和学习,为学生后期深入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所以在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生命教育实际情况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如在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入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生命相关知识学习兴趣加以培养,为后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教学情境,“家里的盆栽一般会放置到什么地方?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摆放吗?要想让植物旺盛的生长在摆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步产生对生命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物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植物生命的延续需要多种元素的相互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向人生命的延续延伸,促进学生对人生命的价值形成初步认识。

2.实施情感激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共鸣

在递进式生命教育体系中,教师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引导后,学生一般能够对生命形成初步的认识,此时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生命情感的教育内容,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共鸣,能够促进学生对生命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念的培养。如在完成情境创设后,教师为学生提出假设,即“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而如果将植物摆放到长期不见阳光的地方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能够得出植物会变黄甚至枯萎的结论,此时教师为学生展示生病植物的实体,让学生观察,借助适当的引导,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即将丧失的伤感情感,在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生物方面的知识对植物进行治疗,让植物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完成对植物的治疗后,学生的生命情感能够得到进一步激发,感悟到生命的美好,生命教育也更为深入。

3.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在递进式生命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基于前期的学习一般已经能够对生命的价值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对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能够让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上,促进学生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植物的生命价值向人的生命价值延伸,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体不可违背自然规则,进而促进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学生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指导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清海.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讨[J].时代教育,2016(24):179-179.

[2]张志青.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递进式生命教育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5(11):15-15.

[3]高建北.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6(1):58-58.

作者:梁丽玲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水白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技巧探讨

摘要:适当的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也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对于初中生物课来说,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控制提问的频率,注意提问的目的性和生成性,在提问中创造高效生物课堂。

关键词:生物课堂;提问技巧;时机;频率

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课上,合理利用提问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实现较适合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当然,提问同样也是需要技术的,不同时段、不同目的的提问,在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各不相同。

一、提问的时机

教师的提问可以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只不过,不同时间的提问目的有所不同,在提问方式上也要有所变化。依次来说,课堂开始时的提问主要目的是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思考,所以这时的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活泼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遗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自己身上与父母有哪些相似点?与兄弟姐妹或者爷爷奶奶又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也同时将注意力转移本节课的学习中,一举两得。在课堂中间进行的提问,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的学习,快速而准确地理解知识点,所以这使得课堂提问应该以引导为主,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走出思维困境。比如,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植物根系的吸水作用,直接提问“植物的根系是如何吸水的?”学生可能不易回答。教师不妨先问:“什么是渗透?”“什么是扩散?”“什么是半透膜?”通过一系列的分解问题将逐步解决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在课堂结尾之时的提问,主要是为了拓展思维,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思考。所以这时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发散性,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固定的,而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比如,在学习生物进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安排一个拓展题,过渡繁殖与生存斗争之间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样的问题即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二、提问的频率

一节课全是提问与一节课一个提问也没有是一样的效果,所以,课堂提问的频率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课前预设的重要问题每节课有3~4个就可以了,出了重要的引导性的问题之外,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辅助性问题,这个就可以适当多一些,比如,为了学习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心肝肺各脏器的结构与功能,这种问题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无关,但是属于复习环节,这就算是导入新课的一种辅助性提问了。当然,同一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率也有所区别,比如,课堂重难点的讲授过程必然伴随着高频率的引导式提问,而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就不适合频繁地提问了,这时只要一两个问题进行收束即可。

三、提问的技巧

1.不做无意义的提问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可以营造出师生问答积极热闹的场景,但仔细分析,很多提问都是无效提问。比如,有教师一上来就问道:“同学们知道咱们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吗?”学生轰然答道“光———合———作———用———”,喊声震天响,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废话”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能浪费时间,甚或造成学生思维的零散混乱,难以集中精力研究主要的知识点,教学的重难点反而会被淹没在问题的海洋中。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不做无意义的提问。

2.双向提问

提问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除了自己提问之外,还要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来。也就是说提问要做到双向互动,通过相互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我举一个自身的例子,有一次在讲到“心脏与血液循环”时,有一个女生向我提问:“心脏通过血液循环运送氧气到身体各器官,那么心脏自身的氧气谁来提供?”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虽然有些简单,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她能够想到这一点说明她是认真听并且认真思考了的,所以我很高兴的表扬了她,并告诉她心脏也是“各器官”中的一部分,她就豁然开朗了。通过以上这些事例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提问也是一种技巧,用得好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用不好也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创造一个互动而高效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高培仁.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12):12-14.

[2]熊丽萍.行进在问题中的有效课堂———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17.

作者:刘长新 张翠英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方式,旨在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必然要求,教师将生物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在拓展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到生物生活化学习中来的积极性。本文从分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背景出发,指出现在生物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强调将生物教学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活化生物教学策略,使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物生活化教学,包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作业与练习的生活化,以及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使生物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初中生物的知识丰富多彩,与生活紧密联系,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切实地感觉到联系生活实际对生物学习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科学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而不是死读书,同时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一、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发展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关注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教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将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它积极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积极解决问题,不再单纯去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将生物学习与生活有机融为一体,实现生物学习生活化、多样化。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学习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期间,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最大限度贴近自然,感受生活化的生物学习,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生物学习的进步。比如,讲《人体生殖器官》这一节时,教师既要达到讲课的目的,又要给学生普及性意识,这些内容紧密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引用各国的性侵案件进行举例,如韩国的京畿道杀人案件,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从生殖器官普及到生命的孕育,使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旨在强调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强调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增强课堂效果。同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提高自身的过程,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真正地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生真正地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三、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是顺应时展的新的教学方式,它有效改善了过去教学方式中的问题,满足了生物教学的新要求。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例如,在讲解《生物的变异》一节时,教师可以采取营造教学情境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提出一系列问题,营造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生活中夫妻是双眼皮,但孩子却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小组之间展开分析讨论,教师从中指导,最后得出结论:孩子双眼皮的原因是因为变异,通过这种方式,将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是学习的一方面,又是生活常识的有机补充。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同时,要以教学内容为准绳,从教学内容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地开展。例如,在讲解“酶的催化作用”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情拿来举例,在用洗衣粉进行衣物清洗的时候,衣服上的污渍沾上洗衣粉,经过几下揉搓,污渍就不见了。洗衣粉中的什么物质在清洗衣物时发挥作用了呢?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进行分析,或者是留到课后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洗衣粉中的酶在衣物清洗时起到了去污渍的作用,这就是酶的催化作用的体现,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验,将生物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现象化,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加深印象,增加生活经验。

(三)练习和作业生活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作业也是学生不可忽视的环节,生物练习的生活化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味地追求作业量的多少,而是要注重将作业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在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过程中,侧重点就是将社会热点与生物知识相结合,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着重分析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社会尤为关注的环保问题。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水源地的污染问题。实现生物练习的生活化,学生不仅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而且也能为以后的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外实践作业,调查范围主要是学生自己家附近的水源污染状况,探究其影响因素。这需要学生自己去展开调研,采访,搜集资料,甚至是取样品进行检测,将生物学习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联系当时渤海湾污染问题,以及日本的核泄漏对生态的影响,从而交出一份具有实践意义的调查问卷。

(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学生视野,这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形成更为直观的理解与体验,发现生物学习的价值。现在初中生的学习现状是缺乏生物观察的敏感度,生物知识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切入问题的合适角度,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就更应该注重生物课外活动的生活化。例如,在教学“食品保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搜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或者是询问父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收集物品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食品保存方法分享出来,指出学生其中的问题所在,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食品保存的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种食品进行保存,观察实验过程,得出最佳保存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生物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综上所述,生物学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生活与生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教学中,使生物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重视生物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改革使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树立切合实际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完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更对其生活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验证生物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学习生活知识搭建良好的平台,为微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

[2]谭启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1,(12).

[3]黄都,程亮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钟绍成.试论初中生物分散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6,(4).

[5]刘谦.试论初中生物教师的成长[J].现代农村科技,2016,(13).

作者:陈荣财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析

一、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但对于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的实验态度,有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生升学不考,无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些都会给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实验前应让学生了解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例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一课时,提出为什么有些地方种植的水果较甜,从而介绍农业中是如何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植物生活的影响,从而生产许多优质的水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使之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规定

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是学生进行规范操作的基础,只有很好地理解,掌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才会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到简,可能会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步骤可以归纳为:①酒精脱色,②清水漂洗,③滴加碘液,④清水冲洗。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记住实验步骤,以防实验操作顺序的遗漏或颠倒。

三、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抓住学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浓厚的实验情绪。如:在做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酒精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酒精在实验中起何作用?滴加碘液的作用是什么?让各组同学相互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四、指导学生实验,让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只有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重视实验过程,而忽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认真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例如:学生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学生认为观察完了,实验就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前,应编好实验指导步骤,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准备硬纸板,写上种子各结构的名称,并让学生指出各结构的功能,以及种子各结构在生长生育过程中将会发育成植物的哪些结构,这样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巧妙地设计对照实验,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很多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巧妙地设计对照,将会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例如:“探究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这样才能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将在一个盒子中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这样就巧妙地在同一个盒子中设置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

六、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同组的同学看到的实验现象可能有所不同。如:在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中,同学看到的现象是碘液滴到在大豆种子上,种子的颜色立即变成蓝色,但也有些同学看到的现象是紫色,有些是浅蓝色的,为什么用同样的种子,滴同样的试剂,看到的现象各不相同呢?为此,在实验课上我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争论得很激烈,并对此现象重新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先在种子上滴少量的碘液,颜色就是浅蓝色,继续滴加磺液变成蓝色,再滴加碘液,种子的颜色就变成了紫色,结果他们发现造成种子变成浅蓝或紫色是由于滴加碘液不适量引起的,通过这种讨论提高了学生在实验课上探究事物真实性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生物学的激情。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有很多不足,我还需要不断地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为此,我将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早日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郭利 单位: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市分校

第七篇:初中生物有效性教学初探

高效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名词,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是有些内容却能够达成共识,比如,高效的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篇文章就要探究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堂高效起来。

一、创造适宜的探究环境,这是课堂有效的基础

事物要健康发展,都必须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如果让学生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对课堂内容进行研究探索,就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不要局限于眼下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从长远、发展的眼观来看课堂,要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在《水中的动物》一节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要明确鱼类在水中生活的情况,明白鱼类的形态特征、运动、呼吸等内容。上课开始,教师首先结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认清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让学生明确这些动物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由此引出了水中游的动物———鱼类,并且提出问题:我们人类能否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鱼类为何能在水中生活。这时如果教师再仔细、认真地告诉学生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能够生活在水中,这样牢牢地把握住课堂的节奏,那么学生的大脑始终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容易疲惫,课堂气氛也容易沉闷,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提出问题后,课堂就应该交给学生了,教师应该退守幕后,给学生们创造出自由探究的环境,教师只需适时地引导和调控就好。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课堂才会有效率。当然,学生们的探究过程,可能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时间要长一些,但是学生们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获得心理上以及情感上的满足,满足直接带来快乐,更何况探究的过程就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快乐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肯定也会提高。

二、指导合理的探究方法,这是课堂有效的关键

探究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放手,觉得课堂上热热闹闹,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求教师更应该研究学生的特点,探究学科教学的特点,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要探究的大体方向,或者具体内容,切不可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形式而形式,脱离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脱离了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在饮食与营养一节的教学中,饮食与营养是现代人们非常关注的东西,初中学生对这两个名词应该不陌生,但是具体到人们如何科学地选择营养食物却不清楚、不理解,所以这些内容就应该是老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的内容。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考虑,实验教学应该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的方法和载体。教师出示第一个探究内容:炒熟的花生米、米饭、鸡蛋这三种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什么。设计这个探究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通过吃这些东西获得了什么营养物质。在学生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小组成员都参加,不能让有些成员游离于探究内容之外。所以,教师要求小组长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了教学的重点内容,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充分尊重了学科的特点,并且彰显了探究的特性,让课堂在轻松而不放松,紧张而不慌乱的状态下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三、展示努力探究的成果,这是课堂有效的保障

如果说学生们怀着十分的努力思考、分析、研究,他们就会怀着十二分的渴望得到认可和赞同。此时教师要怀着二十分的耐心去倾听、去关注,让学生们去表达,去展示。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们去展示,这才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根本,也是课堂有效性的落脚点。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中,在明确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教师提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索性研究。初中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感受到过植物有蒸腾的作用,但是并没有明确地观察和关注过,在这里教师就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课开始,教师首先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表述自己探究的结果,以此来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并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气孔时,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想象、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画图展示的环节,各小组选派一个成员到黑板上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绘图。在绘图的过程中,是不允许拿教材做参考的,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而且让学生们能够快速地掌握气孔的构成以及保卫细胞的作用。没有展示,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效率,这在初中学生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为初中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好表现,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甚至崇拜。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智特征,制定相应的探究措施,以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时代、社会在飞速地变化着,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跟上这个变化的时代和社会,培养能够适应时代、社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教师满堂灌式的知识教学,培养知识的傀儡,而是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作者:卢珊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第五中学

第八篇: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提高策略

【摘要】初中生物是初中生必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初中生对地球形成一定了解,并积极展开对地球的本质与奥秘的探索。然而,因为中考当中并不需要单独考生物,致使许多学校都忽视了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都非常辛苦,但效果仍旧不佳的现象。有机结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有效教学理论,积极寻找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方式,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策略

在教学实践领域中贯穿了有效教学问题,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有效教学是21世纪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线索,在这种背景下,来探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意义非常重要。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关注到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并不令人满意,在初中课程中,生物学科一直被排在“副课”的地位,不管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家长与学生,都没有意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大多数初中学校都严重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生物教师,对生物教学的投入也非常少。除此之外,因为中考中并不需要考到生物,这就致使很多的教师会压缩生物课的教学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则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信息,更不用说参与到亲身实践中,来提高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后也很少为学生布置一些制作、观察类的实践作业。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非常低的参与欲望和参与热情。步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已然成为了主导科学,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和发展。生命科学在学校课程中,正是以生物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初中生物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更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和生命科学有关的问题的思考,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2.1提升教师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问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如果可以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就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会因势利导,努力提升自己的提问技能,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首先,生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初中生物教师的所有问题都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应该要完全熟悉教学大纲,在对本章节的要点有了全面掌握之后,抓住教学目标,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精心设计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教师应该让各个问题之间呈现明显的阶梯性,由简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前后串联。对于一些只需要识别和回忆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设置成比较简单的问题。而一些具备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将其细分成几个难度逐层上升的小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最后,初中生物教师在表述问题时一定要做到明确、清晰。教师在描述问题时应该要使用到一些带有描述性的语言,避免一些含糊的措辞,让学生可以快速了解问题内容,进而进行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划分科学实验小组,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合理地划分成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并实施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可以得到明显提升,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的合作和探究中来。

2.3借助概念图,让学生掌握生物概念

初中生物课程中涵盖了众多概念,这些概念又是生物思维的基本构成单位。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有效借助概念图,向学生讲解各种生物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应用有效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凤.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7):241.

[2]周玲.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64-165.

[3]赵本孟.浅析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读书文摘,2017,(8):360.

作者:陶新荣 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第九篇: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运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一、初中生活教学中常见的实验形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实验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演示实验。这种实验形式是以老师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这种实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体现不够。因为是演示实验,学生对教师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从中获得正确的知识体验,如果认识上出现了错误,就会导致学生知识体验的失误。第二种,分组实验。这种实验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可以模拟科学的探究方法,按照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步骤进行,最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第三种,课外实验。课外实验的指导主体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而进行的课外实验,另一种则是在家长指导下进行的课外生物实验。课外实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1.注重实验教学实效性

在初中生活教学中,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注重实验的实效性,不能为了实验而做实验,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生物知识,深入理解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一定要让教材以及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实验要求与教材的实际内容相结合,反复思考实验过程,寻找到一种实验程序相对简单,实验效果相对准确的实验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实效性。例如,学习睡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就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证明,对实验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震荡”,因为有震荡才会让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充分发挥。

2.结合生活现象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知识本身就源于生活,在生物教学中,要与生活相联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方法就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状况。例如,学习相关植物呼吸作用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水果保鲜”作为实验条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呼吸作用来为水果设计最好的保鲜方式,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常识来进行不同方式的保鲜。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保鲜效果就会表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会发现不同保鲜方式之下的水果的现状是不同的。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通过正确展示实验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作者:郑红梅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海南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