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监督管理范例

资金监督管理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财政的资源配置变得愈发重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单位高个体对财政资金的全面管理要能够做到不断的优化、改善与规范,合理管控财政资金就是要对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考核,这是促进事业单位长久发展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适应财政改革的发展,通过实现资产管理和消费预算的有效融合,加强监管力度,合理配置财产资源,避免财务账单出现账目与实际消耗不符的情况,降低单位资金链被垄断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

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概述

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将现有财政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统一调配。对于专项资金,要合理规范地进行分类集中管理。并结合单位内部实际运营情况,将资金投放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以此来有效推动社会发展。财政资金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确保财政专项资金落实到专项用途上,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质量,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情况。对于预算资金的控制,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把预算范围纳入资金标准,提高资金使用率,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财政资金的管理,合理调整预算,整合资金状况,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落实到位,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制度不健全。部门想要稳定运行,离不开财政资金管理的支撑,正是因为财政管理的重要性,才会成为每个单位的重心,财政部门出现的问题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整体效益,但是落实财政制度,并不容易,因为财务管控人员提出的每个制度以及要求都是需要建立在财务资产能否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的,在这其中还关联着另一个重要因素,财政金融涉及单位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就算制定了十分完善的管控措施,同时设立健全的管理部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各方制约,导致无法将每个环节落实到位,就会影响整体的财政资金管理流程,财政资金管理单位与各部门之间都是环环紧扣,看似牢固,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牵连到整个财政资金管理流程,而这些现象均会导致财政资金管理存在漏洞,影响财政专款不能使用、界定项目支出无法与基本支出相匹配,给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带来阻碍。

(二)事业单位职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易平均化。资金管理提倡节流减少开支,推广公关提倡投资造势,在进行活动预算支配时就很难制定合理的执行方案,一个提倡节约一个推崇开支,存在漏洞无法对资产的管控达到合理规范的水平。各地方各部门检查所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建设能力不足、财务管理欠缺规范性、人员素质较弱,还需全面完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基础管理工作,以及增强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再者就是资源划分太随意,缺乏严谨性,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大多都是人为。比如,基层的职员票据管理不规范,就会影响财务的审批和报账,也就影响事业单位资产没有准确列入财务账单中核算,也就牵扯到填制记账的不准确,从而导致账单与支出对不上账,也就无法准确的反应事业单位的业务能力,一层又一层疏漏叠加,层层紧密相连。想要保证将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不仅要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动态监督,还要对监控管理人员高度集中培训,这需要事业单位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能,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规范意识,也能避免引发风险问题。

(三)财政管理的体系太单一,缺乏联动性。财政资金管理的领导层,没有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视,各部门之间管理十分松散,没有纪律性,部分领导会有一种错误的思维,觉得财务管理好坏都无所谓,反正不牵扯到自己头上就都不重要,觉得管理资金流动和财务工作都是会计的事,作为领导只需要做好表面工作,应付检查过关就没问题了,这部分领导层错误地认为自身有国家在背后支撑,花费的也是公款,就随意扩大开支,谎报虚假账单,更有甚者走上了贪污受贿的道路。这样的领导无法给员工起到带头作用,单位很快就会面临崩溃,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单位利益和财务流水存在太多漏洞,当单位内部被腐蚀完毕,外壳也就撑不住多久了,既然是一个集体,每个岗位上的人都应该向着一个目标去努力,虽然维持良好指标很难,但一个企业能够共同为了达到标准而不断努力,就会显得很容易,且会很有氛围与干劲,一根筷子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但一把筷子确是坚韧的,单位的联动性都应该整齐划一,领导带头,会计辅助,其余各部门做好自己本职的情况下互相监督,才可完善制度,将财政资金利用率最大化。

三、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对策

(一)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意识。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监督能力较弱,领导层没有落实到位每笔预算资金的流向和分配,任意拨款会导致资金链的削弱,以及账单无法公开透明化,是极其不规范的,为避免此情况,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参考每笔预算资金的各类支出,对比市场价格和需求度,做到每笔消费有理有据,恰到好处,为单位资金稳定制定合理的管控制度,维护利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每笔资金规范化,推动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发展,开展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要有意识地组织召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培训,就管理政策、配置标准、处置办法及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针对性辅导,在培训指导过程中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以此能够有效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单位内部管控人员的规范管理。想要做好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人员的规范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廉洁守法需要落实到各个方面,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对财政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因财政收支对比突兀空缺较大,国家大力核查贪污受贿,警示财政管控的规范性,事业单位的管控人员所受的压力是极大的,不仅要将资产配置做到规范,还需要从大局出发,才能做到合理。财务管理人员要从员工的思想上进行教育,引导员工重视资金管理,学会把控管理要点,要去建立相对完善的内控体系,还要会划分财务数据和预期的计划的差异,此外,对于企业财务部门员工而言,要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要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特别是对于思政教育方面的培训,要给予足够重视,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但不论是财政部门还是任意岗位,都不能仅仅局限自己本身范围内的相关财政理论与财政业务知识,而是要广泛的增长自己本职外的政治理论与财政知识,坚定自身信念,增强自身认识和掌控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促进单位财政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三)加固单位会计的核算建设。首先要先强化深入地学习财政管理知识,应当提高对金融管理的认知,扩宽知识面,了解政治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力,从而根据客观与主观的联动构建合理规划,提高做好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单位会计财务管理的整体意识,推进财政需求,财政工作反应着整个单位的发展状态,盈利与亏损差异是否合理,加强责任意识,针对每笔进账于支出渗入各方面的经济体构建,有效地促进财政体系的规范,以及会计的专业性,加深事业单位的资金链稳定,推动发展。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会计需要和财政部门结合,将部门和单位基本的明细公开出来,做到透明化细分化,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内部纠纷,其次还要落实到奖惩制度,以单位评估的方式,对资产管理情况把控,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给部门提供资金报告,使得合理配置资源,也让财政管控的水平更加规范,也好对每笔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控,实时制止差错,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人及责任人,分发到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个人管理及保管。根据资产清查发现和暴露的问题,全面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监督是属于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落实财政金融的预算合理分配,到对预算明细合理管控,从单位内部员工加强培训和合理分配,正面以及侧面的去维持和加固单位资金的稳定,能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现实性意义,强化对资产把控的思想观念,为单位财务支出提供较高的安全保障,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将错误资金回笼,资产回收,避免错误的再度发生,对人员进行有效地约束和管控,监督职能发挥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让事业单位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周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探讨[J].财会学习,2017(03):174.

[2]刘德欣,薛庆生,郭娟.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284-285.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2

(一)牵制机制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

在企业资金流转制度建设问题中,首要问题是岗位牵制机制制度的不健全,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集团型企业,旗下公司经营范围各不相同,新、老公司管理水平不一,制度建设参差不齐,甚至存在部分制度缺失的情况,内部控制环境失效,责权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公正透明等都将直接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实例有:员工离职未能及时清收备用金借款、企业“三重一大”执行不到位、资金管理人员交接不变更手续、应收款项不及时借款、网银U盾管理混乱等情况发生,资金管理人员资金管控水平不一,甚至员工无制度参照管理。

(二)人员配置问题

集团型企业是多层级管理,在资金管理条线,有些体量较小、下属分管公司较多的公司,实际资金管理操作人员身兼数职,此问题会导致两方面的弊端,一是工作量的加大导致员工长期超负荷工作,同时一人身兼数岗,不同部分工作的完成度会打折扣,将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管理问题。综合来述,企业资金内控体系执行不到位,将会引发资金流转存在管理风险,违规违纪情况高发。

(三)资金管理风险意识不强、资金管理质量有待提高

1.风险防控方面

在下属公司中,多立账户的现象较为普遍,现金、支票、商票票据管理没有达到日清月结的要求。由此引发的问题:(1)银行账户台账搭建和信息整理不及时,导致集团企业无法充分了解各成员整体资金运营的真实情况,资金流转轨迹不能清晰可查,甚至出现资金在私开的银行账户体外循环不受监管,部分银行账户成为外部单位资金走账、甚至洗钱的工具,导致无法落实内部控制的职责;(2)商票票据的管理的不规范,在现实社会当中,已经出现多起由票据管理引发的刑事犯罪;(3)网银U盾、印章、支票等重空管理不规范,体现为因人员轮换、持有人信息变更不及时;多人共用一个保险柜存放重空;领导网银U盾授权不够谨慎或者审批流程过长影响日常资金调度的审批速度;印章审批、登记台账不规范;支票使用、作废、交接手续不齐等情况出现;(4)稽核不到位,发票报销审批制度不严;(5)支付程序有误。此项情况也是企业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中较为常见的。这是因为在很多企业中,通常会采用优先付款方式,从而导致后期一些手续不够齐全,造成企业账单混乱等情况。

2.资金管理质量有待提高

(1)备用金管理的不规范,会导致备用金长期挂账拖欠情况发生;现金管理收付不规范,会导致公款私存、公款挪用的情况发生;(2)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缺乏催收的督办,不能确保到期债权资金及时回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3)如果缺少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子公司将各自为政,不顾集团整体利益,片面追求自身的效益;有的集团财务过度集权,过多剥夺子公司的资金使用控制权力,也将影响子公司的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二、集团型企业资金流转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财务-税务-业务-资金信息四位一体化建设

加强资金流转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推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加强资金、财务的管控。资金管理需要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运行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助推,信息渠道的沟通,确保了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企业信息化建设让企业的事务变得清晰简单,使管理者对企业的操控更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内控制度的完善和执行。

(二)加强对集团型企业资金流转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集团型企业应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所属集团各级子企业(特别是混合所有制子企业)对现行财务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开展制度的立、改、废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形成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应充分体现优化资源配置、量入为出、收支双控的原则,对资金实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过程管理。并以此提高集团所属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形成集团上下对资金管理有监督有反馈有整改的工作闭环。落实到具体工作,体现为:资金集中管理以资金预算为基础,资金预算在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下编制。第一,防范首位,自上而下做好资金流转内控制度建设,集团制定纲领指导,引导分子公司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资金管理办法。要点是明确利益各方、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加强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落实到位,保证货币资金安全、有效平稳地运行;二是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从源头做起,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将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等程序全方位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当中,以制度化来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第二,事中控制,通过信息手段与实地检查相结合来实现内部控制管理。一是以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为起点,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调整不合理状态。使得集团总部能够实时掌握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及存流量分布,为集团解决资金分散、沉淀和运动无序等问题提供数据,为合理配置、运作资金提供依据;二是从业务流程过程管理确定考核标准,每个环节的操作权限在流程中体现,员工只能在事先设定的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第三,事后评价,通过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事后的评价工作要做到两点:资金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整体、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互相结合、互相制约;二是加强对人员的财务合规性教育培训,不忘初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行为上、制度约束上意识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还要结合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地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货币资金岗位责任制及授权批准

首先资金控制的不相容岗位必须相互分离,其次集团型企业及成员单位的资金应由一个统一的资金管理部门协调管理,成员单位在集团公司授权范围内管理资金。具体表现为:(1)设置结算中心。结算中心通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公司货币资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当各成员或分公司因业务需要货币资金时,进行统一拨付,由结算中心进行有偿调剂和调度。(2)用款向结算中心提出申请。对各项要款必须列明用途、数额、时间,不同层级领导的金额审批权限设置好,经审批全流程均授权后资金方可对外支付。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权限由各单位董事长、总经理、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若无财务总监)按各自职责进行授权。(3)财务总监委派管理。财务主管委派制是指集团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到子公司层级,财务总监工作的关键是在平衡子公司的发展与风险的前提下,做好监管与服务;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进一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创新与优化委派财务总监的培养选拔机制,加强业务交流,科学平衡。

参考文献:

[1]孟沙.基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

[2]喻静.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经贸,2018(20).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3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农业资源进行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农惠农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发挥了实质性作用。现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形势一片大好,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农业开发项目的饿政策好,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在这种好的形势下,应该抓住机遇,强化资金运行管理体系,大大提高财会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力争通过强有力的会计管理工作,增强农业开发项目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以及时到位

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及时足额到位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完成。一些地方因财政状况紧张配套资金难以按计划完成,出现了虚假配套、延迟资金拨付等情况。

2.2投入分散,多头管理

我国政府支农资金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等十几大类。资金来源分散,管理制度和要求不统一,支付方式、渠道和对象分散,使得一些资金在支付过程中处于监督管理之外,难以确保资金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向合理规范地运行,不仅加大了资金监督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监督管理的成本,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

2.3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

在项目管理方面,项目安排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一些地方项目建设尊重农民意愿不够,项目前期实地勘察不扎实,扩初设计脱离实际,超越权限擅自调整项目实施计划,少数工程和物资设备购进仍然未实行招投标与工程监理制。在全面实行规范性的资金报账与工程建设招投标之前难以相互协调推进,直接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性。

2.4资金监督能力不足,责任不到位

因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增添了数量很多的机械、设备、仪器及相应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竣工工程移交后,资产随之交由县、乡管护,由于执行管护制度不力,管理资金有限,许多水利基础设施毁损严重,设备物资挪做它用,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责任不到位是因为:一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管部门是农业资金管理监督的主体,由于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资金多部门投放,分散使用,形不成合力,使资金达不到效益最大化。二是个别单位往往重资金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权力,轻资金监管责任;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资金时“甩手”。对资金项目如何安全运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置之不理。

3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监督问题的对策

3.1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规范“三专”管理制度,按照“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经营管理政策,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开发资金管理规定,及时按项目实施进度审核、拨付资金,进一步完善资金拨付程序。二是对资金数额较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合同管理制等。要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批复、备案、公示、招标、实施、验收、档案等环节入手,规范管理和监督程序。三是定期公开涉农资金流程、分配发放过程、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面纳入政务公开的范畴,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更加透明阳光,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四是实行备案制度,将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部门备案。

3.2加强项目的运行与管理

其一项目资金监督和项目工程决算监督结合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对已建成的项目,不但要搞好财务收支监督,更要重视项目工程决算监督,两者结合可有效防止高估冒算,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其二对验收通过的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要负责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项目资产移交。同时建立跟踪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产管理,保证项目正常运行,提高项目资产的长期效益。

3.3强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监督管理以及评价体系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监管、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发展。不管是项目的运行前的成本核算,还是项目的运行之中,都要有的放矢完善相应的监管、评价体系。票据的规范问题,要绝对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报帐过程中严格审核,不要让投机者有机可乘。这样,不但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防止了发票需开问题。所以,一定要全面建立、健全资金监督管理体系,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质量,迅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所以要做到无论是日常检查,还是运行中检查和完工检查,都要细致、严格,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3.4尊重群众意见,实现共同监督

创新工作机制。要做好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加强与农综办的配合沟通,共同研究,共同决策;要积极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建设“阳光工程”。在项目建设中,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行项目招投标,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于骨干项目,如:渠道衬砌、抽水站、防护林、机耕路建设和新打机井等实行竞争性招标。对于项目建设中的大宗物资,如:苗木、水泥、沙子、管材、设备等实行政府集中采购。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全面推行项目工程监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结语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4

城市建设资金的科学管理,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完善在城市建设中资金的管理制度,用以改进城市建设的弊端。

关键词:

城市建设;财务管理;完善制度

城市建设中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直以来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城市建设是整个城市的命脉,它不仅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市民文化以及社会功德素质,更是象征着整个城市在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中的品味,是整个城市精神风貌的代表。在城市发展中,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强建设中资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将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话题。

一、城市建设资金中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1.城市建设管理资金量持续增涨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发展势不可挡,城市设施变得更加多样化,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因此建设资金量的投入也在持续增涨,为美化城市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城市设施变得更加多样化的同时设施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单单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所要求的春夏秋冬有景可观这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来种植草木、施肥浇水,在维护绿化设施上,也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和管理。

2.城市建设资金核算方法存在差异

我国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大部分为事业单位,其财务部都是以事业单位相关财务制度来执行。在城市建设资金支出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强化资金核算在财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都尚未完善,资金核算方法及要求均不统一,尤其是资金管理及支出核算这两项,在操作上缺少统一性。例如,在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核算中,单位的绿化植物一般都是移栽种植或者购买,甚至在最初绿化的设计方面,使用的大部分资金在报销时,通常会归类于当期的普通发生费用,但是城市的文化广场往往需要大量植物来造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花费的资金都是当做一般费用进行一次性摊销,根本不会形成资产。

3.城市建设资金财务支出普遍实施实报实销

如今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城市建设资金和财务支出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例如进行园林绿化时,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规则,预防跑冒滴漏等相关问题的发生,却对用水用电都没有确切标准,对于草坪的浇水周期和浇水量等相关事宜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城市建设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城市建设资金一般都是凭借经验来进行财务管理,通常为实报实销,缺乏成本核算及控制。

4.不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计划的进行各种项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决定城市建设项目能否正常运作的重要原因,往往是相关企业是否在资金的使用上有合理完整的计划安排。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发展趋势直线上升,城市的施工项目日益增加,且地区分布广泛,造成资金的使用太过零散,很多项目工程比较大,工期比较紧,企业不根据项目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和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资金使用随意性成为其突出的特点。

二、城市建设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资金管理过于注重建设而缺乏管理

在城市建设资金管理中,相关部门意识到,加大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且越来越多投资者会因为城市良好的软环境而进行投资。因此,相关部门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用来建设基础设施,但对于设施的后续维护和管理却没有逐步跟进,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无钱更换公用设施导致草坪枯死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所以不能盲目建设,缺乏管理。要根据资金来做出判断,因地制宜,城市建设和设施维护管理必须同时进行,有计划的考虑到在城市建设中后续的设施管理以及维护的问题,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2.一次性核销在城市建设资金管理中的弊端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造成了许多有差异的资金核算方式。在大多数城市建设项目中,资金费用都采用一次性核销方式,根本没有建立与之相关的制度,例如资金领用、材料、资产的管理等,仓库的盘点在年终决算前都未进行,以至众多资产流失的问题愈发严重。

3.城市建设资金财务管理并未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这样城市建设资金支出才会有统一的定额参考。目前,在城市建设资金支出中并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尤其在年初进行建设资金预算时,通常只会依据政府去年实际资金支出量进行相应的把控,无科学依据。而且城市建设的资金支出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与其并未有太多联系,由此城市建设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城设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1.账户管理必须保持一致

必须遵循一个工程的项目资金只开一个账户的管理制度,资金的支付全部得经过这个账户。以往项目建设的资金弊端,例如管理分散以及随意性大的方面即可避免。统一由一个账户管理,资金集中使用,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可以有效的把控项目建设中资金的使用状况。

2.注重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行业都需要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对于企业财会来说,增强队伍建设,吸取专业培训中的精华,让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培训是重中之重,技能培训可以使财会人员不断的更新理念,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增加工作效益。提高财会人员管理意识,增强资金管理技能,这样才能在建设资金管理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其次,适当增加财务管理的人手,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若人手不足,任务又多,将会使得财务人员整天忙于繁杂的工作,无法专注于建设项目资金管理。

3.设施交付的使用期与资金支出时间尽可能延长

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会出现目光短浅、不能顾全大局的行为,如:在设施交付时并未注意到草坪成活率,在资金支出后,一旦出现草坪枯死问题,就会引发建设项目的后期维护费用及建设的返工费用等问题。因此,设施交付的使用期与资金支出时间要尽可能的延长,等相关部门仔细验收无问题,正式投入使用后,方可交付有关部门。

4.执行统一有效的资金拨付标准

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资金拨付标准。例如,城市建设的绿地浇水量,相关部门应将实际浇水量及时上报,严格执行建管并举的制度,从而使资金得以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开源节流,从大局上减少建设资金的支出。

5.项目建设前做好充分的预算和计划

每个城市建设的项目在施工前,都应未雨绸缪,详细的制定出施工计划,计划应分为月、季、年度计划,在施工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经营及成本控制这两项,进行科学的资金预算。

作者:崔玉 单位:东营市东营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

参考文献

1.罗永红.公路施工企业完工项目资金管理探讨.交通财会,2012(01).

2.骆晓铸.浅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与监督.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1).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5

关键词:审计监督;水利;财政资金;管理;作用

一、引言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倡导科教兴国的国策,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积极倡导下,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如对水利科技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公益性水利科研单位科研基础性课题研究的重点投入在不断加强,对保障科研部门正常科学试验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条件的投入不断加大,为多出成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实施了重点扶持和鼓励水利科研公益性单位做大做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努力破解和缓解阻碍科技创新和水利科研发展的难题,已取得初步成效。水利科研单位的科研基础设施和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高,一大批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和学科发展方向的技术和设备被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国家投入财政资金力度逐年加大,对提高水利科研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一系列重大水利科研成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水利工程的发电、防洪、灌溉、航运、减灾、水环境治理和生态调节等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水利财政资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水利财政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与乱象

(1)房屋修善、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责任单位在项目执行中,缺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为完成财政资金支付进度指标,未按签订的施工合同违规超标准预付工程首付款,未按工程实际完成进度和监理签署意见,提前支付工程进度款,部分项目拆解标的总量,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2)仪器设备购置类项目。超批复范围、超预算支出明细、超标准购置仪器设备,而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设备,未按规定履行政府集中采购手续。(3)水利科研类项目。未按项目类别性质分类核算,专款专用,存在不同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经费的现象。未按文件批复的预算明细内容列支非项目预算发生的必要费用,超范围使用资金。(4)未经批准擅自动用项目结余资金,列支不属于经费开支范围的内容。上述现象,在水利财政资金使用中时有发生,给水利财政资金的正确、合理、精准使用带来较大的困难,给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带来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水利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职责缺位

近年来,水利财政资金在实际使用和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与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责任单位在项目执行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及管理职责缺位是分不开的。目前,财政部门既负责水利财政资金项目库的组建,项目前期可行性报告审查,项目预算审批,又参与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执行情况检查,组织并参与资助项目的综合性验收。在履行管理职责时,未深度介入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与管理,主体职责不清晰、不明确,“一岗双责”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管理方式和体制上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项目责任单位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往往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和事佬、和稀泥”的方式应对,在履行管理职责方面既缺失又缺位,这样一来间接助长了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不正之风。各级水利审计监督部门,在对水利财政资金项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面临上报难、处理难的状况,给水利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带来系统性风险。

3、水利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不明显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重点扶持和鼓励水利科研公益性单位做大做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特别是水利财政资金资助的行政事业类、科技类和基建类项目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水利科研单位的科研基础设施和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为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如下情况。(1)使用财政资金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部分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仅仅使用几次,平时用重金购置的仪器设备长期闲置,维护费较高,缺乏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财政资金资助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较低。(2)使用财政资金重叠建设修缮类项目。在水利财政资金资助的工程中存在建设规划不系统、工程施工无序、重叠交叉建设的情况,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往往是前一个工程施工完成,验收合格且投入使用不久,后一个项目又开工建设,与前期工程形成部分重叠交叉建设情况,前后项目缺乏有效的配套和衔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如水利财政资金资助的某单位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其中道路维修改造工程施工完成,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并顺利交付使用。不久其给排水和通信改造工程又动工,将新建的道路路面挖开,铺设给排水管道和通信光缆,对前期道路维修改造工程破坏较大,也增加了给排水和通信改造工程的成本。因此,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和有效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必须加强对水利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有效监督,杜绝浪费,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水利科研基础性工程项目中,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增强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过程的有效监督。

三、采取措施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审计监督是国家财政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之一,是单位管理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针对水利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水利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转变观念,创新审计思路与方法,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当前,水利财政资金是按项目资金申报时的用途,分门别类的层层下拨,实际支付时逐级签审,确保水利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工程项目完成后,审计部门针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目前审计监督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对财务部门的核算标准和项目责任单位经费支出的合规性进行事后监督检查,时间上严重滞后,存在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管理风险。为适应新时期项目管理要求,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应当转变观念,理顺思路,分清重点和难点,顺着资金走向一查到底。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创新审计思路与方法,结合实际,上下配合,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审计工作。同时,审计部门对项目在立项、可行性研究、申报、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上,应采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从审计专业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2、加强专项财政资金的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家对水利科技基础科学研究和水利科研单位科研基础性课题研究的重点投入不断加强,特别是对保障科研部门正常科学试验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条件的投入不断加大,一大批水利科研基础学科项目、基础设施改造、房屋修缮、科研仪器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财政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审计工作应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对水利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力度。例如重点围绕水利科研前期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修缮购置类项目、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开展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在审计内容和方式上强调“两个并举”,一是对项目财政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举,逐步加大效益审计的份量。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二是采取定期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举,逐步提高专项审计的比例。例如重点审查水利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实施方案,经费预算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重大变更事项的审批报告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促进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提高水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水利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审计监督的促进作用。

3、注重审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与保障作用

水利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水利科研单位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物质条件。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水利科研基础性项目、水利科研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水利科研软环境建设等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水利科研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科学实验设施和办公环境明显改善,科研成果的质量稳步提升,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和市场化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审计部门应紧跟国家的科技兴国战略和水利兴国安邦的国策,主动参与国家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的审计监督,注重对水利财政资金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对保障科研部门开展科学试验的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资金开展全方位跟踪审计监督,确保项目在建设程序、内控制度、项目招标投标、合同履行情况、材料与设备采购情况、设计变更情况、工程结算等环节的跟踪审计质量和效果。确保投入资金用于水利科研基础建设,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流失,为改善科研生产条件,提高水利科研创新能力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促进建设单位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与保障作用。

4、增强审计监督服务的专业性,发挥审计的参谋作用

审计监督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要当好水利财政资金的“卫士”,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谋士”。审计监督是一种手段,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审计监督发现在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因此,在专项和定期审计时,应深入到项目,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对零星分散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提炼,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及时上报有一定专业深度的综合性审计报告,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专业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发挥审计监督的参谋作用。

5、实施跟踪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监控作用

首先,在项目立项阶段,超前介入,了解水利财政资金资助项目基本情况,参与项目规划和经费预算的编制,跟进预算编制的全过程,并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成果,进行分析审查,组织专家论证、筛选,严把入口关,做好事前监控的准备工作。其次,在项目执行阶段,做好水利财政资金项目的事中监督,跟踪抽查项目实施情况,确保项目资金按批复文件规定用途合理使用,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与浪费。再次,在竣工阶段,做好水利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检查验收,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项目竣工的决算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支付项目尾款,对于增加的工程量,经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各方确认后,签订补充合同,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如果工程项目总支出超出预算部分,应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报告,按上级的批复执行。因此,应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实施直至后期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做到“两个及时”,一是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在招投标、合同管理、承发包、现场管理、投资控制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有效遏制水利财政资金项目实施中的一些瞎指挥、乱签证、随意变更项目内容等现象。发挥审计监督的实时监控作用,促进水利财政资金的规范、合理使用,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科学管理,发挥审计监督的保驾护航和监控作用。

四、结语

总之,面对错综复杂的审计监督事项,审计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依法审计、独立审计、客观公正、职业谨慎、廉洁奉公”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专业、科学、高效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服务,为水利科研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水利财政资金的合理、高效、规范使用,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与保障作用,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泽君: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R].2018-12-24.

[2]楼继伟: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况的报告[R].2014-12-23.

[3]财政部、科技部:中央级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评议管理办法[Z].2019-01-01.

[4]水利部:中央水利资金管理责任制度[Z].2005-12-31.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6

关键词: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地而起,这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工作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和加强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工作,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工程实例

某工程项目位于县境内,西有省道通过,北与高速公路相接,东与国道相通。该工程项目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得出:计划耗用钢筋11.23万吨,水泥112.32万吨,混凝土6.34万吨,装饰材料6700吨,工程物资主要由S供货单位提供。该工程项目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工作主要由计划与供应两个环节组成,且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健全与完善的管理系统。

二、工程建设物资计划

工程建设物资计划主要由物资预控总计划和分期需求计划两个方面组成,工程建设物资计划管理要以规范物资计划为出发点。通常情况下,物资计划一般分为总体计划、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总体计划指的是在招标与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求总承包单位提供整个工程项目中物资的总量,并将其列入合同内容作为物资供应的总量控制目标;年度计划指的是承包单位需要在每一年的10月份左右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下一年度工程建设物资的需求计划,其中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以及装饰性材料等,由项目主要负责人审核完毕再上报给施工企业进行审批,如果通过审批后则将其作为下一年度的材料物资供应计划;月度计划指的是承包单位在每个月的25日上报该月内已完成的工作总量,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编制下一个月的施工计划以及物资所需情况,由监理工程师审核后上报施工企业进行复核与确认。同时,要通过环比分析法将上期的工程量与本期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如果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对本期的计划值作出相应地调整,然后结合经过调整后的材料物资供应计划向供货单位发出供货要约。此时,供货单位应当结合施工企业发出的要约及时做好材料供货准备工作,如图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物资变更的需求,并且提高工程建设物资申报的准确性,如果发生施工进度变化的情况,需要调整工程建设物资的供应计划时,承包单位要写一份书面报告向施工企业说明原因,由监理人员向施工企业提出申请,待施工企业批准后通知供货单位提供物资。

三、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管理

(一)物资到货

为保证工程建设物资的质量,本工程项目中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要按照品种、型号、数量等仔细验收与核对到货的物资,做到准确无误。特别是在材料验收完成入库后,也及时地办理了入库验收清单,核对了物资的发票、明细以及合格证书,并及时登记在册,如图2所示。与此同时,对于本工程项目中所需要的钢筋、水凝、混凝土等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按照产品的批号进行抽检,并由承包方、监理方和物资管理部门建立跟踪记录,保证了工程建设物资的可追溯性。施工企业在领用材料的过程中,除了要查验物资的出厂证明文件、质量,还要查验物资的质检报告。而在本工程项目中也形成了从采购到入库再到领用的全过程取值跟踪管理程序,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合理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情况。同时,对于工程建设物资的存储和堆放也符合相关要求与标准,且做到了工程建设物资的不受潮、不变形、不被盗和不过期。

(二)物资领用

物资领用也称为物资调拨,具体是指承包方与发包方分别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办理工程建设物资领用手续,将工程建设物资从发包单位转向承包单位的过程。1.在领用工程建设物资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上报与计划的原则,并以书面的形式向监理单位提出物资使用计划申请,由监理部门审核后,提交给施工单位工程部门复核,最终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进行汇总,开始准备物资。但是,对于超计划的物资领用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再由工程部门复核后方可供货。2.工程物资的出库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此过程中,工程物资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发料单据的填写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同时定期核对库存材料的数量,保证材料出库数量的精准性,并做好材料储备工作;按照物资的品种、数量进行复查,避免出现差错,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明确工程建设物资的使用期限,对将要过期和变质的材料在使用期限内先发货;定期对工程建设物资盘库和清点,做到三清(数量清、质量清、账表清)。3.对于工程建设物资的质量问题,应当及时记录在册,由本工程项目检测中心进行复核检验,也可以请具体专业资质的相关部门来判断,如果遇到时间紧急还未明确责任的情况下,为确保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可以先更换材料,这样就能有效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4.在施工现场实行“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车辆的进出要持有由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共同签字办理的携物证明书,其目的是防止外来车辆的进入造成工程物资丢失的现象。

(三)物资核销

对工程建设物资核销的目的是合理控制物资材料的使用情况,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避免物资浪费现象。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物资的核销工作在月末或者年末进行。具体来说,针对使用期限不满一年的物质材料,应按月进行核销。但不管是在月末还是年末对工程物资进行核销,其主要是为了控制工程物资的使用数量和及时掌握使用情况,以此减少工程物资的浪费和盗卖现象。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当对物资材料的核销制定一个心理底线,一旦工程建设物资的价格出现了波动,立即分析问题所在之处并制定解决措施,避免进一步扩大问题从而给工程项目带来影响。

四、施工进度协调管理

(一)与工程部门和计划部门的协调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土建合同由计划合同部门管理,施工合同由工程管理部门管理。换言之,在本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工程量由工程部门管理,涉及的价格结算则由计划合同部门管理,工程建设物资既涉及到量的问题,也会涉及工程建设物资的价格。因此,工程建设物资管理工作如何与工程部门和计划部门配合与协作,这有利于提升工程项目施工效率以及保证工程项目质量。

(二)与计划部门的协调

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离不开计划部门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工程物资的材料总量控制和工程建设物资材料款扣回两个方面。其中,对于工程建设物资材料的总量,可通过计算和查验准确得出;而对于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施工技术而引起的工程物资变化情况,则通过核销的方式来控制工程物资总量,再将其换算成总价即可。工程建设物资的结算工作由两方面组成:施工单位与供货商之间的结算。施工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的结算,但结算流程由计划部门具体实施。一般情况下,在每个月的下旬,供货商和承包单位上报的结算内容中应当包含材料款的结算内容。因此,在结算材料款的时候必须扣回这一重要款项。材料款的扣除数由工程建设物资领用量决定,而材料款的数量则由工程建设物资的使用量决定,物资管理部门除了要与计划部门紧密配合,还要掌握工程建设物资领用数量与使用数量之间的差别,并及时与计划部门进行沟通,明确二者之间出现差额的原因,避免由于差额过大导致工程建设物资积压、挪用串顶以及盗卖现象的产生。除此之外,还要对工程建设物资的消耗量与扣款金额进行复核,保证物资使用量与所发生的金额相吻合,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物资的款项能得到及时扣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是一项复杂与系统并存的工作,可以说,从工程建设项目一开始就进入了紧张与繁忙的状态,更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既要仔细核对每一组数据,又要与内外各单位和各部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而本文认为:做好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这样才能提升工程建设物资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充分发挥出工程建设物资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的促进作用,为后勤服务保障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效文.施工企业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的重要性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15):53-54.

[2]张建军,赵小强,夏洪高.大岗山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协调管理[J].人民长江,2012(22):22-25.

[3]孔凡昌.水利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与施工经济效益体会[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67.

[4]陈继武.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方法浅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5):158.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7

关键词:水利站;内部制度;财政监督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防止舞弊和腐败问题发生,应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财政监督。水利站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内控制度的监督作用,通过制度加强约束,防范内控管理风险,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1]。

1加强水利站内部制度建设财政监督的意义

水利站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内部财政监督制度的建设意义重大。是新时期水利站健康发展的保证,对财政进行监督,对财政投资进行有效的监管,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以确保经济效益,助力水利站的长远健康发展。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财政体制不断改革,水利站作为事业单位,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监督,有利于更好的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水利站强化财政监督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水利站加强财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以确保各项资金能够应用到位,提升水利站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水利站综合管理水平。同时强化财政监督,有利于避免徇私枉法等事件的发生,以此来有效地确保内部机构的廉洁性,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2水利站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行政单位财政监督职能日益完善,财政监督力度不断加强,财政监督制度在确保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2]。

2.1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水利站财政监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财政监督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能够严格的执行财政政策。此外,水利站财政监督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水利站工作和流程,还要能够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当前,水利站财政监督工作人员多数为会计专职人员,具备扎实会计从业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但是对水利财务内容却了解不够细致,影响了财务监督工作的质量。此外,财务监督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监督工作仅仅是简单的记账核算,未充分的发挥财务监督工作的意义。

2.2财政内部监督较为薄弱。水利站工作中,领导人员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内部监督机制,严重影响了水利站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水利设施建设完工后,施工单位未进行资产移交等。此外,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些水利设施,如水面、河滩在经营转让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账实不符等情况的存在。缺乏内部财务监督,水利站内部工作中存在着材料物资不盘点等问题。

2.3财务监督方法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水利站财务监督工作人员多对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较为熟知,工作人员知识体系中缺乏水利相关知识,导致工作中存在着采取监督方法不合理的问题。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财务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专项资金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管理制度,导致检查时间与项目落实时间间隔较长,严重影响检查监督效果[3]。

3关于水利站内控制度建设财政监督的建议

上述我们就水利站内部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关于水利站内部制度建设财政监督的建议。

3.1明确目标任务,突出管理重点。水利站工作中要充分地认识到财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财政监督。内部财政监督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从制度着手,完善财政监督制度,以确保财政各项费用的有效支出。水利财政监督过程中要坚持全过程监督理念,以确保每一项资金能够落实到位,减少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等行为的出现。财政监督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加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重点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如对于基层水利站要突出抓好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的管理,以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3.2实行部门联动监管。水利站进行财政监督管理,要实行全过程管理,切实发挥全部门的作用。水利财政监督工作人员不仅要囊括专职的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还应该包括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等。以此对资金进行联动监管,制定监管计划,严格地按照监管计划对资金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在资金监管过程中,要加强预算意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进行转变。监督过程中坚持早发现、早介入的原则,确保每一项资金的合理利用,以此来确保水利工作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中对资金进行全天候的监督,其指的是结合预算,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切实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财务管理中的违规乱纪问题,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杜绝贪污腐败等情况的出现。对于财政监督管理结果要实行内部通报,以防微杜渐。

3.3不断完善水利资金管理制度。3.3.1健全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水利站财政监督中要健全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确保财政监督的有法可依。坚持全面财政监督原则,对水利站工作、水利站工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资金管理。建立完善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包括资金分配、拨付、使用、设计、实施、验收、后续管理等全部环节在内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每个环节的资金管理,避免每个阶段财政漏洞的出现,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水利站财政监督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工作,结合水利站的具体工作内容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例如,对于基层水利站,其工作内容多为基层水利业务,包括闸站管理、堤防管理等,优化财务管理、审核,由多点分散核算管理转为集中核算管理,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降低财务监督工作的工作量。3.3.2推进水利资金绩效评价。财政监督工作中要加强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水利项目提供依据和支持。在进行水利资金绩效评价时,首先要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框架体系,在进行项目评价时要便于量化,促使绩效评价的操作简易和具体可观。此外,资金绩效评价时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方案和步骤进行,对水利项目现场进行调查,明确目标,编制方案,以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进行评价时,可以按照项目类型、项目使用价值等进行分组,进行对比评价,对项目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在完成评价后,要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以绩效评价结果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水利站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要以上一季度或者是上一年度的预算资金为重要依据来开展工作,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4]。

3.4强化水利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水利站财政监督管理中,要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管理工作中对水利资金进行整合,以此提升财政监督的质量。例如,水利站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项目的性质、用途等对水利专项资金进行合并管理,专项专人管理,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以确保各项资金能够使用到位。加强水利项目申报管理,水利站财政监督管理中要严格地按照水利项目申报要求,对水利项目进行申报,以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性和确保资金落实到位。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中要重点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对实际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中要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对采购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结合采购预算,对采购计划以及实施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采购范围、采购产品质量,以预防财务管理中的违规乱纪行为。

3.5建立高效的财政监督工作小组。水利站内部财务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薄弱,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财务监督职能的落实和发挥。在内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强化人员建设,建立高效的财政监督工作小组。工作中首先要高度重视财政监督工作,加强监督,提升服务质量。其次是加强工作小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水利站各部门的需要,安排年富力强、熟悉业务的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来进行财务监督工作,以切实保障财务监督工作的质量。最后要加强财监督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素质和能力。时代在发展和进步,要求工作人员素质不断进步和提升。财政监督工作人员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熟悉财税法律法规和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争取成为财政监督领域的行家里手、业务骨干[5]。

3.6强化财政监督结果的利用。财政监督中要将结果落实到位,切实发挥财政监督管理的作用。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的环节,应该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调整方案,以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此外,财政监督管理中要善于运用奖励惩处制度,结合监督检查结果对各部门进行评优和评价。对于存在重大财政问题的部门和环节,要建立后续跟踪督导制度,检查核验监督检查结果的应用成效,责令部门进行整改,以强化资金的合理利用,以确保水利站的最大效益。总结水利是社会发展和国民发展的基础之一,水利站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水利站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廉政建设,同时有利于确保企业各项资金能够用到刀刃上,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使水利站健康、长远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吕天伟,蒋屏,吴加宁,等.浙江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1-4.

[2]黄继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1.

[3]张勇.小农水重点县财政投入资金绩效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J].中国水利,2015,(10):40-42,61.

[4]胡家浩.湖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村水利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1.DOI:10.7666/d.Y2162419.

[5]赵忠福,支佳岳.昆山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践与经验[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28.

资金监督管理范文8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基层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更加严格要求财务管理过程,提高财政服务的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从本质上看,预算绩效管理就是把预算和绩效管理二者进行融合,完美实现各自战略目标。如何能够使预算绩效管理高效进行仍然需要不断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把H县财政预算绩效现状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该县从2012年采用预算绩效管理方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预算绩效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财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基层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更好地体现其社会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利用完善的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帮助基层解决难题,有利于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通过结果了解、反馈过程的管理方式,也可以利用未知结果作为导向,引导工作人员提升个人责任意识,最终提高基层政府部门整体服务质量。

二、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不足之处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强,对新的预算绩效管理思想无法完全接受。传统财务预算管理中一直提倡“零基预算”,过分注重资金使用安排,对财政资金实际使用率并没有准确把握,这种预算方法会导致更多基础部门把精力放在申请财政资金上,而不是高效利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知识培训、宣传不到位,使得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并没有特别透彻的了解。图1是对H县绩效管理人员针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进行的问卷调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单位绩效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了解,仅有22%的人员认为利用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单位找到现阶段发展问题,并且能够提高资金有效使用率。超过一半的人只是简单服从上级命令,对于为何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并不在意;还有27%的人认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是为了应付各级检查。

(二)保障基层财政条件不够完善

首先,缺乏专业性人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数由图1H县绩效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的认知情况调查图财务人员担任,但具体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并不是财务人员,就会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实际与预估偏差很大,最终影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H县财政局,于2015年才正式成立预算绩效管理科室,受人员数量限制,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都是相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样预算绩效管理效果显然不到位。对多数基层财政局进行调查发现,预算绩效管理岗位人才缺乏,一方面是因为人员数量不足,仅有5%的单位设立了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其他单位都是由财务人员临时接管预算绩效管理。另一方面是缺乏相关技术,财务人员多数拥有财务相关证书,但是没有一个人拥有预算绩效管理证书。所以基层财政局担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边学习边工作,严重缺乏专业性知识,对于预算绩效涉及的比较广泛的、复杂的考评项目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其次,各基层财政资金没有保障。对于基层财政部门,尤其是不太发达地区的财政部门,资金都面临着严重欠缺问题。在一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中,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无法做到更好,从而进一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考核评分制度。财政资金不到位使基层政府债务规模大,隐性债务增长速度快,导致潜在财务风险高。对于一些投资没有获得收益的项目采用PPP方式进行融资处理,但是最终结果还是由财政部门为此买单,基层财政部门整体还款困难,无法保障项目拥有足够资金支撑日常运营。也可能会因为基层财政部门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下,造成基层政府增收压力变大,会出现资金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引起部分地区资金闲置浪费,部分地区资金不足,总体来说,财政资金的不足必定会给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带来负面影响。最后,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虽然H县制定了相应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文件都是建立在国家发放文件基础上的,并没有结合实际基层财政部门情况进行调整,导致可行性较差。对基层员工就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59%的人员认为现行制度体系不完善,需要改善。总之,要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约束员工日常工作行为,促进员工高效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设置不完善

从上图中对基层财政部门员工就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设置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近56%的人员认为现在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设置得不完善和非常不完善;有19%的人员对此没有表态;剩下15%的人员认为还比较完善或者非常完善。根据这些数据可知当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设置有待健全。指标不健全可以从3方面找原因:一是预算绩效管理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此并没有很多可靠数据支撑,没有建立完整的预算绩效结果数据库,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过程中缺乏参照性,再加上财政部门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工作难度更大。二是基层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目标设置并不重视,认为此工作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无关紧要。实际上,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设定是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反馈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保障,没有目标,员工在工作开展中就会出现缺乏整体性、积极性和导向性的情况。H县对于目标设置也不重视,对目标设置的合理性缺乏审核,直接降低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三是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缺少对指标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过程,使指标从制定开始就有所懈怠,最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上级文件,对具体预算绩效管理指标未进行细化。H县目前的指标评价体系设置与实际项目活动并不太相符,关联性不强,评价过程缺乏科学合理性,无法准确地通过指标评价过程来保障预算绩效管理整体工作的完成效率。

(四)监督管理不足,使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监督管理不到位、形同虚设的制度会导致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任一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领导一言堂,做出的错误决策没有任何审核便直接执行。如图3为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对监督管理部门职权的应用了解情况结果。结果显示,有57%的人员认为并没有履行过监督管理职责;认为监管到位的仅有1%。可以看出基础财政部门监管力度严重不足,需要不断提高监督管理力度,以保障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真正落实预算绩效管理。

三、优化基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建议

(一)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当前基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来的道路上面临着更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尽快加强基层工作人员思想建设。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从结果开始,严把过程的管理手段,不仅仅财政部门需要实施,其他事业单位也可以有效落实。基层财政部门要注重采用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各单位、各部门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更加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最终用有限资源获得最大利润,尽可能提高各单位资金使用率。逐步在社会上形成规范资金使用、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获得更大效益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二)完善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保障机制

1.健全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可以帮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定明确方向。完善内部协调系统,把握绩效和预算管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使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2.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才队伍保障。当前基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因为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人才不足。人才保障可以通过三个步骤:一是可以邀请部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高校预算绩效课程教授、人大代表、社会财会精英人士等共同组成人才专家库,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正确意见和理论方面指导,以保障各单位、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公平公正地落实;二是通过对社会第三方机构招投标的方式,让他们也加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样有助于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三是各单位设置内部预算绩效管理部门,由各部门共同组成预算绩效管理团队,然后给单位其他部门和全体员工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培训,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单位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3.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技术方面的保障体系。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任何新兴行业、产品、事物的长久发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当前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竞争力。例如河北省自行研发了一套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其内容涵盖预算所有资料、预算全部项目、预算编制、审核、校对、执行过程、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等各种板块,并且采用三级共享、上下衔接的方式达到预算管理的有效沟通。目前很多基础财政部门并不能达到统一的一体化衔接系统,所以建立统一的一体化系统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很重要。

(三)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科学合理地建立电子化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把项目考核结果进行量化,并且按照当前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可以把指标分为支出指标和效益指标两大类。对于支出指标的建立,可以按照公共服务情况、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文化建设支出、医疗设施支出等大类进行指标库的建立,这些大类的设立可以使日常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更加简单、易操作。也可以按照财政支出资金特点进行分类,比如会议支出、培训支出、设备设施支出、修缮支出等各种经济科目,这样可以更明确地体现出财政支出的特点。对于地方财政目标进行审核时,还要注重数据和资金使用之间的关联性大小,避免有些部门单位为了达到目标而专门设置过低预算目标,这样会破坏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无法体现预算管理有效配置资源、合理提高资金使用率的作用。

2.落实绩效追踪监督管理制度。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整个过程的实施,应该时刻关注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以及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完成,完成到何种程度,都需要通过绩效追踪监督管理获得实时数据。追踪管理贯穿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既可以保障预算目标的逐步完成,也可以帮助其规范资金使用,减少资金闲置浪费现象,最终提高资金使用率。实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很难落实监督管理职责,财政部门只注重了项目资金的支出是否规范,至于项目实施过程各环节的对接、具体实施情况、进度都没有准确把握。所以财政部门应该进一步增加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实施能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首先,要追踪预算管理工作。对于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考察资金实际情况与预算差距,看其是否出现资金使用违规、浪费资金、资金支付不安全、个人挪用、盗用资金等行为。如果发现实际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应及时与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处理预算问题,对于预算调整和改进方案都要进行详细文字说明,并留纸质文件归档。其次,追踪财政支出所有过程,不仅仅查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还要考察其项目执行中的社会效益和实际经济效益是否达到预期计划。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否影响项目执行情况,如有影响,尽可能优化资金支出方案,减少资金损失。最后,将资金使用情况和资金具体支出情况统计出来,做好记录表格,然后具体分析各种资金使用情况,并出具纸质报告。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管理力度

1.加强基层政府对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各单位、各部门监督管理职权。不仅仅从资金使用范围、规范性、安全性、审计审核等方面着手,还要强化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率,真正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效、顺利落实。一方面可以从基层财政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预算绩效实施方案,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监督管理制度,并赋予相关部门监督职权,促进监督管理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预算目标设置、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结果反馈、预算方案调整、预算评价、预算绩效考核、预算绩效评价等所有环节。

2.对于基层单位实施的预算绩效管理监督过程,应该把结果公之于众。公众最关心的就是涉及自身利益的民生项目,把这些项目监督结果公开、透明化,可以保障公众对政府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力。公众监督管理也可以时刻提醒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强化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提升财政资金社会效益。本文从H县预算绩效管理实例角度出发,提出了现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监管力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和反馈体系的优化举措,实现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财政资金使用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焦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究[J].财会学习,2021(05):60-62.

[2]李林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