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范例6篇

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

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保值增值;个人账户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及特点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由社会保险为核心,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等内容的体系。按照“广覆盖,多层次”的建设原则,近几年,国家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出台了相应的社保险种,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涵盖“五险一金”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11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其中在职21565万人,离退休人员682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729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员2522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20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3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6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880万人。虽然各险种参保人数逐渐增长,但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公平、体现全民福利的实现还需要逐步解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事业单位社保制度改革、全国通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跨省、跨省内地市各险种转移接续政策的延续,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等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解决近14亿人口大国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管理和应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充保障基金。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或个人缴费形成的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资金;该资金有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或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从以上的情况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主要分两类:

(一)缴费形成基金:即企业或个人缴纳的社保保险基金级补充保障基金,该部分基金分别由社会保险部门、各级财政部门等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管理。 主要用于养老金的发放、医保资金兑付及日常其他社会保障需要。

(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行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均由理事会托管,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未来弥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

虽然我国以上三项基金有了一定规模和结余,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必须在现有基础上采取开征新税种或附加税、发行福利保障、建立社会保障捐赠基金、进行盈利性投资等方式扩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三、目前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一)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政策与制度规定

1、投资政策

根据《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障基金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根据不同的投资渠道由理事会确定确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进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

2、社会保障基金优惠利率政策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对养老保险基金活期存款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通知规定存入商业银行的养老保险基金活期存款执行三个月整存整取优惠利率。随后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的决定》,决定规定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如下政策执行利率: 当年筹集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照三个月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的社保基金,比照三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3、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企业债、金融债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情况,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有关部门适时报请国务院对规定的社保基金投资比例进行调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理事会可按照有关规定,与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

四、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发展趋势和必备实施条件

(一)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手段,为达到社会稳定而实行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涵盖的人数和资金规模逐年增长,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货币贬值、人口老龄化、目前结余基金的处置等实际面临的情况都需要通过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予以解决。

(二)投资

将社保基金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运作,实现保值增值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是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各国都把社保基金的投资安全性放在首位,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即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最具有说服力的一句名言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根据不同的比例分散投资,以获得相对高的收益水平。

(三)必备的实施条件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兼顾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原则。要兼顾以上三个原则,使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相对低、收益相对高,必须具有完备的制服保障。如何规避风险,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保基金运营监督体系,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该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对运营机构的资格认定和投资决策监督。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1年12月,财政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

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衡量

一、研究背景

社保基金是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发展和发挥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永远是第一位的,必须控制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水平,在安全性较高的前提下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自从我国的社保基金入市以来,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从2001年到2005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扣除当年的物价上涨率后收益率相当低,有的年份(如2004年)保值的目标都没能实现。2006年的收益率陡增到29%,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从资产结构配置情况看,2006年以市值计算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45.86%,股票类资产占34.24%。股权类资产占10.45%,现金及等价物占9.45%。以调整前的资产配置比例来看,四类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低于资产配置比例低限近10个百分点,股票类资产占比高于配置比例4.24个百分点,而现金及等价物则高于理想水平(全国社保基金会认为现金及等价物占比的理想水平为0~5%之间)。从2006年的收益情况来看,620亿元的经营收益中,400多亿元的股票浮盈贡献最大,这也直接导致了股票资产投资超过了年初计划的比例上限。因此。2006年到2007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其投资股票市场的贡献率功不可没。这两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固然可喜,但也潜藏了较大风险。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和股市表现不佳,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从2007年43.19%暴跌到-6.79%。

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这类风险较高的领域,对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提高其社会保障能力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社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对其进行证券投资时,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应更加注意控制风险。

二、风险度量模型

本文将应用国际上通用的估计风险的var方法,对我国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风险水平进行测量。var是风险估值模型(value at risk)的简称,也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旨在估计给定金融产品或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或潜在的损失。目前,该方法已经日益得到国际金融界的重视和应用,部分国家已明文规定银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必须定期公布自己的var值。围绕var的测算,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jeremy berkowitz(1999)提出新的评价var的方法,在此基础上jean-philippe bauhausand marc potters(1999)提出如何利用金融资产波动的非正态分布特性去计算非线性组合的var;同时dowd,kevin(1999),提出了var计算的极值方法。在国内,叶青(2000)用garch-m模型和半参数方法度量了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马超群、李红权(2000)介绍了var方法的实质和优缺点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王美今、王华(2002)比较了正态分布和t分布下garch模型的上海股市险值,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可能低估风险,t分布可较好地拟合股市险值。以上方法虽然为估计资本市场的风险提供了有力工具,但用于对社保基金的风险衡量却不多见。

基于大量实证表明,误差的正态分布假设可能低估风险值,本文是用假定误差服从t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社保基金的风险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假设误差为正态分布风险值的低估,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出我国社保基金的风险程度。

三、统计检验及险值分析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保基金的风险情况,本文采用大智慧公司编制的社保重仓股指数(993405)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社保基金的证券市场风险进行测量。社保重仓股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上市股票为计算范围,选择社保重仓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采用派氏加权进行编制的指数。它能够客观地反应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收益和风险情况。样本选取的范围是2006年8月30日到2010年3月1日,交易数据为850。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的

经过比较滞后期的不同的赤池信息准则,本文选定garch(1,1)作为计算var值的模型。

(二)garch(1,1)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各个置信水平下的vail值

由garch(1,1)得到的参数估计(见表5)和在1%、5%、10%置信水平下的var值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置信度的增加,在险值var在减小,在险值的波动性也在减弱。

为了更好地刻画社保基金的风险变化情况,本文将分析在5%的置信水平下,各个年度的风险值和其统计特征。其统计结果如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在险值var呈现倒v字的形态,从2006-年的56.12增加到2008年的-98.18,而2009年社保基金的在-险值则下降到71.60。可以看出,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和股市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也能够看到社保基金的管理能力逐渐提高。社保基金风险规避的特征,要求对风险的控制更加严格,一定要谨慎地对待老百姓的“养命钱”,力图实现在安全性要求下的保值、增值目的。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国社保基金2006年以来的整体趋势和年度风险的测量,得到以下结论:

1.社保基金收益率与证券市场的风险程度相关,更加与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相关。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投资比例的增加是风险增加的重要来源。从年度数据分析可知,2004年和2005年社保基金在险值及其波动性都很低,到了2006年和2007年其风险值和波动性却成倍增长。这与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比例和证券市场这两年的“牛市”行情是分不开的。而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股市的剧烈下降,使社保基金亏损和风险增加。

2.从2006年到2008年社保基金的风险逐渐增加,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高于2006年的在险值。

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优化

中图分类号:TU113.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功能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将其增值收益定位用于廉住房建设资金,而目前的情况是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严重缺乏,不足以支持廉住房建设。廉住房是政府提出的一项惠民政策,它具有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发展和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权利的作用。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廉住房建设不但是国家保障住房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群体、降低房贷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均衡收益与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寻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方式的优化策略,是实现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功能的有效途径。

(二)是规避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的必要手段

由于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实行的是浮动利率,这使得违约风险成为放贷资金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现阶段,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且不够完善,对违约行为的处置成本也相对较高,这是造成放贷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因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市场不完善,导致公积金贷款的风险无法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资金运转和回收的压力。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方式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提高住房公积金资金增值收益的重要策略

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沉淀资金基本都用于购买长期国债、定期存款以及上缴廉租房建设资金等方面,其中购买国债和存款这两种方式属于一种保值手段,其唯一的缺陷是收益较低,从而使其很难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而上缴的这部分资金数额较小难以解决较大的资金问题,并且还存在被擅自挪用的可能。此外,由于我国住房公积金实行的是属地管理,使得资金无法跨区域流动,这就造成了某些地方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严重缺乏或大量闲置的现象,致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增值收益也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优化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财务监督管理,保障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

确保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是实现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强化银行的财务监管职能,结合住房公积金特点建立完善的资金风险防范体系。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进行每一笔资金的支取和收付时都必须通过银行,在与银行签订受托合同时,应对银行的监督权力和义务加以明确。而银行在办理住房公积金的相关业务时,要对其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一旦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违反有关规定使用公积金时,银行有权利拒绝支付及此项业务的办理,若是因受托银行出现违规支付的行为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则应由该银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通过这种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能够对住房公积金风险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进而确保其安全增值,这有助于调动广大职工缴存的积极性。

(二)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力度

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力度不仅有利于明确资金使用方向,防止大量资金闲置,而且有利于体现公积金制度的基本宗旨,实现公积金的保值增值。首先,增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受委托银行的服务意识,围绕贷款限制条件、手续办理、审批时间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建立个人住房贷款联合办公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放宽贷款条件,使职工买房、合作建房、自建房、大修住房等均可以申请贷款;其次,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适当降低,同时可实施贷款固定利率,通过减轻贷款人还款负担的方式,进而增强个人住房贷款的吸引力。

(三)科学选择投资方式

为了实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增值保值的目标,应当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科学规划投资方式,稳步提升公积金投资收益。首先,针对我国金融市场资金短缺的现状,住房公积金可通过进入金融市场,将收益相对较高的抵押贷款业务作为住房公积金的重要投资方式;其次,可将闲置的住房公积金以贷款的方式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住房公积金收益,又可以促进保障性住房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再次,可将住房公积金投资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高速公路、电力、水利工程等,以降低投资风险,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

(四)实施住房公积金资产证券化

由于我国住房公积金具备归集强制性、资金回收风险小、可预测性强、现金流收入稳定等特点,能够满足证券化资产的基本要求,所以可通过实施住房公积金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确保其保值增值。在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方面,应将住房公积金贷款证券化、每月归集收益证券化、投资保障性住房获取收入证券化三个方面作为设计重点。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尚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所以应从局部地区试点开始,确保住房公积金资产证券化取得一定成果和积累丰富经验之后,再向全国逐步推广该保值增值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沈华.浅谈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认识及改革设想[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6).

[2]李跃成,王玲玲.关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建立信用查询机制之我见[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6).

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社保基金 安全问题 保值增值

我国从1998年1月1日起就将社保基金作为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设置专户,并且开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5年,我国基本做到了税务、社保机构和财政三部门协调管理,并且相互之间进行督促,这对于健全社保基金的财务监管机制起到了切实的保障作用。但我国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峻,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社保基金面对着严重的保值压力,其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挑战。那么如何在保证社保基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成为了当前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难题。

一、社保基金的定义及意义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社会保障基金可以详细分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种类,这些基金都是社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基金在我国被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在这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的数额最大,在整个社保基金的运营制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社保基金的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社保基金的进步也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保基金的管理与运营是为了实现保值与增值,因此在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中,首先要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防止由于安全问题对百姓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还要保证收益性,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实现收益,这也是保证社保基金增值的重要手段。国家在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中还要实现流动性和长期投资的有机结合。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顾及资金的短期需求,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实现长期投资的收益,并将两者相结合,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货膨胀问题逐渐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些问题使得社保基金面临着贬值的风险,继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这也给社保基金的支付带来了很大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推进社保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确保人们生活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货膨胀对于社保基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长期的储备积累造成社保基金的贬值,其次是在对公共津贴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又会造成社保基金的支出,第三点就是整体上会影响基金的筹集。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社保基金的延期缴纳就意味着实际货币的减少,这对于社保基金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而我国已经迈入到老龄化社会,这对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旦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不能够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赡养率,如果想要保持社会津贴的不变或提高,那么必然会大幅度提高年轻一代的缴费率,一旦超过界限,就会引出更多的问题,如人才外流、低下经济风靡等。

二、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现状

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发展体系和整体框架,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还存在很多缺陷,首先就是监管上的一些缺陷,出现了监管者角色模糊不清的状况,在地方政府的社保部门当中,很多监管者同时又是委托人、投资人和管理者,身兼数职,常常出现角色模糊不清的情况,这容易导致政企不分,使得社保基金缺乏独立的行政监管。如果社保基金的行政和业务不能分开,那么就无法实现相互制约,这增加了“寻租”的可能性,权力的高度集中也为基金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滥用资金的条件,这容易导致社保基金管理上的腐败,为长期的发展埋下了很深的安全隐患。我国的社保基金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信息的需求者没有办法全面了解社保基金的资产变动状况,无法进行资金执行的预算。同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还存在问题,缺乏可靠性,这会对社保基金的运作和有效监督产生不利影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较低,会影响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导致出现政府角色难以界定和政事不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社保基金的透明化、高效化,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信息披露的渠道较窄,公众除了从每年的统计公报中了解情况外,几乎没有其他渠道了解社保基金的运营状况,尤其是明细类的收支表,这些都直接表明了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披露渠道过于狭窄。

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保基金还存在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化结构混乱等问题。而地方性的社保基金是缺乏政府管理的,也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顾问。我国社保体系,涉及面较为狭窄,缺乏现代的金融投资理念,从业人员知识面严重不足。与之相关的商业保险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等,本身就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很难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我国也缺乏可靠地投资管理公司来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以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益水平,因此,社保管理人员很难保障社保资金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我国的社保基金在地方上是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的,地方上很少引入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社保基金管理,并且在立法上,社保基金的运行也缺乏相关条款的制约与保障。国家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上虽然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但是也只能应付过渡期的需要,没有建立社保保障基金的基本法律法规。基金监管法规的不完善给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公民也缺乏法律安全保护意识,这导致了社保基金制度的不完善,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保基金管理上的混乱、基金的流失滥用等问题。

三、加强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建议

(一)健全社保机构的监管结构

从法律上而言,社保基金并不是法人企业,因此就没有独立的财产,也就不需要对外承担民事责任;从权力制衡角度而言,社保是集投资运营和行政管理于一身的非营利性组织,因此无论是制度还是规定,很多都停留在表面。加之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社保资金案件频发也是不足为奇的。因此我国需要对当前的社保基金运营方式进行必要的修正,将社保基金的运营从当前模式中剥离出来,将之交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运作,以不断增加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益。社保中心的工作类似于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制度的完善和资金的监督指导,各个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造福于百姓。

(二)聘请专业理财师进行管理

相关机构要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运行社保基金,以促进社保基金的保值升值,而不是将社保基金的使用范围禁锢在银行中或只用于购买国债。社保机构可以咨询相关的投资理财专家,或者与具体的机构进行合作,从社会经济领域角度进行细分,注明细分类别和领域,如股票、期货、房产等,并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安全与收益兼顾的双重标准,并同步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三)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收支平衡

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福利制度就是退休金制度,并且将其列入财政性的支出。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进行了改革试点,并在此以后逐步进行展开。在现有的退休岗位上的人员,即使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保基金,退休时也会从社保基金中领取退休费。由于工资制度的改革,物价的上涨,各级政府每年要按照当地的财政收入来注入社保基金,并投入专用的款项用于社保的支出,保证社保基金收入的稳定,以防止出现结构性的收支不平衡现象,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制定信息披露政策

我国的社保基金长期处于一种封闭式的运作当中,人们对于基金的来源、增值和运作状况一无所知,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状态。社保基金所有人有对自己财产运营状态的知情权,管理者有义务向公众披露这些信息,这也是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因此为了满足最广大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管理部门需要在指定渠道定期提供基金报表,以供老百姓随时查阅.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审计、监察、纪检部门的社保基金收支、增值等进行实时监督,条件成熟时可向群众公开,并征求经营决策,发挥民主参政议政的作用。我国的社保基金还需要加强法制法规的建设,加大对违法的惩罚力度,相关部门除了要对违规行为给予行政处分外,还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减少社保基金挪用、侵占等行为的出现,实现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社保基金的安全问题和保值增值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那么如何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稳定增值,就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难题,当前我国社保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和购买国债,这种程度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投资回报相对低下。为了解决投资范围窄的问题,国家要高度重视,吸收国外良好的经验,依据我国国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保证社保基金的平稳运行。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还要加大筹资投资力度,在原有基础上扩充新领域,为更好地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邓佳B.浅析我国社保基金安全、保值与增值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1(11):82-83.

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增值收益 增值保值

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发端于上海,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住房公积金作为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革旧的住房制度、推动住房商品化、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住房公积金事业的蓬勃发展,住房公积金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如何促进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成为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增值保值措施的现状

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及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缴存一定比例的一种具有保障性、互、属于职工个人所有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则是指住房公积金中心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业务收入和业务支出的差额。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并经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还可用公积金购买国家债券等,以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保值。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增值收益必须按严格的规定进行分配,在提取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上交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后将余额作为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的建立,作为国家为满足广大中低困难家庭购房的需要而建立的住房补助。因此,努力确保公积金保值增值,积聚更多的增值收益将是公积金中心服务于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体现。但是当前住房公积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确保公积金增值保方面在存在一些障碍:

(一)、我国住房立法层次较低,配套法则不完备

一方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至今也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及规范的管理制度,造成住房管理法律层次低。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执行过程中只能按照商业银行相应的法律去参照执行,而对于个人住房贷款这种个人业务没有可以遵循的条款,住房公积金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了法则的执行必然暴露出问题。

另一方面,公积金的用途已被限定。公积金是以单位个人强制缴存的一种互出资行为,只能用于职工买房、建房、翻建和大修理自住住房,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用途,如果进入资本市场,就变成了投资行为,这样既无法律依据,也违背了缴存人的意愿,为此,促进住房公积金增值保值,扩大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途,急需相关配套法则的出台。

(二)、住房公积金财务主体的运行能力制约住房公积金的业务发展规模

目前,全国城镇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一直采用的是属地政府监管的模式,即所在地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使用、账户余额等由属地人民政府负责监管;住房公积金在国家、社区城市乃至县一级都有管理机构,唯独省一级缺失,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住房公积金资金运作受地域限制,住房公积金资金只能在本地域内运行,使各地管理中心不能像金融系统那样实行拆借和融通,导致部分地区有钱无人贷而造成资金的沉淀,而部分地区却要不得不通过限制贷款来解决资金不足的窘况,住房公积金的财务主体调剂资金能力受限,这种运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降低公积金的使用率,难以实现最大化的公积金增值收益,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三)、住房公积金投资用途单一,保值增值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只能用于购买国债,几乎不存在其他用途,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容易造成资金大量沉淀,随着公积金规模的逐步扩大,这种现象会日趋明显,住房公积金的增值保值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住房公积金作为社会福利资金的金身。再者,资金沉淀在导致住房公积金使用和收益率降低的同时容易产生地方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现象,形成资金运行风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探析住房公积金增值保值路径

(一)、管控风险,公积金入市

推动住房公积金入市,是证监会近年来一直努力推进的一个设想。去年已有报道称,证监会正在委托一些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行住房公积金投资A股市场方案的研究工作,而研究的结果则是非常乐观。按照证监会和一些市场人士的设想,如果能让住房公积金进入股市,既为股市增加了长期资金,有利于市场行情稳定发展,又能保证住房公积金实现增值,无疑是一举两得的安排。

住房公积金投资应确定适当的风险、收益目标,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适当的投资回报。这对住房公积金投资的资金运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找到合适的操作者,通过专业团队间接投资,是实现住房公积金入市的基础条件和核心问题。

当然,必须看到,住房公积金入市,不代表这笔全民委托资产就一定能够保值增值。入市,不仅意味着财富,也同时意味着风险。过去,由于外部环境动荡和投资手段单一,外汇储备的海外投资,曾经付出了巨额的“学费”。相较而言,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因为与百姓利益关联度更加紧密,因此“容错率”更低。如果住房公积金入市后陷入巨大风险,那么不仅其保值升值将更形困难,资本市场内长期战略资本的应有作用也难以发挥。

因此,在积极筹备入市之时,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两万多亿的住房公积金,多大比例的资金投放资本市场,多大比例放在银行,主要针对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投资,什么情况下增资,什么情况下撤资,都需要有较为严谨的预案。从美国“401K”的实施经验看,除了必须实行谨慎投资策略外,还需要通过金融创新增加保险系数。证券化了的资产,应该设立保险防火墙。保险业应该进一步参与到公积金入市中来。

(二)、助解难题,支持保障房建设

近日,住建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省(区)住建厅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职能,加快推进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百城覆盖。

“完善公积金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为拓宽资金使用渠道铺路。”据权威人士透露,住建部正在研究扩大用公积金建保障房的试点范围。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总计2.1万亿元人民币。从去年开始,住建部就力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工作,截至去年年底,29个试点城市50%的项目已获得贷款。

2011年上海市成功开展的利用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为2012年更大力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奠定了基础。2012年上海市公积金中心积极发挥资金优势,利用增值收益收储廉租房、公租房,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支持力度,为加快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总结经验,组合投资。

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责任保证住房公积金的资产安全,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并把增值收益用于支持廉租住房建设,或通过多种方式返还给职工,形成住房公积金资产的良性循环,实现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然而,我国整体上存在着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偏低、沉淀资金过多、投资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根据我国住房公积金投资结构的变化过程,分析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收益和风险状况,可以发现利率风险是住房公积金投资组合的主要风险。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要想达到最高的投资收益,在可选的范围内,应首选半年期定期存款和3年期凭证式国债作为投资组合的对象。因为相对其他投资品种而言,半年期定期存款和3年期凭证式国债能用更大的收益增量来补偿一个单位风险的增加,或者能以更大幅度的风险下降来换取一个单位收益的减少。当投资组合的久期为1年时,最高的投资收益率为3.33%,大于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3.25%。此时相应的投资组合结构为半年期定期存款占80%,3年期凭证式国债占20%。可见,在相同的利率风险下,通过半年期定期存款和3年期凭证式国债的组合,就能够获得比一年期定期存款更大的投资收益。当前我国存在通胀预期,不排除下一步央行加息的可能,选择久期为1年的投资是合适的,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投资组合。

综上所述,要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的长足发展,切实为全国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作贡献,住房公积金增值保值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徐立凡.公积金入市风险防范须做好.

[2] 俞军平.现住房公积金运营收益最大化的粗浅思考.住房公积金决策参考2011(3)

[3] 廖静.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2)

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6

    论文关键词: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企业年金的多种作用,积极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运行,采用多种渠道力争做到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实施企业年金的作用

    其一,发展企业年金是国家倡议与鼓励的一种行为,职工在职时存一部分,企业补贴大部分,通过对企业年金的资金运作,实现其保值、增值,到退休时一次领取。为缓解退休人员退休时收入下降产生心理与经济的压力,使退休人员收入不出现过大的落差,需要有企业年金来弥补这一落差。

    其二,企业年金需要企业与职工共同缴费,有利于密切职工与企业的关系,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企业发展。事实上,企业年金已经成为企业人才竞争、吸引优秀员工的重要手段,运用与补充水平得当,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

    其三,企业年金要求企业与职工均定期、持续缴费,延期享受,并且采用完全积累的基金积累模式。这将员工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达到协调统一、共同发展。

    其四,企业年金缴费水平同职工岗位绩效和工龄挂钩,这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其五,企业年金通过年金计划中企业部分“权益归属”的设定,规定服务满一定的年限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年金权益,如工作不满3年企业部分归属比例为0;工作满3年不满5年企业部分归属比例为30%;工作满5年不满10年企业部分归属比例为50%;工作满10年以上企业部分归属比例为100%等,利用福利沉淀实现有效激励,留住人才,它是留住职工的一副“金手铐”。

    二、企业年金的资金筹集和管理办法

    1.企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企业缴纳部分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列入企业成本,职工缴纳部分由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标准根据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企业年金计划方案”确定,采取每月缴费的方式。在设计企业年金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个人的承受能力及人员结构、收入构成等因素。新建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比例不宜过高,以后可逐步提高,当然缴费比例太低,作用也就不是很大,总之,企业要根据总体经济效益及企业发展规划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调整企业年金计划方案。

    2.企业年金实行个人账户管理

    企业年金设立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企业账户用于归集未归属个人的企业缴费部分,个人账户用于归集个人缴费部分及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部分,由受托人委托具有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资格的账户管理人管理。个人缴费及其投资收益全部归属于职工个人,企业缴费及其投资收益依据职工在企业年金计划实施后开始计算的本企业工作年限,逐年按比例归属个人。职工个人账户未归属部分在达到以上规定工作年限后转为已归属部分。参保职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退休(退职)、在职死亡和终止劳动合同的,如有未归属部分的应全部记入个人帐户的归属部分。

    3.企业年金领取的办法

    参加企业年金人员,只有在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及在职期间身故的,方可领取企业年金。

    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难点——保值增值

    我国以前的政策,出于保护收益人利益的考虑,基金只能投资于存款、货币市场、债券、股票等传统投资领域,不能从事信用交易、向他人贷款和提供担保等,投资运作的空间很窄,难以掌控获利程度。基金的保值增值难以实现,从而使得企业年金缺乏对企业和职工的吸引力。2011年5月1日施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似乎开拓了新的企业年金保值增值之路,然而在目前的资本市场大环境下,笔者以为仍难以奏效,主要原因如下:

    1.管理费负担过重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受托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按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人民币的限额,由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另行缴纳;托管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托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投资管理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1.2%,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及运营的管理费负担过重。

    年金受益人最终收益率=委托投资收益率-管理费率。企业年金的管理费除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外,其余三项管理费率按最高费率计算达基金财产净值的1.6%,按目前市场上普遍的协议管理费率三项约为0.8%,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3.25%,也就是说委托投资收益率必须达到4.05%才能与存银行定期一年的收益相当,而从近几年多家投资管理人的收益情况来看,收益率大多达不到这个水平。另外企业还须另行支付账管费,按目前最低每户每月1元支付管账费计算,企业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是收益人不希望见到并且从主观上难以接受的结果,但现实却极大可能是这样:很多人在努力参与,煞费苦心为年金作出种种安排,最终结果却达不到预期收益率,从而可能导致不选择市场化运营企业年金。

    2.责任不明确,亏损大家担,不能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积极性,也就必然扼杀管理者积极性

    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国企业年金按照规范的信托模式进行管理。我国《信托法》规定:“不得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也不得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中也规定,基金公司不得为投资人设定最低收益保证。因此责任不明确,亏损大家担,不能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积极性。

    另外,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金的一种补充,是职工的“养命钱”,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压力会更大,求稳的心态也更强烈,也就是说企业年金每年的收益至少要求做到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否则,因为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旦企业年金本金受损,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都将会受到来自企业职工各方面的压力,因此管理者参与企业年金运营的积极性不高,宁愿由企业自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直接银行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取得固定收益。

    3.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不规范,加上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者不敢轻易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模式进入

    资本市场不规范,其中最重要是市场主体的不规范,即上市公司的规范化问题。大部分上市公司不仅盈利能力不强,而且分红派现少,市盈率偏高,行为不规范,缺乏可持续成长性。社保基金之所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关键在于这些国家的上市公司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四、企业年金基金增值保值的措施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当前的政策环境、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年金若要脱离企业,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模式运行,并想达到保值增值并非易事。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措施:

    1.建立符合市场化投资要求的监管体制

    企业年金的管理监督体制涉及到经办、投资、运营和监督等诸多方面。应当根据企业年金的性质与业务流程,对基金建立、投资方向、风险控制、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企业年金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必须建立相互制衡的完善的内控机制,这是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的重要环节。

    2.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机构建设和法制建设

    企业年金需要大量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要加快年金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投资机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大力引进人才和国外专业投资机构,加快企业年金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同时,要制定企业年金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年金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公平的外部环境。

    3.为提高企业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降低投资风险,应借鉴国际经验,确定一个最低收益保证

    因此应提高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当企业年金实际回报率低于最低投资回报率时,用风险准备金来弥补。

    4.减轻各项管理费率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收取的各项管理费率限额太高,建议降低管理的各种费率,特别是应将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的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按托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并在总收益中扣除各种管理费后,再分配收益,收益不足抵扣各项管理费时,免收管理费,即最低程度是保证企业年金本金不受损失。

    5.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杜绝内幕交易、违规违法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