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核算论文范例

资金核算论文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1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政府部门(一般为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拨付给事业单位,用于其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社会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财政补贴或其他方面)的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有助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建设等的稳健推进。具体来讲,规范的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过程包含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决算与绩效评价四个维度,并且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原则。然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账务处理及管理中存在太多问题,这也是文章进行相关探讨的意义所在。

二、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发展的深入、新业务的出现等,原有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的需要,2012年12月31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新制度增加了有关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工资和津贴等公共财政改革会计核算相关内容以外,进一步完善、细化了会计科目设置和相关会计核算。新制度对收入的不同类别进行了重新界定,具体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再比如,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年度预算中的事业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此外,对净资产科目进行了相应调整,增设了科目。与原制度相比,通过对收入、支出以及结转和结余相应内容的调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将更加清晰、更加科学,这也将有助于单位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中财务人员不规范做法

1.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没有按照单独核算的原则进行核算。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原则,然而部分单位的账务处理却没能贯彻这一原则,导致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状况无法得到真实、清晰的记录。

2.部分事业单位简单地将收到的财政专项资金计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而不是计入该单位收入类科目核算,必然地,其也无法可靠地反映事业单位收入状况。

3.部分单位在年终结账时,不论项目的完成情况如何,将专款支出与收到的专款相抵减,错误地反映事业单位业务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在事业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中,内容与管理均过于粗糙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获得的财政专项资金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能做到全员参与,多数以财务部门为主,单位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预算执行力度也不够,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单位在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时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给资金挪用造成空间,通常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其他支出,特别是用专项资金购车、建房和发放奖金福利等,进而违背预算初衷,。

(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普遍推行部门预算,预算编制基本上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原则非常粗糙,“按实际”给现实操作留下了太多空间,财政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这使得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根据,在预算编制、资金使用上缺乏规范。除了前述专项资金挪用等问题外,还存在着分配拨付缺乏透明度、监管机制不完善、项目申报不严格等问题。

(四)缺乏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

规范的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过程包含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决算与绩效评价四个维度,于2012年年初颁布并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就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绩效评价作为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的重要一方面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在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通常缺少绩效评价,没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无法调动各个专项资金使用单位或部门对节约专项资金的积极性,无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四、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工作

进一步深入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具体而言,首先应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很多情况下,业务人员明知应专款专用却还要挤占、挪用,应从思想上阻止这样的情形发生;其次,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修改与完善,应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财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二)科学安排、严格把关,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适应财务活动性质变化的有效机制,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与基础地位。首先,应提升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只有预算编制科学,最后的变动才会比较小,才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应该将项目安排与专项资金支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匹配,进而形成清晰明了、一致的进度表,把项目安排尽量细化到每一个具体事项、每一笔款项的支付,使得项目安排与专项资金支出紧密相关。在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的同时,也增强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预算编制中每一笔专项资金的支出更易落实,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得以提升,资金浪费甚至挪用的现象得以有效减少。其次,应重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对用款单位或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通过科学、严肃的讨论,区别事项的轻重缓急,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进而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应建立专户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储与专款专用,减少或杜绝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等情形的发生。

(三)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

通常而言,许多项目的申报过程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后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单位经常会在项目上偷工减料,将节余的专项资金用于其他方面或者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等,违反了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只有监管到位,措施得力,才能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譬如,可以指派工作小组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对事业单位进行跟踪检查,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

(四)加快建立并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2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案例教学;课程论文;“雨课堂”

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内高等院校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国民经济核算是概括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可以显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格局和趋势,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知识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选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敏雪等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为本科生教材,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的内容组成为依据,按照子体系的方式组织开展相关内容学习,主要包括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部分内容[1,2]。1.基本核算是整个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非金融交易和金融交易)、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其中,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投资头寸核算是关于经济存量的核算,而其余部分则是关于经济流量的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的核算,反映的是核算期内各生产单位通过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具体包括四张核算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国内生产总值总表。前三张表分别提供了生产环节、收入初次分配环节、最终产品的消费积累使用环节的相关内容,而最后一张表则是概括呈现三种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向生产领域的延伸,通过多部门结构,揭示出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间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具体包括三张表:供给表、使用表、投入产出表。其中,供给表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各类产品的产业部门来源,使用表反映了各类产品的使用去向及各产业部门的投入,投入产出表则全面反映了各产品部门间的相互关系。资金流量核算是从资金循环角度显示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如何以消费和积累目的为导向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流转过程,是对货物与服务从生产到使用的实物循环过程的补充,具体包括两张核算表: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其中,非金融交易表集中提供了各个机构部门收入形成和分配过程、收入使用过程、非金融投资和资金筹集过程的详细数据信息,而金融交易表则是就国民经济过程中各机构部门参与金融交易的状况进行核算,反映机构部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变化以及整个经济体的资金融通过程。资产负债核算是对一国和各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负债及净资产进行的系统核算,是对经济存量的核算,它与流量核算体系的内容相结合,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完整循环模式,具体包括两张表:期初(末)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变化(积累)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对一国和各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净值存量结果的核算,而资产负债变化表则是呈现引起期初、期末两个时点间存量变化的各种活动和现象,涉及非金融投资和金融投资活动、资产其他物量变化和重估价变化的数据资料。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是对一段时期内一国常住机构单位与国外单位之间发生的对外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系统记录,可以呈现一国对外经济的整体状况。具体包括两张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其中,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的是一国当期对外经济交易及其收支平衡状况,而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是反映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以及各种因素引起的存量变化,可以体现各时期国际投资交易的积累结果。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对各子体系核算内容的整合,是对整个经济体系及其当期过程的完整描述。2.扩展核算是对前述基本核算部分的补充,主要涉及SNA的灵活和扩展应用(地区经济核算、季度GDP核算、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等)、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两种思路)、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等)。

三、加强案例教学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宏观性较强,统计指标较多且定义比较严格,整个核算体系逻辑严密规范。在针对基本核算部分的五大子体系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存在概念理解不清、知识学习片段化、前后知识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的阐释,也要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和方法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应用,尝试构建一个可以贯穿全课程始终的数据案例,既可以涵盖任一子体系中大部分重难点知识,同时又可以建立起子体系间的逻辑联系,突出核算体系的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国民账户体系的核算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相联系,及时更新相关的核算数据,加强相关指标概念、方法的应用性,强调核算体系内部的逻辑性。在案例教学[3]中,通过国民经济的相关核算数据可以向学生系统展示处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和能力。

四、注重课程论文

学生学习《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时,常常会感觉概念难懂、内容抽象、原理枯燥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对核心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课程小论文,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指标和问题,通过自己搜集、整理、处理、分析数据,解答关心的经济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从发现问题到研究问题的思维训练。在组织课程小论文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撰写论文、宣讲论文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加深对课程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在课程小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明确论文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文献引用等基本科研品质的养成,在提升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和自己写作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为学生后续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打好一定基础。

五、“雨课堂”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概念繁多,知识复杂,不加强课程练习,学生难以达到掌握核算原理和方法的目的。因此,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程PPT和“雨课堂”连接起来,结合课程知识的重难点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雨课堂”的课堂测验、投稿、弹幕、课堂红包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加强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每次授课结束后的课后小结报告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相应数据信息,了解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而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再次回看课程PPT,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选取相应的练习题(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主),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雨课堂”的试题推送发送到每位学生的手机上,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课后练习,既可以节省教师人工批阅作业、登记成绩的时间,也可以督促学生轻松方便地完成课程作业,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完善课程内容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敏雪,李静萍,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民大学出版社,2018.

[2]周韧.《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模块教学方法探究[J].才智,2015,(04):257.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教育成本;作业成本法;成本管控

一、高校成本核算现状

(一)缺乏成本核算意识。高校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使得社会及高校自身普遍忽视学校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注重资金投入数量而忽视资金的利用效率,加之过去各类财政拨款考核都是单方面考核预算执行进度、资金执行情况,很少有成本管控考核,对资金使用效率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高校缺乏成本管理的动力,工作重点集中于资金收付、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环节,强调经费收支,成本管理粗放滞后,成本管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财务人员自身成本意识薄弱,受传统“报账式”会计思维的约束,重核算、轻管理,财务人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会计的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高校成本管理的认知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成本管控的理念较弱。

(二)缺乏合理方法,分摊不合理。成本分摊才能了解高校成本真实的构成情况,目前高校成本的分摊有失公允,许多业务部门承担的成本与自身不配比,造成成本扭曲、数据偏差,提供无效的成本信息,与成本核算目标背道而驰。直接成本直接用于特定业务的耗费,能够直接体现,直观且容易量化,间接成本是项目间接耗费的费用,构成相对复杂,难以量化。间接成本的承担主体多,而且每个消耗主体各自承担的业务不尽相同,特点各异,导致难以找到一致的标准,难以确定合理的分配率。比如,高校的水电暖费用,没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分摊到教学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后勤管理费用,往往是一刀切地计入后勤管理费用。部分教学行政“双肩挑”的人员,其人员支出也没有在教学和行政管理费用中分摊。此外,科研间接费用,如水、电、暖气、场地、管理人员等费用也缺乏合理的分摊方法,导致成本核算难以推进。成本分摊不合理,必然造成成本项目无法正确反映,该由教学承担的成本分配到了后勤管理,该由科研承担的成本分配到了行政管理,人为地降低了教学科研投入,使得教学评估、检查巡视等汇报的数据不达标。

(三)成本核算难度大。高校成本核算在实际操作上面临许多困难。高校人员数量多、教育活动多、成本项目多、经济活动复杂,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量大。高校人员构成复杂,按照不同口径可以将人员划分成各个类别,可以按人员身份分为教师、学生,可以按工作性质分为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还可以按教学层次分为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的人员对应着不同的成本信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高校规模扩大,高校人员数量逐年增多,普遍达到了几万人的规模,高校人员数量之大,也给成本核算增加了难度。高校成本项目种类繁多,有工资福利费用、商品服务费用、对个人家庭补助费用等,各种经济活动层次广、维度多,不同维度的经济活动对成本信息有不同的需求。此外,高校以学期、学年为运行期间安排教学活动,而高校因需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照自然年度为一个会计周期,核算周期口径的不一致给高校成本核算加大了难度。另外,高校财务人员对于成本核算及缺乏实践经验,又缺乏理论知识,普遍没有掌握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成本核算难度。

(四)基础性工作薄弱。成本核算基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已经实行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但是目前高校采用的核算思路并未完全转变,核算方式仍然是依据收和支,应当按时计提的费用没有及时计提,仍然在付款时一次计入费用,当期应收未收的款项的不及时计入收入,等到款项到账时才计收入,收入费用仍然出现跨期入账,时间不配比,没有实现成本期间合理划分。高校的成本管理缺乏成本核算制度,对成本核算目标、原则不明确,成本核算对象、范围模糊。成本管理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成本管理缺乏约束,缺乏监督环节,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此外,成本管理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也不仅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应当由全校全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任务,从行政管理到二级学院每个师生员工都应当树立成本责任意识。目前,高校的成本管理工作铺开面较窄,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责任感不足。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由于目前高校成本核算存在种种困境,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计算和分配有其独特之处,可以更全面、真实、准确的核算教育成本,为高校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其核心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对于高校来说,作业成本法是围绕高校的作业,即高校各项业务活动,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作业成本法可以弥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形成高校成本核算管理框架。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设计1、确定资源耗费,明确资源动因。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耗费的能源、设备、耗材、人力资源以及各类运行费用皆为资源,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可以根据高校会计核算设置的部门、项目、资金来源、经济科目等辅助核算项目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直接成本包括:可以依据账务核算直接获取的各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设备费、材料费等。间接成本则需要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活动中去。间接成本包括:由学校统一支出的水费、电费、取暖费以及保障日常运行的公用经费等。2、确定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作业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资源耗费的具体活动,高校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活动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依据不同的层次和标准,能够分类出高达数十种乃至上百种作业活动。在确定高校作业活动时,如果作业数量过多过细,则会导致计算复杂、信息混乱,徒增核算成本;如果作业数量过少,则会影响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导致数据信息不可靠。因此,在确定高校作业时,要依据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合理确定数量,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可操作性,提高成本核算效率。作业中心又称之为作业成本库,由相似或相近的不同作业活动合并组成,这种作业活动的合并,有利用归集资源动因,计算资源的耗费情况。授课、考试、论文、实习、实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作业,与教学工作直接相关,合并为教学作业中心。心理咨询、军训迎新、本硕招生、图书网络、学生活动、团学实践、毕业生就业等作业,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活动,合并为教辅作业中心。论文研究、科研课题研究、科研平台建设等作业,属于科研相关的作业活动,合并为科研作业中心。党建宣传、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审计监察等作业,负责高校行政管理业务,合并为行政作业中心。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维修维护、基础建设、学生生活服务等作业,为高校运转提供后勤保障,合并为后勤管理作业中心。3、确定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分配率。(1)确定资源动因。资源的消耗,受资源动因的推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对象,间接费用依据资源动因分配至各作业中心。资源动因根据资源的不同性质可以确定为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学时、项目数量、设备数量、使用面积等。资源动因分配率=资源总耗费/资源动因量。(2)确定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资源耗费还需要按照作业动因继续分配至成本对象。按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原因和方式,根据各单位业务实际情况,确定作业动因。教学作业中心,作业动因为上课课时、实习次数、考试人次等。教辅作业中心,作业动因为在校生人数、心理咨询时长等。科研作业中心,作业动因为课题数量、科研设备使用时间等;行政作业中心,作业动因为行政人员数量、做班时间等;后勤作业中心,作业动因为维修工时、设备采购数量等。作业动因分配率=作业中心总耗费/作业动因分配率。4、归集总成本,计算生均成本。按照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路,先将资源耗费归集到各个作业中心,再将各作业中心承担的耗费分配至具体成本对象,成本对象在各作业中心耗费的资源总和即为成本对象的最终耗费。成本对象在各作业中心耗费的间接费用=作业动因分配率×消耗作业动因量成本对象耗费的间接费用总和=各作业中心耗费的间接费用总和成本对象耗费的总成本=直接费用总和+间接费用总和生均成本培养成本=耗费总成本/学生总人数5、进行成本分析。通过对高校教育成本计算和归集,要对计算结果做好成本分析,以更好地进行成本管控,优化成本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计算的成本数据中找出哪些方面存在明显浪费,资源利用率低下,成本未得到合理控制,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制定解决措施,降低成本。找出哪些方面有成本控制的优势,哪些方面资源利用率高、资金使用效益高,并总结经验,借鉴到学校运行的其他方面。根据对各项作业的分析,划分出高校活动中的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非增值作业,控制其成本,并扩大增值作业投入,增加增值作业成本,使高校资源配置更合理。以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成本数据为基础,设置不同等级的评价指标,进行“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为高校投入的效益和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

三、作业成本法在高校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设置成本核算岗位,强化成本核算培训。高校应当单独设置成本核算岗位,由专业人才从事成本核算工作,明确岗位职责,优化成本核算业务流程,突出工作重点,将工作重心放在成本管理上。要强化专业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参加上级部门、会计学会、社会组织等举办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最新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对于资产部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等相关业务人员,也普及成本核算知识,明确业务内容。定期组织业务研讨会,邀请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专业人才参加,促进业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开拓眼界,拓宽视野。要坚持“走出去”的理念,去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与兄弟单位沟通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经验。

(二)定期考核,加强监督。高校的成本管理应当实行定期考核制度,纳入高校考核管理体系。对考核的结果实施奖惩,完善对高校成本管理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提升高校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落地实施。要加强监督机制,实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定期进行内部自评,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符合高校发展需求的指标评价体系,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定期自查,分析成本核算结果,提出优化对策,对成本管控落后的环节,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优化调控,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三)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高校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数据来源广泛,各项资源耗费的归集、作业中心的划分与学校各项业务息息相关,需要各部门的数据支持,因此成本核算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各部门之间要打破信息壁垒,加强业务沟通和交流,打通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通道,打破工作界限,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要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将成本核算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必要时可以设置在相关部门设置兼职岗位,以更好地推进成本核算工作的进行。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高校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当顺应时展趋势着力建设智慧校园,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智慧校园是信息化发展的新兴产物,将教学、科研、办公、宣传、人事、图书、生活服务等高校的各项职能有机融合,通过一个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整合。成本管理的基础数据相对繁琐,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大量非财务信息,复杂的基础数据如果靠人工获取非常困难,而且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除了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外,更需要信息化平台来保障数据及时、准确的获取。高校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为成本管理提供便捷的信息支持。

四、结语

随着高校成本核算工作的大力推进和实施,核算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力度的不断增强,各单位都在努力寻求符合单位自身发展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成本,能够提高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提高高校成本的核算质量,使得高校成本管控更有成效,能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科学、精准、可靠的信息支持。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为高校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论基础,高校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前.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35).

[2]陈晨,周蓬蓬,郭文茂.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以C专业学生管理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3).

[3]骆笑红.基于作业成本法构建高校成本管控的研究[J].财政监督,2020(18).

[4]卢森,陈营营.浅析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20(15).

[5]赵叶灵,常光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1).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2017年的新医改工作中,主要是围绕基本建立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将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实。医保结算方式改革基本原则是医保患者自己支付的费用不能增加,医院的医药收入又不可下降;既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又要对医疗费用进行合理控制;保护医、保、患三方的合理利益。对于医院而言,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就要不断地强化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管理手段不断地完善。

一、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

由于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就会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按照规定展开,会计核算工作中也没有发挥新医改的政策指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先行垫付大量的医保资金,如果在平时的会计核算中不认真细致,财务管理没有监控到位,将会导致后期与医保方结算的过程中,垫付资金不能及时、准确地收回。比如有的医院有单设医保科,平时核算医生的各项医保考核指标以及负责与医保处进行对账,如果平时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考虑财务方面而不从全方面进行控制管理,不与医保科、临床方面积极沟通,将导致财务管理脱节。

(二)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没有实现多元化

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中,按照传统的管理制度,不仅成本核算的方法单一,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的不足之处,没有跟得上医院的发展进程。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医药和医疗费用与成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都没有明确,两者的界限模糊,成本概念不清,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缺乏全面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性,就导致成本分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账目的账目数据不符合实际。成本核算不够规范,没有从医院的角度出发做出调整,其中不乏主观因素的存在,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比较随意,就必然会影响财务管理质量,会计核算也会受到影响。针对新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实,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除了要核算基本的医院费用之外,还要按照临床考核指标展开工作,对于患者的费用予以控制。但是,落实都具体的工作中,由于医院的成本核算依然比较单一,没有实现多元化,医改政策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出来。

(三)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

从目前的会计核算情况来看,没有充分考虑到医疗费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资金分配上比较单一。另外,会计核算的技术性不高,总是将核算的重点放在某一个因素上,没有重视其他的因素,不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此外,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式缺乏科学性,无法满足医院的会计核算需求,而且工作效率也不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核算的方式如果没有根据实际进行及时改变,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完善的有效策略

(一)医院要不断地完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

让医院的财务部门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可以对于医院的资金合理安排和利用,医院的各项资产也得以有效管理。比如,政府的财政资金、医院的各个部门的营业收入以及医院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都具有管理的权利,这样就可以对这些管理内容集中化,财务管理的效率也会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核算都要从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改革。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有了新的落脚点。这就需要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要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针对性地展开。同时要保证财务管理的连续性、准确性、及时性,要做到全方位控制。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将预算管理纳入其中,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医院成本核算多元化的有效方法

医院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按照分级核算方式进行,即,一级、二级或三级。其中一级成本核算就是将医院作为核算对象,全部核算工作需要统一在财会部门只能够进行,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总成本核算,主要对医院医疗业务、药品经营收治以及整体经济管理水平进行反映;二级核算主要的核算对象是医院内部的各科室,核算内容中包含不同科室的消耗支出,科室成本的总成本,通过核算对科室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查找,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三级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医院所开展的医疗项目和病种,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科学的规划、分配医疗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同时,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时,还可以借鉴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所应用的分步结转法,对医院行政后勤、辅助、各科室等进行逐级分步结转成本,有效对对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成本加以确定。在计提折旧或者摊销基础上,对财政或者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摊,之后将医疗全成本以及临床服务全成本计算出来。

(三)医院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

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的资产管理中,需要重点管理的内容包括两项,即固定资产、非固定资产。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要强化医院资产的管理力度,包括医疗设备、科研项目带动都要强化管理,对资金合理分配。同时,医院的财务部门应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医院有很多医疗器械,数量多、价值低,不易管理,这就要求医院要明确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内容,建立损害赔偿制度,做到相互提醒,科室成员要积极配合科室资产管理员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保管好本科室的资产。财务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配合财务部门管好全院的资产,使医院的资产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相应的数据库,进而对医院资产进行监控管理,确保医院信息向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动态方向发展。而构建医院资产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可以充分运用红外线远程遥控技术,保证资产标签信息和计算机后台之间的衔接,进而对医院所在位置的等进行有效掌握,明确资产使用状况,挪动及到位等。如果出现未经批准的挪到、外借等,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及完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医改政策的落实,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院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要正确认识,科学合理地处理医院的财务关系,按照新医改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医院的财务运行更为顺畅。同时,医院还要重视会计核算的质量,这样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玉顺.浅析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11—12.

[2]成雪红.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4):24—25.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5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在不同平台上的可操作性的实现,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财务管理系统因为具备集成度高、信息处理及时和数据精确等特点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关键词: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引言

在经济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任何企业要实现盈利目标,保持市场竞争力,都必须时刻对其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而在信息时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表现。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企业都面临着降低资金周转时间、降低库存水平、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改进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内部知识共享等任务,只要做到这些,才能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盈利能力。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支撑。在当今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忽视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和核心业务调整的能力。信息技术确实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剧烈变革组织机构、客户服务和内外交流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改进信息资源的管理并通过信息资源的管理带动业务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在不同平台上的可操作性的实现,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财务管理系统因为具备集成度高、信息处理及时和数据精确等特点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工作与设计、生产、供应和销售等业务环节是高度集成的。例如在ERP中,财务管理模块和系统中其他模块都有相应借口,能够相互集成,从而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企业外部的相关环节的集成。实现了企业组织管理的“扁平化”改革,缩短了企业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距离,也能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使企业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合理的管理要求。第二,通过信息技术系统的作用,企业的管理活动也能实现实时共享,使得每一操作流程和具体内容都能够实时反映在信息系统内,方便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使得决策部门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实施部门能够及时落实,防止出现因为信息滞后引发的各种问题。第三,经财务管理系统处理的信息还具有精确性和面向流程性的特点。经信息技术系统处理的信息都是精确的、不可随意改动的。且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可以直接面向具体的业务流程,也有利于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整体的成本控制。

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集成优势将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能够在这一信息系统中实现实时的记录和反映,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准确核算。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如下:第一,增强会计核算功能,助力企业经营管理。例如ERP系统能够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现金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多币制核算以及工资核算等功能,从而减少了传统报表编制的工作量,也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数据之间勾稽关系的准确性,最终优化了成本控制流程,为后期的成本预算和控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此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使得所有的模块之间能够相互关联,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度,也让财务工作人员能够随时查询、核对业务信息,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控制和预测,从而使财务工作的中心由对数字的计量和核算转变为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第二,提供企业财务和业务同步管理的统一平台。信息集成系统使得企业的产供销等所有的生产经营环节同企业的财务工作紧密相连,能够实现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业务发生的情况实时做出核算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成本要素进行有效制约和控制。此外,信息集成系统也能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统一化。财务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决定企业资金的流向,而业务人员能够根据财务部门反馈的信息,完善和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资金占压成本,从而形成财务与业务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使得信息系统内的信息更加及时、客观,数据更加准确、有效。信息集成系统还能优化整体的资金管理流程,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实时、有序,降低期间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整个管理流程更加客观科学。最后,在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统一的基础上,还能更加准确地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比较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便企业的管理层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时监控。第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和扁平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优势便是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在整个企业甚至企业集团内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财务与业务之间也实现信息沟通。通过信息系统,企业内部可以实现包括公司盈利情况、投资回报、资金收益、关联交易等信息的共享,从而保证整个财务核算口径的统一以及对外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信息透明化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扁平化。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利用集合信息管理系统来综合运用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借助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够更加有效。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决策的透明化和扁平化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信息化建设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的问题

在明确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前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问题进行改善。目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建设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从而不具备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条件。部分企业内部本来就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基本的财务核算流程无法理顺、基本财务数据不齐备、业务流程也较为混乱,在缺乏完善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数据的基础上,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更加难上加难。

2.财务信息系统的内容设计与企业原有的财务制度严重不符。任何管理系统都根源于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选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来进行具体甄别。照搬照抄进口软件,或是一味地依赖咨询公司,都只会造成企业管理更加混乱。

3.信息管理思想与技术系统存在脱节。表现有“模拟手工”财务系统和“信息孤岛”。前者是指企业信息管理的程度不够,仅仅将凭证录入、报表生成、往来对账这些手工业务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实现,并没有真正做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后者是指尽管实施了信息系统,但各个部门的系统之间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企业的财务信息仍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共享。

4.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任何信息系统工作都需要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来具体实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在掌握合格的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当的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对信息技术不够熟练,从而导致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对系统模块功能和操作流程进行有效掌握,从而阻碍了企业财务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5.财务系统的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的过程,而是一个针对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定制过程,并且随着企业业务和规模的变化,这一系统都需要适时地进行更新,这些都需要高额的开发成本,从而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普及。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之完善路径

针对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1.企业管理者以及直接责任人应该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和参与度。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表现为对ERP项目的投入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保障,从公司的管理制度、操作细则上指导各层级员工统一思想,并带头解决重大决策问题。同时,建立其主要领导牵头的分工负责制,只有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予以足够的重视,企业的员工才能真正树立其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确保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财务信息处理能力的积极性。

2.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选择上要“量体裁衣”,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要对企业的规模、管理结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流程等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自身特点,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资金、成本、预算、往来账目等具体需求。为了科学地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架构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之后还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列出主要业务流程以及每个具体流程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才可以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当然,在完成系统设计之后,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数据测试,确保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严谨性之后,才可以将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其间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3.实现技术和思想的接轨。在思想上正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亲身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站在系统用户的角度来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和建议。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上,要迎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需求。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确保信息系统的应用覆盖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4.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尽量体现人性化,使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构成对其工作的牵制和阻碍。同时,注重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尊重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5.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摆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结合企业发展的长远目的,制定计划,按步骤实施,加大对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信息时代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都有积极意义。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作者:秦佩文 单位:济源市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6

通过将“虚拟利润中心”模式引入基层烟站管理,为衡量各烟站之间投入产出情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烟叶环节成本费用支出,促进烟叶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虚拟利润中心烟站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目前有烟草种植的“两烟”烟草商业企业中,成本费用开支的主要环节在烟叶生产经营环节。而目前几乎所有生产收购费用均通过基层烟叶工作站(以下简称烟站)组织开支或直接开支。本文引入“虚拟利润中心”理论将各烟站进行独立核算,旨在更好地控制烟叶环节成本费用支出。

二、当前烟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由于基层烟站只是区县分公司的一个普通业务部门,很大程度上只有“生产”积极性却没有“经营”的积极性。尽管区县分公司采取了每月费用定额管理、报销监督等多种措施对基层烟站进行管理和控制,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惯性和传统思维,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因无健全的监督激励机制,对烟站的管理受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可持续性,无法有效调动基层烟站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控效果不尽如人意。综合运用实地调查、财务数据分析等方法,发现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烟站效益难以衡量和比较,导致缺乏成本费用管理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虚拟利润中心理论概述

虚拟利润中心核算方式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作为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分权化的产物。管理上可分离、责任可以辨认、绩效能够单独考核的单位都可以确认为责任中心。利润中心是既要发生成本、又能获得收入,还能根据收入与成本相配比计算利润的单位。模拟利润中心,主要是只对内提供产品或服务,只能获得内部销售收入的利润中心。虚拟利润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充分发挥利润中心的激励作用,按照人为的内部交易价格,与发生业务关系的单位进行半成品或劳务的结算,将结算收入减去实际成本计算得到利润。通过各利润中心之间“利润”的对比,对差异原因和对应的责任进行剖析,以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虚拟利润中心对于本课题的指导意义在于创新管理体制,构建对比平台,改进不足,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四、虚拟利润中心在烟站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精简组织机构

在烟站财务管理中实行虚拟利润中心模式,因管理幅度增加较为显著,因此精简烟站组织结构显得尤为必要。应根据行业烟站建设的政策指导精神,改变按照乡镇行政区划设置烟站的传统模式,从服务烟农和成本效益角度全面分析烟叶收购站设置的必要性,压缩烟叶生产收购点,促进烟叶收购职能的集中,以减少收购点的固定投入和收购期间的各项开支,充分发挥资源集约效应,提高资源设备利用率。同时,根据收购点设置数量、辖区烟叶种植面积、山地丘陵等因素,合理定编定岗,取消不必要的岗位设置,减少烟叶环节人工费用支出,提高人均产出效益。

(二)明确管理职责

1.市公司负责全市各虚拟利润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预算下达及考核;(2)会计核算资料审核与监督(3)对虚拟利润中心进行资金拨付;(4)对虚拟利润中心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5)对虚拟利润中心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等。

2.各基层烟站(虚拟利润中心)职责主要包括:(1)贯彻执行市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2)虚拟利润中心内的预算编制与执行;(3)资金申请及支付;(4)对各项收入及开支事项的规范管理和账务处理;(5)对本虚拟利润中心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按要求报送分析报告等资料。

(三)实行独立核算

按照“虚拟利润中心”管理模式需要,对烟站单独下达预算、单独进行资金管理、独立账务处理并单独核算收入。

1.单独下达预算。在烟站自行编报并经过充分调研基础上,按照统一的管理标准,对基层烟站日常费用开支下达预算方案。按照区县分公司不得挤占挪用烟站预算要求和“谁下达、谁考核”的管理原则,为基层烟站创造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客观条件。

2.单独申请资金。通过沟通协调软件公司放开基层烟站资金申请权限,在资金申请模块下对烟站权限进行维护,使烟站能够通过系统独立申请烟叶收购及日常开支资金并直接上报市公司,实现了区县分公司与烟站资金申请的分离,有利于从源头上对烟站资金使用实施管理和监督。

3.独立账务处理。在统一的用友会计核算软件模式下为烟站建立独立账套,由烟站对其自身发生的收入、成本、费用等各类业务进行会计核算。①市公司将各烟站在核算软件中维护为独立单位,建立独立核算账套。②为烟站安装会计核算软件终端。③为烟站单独设立凭证类型,由烟站对其收支业务进行独立核算。

(四)强化保障机制

通过举办烟站财务人员培训班,召开烟站财务人员会议、及时传阅财经法律法规及行业相关制度文件和专业考试等形式,让基层财务人员了解虚拟利润中心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行业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掌握烟站业务账务处理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全面提升烟站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五)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将基层烟站财务管理考核从区县分公司整体考核中独立出来,由市公司直接对烟站预算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等内容进行考核。展开对基层烟站单独核算成本效益的探索,将烟站效益实现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各烟站下年度预算编制及责任人绩效挂钩,并严格奖惩,进一步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积极性,引领基层烟站规范管理,节约增效,提高烟叶环节投入产出效益。让烟站人员真正感受到当家理财的重要性、自豪感和归属感。

五、总结与讨论

通过将“虚拟利润中心”模式引入基层烟站管理,为衡量各烟站之间投入产出情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能有效解决烟站之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直观对比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烟站生产经营的主动性,促进烟叶环节投入产出比的提高。虽然该研究成果已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检验,但在烟站管理中实施虚拟利润中心核算模式,是一项逐步完善的系统工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如何更精准地定位区县分公司在烟站虚拟利润中心财务管理模式中的职能、如何科学合理制定每担烟叶基准“利润”水平、如何提升烟站人员综合素质等都是下步重点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琳琳 刘佰卿 单位: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7

【关键词】税务筹划;企业会计核算;影响

1引言

不同的会计核算元素中存在不同的核算方法,而不同的核算方法产生的企业利润点、纳税税额不同。作为企业而言,如何减少纳税金额,对减少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减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要全面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变动信息,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展开企业税收筹划工作,通过对企业内部核算方法的调整,来达到税收缴纳延迟、税收减少的目的。

2税务筹划与企业会计核算的概述

2.1税务筹划的概述

企业税务筹划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筹划,不是没有参考标准、限制范围的筹划,而是具有导向意义的筹划,需要遵循国家税收标准,在国家税收范围内来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调整优化,进而实现税务减免的一种筹划。因此,遵循国家税收政策,依法进行纳税是企业税务筹划展开的前提条件。而从国家的税务角度而言,制定相应的税务政策的目的就是优化市场企业发展结构,构建良性发展的市场经营体系,所以鼓励企业利用国家推行的现有政策实现企业税务减免,减少企业成长发展的压力。由此可见,企业税务筹划是一种积极意义的筹划,是优化企业管理、构建良性成产循环的有力保证。

2.2企业会计核算的概述

会计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综合信息的资金展示,在会计核算信息中,企业经营管理者会查看到企业经营发展的动态资金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的窗口,对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明确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税务筹划是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企业发展结构的管理过程,会计核算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是税务筹划的信息保障。会计核算需要满足政策需求,我国对不同企业制定了相关的会计核算要求,而且这种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变化而调整,是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有效手段。例如,国家支持环保企业、创新企业的发展,那么会计核算中就会选择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会计核算体系,所以不同的会计核算体系,所形成利益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需要获得税收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对此规定了严格的税收制度,这种情况下,增加了企业成本,使得企业经营利益受损。因此,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企业避税,是会计核算的动力,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对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税务筹划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3.1税务筹划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

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在税务角度下和企业会计核算角度下的核算方式具有很大差异,在税务方面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中,在购买固定资产中产生的折扣额度是不进行税务计提的,在进行纳税之前可以进行折扣资金的扣除。在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下,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较多,可以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的存在状态来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计提方式,如工作量法、直线法等,而由于固定资产成本的核算方法不同,企业核算中产生的成本、利润的结果也不同,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税收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优化会计核算方式,找到和国家税收政策优惠的契合点来进行会计核算,达到减少企业税收的目的。鉴于此,企业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应利用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固定资产的核算应采用加速折旧核算方法,以此减少纳税前企业纳税的资金额度,达到减少企业纳税、推迟纳税的目的。由此可见,这是一种资金高效运用的策略,是建立在国家优惠税收政策之上对企业内部资金使用的优化和调整,通过采用有利于企业减少税收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来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模式。

3.2税务筹划对存货计价的影响

存货核算是企业经营活动核算中重要的核算内容,由于存货具有特殊的属性,受外界因素变动影响较大,所以会计核算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性,这种不稳定性会影响企业利润核算结果,进而产生不同的纳税结果。鉴于此,会计存货核算方法应立足于存货的动态变化属性,制定相应的存货计价核算方式。目前,企业存货的核算方式较多,主要有移动加权平均核算方法、个别计价方法等,这些核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性,一旦作出选择,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改,因此,选择不同的存货核算方法关系着企业成本、企业利润的核算结果。同时,我国存货的核算方法还要满足税收规定标准要求,需要按照存货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但是由于存货受市场经济变化、国家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如果存货核算方法选择不当,不但会导致企业经营利润受损,而且还会造成税收增加,无法享受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发挥税收筹划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鉴于此,为减少影响存货计价的动态因素,企业应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2种核算方式,以此保证存货成本核算的稳定性,减少产生不必要的税收。此外,如果物价变动呈持续下行的态势,为保证存货成本的稳定,应对先进的存货先核算,后来进入的存货后核算,以此避免成本核算引发的企业经营利益受损,达到推迟纳税的税收筹划目的。

3.3税务筹划对企业销售、企业资产减值的影响

企业销售中存在着各种业务、资金往来,会产生赊账、分期付款、其他机构代销等销售行为,因此,核算方法也不同。此外,不同的销售模式,回款的时间不同,所以低销售收入的计提方式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产生的税收也不同。鉴于此,销售的计提方式应在优惠税收政策模式下来合理地选择销售资金核算方式,从而有效地进行税收控制,达到税收减免或者延迟的纳税目的。此外,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资金价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使用年限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资金变动情况,这些资金变动情况会影响企业税收,鉴于此,企业应做好企业资产减值的核算工作,在税法的规定范围内实现企业资产减值的增加,如采用坏账备抵法来进行企业资产减值核算,以此减少纳税资金,达到减少税收的目的。

3.4税务筹划对企业广告费、招待费的影响

企业的招待费、广告费的会计核算需要遵循企业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如对广告费扣除下限、招待费的扣除下限进行的规定,招待费、广告费的扣除下限分别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5%、15%,但是这仅是一个理想的税务规定状态,在现实中会有超出的部分,对这部分的计提则应放到下一个年度进行扣除,针对税法的规定,在企业的实际核算中,可以利用这一规定中存在的时间差值来进行会计核算,以此发挥税务筹划的管理价值。鉴于此,企业应调整销售结构,转变销售模式,采用销售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销售。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实现了销售利润的增加,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费用扣除额度,但是这种扣除额度主要由销售公司负责,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较小,因此,能够达到减少税收、实现企业销售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4结语

税务筹划需要满足国家规定的税务法规,在履行基本的纳税义务之后,利用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条件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调整,发挥税务筹划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对此,需要做好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企业资产减值、企业销售、招待费、广告费等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其满足税收优惠政策要求,通过核算方式的调整来达到税收延迟、减少税收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税收筹划受政策、国家调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企业的真正减负仍需要依靠企业的发展、企业利润的增加才能实现,所以避免投入过多精力,产生资金、人力浪费,引发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金凤.税务筹划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11-12.

【2】闻彦博.试论税务筹划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2020(29):220-221.

资金核算论文范文8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策略机制;企业税收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中,国家完成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税制改革,企业在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及税收管理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国家政策与法规法律,积极应对发展机遇和生存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收益,提高企业的劳动力生产率和经济实力,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注重对企业生产及运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情况与问题

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全部花费、资金情况等内容,实施分析与核算,确保企业实际成本支出没有超过预算范围。成本核算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的,也是企业会计成本的构成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科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组织结构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优化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策略,应从分析成本核算工作的情况与不足入手,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解决应对的措施与策略。首先,企业成本核算的任务繁重,成本核算工作不够全面,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滚了机制等原因,造成了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不过关、效率较低。其次,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松散,缺少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及管控机制,从思想上不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没有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管理理念,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水平不达标,给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造成了不良影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意识不足,降低了企业应得收益。

三、构建成本核算管理机制的策略与建议

1.在企业内部树立成本核算的科学理念,提升企业员工的科学认识

企业运营是一个系统,自下而上的过程,为此,确保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应保证自底层向上都要有成本意识。就此,需要生产企业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增强企业员工重视成本管理的意识。为确保成本管理的高效运作,建议配套必要的奖惩制度,鼓励节约,惩戒浪费。

2.加强基础账目的管理与统计,依据类别计算相关成本

一般对成本核算范围的界定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直接费用等。那些因研发、维修和销售等而形成的费用以及企业经营的财务费用等等都被单独列示于利润表,没有形成与具体产品的勾稽关系。按照这样的核算思路,成本核算的范围大大缩小,形成与成本核算的偏差。同时,涉及到无形资产、维修费用等的摊销。今后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应要求会计能分门别类的根据用途、作业、类别等等做好基础统计工作,这样的成本核算才能具体到某类甚至是某样产品上。

3.结合不同的需求,科学选择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简单的度量指标来衡量。但是,这种方法忽视了产品的实际成本价值。为此,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应注意运用这几种方法:(1)ABC作业成本法。此法通过计算作业成本的动因标量,详细计算每个作业项的成本分配率,确保在确定时间内将形成的损耗产出单位量归总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中去,这样能很好纠正成本扭曲的问题。但是,这一方法与传统的会计体系融合度较低,传统会计信息体系用形成的损耗资源数量反应成本因素,而ABC作业成本法则是跨越不同部门而形成成本核算。如果采用此法,对企业传统的会计系统势必要重造,管理成本同样会高升。(2)GPK弹性边际成本法,是在GPK体系下,形成的每个成本管理项目都是由若干个成本中心组成,这里强调每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为此,这一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对每个成本中心的界定很重要,要根据组织、责任等分类确定。

4.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机制,加强对资金、物资和人员的分配与管理

为了从现有水平上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水平与质量,应加强对企业生产、管理、运营等全部环节、全部层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避免成本核算内容的疏漏,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水平。下面,笔者将从资金、物资与人员三个方面,总结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1)资金的成本核算管理策略分析。企业在资金成本核算的工作过程中,应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采购付款,还应保证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销售付款。产品与服务的销售付款是指,当企业发生产品销售与服务提供后,应由相关负责人保证款项的足额、及时到账,以保证企业资金链的稳定,避免账面资金滞用,增加企业可以灵活运营与支配使用的资金量。原材料和产品的采购付款是指,当企业制定采购计划后,应科学安排结算付款的时间,提高资金的盈利效果,增加企业的盈利。(2)物资的成本核算与成本内控策略分析。企业物资的成本核算与成本内控是指,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易耗品、半成品、包装品和原材料等物资与材料,加强对企业各项物资的审核、审批管理,建立企业物资规范管理机制,并遵守物资管理的申报、审批流程,做好损耗物资的登记与备案,查明企业物资的实际短溢,并核对记录具体原由。防范物资滥用、浪费的问题产生。(3)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策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本核算与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关系到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与完善,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做好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合理分配与科学管理,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从业技能,是人员内控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关键,具体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对企业员工选聘与考核的管理,建立人才工作绩效分析评估与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企业员工的定期培训和参加学习的计划与方案。对应聘员工的个人信用、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学历情况进行考核与统计,选择有道德、信用良好、专业能力强的人到企业中工作。第二,应重视对企业员工的能力考核与教育培训,按照员工个人能力的不同,将其分配到企业中参加劳动,赋予其对应的管理职权与应负职责,实现对企业人事的全面科学监督与管理。举例说明,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应确保不相容工作岗位的相对独立与分离,防止一个人员对全部支付的业务、费用进行办理和负责,所有费用支付的行为,应获得有关部门及管理者的授权后方可执行。明确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职权与监督责任,制定授权审批管理机制,对不遵守授权审批管理规定的行为活动和申报项目,依据规定的流程与要求,坚决驳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企业应正视自身的经营与管理现状,加强对企业人员、物资和资金的成本管理与核算,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静.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完善途径[J].财会学习,2018(26):155-156.

[2]孙秀敏.企业会计核算在“营改增”背景下受到的影响分析[J].纳税,2018,12(27):45.

[3]冯素艳.企业成本核算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8):165-166.

[4]谭树娥.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3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