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营管理范例

道路运营管理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1

面对高铁、城轨、网约车、小汽车等多种出行方式的强有力竞争,道路客运主业营收出现了大幅下滑的局面,道路客运企业已经迫切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制定战略重要,但运营管理实施战略更为重要。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后,如何避免对之束之高阁、束手无策、选择执行等问题,因而构建有效的战略运营管理体系成为道路客运企业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道路客运企业战略闭环运营管理模式的基本认识

1.战略管理与运营管理

(1)道路客运企业战略管理。道路客运企业战略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为生存发展,取得竞争优势,对发展目标、实施途径、手段的总体安排以及动态实施的动态、循环、递进管理过程,包括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2)道路客运企业运营管理。道路客运企业运营管理是对战略选择的核心、战略、新兴业务的增值活动消耗资源过程的微观层面的管理。比如,为实现道路客运企业道路客运核心业务运营目的,生产、经营、销售、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运营策略、措施和计划办法的管理文件制定与实施。(3)二者的关系。二者对道路客运企业都是管理新事物,都是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战略管理讲定位、格局、思路、愿景、方向、目标等,注重思维与理念创新及企业持续发展,是谋划和实施的综合体;运营管理讲管理模式、方法、途径、手段、措施、操作等,注重方法、手段创新和实现效益增长,为操作和执行的综合体。运营管理是基础,包含于战略管理之中,二者都讲求活动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基于PDCA全过程质量管理思想,二者都有PDCA管理闭环,闭环周期一般分别是年、月、季。在道路客运企业实践中,战略计划是运营计划的上位计划,战略考核促进战略执行,保证目标达成;运营考核提升运营绩效,推进战略实施。

2.战略闭环运营管理模式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曾创造过企业资产8年增长152倍的奇迹,被业界誉为“宇通现象”,连续十余年蝉联中国客车第一品牌,成为国内最先进、世界规模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宇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今天道路客运企业普遍存在的“有计划无落实”“有行动无实效”、“依赖人治”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宇通公司经过探索,最后选择并坚持实行了一项管理“法宝”——闭环式管理。这给道路客运企业的启示:战略成功关键是建立战略PDCA闭环运营管理模式,将战略闭环管理与运营闭环管理有机衔接融为一体,使战略转化成贯穿运营PDCA全过程的实际行动。(1)战略管理与运营管理融合。战略在道路客运企业运行“神经系统”中起“大脑”作用,有效落实的两大前提是方向导引和资源支持。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应将道路客运企业的计划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合理有机地嵌入到战略闭环管理的战略实施和评估环节中。这是一项高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管理制度设计和改革工程实施工作,仅凭道路客运企业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为此,道路客运企业有必要借力第三方管理咨询机构,在企业中实施科学的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2)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计划管理在道路客运企业运行“神经系统”中起“神经元”作用,全面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年度工作计划,可以细分为各类业务项目活动,体现相关资源需求,由此导出预算管理,各层面预算编制,保障战略实施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3)目标责任管理。目标责任管理在道路客运企业运行“神经系统”中起“神经末梢”的作用,保障各运营单位不偏离战略方向,落实战略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单位的目标完成值、时间进度等,都是资源预算配置和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年度战略任务、措施应分解到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中,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责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驱动战略行动,将战略计划、运营计划与目标责任一体化。(4)战略闭环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关键。道路客运企业战略闭环运营管理模式是一种战略驱动的PDCA闭环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是由战略目标—战略行动—战略控制—战略结果到运营目标—运行行动—运营控制—运营结果,实现由战略结果到运营结果的一体化PDCA闭环管理体系,切实解决道路客运企业存在的战略迷茫、落地难、战略与运营两张皮等问题,发挥战略管理、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相对独立又互相依赖的管理闭环的综合效能,把战略性灵魂与工作内容导入到计划管理体系与目标管理体系中,确保道路客运企业在战略指导下有序推进运营管理各项工作。

二、战略运营闭环管理的障碍

1.信息障碍:只有核心人员掌握战略信息

当前,道路客运企业中的一种普遍误解为战略是高层领导者的事,战略信息仅被企业领导层垄断。这一方面囿于决策者的信息质量,战略限于决策者的资源控制视域范围;另一方面战略系列决策是极少数高层人员的核心秘密工作,没有成为一项团队工作,导致决策风险骤增,战略没有及时宣传发动,领导层与执行层目标不能达成一致,战略实施难度大增。

2.人力障碍:缺乏战略推进人才和机制

(1)缺乏实施者。战略实施者应具备战略思想、解码分解能力,丰富的管理操作经验,能充分理解和落实其内涵。然而,在道路客运企业各级干部中大量存在不理解上级的战略方向、重点和要求,或者即使明确战略目标,却拿不出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措施的问题。(2)缺乏专业人才。道路客运企业战略转型升级亟需各类专业人才,应对规模扩大、业务发展、领域增多等工作的需要。市场亟需的专业人才紧缺,加之道路客运企业吸引人才条件极为有限,不具竞争力。过去不重视和缺少各类专业战略人才储备,没有合适专业人才推进战略运营实施。(3)缺乏激励机制。道路客运企业普遍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机构组织、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效果与企业激励政策脱钩,导致战略运营执行过程缺乏闭环管理,干部员工缺乏激情和干劲。

3.组织障碍:缺乏推进战略实施组织

道路客运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战略管理仅是战略制定部门的事,导致忽视战略落实问题。战略运营组织缺乏,部门间推诿扯皮,难于执行战略。

4.沟通障碍:缺乏与战略目标的联系

道路客运企业依然习惯传统的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重视本位利益关系强的目标、考核指标,忽视战略目标,导致多种沟通壁垒,上下级、平级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目标不协调。

5.资源障碍:缺乏与战略规划匹配的投入

道路客运企业往往忽视战略规划、实施的资源保障问题,导致资金、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筹集供应与战略规划、计划的预算不相匹配,导致执行十分困难。

三、战略运营闭环管理体系的构建

1.年度工作计划体系

道路客运企业单位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一般分解为年度、经营绩效、管理绩效3大目标,落实目标的工作任务、步骤、措施、责任、权利和结果。

2.年度责任目标体系

道路客运企业单位部门目标责任应具有导向性、统一性和高效性。(1)领导层。审核和批准年度工作计划、协调配置资源。责任目标重在决策正确性和资源统筹性。(2)部门。制定、审查、组织执行年度工作计划、配置资源、评价实施效果。责任目标重在计划的精细性和准确性,资源的保障性和支持性。(3)分(子)公司。制定实施符合上位战略、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年度工作计划。责任目标重在计划的针对性、操作性,目标实现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4)实施团队。具体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中各类工作任务,责任目标重在计划实施的正确性和及时性。(5)员工个人。具体操作完成计划任务,责任目标重在操作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准确性。

3.战略运营资源支持体系

道路客运企业应建立常被忽视和不熟悉的人力、财务、市场、物流等战略运营资源支持体系,解决道路客运企业各个阶段战略计划、年度工作计划执行中,人、财、物难于及时到位,经营生产信息沟通共享中的壁垒、孤岛等问题。此体系的实现高度依靠管理信息系统。

4.战略运营沟通机制

没有沟通就没有战略执行。道路客运企业战略运营沟通机制包括战略宣贯、培训、研讨、知识竞争、交流制度等内容形式。

5.战略运营跟踪体系

道路客运企业建立监控与反馈职能的战略跟踪体系,其目的是客观分析在战略运营偏差、效果,实现偏差预警与纠偏。

6.战略运营考核体系

道路客运企业战略运营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其目的是有效衔接战略与运营绩效目标与导向,使考核结果与激励政策挂钩。

四、年度战略运营计划的PDCA闭环管理

道路客运企业在战略运营闭环管理体系创新中,将年度工作计划称为年度战略运营计划。

1.年度战略运营计划的制定

道路客运企业年度战略运营计划是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解码、分解、细化和落实,基于3年或5年战略规划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步骤、措施,战略运营的年度纲领性文件。其设计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的具体性(specific)、可测性(measurable)、达成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时效性(time-bound)。战略运营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一是层次,集团向基层单位、部门、生产经营单元、班组、岗位或个人分解;二是时间,由年度向季度、月延伸分解,最基层(如班组、人)可延伸分解至周、日;三是目标,由主要目标向次要目标,定量目标、定性目标分解。

2.年度战略运营计划的执行

道路客运企业战略运营计划闭环管理是战略与运营双闭环有机结合体。实现战略到运营的转化通过以下工作推进。(1)解码战略。用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述战略和运营计划内容,让道路客运企业全体员工熟悉本单位年度战略运营目标和主要任务。(2)细化目标。从战略目标分解细化至单位目标,最后至岗位个人日常工作目标,用精细化思想将目标任务精细到每天、每项业务、每件工作和每个人。(3)整合资源。基于战略统一认识,优化运营方案、组织、人力资源配置,促使道路客运企业员工充满激情地工作,最大化发挥资源效益。(4)执行文化。道路客运企业培育战略运营执行文化,鼓励全体员工将高效执行和创新执的行价值观和信念融于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行为规范和准则,切实将运营目标、计划落实到员工日常工作中,创造出杰出组织绩效。

3.执行控制

道路客运企业战略运营执行控制是依据计划标准监测运营活动,纠正偏差,保证目标实现的过程,可分为前置控制、后置控制。前置控制是驱动性控制,对战略性任务和执行情况控制;后置控制是滞后性、结果性控制,对经营指标和措施控制。(1)执行跟进。道路客运企业根据战略运营计划定期跟进工作目标、进度、任务、负责人、完成任务方式、资源保障等问题,促进目标的有效执行。(2)纠正偏差。道路客运企业在执行跟进中发现超出阈值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偏。(3)控制方法。道路客运企业执行控制方法包括评价报告、中期总结报告、第三方咨询、例会、调研、工作总结汇报会、检查会、约谈会、反馈会、诊断会等,据此获得真实执行信息,研究探讨问题和出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4.考核评价

道路客运企业战略运营考核评价是指根据计划标准对考核目标执行过程和结果检查、考核和综合评价,一般包括组织、个人绩效考核评价。个人特别是单位管理者个人绩效评价包含单位考核评价结果因素。导向是考核的重要作用,建立考核评价传导机制,将组织考核的目标传导到个人考核目标上,强化激励、战略运营执行力、战略与运营有机融合。

五、结语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2

在商场上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但是竞争也存在很多类型,为了让行业和经济合理有序的发展,应该选择良性的竞争方式,不正当的竞争只会造成两败俱伤,使得行业持续萧条。目前,货运站场内的经营者就有一种畸形的竞争,大家都想在货运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有些人采用恶意降低价格夺取货源的方式来挤压对手,以把他们赶出货运业为目的,然后再抬高价格,伤害顾客的利益赚取利润。现在油价不断攀升,货运行业的成本也随之升高,为了能够让单位货物的成本降低,经营者们会不惜代价的超载货物,相对来说,这种情况会给合法经营者带来伤害,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开始违法经营,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改善道路货运站场运营管理的措施

2.1完善货运站场未来发展前景及改善相关政策法规

货运站场的有序经营必须要有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自身的发展前景要清晰明确。首先,交通部门应该重视道路货运业的发展,把货运站场的规划、建设、管理纳入重点解决的行列,同时为货运站场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合理的改善货运站场经营条件。其次,要把改善道路货运站场的工作与国家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确保货运业能够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最后,各地方政府要紧密的联系起来,建立互通有无的道路运输站场,形成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并给予经营者优惠的政策。

2.2建立健全道路货运站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

道路货运需要有相关执法部分的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让运输更加安全有序。不过在道路货运站场的经营管理中,会出现很多与执法部门相冲突的事情,这些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所以,建议国家和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道路货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制度或者规则,让双方明确各自的职责,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道路货运站场健康茁壮的成长。

2.3清除不法经营者,重点发展货运站场中有实力的企业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国的道路货运站场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混乱、无序和不法经营等。鉴于这些特点,首先要对道路货运站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把存在的问题都找出来,有重点的进行解决。其次,有针对性的解决主要问题,例如清除战场内的不法经营者,对证件没有办好的经营者进行监督完善其手续,监督站内经营者合法经营等。最后,努力让道路货运站场形成规模经营,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对道路货运站场进行清查应该合理有序的进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慢慢改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道路货运业在其他国家也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所以我国在改善货运站场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部门应该重点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让他们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带动整个货运站场的运行,这样可以防止不正当的竞争,同时也能起到规模效益的作用。现在是信息时代,道路货运站场的管理也少不了信息管理,有了高科技的帮助,可以让管理更加有序,也能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当地政府要给予货运站场定期的管理帮助,同时资金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快的建立起企业榜样的示范作用。

2.4道路货运站场以及货运企业的信用考评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和监管体系,对于道路货运业来说,它的准入门槛不高,需要货运站场、货运企业以及监管部门形成有效的机制来完成顺畅的运行。依据现实,道路货运业的诚信是生存的重点,所以相关部门建立起对道路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的考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促进货运行业的良性发展,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其次,监管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维护站场内的秩序,让货运企业公平竞争,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最后,建立考评指标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各个考核指标不能太过空泛,应该抓住实际尽量细化和量化评价标准,这样可以起到提高工作积极性,也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评价考核应该建立规范的档案,这样可以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考核的结果应该实行公开,鼓励考核成绩好的企业传授经验,实现共赢的局面。

3结束语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3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道路运输上也有了新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的形式来管理驾驶员。在长期管理方面上也呈现出了一些具有矛盾性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则是驾驶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性不强。而这些都应该是驾驶员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础。文章针对运输驾驶员的管理做出了分析,并以此在管理方面上提出了一些对管理完善的意见。进而,文章从运输驾驶员管理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信息管理上给予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

营业性道路驾驶员;从业资格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前言:

当前局势下,我国在道路运输行业有着很大的发展,对驾驶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现状是管理者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过低,这使得驾驶员的素质整体不高。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资格门槛过低

道路运输的主要问题原因在于对人员的管理制度松懈的缘故。而从本质意义生讲,道路运输最为注重的事项则是在于安全与稳定之上。若在驾驶中驾驶员稍有疏忽就会给车上的乘客带来生命安全问题。除此之外,驾驶员的工作时间较长,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较少。正因如此,运输道路企业才会对人员招聘上降低从业要求与标准,并以高额薪金来吸引群众加入其中。当前局势下,我国出现道路交通事故案例逐渐增多,进而,也使更多人及企业提高了自身的注意。只要是自身的管理及系统完善好,以信息化管理技术来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由此才可以大大减少在发展中存在不良因素。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岗前培训是任何行业的从业者需要经历的阶段,但是不少企业为了节省金钱选择放弃培训,直接让员工上岗。这对于驾驶员来说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驾驶中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都没有接触,在驾驶中不按照企业规定的规范、流程进行驾驶是常有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对待客户上也难免缺少耐心,对企业形象维护不重视。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济下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三)管理者的不重视

目前,一些运输企业的管理者普遍对驾驶人员的素质不够重视,这会留下十分大的隐患。管理人员认为,驾驶员只要是有熟练的驾车技巧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素质一般的司机多会出现交通事故,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为交通运输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使国家的运输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多是管理者的管理不善,没有考虑到驾驶员的素质与企业运输之间的联系,主要考虑到驾驶的技巧是不全面的还是应该注意整体的发展。

二、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强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管理是目前道路运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从从业资格证的办理和日常管理两个角度出发。在从业资格证的办理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证件的申请受理。对每一位人员的驾驶信息、驾驶年限、事故处理方式都要及时的登记到从业人员管理之中,并根据各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相应的查询。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改进

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改进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以“年”或者是“月”为标准,对从业人员的业绩进行考察和评估,利用信息管理的方式,着重突出控制的重点。同时,管理者要将每位驾驶人员按照从业类别进行具体的划分,将奖惩事项、奖惩时间以及部门都统计到电脑之中,每个月进行一次汇总,作为绩效的考核标准进行管理。例如:该名驾驶员的违规次数以及事故发生频率都相对较多,则本月的工资就会减少,在基本工资上扣除一部分作为惩罚。第二,要加强对从业资格驾驶员的培训。管理者要按照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规范化记录,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予以培养。同时将培训的时间穿插开,将每一阶段的操作培训内容都记录在管理系统之中,以防重复性知识的学习,增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转变观念,重视信息管理的应用

观念的陈旧性是传统信息管理效应不高的原因之一。为了使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的从业资格信息得到实际规划,就势必要对系统进行科学性管理。首先,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期开发阶段,要注重全体员工的实际参与性,不仅要求内部高层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到建设当中来,也要考虑到从业资格驾驶员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够从全局的组织性出发,把握好信息系统中的整体脉络。其次,在信息管理的系统设计中,要注重观念的转变性。要求工作者不仅要突出管理重点,更要做出详细的任务规划,根据开发中的关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在驾驶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对业务进行整合,实现系统内部的深层次管理。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道路运输管理中的问题出发,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在其中的应用。从而得出:管理人员要将信息化管理作为着力点,加强对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实施严格的考评制度,扩充业务范围,规范控制程序,为城市道路运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李世琦 江宇 魏清华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游小青.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6.

[2]孔令江,张笑丰.科技在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发放管理工作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汽车运输学会:,2002:3.

[3]孙晓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路运输政策演变研究(1979-)[D].湖南师范大学,2011.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4

目前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师资力量有限和培养模式落后。本文就这三类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建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其他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分支,具有运营环境复杂、岗位能力要求高、实践应用性强等特点。目前在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存在人才不足,或人才能力与经验无法胜任岗位的问题,这对开设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大学院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压力。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各类高等院校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有较多困难。本文总结了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资料文献的归纳分析及研究总结,可知目前高等院校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教学主要存在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的问题[2]。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片面理解或思想误区。首先培养主体不清晰,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对象仅针对课程考核优秀、交际能力突出的少数学生,或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课题项目分派给某一研究团队。其次培养目标不正确,一些高校没有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较多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目标简单等同于获得报酬,或认为创新创业活动与就业培训或考研准备相比缺少价值,因此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培养方式不实用,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培养出的大学生无法满足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型或服务型岗位的要求。

(二)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以校内实习站场、客货运组织实训室和接发列车演练室等为代表的实训基地较少,已建立的少数实训基地因基础设施的适用性不强,因此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较少,授课讲师较多为学术型专家,一般在社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经验方面经历有所欠缺经历,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上有待提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需要加强。

(三)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

较多地方高校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中,没有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用性。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少数开设创新创业教学的院校没有设立专业教育课程,也忽视社会实践环节,仅以选修课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一些院校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以专业教育为基础。

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多层次和特色化的培养目标体系

明确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是指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梯队培养、基础理论教育结合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等目标。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则是指结合高校优势及市场价值导向,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例如地面轨道交通服务型创业人才、铁路运输复合型工程技术创业人才等。此外,还必须对培养对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引导与适当激励,加深授课教师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理解,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

(二)增强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的教师团队建设

增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主要目的,实现途径可采取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校企互聘是高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双方建立聘用制度合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的专业人才资源。教师进修则需要高校进行制度引导与保障,例如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与技能资格认证制度中,改革教师聘用与师资管理制度,优先选拔复合型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硬件设施与资金保障等。通过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制度促进教师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激励教师参与企业一线生产管理以加强其实训教学指导等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梯队,以符合铁路交通运输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完善学校与社会各方合作机制

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合作一方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例如借助政府政策扶持、媒介舆论传播、产业企业互动等多方力量,构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又如开展与公司企业的项目合作,共建共享运营校内外实训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还要包括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公众宣传创新创业的深刻内涵与正确价值观,培养大众参与创新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的个人成就感。高校还可以拓宽互动渠道,举办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公众意见领袖和企业资深专家等做专题报告讲座,同时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也可以申请进入企业岗位参与生产管理实践。

(四)建立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

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应包括“项目+团队+双导师”制度、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平台等方面。“项目+团队+双导师”创新创业制度是通过吸收大学生参与高校导师或企业导师的研究项目,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该制度可以降低学生创业风险,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团队合作与实践训练,便于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各层次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平台建设需要借助校内外实验室和工作室仪器设备为硬件基础,并形成专业扎实、宽松开放、友好互助、积极竞争的学术环境,参与例如“挑战杯”、“创新杯”等活动。社会实践平台一般包括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专业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例如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调研、铁道运输沿线居民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急救常识宣传,客运站咨询员岗位创新实践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高等院校实现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方面,各高等院校必须基于自身资源与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团结社会各方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增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思维意识、实践训练与运用能力。

作者:高双喜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交通管理;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设计

继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大城市风靡之后,共享汽车也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大中城市兴起并逐渐推广。与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由经营者投放车辆,用户通过手机APP上的地图在附近找到闲置的汽车使用,使用完毕后将车归还到指定网点,并在手机APP上锁定该车辆,整个过程由消费者自助取还车,无人值守。目前,国内共享汽车租赁公司主要有Gofun出行、途歌TOGO、一度、驾呗、有车、途宽易、Car2go、EVCARD等,采用的主要车型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共享汽车贴切地嵌入了国家倡导的便捷交通发展体系,在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存在诸多利好预期。因此,众多企业纷纷抢滩这一市场。然而,共享汽车并非共享单车,其对道路条件、停放场地及涉法问题等都有更高需求。共享汽车出行需服从交通安全法及城市交通管理的相关规定,其运营管理同样受到这些法律及法规的约束,如何根据这一特性建立相应的运营管理系统规范用户行为、强化安全体系、减少涉法争议,最终达到用户、经营者和城市管理者多方共赢,是当前共享汽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近年来对共享汽车开展了一些研究:许青对汽车共享未来发展趋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陈国鹏从“互联网+交通”的视角提出了私家车共享模式;虞同文分析了国外汽车共享的发展过程及中国共享汽车发展模式;陆芸对中国汽车共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赵青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共享汽车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中,有些与现有共享汽车模式不同,有些只对共享汽车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描述,未从共享汽车运营管理方面考虑其发展问题及管理系统的架构。该文针对共享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管理的需要,开展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研究。

1共享汽车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作为机动化出行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驾驶人资格审查、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认定及停车管理等问题。分析现有共享汽车运营模式,其运行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1.1驾驶人资格审查机制不完善

共享汽车使用首要是保障安全驾驶,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共享汽车经营者,都要从管理制度上完善安全机制,其中驾驶人资格审查无疑是安全机制中的首要一环。驾驶人资格审查包括是否具有相应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当前驾驶证状态、是否有犯罪和吸毒记录、是否属于“三逃”人员等。目前共享汽车经营者会对驾驶证进行审查,但上述信息掌握在交通管理部门,共享汽车公司并无相关信息,对驾驶人的资格审查存在严重漏洞,若共享汽车使用者上传虚假信息,经营公司实际上无法准确审查。

1.2交通违法当事人认定有纠纷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后3d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向社会提供查询,并通过邮寄、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也就是说,违法事件发生后,机动车所有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知晓违法信息。共享汽车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具有机动车所有人和交通违法当事人分离的特点,导致共享汽车使用者在使用机动车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租赁公司通知有违法信息,由于设备、时间等多方面的偏差,可能会出现违法当事人认定纠纷的问题。

1.3交通事故责任人认定复杂

在共享汽车交通事故中,事故责任涉及到他人、共享汽车租赁人和实际驾驶人及租赁公司等多个主体,如何认定事故责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交通事故可能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而这中间又涉及到驾驶员是否就是租赁者本人的问题,如果是双方事故或多方事故,由于有对方驾驶人在场,共享汽车驾驶人的认定相对较容易,但对于单方事故,事故责任则难以界定;另一方面,交通事故可能是由车辆本身故障导致的,驾驶员无操作失误,这种情况理当由租赁公司承担,而相关取证目前缺乏技术设备支持。

1.4用户停车和取车困难

共享汽车停车点位少、点位GPS定位不准等原因导致用户停车、取车不方便无疑是当前共享汽车运营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现有共享汽车的停车点位主要还是租赁公司专用停车位,以便于汽车充电,一般不支持城市大多数公共停车场,用户使用时需寻找附近特定的停车场。而且对于多层或机械式停车场,目前单靠GPS定位难以确定车辆的具体位置,直接影响下一用户找到目标车辆。此外,用户随意停放汽车影响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也是共享汽车经营管理中需考虑的问题。

2共享汽车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2.1驾驶人资格审查

经营公司通过公安管理部门获得驾驶员数据库,并基于该数据库对驾驶员资格进行审查。审查分为初次申请审查和每次使用验证两类。初次申请审查内容包括是否具有相应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当前驾驶证状态、是否有犯罪和吸毒记录、是否属于“三逃”人员等,这些信息由共享汽车经营者收集后,交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审查通过后,将审查信息反馈给共享汽车经营者,并同时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形成共享汽车驾驶人记录。后续如果因驾驶人原因不宜再允许其驾驶共享汽车,则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推送信息给共享汽车经营者,便于共享汽车经营者对用户的每次使用申请进行验证。审查和验证的信息流程见图1。

2.2交通违法当事人认定

在共享汽车的使用场景下,对于某一宗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要认定其交通违法当事人,需关联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和共享汽车管理系统中的对应信息。为了实现上述关联,将共享汽车信息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同时实现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和共享汽车管理系统的时间同步。这样,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交通违法信息送达共享汽车经营者时,共享汽车经营者可根据时间、地点和该时段租赁用户的行车轨迹历史纪录确定交通违法当事人。确认交通违法当事人的信息流程见图2。

2.3交通事故当事人认定

在共享汽车的使用场景下,要认定单方事故的当事人,宜借助视频监控设备纪录。考虑到保障用户隐私,共享汽车不宜在车内设置摄像机,但考虑到租赁共享汽车的驾驶人水平参差不齐,宜在车外安装360°全景监控设备,并存储在车载DVR中。一方面方便用户行驶及停车时观看周边障碍物;另一方面,当车辆受损后,可通过调用车载DVR中的录像信息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

2.4停车点位及定位准确性

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停车场解决共享汽车停车位少的问题,在合理的停车管理机制下,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信息手段制约并引导停车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反过来影响用户的停车决策过程,这是解决共享汽车停车问题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决GPS定位误差和多层停车场停车位置信息问题,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采用“GPS定位+用户手动输入”的方式,这是记录车辆在公共停车场具体空间位置较为合理的解决方式。在手机APP设计上,用户用车结束提交还车信息时,如果根据GPS定位所停放的公共停车场为多层或机械式停车场,则弹出界面,请用户手动输入停车的楼层和区域信息才结束整个还车过程。此外,通过GPS定位加强对共享汽车随意停放问题的监管,当监测到用户在不合理的道路边上停车一定时长时,通过APP端提醒用户,减少随意停放影响城市交通运行。

3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1系统目标

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的根本目标是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实现驾驶人审查验证、记录停车具体位置、认定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当事人等功能,满足共享汽车用户甄别、信息服务、运营管理、设备维护、辅助决策的需要,保障企业安全运营和高效管理、居民出行便捷和高服务品质的要求。

3.2架构设计思想

在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架构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思想是分层次构建系统、面向对象封装和按模块功能设计。分层架构对系统的功能实现可起到良好作用,表现为:降低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实现系统各层的独立开发,开发人员可只关注自身开发的部分,加速系统的研发过程;通过分层设计,可将功能一致的模块划分到同一层次中,实现系统功能的归类和标准化;各层可实现系统逻辑功能的复用,减少系统功能模块的重复开发;当某一层功能出现不足时,可快速利用新的层次来实现,避免整个系统的重新开发;各层之间通过接口的数据传输与交换,保证系统的灵活拓展性和兼容性。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可划分为接入层、存储层、应用层和表现层。面向对象技术可实现数据抽象化与数据的封装。数据抽象可将实际中各种纷繁复杂的实体关系抽象为简单的数据关系,实现实体的关联。数据封装可隐藏数据类的实现细节、限制不合理的操作、规范化程序读取数据方式。面向对象技术可有效保证系统架构的体系化、软件设计的层次化和系统功能的模块化。如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可面向上层管理者提供数据统计分析,面向一线管理者提供设备数据监测,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服务等。模块化设计可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各模块,通过统一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接口实现各模块的关联,形成完整的系统。模块化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灵活性。如在共享汽车运营管理系统中,与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关联可做成数据交互模块,用户信息可做成客户管理模块,车辆信息可做成车辆管理模块等,各模块有机关联与组合即形成完整的系统。

3.3系统架构设计

整个系统采用4层设计,自下而上分别为接入层、存储层、应用层、表现层,并通过统一安全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系统信息安全;通过统一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在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和技术支撑等方面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同时系统通过边界接入平台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共享(见图3)。接入层是整个运营管理系统的基石,通过接入地图运营商的GIS信息、GPS运营商的GPS信息、车辆状态信息、用户信息、停车场信息、时分租赁起止信息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互信息,为上层的信息处理和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存储层物理上由满足FC、iSCSI、NAS等协议的设备组成,根据数据信息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存储设备,各设备同时担负着数据存储、加密、分发及容灾备份等功能。各存储设备一般存放经过清洗、加工的面向主题的业务数据全集,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并保留所有数据的变化历史信息。应用层面向运营管理员和用户提供各项应用服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根据共享汽车的日常业务需求,在应用层中分别建立运行维护、设备监控、运营调度、信息服务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建立系统所需的各项指标,提供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辅助经营者作出决策,再由运营调度模块将决策贯彻到运营过程中;信息服务模块为用户提供出行前、中、后的各项信息服务;设备监控和运行维护模块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表现层需考虑两种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共享汽车的用户需要系统为之提供注册、登录、取车指引、导航、停车指引、消息提醒等服务,经营者需要系统为之提供经营数据、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的自动比对及确认信息、支付完成情况等信息,并综合考虑在手机端和PC端使用。

4结语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6

汽车油耗是公路交通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公路运营管理对燃油消耗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车辆相同时,道路条件与交通量的不同会导致汽车油耗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在成都路段上进行的汽车油耗试验,建立了不同道路条件和交通拥堵下的车辆运行速度和燃油消耗关系模型,并对同一辆车在弯道、爬坡及交通拥堵下的运行速度和燃油消耗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从公路交通运营管理的角度对油耗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汽车油耗试验;公路运营管理;燃油消耗关系模型;回归分析

引言

经过近20多年的建设,我国高速公路所承载的交通运输已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油耗是公路交通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公路运营管理对燃油消耗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通过对车辆运行工况的影响,进而影响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甚至车速的变化来影响燃油消耗量。燃油消耗量除与自身因素关系密切外,影响它最大的就是车辆行驶的道路条件和交通量,有效地践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可以有效改变车辆行驶的道路条件,进而改变其燃油消耗量,实现公路交通过程中的燃油经济性,进而实现节能减排。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了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燃油消耗规律进行研究。但目前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汽车油耗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依据在成都路段上采集的油耗数据,对不同道路条件及交通拥堵状况下的车辆运行速度与油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公路运营管理措施来,进而减少高速公路汽车行驶过程的燃油消耗量,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

1、汽车油耗试验与建模

1.1油耗试验方案

选用皇冠在成都路段上进行道路试验,利用OBD2检测仪检测汽车行驶中的数据。试验需要记录的数据为行驶速度、每升燃油行驶里程和试验路段类型。记录这三项数据是因为:影响汽车油耗的诸多道路条件及交通状况都是以车速大小反映出来;每升燃油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数可以反映汽车燃油经济性;记录路段类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汽车行驶的道路交通状况,以便更好地分析其与车速、油耗之间的关系。

1.2油耗模型建立与分析

通过对采集数据及其对应行驶路段类型的统计分析,得到在弯道爬坡期间以及怠速起步期间的运行车速与油耗分布图。为建立燃油消耗与运行车速之间的关系,以在成都采集的试验数据及图像分析为依据,利用SPSS对采集的大量油耗数据及车辆运行车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到弯道路段运行车速-油耗关系曲线、爬坡路段运行车速-油耗关系曲线、怠速起步期间运行车速-油耗关系曲线。行驶路段为水平匀速路段-弯道减速路段-爬坡加速路段-水平匀减速路段-水平匀加速路段。在水平路段且交通无阻时,车速在40km/h左右,变化趋势不大,对应油耗值在30km/L左右;向左转弯时,逐渐降低到12km/h左右,对应油耗值在10km/L左右;爬坡行驶时,车速逐渐增加到51km/h左右,对应油耗值在5km/L左右;在水平路段匀减速行驶时,车速逐渐降低到40km/h,对应油耗值在25km/L左右;车速在水平路段匀加速行驶时,车速逐渐增加到70km/h,油耗值在6km/L左右。油耗数值越大,汽车行驶的里程数越多,燃油经济性就越好。经上述分析,发现当汽车转弯、爬坡及在水平路段匀加速行驶时燃油经济性较差。行驶路段为水平交通拥挤路段,车辆经历了减速停车至怠速-起步加速-减速停车至怠速几个阶段。减速时,速度由55km/h变为0,油耗减小至0;起步时,车速由0增加到60km/h,油耗在8km/L左右;又开始减速时,速度由60km/h变为0,油耗值在8km/L波动至0。经上述分析,油耗值偏小,车辆在交通拥堵阶段不断地怠速停车、起步加速,导致燃油经济性较差。在弯道路段的车速与油耗呈正相关关系,在转弯路段速度减小,油耗也减小,变化幅度较大。转弯路段车速降低,燃油经济性较差。这是由于道路的曲度使汽车产生横向离心力曲度阻力,随着曲度的增加用于克服曲度阻力的输出功率也增加。爬坡路段的运行车速与油耗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为克服爬坡阻力,发动机节气门变大,发动机转速增加,对应汽车油耗逐渐减小,油耗虽然变化不大,由4.6km/L减小到3.3km/L左右,燃油经济性较差。这是由于在爬坡过程中,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变大,发动机转速增加,同时汽车在爬坡过程中重力沿坡道产生了坡道阻力,克服坡道阻力消耗的功率也增加,上坡过程中车速逐渐增加,意味车辆克服空气阻力消耗的功率增加,而引起燃油消耗量的增加。交通拥堵阶段车辆起步频繁,在起步时车速与油耗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车速逐渐增大,对应汽车油耗数先增大再减小,车速在50km/h左右时油耗最高,其值为4km/L左右,在整个起步过程中,燃油经济性整体很差。这是因为拥堵路段不断地加减速乃至于等待来保证汽车安全驾驶,从而使汽车燃油经济性变差。

2、车辆油耗影响因素分析

车辆油耗量是人、车、路、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很多,包括车辆行驶状态、汽车自身因素、汽车维修保养、传动系效率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诸多外因。它们通过改变发动机功率及转速以至改变汽车行驶速度进而影响汽车燃油消耗量。根据车辆行驶在不同路段状况下采集的数据也可以得到不同行驶路段特征对应的平均油耗和平均车速。在正常行驶水平路段的平均运行车速最高,燃油经济性好。在弯道路段、爬坡路段导致发动机功率和转速增加,燃油经济性较差,交通拥堵路段车辆由于频繁加速、减速、怠速、起步,导致车速变化大,驾驶行为的变化也引起了发动机功率和转速的变化,其对应的平均油耗最低,表明交通量对平均油耗的影响最大。根据对成都路段类型及其交通状况的分析,发现影响成都路段汽车行驶油耗的因素可以分类为车辆行驶工况及车速、道路几何特征中的坡度及曲度、交通条件与管理方式中的交通量及交通流密度。速度对油耗的影响在于当速度增加后,汽车行驶阻力消耗功率,同时汽车动能增大,加速的次数与幅度越大,导致油耗增大;当速度减小后,车辆获取的能量转化为制动的摩擦热能散发掉了,导致油耗增大。因此,行驶过程中尽量保持车速不变,便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道路线形对车辆的影响最终通过改变发动机转速、负荷以及输出功率来改变汽车的燃油消耗量[4]。道路曲度会使汽车产生横向离心力曲度阻力,汽车克服曲度阻力做功导致燃油消耗量增加,另外,随着曲度的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加,燃油消耗量变大。道路坡度对油耗的影响在于汽车上坡时汽车重力沿坡道产生了坡道阻力,发动机克服坡道阻力做功导致燃油消耗量增加,另外,随着坡度的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会增加,同时,坡度增加可能会使汽车降低档位,从而使发动机的转速提高。交通条件与管理方式中的交通量及交通流密度对车辆油耗影响很大,这是因为公路交通量及交通流密度与车辆运行工况密切联系。当交通流密度较低时,驾驶员可以保持平稳速度运行,减少怠速停车的频率,也就减少了起步次数,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当交通流密度较高时,车辆运行状态越不稳定,会出现频繁刹车、超车现象,也会出现频繁加减速及交通拥堵状况,导致此时汽车燃油消耗量很大。

3、公路运营管理对油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公路运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公路运营管理指的是在高速公路建成竣工之后的使用期间,使其最有效率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路政管理。

包括对违章侵占、污染,毁坏高速公路的行为进行查处;对公民和其他组织利用公路及超限运输等事宜进行审批与管理等。

(2)养护管理。

根据交通部制定的高速公路养护标准和作业规范,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保养维护。

(3)交通安全管理。

为了维护高速公路交通秩序,对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道路使用者的行为所进行的约束和管理的活动。

(4)收费管理。

对高速公路使用者收取通行费工作的管理,实现收取足额的通行费,以保证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偿还及管好运营时支出的各种费用。

(5)信息和监控管理。

通过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对高速公路的运行状况随时进行监视与控制,完成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以指导行驶车辆对高速公路的最佳使用。

(6)服务管理。

依托高速公路为使用者提供餐饮、休息、加油、维修、通信、停车、洗车及医救助等服务活动的管理。其目是向使用者提供热情、舒适、方便、周到的各种服务。

3.2公路运营管理对车辆油耗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为车辆通行提供了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同时,通过监控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保证道路服务水平,避免道路施工和交通事故对车辆通行带来的影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平稳行驶,从而减小车辆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油耗。

(1)路政管理对车辆油耗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路政管理部门通过维护路产路权,有效地保证了高速公路完好畅通。同时,路政管理部门还负责维护事故现场、养护场地良好的工作秩序,减少了事故隐患。这些都有利于减小车辆油耗。

(2)养护管理对车辆油耗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道路表面特性直接影响车辆运行时的油耗、机械的磨损以及乘车的舒适性,进而影响车辆的碳排放。但在公路进行养护作业时,由于通行车道数的减少,会导致道路车流密度的增大引起车辆油耗的增加。

(3)交通安全管理对油耗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交通安全管理除对公路用地范围内所有的安全因素进行安全管理,提高公路系统安全性、预防事故的发生外,还包括高速公路事故响应及处理。因此,增加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对公路事故频发段进行改善,以及对突发事故快速响应与处理均有利于减小车辆油耗。

(4)收费管理对车辆油耗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收费系统的效率直接影响收费站车辆运行状态。当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采用的是停车缴费的人工或半人工收费体制,整个过程都会造成车辆油耗增加,同时怠速期间车辆的尾气污染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提高的收费效率,减少车辆在收费站排队等待的时间,进而也就减少了车辆的油耗。

(5)信息监控管理对油耗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信息和监控管理是保证高速公路车辆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其监控的范围、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的实时性不仅为使用者提供诱导,还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其他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同时,一个较好的信息系统会向驾驶员提供最科学、准备的驾驶信息,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提高运行效率,减少油耗。

(6)服务区管理对车辆油耗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速公路是一个封闭的行车环境,服务区的作用在于为驾驶员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避免驾驶员因为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同时,服务区也为车辆提供了一个维修、加油的场所,这些都有助于减少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减小了车辆的油耗。

4、结论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建立了不同道路条件和交通拥堵状况下的车辆运行速度和燃油消耗关系模型,对同一辆车在弯道、爬坡及交通拥堵下的运行速度和燃油消耗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车辆在弯道处减速幅度较大且克服曲度阻力消耗功率,平均油耗为12.7km/L,燃油经济性较差;在爬坡路段加速幅度较大且克服坡道阻力消耗功率,平均油耗为3.3km/L。最后从公路交通运营管理的角度对油耗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对路政油耗为4km/L,在交通拥堵处频繁加速、减速、怠速、起步导致燃油消耗量较大,平均管理、养护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收费管理、信息监控管理、服务管理的改善来改善道路交通条件进而改善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油耗。

作者:袁伟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卫华,王炜,牛学勤等.京石高速公路及其辅道汽车油耗比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20(03):182-185.

[2]刘斌.高速公路对汽车油耗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彭渤.高速公路汽车油耗模型研究[D].陕西:中国海洋大学,2012.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工作

注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形势变化,并保持其良好的运营管理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在落实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其信息化建设更多的考虑,对其建设过程进行严格把控,促使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实践中的运营管理效果更加显著,为企业的更好发展做好铺垫。此外,需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认知水平,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运营管理工作,使得企业在实践中可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1重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所在

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为了使其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能够落实到位,需要对重视其运营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所在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可有效应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形势变化,确保企业运营管理状况良好性,满足其资产高效管理要求。可满足企业运营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优化其管理方式的同时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中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可为企业运营管理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其管理问题处理效率,促使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实践中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

2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形势变化的深入分析及与时俱进发展要求的考虑,找出相关的措施予以应对。实践中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2.1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其具体的建设目标,使得相关的建设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在于: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水平,优化其管理过程中资源配置,并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要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实践中通过对这些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明确,可保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良好的运营管理状况,增强其管理工作落实效果,满足运营管理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当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后,需要通过对其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等,逐渐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并增强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对其管理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

2.2细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建设内容的细化,使得相关的建设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为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提供支持。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高效利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并通过对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合理设置,确保企业在这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状况良好性。(2)在专业管理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实现功能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可针对运营管理工作,收集一些资料作为参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使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得到实现,信息化建设效果更加明显。(3)应明确核心结构与内容,实现数据与其他机制的管理,综合分析数据信息处理,遵循运营管理规律,保持良好的决策管理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内容的细化,需要创建数据存储平台,比如利用网络通信系统与服务器等,并建立办公自动化与物流管理系统,针对数据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查询,且需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与故障诊断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给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2.3严格遵循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相关原则

通过对形势变化的深入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其信息化建设方面应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促使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更加显著。具体的原则包括:(1)统一工作标准,并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在理清其管理流程之后,建立管理模型,确保统一规划后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为日后相关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2)严格遵循效率与质量的原则,促使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更加高效。提高运营管理系统的利用效率,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模式,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工作质量可靠性要求,确保这项管理工作落实状况良好性。(3)合理、科学且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的原则。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通过对合理、科学且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原则的综合考虑,针对性的实施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在实践中能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状态。

2.4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设备设施的工作性能

资金投入是否充足、运营管理设备设施工作性能是否良好,体现着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因此,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保持其建设方面良好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则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优化设备设施性能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应从资金层面入手,在良好的规划设计方案配合作用下,给予运营管理系统构建中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其投入力度,确保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计划可深入推进,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多保障。根据其科学建设要求,不断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方面所需设备设施的工作性能,促使运营管理系统可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逐渐拓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思路。

2.5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其他措施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未来会向着信息化。一体化的方面发展,并根据其运营管理特点与内容等,实现多元化的管控,并建立起相应的更加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且这类机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这类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重视信息化运营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与实施,进而为相关的建设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促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可顺利实现。(2)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及人员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意识,且在专业培训活动的支持下,加强人员方面的信息化素质培养,且在大数据挖掘技术、运营管理机制等要素的共同支持下,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方式,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与建设状况改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丰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方式。同时,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力度,并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处理好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满足时展要求的同时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方向正确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不同措施的科学使用,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促使其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可逐渐增加,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因此,未来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发展、改善其运营管理状况的过程中,应关注其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且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使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满足企业运营中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基于此,可丰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使与之相关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陈乔松.浅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风,2018(33):94.

[2]李亚.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6):106-107.

[3]冯娜,郝菊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8(17):18.

[4]杨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9):217.

[5]郭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机电信息,2015(33):128-129,131.

道路运营管理范文8

由于施工会给沿线居民的出行、生活及交叉道路的车辆通行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道路施工期间应采用分段封闭围挡施工,施工断道前,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形式施工断道通知,以便施工断道期间市民选择最佳的交通路线,将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降到最小,同时与道路交通、市政管理等部门签订有关协议,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施工断道期间,按照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所断道两端十字路口设置“前方施工断道,请绕行”等警示标志,并在十字路口派专人进行交通疏导,确保施工期间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施工完毕及时修复道路,恢复交通。施工中,服从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指挥和部署,科学周密安排施工作业,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实行全天24h值班,在断道两端十字路口处,设立醒目的反光交通安全标志。

全体施工人员、施工作业段实行全员参加的全方位保通体系,同时对施工人员及沿线群众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做好与市政道路、公安交警等单位的协调。高处作业避免上下交叉,上下交叉作业不能在同一个垂直面内进行。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平台下面,要设专门的监护人员,必要时要设置防护层,注意平台上堆放的物件数量和高度。每一个作业平台上,注明平台的容许荷载值,由专门的安全检查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下层作业位置必须处于上层作业物体可能坠落范围之外,当不能满足时,上下之间应设隔离防护层。桥梁工程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密监控结构、支撑、边坡支护及脚手架的稳定性,尤其是在不良气候条件下,应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安全意识,预防结构、支撑、边坡及脚手架的坍塌。重视临时拉电的规范管理,定期检查电缆和其他设备的使用状况,当发现电缆绝缘存在问题时,要及时处理或更换。加强对变压器等容易出现故障火花的设备的检查维修,选用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设备。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盖之间设有闭锁装置,保证不合盖打不开电源,打开电源则不能拆卸盖。加强手持电动工具及移动手提式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避免触电伤人。??建设单位要切实落实动态设计,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测资料完善设计。

??做好在道路与桥台、横向构筑物等连接处设置过渡段,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严格按设计执行,切实减少在此路段的跳车现象。??开挖地段设专人检查、防护,如发现坍塌或线路状态有变动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果对行车有影响,必须在线路恢复到良好状态后,方可放行列车。??作业人员在进行桥面作业时,禁止穿带钉鞋、凉鞋、塑料硬底鞋;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施工过程中,在高处作业、双层作业和立体施工时,须采取安全网防护等安全措施。

2旧路改造运营期间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①旧路改造的路基和桥涵应进行检测,必要时加固,合格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的边通车、边施工路段加强对通行车辆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交通安全。②旧路改造施工期间应对施工场地和相邻通行道路间进行围护、隔离,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在原有道路上运送土石方,要做到剩余部分道路路面宽度应保证机动车行车安全;应做到用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隔离设施,与机动车行车道隔开;应设专职人员指挥来往车辆。③旧路改造部分,原有道路等级升级后,应更换沿线的交通安全设施,使其与之配套。④在居民点或公共场所附近开挖沟槽时,应设护栏及搭设跳板供通行。

3交通及沿线设施对策措施

①在公路上要设立明显的交通标识、限速标志和警示标志。②路线设计时应考虑标志、标线的设置,并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相互配合。标志、标线的设计应准确,充分体现路线设计意图。路侧设计受限制的路段,应合理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确保安全。③对于高填方等危险路段,建议采用适当防护等级的护栏。④可能存在坠物、弃物的地点,均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落网等适当的防护设施。⑤公路绿化应注意保证公路的视距要求,粗细树枝及矮林均不得伸入公路限界内,以免发生危险。⑥特殊情况下的交通安全设施:公路养护作业时,应设置限制速度等醒目的交通警示、诱导等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改(扩)建时,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应进行专门设计。⑦交通标志。项目主要设置指路标志、禁令标志、预告标志等交通标志。项目无照明设施时,所设标志建议均采用反光材料制成,以提高交通标志的夜间可见功能,保证交通安全。⑧交通标线。工程的标线(路面标线)主要包括宽度不同、虚实不一的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立交斑马线、导向箭头等。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分别表示出右侧路缘带、车行道、硬路肩以及交叉口的渠化标线车道指向,以便车辆各行其道,完善交通流的组织,达到行车安全之目的。⑨交通标志结构设计基本风速应采用当地平坦空旷地面,离地面10m高,重现期为50a10min平均最大风速值,并不得小于22m/s。

4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①运营管理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并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和“一个承诺”。②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公路安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要设置直属于运营管理机构的专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不得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要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③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训练,增强应对安全事故和突发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④运营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公路沿线的交通设施的安全检查,如防护设施、交通信号设施、警示及预示标志、照明设施、报警设施和消防设施等,尤其是事故多发地段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加强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加强路侧广告牌、牌匾和警示标志牢固性的日常检查;加强工作人员作业时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的检查;为从业人员提供工伤保险。⑤运营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公路交通情况的监测,对出现事故的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公路尽快恢复畅通。⑥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运营。加强对公路运营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⑦建立完善的公路安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公路运营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得以协调、顺畅地进行。⑧配备齐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维修队伍,制定完整的公路设施维护检修规范、通过计划检修与故障报修相结合的方式,使公路各种设施、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公路、桥梁运行安全,提高养护维修反应速度,提高运营期间的安全可靠性。

制定完整有效的员工培训制度和考核上岗标准,通过激励手段与处罚措施相结合,促进公路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的提高,提高安全设施的使用水平,保证公路安全运营。⑩运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对公路运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隐患要报当地相关监管监察部门、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维护、维修时首先进行区域封闭,放置施工提示标志(大型施工从2km外即开始设置),隔离用的反光锥筒,以及必要的电子提示版和警示灯具等。长距离封闭区域,应有人昼夜值守,对碰倒的反光锥筒、警示标志等进行及时维护和摆正。其次是人身安全,每班组设置安全员至少一名,挥舞红旗或者警示灯具等,提醒来车注意施工地段,并监护班组人员安全。全体人员身穿橘红色施工服装,或着反光背心。三是管理职责,每次上路前应由养护部门进行岗前安全提示或教育,平时要加强安全培训,同时年初要层层签定安全管理责任书。??应加大对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安全监管力度,在永定河大桥设置监控、检查设施,确保车辆安全通过大桥。(本文来自于《内蒙古公路与运输》杂志。《内蒙古公路与运输》杂志简介详见。)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