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毕业总结范例

职业毕业总结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1

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已有4届毕业生走向社会,通过对2010~201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研、所在行业的走访以及结合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为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所做的分析统计数据,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我院近几年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从工作性质来看,有从事软件编程、系统维护、保险营销、银行柜员、公司文秘、企业仓管等各种工作的;从行业性质来看,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等;从专业角度来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事专业工作(软件编程、系统维护、技术文档管理等),第二类是和专业有关联,可过渡为专业工作(柜台操作员、技术营销员、办公文秘等),第三类是和专业毫不相干。

目前,我院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而就业后的平均月工资收入、就业满意度、职业吻合度较低,专业对口率只有35%,离职率较高。由此看出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令人担忧,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思路还需不断改革、创新。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专业教育还需不断调整、完善以满足市场需求以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尽管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强调学生素质教育,但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导致在初次就业阶段,我们的毕业生输在了职业素质的缺失上。很多专业成绩看似很好的学生,由于不了解软件行业工作的性质、特点,不了解软件行业环境和文化,以至于对自己的职业不能准确定位,缺乏自信心,最后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浪费了大学三年专业学习的积淀,在就业竞争中没能体现出任何竞争优势,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要提升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迫在眉睫。

二、软件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一)职业兴趣

热爱某职业,工作就会主动很多,软件行业也一样。对软件开发、维护、管理工作感兴趣,工作质量、效果会好很多,如果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二)适应能力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行业也需满足社会日益变化的需求。软件开发工具更新换代频繁,软件开发环境不断变化,因此,要求软件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和心理准备。

(三)协作能力

通常软件项目开发都是由团队协作完成。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软件项目开发,项目开发团队的每个个体必须充分协作、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才能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四)总结与自我提高能力

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要想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善于归纳、总结、分析,使自己在职业和专业能力方面具有可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升能力。否则,就只能是简单地重复劳作和原地踏步,开发出的软件产品质量肯定不会高。

(五)表达与沟通能力

表达与沟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这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加以训练的。

(六)严谨和规范

任何行业都有行规,软件行业尤为如此。软件开发工作逻辑性强,对软件产品要求严谨与规范,强调在代码编写、软件测试、文件分类、文档管理等方面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要求,否则将导致日后软件维护工作量剧增,系统管理难度加大。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强调其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七)具备“三心”精神

所谓“三心”,即恒心、信心和决心。干任何事情,具备这“三心”,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也是好的职业素质体现。现在的毕业生严重缺乏“三心”精神,做事眼高手低、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有畏难情绪,缺乏自信。

(八)具有安全、责任与法律意识

软件行业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软件加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其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软件行业的制度与规定,维护行业的利益,提高自身的责任与法律意识。否则,将会给行业或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九)创新能力

软件行业竞争激烈,软件产品更新换代频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软件从业人员对软件产品要不断改革、完善、创新,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先进的技术和服务。

以上九个方面是我们职教工作者从业多年的经历和感受,和通过当前行业对软件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的深度调研得出的结论。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就业质量的优劣。作为职业院校软件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不是一天形成的,短期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们职教工作者应该努力引导、启发学生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素质,在激烈的专业对口竞争中赢得先机。

三、职业素质与就业质量的关系

毕业生就业通常会经历两道门槛,即就业面试和试用期(或一学期顶岗实习期)、再到正式录用。在历次招聘会或行业招聘中,用人单位往往会派人力资源部门有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面试。面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人品和综合素质,而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在试用期期间会逐渐地显现出来,最终是否录用要看试用期的效果。因此,试用期毕业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体现非常重要,这在软件行业尤为明显。我院软件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期(或试用期)大都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用人单位也明确表示会从中筛选表现突出的学生留用,但最终能够被选中的学生比例较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往往不是专业问题,而是学生拈轻怕重、不敢担当、缺乏自信,用人单位在学生身上看不到发展潜能和职业素质。而有一部分学生,试用期并非专业对口,从事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较好的职业素质体现,可以转入质量更高的工作岗位,比如:我院少数软件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在社保局、劳动局、其他企业等单位从事柜台操作员或服务性工作,通过半年踏实、敬业的工作以及能对现有工作流程和系统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能够利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思维和理念提出合理化建议,深得单位领导的赏识与肯定,并认为这些学生应放到专业对口岗位或其他更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很快对这些学生作了岗位调整。此类案例并不少见。由此可见,就业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职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会有所提高。

四、职业素质与就业质量对接的措施

(一)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院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计划、安排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素质拓展、职业规划教育,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逐渐加入职业的元素。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学生社团活动、专业竞赛、专业教学以及实习实训等活动中,都涵盖了职业素质的内容,但整体执行效果不好、针对性不强、落实程度不到位。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按照以上软件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的九项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完整地进行训练,而是局部、离散、完成任务式地去实施培养方案。要改变这一现状,使职业素质教育有成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常规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尽量融入行业元素。教师要将在行业从事专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作为案例,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尽早了解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特点和工作作风。

2.多安排实习实训课,有条件可采取拉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让学生在行业相关岗位上参与到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中去,或者请行业有经验的技术员进校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培养出职业兴趣。

3.在行业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围绕软件职业素质要求的九项内容来进行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作为行业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需要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让学生有意识地自我训练这种素质。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对学生了解行业规则、文化,进而提升职业素质、专业潜能都有重要作用,能够最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就业质量。

(二)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性。目前,高职院校来自行业的教师占了一定的比例,但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就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一定要下行业实习锻炼,完成相关再培训,把专业和职业对接,把课程和工程对接,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具备双师素质,这样才能带出适合软件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学生。

(三)制订科学的职业素质测评体系

我们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群,以软件职业素质要求的九项内容为基准,细化、设计职业素质需求、并开发出适合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测评分析系统。目前,我们项目团队正着手研发这一系统,系统内容包含:性格测评、素质测评、知识测评三大模块,力求做到针对性强,对大一、二、三年级学生分级测评、循环渐进,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给出提示与引导,使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在职业规划和就业取向作出正确判断,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五、结语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

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

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罗丽丽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的毕业形式

一、台湾毕业专题的特色——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是台湾第一所私立科技大学,校内共设有管理、理工、设计、人文暨社会、资讯等5个学院、22个系,在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科技大学评鉴中,该校5个学院皆获得一等。2015年该校在籍学生16572人,助理教授级以上师资占93%,师资结构为私立技职院校之首。幼保系是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特色系所之一,主要培育幼托机构教保人员、婴幼儿照护人员、幼托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等三类主要专业人才。幼保系的办学特色为:突破传统课程思维,依循未来需求规划幼儿保育系本位课程;与幼托实务界密切互动,开展大量产学合作;举办各类研讨会、系“午餐研讨会”(BrownBagSeminar);承办台中市政府公办民营专案,设立“台中市保姆资源中心”;成立“台湾婴幼儿教保学会”;重视生命教育,落实“生活关怀互助家庭”和“服务学习”双重制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即内地高职院校的毕业汇报,它在该校幼保系是一门必修课程,其表现形式为“成果发表”,学生通过一个学年(大约30周)的准备,在毕业之前的一周内(通常是幼保周)把各自所学的特长展现出来。

(一)毕业专题的选择与互动

幼保系的毕业专题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学生要在毕业时展示自身的特长,在学年的第一学期就会根据幼保系老师的不同特长结合自己的兴趣,决定参加哪个毕业专题小组。比如,幼保系的A老师擅长音乐韵律,B老师擅长营养学,C老师的特长是幼儿英语,那么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挑选不同的老师为其指导。一位老师负责指导15名学生,如果有太多学生都选某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就要选出15名学生成为其毕业专题的小组成员,其余的学生再去选其他的老师指导。毕业专题小组成员确定之后,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商量毕业专题的主题,进而根据主题确定具体内容、表演形式,等等。以幼保系102学年度的毕业专题为例,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学生最后在毕业专题成果展呈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幼保系的“毕业专题”课程不仅涵盖了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课知识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还注重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接轨,起到与职业生涯无缝对接的效果。

(二)毕业专题的成果发表

毕业专题成果发表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成果展就是在展示周的展台上摆放专题小组完成的静态成果,如图片、绘本、CD等。展台的设计很有创意,毕业生站在展台附近,向每一位来宾介绍专题的具体内容、目的、实施过程及感受,等等。动态成果展,即各个毕业专题在两天时间内在剧场展示动态成果,如音乐剧、舞台剧的表演等。成果展最重要的内容是团队成员介绍整个专题的创意、实施及分工,并交流实施过程中的感受。动态成果发表后,团队成员会与台下的观众有互动,接受观众的祝福、鼓励或提问。

(三)毕业专题的特点

综观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1)毕业专题是一门必修课,毕业成果展是这门课的检验途径,学生必须通过成果展示才能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2)毕业专题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双方结合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教师会全程指导学生并提出专业的建议,学生则以最大的学习热情去完成毕业专题。(3)毕业成果展涵盖了幼保系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各类课程内容,能比较全面地向外界展示学生所学习的成果,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展示。(4)毕业专题把师生共同的课堂延伸到校外实践单位,学生通过毕业专题可以扩大教学实践经历及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如:音乐剧“嬉游记”“落实‘弟子规’”实践教学就是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而“祖孙‘龄距离’”则是到老人院与老人、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5)毕业专题成果记录形式多样,有图片、录像,还有各种文本。每个专题组在成果展上都有一个文本册,记录专题的缘起、目的、内容、过程等,学生要回顾这一年的成果翻阅这个册子就会有详细的记录。(6)毕业专题能够反映出幼保系的教学特色。二、两岸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形式的区别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毕业专题体现了台湾高等技职学校的幼保专业的特色,其策划、实施的流程也已较为成熟。而在内地,高职学生要在就业中立足,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是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毕业汇演一直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汇演会邀请幼儿园园长、教育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一起观看,目的是希望用人单位看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增强其对聘用该院毕业生的信心。毕业汇演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表现形式主要是舞蹈、歌曲和英语童话剧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舞蹈和歌曲。毕业汇演整体策划由艺术专业的老师负责,学生接受这些老师的指导后进行排练并表演。教师利用课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直至汇演结束。通过对比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毕业专题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毕业汇演,我们总结了两者的主要区别和特色。从表2可见,两所学校都将毕业汇演或毕业专题成果发表当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以及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通过展示以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将毕业专题列为一门课程,面向幼保系所有师生,成果发表重在知识技能的整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也深度参与。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毕业汇演重在学生才艺展示,并希望得到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关注,与学生就业联系较紧密。

三、台湾毕业专题对内地学前教育教学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两系毕业成果的呈现方式各有千秋,但幼保系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仍然给我们不少启示。通过对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课程内容、形式及成果展示的了解,笔者认为其对内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有以下启示:

1.要真正把毕业汇演当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就必须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而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大学教育中学化(即不少学生的学习目标仅仅是为了修完学分,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进入社会的职业生涯准备的动力),或是学习目标模糊化(即学生普遍缺少明确的职业定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定位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2.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定位必须加以调整和明确。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化成长的参与者和引路人。幼保系的毕业成果展示,教师都深度参与,这不仅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缺漏之处并及时改善,而且更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可以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同时这也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创造力,使其想尽一切办法让毕业成果的展示有新意,有内容,于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次挑战和再学习,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职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助力。

3.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尤其如此。

专业教育内容的调整、社会对幼教职业重视度有待提高,以及学生就业期望值的不断增长,都要求我们要着力打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社会竞争力的打造,既包括职业学识修养的提升,更包含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社会技能的升华。在这个方面,幼保系的毕业成果展示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给我们的启发尤为可贵。

4.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发。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艺术、学前和英语,而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课程模块中,艺术和英语类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少。可见,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模块精心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技能的相关课程。以英语课程模块为例,以前该校设置的课程与其他专业开的英语课没有两样,都是听说读写相关课程。借鉴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课程设计的经验,我们可以开设“幼儿英语儿歌”“幼儿英语故事创意教学”“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等跟幼儿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

5.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汇演的启发。

可以邀请更多的老师参与设计,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成长。课程体系、教师团队、教学模式是毕业汇演得以顺利举行的三大要素。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寻求有效的帮助,并在解决困难的过程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也可以增加师生情谊,毕业生会带着浓浓的师生情走向社会,对未来是一种潜在的正能量。毕业汇演的内容可以增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早教机构及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同时,这可以增加学生的工作教学经验,获得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毕业汇演能够反映学前教育系的特色。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嵌入职业核心能力,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综合性,在学生管理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从而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所培养的学生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台湾的毕业专题成果发表与内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汇演形式、内容各有千秋,了解前者毕业专题成果发表的有关理念和实际起到的作用,可以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张燕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儿童数学课程改革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改革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开发理念,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教学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引线,突出教学的年龄特点,最终达到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探讨和创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环境;二是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四是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工学结合”;五是让学生掌握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整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通常包括:感知集合、量、几何形体、数概念、时间、空间等内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为按照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配合相应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此次课改,我们把各部分内容分别融入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像在幼儿园教学一样,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易度的教育。例如,小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能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幼儿听、说、读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教学的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力,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注重小组合作能力。除传统讲授法之外,还可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讨论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节课不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总结和归纳。例如,在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整点”中,课前将案例的教学过程发给每个小组,先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小组阅读讨论后补充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课上分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教学,小组内进行试讲,所需教具、学具自行准备。最后,总结“认识时间”活动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考试考核摒弃了以前的单一化理论考试,而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课程学习评价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与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小组活动记录、到课率、课堂表现、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考核中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例如,对小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首先由小组自评,总结本组教学活动表现,再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总结,最后形成对该小组的综合评价。终结性结果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设计课程和讲授课程的能力。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

针对本课程,通过与幼儿园教师以及部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以往课程安排上的优势和不足。在进行课程整体分析和设计时,也相应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材选定、人员分工、社会调研等。在课程设置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年龄阶段划分,并在每个年龄段选取比较重要的内容让学生研读、讨论,进行相关材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6~8人)完成任务。

(二)实施模块化教学,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分解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以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讲授理论时要大量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第二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按年龄班划分,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幼儿园见习等形式的训练,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第三模块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在班级或幼儿园进行试讲,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能力完成教学。

(三)加强实践训练,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模拟训练之前,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给学生上教学示范课,传授一名称职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个人教学能力,从而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训练项目有:编写教案、说课展示、模拟试讲、幼儿园见习等。其中,模拟试讲即模拟仿真教学。模拟仿真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在学习中往往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而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学生由于经常要分组活动,小组每位成员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承担任务,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和指导其他组员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能为完成小组任务而主动参与,并尽可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从而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锻炼了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弹、唱、跳、说、画这些传统教育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了。通过课堂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以上这些基本技能,还应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生通过活动设计、说课、模拟试讲、亲自到幼儿园观摩或组织教育活动,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开发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这就需要教师有设计及统筹课程的能力,即课程开发能力。当前,幼儿园课程也随着新理念、新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活动吸引幼儿。

(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高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管理;质量提升

自2015年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升级,也刺激了世界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1]。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建设了一大批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也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多种可能,实现了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仍大有可为。如何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深入融入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发挥互联网优势,是高职教育管理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整个过程环节多、历时长、参与人员广。从毕业设计选题拟定、任务下达、设计指导、评阅答辩、材料验收到成绩录入,需跨一个学年。参与主体包括毕业年级学生、指导老师、教辅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过程中多主体之间的沟通、信息的传达以及过程中的管理问题都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导向,总结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整合互联网资源,依托在线教学平台记录师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创新管理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毕业设计指导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指导和全过程监管提供支持。

2高职毕业设计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学管理也逐渐融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通过QQ、微信搭建师生间多种沟通渠道,使用学生个人空间记录实习日志,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毕业设计管理更加便捷。但是,在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师生有效沟通不足

毕业设计是一个双向沟通,反复修改的过程。根据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毕业生在选题开题后就分散进入企业实习。由于多种原因,师生间沟通多为单向信息传递,有效沟通不足。第一,毕业设计线下沟通不畅。进入实习阶段后,线下指导需要师生提前预约时间,打印相关材料,到学校或约定地点进行单独或小组指导。学生向实习公司请假时间与指导老师上班可能有所冲突,且多个学生的请假时间不一,纸质材料的多次打印等情况都会加大线下沟通时间、精力及财务成本,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线下沟通。第二,线上沟通大多停留在指导老师单方面要求和任务安排,学生回复“收到”二字的层面。由于没有统一的上传及沟通平台,师生通过QQ、微信群保持联系,使用邮箱或单独发送QQ文件等形式给指导老师批改;然而,在指导老师毕业设计要求和相关任务信息后,迟迟未有学生响应或根据要求提交任务的情况普遍存在,更不用说和老师反复沟通自身想法和修改意见。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创意和想法,监督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流于形式,很难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三,由于学生不在校内,没有固定的地点,其更换手机、更换联系方式后,甚至造成指导教师与学生“失联”的情况比比皆是,更无所谓有效沟通。

2.2管理信息传递不对称

为了方便管理,学校各级层面都建立了教务信息QQ管理群,用来传递教务管理信息。由于指导老师、学生的加入的群过多,无法及时看到相应通知;导致相关通知和工作安排在经过二、三次传递后,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在校级教学工作群中,由于所有教务干事都在群内,经常出现多条教务消息刷屏,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无法及时、准确的传达至一线,指导工作跟不上计划。从而出现毕业设计已完成中期检查,甚至到毕业设计二稿完成时间,还有指导老师咨询本届毕业设计格式要求等情况。另外,教务处成立了毕业设计抽查专用群,用来传递毕业设计管理信息,但因每年指导老师有所变动,未及时更新人员信息,导致专用群形同虚设。

2.3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

毕业设计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质量监督应贯穿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尤其是在中期质量控制阶段及后期质量提升阶段。通过总结历年工作发现,毕业设计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在毕业设计各环节中,二级学院提交的过程性材料,多为应付式交差,根据往年材料修改人员名称及时间,未进行实质性的监督。在教务处进行中期检查提出整改意见一段时间后,发现各学院仍未有效整改。第二,后期提质阶段疏于把控。各学院在组织毕业生答辩过程中,答辩工作小组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于没有通过答辩的学生,安排补答辩。答辩过后,因为学生急于离校去往工作岗位,部分指导老师也认为“过了就行”“交差了”等想法,在答辩后应有的提质阶段,放松警惕,不再认真修改提质。学校层面,并未明确每个专业的毕业设计标准,即使有些专业制定了,到执行时又会打折扣。

3互联网+毕业设计管理实践

3.1建设“毕业设计”系列课程,形成有效沟通体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使用超星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学生“毕业设计”、老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务处“毕业设计管理”系列课程,形成有效沟通体系。教师或管理员在平台建课后,可通过生成课程二维码或直接在系统中搜索姓名等方式添加成员。在课程中,管理员可以单独与某位成员互发消息,也可以发起班级、小组讨论、任务等,还可以通过在线直播来进行指导交流。另外,在任务后,可实时解成员参与动态,若发现学生或者指导老师没有查阅通知或未完成布置的任务,可一键通知对方。多种交流方式不仅加强了师生、各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也解决了QQ群信息被忽略,管理信息传递不对称等问题,促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参与整个过程。

3.2平台多用,实现便捷化过程管理

明晰的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记录,更是总结经验、推动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在师生使用方面,长沙职院对标省厅文件要求,充分考察各兄弟院校的先进做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理清毕业设计工作中过程管理关键点,使用超星平台,统一规划学生毕业设计课程栏目,成果展示清晰明了。师生可通过手机,使用学习通APP上传相关材料,资料上传方便快捷。在管理方面,管理员通过超星后台大数据,实时监控学生材料上传情况,按时公布数据,推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另外,在后台可直接导出毕业生成果展示链接,简化毕业设计成果展示梳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3.3构建多层督查工作流程,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

毕业设计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为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长沙职院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数据,构建毕业设计多层督察体系,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稳步提升。多层督查即毕业设计教研室督查、二级学院院内自查、学校聘请专家抽查及教务处普查。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后期,即完成初步定稿后,由教研室导出本专业全部学生链接,组织对所有学生进行第一轮质量督查,合格者进入答辩环节;在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答辩一星期后,由教务处组织各学院通过指导老师自查、教研室交叉督查等方式进行二级学院自查;院内自查整改后,教务处聘请专家分专业按比例抽查各学院学生毕业设计,并将结果反馈至各学院进行二次整改;最后,教务处针对所有毕业生毕业设计相关材料进行普查,再反馈至学院进行最后整改,确保毕业设计无差错。

4结语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教务处通过总结往年的经验,分析毕业设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超星在线教学平台,系统建设了“毕业设计指导、管理”系列课程,规范了毕业设计管理过程性文件标准,基于平台大数据,构建了教研室、二级学院、教务处等多层监察工作流程,完善了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在线教学平台便捷的资料上传式和多种沟通模式,大大减轻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一规范建设的系列课程,明确了过程管理标准,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过程监管的效率。平台大数据的实时更新,让管理层和指导老师实现了全过程监察,促使各层面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的责任心提升。从而推动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5):43-74.

[2]杨飞,陈玉平,于金程.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专业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7(9):46-48,51.

[3]蒋桃.全面质量管理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25-27.

[4]钟桂英,吴巧荣,王文博.高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0):81-83.

[5]杨孝辉,郭君.提升高职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8,47(17):150-151.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群;毕业设计改革

1对毕业设计在认识上有偏差,当作业敷衍了事

由于扩招的原因导致了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差距大,大多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基础知识和素质并没有达到专业标准。就业问题更加导致学生敷衍毕业设计,造成毕业设计质量和规格与行业需求相差甚远。由于学生就业压力大,导致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在外出找工作,有的提前毕业急于上岗,不但使指导教师毕业设计管理受到很大影响,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很多毕业生草草应付了毕业设计,只求过关而已,这样的情况给高职教育造成了尴尬的局面。毕业设计以及毕业生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率产生了很大矛盾。

2毕业设计抄袭现象严重

学生设计能力的不足和理论知识与设计的脱节,造成很多学生的设计照搬网上的设计图纸或者直接用实习公司的项目图纸,拼凑现象普遍,缺乏对主题性设计的思考。

3毕业设计选题单一,缺乏个性和创新

传统就业模式导致了毕业设计主题重复,题目老旧,与生产实践有较大差距,没有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显得不足。缺乏毕业设计主题性、个性、时代性和真实性。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水平的提高和正常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因此,建立全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就成为了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在总结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规范化工作步骤和方法,并将学生分组,视情况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以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岭南特色传统村落”,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指导的规范化工作方法。

3.1项目实地踏勘

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都应该进行调查。现在国家也非常强调学术道德问题,而学术不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很多学生感觉很难有所创新,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会自己发现问题,更别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要求学生选择“岭南特色传统村落”进行调查。

3.2整理资料形成调查报告

现场调查后要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细致的分类,将手绘图和所采集到的照片进行整理、归类和命名,重要的部分应添加恰当的文字说明,以免遗忘。

3.3确定设计主题

指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可拓展的、有研究价值、有现实意义、能够完成的项目作为设计主题,这也要求教师对该领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指导教师也应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形成自己的调查方法和系统。

3.4完成设计初稿

通过对村庄现状条件的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出该村的一些特色,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研究和设计。还要注意学生的设计是否合理,并符合相关的技术规定和规范。

3.5完成设计终稿

通过对初稿不断地修改,形成终稿。审终稿时,要注意不仅要审设计的内容,对设计的规范性也应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来做,完成一项严谨、规范的项目设计,也让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做事习惯。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规范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好毕业设计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

3.6毕业答辩及评分标准

毕业答辩是最后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答辩对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督促作用。加强毕业设计作品展示性,对毕业设计做综合阐述,完全把实际工程中的方案评审会模式引进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图纸的表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锻炼。原来只有指导教师和主审教师参与的答辩模式,改为由指导教师、主审教师、行业专家三方共同参与的答辩模式。形成指导教师和主审教师各占总成绩的25%,行业专家评价占40%,现场综合表现占10%的综合考核模式。走进建筑设计行业,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让学生参加实际工程项目题目的设计,使他们处于真实的项目工程环境中,把在学校三年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地缩短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时间。通过对毕业设计方案的改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切合实际,内容更符合规范标准。同时学生又在实习单位进行了岗位工作和实践的锻炼,能够熟练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学生能提前进人工作环境,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所致力追求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唐世文,邹丽珊.高职毕业设计改革初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3(2):65~67.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面试服装;设计方法;研究

面试服装是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时直接又潜在的文化、气质符号,成功的面试服装设计能帮助大学毕业生展现自信风度和个人气质。设计师在进行面试服装设计时要考虑毕业生所要面试的职业类型、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服装流行趋势等因素,在款式造型、色彩搭配、面料选择等方面尽量实现凸显面试者充满活力、利落整洁、严谨大方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1面试服装设计概述

1.1面试服装的概念

面试服装是应聘者参加各种工作应聘过程中穿着的服装,应聘的职位不同面试服装的设计也会不同,得体的设计能使应聘者给招聘者留下好的印象,帮助应聘者通过面试,获得工作岗位。

1.2面试服装设计特点

面试服装的设计特点包括审美性、实用性、功能性、科学性、时尚性等。面试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特点表现在辅助面试者通过面试获得工作岗位,款式、面料、色彩的设计都要符合应聘职位功能需求;面试服装是建立在审美上的设计,直接体现面试者着装后的气质与修养,每个面试者身型体态都不一样,设计要体现不同面试者的体态美,掩盖面试者体态的缺陷与不足;面试服装的科学性特点主要表现在面料选择与服装版型的合理性,每年都有新的面料流行趋势,可选择环保面料、新型面料再结合新的版型,让面试服装设计更合理;面试服装的时尚性特点表现在面试服装建立在常规款与流行款结合的折中设计上,其色彩设计在追随流行色彩基础上进行套色设计,让面试服装体现时尚感,提升面试者的形象。

1.3面试服装与职业装的区别

面试服装主要适用于面试的场合,服务于应聘者,可提高应聘者的录取机率。职业装是某企业或者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或者制服,这类服装既有标明职业特征的作用又有用于工作的功能。职业装的设计具有实用性、标识性、审美性、防护性、科学性等特点,面试服的设计虽然和职业装设计一样具有实用性、审美性、科学性等特点,但是应聘者还没有进入该企业或单位,它的设计不需和工种、企业文化、企业标识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设计的自由度比职业装要大,以满足应聘职位的需求为主。

1.4当代大学毕业生面试服装设计需求分析

本文在大量问卷调查基础上总结了其对面试服装的设计需求:由于工作岗位竞争激烈,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意识到面试服装的重要性,非常重视面试服装的搭配设计;大学毕业生年龄大都在22岁左右,对面试服装款式、色彩、面料的设计要求是能适应面试场合且符合潮流趋势;面试服装的设计需考虑大学毕业生的购买力;面试服装设计风格主要包括职业装风格、商务休闲风格、个性风格等,大部分学生选择职业风格[1],设计类学生主要选择个性风格;对面试服装设计应以实用性、功能性、时尚性为主[2]。

2面试服装设计方法

面试服装设计师需考虑面试场合和应聘者的个体特征,并根据流行性、功能性、个体需求、职位需求等多种因素,对面试服装进行设计。

2.1流行性与常规性结合的面试服装设计

款式设计方面把流行款式元素与常规款式结合;色彩方面根据当季流行色结合应聘的职位针对性地设计面试服装的颜色;面料选择流行面料。图1是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设计的面试服装,艺术设计类学生一般应聘的职位是设计职位,因此面试服装要求突出个性,凸显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套面试服装包括白衬衫、阔腿裤、个性小西装三件。白衬衫在翻领面、坐领、袖口处设计了细褶,左右前片有斜分割线加褶设计;西装的西装领是常规型设计,左右袖子的大袖上有斜线分割加褶设计,正身右片肩缝有分割线到腰节往下的口袋处,左片从口袋到侧缝有分割线构成对称的个性设计,整个后片是刀背西装的常规设计;裤子根据流行趋势选择的是中腰八分裤;配色选择的是黑白对比色,也可根据需求和流行趋势调整为其他配色设计。这套服装凸显了着装者朝气蓬勃、讲究个性、创造力强的形象。

2.2功能性与审美性结合的面试服装设计

面试服装首先要满足应聘者面试的需求,凸显其自信、大方及胜任职位的能力,帮助应聘者通过面试。除了功能性外,也要结合审美性,例如融入当下流行趋势,根据应聘职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把两者完美结合。图2是为英语专业设计的面试服,衬衫长袖的袖肘部分打顺褶的设计既满足应聘者手臂的活动量又展现了其青春美感,领子处悬垂的带子设计既可以打结成蝴蝶结做领带用,又可以装饰用,这两处的细节设计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2.3个性与共性结合的面试服装设计

面试服装穿着者大多是22岁左右的青年,有个性需求,但面试服装是在特殊场合下的着装,除了个别职位的特殊要求外,不可能全部突出个性,这就要求设计师根据面试对象需求把握个性设计与共性设计的关系。图3是艺术设计专业面试服的设计稿,设计专业学生应聘的职位对人才要求是具有创新性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这类职位面试服装的设计要求在共性设计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设计,面试官首先从衣着就可以判断出应聘者的审美,设计稿中男装的白衬衣配领带、双排扣平角西装,这些都属于男装里的共性设计,而个性设计体现在西装外套的口袋上,在西装的左侧有一个贴袋而右侧没有,采取了不对称设计,下装是一条常规的蓝色格子西裤设计,与上西装的格子贴袋相呼应;女装选择左右对称的平角小西装和直筒裤结合的共性设计,个性设计体现在门襟和贴袋的处理上,门襟处用打结的方式代替纽扣设计,贴袋面料使用撞色的细节设计,此套设计可反映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自信、严谨、真诚、创新的特点。

2.4各职位针对性面试服装的设计

大学毕业生应聘的职位包括教师类、技术类、艺术类、文职类、医学类等。每个职位对人才要求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教师类职位要求应聘者展现亲和力、耐心、团结、有修养、自信等;技术类职位要求应聘者严谨、冷静、沉稳、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艺术设计类职位要求应聘者展现创新力强、有修养、自信、真诚、团结等特点[4];文职类职位要求应聘者细心、干练、端庄、团结合作、有修养。设计师要根据大学毕业生应聘职位对其需求,针对性地设计面试服装,扬长避短,凸显面试者的最佳气质。

3结语

服装流行趋势不断变化、大学毕业生数量众多,面试服装的设计也需不断更新,其设计、生产、销售市场存在巨大潜力。在进行面试服装设计时,设计师一定要把握好流行性与常规性、功能性与审美性、个性与共性、职位针对性等问题,让面试服装满足各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消费需求,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游离晶.基于面试环境下着装风格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09,24(5):16—18.

[2]王雪梅.大学毕业生面试着装倾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周伟.商务职业装的时尚化设计研究[J].美术观察,2014,(7):98—101.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物流管理;毕业设计;现代学徒制

1背景介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强调实践性,毕业设计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环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设置的目的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所学为所用,而非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论文。2017年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物流管理为试点专业。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与安徽苏宁物流有限公司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双主体培养、双导师指导”人才共育局面,共同培养54名学生(徒)。文章主要结合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提出改革方案。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选题过大,脱离人才培养目标。2.1.1选题过大,难以驾驭。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有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两种方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师在设计选题或者学生自主选题时,有时候会将题目设计得过大,如全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某某省或某某市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等,此类题目为研究型论文,并非高职学生所能驾驭,没有研究的意义。2.1.2选题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物流企业生产、生活实际,能体现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信息检索、方案设计、资源利用、作品制作等能力和创新协作等意识的培养要求[1]。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选题理论没有结合实际,缺少应用性和实用性。有些选题类似于毕业论文,如某某知名企业的相关物流现状,互联网上相关文章较多,学生行使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或是题目设计的研究对象过于具体,如某某公司物流管理现状、某某公司仓储管理现状等,此类题目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相关资料学生很难搜集到,就会出现学生套用别的企业相关资料的现象,那么就导致毕业设计的内容不真实。在毕业设计数量较多的选题中,只有一小部分选题能结合物流管理岗位实际的工作任务,这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偏离。

2.2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质量不高。2.2.1抄袭现象严重。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信息搜集的手段,但有一部分学生整篇或者整段地复制粘贴现成的文章“创造”出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更有甚者,出现个别学生几乎全文照抄的严重的抄袭现象。2.2.2学生的态度不端正。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撰写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学生不听指导老师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安排,撰写工作拖拉;一些学生根本不按照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导致毕业设计提交后或者答辩时不能通过。

2.3学校的管理制度欠缺。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的要求,但更多的高职院校无要求,无率的比例规定,更缺少对率高的毕业设计的处理意见。学校对于毕业设计制度的欠缺,导致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重复率过高的学生很难进行有效处理。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和体例说明

3.1选题说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主要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毕业设计偏于工程实际,而毕业论文则偏向理论研究。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前进行的具有总结性质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对学生进行所学专业的科学研究的训练,可分为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毕业论文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体现的形式是学术性文章。二者差异显著,下面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题目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3.2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体例说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体例要求不同,两者各有特定格式,具体说明如表2所示。

4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建议

4.1关于选题方面4.1.1毕业设计选题要具有实用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符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毕业设计的定位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强调实用性,要结合物流企业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选题应灵活多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4.1.2毕业设计的形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的方式可以有实践性课题、物流业务方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和企业项目导入毕业设计等。①实践性课题。学生组建小组,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实践性课题。比如学校学生完成的“德邦快递服务站校园快递创业计划书”,几个学生对学校周边快递点进行调查,筛选最合适的校内快递服务站点。再比如“2017级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报告”,学生创建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下发问卷,回收问卷,并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最后撰写出一篇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这些课题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性,考验了学生的组织和团队的协作能力,运用了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和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②制定物流业务方案。物流业务方案指的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中的具体数学方法(如ABC分类法、经济订货批量、最短路径法、节约里程法等)解决物流企业(或相关企业物流部门)实际业务中的问题,制定出相关仓储、配送、运输、成本核算等物流业务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常用的数学工具(方法)和对应拟解决的问题如表3所示。③调研报告。指导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或者在工学交替企业学习期间,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工作问题,最后提交一份实习调研报告,如企业库存的控制方法是否优化、人员管理是否合理,如果存在问题,能否提出解决对策。哪怕是工作中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更加贴合实际,只要学生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解决了,这就是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毕业设计的应用性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④企业项目导入毕业设计。此种选题的前提条件是校企双方要基于较深层次的合作,比如现代学徒制等。企业用实际案例或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实施企业实际项目的合作,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毕业设计整体的水平。学校指导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深入到企业中,和企业专家进行有效沟通,以实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在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期间,学校派出专任教师进行企业挂职,挂职教师和工学交替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生(徒),同时参与了“苏宁物流零售仓系统建设项目”和“前置仓研发设计项目”企业技改项目,为苏宁物流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师生提供合理化建议若干条,对项目的流程改进提供了帮助。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将企业项目经过整理细化,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选题,做到结合物流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来完成毕业设计。

4.2在思想指导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之前,系部或二级学院应做好关于毕业设计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学生对专业学习效果的一次检验,是对职业技能的一次总结。同时也要让指导教师明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关于毕业设计质量意识。

4.3加强校企双指导团队建设。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加强校企双指导团队建设。指导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技能。建议物流管理专业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尤其深入到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情况和用人需求。同时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物流管理专业前沿发展情况,获取物流管理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将有用的信息加工改造成具有实用性的选题,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同时聘请一些学历高、业务水平高的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指导教师,给学生进行岗位实践指导。通过校企双指导团队建设,切实将毕业设计工作做得更加贴合企业实际。

4.4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方面。建议高职院校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4.4.1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建议高职院校继续完善毕业设计制度、评价标准、考核标准。过程监控体现在毕业设计选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环节,要求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均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意见。系部或二级学院组织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对各教研室的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4.4.2制定管理制度。针对部分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欠缺的现象,建议高职院校制定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对率提出具体要求,并对率高的学生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知网系统,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在知网系统不得高于30%的率,毕业设计低于30%的率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答辩。学生根据检测报告对作品进行修改,直至达到学校要求。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将大大方便教师指导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约束。

5总结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创新性举措,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生产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更是促进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举措[2]。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的关于职教改革新举措,对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属于财经商贸类专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其物流职业技术和技能,对自身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不能侧重研究型论文的撰写。物流管理专任教师要学会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真正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者企业调研,了解物流企业具体业务运作,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增强了,才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水平,提高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培养目标;评价机制

1绪论

智能计算涉及物理学、数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多个学科,目前已经在信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在电子信息专业增加智能计算方向的课程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5]。但是,对于增加了智能计算方向的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的研究尚鲜有关注。本文从毕业生反馈和社会反馈两个方面介绍了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机制。

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每2—3年开展一次毕业生问卷调查调查,调查工作分为拟收集毕业生跟踪反馈数据设计与合理性评价、毕业生调查问卷收集和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三个阶段,其中第一级阶段工作一般在调查年度的4月至5月,第二级阶段工作一般在调查年度的6月至9月,第三级阶段工作一般在调查年度的10月至12月。每年1开展一次毕业生就业单位走访座谈或者到毕业生较多的城市集中座谈。每2年1利用校友返校联谊活动组织召开一次座谈会。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如图1所示,跟踪对象为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调查覆盖率要达到毕业生人数30%以上。调查方法一般采用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由毕业生本人填写调查表、走访用人单位、校友会、网上调查和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毕业生跟踪反馈调查数据由本专业根据本专业培养目及本专业培养目标评价方法的需要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获得职务和职位晋升情况、岗位类型、月收入等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以及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同度和达成度情况等。依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信息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每次调查结束后,根据毕业生及第三方调查机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整改措施,改进专业毕业要求,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3社会评价机制

社会评价调查工作分为用人单位调查和行业组织调查两个部分,其中用人单位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调查两个部分,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一般2—4年1次,用人单位座谈会调查包括每年1次的用人单位走访调查和每2年1次的来校招聘单位座谈调查;行业组织调查每年1次,主要是对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调查。如图2所示,用人单位调查和行业组织调查信息的收集主要利用企业校园招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企业生产实习等机会或派专人走访的方式进行。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情况;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吻合度;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培养目标吻合度;专业培养目标认同度。行业组织调查内容包括: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吻合度;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培养目标吻合度;专业培养目标认同度。依据社会评价调查的反馈信息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改进专业毕业要求,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采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反馈相结合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从毕业生反馈和社会反馈两个方面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毕业生反馈体系包括工作情况、培养目标认同度、培养目标达成自我评价。用人单位反馈体系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认同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以“毕业生5年左右职业发展状态”为主要内容,依据电子信息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体系逐条分解,形成了科学、合理、可衡量的考核指标点。分别基于毕业生反馈结果和社会反馈结果计算培养目标达成度,若上述两项结果均能达成,则认定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与培养方案的改进和优化相一致,在每个培养方案使用中期即开展细致的评估与评价,此后不断强化评价结果。形成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度分析的各类记录文档,并在记录文档中明确是否“达成”,不断反馈和调整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做到持续改进。培养目标达成度计算采用需求评价模型,“需求”是指实际绩效已经达成预期目标,或未感到有欠缺时,可以说需求满足了,或者说目标已达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可以定义成培养目标在行业领域预期人才培养质量与在该培养目标下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越大,达成度越低。当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时,认为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很高,即实现了培养目标。

5结论

职业毕业总结范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运营

大学四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学生能了解自己的未来的方向,对其四年后甚至未来的人生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份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优势并激发其潜在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正确衡量自己的价值;让学生积极分析自己综合能力和与同目标人竞争的优劣势;让学生建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1]。目前部分学校大学生在入学初期不能完成由高中至大学的合理过渡,入学后对自己本科四年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和就业目标,也没有对自己进行合理约束,在大一、大二形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虽然在入学时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就业目标,但由于大学里的环境相对轻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松懈,不能取得既定目标。而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学生在大三、大四时期的实习和就业。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预计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应届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学校在刚入学时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业度不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且有的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本专业就业形势和就业现状的结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应鼓励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管理[3-4]。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100多年发展历程,美国作为最早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家,为其他国家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0世纪初,美国第一次提出大学生就业择业时按照个人职业规划指导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国众多专家对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拿大的高校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配有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日本作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学生从小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日本的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都是很明确的。我国也早在1916年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首次将心理测试与职业规划进行结合,更好地针对学生性格、人格、爱好等进行规划。近几年,我国高校也逐渐在学生刚入学时开设该方面的课程。本文为解决在校大学生对努力方向迷茫,应届生对找工作信心不足,已就业的同学对工作不满意的问题,充分调动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涯进行规划的积极性,本文提出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在对大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大学生的性格、人格、爱好、优势和劣势进行有机结合,按照目前的国家发展趋势,根据自己毕业方向的选择,确定其最佳的毕业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发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基于学生实时现状分析、定制目标、完成进度等功能,确保学生能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从而能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设定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与所定目标的差距,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拟定未来的职业生涯方向。坚持使用职业生涯规划APP,起到时刻鞭策自身,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目标中不断超越自己。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发展条件

1.1大学生对于本校学生的适用性

本文前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本校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规划和未来规划的想法以及对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的看法。问卷调查面向的人群是本校大一至大四所有学生,从调查结果来看,17级和19级的人数较多。多数人表示对自己上的大学还可以接受,但到了对自己学习是否满意的时候,超过30%的人表示无感;70%认为不满意原因是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对于自己大学四年的目标,将近30%的人没有确定自己的目标(目标里有考研、毕业工作、出国留学)。但是大家的课余生活都很丰富,有人看书学习、练琴、画画、健身、剪视频,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但是也有人在宿舍待着打游戏,没有规划自己的事情。对于制订计划,将近60%的人表示会经常制定小目标,38%左右的人没有制定目标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人有制定长远计划的习惯。而制订计划后只有27%的人能照做,65%左右的人表示计划赶不上变化,有70%的人表示希望有一个APP能督促自己学习。面对规划会做出什么努力的问题上,大家都一直的表示愿意努力学习,根据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努力学习,创造自己的未来。对于那些即将要步入我们学校的一些学生,他们仅需下载一个软件,便可浏览关于学校的全部信息,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制订初步计划。带着目标入校,按着计划完成,将为他们带来无限收益。也可以自己制订计划,根据自己的目标,结合自己成绩,绩点等为自己做学期计划,APP将与微信小程序绑定在一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自己制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用起来更随心所欲一些,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让学生每天都过得充实,自己为自己安排,学生自愿去行动,比强制学习的效果好百倍。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的服务优势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革命时代,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学生们学习的方式也增加了很多。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APP,但涉及的范围太广,很难针对个人的综合方面提供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让使用者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等。使学生从入校起,积极主动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专业特点以及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大学生活规划,进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学习方案[5]。APP还会为学生制订行动方案,也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具体事情。之后还会对你完成的程度进行评估与反馈,如果发现某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问题,也就是小目标没有完成时,可以立刻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具体的调整与完善。适用于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不仅起到督促学生自己学习的作用,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1.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的内容丰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相当于一个进度条,终点由学生自己选择,起点则是学生进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时的现有水平,也就是这个进度条的0%。在这四年里,学生为自己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目标,随着学生不断完成任务,不断刷新进度条,当进度条更新至100%时,证明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学生可以在APP中选择阶段目标,比如通过期末考试,就会以学期为单位,结合自己的成绩,对绩点和第二课堂的成绩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时刻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及时弥补不足。也可以选择自己四年后的发展方向,比如:顺利毕业,升学考研或考公务员等诸多方向。系统便会根据学生选择的方向,自动生成完成这一目标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则根据时间段自行做任务完成打卡,如果一个时间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就无法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入学成绩等为自己“量身定做”小目标,计划自己四年后的选择以及每天都要做哪些事,比如坚持健身,就会以天为单位,设置的健身时间到会为手机主页发一条推送,学生每天打卡。APP中也会有GPS功能,为学生提供附近的美食、娱乐等。还可以与校友们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笔记,发动态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设计思路

2.1APP人员定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主要受众锁定为在校大学生,随着功能不断开发,目标人群也会逐渐细化、精准化。

2.2APP现阶段功能设计

2.2.1连接学校系统

APP与学校的官网及教务系统连接,可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本学期的课程以及上课时间,对于自己各方面的安排能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连接学校官网,也能更好地了解到学校近期有无自己感兴趣的讲座,拓展知识面。通过连接学校教务系统,可得知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理由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进行学习目标的调整。还可以在官网上阅读学校的新闻,时刻关注学校发生的大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

2.2.2学生现状分析

2.2.2.1入学阶段分析

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以及学生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等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学生此时可以选择立一个近期小目标或立一个长远的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为自己以学期为单位立各个小目标,APP会结合个人信息和定制的目标从而基本任务,在此基础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对APP的任务在不影响其最基本的任务量时进行适当调整。

2.2.2.2学期末分析

根据一学期的表现、完成的任务量以及学期期末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本学期的目标完成情况,监督学生是否有懈怠、拖延等不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分析报告及时改善并时刻找寻自己的缺点,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长期循环坚持,才能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实现目标。

2.2.3目标定制

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逐渐消沉、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只是一天天得过且过,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就业岗位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能力方面越发看重。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可以通过学生定制目标的方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积累自己的能力,使得在需要时不会显得捉襟见肘。倘若学生对于自己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划,可以选择一下小目标来完成,例如:学好本学期课程,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等,通过逐步完成小目标,来逐渐确立自己的规划方向。

2.2.4完成进度以及分享“战绩”

学生可根据自身完成的任务进度判断自己与锁定目标的距离,将学生自身的努力化作数据变得可视化,更能激励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在APP中分享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好地勉励自己,相互学习。

2.3设计实现过程

APP设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产品设计实现流程图总结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并完善不足。本文所提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P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计划,对自己的职业生生涯规划到大一至大四的每个学期,可以让学生在入校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特点制定毕业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大目标,根据大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每天的学习和能力提升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学生完成计划,提高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致谢:在本文完成的过程中,我最感谢的是王红晓老师对于我论文的指导。对于我写论文时的问题,老师也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还要感谢我组内的其他同学,我们遇到问题一起讨论,遇到困难一起解决,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和同学情谊。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