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理论论文范例

智能理论论文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1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全释”;还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内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种: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和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英语课程设计

(一)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

Posner(1994)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补的能力、已有的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课程情况例如,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细致的有关知识,目前这个课程的开设情况等。擅长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复制、模仿依据以上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做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已经完成的课程标准或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要求通过参考有关著作、论文、同类课程、教材等,与同行交流,收集积累案例或经验等等。

(二)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标准根据

Furey提出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把握下列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评性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自评课程设计的真实效果。

(三)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

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授课的理念。针对英语语言,如果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课程设计就由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构成,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果视语言为交际工具,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是交际的人,交际发生的条件、交际的目的等。英语课程设计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社交的适当性。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更新,教材从最初的纯英文阅读形式的到单独开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车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英语语言智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汽车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汽车英语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在对汽车企业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确定工作任务模块、同时突出语言技能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标准和技能标准。其次,课程体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逻辑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以国际汽车行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汽车英语课程的以训练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汽车构成的4大部分分别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以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和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个任务模块以系统的知识主题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最后,教学手段优化,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互动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多媒体听力、课件加视频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用英语分析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四、总结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2

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背景下,其具体安排可以首先明确此节课重点出于培养学生哪项智能,进而将此节课的大多时间指向这部分智能的训练与启发,而教学设计的思路也主要是为了培养这部分智能的活动方式进行展开.以智能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其主要设计内涵主要为了给予智能结构不尽相同的学生对自身职能实施充分发挥与运用的学习过程.对传统意义上教学中存在的“整齐划一”的单方面聆听式教学进行改革,使得学生可以有公共机会,在课堂上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智能强项的一面,并且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去完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1.实验法

众所周知,化学如果一旦离开了实验的辅助,则极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杂乱无章,造成“死记硬背”的错误教学.而倘若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实验作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化学,因为观察本身就属于学生的特长,而化学实验正最注重于观察的力量.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准确的对化学实验中的物质与其反应规律进行很好的认识.实验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其充分在理解知识的形成,最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空间智能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智能.例如在进行氯气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描述出氯原子的结构图,观察氯原子结构分布后,判定氯气可能发生的化学性质,通过进行分组实验,得出氯气性质.

2.阅读法

阅读能够让学生发现化学与社会、环境、科技的紧密联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科学精神,让学生关注周边环境与能源等现代科技与化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实施“二氧化硫污染”教学时,通过相关读物阅读结合课本实验的手段,制订学生写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文章,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言语表述智能.

3.范例法

教师在进行化学计算教学以及化学用语教学时,无疑都是在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下成为教学基础的,属于新课程“三维目标”当中的“知识和技能”范畴,其本质上是明显的技能教学.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中更加要注重“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采取范例法进行讲授教学.例如在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守恒法”计算技巧时,教师可以根据范例进行分析,方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量的等价关系.

4.归纳法

化学课堂实施归纳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断方面的智能,而其主要分为概念形成与概念通化.所谓“概念形成”是学生依靠对同类事物的大量观察,辨别出食物的本质属性,其例证概括抽象形成的重点在于“大量”;而“概念同化”是指学生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形成”来更迭新的概念,教师要保证学生在新的概念认知结构具备同化新概念的原始结构.

5.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出于加强学生互动交流沟通的基础,属于能够为学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机会方法,并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以此来观察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智能体现.例如在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lmol在固、液体与气体的体积数据进行,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温度对于体积的影响.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意义

化学属于以实验为教学基础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并非单纯的让学生具备理论下的化学知识以及在进行实验时的操作技能,而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进行,学会对实验进行中的状态观察、对实验所发生的化学现象进行记录,并且对所见的宏观化学现象实施微观层面的解释与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化学独有的符号、组合,把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清晰精准地进行表述,在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知识时,根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对比、归纳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清楚化学的变化规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四、结束语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3

运行中心内设置智能仓储管理应用服务器、运行中心数据服务器、物流配送管理应用服务器、GIS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器及人员和车辆管理应用服务器,操作台、打印机等。在运行中心内再设置运行中心控制系统,将智能管理系统、防入侵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自动计量管理系统,车辆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集成为可视化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实行资源和信息的集中展示、调度、控制,同时建立接口与油田公司运行中心系统连接。

2智能管理系统。

智能管理系统分为库位管理、物资划分、货物入库管理、货物出库管理、货物移动管理、货物盘点管理、数据预测分析等部分。物资划分即采取对物资逐一标识或对仓储货位标识的方式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物资入库准确定位、仓储物资可视化管理、自动选择出库物资所在货位。货物入库管理即ERP生成入库单后由仓储管理系统自动接收。使用手持终端显示ERP入库单数据,用于核对到货物资信息,在ERP系统中获取详细所到物资编码,对到货物资所存货位进行准确定位,完成到货登记。对需要逐一粘贴标签进行管理的物资则由仓储管理人员在完成到货登记后对电子标签进行数据写入并进行粘贴。通过RFID阅读器对货物上RFID标签信息读取,对货物进行自动识别,由系统自动分配货物的货位。货物出库管理即常规用料出库时,由ERP系统生成领料单后,仓储管理系统自动获取物料编码、单位、数量、领料人等信息。无采购订单物资出库时,由专业公司业务员在智能物资管理系统中录入电子出库单,同样包含物料编码、单位、数量、领料人等信息。货物移动管理即货物移入、移出货位跟踪校验。在系统中即时反映物资移库状态。启动移库流程后通过物资编码确定需移出物资的货位,至指定货位后对货位标签进行扫描,核实所移物资的型号、单位、数量等信息后进行装载。到目标货位后对目标货位标签进行扫描确认货位,卸货完毕后确认新增物资、型号、单位、数量等信息。智能仓储系统自动生成物资调整单据,并对相应货位所存物资信息进行更改。货物盘点管理有即时盘点与详细盘点两种方式。数据预测分析即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需要对物资入库、仓储、出库的数量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建立接口与集团公司ERP、系统无缝连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

3防入侵系统。

防入侵系统分多种形式,例如:红外对射报警系统、激光对射报警系统、振动光缆报警系统等。本工程采用电子脉冲围栏系统,在库区的四周围墙上安装电子围栏:其具有阻挡,报警功能;安全性好、误报率低、威慑性强、可靠性高、适应范围广;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

4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分为人员管理和车辆出入库管理。库区工作人员配发有RFID标签的入门证,同时对其二代身份证射频信息进行采集并在门禁管理系统中保存。出入库区时通过获取员工的入门证或身份证中的射频信号,与门禁管理系统内信息进行核对,核对通过后自动放行。并对其出入库时间、频率等信息进行统计。本单位配送、倒料、公务车辆均使用RFID标签进行标识,同时对经常进入库区的领料、送料等外来车辆经行标签粘贴。标签标识信息包括车辆牌照、型号、吨位、所属单位等;同时门岗设置摄像头进行拍照,服务器中保存车辆照片与驾驶员照片用于出库和再次入库时核对。

5自动计量管理系统。

场区内设置地秤,车辆在地秤上的显示信息可随时传送到运行中心。

6车辆监控管理系统。

结合油田公司现有的车辆监控系统,在每辆运输车辆上安装1台GPS视频车辆行驶记录仪,对车辆运输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及定位管理。使用GPRS定位系统与GIS技术,结合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出库单信息对配送车辆所装载物资进行全程跟踪,显示配送车辆装载物资的详细信息与目标单位信息。待物资到达指定用户后由用户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确认货物到达,完成物资配送流程。

7结语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4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引导教学,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更加强调教化功能也培养学生的语言,忽视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通过全新的智能观作为理论基础,并利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这个平台,通过相互融合,就能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学生智能的个性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基础和结构特点,重新组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

(一)多角度激活引导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看不懂和读不出,这是阅读的核心,因此老师要通过多角度的激活引导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就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开展:第一,排除学生心理以及思维上的障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即使有新的见解,往往也不愿意回答,因为害怕说错被同学嘲笑,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个体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的差异,对于作品理解深度也会存在差异,要明确这种差异的正常属性,就算是专家教科书的答案也并非唯一,通过这种激励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敢于发表意见。第二,倡导教学民主化。民主化教学是新时代重要的教学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师生之间相互平等,老师能理解的内容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老师不一定就明白。老师在教学中获得优势在于有着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及专业知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教学中通过平等的对话更容易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第三,构建交流平台。由于应试教育更多需要以分数为保障,所以老师常常担心阅读教学不能到位,总想面面俱到,但是枯燥的学习方式往往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以及和学生进行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这是现代创新教育的核心观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开展:

1.采用三点相连教学法。

所谓三点就是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这三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信息,能够让学生自由想象,激发学生阅读潜能。在连接重点方面,要对阅读文本的重点采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语言技巧就是学习重点,要明确“巧”的内涵,然后让学生研读文本,就会逐步发现比喻、通感以及叠词等技巧。写月光下荷花的姿态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但是却又能够产生大体一致的审美趣味。在突破难点教学方面,因为相对较难,所以在阅读中更容易体现出这种多元智能。所以在文本难点的解析方面要采用见仁见智的方法,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胸臆、思接千载。比如在《荷塘月色》中“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在这里为什么朱自清会使用并不美好的词“鬼”作为喻体?这时候学生就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分析和感悟,从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连接疑点教学方面,由于文本中会存在很多疑点,而这些疑点相对晦涩难懂,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直面疑点,让学生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有人就提出这个题目给人的是惆怅还是欣喜?很多人会回答是欣喜,可是杜鹃本身就是一种惆怅的词,因此这种回答似乎又有点不简单,所以通过学生的辨析就能获得更多的见解。

2.三方互动教学法。

阅读说到底就是对文本信息的感悟和发现,所以在阅读时通过互动交流就能有效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三位一体的互动进行教学。其中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则主要指的是文本和文本作者以及阅读主体之间的互动,而这种深入文本以及和文本作者的潜意识的交流互动,往往会获得意味无穷的乐趣。

3.三法互容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思维和阅读经验的积累是风帆,而阅读方法则是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导,比如通过联系生活和逆向思维以及审视批判等三种方法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三)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

在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体验。在当前纷繁杂乱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个体的禀赋和素养以及文化的差异,在阅读体验上会产生明显的区别。作为老师最终的评价中,在反馈阅读结果方面要以真诚、负责以及激励向上的评价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摒弃传统的以标准答案为准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要想充实重视学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那就要做好“三重三轻”工作。也就是重视阅读过程轻视结论、重视肯定阅读轻视否定阅读、重视阅读发展轻视静止阅读。

三、结语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5

智能是一种生物潜能。在一个良性的教育环境下,任何年龄阶段的多元智能,只要通过适当的刺激和开发,都是可以得到发展的;而且开发程度越高,发展水平越明显,相应的智能水平也就越高。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要提高多方面英语教学输入方法及质量,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开发以及完善,那么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输出表现也就能得到提升。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再到暗示法等都是如此。这样的教学理念无法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最佳潜能,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多元智能理论推崇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特性进行有效智能组型,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二、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2013年10月底,北京公布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再次成为了改革重点。2016年起,北京高考中的英语分数将从150分减为100分;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学生可多次参加,将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此次分值调整的意图之一是让英语学习者有更大的选择性;改革的原因之一是不同人的语言天赋不一样,每个人掌握语言的方式不一样,不同的学校能够开设语言课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在多样性的情况下,英语考试应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英语的人以更多的自主选择。通过分析这次北京的高考英语改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应对当下的英语学习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学校教育应教会学生求知、理解、应用等学习技能,促进其整体智能的统一运作、平衡发展,以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接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多数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往往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单一英语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许多毕业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无法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交际。另外,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学科结合不紧,渗透性弱,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不能有机结合,使得大学生毕业后职业英语能力受阻。因此,针对该现状,我们要大力提倡“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的理念,多方开发学生英语习得能力,达到英语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教师要运用MI理论,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大学英语“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从以往单一语言智能的培养向开发多种智能潜力和培养综合语言技能转变,从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所以该模式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行和实用的理论依据。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整合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多方位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用技能。教师要增加学生“英语输入”的形式,建立英语教学的开放体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上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创建良好、平等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完成语言输入。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很有必要研究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从更多方面摄入更多的语言知识,并更好地将输入的语言知识转换为英语技能。

1.倡导“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理念的优势

“输入”是指由外到内地获取语言知识,“输出”则是对从外获取的知识由内到外的再现过程。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输入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要适时输出。就像湖中清水的流动,只有不断地流进和流出,水才会更有生气,如果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英语语言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语用能力的输出表现是由输入驱动的。因此,大学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应积极倡导“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教学理念。学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表达方式和大量的词汇语用实例,以保证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外语学习的输入源多种多样,如阅读、听力、口语等。要获得足够的输入量,就要多方、多样、多元化进行语言习得摄入。除了课堂上以精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寻找英语学习机会,如收听英语电台、阅读英语报刊杂志、观看英语电影以及参加英语角活动等,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英语“输出”的活动设计,并以“输出”带动“输入”,实现教师将教学内容高效输入、学生将所学知识全面输出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这些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等级区别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授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智能类型进行分层,认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得以持久,并实现良好的语言能力输出。多元智能理论下“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理念,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及学习者对输入的加工过程。英语学习与实践中的重要步骤是语言的输入,而语言输出的经历也能够使学习者成为一个积极的语言输入加工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活动,给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机会,让“输出”促进“输入”。如果只强调语言的输入和积累,而不展开交际,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学生长期积累的语言知识便无法转换为实际技能。因此,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输出平衡”,让大学英语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输入”和“输出”整体,并提高输入效率和输出效果。

3.贯彻“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理念,有效组织教学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教学理念,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应该以交际为目的。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来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英语语言的输入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选择适应学生专业发展和满足学生智能倾向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也可结合学生个体的智能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体会到“饥饿感、新鲜感、挑战感”,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交际的目标;创造动态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也可运用视频图像学习英语,促进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多方智能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组织大学英语教学,为大学生英语学习创造轻松和谐、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此次北京高考英语改革大幅提升了听力的分值比例,意在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考涉及考生面广,很难组织口语考试。但英语口语输出能力是英语能力最直观的表现,标准、地道、流利的口语是交际及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有效输入,完成积累过程;当积累达到一定量后,英语水平就会大大提高。随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英语能力输出指导。只有将输入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输出,才可以更好地使用语言技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组织多种课程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分组竞赛、演讲比赛、英文歌曲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场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输出表现的兴趣和信心。另外,翻译也是一个良好的输出实践过程,它是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的最直接方法。学生一旦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英语技能的欠缺,就会相应地在平时学习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摄入,主动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学习。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输入”和“输出”的互补关系,充分调动学生英语输出的积极性,以实现“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6

1.1现有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已有的为数不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都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在认知领域。基本上以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作为其核心任务,因而主要模块无非是将一些家庭教育著作和文本照搬照抄到网站上,应用信息技术来复制和移植其它网站的内容,未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层面有效创新;

②家庭教育资源比重失调,与传统家庭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养成”的现象有相似之处;

③分类教育指导不足,使家长、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充分地得到满足;

④缺乏互动性,家长与学生往往是运用平台独自接受教育,缺少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2多元智能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能是智力和才能的综合,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特点,每个人都具备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智能陪养的现状,应着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家长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应该掌握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为孩子的智能发展创设相应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2.1平台建设指导思想

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家庭为宗旨,突出教育性、指导性、有效性和易用性;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移动网络等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超链接、多媒体、大容量、易检索等特性,辅助家长及学生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平台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需遵循如下原则: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旨在激发家长和学生对智能发展的重视,鼓励和指导家长体验并发现培养孩子智能的良好途径,有针对性地激起家长对孩子智能培养的意识,探索培养孩子多元智能的方法。

(2)以家长和学生为中心。

平台建设应该突出家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家长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以保证其掌握多元智能的理论内涵;选取新颖、生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元智能教育内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导航、技术支持等。

(3)教师在线参与并指导。

教师不仅要进行资源建设,而且要全程跟踪学员的学习过程,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对不能跟上学习进度的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

(4)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平台建设要考虑有效发挥网络平台提供的多种活动和资源功能,依据网络超越时空限制的特征进行家庭教育。

(5)以参与者的多向互动为特点。

平台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信息反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协调,构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平台建设包含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多对多的引导、交流、学习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方便。

2.3平台系统架构

资源平台采用模块化、分层的设计理念,将数据、业务逻辑处理、资源展现分成3层来实现。资源层用以存储各种系统数据和资源。基于平台安全性和扩展灵活性考虑,将系统数据与资源数据分开,既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又方便灵活选择数据库系统进行资源库存储。应用层实现与资源相关,管理相关的业务应用处理逻辑,向下访问数据层,对下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上层展示层进行展示;应用层上与展示层相连,接收从展示层传递过来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应用层实现的应用逻辑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应用服务、检索服务、系统管理。展示层将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及相关信息展示出来,并提供服务及管理接口。主要包括资源客户端、平台管理门户、资源应用门户。资源客户端通过桌面客户端提供资源浏览、下载、检索等服务;平台管理门户方便管理员对平台和资源进行管理;资源应用门户面向资源最终用户提供资源展示、目录、检索、下载等服务。

2.4资源库内容建设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多元智能介绍、多元智能学习、多元智能游戏、多元智能测试等。用户在资源平台上可以按类别、专题等进行查看,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下载、上传、评价资源。平台管理者可以审核、、修改资源。资源获取有以下两种途径:

(1)整合网上资源。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如多媒体素材、文献等,整合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获取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网上下载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筛选,经过相关专家和教师审查后充实到资源库中。

(2)自主开发特色资源。

鼓励广大优秀教师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具有多元智能理论特色的家庭教育资源,充实家庭教育资源库。

2.5资源平台应用功能

采用B/S模式的资源平台具有如下应用功能:

(1)用户管理。

资源平台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如注册、登录、修改信息、分配角色权限等。管理员、教师、家长用户有权限上传资源,学生用户不具有上传权限;普通浏览者不能发表评论,只有注册用户才具有发表评论权限;管理员具有教育资源及用户评论的审核、修改、删除等权限。

(2)资源管理。

为管理平台中的资源及资源专题等提供资源应用服务,通过帐号登录资源平台即可执行资源编录、入库等操作,非管理员入库的资源还需等待管理员审核,审核后进入正式库,后即可实现资源的浏览、查询、使用,还可以下载、收藏、管理本地资源等。

(3)评论管理。

该平台是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多向互动的平台,注册用户可以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发表的评论由管理员进行审核等。

3结语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7

1.智能是一种潜能,是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

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等。生产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对所需要的智能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望发展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换言之,就要选择对一个人适合的发展道路。

2.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

多元智力理论提倡的教学目标:(1)教学的根本目标应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2)为理解而教。在教学策略上,由于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它尤其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其“智力强项”进行学习活动,并尽量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途径与方法。

3.智能是分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智能是个体和他所处的社会有效结合的表现。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

二、问题的提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自己都拥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将“为一切学生服务”作为基本管理理念。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运用多元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对于提高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的多元技能型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现在的中职生,他们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阶段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使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中职成为这个群体学生新的起点,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爱、细、严、实、勤”的具体措施,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提供参考。

三、中职学校生源特点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来说不如普高生源。来中职上学的学生成绩偏低,充满失败心理,问题较多,但也有一些普高生源所不能及的长处。具体分析,有以下特点:

1.学习成绩较低,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

目前的社会观念、家长心理普遍认为上普高是“正途”,有前途。只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读中职学校。而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门槛,要求分数较低,甚至不要求分数。这样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来说学习成绩较差。另外,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对头等。

2.学生思想变动大,具有失败心理,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很多中职学生是迫不得已才到中职上学的,他们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问题相对较多,主要有:(1)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学生情绪极其不稳定,心理产生极度自卑感。(2)个别学生曾有打架的历史,甚至喜欢挑畔打架,有的把在初中的一些“恶习”带到了中职学校,造成了不稳定因素。(3)个别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过密或有“早恋”现象,这不仅影响其到中职学校以后的学习,而且还可能带来其他不安定因素,如出走、自杀、打架、过早性行为等。(4)个别学生迷恋网络,迷恋游戏。个别男生抽烟喝酒普遍,撒谎,甚或极个别女生也进行尝试。

3.承受挫折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心理调适能力较强。

中职生源中很多在初中经受过很多挫折,因此,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一些尖子生要强得多。但看着同学们纷纷走进了重点高中的大门,而自己却只能上大家不怎么看好的中职。失败情绪充斥了全身,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有啥办法,“混”吧。

4.对荣誉等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较高。

中职生源,在初中时比普高生源受到表扬奖励等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要少得多。因此,他们对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要高。这也正是中职教育易于突破的地方。多表扬、少批评一点点,就会起到很大的成效。

四、学生管理的“爱、细、严、实、勤”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将“为一切学生服务”作为基本管理理念。根据以上特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转变教师观念,运用多元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应深入学生当中,对学生进行“解释、安抚、温暖、亲近”,以得到学生的信任。执行起来,概括为五个字“爱、细、严、实、勤”。爱即“爱心”;细即“观察细、思考细、落实细”;严即“制度严、执行严”;实即“务实”;勤即“勤做事”。

1.对学生有“爱”心。

用爱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爱家庭特困的学生。对于班级中纪律散漫、上课玩手机、无心向学、爱出风头、多动、经常借同学的钱不还等有各种恶习的学生,多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即“强项”),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利用他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前行,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挥。

2“.细”心做好每一件班级的事情的安排工作。

以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为契机,“细”心做好每一件班级的事情的安排,抓班集体凝聚力和正确舆论的形成。如果班级的学生的心有比较“散”的情况,以学校组织的各项运动会为契机,把“班荣我荣”的思想和理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把学生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团结、互助、向上”的班风。

3.班级管理要制度“严”,执行“严”。

从常规工作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开展班级工作中,尤其注重按照《班规》规范管理,关注细节,狠抓规范,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正常化。要求每个同学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树立主人翁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整个班级大家庭的一分子,人人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4.学习要务“实”。对学生的学习常抓不懈。

平时每天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要求。在思想上和同学们分析读书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很短暂和宝贵的,再分析现在的社会的就业形势,让同学们在思想上“主动去学习”。

5“.勤”做事“,持之以恒”抓常规管理。

对于班级的教室、清洁区、宿舍卫生、仪容仪表、学生出勤等方面常提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抓班干队伍的建设,培养好班级管理小助手;抓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五、多元智能指导下班级管理学生注意的问题

1.注重中职学生的智能优势,灵活处理。

当今的社会,人的发展意味着要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实际情况做好安排,言语-语言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各种演讲朗诵比赛活动,人际交往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合担任班团干部,音乐-节奏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文艺活动,身体-运动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逻辑-数理智能和视觉-空间关系智能有优势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上激励他们大胆去探究等等,不可一刀切或者把多元智能强牵附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2.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职业就业的衔接。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8

通过课堂观摩发现,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还是教师在讲,讲字词、分析语句、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探究仅成为点缀,本质上课堂还是灌输式的。

1、学生缺乏自由度,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训练。

体现在学生的自由写作、表达、探究中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教师讲授多,学生探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在探究时,未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小组合作讨论不到位、分工合作能力差,探究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参与,不利于多元智能的发展。

2、学生参与率低,合作能力得不到训练。

有限的探究性问题仅仅体现在师生之间单一、单向的对话中,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由于教师有选择地选取学个别生作为对象,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能力得不到提高。

3、缺乏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

问题是探究的中心。有的老师虽然设计了问题,但是没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课堂效率不高。例如:在《直面苦难》的课堂引入环节,一些老师直接通过讲周国平的生平来引入教学,这样等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失去了探究的机会,如果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对学生的能力就是一种锻炼,也就是说:问题意识的培养要遵循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代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与任务需要学生去探究。

4、课堂评价片面,缺乏对多元智能的公正评价。

课堂的探究活动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仅仅以知识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把得出正确的答案作为最终的胜利,很少看学习态度(所谓的态度评价也是以答案作为指标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是用试卷让学生练习,然后进行讲解和评价,探究活动用了应试教育的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被评价。

二、探究性学习与多元智能的内在联系

1、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探究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而能力的培养需要自主参与、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探究活动必须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目标。所以探究活动必须做到:自主性——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实践性——通过主体活动,做中学,用实践活动促进发展;过程性——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

2、发展多元智能的必要性与意义。

学生的全面与终身发展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都不能仅仅“自扫门前雪”,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但是传统的语文教育过分地重视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潜能的开发。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教学设计打开了创新的思路。语文教师只有让多种智力火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交相辉映,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潜能,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场所。语文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运用,其中渗透着对社会、历史的理解,涵盖着作者的审美与情感,语文是一个涵盖多种能力素养的学科。

3、语文探究性活动对于培养多元智能的作用。

探究性活动中蕴含着多种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语文教学探究性活动蕴含着很多能力发展的切入点,在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加强各种能力的锻炼,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促进全人发展。语文的探究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例如在教学前的预习中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的过程;语文探究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即兴作文创作的形式训练这种能力;语文探究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审美分析与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审美判断能力等等。如《直面苦难》中的“苦难”二字,可以通过音乐、美术、故事、诗词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予以体现,可通过音乐感受,名画欣赏,实践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

三、语文课堂开展探究性活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多元智能所需要的条件

(1)探究兴趣是多元智能培养的基础。

有过程才有能力,有兴趣才有过程。探究活动以探究内驱力为基础,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探究兴趣的培养。要结合社会与生活,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直面苦难》一文是哲理性文章,缺乏生动的情节故事,有的教师以文本讲文本,把精力全部放在字词的讲授上,学生反映冷淡。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与讨论,在观点的碰撞中澄清,才能真正发掘其中的深刻思想。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如展示讲解生活中关于苦难的生动感人的案例如盲人海伦、张海迪等,让哲理生活化、具体化,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

(2)课堂效益是智能培养的条件。

课堂毕竟只有45分钟,在设计问题是要把探究活动与最关键的重难点知识结合起来,防止无意义的、高投入低产出的探究活动。如《直面苦难》中,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话剧的形式表演“战胜苦难”的故事,花费了近10分钟的时间,成本高、效益低。如果探究活动确定在让学生提炼文字背后的深意,再让学生通过讲自己的故事说明这里哲理的合理性,则抓住了关键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对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抓住能力的发展点(即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充分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教学效益的课堂实际上就是浪费了训练能力的时间。

(3)良好的课堂生态是智能培养的背景。

一些教师的课堂上,老师也想学生能动起来,其中一位老师问学生:“说说名人对待苦难的态度”“谁能主动发言说说这句话好在哪里?”但是没有学生响应。但是另一位老师也问了类似的问题,学生却非常踊跃。究其原因发现:主要是这两位老师整个的课堂生态不同,前一位老师的课堂中教师讲的多,语气严肃,学生被压制住了,偶尔一两句提问也如石沉大海;而另一位老师的课堂一开始就活跃,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由时空,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做到:首先,要建立全新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具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其次,要建立好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中允许充分探究活动存在的时空并使得45分钟形成整体;再次,要建立学生探究的组织,将学生分成探究学习小组,形成自我运行的规则。满足了这些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教学探究过程中,让探究活动更加充分,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通过教学准备过程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1)通过问题教学培养多元智能。

首先教师要设计好活动的形式,其次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探究的核心,语文的探究性学习目的是发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例如在《直面苦难》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探究问题:①我们面对苦难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②面对着自然悲剧,孤立无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③当我们经历了苦难后,我们就是英雄了吗?这样的问题难度适中,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才能得出,学生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意味着对课文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课前的准备过程如果交给学生去做,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课堂中向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也是一个探究的素材,这种与学生为主的问题探究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思维能力非常好。

(2)明确活动中的能力取向定向培养多元智能。

探究性活动一方面要指向学习的重点知识,另一方面要指向学生的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探究活动把知识搞清楚,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活动训练学生特定的能力。这一点目前做的是不够的。例如:《直面苦难》中,我们让学生划出精彩的语句,收集生活中关于苦难的名言与故事,可以培养学生文本概况与信息收集提取的能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看“苦难”视频——罗布的故事,听歌曲《想拥你入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一个愁眉苦脸的人进行“苦难”的心理疏导,写出一篇疏导性的文章,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3)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多元智能。

对于课后的探究,教师提供的不是问题而是任务,形式上具备更大的开放性与自由度,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由探究。例如《直面苦难》上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周国平的生平,寻找关于苦难的感人故事,发现家庭成员经历过的困难经历及解决的方法形式等。这些任务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网络、采访等自由完成,让学生在这些自主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1)探究活动组织对智能培养的影响。

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把问题及任务交代给学生以后,要注意学生探究的进程,对小组活动进行调控,防止小组出现群龙无首、个别学生不参与、参与机会不公平等现象,同时通过一定激励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明显看出,一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直在进行分组探究活动,学生合作顺利自然。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将疑难问题汇总到老师处,让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一点是长期训练的结果。通过教师的组织调控,课堂探究更加充分更加有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出集体合作的能力与反思讨论的能力。

(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多元智能。

在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让学生研究问题。例如:在《直面苦难》教学中,在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过程中,有一个学生认为:“阿Q精神属于是正确看待苦难的态度”,这时候老师明显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但是老师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或者无法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没有理睬而是避开了,接着问“其他同学是否还有新的说法?”学生被压制住了,不再讲话。其实,学生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认真思考的结果,如果发掘下来能引起学生的争论,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这时候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走味而不高兴,而要从问题中肯定学生的创新洞察力。

(3)通过团队实践活动培养多元智能。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社会实践性,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收集资料,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等,如让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等。同时,不忽视基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一些教师在设计能力训练过程中走得过了头,反而把语言基本能力如听说读写等被淡化了,这也是不可取的。在《直面苦难》的教学中,仍然要抓住词语的理解与训练,一些老师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形式的字词教学,如:划出精彩的语句,你为什么划出这些语句?模仿这些句子写一段文字?苦难的价值有哪几个?学生非常积极参与。

(4)通过展示活动培养多元智能。

展示活动既有利于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表演、肢体语言、艺术才能等各种能力。学生的探究活动取得了成果一定要进行展示,如《直面苦难》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一位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成果展示,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有的学生朗读、或表演、或者讲自己的经历,在教学中我们一位优秀的学生谈自己父亲工伤亡故,自己和母亲含辛茹苦但是坚强不息的经历,打动了全班级的学生与老师,既锻炼了这个学生的能力,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与深思,在她的带动下,学生对“苦难”问题的思考明显更加深入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