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税务管理范例

智慧税务管理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化运用

0引言

早在2012年5月,我国住建部、发改委就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在文件中提出了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以此来促进我国城镇供水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我国供水行业的信息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1“智慧水务”基本组成

虽然,“智慧水务”建设过程会因为国家的不同、城市的不同或者是地区的不同产生较大的区别,但是,其在基本组成上却大致相同,都是按照“1个中心、2个平台、5个体系”来进行建设的。其中1个中心主要指的是数据信息化中心,具体包含基础设施、云平台、云应用及安全运维系统;2个平台指的是对内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企业内部工作需要;另一个是对外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企业对外服务的窗口,更是企业形象的展示;5个体系一是立体感知体系,包括智能监测系统、智慧采集系统等;二是主动服务体系,包括网上营业收费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三是自动控制体系,包括智能设备、智能预警、视频监控等;四是智能应用体系,包括智慧供排水和水务突发应急事件和安全维护等;五是支持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投入等[1]。

2水务公司“智慧水务”面临的问题

2.1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方面

2.1.1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胁,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水务工期在构建“智慧水务”的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胁,风险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新时期下,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水务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我国在2017年,“敲诈勒索病毒”的爆发,以及中石油近年来高度重视的“工业控制安全”工作,都说明了信息安全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因此,水务公司开发“智慧水务”,数据安全是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才能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及时准确。当前,部分水务公司的核心网络结构还有待完善、网络设备性能和控制机制也有待完善,在一定意义上也无法满足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还需要继续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逐步构建安全、高效、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为智能水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2.1.2技术力量和信息化队伍有待强化

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发展完善下,我国的行业技术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同时,对信息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管理要求。现阶段,除水务研究院设有专职信息管理部门和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外,我国水务公司在技术力量和信息化队伍方面还有待强化,存在一定的技术人员流失和转岗现象,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和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此,首先,公司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加信息技术人员的数量,为大众事业部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其次,需要委托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来保护水务公司的信息运营。

2.2数据采集方面

2.2.1自动化设备需提升,分步进行稳步前进

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和国外自动化技术相比较,发展相对缓慢。水务公司的给水厂、污水厂等生产单位的自动化设施技术比较落后,设备性能难以满足实际的要求,只能维持基本的生产运行。另外,自动化的完善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只有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水质数据采集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构建完整的“智能水务”系统。未来三年,我国需要对水源水厂的自动化设备、仪表等进行升级改造。但是,由于自动化投入巨大,我国需要采取逐步升级、重点落实、夯实基础工作、稳步推进的方针。

2.2.2智慧水厂缺乏体系,自动化队伍需强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动化系统对水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水厂质量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同时,自动化技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解决是“基于连续平衡控制的生产过程自适应流程管理”的问题。因此,建设自动化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持续的自动化技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设备的联合运行和后期的维护放在首位,还要根据给排水方案和要求设置生产参数,控制系统根据设置的生产参数和指标,自动优化设备性能和控制生产过程[2]。

3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的智慧化运用

城市智慧水务系统平台从内容上来讲包含着较多的内容,例如,各种重要的信息资源等。通过利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水务公司的信息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为水务公司的水务管理工作提供信息管理支持。智能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对系统平台进行改造,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和完善多功能结构体系,实现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扩展,完善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功能,达到水务公司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的目的。同时,水务公司还应该应用先进技术,增加用水管理平台,将水厂水资源生产、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内容统一起来。通过利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实现各种技术的有效融合,例如,分析技术、统计技术、控制技术等,进而增加管理平台的自动监管功能,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另外,利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提高水厂、城市管网对水资源处理工作的监测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水务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城市水务活动的相互连接,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活动链,提高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平。

4在营收客服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的具体智慧化应用还包含着在营收客服管理中的运用。水务杭亚通过利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将绩效考核内容以数字仪表板的方式展示出来,具体应用如下:第一,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表务的综合管理;第二,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收费支付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以及全民支付、翼支付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第三,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客服呼叫管理,实现营业收费系统的信息共享;第四,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全网络信息的管理,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5智慧化技术在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中的运用

智慧化技术在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给排水系统上。通过应用现有的云技术和云平台,可以对两个系统中的所有管理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如数据的监控、分析和远程控制等,进而为相关的管理业务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依据[3]。6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实现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化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城市智慧水务的综合性能和管理水平。因此,相关水务公司应该加强对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分析,优化平台性能,最终实现水务管理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善亮.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化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4):67-69.

[2]费战波,张永攀,彭泳凯.“互联网+供水”信息化建设在智慧水务中的创新[C].第十三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2018.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2

在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在此工程中,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而在水利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之凸显,而如何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实现对资金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充分利用,亟待解决。本文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分析了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所呈现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期;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途径

前言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之需,国家加大了对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在此过程中,我国水利事业随之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兴水惠民政策的支撑下,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为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并实现农业增产增益的目标奠定了基础。而面对水利事业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展,为了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切实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就需要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搭建为保障。

1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所呈现出了问题

1.1管理脱轨且监管失力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水利工程事业中,其资金来源从以往政府财政投入这一单一渠道,扩展到包含社会融资在内的多种渠道,进而也就使得资金来源复杂化且资金量较大。而国家针对水利事业资金投入方面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求要按照规范程序来实现对资金的审批,因此加大了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但是,在下级水利部门中,相应财务会计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财务审批与落实的相脱轨、私设小金库等现象下,对资金的监管失力致使资金浪费、贪污等问题随之产生。而如上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运行不畅,相应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1.2现有投入回报机制体系有待完善

在水利行业中,相应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呈现出了点多面广的特点,而基于这一复杂的结构体系下,对于下级的水利单位而言,在上级投入专项资金后,相应落实信息无法得到完善且及时回馈,而在社会资金投入上,当前尚未将这一投入回报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回馈,此种局面下,整个水利部门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价值与作用也就难以得到体现。而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基于水利部门现有投入回报机制体系不完善,进而也就使得亏负现象频发,相应社会资金在投入环节中,难以真正服务于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之需,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1.3基于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下的收费制度不健全

从目前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看,相应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收费问题随之诞生:一方面,资金使用不规范,外用问题随之发生,致使专项资金无法全面服务于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此种情况下促使资金短缺问题随之发生;另一方面,收费制度不健全,使得乱收费问题随之凸显。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体系敷于表面化,相应财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随之凸显,在此过程中,存在财务会计账目设置不规范的问题,借助巧设名目的方式私自收取额外费用,而这一乱收费现象当前缺乏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与监管。

1.4管理机构不完善且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应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细化分工为基础,并确保岗位人才具备较高的能力素养,但是,目前水利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相应职业素质偏低,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因信息化素养低而致使难以实现对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完善运用。在实际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队伍结构有待完善,尤其是要针对目前凭借职称挂职的问题,需要实现有效解决。同时,现有财务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问题的存在,使得水利设施建设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很多时候工程验收存在于形式上。

2新时期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的途径

面对当前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水利单位而言,则就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问题明确原因,以此来实现有针对性解决措施的落实,进而以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支撑,实现对资金的高效管理与优化配置,在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为推进我国水利行业乃是整个水利事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针对如上问题的存在,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进行解决:

2.1健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要想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就要求当前水利部门要在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明确划分管理职责的同时,强化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健全相应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并确保实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落实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要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在确保以多渠道进行融资的同时,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能够全方位服务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之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媒体监督的作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针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需要明确资金的使用的来龙去脉,并要针对资金的回报进行完善统计与反馈,以此来支撑财务会计分析工作的开展,并促使资金的使用状态处于社会监管视野下,同时以科学决策的制定来进一步优化资金的使用。在实际针对监督失利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将监管责任目标融入到业绩考核中,以此来促使水利单位能够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规范化践行并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

2.2完善资金投放措施

基于当前水利工程资金来源渠道广且资金量较大,且各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实际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首先针对水利单位资金来源渠道以及情况等进行调研,进而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当前中西部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吗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并要针对城镇供水网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对水利工程水源的开发利用,并进一步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城市、农村在具备充足用水的基础上,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完善相应的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资金投放措施的科学且完善落实,是如上水利建设项目能够实现的基础。

2.3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并全面提升财务会计人员能力素质

一方面,要针对当前财务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结合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细化要求下,实现结构的完善设置,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方位落实,为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现有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借助专业财务会计管理知识开展系统性培训,以提升其专业能力,同时要结合目前财务会计信息化之需,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确保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并配置相应的考核制度,以考核为门槛,在合格后方可上任。此外,还需要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大思政教育培育力度、强化行业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以此来解决私收回扣等问题,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3总结

综上,新时期下,对于水利行业而言,需要在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解决。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在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完善资金投放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并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以此来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促使水利部门以及我国水利事业实现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刘镇 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严丽.分析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228.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3

《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统一按13%的税率来征收纳税者销售与进口化肥的增值税,增值税免税一说不再有。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文章进行一一阐述。

关键词:

化肥;增值税;财务管理;影响

现阶段,我国化肥价格相对较低,市场供应充足,竞争优势强,对化肥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整改带来了大好机会。本文首先概述了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结构

当前,我国化肥企业产品处于过剩状态,加之有机肥依旧可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经销商和农民可自由选择化肥,价格仍是化肥市场的竞争主题。政策不会对农民带来多大的影响,关于化肥产品成本增加的部分,由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共同承担,生产企业要比经销商承担的成本多。随着化肥生产经销行业利润率的相应降低,一些落后且生产成本大的产能将逐渐退出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有利于减轻下游企业的税负

随着政策的调整,使以化肥为原料的下游化工企业能向上级申报抵扣进项税,以此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比如将尿素作为主要原料的提供氰尿酸产品的企业,实际调查显示,该企业五个月内总共卖出去8622吨的氰尿酸,总收入达到了3433万元,1吨氰尿酸中掺入1.7吨尿素。在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就能对原料尿素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企业按照具体的采购生产状况,三个月内采购尿素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达到了132万元,税收负担较以往有了明显的降低。

(三)短期内对化肥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大部分化肥企业均表示,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从颁布到实施,中间的间隔时间较短,再加上刚好赶在秋天库存量大,企业根本腾不出多余的时间适应政策以及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下游企业也纷纷表示,应为原料库存量提供必要的过渡消化期,给足适应新政策的时间。其次,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实施前期阶段会相应提高化肥企业的税收负担,追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凡是8月31日之前生产的化肥产品都按简易计税办法依3%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但并未明确原材料库存和化肥产品的过渡期,致使一些集团企业面临沉重的税负。化肥经销企业同样存在库存量现象,政策实施前购进的化肥不能抵扣进项税,政策实施后,销售可按简易办法依3%征税率缴纳相应的增值税,税负进一步提高。

二、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内部资产的核心,其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资产结构,同时企业资产负债表如应缴税费、累计折旧等会在固定资产价值的不断波动下而发生变化。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大大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值入账金额,并且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累计折旧的金额。此外,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短期内企业的负债与资产等会有所减少,而对于流动的负债和资产比例则较之前有所增加;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在企业经济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数量会随之得到一定的增加,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负债及资产的比例,为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前提保障。

(二)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纵观现状,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消除了企业之前应缴的营业税金与附加税款,使企业的税款支出大大节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企业的纳税金额减少,节省了纳税成本,企业不用承担较大的税负,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保障企业生产的规模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是企业现金流量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导致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一是企业投资活动受到影响;部分生产企业根据自身经营需求,常常会购进一些大型施工设备企业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其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投资基金的现金支出事项,无论怎样,企业的现金流出将有所减少。二是企业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大大减少企业税收成本,并且在营业税额的不断降低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会进一步提高。三是企业筹资活动受到影响;根据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融资活动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融资过程中生成的利息与融资的阶段性特点会使企业的现金流量逐步降低,进而导致企业面临还款压力,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三、应对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优秀的领导班子

当前,企业应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其正确的征收增值税的意识,向其宣传与推广征收增值税的具体手段;企业还应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在优胜劣汰的原则基础上开展相关考核;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规章制度,打击一切形式主义,并做好必要的成本审计,突出财务监督职能;定期考核员工的素质水平,拒绝接收素质水平低或能力薄弱的人员,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促进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企业应通过有效的措施手段优化内部结构,防止发生机构冗杂、人员复杂等问题,节约一定的资本投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而强化企业工作水平,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及重复配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绩效责任制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高质量的产品,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为企业扩大市场,保障企业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发展。要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绩,就必须配备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因此企业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清晰划分员工的职责权限,提高员工对政策的适应能力,进而调动其积极主动性。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的薪资与绩效密切联系起来,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企业经济效益。

(四)优化调整账务处理流程

一是企业应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科学确立明细账目,严格按相关规范标准实施增值税的业务核算,提供高质量的税务资料。二是根据企业实施的新业务,应积极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操作流程,并且提高操作流程的实践操作性。三是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增值税的财务处理方式,在相关法律基础上降低一定的税额,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五)强化税收筹划意识

企业应抓住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带来的机遇,不断强化税收筹划意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通过正确的税收筹划减少税负,尽可能和一些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企业配合协作,通过抵扣进项税节约纳税成本。此外,财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增值税带来的好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企业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降低税收负担。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充分利用增值税优势的同时,还必须预防各类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严格按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将税法落实到实处,保证纳税筹划的顺利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一定的挑战。该政策的实施虽然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节约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但对于一些不可抵扣的企业来说,其税收负担将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增值税引起的各种新变化,全面发挥增值税的优势作用,优化调整财务制度,从而在现代市场中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胡卓妍 单位: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栋.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0).

[2]陈振晖.论增值税改革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3]李彩龙.浅谈“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影响[J].经济师,2014(10).

[4]刘杨.对于营改增过程中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26).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金税四期”;高净值人群;税收征管;风险评估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是调整市场失灵状况重要工具,是充当调控杠杆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产业、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助推器,是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差距的平衡器,是维系经济运转、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纽带,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保驾护航。伴随着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执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涌现出一大批高净值人群,这些高净值人群也是政策里的先富者。国内高净值人群主要包括五部分人群,分别是私营企业老板,央企、大型国企及大型私营的高管人员,骨干人员,影视人员,网红及头部自媒体人员。这些先富起来的高净值人群同时也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向前,若能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将能够实现带动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事情。但是有些高净值人群法律意识淡薄,有意无意地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逃避国家税收法律征管。

一、高净值人群概况

高净值人群一般指资产净值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个人,他们也是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较高的社会群体。“高净值者”相当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提出的“先富者”,其含义是指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即在相比较的情况下,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比正常工薪人员高很多。其经济水平不仅能够达到财务自由,还能够带动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的发展。

(一)高净值人群的类型。我国目前的高净值人群主要有以下五类人:1.私营企业老板。是指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法人。私营企业经营范围广,规模大小不一,中小私营企业经营好,一年赚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不是问题;甚至有的个人工商户,若生意足够兴旺,一年赚几百万元也是可能的,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达到高净值人群标准也是指日可待的。2.央企、大型国企及大型私营企业的高管人员。是指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其年薪超过几十万元的不是少数。根据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4000多家的上市公司里的高管薪酬高于150万的企业有1112家,在这上千家的上市公司中的高管薪酬高于1000万的有29家,那么这些高管的可投资资产大于1000万元是不言而喻的。3.骨干人员。是指互联网技术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其年收入也是相当高的。有的企业除了高薪还有股权激励等奖励,这类技术骨干人员的薪酬也是属于高收入人群。4.影视人员。近几年的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影视明星的年收入是在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这些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基本上都是上亿元,其持有可投资资产也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从近几年的税收征管查处来看,这个行业是我国高收入的集中地以及偷税漏税的重灾区。5.网红及头部自媒体人员。是指在网络经济催生出来的粉丝量很大,在网络上知名度很高的一群人。在我国,网红及头部自媒体人员的直播收入不亚于影视明星,其年收入甚至高于影视明星收入。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有些影视明星也做其直播,从这些现象看,网红及头部自媒体人员的收入有可能超过影视明星的收入。由于网红及头部自媒体人员的收入虚高且多样化,成为税收监管的重要对象。

(二)高净值人群与税收的关系。从人群分布看,高净值人群是税收收入的主要贡献者。税收是合理调节国民收入的必要手段。其主要来源是高净值人群纳税。税收征管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税收职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高净值人群通过偷税漏税来积累巨额财富,这无疑是对国家分配制度的公然侵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伤害,也将自身置于违法犯罪的危局之中。根据《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预测,到2021年底,将有300万高净值人群拥有1000万元以上的可投资资产,这一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约96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4.29%,相当于2020年全国GDP的94%。2000年至2020年,我国二十年来的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0.4的警戒线以上,凸显了我国目前财富分配不均衡。一个富人少纳税的社会,容易产生马太效应: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因此,党和政府通过“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合理调节国民财富分配。这不仅是民心所向,更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手段。

二、高净值人群税收违法动机

税收违法行为是指税收法律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违背税收法律法规或税收精神而采取的,给国家税收收入带来了非常的减少或损失的行为。其本质是趋利避害和苦乐计算。从个人角度,趋利避害和苦乐计算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在税收征管方面,纳税人的决策目标是通过违反税收法律的规定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权衡,选择其效益最大化,从而进行趋利避害和苦乐计算,实现其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高净值人群税收违法的动机是趋利避害和苦乐计算。从马克思观点,利润空间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规范,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因此,在法律框架下,高净值人群会不断地在最大化其自身经济利益和遵守法律界定之间作出所谓理性选择。

三、“金税四期”下影响高净值人群税收违法风险因素

“金税四期”下高净值人群通过税收违法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代的风险成本都大,加强高净值人群的税收风险评估是当前我国税收策划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金税四期”影响高净值人群税收违法风险因素是税收风险评估前提条件。

(一)数据采集是税收征管风险管理的信息识别基础。随着“金税四期”的到来,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开发和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共享程度。金税工程的推进,国家税务机关不断拓展外部信息渠道,积极打通商家、银行、服务提供商、社交媒体、互联网等第三方数据信息渠道,形成数据闭环,税务数据传输、存储和整合更加便利,为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风险评估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数据支持。金税工程系统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储存、整理、维护和关联,通过纳税识别码有效归集外部数据,通过数据比对以及内设风险预警模型进行税收征管风险评估与识别。

(二)先进大数据技术是税收征管风险智能评估手段。“金税三期”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目标,提高了税收风险管理能力,达到了跨税种、跨纳税环节的信息共享,保障了税收征收管理,增大了纳税人违法行为的风险。“金税四期”是在“金税三期”的基础上升级的,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实际需求,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通税费全数据、全业务、全流程等,奠定了智慧监管与智能办税的良好基础;增强了内部控制监督平台,打造了智慧税务,实现了税收治理现代化,达成了“智慧办公、智慧指挥、智慧决策”的目标。“金税四期”标志着我国税收征管风险进入智能评估阶段。

四、“金税四期”下高净值人群税收违法成本

(一)“金税四期”下税收违法成本的定义。税收违法成本是指纳税主体实施税收违法的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实施违法行为所支付的法定成本与信誉成本以及税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及法律给予的惩罚和制裁的一切损失。

(二)“金税四期”下税收违法成本评估。1.“金税四期”下税收违法成本额测算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大、从业人员多,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对高净值人群税收违法行为成本远超税收违法收益。特别是信誉成本和经济性成本。近年来,被查处的影星和头部主播、网红等偷漏税案比比皆是。例如:最近的某网红偷漏税案,其法定成本主要是指对其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其中,包括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被处罚和追加滞纳金总计6.38亿元。信誉成本是指其税收违法行为给其自身带来的信誉损失及给社会信用环境的负面影响。由于税务违法行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其职业造成损失是巨大的。按照其2021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的价值90亿元,假设将来五年每年按照20%增长。以2021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其将来五年创造的价值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先测试算出其将来五年创造的价值:2.折现率的测算(1)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经过资料调查和分析,2021年十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2.73%。(2)市场风险溢价市场风险溢价(Riskpremium),是投资者在清楚风险报酬的情况下,面对不同风险的高低,对风险的承受度,影响其是否愿意冒高风险获得较高报酬的意愿,或是只接受稳定的收益,放弃冒高风险可能得到的较高报酬。风险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的差额称为“风险溢价”。本文选取评估基准日前五年的沪深300指数的月几何平均收益率,折算成年几何平均收益率(采用复利计算)。计算出的市场收益率是7.1%,由此得出市场风险溢价为7.1%-2.73%=4.37%(3)β系数的测算贝塔系数是某一投资对象相对于大盘的表现情况。本文参照评估基准日前五年的沪深300指数的月几何平均收益率,得到的β值为1.0845。(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此得出无风险报酬率:Rg=2.73%市场风险报酬率:Rm-Rg=4.37%β系数:β=1.0845则权益资本成本:Re=Rg+(Rm-Rg)×β=2.73%+4.37%×1.0845=7.5%3.“金税四期”下税收违法成本评估从表2可以得出,如果该网红没有税收违法行为将来五年按照最保守的方法的折现率计算,其能够创造价值折现到现在的现值是633.5亿元,这可谓是信誉成本,付出代价是惨痛的。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许多高净值人群在创造经济价值方面是富有创造力的,但是在税收法律和价值评估方面是极度欠缺这方面知识的。

五、加强高净值人群税收风险防范,实现其名利双收

(一)以数治税环境下提升高净值人群共同富裕意识,降低税收违法风险。J.S.密尔认为人类有为别人的福利而牺牲自己的最大福利的能力。他提出的功利主义是指在行为上的标准的幸福,并非行为者一己的幸福,而是与此有关系的一切人的幸福。这与我国党和政府的奋斗宗旨和目标不期而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高净值人群物质基础已经足够支撑其上层建筑的建设。若高净值人群能够被正确引导,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党和政府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保护合法收入,监管异常过高收入,倡导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馈社会,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各地税务机关应该定期对高净值人群进行“共同富裕”主题宣传。高净值人群也应该主动学习和掌握共同富裕理念,在积累自身财富的同时,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实现其名利双收。

(二)加强对诚信纳税主体的激励,提升高净值人群。遵从度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加强对诚信纳税人进行激励,针对每个会计年度诚信纳税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加大宣传力度,进行高净值人群的精神奖励,这样能够提升高净值人群的荣誉感和纳税遵从度。各地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各地区纳税主体的纳税年度评价分进行排序,定期对评级高的纳税主体进行精神奖励和宣传其诚信纳税行为。这样可以做到不想偷税漏税的效果。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与纳税人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关系,消除税收遵从风险产生的根源,从而有效提高税收遵从度。

(三)加强高净值人群的税务知识培训,防范税务违法风险。各地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各地区纳税主体的纳税年度评价分低的纳税主体,定期安排相应合适税收风险评估师,负责进行点对点的纳税辅导和风险合规监督。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纳税人规避税收遵从风险,也有利于增进征纳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税务机关在开展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的同时,提供点对点服务,使得高净值人群对特定税收问题有确切的了解,降低税收违法成本,提升税收征管效率[4]。

六、结语

税收能够起到资源配置、调节需求总量、调配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保护国家权益、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税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砥砺前行。高净值人群在“金税四期”严格监管下,应加强税收违法风险评估、树立正确的税收法律意识、合法纳税,为共同富裕和实现民主复兴贡献自身财智,达到名利双赢的良好状态,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带动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瑛.税收违法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27):102.

[2]甘绍平.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5(15).

[3]丁芸,张岩.“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管模式探究[J].会计之友,2019(17).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5

全国税务机关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两年来,税务稽查机关就如何做好绩效管理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很好地激发了税务稽查一线干部的潜能和热情。但从运行情况和基层稽查干部反映看,基层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的效能还参差不齐,许多单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是在调查了解和全面梳理、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就基层税务稽查机关在绩效管理中应把握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税务稽查;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以开发人力潜能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已被现代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广泛运用。自2014年全国税务机关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以来,各级税务机关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方面积极开展绩效考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效。作为专司偷、逃、抗、骗税的税务稽查机关,通过组织开展绩效管理也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税收中心工作“以查促收”、完善税收管理“以查促管”、震慑税收违法行为“以查促改”等作用。但从两年来各单位绩效管理运行情况看,基层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绩效管理机制不够成熟,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开发人力潜能作用不明显,管理目标与整体建设融合度不够高。为此,笔者对有关单位绩效管理的总体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税务稽查机关在绩效管理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克服思想认识误区,不断培养稽查干部正确的绩效观

税务稽查机关的工作特别是税务稽查岗位的工作,融入了稽查干部以及有关人员大量的智慧和技能,这些智慧和技能往往难以用具体数字进行考量,加上税务稽查本身所具有的工作特性和长期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一些稽查干部对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存有一定的认识误区,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人认为,对于税务稽查来说,每一个涉税案件中的企业规模不同、案情复杂程度不同、查处结果不同,把这些不确定因素案件去量化,可操作性不强,也存在很多不公平性。还有人认为,稽查工作从选案到执行融入不同部门和很多人的智慧和精力,很难界定哪个人为此付出工作量或贡献的多与少,对案件承办人的办案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其结果难以“服众”。也有不少人感到,就天津市地税稽查干部队伍来说,大部分人思想觉悟较高、担当意识也较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天津市地税稽查收入由2010年的10.85亿元猛增到2015年的28.7亿元,而且选案准确率、结案率、入库率也都逐年提高,税务稽查震慑效应在各领域纳税人中得以显现,根本用不着再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时间搞绩效管理。这些认识和观点无疑影响和阻碍了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的推动和深入。因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消除片面认识及抵触心理,主动支持和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不间断地开展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时机,就当前税务机关推行绩效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不间断的宣传教育,让每个干部切实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保证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保障,是加快职能转变、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在税务稽查干部中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培育绩效管理文化,大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运用绩效管理的氛围,逐步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抓重点工作落实的“指挥棒”,税务稽查干部改进工作、提升素质的助力器,不断促进税务稽查工作质效的持续提升。

(二)适时与稽查干部就绩效考核考评情况进行分析、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事前沟通可以明确绩效目标,事中沟通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事后沟通可以促进有效整改。因此,税务稽查机关的每一位领导者要针对所分管部门、干部的实际,有重点、经常性地与税务稽查干部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是绩效计划制定与执行、日常管理与考评、绩效分析与改进等环节的沟通,要做到及时周到、细致入微,并通过这些重要节点、关键环节的分析与沟通,找出绩效差距和提高绩效的途径,使广大稽查干部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中不断刷新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进而逐步克服和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参与绩效管理的主动性,增强自身工作绩效的创新、创造意识。

二、克服考评指标权重失位,不断优化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一些基层税务稽查机关的绩效管理,只是把方方面面大量考核考评指标简单累加后再进行量化,甚至依靠单纯的、细化和量化的指标来进行绩效管理,并在绩效考评中过分强调工作完成量的考核,忽视了工作质效和潜在的对整体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以及长远发展的指标考评。比如:就涉税案件查办方面,往往对易于掌握的案件查结数量、查补税款金额、涉案企业处罚率等考核占比大,但对办案质量高低、办案经验总结、查办案件影响和干部能动作用发挥等带有税务稽查可持续发展、稽查干部潜能挖掘以及促进税收秩序规范这些指标占比少、权重低。基层税务稽查机关在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指标权重失位、考核目标值失衡、指标设置与总体建设偏离等突出问题,应在今后优化绩效考评指标时加以注意和克服。

(一)考核考评指标的设置要考虑全局性

绩效考评既是对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工作绩效的考评,也是对全员干部绩效的考评,因此,绩效考评指标设置要兼顾机关工作上的整体性,也要考虑人员岗位、工作性质上的差异性,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那些在岗位职责中没有明确或难以细化量化,但又决定稽查工作质效、提升建设水平,甚至是打造机关品牌、创新机关文化的工作,更不能被忽视和遗忘。比如: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广、查办案件的质量影响、各类培训的效果运用以及机关正气的树立扶持等,如果在考核考评指标设置中被忽略了、淡化了,甚至被遗忘了,广大干部的士气就难以激发,稽查干部的潜力也难以挖掘,机关整体建设及税务稽查中心工作也就永远在低层次上徘徊。

(二)考评指标的设置要突出中心工作

税务稽查机关的职能就是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因此,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税务稽查中心工作。不仅在指标设置上不能让税务稽查这一权重失位,在分值设置上也要突出税务稽查的中心地位,不能没有重点地面面俱到和求全失重,更不能偏离中心另辟蹊径。对其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也要围绕税务稽查这一中心工作去进行,也就是从保障税务稽查工作的效果、服务税务稽查工作的质量、维护税务稽查的地位等去设计考核考评指标、分配考核权重,并通过对其工作绩效的考核考评,提高其服务保障水平,最终达到促进税务稽查工作的提升和长远发展。

(三)考核指标设置既要相对稳定又要适时、适度调整

考核指标的设置既要立足于税务稽查机关日常工作的完成,又要着眼于税务稽查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与上级机关对自身绩效考核的对接,并且很好地应对由于时间、空间转换所带来的工作重心和任务变化。因此,考核指标设置一方面在日常工作指标上要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随上级乃至中央重大部署和税制战略调整以及重点工作转换,适时、适度调整考核指标、权重分配等。通过考评指标设置上的动静结合,确保在全面系统地对日常工作绩效考核考评、实现税务稽查中心工作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同上级重大部署调整、重点工作转换的融合及统一。

三、克服与税务稽查机关全面建设脱节,提升机关整体水平

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绩效考评结果,而是税务稽查工作的持续性改进、税务稽查质效的不断提升,从而最终实现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克服撇开机关整体建设只强调抓绩效管理和只重视考核考评结果的唯绩效观,也要克服空泛地追求机关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认识不到日常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的作用。

(一)要防止孤立地看待和追求绩效考评结果的行为意识

绩效考核考评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但过分地强调绩效考评结果、追求绩效考核名次,势必会削弱绩效管理开发潜能、激励干劲、推进工作提升的作用,也容易让考核对象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规避绩效“犯规”被罚失分上,最终导致干工作、抓落实只为取得较好的考核考评结果,不考虑工作质效和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要把绩效管理与其他管理模式相融合

尽管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和政府机关都公认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但就税务稽查工作和机关整体建设来说,绩效管理不是管理范畴的全部,单靠绩效管理也不可能实现税务稽查工作整体建设的持续发展。因为税务稽查各环节工作以及机关的有些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工作的绩效,还有一些工作也难以用具体数字去衡量多与少、大与小,难以靠量化去评价优和劣、高和低。这就要其他的管理方式去弥补、去辅助、去完善,以实现税务稽查机关的正常运转、维护和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比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工作中精力付出的多少,干部思想觉悟的培育,争先创优氛围的营造等等,这些都难以去量化和用数值去评判,就需要靠传统的、情感式的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去推动、去补救、去完善,也只有把这些管理方式与绩效管理有机地融合,才能达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要把绩效管理目标和税务稽查整体建设相统一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其根本目的和目标就是提高税务稽查机关的整体建设水平。因此,绩效管理的推进和各个环节的把控都要紧紧围绕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建设做文章,不能片面追求绩效管理中的量化考核结果,更不能人为地把绩效管理与整体建设割裂开,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绩效考核结果很好,但干部队伍人心涣散、领导班子没有凝聚力、机关整体缺乏合力等现象。所以,在抓日常工作落实中要以绩效考评为抓手,把注意力放在发现问题短板上,不断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还要把绩效考评作为整体工作上水平的一个抓手,通过完善的内部运转流程和顺畅的协调沟通,把绩效考核考评融入整体建设之中,有效地解决绩效管理与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建设“两张皮”的问题。

四、克服与干部利益、升黜背离,营造挖掘潜能、争先创优的氛围

税务总局要求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评价业绩、改进工作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主要运用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方面。就是说绩效考评须与个人利益、个人升黜、个人荣辱同步推进,与稽查干部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要相一致,否则,就难以激发稽查干部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更谈不上提升税务稽查工作质效和税务稽查整体建设水平。“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充分挖掘开发人力潜能、激励激发主观动能、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势在必行。

(一)与稽查干部的成长进步挂钩

绩效考评结果与稽查干部的成长进步挂钩,是对稽查干部工作绩效的再次肯定,也是对稽查干部的不间断激励,因此,各级组织要按照各年度绩效考评优秀名次和个人的政治思想表现、能力素质水平、廉洁自律状况,结合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规划等,有计划、有梯次地做好稽查干部的培养、选拔,让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所为、有其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反之,对个别部门和个人连年考评较差、能力素质较低的干部,应及时予以诫勉谈话、免职或降职,逐步构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

(二)与稽查干部的荣辱羞耻挂钩

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税务稽查干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将有助于形成个人与部门同发展、共荣辱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年度绩效管理评估考核结果,分析评价各部门、个人的工作落实和绩效指标执行情况,并充分利用奖惩机制,对目标完成度高、成绩突出者采取通报表扬、发光荣榜、授予荣誉称号等褒扬措施,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全覆盖、高规格的宣传,使之时时处处感受到工作成绩所带来的自豪和荣耀。对工作懈怠、考评不佳的采取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责令限期改进、诫勉谈话和调离岗位等惩罚性措施,让其切身体会到工作懈怠所带来的羞耻。通过旗帜鲜明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积极营造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尚,逐步完善充满活力、持续激发正能量的内生动力机制。

(三)与稽查干部的物质利益挂钩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6

一、夯实数据基础,促进考评业务融合

数据质量是智能化考评的业务基础,而提升数据质量的首要条件是拥有充足的样本量,在时间纵向跨度和平台横向维度上进行数据的整合利用,从中总结规律、发掘趋势、构建有效可靠的数据模型。因此,平台、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的全方位“融合”,既是构建数据基础的前置条件,同时也是数据整合带来的必然结果。

(一)“组织”+“个人”,打通考核屏障

绩效管理(组织绩效)和数字人事(个人绩效)作为税务系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同宗而功能各有侧重”,是税务系统考核考评工作的重要工具,在目前的考评体系中,绩效管理与数字人事是两套独立的运行系统,仅通过考评分数的录入进行数据交换,难以直观地获取税务干部从组织到个人的完整的逻辑链条。为进一步促进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融合,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关于绩效管理和数字人事优化升级,“既要各有侧重,又要浑然一体”的要求,必须打破平台间数据壁垒,将全年的战略目标按照职能分工划分至各单位,各单位再根据岗位职责细化至个人,将集体责任体现在组织绩效考评成绩上,将个人绩效体现在个人考评结果上,确保组织绩效目标与个人绩效结果的一致性,将税务干部个体工作成果转化为系统工作合力,实现“合力而效应同向倍增”的目标,从而构建完整的考评数据链条,并为数据集中和后续的统计分析提供硬件基础。

(二)“全局”+“专项”,聚焦工作重心

绩效管理工作既要强化过程管理,监控抓细抓常,保证各项日常工作的顺利运转,同时更要聚焦中心,对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和税收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覆盖。由于年度内的重点工作往往具有跨度短、重复率低、数据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导致其数据往往由于缺乏同期比对参数,难以从中总结数据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对工作进行指导。因此,需要采取全局面上考评与重点工作专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在专项工作考评的同时,构建与其他相关性指标的数据关联,寻找数据变化的逻辑趋势,从而展开科学有效的分析。

(三)“人管”+“数控”,提升评价精度

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对各项考评指标的机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考评过程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但由于税务系统各部门承担的工作职责差异性和考评指标的多维性,还无法实现指标体系和考评流程全智能化,因此在逐步提升机考比例的同时,也要注重人工管理,通过人工介入,对指标内容中难以一一列举的细节、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特殊情况进行补正,将相对成熟、考评细节简单的指标交由机考,对考评维度复杂、主观程度较高的指标,采取机考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考评形式,从而达到扬长避短、提升考评精度的目的。

二、优化数据分析,防范风险查漏补缺

数据分析工作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统计参与决策的有效手段,即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深度开发利用,从中分析趋势、寻找规律,将其运用于风险防控、改进流程、提升质效等方面。可以说,数据分析是整个数据应用流程的绝对核心。在绩效管理工作中通过健全数据分析机制、搭建数据分析平台、优化数据分析方式等手段,以绩效分析作为引领绩效管理工作的龙头,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日常分析,实施过程监控,及时准确掌握工作进度,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实现持续改进提升。

(一)制度先行,健全绩效分析机制

做好绩效分析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分析相关工作机制。一是完善指标评估机制,抓住绩效指标的编制质量在绩效工作质效中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这一特点,从编制绩效指标说明书、优化绩效指标库、评估绩效指标质量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绩效指标编制水平,为绩效分析提供基础。二是规范考评分析机制,要求参与考评的各个单位按季度围绕工作形势、考评情况、问题和建议、工作计划四方面撰写分析报告,确保压力层层传导到位,规范绩效分析模式,增加分析维度。三是深化改进提升机制,将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于绩效管理各个环节,建立从指标制定、绩效运行、年度考评闭环管理下的持续改进分析机制,持续推动工作的改进提升。三项机制相辅相成,三管齐下,为数据分析工作铺路搭桥。

(二)创新驱动,构建绩效分析平台

绩效分析作为引领绩效管理工作的龙头,具有驱动绩效管理质量持续提升的强大动力,为推动绩效分析工作从文字化、人工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实用、便捷、集成、有效、智能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绩效分析预警平台”,通过提供数据对比,在收集、整理各单位、各部门历史考评数据的基础上,提供图形化直观展示,对同类指标进行逻辑关联,体现其各年度考评成绩走势,为绩效分析工作提供详细、准确的资料参考;履行预警提醒,按照考评周期自动推送考评预警提醒,节省人力资源,确保提前预警、提前沟通、定期反馈;展晒分析成果,以可视化界面展现绩效分析报告,促进各单位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升绩效分析水平。通过数据积累,逐步建立从事后到事前的全方位分析模块,有力促进考评工作完成从被动接受结果向主动改进提升的转变。

(三)精准指导,提升绩效分析成效

在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化平台支撑下,高质量的绩效分析报告是工作成效的集中体现。绩效分析报告根据当前周期的工作形势,有针对性地选取关键项目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同比、环比以及与同类数据的关联度,为各项考评数据变化趋势和其对整体成绩排名的影响提供纵向和横向逻辑支撑。根据各类指标的设计原理、考评标准和不同风险点,加大对工作薄弱环节和扣分风险排查力度,不断提高绩效分析的前瞻性、风险预测的精准度,争取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强化绩效分析对工作改进方向的指导,着力查漏补缺,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有力提升绩效风险防控水平的工作目标。

三、强化数据应用,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数据分析工作的目的,是通过自身的有效运行,完成“目标——执行——考评——分析——奖惩——改进”工作闭环中“分析”的步骤,并为后续的奖优罚劣和改进提升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绩效分析结果运用的科学与否,不但是绩效分析工作成效的体现,还会直接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改进提升,完善优化目标设置

积极拓展绩效分析功能,除对考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工作短板外,还可借由对考评数据的同期比较,反向指导绩效指标的编制和优化工作。通过对指标完成率、考评差异率、工作推进进度、任务完成质效等具体情况的分析,找出指标考评标准设置中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改完善,确保以考促改和以改促考双向驱动,共同推动绩效工作走向深入。

(二)监督反馈,全面提高管理质效

充分发挥绩效分析对工作监督的推进作用。围绕数据分析报告,完善推送、督办、反馈、改进的管理模式,定期各项绩效指标的推进情况,点对点向责任部门发送数据分析报告,确保工作短板、风险提醒推送到位、督导到位、改进到位,层层传导压力,建立督办台账,持续跟踪分析结果反馈执行情况,确保风险点逐一整改到位,有力提升工作质效。

(三)结合实际,探索深化结果运用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7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财富安全;教学改革

1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企业数量的井喷式增加,会计人员财务水平与效率亟待提高

中国现有8000万家企业,每天新工商注册有4万家,自“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一带一路”等多个国家发展蓝图的陆续铺开,更是为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全国掀起全民创业浪潮。双创涌现了大量有活力的市场新主体,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充分利用双创的大好形势,集聚各方力量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在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局面下,我国经济可以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广大市场主体的强大生命力发挥了牢固的基础支撑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更加成熟有经验的会计人员。

1.2新兴行业的涌现推动了会计岗位职能的转变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需求更加多元化,就业结构也呈现出新变化。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近日了13个新职业,其中包括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农业经理人等新型职业,当经济这棵大树不断向上生长,新枝涌现成为必然,这些都对传统会计岗位职能提出挑战,会计人员需要帮助企业进一步挖掘出财务数据中的价值,提供高端个性化的会计服务。

1.3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传统会计行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一些企业通过不断地深掘技术创新,将一系列垂直行业解决方案融合到统一平台,以SaaS交付服务模式的最佳路径,实现从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的全部转移。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同时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日渐成熟,共享服务中心在广泛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还保证了日常会计业务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同时明确了各个主体的责任,优化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流程,也对传统会计工作产生冲击。

1.4智能财税服务使得税务筹划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凸显

随着“三流合一”的不断强化、金税三期并库的上线,以及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等政策的提出,国家依托于互联网,集合大数据评估、云计算功能的“智能税收系统”,从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库存、银行账户和应纳税额等几个纬度来判断企业的税务问题,使得企业纳税人所有的经营行为都在税务机关的监控范围,涉税风险将大大提高。但绝大多数会计工作仍停留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财税监管合规性的问题层面上,企业越来越需要能控制财务风险,降低成本费用的财务人员。

2实务中会计工作的演变过程

2.1电子记账方式代替人工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电子记账方式可以准确而又迅速地为企业提供预测、决策所需要的会计数据,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账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账的大部分业务,改变了之前的一系列重复操作。信息化更侧重于数字信息的后续综合分析,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公司内部管理的效率。低端标准化的会计工作受到冲击。使用更加专业的财务软件进行核算和税务相关业务处理,可以高效地解决企业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问题。

2.2财务共享模式的逐步推进

企业规模不断扩张,IT不断提升,小型电算化软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财务共享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共享财务中心可以获得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使得数据的整理、归纳、分析不再效率低下,更容易做到跨地区、跨部门数据整合。同时共享财务中心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较高,其提供的服务更加高效、精准。共享财务中心的模式也使得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和更新换代变得更及时和便于操作,使得公司管理层集中力量在核心业务的处理上,而将基础功能、辅助功能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来实现,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信息,集中力量发展壮大公司的核心业务。在企业日渐完善的财务体系下,财务共享中心的核心就是做到不断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也是未来最容易被AI人工智能取代的一个部门。

2.3财富安全管理取代账务处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如何能够做到安全经营和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管理的财富新观念。它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有“资源层面”的整合能力和经营智慧,更要有“规则层面”的统筹智慧和能力。它改变了传统观念中,以拥有和创造财富多少,作为事业成功的界定标准,倡导运用“统筹规则和整合资源”的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获取安全、持续的财富。财会从业人员的职能也逐步向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进行转型,尊重企业发展规律,深耕行业、专注耐心地创造长期价值,帮助企业进一步挖掘出财务数据中的价值,形成效率、效益与安全均衡发展的管理模式。

3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探讨

3.1一如既往的重视会计基础课程的建设

虽然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传统会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培养具有更加扎实会计基础的人才仍是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将来被替代的只是基础的计算和做账工作,并不代表会计行业会被取代。任何抛弃会计基础教学的行为都是舍本求末。盲目跟风、花大气力搞前沿课程建设而忽视了会计的基础教学,不注重实际的与国际接轨都将是无源之水。

3.2合理进行前沿课程体系的设置

未来机械性、体力性、纯线下的低端岗位将继续减少;与此同时,以往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含量的白领岗位,也面临逐步减少的威胁;而那些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个性化需求的职业岗位,特别是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能的新兴岗位将不断涌现,如管理会计师、数据分析师等。为适应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要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人才,会计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会计工作,要面向应用、面向技术、面向市场。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逐步提高信息化课程、管理会计等高端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开展信息化会计工作的水平,帮助企业进一步挖掘出财务数据中的价值。

3.3注重培养学生税收筹划的相关知识

我国的税法是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况且很多税收和外汇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复”“XX函”的方式规定的,本身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不一,而在会计专业课程讲解过程中,税务知识仅限于财务会计里采购和销售环节增值税、损益结转环节的所得税缴纳等知识,学生只知道根据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计算这两个税种,对于企业实务中常遇到的印花税、个人所得税、教育税金及附加等其他税种既不了解其内容,更不知道其计算方法,而这些在会计课程中涉及较少,学生不知道其来龙去脉更不知如何缴纳,这在今后的实习和工作中成为一块短板。因此增加税法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税收筹划知识是必要的。

3.4深刻落实实践教学理念

一方面实践教学要向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的机会,引进更多的“双师型”教育人才,让老师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了解会计工作的发展现状,从企业中汲取最新的会计信息,到讲台上传递最实际的会计知识。及时考察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反哺教学,以实践促教学。另一个方面,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为学生提供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增强合作力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完成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工作任务,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新鲜的力量群体,培养和发掘更多的优秀员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更大程度上提高学校现有的师资水平,明确未来教学的方向。

3.5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智慧税务管理范文8

关键词:税务体制;税务改革;企业发展;纳税筹划

我国在多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在贯彻供给侧改革工作,而税务体制改革也是重要部分之一。在税务体制改革活动进行过程中,我国各个地区也开始着手进行书屋政策与制度的调整与优化,改变了我国税务体系的整体格局,比如形成了金税三期系统等。对于企业来说,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关注税务体制改革的内容,并基于此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才能够在税务体制改革过程中较好适应改革内容,在复杂多变的行业市场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竞争优势地位。下面也以此为切入点,谈一谈税务体制改革与企业发展的融合策略。[1]

一、税务体制改革对企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税务体制改革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产生了较多影响,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针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善。一方面,税务体制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更新设备的成本,使得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的时候可以的享受增值税抵扣优惠。与此同时,税务体制改革也可以较好降低建筑行业领域工程分包活动中存在重复交税情况,较好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税务体制改革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增加税负压力,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税负压力还是会显著降低的。另一方面,税务体制改革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多负面影响,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顺应改革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才能够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较好的支持。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更新优化速度较慢,同时企业也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与税务体制改革处于显著割裂状态。[2]

(二)对企业纳税筹划的影响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交纳多种税款,自身的税务压力也比较大。为了降低自身所承受的税务压力,很多企业都开始着手开展纳税筹划活动。但纳税筹划活动要求企业充分关注财税政策和相关法律,否则就会因为触犯这类法律而面临惩罚。税务体制改革活动使得我国财税政策和相关法律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调整与优化,因此也对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面对税务体制改革活动如果能够做好纳税筹划活动的创新调整,那么自身的税负压力将会显著降低。反之,企业有可能面临更高的税负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税务体制改革活动对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不断推动纳税筹划活动的创新。

(三)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税务体制改革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也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关注这一点,并进行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与改善。在税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个企业都开始立足于“营改增”政策内容,实现财务体系的改革,并重新审视税务管理模块。但是有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真正管理这项改革内容对于内部管理业态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较多不和谐情况。比如财务部门已经开始结合税务体制改革制定新型的管理制度,但是很难在企业内部得到全面贯彻,最终导致企业各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的时候面临更多阻碍。这些情况也说明了我国较多企业都没有在内部管理工作中融入税务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3]

二、税务体制改革与企业发展的融合策略

(一)融入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在税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也受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要求企业可以做好财务管理模块的优化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应该全面融入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可以结合税务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与流程再造。在具体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时候,企业应该逐步实现财务管理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联动,使得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战略价值。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税制体系改革活动的不断推进,税务活动在企业内部将会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并推动财务管理向着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延伸。因此企业在融入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的时候,也应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活动的关联性,最终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发挥较好的战略价值。[4]

(二)推动纳税筹划的创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税务体制改革活动对于纳税筹划专业性与科学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做好纳税筹划活动的创新。一方面,企业应该提高纳税筹划的意识,使得纳税筹划活动能够纳入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层面上。这也要求企业可以在平时高层会议上进行纳税筹划活动的专项讨论,并引入真实案例和详细数据,使得高层领导直观认识到纳税筹划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最终在税务体制改革过程中明确纳税筹划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切实提高纳税筹划体系的专业性,在内部拉起一支专门进行纳税筹划的团队,改变筹划人员处于兼职的情况。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在平时针对纳税筹划人员做好税务体制改革的相关培训教育工作,使得纳税筹划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可以严格遵循税务体制改革的最新要求,避免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

在税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不仅仅要关注财务部门受到的具体影响,同时还要立足于宏观层面看待税务体制改革内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入,最终可以立足于这项改革内容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税务管理活动本身就关系着企业各个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过程,不仅仅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重视这项活动,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也要投入相应的精力。而在税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不仅仅要进行财务管理、纳税筹划等模块的调整,同时还要关注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最终形成基于税务管理的标准化内部管理模式。即企业先针对自身需要缴纳的税种进行全面总结,并明确这些税种所对应的内部业务活动和管理事项。这样以后,各个内部管理人员就可以充分明确自身在税务体制改革背景下应该做好的各个事项,并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式保证自身工作开展的成效,推动企业在复杂行业市场环境中取得较好的发展。

三、税务体制改革与企业发展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深读税务体制改革内容

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深入研读税务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并做好改革前后的政策对比,积极探索这些变动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在平时的时候,企业也应该做好税务体制改革的学习会议,使得财务部门人员可以快速掌握改革精神和财税法律调整,最终实现改革内容在财务部门中的快速贯彻。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做好税务体制改革的衔接工作,保证改革内容在企业内部贯彻过程中不会遇到较多阻碍。这也要求企业可以严格遵循政府部门在税务体制改革过程中所推出的各类政策内容,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营改增规划等工作,使得税务体制改革可以跟企业发展实现较好的融合。

(二)做好税务风险的把控

企业在深入推进税务体制改革的时候,也应该做好税务风险的控制。这主要是因为税务体制改革工作直接引起了财税政策与法律的变化,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关注这些内容,那么就很容易违反这些政策与法律,带来较为显著的税务风险。特别是在纳税筹划工作进行的时候,一定要在最终方案实施之前,进行综合的风险评定工作,避免纳税筹划活动带来不必要的财税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在税务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邀请一些第三方专业团队对自身税务风险水平进行全面甄别与分析,使得自身潜在的税务风险能够暴露出来,避免遭遇不必要的财税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考虑结合税务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和自身税务工作情况,建立完善全面的税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并引入现代智慧财税系统进行各项税务信息的智能处理。这样以后,企业就可以在推进税务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做好税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合来看,税务体制改革会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较为显著的影响,要求各个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税务体制改革与自身发展的融合与联动,真正在税务体制改革背景下推动内部改革与创新。这也要求企业可以深读税务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并基于此推动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拓展,使得税务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和内核精神,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较好贯彻与实施。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在发展过程中提高内部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得税务体制改革可以跟企业战略发展实现较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孟香红.浅析“营改增”税务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纳税,2017(33).

[2] 柴丽琼.“营改增”税务改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31).

[3] 刘永宏.税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标准化研究——以大型施工企业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