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艺术教育范例

家庭艺术教育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1

国际教育成就协会对中国的调查报告表明,家庭与幼儿园比较,家庭对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是70%一75%,对其认知的影响是30%一50%,而幼儿园这两项比率为5%一10%。可见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将为日后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及存在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围绕着儿童的成长而展开的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过程,是随人类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最古老的一种教育形态。在一部完整的教育史特别是学前教育史中,家庭教育应该占据最重要的地位。1987年开始的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史慧中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研究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在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均大于教养机构教育。研究者提出,不能再把幼儿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应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社会人刁-培养的奠基工程。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站,它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都不能替代的。家庭条件的优劣和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幼儿个人的成长,而且也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身心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的形成,都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有着莫大的联系一.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教育能否以正确的力-式有效地进行,对幼儿拥有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幼儿的终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激增,家庭教育目标日益提高,幼儿家庭教育已引起千丁,万家庭的重视,学术理论界也在这方面作了响益的探索,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幼儿家庭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巫待解决。

1.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

幼儿家庭教养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浅环境、全家一起活动等设施型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的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心理环境、精神环境等环境因素,主要折家庭成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持久影响的主要是指后者。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不和睦、家长不良的处事态度,等等。这种家庭环境,将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健康成长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造成幼儿情绪低落、活动消极、对外界事物不甚关心、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等等.

2.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有的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和幼儿园的事情,只要交了钱,孩子的管教便成了学校和幼儿园的事。一些家庭则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例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直接教育轻环境创设”、“重主动行为轻被动行为”、“重说教轻身教”、“重物质提供轻健康心理氛围创设”等,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特别表现为“溺爱”型与“专制”型教育。家庭的溺爱容易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难以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则相反,家长们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从幼儿时代就“严格”要求孩子,权威在手,说一不二,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管教,严重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比较富裕,这为下一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要尽可能让孩子所处的环境宽敞明亮、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有现代气息,并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各种玩具、墙饰物品,使孩子的居室充满活力。硬件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主要的是因为幼儿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能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影响甚至改造作用。要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一种巨大、无形的资源,是培养幼儿健康身心不可或缺的条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家长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家长首先要具有一定的道德和文化修养,要有健康的身心状态,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家长的这些素养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已为众多的事实所证明。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障。在现实中,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积极向上、活泼乐观、人格健康;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压抑,人格残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良好,家庭的气氛一定温馨、祥和、宽松,必然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温床”。因此,父母应当主动地、不断地、慎重地、不遗余力地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孩子能在美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1.树立“大教育”观。儿童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关注环境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学校教育,或者课堂教学,或者学科教学,是对教育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教育应该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不能只是强化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必须看到,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双向互动”、“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影响着儿童身体、心理的发展;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儿童对事物的态度和儿童的行为,包括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反应也影响着家长。家庭教育的过程有时是由家长的行为起动的,有时是由子女的行为起动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根据子女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进行;家长的观念、知识、能力、体力也有不如子女的地方,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向子女学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孩子共同成长。#p#分页标题#e#

3.坚持“智德并举”。幼儿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更要放在首位。家长不仅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启蒙老师,更是幼儿建构其精神世界的引航人。在注重幼儿文化知识提高的同时,更要注意其品格素质的培养。家长要言行一致,追求真善美,更好地塑造家长的角色,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

4.注重身教为主。幼儿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对高深的道理及语言指导难以理解,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给孩子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因此,身教对于幼儿的效果,比言传要好。也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自己首先就应该具备这些品格。家长要不断转变观念,改进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5.适当物质奖励,多精神鼓励。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都需要得到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适时表扬、正面鼓励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尤其重要。幼儿良好的言行举止一旦得到成人的肯定,会产生双倍甚至几倍的良好效应。但是,如果经常采用物质、金钱作为鼓励的手段,容易造成幼儿不正确的金钱观念。

6.重视能力的培养,避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生活、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让幼儿去做,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其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坚持“爱而不溺、严而有格”的教育方法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2

图书馆支持家庭教育的可行性

图书馆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实质是对家长家教能力的提升和为孩子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指导。图书馆具有的社会教育职能、向社会和家庭延伸的发展趋势、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都为支持家庭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早在20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者就注意到并论述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职责。例如,蔡元培曾说:“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第一是图书馆。”[4]马宗荣认为,“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既是民众进德、修业、慰安、娱乐的地方,又是辅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机构。”[5]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将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来认识,并认识到图书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随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LibraryAssociationsandInstitutions,简称IFLA)于1975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研讨会上也提出“开展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努力支持家庭教育,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构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图书馆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成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6]。图书馆对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是图书馆面向特定领域的服务,是其服务的细化与延伸,是其服务向家庭延伸的一项重要内容。效的资源保障图书馆被誉为“文化的圣地”、“知识的殿堂”,汇聚了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拥有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音频视频资料在内的大量信息资源。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支持家庭教育提供了资源保障。家长及孩子可以从丰富的资源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修养。特别是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资源,可以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除了丰富的资源外,图书馆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支持家庭教育的生力军。阮冈纳赞说过:“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的时间和设备情况怎样,也不论看管图书馆的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馆工作者。”[7]可见,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是支持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

图书馆支持家庭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充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鼓励全民阅读,增强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作用,首先应该加强宣传,鼓励全民阅读,增强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提出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以来,群体性的读书活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文化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例如,我国许多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等节日都会集中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为人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图书馆虽然在阅读推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仅仅限定在某些特定的日子进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使阅读推广活动具有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开展。只有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使社会公众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营造社会读书氛围,使人们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从而形成越来越多的学习型家庭。对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开设家庭教育资源阅览区。

资源建设和整合是做好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图书馆馆藏中涉及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源多种多样,既有纸质书刊、光盘等实体资源,又有大量电子资源、音视频资料等,图书馆可以把不同载体类型的教育资源统一整合到家庭教育专题下,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信息。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都非常重视资源的整合,实现了一站式检索,为人们全面获取某一主题的信息带来了便利。图书馆也可以把某专题的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等实体资源统一整合在某个空间内,开设专题资源阅览区,同时配备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使社会公众在一个区域内就可以获得某个专题的全面信息。例如,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资源中心即教育专题阅览室,资源载体类型包括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及线上资料库;内容包括教育类的一般参考资料,语文教与学的参考资料,学前及家庭教育资料,本地及海外关于教育与语言学的试卷、课程纲要及能力评核资料,政府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多媒体及电子资源,本地及外地的教育类期刊。教育资源中心为人们获取专题教育信息带来了便利。因此,图书馆可以面向家庭服务,开设家庭教育资源阅览区,囊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光盘、图片、音频、视频及各种电子资源信息,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服务与支持,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与环境。做好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工作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家长常常感到困惑,这时图书馆开展针对家庭教育的咨询与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举办系列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而为家长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提供平台。通过参加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可以了解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成长特点与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都开展了这方面的讲座,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家长培训班,组织馆内精干力量或聘请一些教育、心理、医学等方面的专家或教师,对家长教育、养育子女的行为进行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养育子女的能力与水平。其中,对家长的阅读指导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应重视对家庭阅读的指导和家长的培训,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服务。国外许多图书馆还为此制定了专门的计划等。例如,俄罗斯各级各类图书馆都设专人编写适合各年龄层的阅读大纲,为各年龄层、各类家庭提供所需信息,其既有0~6岁的亲子阅读大纲,也有为7~18岁青少年制订的读书计划[8],从而为家庭阅读指导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帮助孩子健康发展。重视新技术、新媒体服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服务方式的不断变革。过去,读者只有到图书馆才能获取资源和享受服务,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利用网络打造“家庭虚拟图书馆”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延伸至家庭,使读者在家里就能得到所需的资源与服务。例如,天津图书馆推出的“家庭虚拟图书馆”,把更快捷、更全面、更有效率的图书馆建到读者家庭,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全天候的信息服务。一方面,图书馆为家长和孩子获取资料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也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咨询问题。再如,美国加州亚帕勒顿公共图书馆专门开设了“家庭因特网”(familyIn-ternet)的网页,向家庭介绍各种馆外相关信息资源,包括少儿图书、录像带及少儿节目等[9],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资源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孩子及时获取一些优秀图书、视频等信息,以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家庭虚拟图书馆”为家庭获取信息带来了便利,但是仍需要不断完善。#p#分页标题#e#

笔者认为,“家庭虚拟图书馆”还应该增加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如设置一个家庭教育专栏,汇聚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各种知识,并使其成为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为家庭教育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利用数字电视将资源与服务送入家庭目前数字电视已成为受众面广、传播迅速的又一新型服务平台。因此,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优势,构建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知识传播与服务网络[10],通过数字电视把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和视频讲座推送至每家每户。例如,国家图书馆推出了电视图书馆服务,根据馆藏资源和服务特点,先期推出了以“文津讲坛”、“经典流觞”为代表的视频点播类节目,随后以“馆藏精品”、“图说百科”、“书刊推介”栏目等信息揭示类服务及为大众提供京城文化信息的“文化动态”等,丰富了家庭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家长与孩子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其中,“教育专题”讲座对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大有裨益;“经典流觞”栏目是以少年儿童及中青年受众的个性需求与求知偏好为出发点进行内容组织的,符合青少年儿童的知识需求,可以为其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利用数字电视的图书馆服务使人们在家里就能方便地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无论对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还是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视作为最大众化的终端形式,其优势显而易见,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然而,国家图书馆是与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推出的这项服务,用户所处的位置如果没有被歌华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就无法收看这项节目,这使服务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全国很多地区不能收看到这样的节目,限制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降低了其保障水平。笔者希望,在多方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尽快做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使全国各地的家庭都能在家里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为家庭教育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与帮助。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3

关键词:社区;社区教育;儿童艺术教育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自此,我国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5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针对全国24个省份的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调查统计显示:83%的省份有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形成了“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培训场地”的三级教育网络。开设培训课程总量达5.7万门,其中针对儿童的培训占总量的20.25%。艺术领域作为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关注,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社区教育,将成为提升儿童艺术素质的重要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教育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社区艺术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社区间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政府投入和师资课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其次,社区艺术教育在专业上无法与营利性民办机构比肩,很难吸引生源、开展活动。再次,缺乏生源的社区中,艺术教育常常形同虚设,政府的过度投资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由此“切实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成为教育改革中必须考虑的环节。

一、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概念理论

(一)概念界定

社区儿童艺术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居民共同体,整合并利用优质资源、调动各类人员而开展的以培养该区域内未成年人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广义上,涵盖了在区域内开展并起到提升儿童艺术素养作用的一切活动;狭义上,指由社区委员会组织,旨在培养儿童艺术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专门性活动。本文采用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狭义概念。

(二)基本特点

第一,独特性。社区儿童艺术教育依托区域开展,因地域的差异而不同,提倡该区域领导集体整合本地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开展糅合地域特色又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促进儿童艺术素养发展的目的。第二,多样性。形式上,可以是正规的培训、参观、讲座、文体比赛;可以是一般性儿童的展览、绘画、表演活动;也可以是非正规的游园、踏青、采风、歌咏、诗对等活动。内容上,涉及音乐、舞蹈、绘画、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主体上,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主体有社区内有艺术特长者、聘请的专职教师,也有社区联合的专门机构。第三,公益性。社区中的儿童艺术教育是公益性质的教育活动,其组织为区委会,实施主体是区域内的每个个体,受众为社区儿童;另外,其物质基础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和社区自筹,而非家庭和儿童个体,儿童成为无偿的资源享有者和受益者。第四,基础性。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并非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是以体验、感受、表现、创造为主的感性认知。

二、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理想路径

(一)能充分调动区域性特色艺术资源

社区本土资源和儿童艺术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协调并生。一方面,源于本地特色的优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有研究指出,民间艺术教学应充分了解社区内已有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如民族、风俗、习惯、设施等基础,选择贴近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以便儿童接受。另一方面,社区儿童艺术教育植根于区域文化中,需要充分发挥地区艺术资源优势,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艺术。

(二)有利于更新家庭的艺术教育观念

当下儿童艺术教育中,家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了儿童学习的经济支出,还深刻影响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把握。然而,许多家庭将“不输在起跑线”的思想奉为圭臬,在艺术教育实施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过分求果的功利意识、乱无头绪的经济投资、盲目延长儿童学习时间、过分注重技能技巧训练等。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对艺术教育本身不了解,二是对儿童有着过高或过低的评估,三是缺乏可以使家长充分挖掘儿童特质的场所。社区艺术教育是公益性的,不仅在于社区儿童福祉和利益的体现,更在于对社区家庭艺术教育观念与行为的引导。其一,纠正家长在儿童艺术教育观念上的偏误。使家长相信儿童在多元文化与艺术熏陶下,能够依照自己意向自主选择适宜的活动,据此及时了解并发现儿童的兴趣、特长及需要,并结合自身条件予以针对性培养。其二,纠正艺术教育投入中存在的偏误。家长可以节省“尝试”儿童兴趣班过程中的大部分投入,用小部分支持社区的艺术教育基础建设,实现资源的循环持续利用。

(三)能积极提升儿童的基本艺术素养

社区艺术教育的基础性意味着其内容非旨于“深”,而重在“广”。现在艺术文化学校常常开设种类繁多的培训项目,将学习目标定位为“技能习得”,或多或少地引导家长执着于儿童艺术技能的培养。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为多元文化艺术提供了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儿童能感知、发现并体会“美”,在不断的表现与创造中,提升艺术实践的效能感与实现技能的提升。社区也可以规范并联合组织建设完善的艺术文化学校,对有兴趣特长的儿童进行专门化培养。

三、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开发策略

2016年颁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可见,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开发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社区自身的力量协调联动。

(一)出台政策法律,推动社区艺术教育实施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引领社区开展科学、高效的艺术教育活动,保证社区艺术教育的普适性和基础性。首先,应在制度上规范社区艺术的内容、形式、对象。社区艺术教育要保证对儿童良好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此,政府要大力监管,确保艺术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儿童的年龄阶段,使儿童能平等愉悦地接受健康艺术的熏陶,进而充分地表达与创造。其次,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为有内涵、有想法、有创意的社区提供物质支持和鼓励,社区艺术教育不仅需要政府为其提供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保证儿童充分享有教育资源,更需要教育专业的人才管理并从事社区艺术教育工作。为此,政府可以开设社区教育公务人员职位,鼓励志于基层建设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对有艺术特长或教育经验的中老年、残疾人、军人群体申报职位的给予补贴支持,充分体现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再次,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明确的社区文化与艺术规章,规范入驻社区的民办教育,坚决反对并依法查办利用社区教育、谋求私利的不法行为。在探索社区儿童艺术教育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明确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鼓励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入驻社区,为其开辟“绿色通道”。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调整管理方式,精简审批手续和办事流程,提升社区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其自主制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设施、开展教育科研、考核评级、分配收入、优化人才管理,对有能力、有水平的教育机构进行补贴,表彰其公益办学的道德行为。

(二)联动社会力量,家社共创艺术教育环境

《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社区是由家庭组成的有机整体,社区艺术教育离不开每位居民的参与。为此,首先,家庭应转变固守思维,改正“唯技能是用”的艺术教育观念,让儿童在社区中自由享用教育成果;其次,社区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使更多家庭认可并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再次,社会办学力量在社区中寻找市场的同时,保证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纯洁性,打造助于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利于艺术发扬光大的社会环境。

(三)挖掘社区资源,营造和谐开放的艺术氛围

第一,合理开发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在充分了解评估本社区现有物质资源、人文资源基础上,挖掘特色活动,培养居民中有艺术思维、特长、教育能力的人才。让社区教育专业人士开发活动、管理项目、从事教育,减少对教育过程的过分干涉。社区领导集体应摒弃利益至上、业绩至上的政绩观,避免无中生有地过分挖掘本地艺术资源,保护并合理利用特色的社区艺术资源。第二,积极开展社区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须要培养儿童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为儿童搭建广阔的平台,给予充分的时间。为此,社区应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品牌活动。同时,避免哗众取宠办活动造成的资源和精力浪费,避免重技能、轻体验的活动评价。第三,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感性的认知载体,更有利于儿童充分体验和感知艺术。因此,应注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资源共享,通过建设“电子音乐图书馆”、迷你“电影院”、迷你“歌剧厅”等现代化艺术公共设施,或与社区周围的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或大学等联合搭建教育平台,使儿童在优质教育资源和高雅教育环境中发展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琼.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2]秦晶.论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J].艺术科技,2013,(3).

[3]印小青.学前儿童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8).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4

(一)公立学校不能无法完全容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在民办学校,艺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农民工会把子女送去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无形中加重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负担。

(二)校外艺术教育师资问题

农民工子女为了节省入学费用,大多选择一些教育费用较低的培训机构。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这些入学费用低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聘用一些职称较低,工资待遇较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校外艺术教育受到限制。

(三)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正式的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中,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革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教学质量。然而,在一些非正规的艺术培训机构,往往会因为受到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出现不规范、随意现象,把艺术教育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四)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难在家里对子女进行艺术熏陶和辅导,他们比较注重技能的培训,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十分在意。从而造成了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与热情减退,进入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学习后,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十分不如意。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以上问题表明,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资源投入偏少,在艺术教育方面获得的资源和支持相对不足,而这是和农民工子女对校外艺术教育的渴求极不相称。以下就校外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及国家政策三大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力争全面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

(一)校外教育机构教育方面

第一,艺术教育的定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艺术教育定位入手,加强认识,从本质上认识到校外艺术教育是兴趣教育,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并为国家培养具备艺术素养的人才。第二,校外艺术教育资源的完善。为了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校外艺术教育,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加强艺术教学工作。一是艺术团队建设。艺术团队建设是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建设艺术团队提升机构在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声誉,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二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展示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三是争取政府拨款扶持,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的受教育条件。第三,家校合作。校外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程,缺少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庭教育的实施,农民工子女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促进家校合作,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手段与家长进行交流,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艺术学习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培养艺术兴趣。

(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还会对他们的艺术兴趣产生重要影响。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培养艺术修养的条件,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做好准备。

(三)国家政策方面

第一,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校外艺术教育法规。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校外艺术教育问题急需国家立法,明确政府部门和学校责任。第二,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支教和帮扶活动,组织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共同活动,拉近农民工子女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探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和成熟时期,也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家人们热切的期望,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中,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做好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高校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有效改进目前高校艺术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一、高校艺术生的个性特点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提升,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如今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相关专业,对学生进行大众化培养,其中,艺术生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专业能力强,基础文化知识薄弱

目前高校艺术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小时候就接受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些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另一类是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想依靠艺术渠道进入高校,因此在中途转为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很多艺术生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注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校艺术生普遍存在专业能力强,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的现象。文化课程和艺术知识发展不均衡,给大学生的综合教育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当今学生缺乏文化素养,在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会阻碍艺术生对艺术知识的理解与提升。

(二)缺乏集体主义,组织纪律性差

大学时期的课程相对于高中来说轻松许多,会有大量课余时间,很多艺术生追求自由和个性,不注重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我行我素,不关心“大家庭”,还会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等,无视班级纪律与学校规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级的团结与凝聚力。这类艺术生在未来进入社会的时候,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会让他们无法与团队协同共进,只会让自己游离于集体和团队之外。

(三)富有激情与创造力,情感细腻且丰富

艺术生往往很多都是感性的,在自己的情绪方面较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艺术生朝气蓬勃、激情四射,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与浪漫色彩,再加上受到“艺术无国界”的理念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让艺术生更加热衷于对艺术的奉献,自然投入的精力就越多。他们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灵感、对于事物的感知、来自生活的体验,让艺术作品更富有灵性。同时理性思维的缺乏也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容易偏执,情绪易反常,理性的约束力较弱,在为人处世上容易感情用事,自我意识相对突出。

(四)拥有理想,缺乏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

在学习中,大多艺术生都比较注重专业成就感,积极锻炼自己,让自己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理想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自律性不强,对自己要求不够,学习放纵,不少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缺乏勤奋学习毅力和严谨治学态度,对他们而言,只要能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就行。专业的成就感与不严谨的学习态度就会形成矛盾,以至于很多高校艺术生的自我评价过高,但是实际的专业应用能力差,在面对现实情况时束手无措,无真才实学。

二、高校艺术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高校艺术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比如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自身的因素。大部分艺术生对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在很多方面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定位较高,因此他们遭受到的心理压力就会比普通学生大很多,渐渐的就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一)社会因素

在很多人看来,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和金钱。大部分艺术生也是对于文化课实在是学不下去时才选择艺术这一条路,所以这就更加剧了艺术生的心理焦虑感。艺术生讲究灵感和创作,经常走出学校,就会较早接触社会生活,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于学校和家庭的叛逆心理逐渐增强,不少学生会做出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违法行为。另外社会竞争的激烈也给艺术生的心理带来压力。在当前人才济济的时代,只有自己足够突出、足够优秀,才可以在职业领域里赢得一片天地。在进入激烈竞争之前,艺术生所存在的优越感和人生理想在残酷的环境中渐渐被打磨,受到挫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理想动摇的情况。信息技术时代,每一个高校艺术生都会有自己的手机和电脑。同时,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如果能够正确利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就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相反,则会让自己陷入无底深渊中,沉溺网络无法自拔,最终害了自己并连累家人。

(二)家庭因素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家庭环境对自身心理和生活上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到了大学,就是进入了另一个小社会,很多学生就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有的学生还利用高利贷贷款,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家庭较富裕的学生不用过于担心经济的来源,而贫困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还要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赚取生活费,这一部分学生心理负担明显超过其他人。父母都是希望子女都能成人成才,对他们给予很大的期望,有条件的父母则不惜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爱之深责之切,这些也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在每一次比赛或者考试中,较大的压力会影响到他们的发挥,成绩不能满足父母期望时则会出现焦虑、恐惧等问题。

(三)自身因素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艺术生对自己约束力不强,经不住外界的强烈诱惑,容易上当受骗,走上错误的道路。同时,艺术生的情感较为细腻,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也导致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复杂。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产生爱的火花。在陷入感情漩涡中之后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感情一旦破裂,就会萎靡不振,需要长久时间进行疗伤,荒废了学业,对未来消沉。甚至还有部分同学由于思想过于极端,产生轻生念头。每年度会有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发不止。

三、促进艺术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的工作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师生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重要工程。因此,学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在心里健康工作上投入一定的精力,能及时的给予工作经费上的支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结合学校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自觉的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动,比如艺术作品比赛、艺术节、书画展等,在活动中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全校师生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逐步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设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与机构

目前,虽然各高校都开设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但这些课程主要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偏向于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无法很好的处理实际性问题。据调查发现,很多艺术生都比较关心人际交往和职业心理,因此在课程内容里应多注入这两方面的知识,并能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记忆深刻,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设立相关的部门机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措施。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是很大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也是较为信赖的人,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的培养,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熟悉学生的情况和心理,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辅导员也是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导者,在对待学生时应该一视同仁,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样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除此之外,还要设立心理咨询室,聘用心理专业水平较好的专家学者,帮助艺术生疏导心理,解决心理障碍,打开心扉。

(三)定期排查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总体来说,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品质大都积极向上,一般他们遇到情绪上的问题时,会把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在艺术作品上。有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不愿意与他人交谈,埋藏在心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因此,做好艺术生心理预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帮助艺术生养成良好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一些心理测试,或者是进行心理普查,全面了解学习心理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疾病,要及早进行心理辅导或危机干预,如若问题较为严重,必须联系家长,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四、结语

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艺术教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做好艺术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培养品格优秀、综合素质良好艺术生的前提。因此各个高校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部门要全面深入研究,找到正确并合适艺术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进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艺术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与对策[J].职业技术,2011(05).

[2].陈施施.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2).

[3].李翠华.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0(07).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6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在界定数学学习投入内涵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同学和家庭四个层面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关提升数学学习投入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普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艺术类课程的建设。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科学类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好。本文在界定数学学习投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有关提升数学学习投入的策略。

一、数学学习投入的内涵

学习投入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Schaufeli首先提出学习投入的概念,认为学习投入包括活力、奉献与专注三个方面。活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斗志,面对问题能够迎难而上;奉献是指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懈努力;专注是指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中,并体验到愉悦的获得感。据此,我们认为学习投入反映了学生在行为上、情感上和认知上的精神状态。数学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课堂和课外的各项学习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学习投入是一种行为投入,它体现在上课认真听讲、专心致志,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并能主动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数学学习投入是一种情感投入,它体现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主动、富有兴趣,能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数学学习投入是一种认知投入,它体现在学生喜欢思考和提问,能够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创造和联想能力,进行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可以说,数学学习投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统一体。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影响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个面向特殊群体的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氛围和课业负担等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有重要影响。首先,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学科的定位,决定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认知投入程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幼儿教学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可能不是太深、太多,但是数学思维的运用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一味地强调艺术教育而忽视思维训练,那么学生将理所当然地认为数学是一门“副科”,不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习氛围对于学习投入具有正相关的导向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克服学习中的种种问题,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相反,散漫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倦怠,导致学生应付数学学习。最后,课业负担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数学课业难度大、考试次数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数学课程的引导者,其教育理念和行为、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以及师生关系,都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因素。首先,教师对于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接受和认可水平。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需求,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愿望和更高水平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表现出的负责、尽职态度,将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期望,将从内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使学生产生内隐追随,以教师的行为作为模仿的对象,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会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作为巩固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同学因素

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同学因素,主要包括同学影响、同学支持和同学压力。同学影响主要体现为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激发学习的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数学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同学的数学学习投入;相反,班级同学对于数学学习的懈怠,将在同学之间“传染”,影响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投入水平。同学支持表现为同学之间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合作和帮助的行为,让学生个体感觉到数学学习的正向作用和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投入水平。同学压力与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水平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即适当的同学压力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而当数学学习投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同学压力进一步加大,将导致数学学习投入水平的下降。

(四)家庭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家庭特征和家庭环境,对于其数学学习投入有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的保障和基础,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源泉。学生家庭特征主要是指父母亲职业状况、父母亲婚姻状况、兄弟姐妹情况(即是否独生子女)等家庭情况。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支持程度、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理念和行为、家庭气氛和谐状况。良好的家庭特征和家庭环境,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产生正向影响;相反,缺乏爱和支持的家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有不利影响。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提升策略

(一)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并重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注重人文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忽略科学类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的设置。传统观念认为,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而游戏即是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于是很多学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对数学这类在幼儿教学中不直接开设的学科,减少开课学时,逐渐边缘化。殊不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育,而且是思维教育。这样的思维教育将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其开展的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变过去重视人文艺术教育、忽略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导向,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并重,从学校层面提高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样的课程设置指导原则,将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同感,使学生树立数学学习成就动机,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二)改善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投入水平

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通过学讲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情感上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愉悦感。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将数学课堂学习与学生实习环节中的数学思维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功效,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三)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促进同学之间的数学学习交流

同学群体对于数学学习的共同认知,将影响学生个体对数学学习的投入水平。班级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伙伴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将有利于营造你追我赶、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学优生和学困生将结成对子,通过交流和模仿,促进班级数学学习的共同进步。同时,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将得到同学的心理支持,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产生较高的学习期望,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四)积极争取家庭支持,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保障和动力源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投入的基础条件。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后,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理念,兼顾人文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和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同时,家长在生活方面要积极支持学生的学习,既不要娇惯,也不要放任,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作者:林琳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倪士光,伍新春.学习投入:概念、测量和相关变量[J].心理研究,2011,4(1):81-87.

[2]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2):83-92.

[3]周琰,谭顶良.初中数优生、数困生的数学学习投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53-57,94.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7

近年来,艺术教育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不仅是高中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个人素养的重要教学模式,而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发挥出他们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阐述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以及高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及其应用。

关键词:

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运用

很多学者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但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生活的匮乏,在教学过程中解释太多的理论学生会听不懂,让学生觉得学习艺术是很空泛的。高中美术教育和生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从美术教育和生活中找到美,体验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文章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高中美术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教材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是不断学习,不断塑造自己行为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使艺术教育趋于在理论内容上的学习提高其艺术性,使艺术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通过教师精心挑选的教材,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意教材的选择,必须贴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这将更有利于美术教育的教学。

2.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美术作为一门欣赏的艺术,它源于生活,每一件艺术品都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如果艺术不能影响生活,就不能谈论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艺术教育也似乎没有意义。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课堂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使学生能感受到艺术是跟生活中紧密相连的。高中美术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让艺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高中美术教育应在同一时间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使艺术教育更具有实践性,使艺术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趣味性。

3.从艺术教育中探索生活的艺术

艺术教育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具有探索生活之美,通过学习艺术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来获得良好的艺术感悟,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模仿老师,从学习生活化教学的艺术中发现生活的美,然后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从而表达生活之美的效果。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1.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艺术教学

将艺术教育融入家庭生活,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家庭生活当中的一些知识转化为艺术知识,使艺术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美术知识用于设计自己的卧室,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根据学生的艺术思想的全面认识,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知识。此外,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家长也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更为生活化,从而培养运用艺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家长需要为学生营造案例,让学生有独立探讨的空间,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在业余时间给学生制造一些家庭事务,如采购、餐具摆放的位置,桌子和椅子,展现艺术选择对应模式,使用颜色和款式的餐具,桌子和椅子,让整个家庭环境得到改造和适应,以提高学生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也促使学生利用艺术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美术教育回归日常生活

美术教学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美术教学回归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并培养良好的基础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首先,美术教育应该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存在的家庭环境,自然风景和其他事物,让学生学会感知和理解能力,以促进学生观察综合视觉形象以及全面提高的问题,通过发现美术教育涉及生活中有紧密结合的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总体的水平。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主要是针对生活科学艺术教育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生活对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美术教育策略,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希望为实现生活化教学提高帮助。

作者:王继珍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中学

参考文献:

[1]谭素娥.基于美术与生活相联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策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8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园联动;教育;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名扬四海的“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誉满全球的莆仙戏、多姿多彩的元宵花灯、喜气洋洋的春节民俗、流芳于世的李耕国画等,这些民间艺术有其独特美,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艺术日渐式微。如何让民间艺术在幼儿与家长的审美心理上重现生机?我们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园联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做法如下。

一、家园联动创建环境,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它时时刻刻都在默默地传达着文化艺术的特征,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将民间艺术融入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为幼儿创设浓郁的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美。如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定期推出1~2件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制作,并将制作的作品用来装饰幼儿园的环境,凸显独特的民间艺术美。我们倡导家长结合传统节日,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装饰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家庭环境。如春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剪窗花、贴春联、挂红灯;元宵节与幼儿一起做彩灯等,既能充实家庭亲子生活,也让家庭环境无声地传达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的心灵。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喜欢民间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的家长对民间艺术的赏识意识比较淡薄,甚至不感兴趣。通过我们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引领家长和幼儿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感知民间艺术特有的文化价值,了解和喜爱民间艺术,提高审美情趣。1.亲子查询、收集传统节日中富有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的传说、由来及其制作方法的相关资料。如元宵节的习俗及元宵花灯,汤圆的由来、种类和制作方法等。2.亲子参与传统民俗活动,拍摄、记录、交流孩子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如莆仙地域过年、元宵游灯、端午赛龙舟等民俗节庆活动。3.亲子共同欣赏由社区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元宵赏灯猜谜、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演奏、李耕国画展等活动。4.亲子参观“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展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班级里开办“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厂的家长为大家介绍“仙作”浑厚的历史文化并现场演示“仙作”雕刻技艺,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领略“仙作”技艺的精湛及其呈现的艺术美。5.亲子民族风化装舞会。请家长和孩子根据自己对本土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喜好制作服饰,装扮自己并同台展演,演绎本土民间艺术之美。通过欣赏交流、制作展示,既让家长和孩子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又调动了家长和孩子了解本土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在逐步了解的过程中,家长由起初教师带领下被动参与活动逐渐转变为主动献策,积极与老师商议、合作,踊跃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组建家长助教团队,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