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早教范例

幼儿启蒙早教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1

【关键词】绘本设计;绘本营销;“乐乐趣”童书

一、我国早教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早教行业发展历程较短,源于机构对儿童精细运动能力培训的早期教育唤醒了部分家长的关注。2002年前后,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对学前教育立法,大量商业早教机构成立,与早教相关的图书、玩具产品陆续涌现。在市场的刺激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0年5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归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2012年,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就早教行业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服务内容等进行顶层设计。相关政策法规带来的红利为早教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增长助推下,早教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早教蓝皮书》指出,2018年儿童早教类型企业获资本投资数量占总数的20.9%,在教育领域中位居首位。消费习惯方面,约68%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线下门店,18%的消费者选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14%的消费者只选择线上,线下门店仍在早教行业中发挥主流作用。资源分布方面,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居民更关注早教,知名国际早教品牌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从报告可知,在市场对早教行业的高度关注下,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行业待遇不高、监管薄弱等问题。绘本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适宜婴幼儿阅读的图书”。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将绘本列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绘本是开发儿童智力、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激发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儿童情感、推动其社会化成长的必备读物[1]。在龙头早教机构竞争实力增强,地区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儿童绘本承担着幼儿园和其他线下早期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功能。探索儿童绘本设计和营销创新,有利于放大幼儿的想象空间,发挥绘本潜在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提升家长对绘本阅读重要性的认同。

二、“乐乐趣”多样态绘本系列设计和营销策略

1.细分绘本年龄、品类和内容

内容和风格多元化的“乐乐趣”童书包含700多类2200多种产品,坚持儿童本位的设计理念,根据读者年龄细分绘本品类,有针对性地绘制角色、草图、封面、扉页。适用于早教期的“乐乐趣”绘本有0—2岁段、2—4岁段和4—6岁段三类,每段都提供撕不烂系列、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好玩发声等主题的单本和套装,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各年龄层的儿童阅读需求有所不同,“乐乐趣”绘本致力于研发高质量的原创绘本,由婴幼儿教育专家、资深早教从业人事、艺术推广人、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组成策划、编辑、评审队伍,以系统化、专业化的眼光进行绘本设计,所出版的绘本高度匹配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性。如0—2岁段绘本套装《奇妙洞洞书》,抓住该年龄段婴儿喜欢用手指抠东西的特点,设计出可以“戳”的洞洞造型绘本,加强婴儿的手部锻炼,通过洞洞、拼音、图画、汉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婴儿在游戏中学习。2—4岁段绘本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动手操作能力,重在智力开发和文化启蒙。如“世界各地最美的民间故事特辑”收集全球经典寓言、神话、童谣等,配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插图和清新活泼的文字,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从而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其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力。紧密贴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构思和绘制,使得绘本的形象和主题更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让儿童读者觉得亲切、有吸引力,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沉浸到绘本构筑的情境中。“乐乐趣”不断对已有的绘本品类框架进行细化,从中华传统节日、新兴科技成果、流行艺术等领域汲取创作灵感,设计兼具创意和实用性的新绘本,保持每月均有可推介和畅销的书目。如《给孩子的艺术课》系列根据主题从易到难分为三辑:第一辑从儿童熟悉的颜色切入,介绍世界艺术名作,引导孩子轻松迈向艺术大门;第二辑开展进阶训练,围绕作品主题分析艺术家如何挑选元素,施展技艺,让儿童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敏锐度;第三辑介绍更加丰富的艺术门类,辅以涂鸦、拼贴、填色等益智游戏,鼓励儿童尝试艺术创作。新绘本具有跨年龄段、跨文化层的优势,能与已有的系列绘本形成互补,确保绘本包含的知识点和价值观及时更新,在统一的品牌符号下实现绘本内容和类型的多样态,推动绘本出版进入良性循环。

2.提供个性化专属定制服务。

家长群体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对早教课程有了更科学、更专业的认识和需求,相应的,绘本设计和营销也要推出定制服务。“乐乐趣”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市场开拓者,其在购书官网上开设了定制专栏,为企业、学校和个人提供高规格的专属定制服务,为有特殊要求的消费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目前,“乐乐趣”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实现跨界合作,与新东方、美赞臣、中国电信、华为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完成不少成功合作案例,具有丰富的合作经验。“乐乐趣”可根据客户需求更换绘本封面,或在封底印上专属寄语;发行的专属礼品卡可由客户决定卡面和卡值,可与“乐乐趣”品牌童书中随意搭配。个性化的专属定制服务让亲子关系在书籍的推动下更加亲密无间,也使“乐乐趣”绘本具有传达情义、寄托希望、开启智慧的隐性价值。设计方面,“乐乐趣”不断革新品类,与美国的迪士尼、PIL,英国的泰普勒,意大利的瓢虫,日本的Publishing,韩国的KimSeonghee等童书出版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而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垄断地位;同时,持续丰富绘本品类,将仿生机器人、编程、时装艺术等新事物纳入素材库,指导儿童学习社会前沿知识。营销方面,“乐乐趣”重视读者的消费体验,自建物流仓储基地,全方位提升发货、调货效率。线下销售渠道覆盖全国新华书店和图书商城,线上入驻天猫、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另开设自运营官网,不断扩大网络销售的覆盖面,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叠加。

3.创建绘本馆主题活动体系

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看到儿童对绘本的浓厚兴趣,看到儿童通过绘本获得认知、行为、情感等多方面成长,还能通过绘本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2]。“乐乐趣”积极设立绘本馆,围绕绘本馆举办品牌推介会,承办儿童绘本剧表演大赛,组织线下故事会,开创城市儿童阅读联动先河。“乐乐趣”还约请海内外文学作家、童书编辑、图书榜评委等专业人士发表演讲,举办座谈会,向家长普及绘本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和儿童读者学习绘本阅读技巧。此外,“乐乐趣”还实行代言人制度,让富有亲和力的代言人与儿童读者互动,强化情感交流,增强读者黏性。“乐乐趣”高度重视线下市场开辟,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设立实体绘本馆,提供在馆借阅指导服务,并依据馆内绘本类型开办父母课堂、音乐故事会、绘本创意阅读课程等,分享“乐乐趣”系列绘本,为儿童提供社交、游戏的场所,增强读者与品牌方的互动。区别于高度依赖新媒体的营销模式,“乐乐趣”绘本营销手段更为精细和踏实——利用自营绘本馆拓展绘本租赁业务,既能缓解消费者的购书压力,及时了解“乐乐趣”绘本资源信息,又能让消费者参与各种类型的亲子活动,有效改善亲子关系。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主题活动有利于提升“乐乐趣”品牌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扎根于大中型城市的实体绘本馆易于巩固已有读者,吸引潜在消费者,持续提升“乐乐趣”品牌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让更多读者有机会深入接触“乐乐趣”绘本。阅读体验对阅读消费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乐乐趣”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家长教育,为绘本推广打下了扎实基础。不断开拓和发展线下市场的同时,“乐乐趣”还关注广大的线上市场,创设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家长和儿童提供绘本知识普及和阅读服务,向家长推荐优质的绘本。

4.打造全互动流量IP品牌

以内容为核心的IP是联系产品与消费者情感的纽带。“乐乐趣”将IP内涵符号化,与品牌捆绑,使得基于“乐乐趣”品牌的符号识别系统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和连接力[4]。“乐乐趣”利用线下活动与忠实读者建立长期联系,借助读者的口碑传播让潜在消费者产生了解、购买图书的欲望,将其发展成有实际消费行为的读者。品牌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利用广告、赞助把品牌和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另一种是依靠口碑运营消费者。“乐乐趣”在绘本营销上两者兼用,一是将天津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小月姐姐聘为品牌代言人,利用其明星效应和丰富的童书推介经验,凭借代言人良好的个人形象使企业形象具体化、立体化,让学龄前儿童和家长对“乐乐趣”出版的绘本产生期待。代言人定期参加线下故事会,与儿童和家长见面,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与儿童读者保持良好的互动。二是运用微信、微博、豆瓣打造的流量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准确把握潜在消费者的属性、偏好和行为,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实现获客目标的同时降低成本,打造全互动的绘本IP品牌。此外,“乐乐趣”非常注意维护各类媒体平台用户数据,筛选合理的打分和评价,对有话语权的个体给予持续关注,及时清理不实言论,并根据中肯的舆论建议调整内容和营销方法,让平台舆论阵地支持品牌、与读者共生。

三、“乐乐趣”多样态绘本系列设计和营销经验分析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2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攀升,中国对教育的重视更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幼儿园教育则是作为启蒙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与国外优秀的幼儿园教育成功经验对比,人们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幼儿园的教学与发展水平。本文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来对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目前的幼儿启蒙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一、引言

幼儿教育作为职业的保育、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负担着幼儿日常的起居生活,还要担负起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重任。所以说幼儿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及文化修养外,还需要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但由于中国的幼儿教师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对此加以要求。而对于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证要求,还需要参照《教师资格条例》等国家文件。而具体的教育水平及素质每个省份还存在不同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个别私立幼儿园教师水平较低、素质良莠不齐的居民。通过对国外先进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研究,人们提出四项指标,分别为:学历指标、职业道德指标、专业认知水平及实践操作经验。

二、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指标及标准

第一,幼儿园教师的准入的基本要求。对于幼儿园教师,主要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基本要求的考核:首先要一切以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幼儿园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灌输给学生数学、识字的机构,它由于处于幼儿的启蒙阶段所以更要从幼儿心灵所需的特点来出发,通过尊重幼儿的心理需求、保证幼儿权利出发,一切以孩子们的需要为目标,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来遵守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早教及保教工作;其中,师德为本。幼儿园教师的招募工作,必须要选拔那些真心热爱幼儿学前教育、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他们不仅要具备爱心、热心、耐心,还需要在专业上履行教师应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绳。通过对幼儿人格的引导建立,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以此为标准,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名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养料的启蒙导师和引导者;另外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要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为重点考核项目。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将学校中所学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经验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对保教能力的实践来对幼儿进行专项教育,以遵循幼儿成长进度及规律来提升保教专业能力。坚持走改革、思考、改进、在改革的路线,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幼儿专业教学水平;其次以终身学习为幼儿园教师的选拔标准。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仅仅可以保证人们招收到基础及现阶段专业水平较好的教师力量。但从长远上看,幼儿园教育更需要那些能够不断通过自我学习来提升自身能力及教学水平的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并非一劳永逸的专业,它需要通过不断摸索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案例及改革创新手段,来取长补短进行自身教学水平的优化提升,通过对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来进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指标及标准。中国目前的国民教育主要将学历划分为:小学、中学(包括括初中、高中、职业高中等)、大专、本科及以上。而在中国现行的教师法中,则针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明确必须具备幼儿师范专业以上学历,方可授课,而对于不符合这条的教师,则需要在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通过资格认证后,方可从业。由此可见,中国对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是非常低的,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则是需要本科学士,方可上岗。而在日本,更是有不到四百家的大学专门提供幼儿教师从业教育,而且在日本他们主要采取学历与学分相结合的教育体制,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幼儿园启蒙教育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提升了幼教从业教师的基本素质。第三,幼儿教师的职业操守及认知水平。除了学历以外,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情感及专业认知也直接影响到一群幼儿能否茁壮成长。随着全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必须通过不断进修来完成自我完善,而这种完善则是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操守及认知水平等综合能力进行了必要提升。幼儿教师在拥有渊博的文化修养外,还需要担负着为幼儿学生起到身先力行的榜样作用积极全面教育工作。这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培养,更多的是涉及社会、语言、体能、协调等多种学科领域,只有幼儿教师拥有了这些能力,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认知及修养得到保障。而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很多刚入学的小朋友在家很乖巧,但上了几天幼儿园家长便发现孩子变得爱骂人了,而且脾气暴躁。经过调查得知,原来是由于个别的私立幼儿园在对教师选拔标准有限,所以招聘来了一些个人素质较差的教师,而正是这些教师无意中的言语,对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样的幼儿园谈不上是幼儿早教的乐园,相反它是会影响学生一生言行的泥潭。

三、幼儿教师职业标准应具备的各项能力

在实践工作中,除了上述思想指标外,人们将幼儿教师准入能力,概括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引导能力。游戏精神是现阶段中国对幼儿进行知识蒙及认知的根本途径之一,所以说能否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必要支持及引导,也是考核一名教师是否胜任幼儿园工作的重点。而这种学中玩、玩中学的游戏精神则需要很强的创造力,需要让学生们在兴趣的牵引下感受到学习知识是一种轻松而愉悦的过程。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会通过游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引导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首先,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并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过程,它需要有目标、有计划进行。幼儿园教师则作为设计者、引导者,自身必须有过硬的组织、实践水平。目前,个别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非常严重,这种现象貌似学生会在上小学的初期,有很多先人一步的优越感,但长期以往则会逐渐展露出各种不足。特别显著的一点,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最终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个人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所以,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选拔的时候,必须将此能力作为衡量标准之一,才能够筛选出具有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优秀教师;再次,对幼儿给予鼓励与评价、甚至批评的能力。鼓励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对幼儿都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手段,人们的内心通过恰当的激励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对实现既定目标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而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通过正确的表扬方式和奖励,将会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效果。不过要注意,有时候过分的鼓励会适得其反,产生负面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通过对美艺绝名学生的内心性格进行分析,才会把握好尺度。所以说,适当的鼓励与批评也是人们幼儿教师职业准入的基本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除了对四大指标的考核外,对与教师的个人能力也要有相应的考核,而入职前的教育则是十分有必要进行推广。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实际出发,突出现阶段的教育重点,有的放矢的对幼儿教师进行入职培养。与此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员进行二次筛查,优化教育管理,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及专业管理者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做到人尽其才。相信,每一所幼儿园都严格按照标准去选拔教师,那么中国的幼儿启蒙教育水平很快就会赶超发达国家,真正的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作者:李海先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周丽娜.幼儿园教师管理技巧及教育艺术[J].北京:教育创新,2013(7).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3

一、我国高校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现实困境

既往研究表明,实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基本任务进行操作,对常见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反思、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应用书本的理论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职业角色的转换,增加职业认同感,逐步形成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就早期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而言,其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

1.实训内容碎片化。早期教育具有“教不离养,养中有教,教养结合”[1]的特性,因此早期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必然涉及到0-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养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目前很多院校开展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实训内容涉及到婴幼儿的生活照料、营养喂哺、疾病及伤害预防、游戏组织、教育促进等多个方面,但内容往往碎片化,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思考,各实训内容之间尚未形成有机联系。

2.实训方式较单一。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倾听、模拟操作是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它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开展早期教学活动的技巧和方法,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缺少指导和训练。3.实训环境受限制早教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的服务对象是正在发育成长、具有个性特征的婴幼儿,以及见识、思想较为成熟的婴幼儿扶养人。虽然很多院校的早教实训室为学生创设了人—机互动、人—物互动的实训条件,但仅有物化设施的实训环境限制了学生对婴幼儿真实生活的认知,限制了学生与婴幼儿扶养人的互动。

(二)原因分析

1.早期教育专业处于起步阶段。2004年,成都师范学院最早开始设置专科层次的早期教育专业[2]。2009年,天津师范大学也设置了三年制高职类早期教育专业[3]。此后,我国诸多普通院校及职业院校才相继开办早期教育专业。由于专业发展的历史短暂、经验匮乏,我国对早教师资的专业标准及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仍处于探索阶段,诸多问题至今尚未明晰。

2.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早期教育专业的短暂发展史,也意味着其自身师资力量的薄弱。很多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教师基本来源于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转岗教师。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专业经验与早教师资培养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势必影响到早教师资培养工作的质量水平。

3.早期教育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早期教育服务的是“双对象”,既要面向婴幼儿开展教养活动,又要指导婴幼儿扶养人开展家庭教育活动[1]。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家庭抚养人对婴幼儿的保护意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婴幼儿及其扶养人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学校提供的人—机互动、人—物互动的实训条件,只能引导学生掌握早期教育活动中一些程序性的较为固化的技能和方法,不能反映现实生活情境中正在成长变化、活生生的、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婴幼儿行为表现,更不能体现出不同生活背景下婴幼儿扶养人的真实反应。缺少与早期教育服务对象的接触,势必影响学生对早教工作的直观感性认识。

二、互联网技术为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

(一)丰富了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涌现出无数的数字化新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它们通过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工具,大量而快速地向人们传播着各类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信息传输的距离,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它将信息知识由抽象变具象,由静态变动态,突破了现实生活的实物界限,为人们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丰富资源。在早期教育领域内,利用博客、小红书、抖音、公众号、早教APP、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可以浏览到大量有关0-3岁婴幼儿在不同月龄段的生理、心理发展表现、营养喂哺方法、教育指导技巧等文本与声像资源。这些资源有婴幼儿抚养人的自愿分享,有早教机构和托育机构的广告宣传,有一线早教工作者的自我展示,也有早教专家的示范指导。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丰富自身的实训教学资源。

(二)改进了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方式

互联网技术下,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开放性,以及传播内容的生动性,符合青年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依据实训任务要求,从各类网络平台获取相关资源,并将其纳入自身的知识经验体系。在实训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分享资源、分析资源、整理资源、使用资源,将实训教学中单边的师生互动过程,转化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多边开放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促使人人都可成为学习者、观察者、思考者、研究者,促进学生从个体学习走向学习共同体。

(三)拓展了早期教育专业实训的教学时空

互联网技术下信息传递的多源性、丰富性、自主性、重复性特点,使得实训教学在时间轴上可以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助学习、课后重复练习一脉贯通,在空间轴上可以突破校内正式学习与校外非正式学习的界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及自身发展实际,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学习方式。

三、互联网技术下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依据岗位任务需求

建设实训资源库依据婴幼儿生活照料、保健护理、急救处理、营养餐制配,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艺术启蒙、家庭教育指导、亲子教育指导等早教工作岗位多个任务,师生共同从各种网络平台上收集与之相关的文字和声像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建设早期教育专业实训资源库。通过对实训资源库的进一步完善,丰富了实训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

(二)依据岗位任务分解

构建实训技能导向对岗位任务进行分解,概括对应的实训技能。在此基础上,以早期教育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对所收集归类的资源进行分析比较,梳理资源所反映的实训要点、方法、技巧。

(三)依据岗位任务指向,细化实训教学过程

1.实训内容全面具体。针对早教工作岗位任务要求,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方面开展实训。具体包括: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声音具有亲和力、表现力,语言信息传递清晰准确。会用恰当的态势语辅助语言信息的传递。观察能力:能敏锐捕捉资源中婴幼儿行为语言发出的信号,正确判断其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思维能力:能对资源中婴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能分析概括资源中运用的方法、技巧及对婴幼儿产生的影响;能就资源中的活动进行创新;能对伙伴展示的活动分析判断,提出改进建议;能按要求设计合理的可操作的教育活动方案。沟通能力: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并能对他人意见进行有效的回应。操作能力: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或废旧物品制作简单且方便使用的早教教具;能利用仿真娃娃展开有效抚触、拍嗝、换纸尿裤、急救等操作实训;能与团队合作,组织实施所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

2.实训形式灵活多样。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习是个体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成长的过程。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需要进行思维的碰撞,需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实训过程中指导学生将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根据实训任务,制定小组学习目标。要求每个组员依据目标在各类网络平台搜索收集资源、分析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全组成员共享资源,分享学习成果,复制、借鉴、改进、应用资源中的方法、技巧,完成实训任务,达成目标。让个体发展带动群体发展,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开展深度多维的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思考、整理的过程。每一次实训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跳出自我圈子,从抚养人、婴幼儿、早教教师的视角对展开的实训进行分析思考:能否给抚养人教养宝宝提供目标清晰且有质量的指导帮助?是否符合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能促进婴幼儿的发展?育儿知识、示范指导、沟通方式等是否符合专业规范?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这种对自己实训活动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和思考,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岗位工作能力构建深度联系。开展“仿研创”三段式学习。“仿研创”学习实际体现了实训过程的三个阶段,是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分析研究再到自主创新的过程。第一阶段是指导学生开展模仿学习。模仿学习或通过效仿来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认知方式[4]。在此阶段,学生依据实训目标要求,通过各种网络平台,选取目标资源,对资源中呈现的早教方法和技巧进行观摩学习,并将这些方法技巧模仿应用于自己的实训任务中。第二阶段是指导学生尝试使用专业理论知识,对资源逐一分析研究,既要找出资源中婴幼儿教养的显性信息,也要发现资源中婴幼儿教养的隐性信息;既能梳理出资源中值得学习的亮点,也能发现资源中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早期教育专业实训学习从散点走向系统,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浅表走向深入。第三阶段是学生的自主创新阶段。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思考“还能怎么做”“还能做成什么样子”。在此阶段,学生根据实训目标要求,对资源中提供的早教方法、技巧,甚至是思路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可能是对原有方法进行分析,衍生出更加多样的方法、技巧;可能是对原来应用的材料、工具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婴幼儿身心特点和他们的生活实际,应用起来更加便利;还可能是对原有活动的思路在步骤上、细节上进行丰富拓展,使活动更有延展性,能满足婴幼儿多个领域发展的需求。“仿研创”三段式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进行主动内化,培养他们举一反三、提炼概括、实践创新的能力。

3.实训步骤科学合理。依据早教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将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应用实训相结合,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单项技能是指早教工作岗位的某项内容或技能,是早教从业人员的必备基本技能。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喂奶、拍嗝、换尿布、洗澡、安抚、抚触按摩,急救处理、设计食谱并制备膳食等。实施单项技能实训时,可以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所收集的相关资源,对其中的方法、技能进行分析,反复观摩,对照练习。综合能力实训是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早教工作岗位各项任务要求,将各种单项技能有机融合灵活应用。综合能力实训可以是组织学生对资源中婴幼儿出现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判断,提出合理的解释或有效的应对方法。学生开展婴幼儿教育促进活动时,引导学生借鉴资源中各种早教知识、方法、技巧,设计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目标有层次可实施的游戏活动等,这些训练均可提高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单项技能的实训实际上是为综合应用做准备,综合能力的形成需要以单项技能的熟练掌握为基础,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一个岗位任务的工作流程由若干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实训过程中,引导学生观摩资源中的做法流程,对实训任务进行分解,展开局部各个环节的训练。局部训练可以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把每一步的知识要点、技术要领都能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熟练,让每个细节每个步骤更加完善。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所有环节融为一体进行整体训练,整体训练要求学生将在局部训练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熟悉整个工作流程。这种由部分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部分的实训过程,更易帮助学生形成点、线、面、体相结合的职业思维方式。

4.实训工具实用方便。借助语音训练APP,学生可以跟读语音训练材料,训练自己普通话是否达标;通过绘本故事APP,学习模仿故事讲述者的声音表现力、塑造力,并将自己的模仿讲述录制下来进行对照分析,或者把录制的音频发到班级群里,由教师同学共同评议。这种练习可以多次反复,最终提升自己的语音表现能力。利用智能手机高清人脸识别拍照功能,要求学生借助小红书、博客、抖音、微信视频号、各种早教APP等平台上的早教资源,模仿实施其中的早教活动,或者创新改编其中的早教活动,并将整个实施过程录制成视频。所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或小组中,由师生对视频进行片段分析,大到整个流程的逻辑性,小到使用的语音、语气、词汇、表情、动作、插入指导的时间节点等细节,一个片段学生可以来来回回反复观看评议,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存在的不足是什么,导致不足的原因是什么,改进不足的方法是什么。借助视频功能展开实训的优势在于,它实时记录实训过程,避免了由于短时记忆导致的信息流失。可以让学生像照镜子一样,反复审视视频中的实训行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问题的根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思维导图APP,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指导学生对同一主题的游戏设计进行发散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将所设计的游戏活动整理归纳。对导图中的每个游戏活动是否契合主题,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活动过程所需材料或教具是否方便获得,活动是否便于婴幼儿及抚养人参与,活动是否便于实施开展,最终能否达成目标等进行分析研究,淘汰删除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设计,保留符合条件的设计活动。通过这样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践成效

为了了解互联网技术下开展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效果,笔者组织了参加学习的两个早教班72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活动。发出问卷72份,回收问卷72份,回收率100%。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学生对这种实训教学比较满意和认可的结论。这种实训教学的优点为:

(一)唤醒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受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获得感的影响。参与调查问卷的72名学生都认为,将网络平台资源引入实训课程,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90.2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100%的学生认为网络平台收集的资源可以帮助其理解一些抽象问题,或者理解凭空无法想象的一些情况。一些活动通过实训讲解很难体现出来,但通过网络资源就可以很好地呈现。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便于学生加深记忆。由于对课堂产生了兴趣,97.20%的学生在日常网络浏览中,看到适合的早教资源就会有意识去收集;54.17%的学生会经常性的主动的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源;70.83%的学生会根据实训任务要求在网络上查询相关资源进行观摩学习。

(二)促进了学生理解未来的职业

除了教师讲解、行业专家介绍、见习实习等几条认知未来职业的途径外,网络媒体平台的早教资源也是学生认识未来职业的有效途径。网络平台上的早教资源类型多样、具体生动、覆盖面广,涉及了未来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服务对象等要件,可以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调查问卷中,88.89%的学生认为网络平台上的早教资源,使他们可以更为直观的观察婴幼儿,颠覆了他们头脑中想象的婴幼儿形象,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掌握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非常重要;84.72%的学生认为资源中的早教方法和技巧很有启发性,也让他们知道了要胜任早教工作还需要更加努力。

(三)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主要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主动参与,是否在认知上、方法上、技能上有新的收获,是否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调查问卷反映出88.89%的学生认为,课前通过主动学习相关早教资源,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更加清晰,能与教师、同学进行更加流畅的沟通;90.28%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小组讨论或者课堂讨论时,能够输出有价值的观点;79.17%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互动中,能够从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中受到启发;56.90%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自己能够举一反三;68.06%的学生都希望能在课堂上展示所设计的活动,认为每一次实训都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创设了学生个性化

学习的机会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偏好、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和认知水平等特征设计教育项目、教学方法,以及学术支持策略,并为学习者提供独特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5]。上述概念反映出个性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为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以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中引入网络平台资源、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程度,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场所、方式、节奏,以促进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发展。调查中72.22%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训方便害羞腼腆的学生参与;87.50%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可以鼓励胆小的学生课后多多进行自我训练,胆子大了,课堂参与度提升了;87.50%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以参与,非常方便;75%的学生认为可以对照检查自己发现问题,根据情况重复练习;65.28%的学生认为此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觉察,包括觉察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自己对与所有关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6]。调查反映有88.89%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训让自己变得胆大勇敢,变得有自信了;72.22%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训课堂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潜能;87.50%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训教学让自己学会了认真倾听;79.17%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训能够让自己从同学那里获得灵感,能拓展自己的思路,还能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调查中,有学生说:“说实话,这门课程对我有很大启发,我从刚开始对教案毫无头绪到现在的想法多样,更重要的是,我之前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女孩,总觉得自己的好多看法都是错的,但是现在我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了,上讲台不是那么紧张了,我会继续努力的!”还有学生说:“我们在活动中能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更全面地提升。”这些反馈说明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做好了准备。互联网技术下开展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让实训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具体,实训方法更加多样,学生体验更加丰富。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的情境交互式实训活动,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对未来有了期待,为学生今后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做了良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乌焕焕,李焕稳.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

[2]张远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师资培养的困境及建议[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4):47-50.

[3]罗小琴,杨莉君.论我国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三个维度:意涵解读、困境解剖与实践解答[J].当代教育论坛,2021(1):101-110.

[4]邱关军.伍尔夫模仿学习理论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3(9):25-31.

[5]付宇博,曾致中.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4):9-14.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4

1.辉煌下的落寞:颜之推门第之哀。

颜之推,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北朝至隋朝初年的世家大族,官至黄门侍郎。在诗歌创作以及散文创作上均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此人字子介,家世显赫,自幼便有机会接受当时最为严格、正统的入学教育,这为其在成年后拥有优秀的文学修养奠定了十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为其一生倾心于儒学精神传递打好了早期良好的教育基础。在思想取向上,颜之推与普通士大夫出身者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他们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忠孝仁义的熏陶,天下大同是所有孔孟学派沿袭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却并不像儒家所宣扬的那样美好、和谐,在颜之推生活的历史时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力量门阀士族正处于整体实力逐步下降的阶段,再加上军阀割据、长期混战,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一步步地采取相关政策打击其他影响皇帝权威的政治力量。在各方势力不断博弈下,南北两方长期分裂已经逐步走向了尽头,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在这种政治环境的直接影响下,社会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显贵门阀、世族的优势正一点点地被剥离,他们只能够凭借着昔日显贵的门第、婚媾在社会上装点出令人仰望的虚荣。皇家天子为了制约世族力量,越来越倾向于联合新崛起的寒门势力将政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士族门阀以前可以和天子共同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优势不复存在之外,还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危机。例如,在最高统治者将统治方针确定为消除门阀势力之后,先后有数家世家大族仅仅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被皇帝毫不留情面地灭门,广大世族人心惶惶,往日的辉煌再难重现,颜之推有一次曾经亲眼看到自己的好友王氏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落得满门抄斩,这使得他不愿再在官场上“混迹”,产生了隐退之心。

2.消极世风下颜之推专注于家教的钻研。

外部环境不安定,人心惶惶怎样才能够找到内心的救赎之路?中国人向来讲究修身养性,在颜之推的生活年代,同样不免这样的避世思想。佛、道二教在南北朝时期成为众人膜拜、忠心信奉的精神依托,士族为了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让灵魂得以安稳的信仰,也纷纷将佛教、道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士族出身的颜之推不可避免地将避世“、独善其身”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导致颜之推不热衷于政治,只寄希望于人品修养、学术研究的因素还有很多,最直接的便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作为一名历经梁、周、齐、隋四朝的知识分子,他先后成为了三朝的亡国之人,这让他感受到世人看他眼光异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世事无常,要想在乱世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最应当做得就是少一些欲望,待人要谦逊、要知足。因此,尽管历史资料记载颜之推本人天赋极高、拥有善辩的才能,然而在严峻客观环境影响下,颜之推最终收敛了其直接、坚硬的处世态度,而是变得圆滑、思想缜密。这是其在历经劫数之后,经过不断反思,为保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最终能使家门不至于灰飞烟灭的深刻体验。他有责任将自己的认知与感悟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让子孙后代能够深刻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基于这种认知,他正式决定撰写《颜氏家训》。

二、《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观

1《.颜氏家训》中早教观念的确定。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就需要重视的教育观念,他坚信,幼儿时期的教育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纵观一个人接受不同时期教育的成效,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家长以及教师等其他进行教育的人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该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早教的意识,越早越好,最晚不应当超越儿童可以感悟到现实世界的婴幼儿阶段。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现两岁对儿子进行启蒙,效果远比三岁半要好,因此在他所创作的《教子》一章中就明确的提及“: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由此可见,他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在《勉学》一章中,颜之推还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要大力推广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他解释道:人在年龄尚小的阶段,对于事情考虑的并不多,这样的优势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知识研读,一旦年纪不断增长,那么他们的精神便十分容易分散、考虑的事情就会多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相应降低,因此必须注重早教,切勿“失机”。作为我国教育的先行者,他还十分赞同胎教的重要性,在教学重要性总结中,他曾经说道:“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贤明的君主让妃子怀孕三个月后就要“出居别宫”,对于任何可能干扰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都会一一避让,以免孩子受到不健康的因素干扰。

2《.颜氏家训》中父母行为对子女会产生直接影响的教育观念分析。

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承担着最初启蒙者的重要角色,这一点,颜之推很早就意识到了:有一次,家中幼子不小心将颜之推收藏的一幅画给弄破了,他本来可以趁颜之推没发现这件事就偷偷隐瞒过去,但是小儿子还是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件事,颜之推在批评完儿子后,说你为什么没有瞒下来呢,幼子回答“:父亲您曾经告诉过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颜之推深深受到启发,在他的作品《颜氏家训》中的《教子》一章中,就有专门论述家长在教育中所承担相应责任的部分,他将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素为整密”的家庭教育下,子孙后代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他认为家长要能够保证孩子可以收到高质量的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父母应当对孩子平等看待,不应当重此薄彼。颜之推认为人们爱子之心是都有的,然而家长在教育中并不是平等地看待孩子,大都会偏重个别孩子“,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第二,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当对孩子严加要求,不应该过分宠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严加要求,能够保障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生活习惯,一旦要求放松孩子到了成年,为祸更加严重,到时候想要管理也来不及了。第三,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应当脱离实际进行教育,他在《序致》一章中就强调自己的父母在教育自己时,就“问所好向,励短引长”,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让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扬长处,对于自己的缺点可以有效地避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3《.颜氏家训》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观点分析。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颜之推认为引导子女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到的知识最终能够找到用武之地,而不应当空谈,脱离实际让孩子成为口头上的巨人。为了证实他这种思想的重要性,他选择了许多口若悬河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处理事务能力的“空谈家”,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在《颜氏家训》的“涉务”一章中,颜之推明确地说道“: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他坚信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支撑。世事变幻无常,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可以在任何的环境下获得生存的机会。

三、颜之推及《颜氏家训》的影响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前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

2010年7月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2月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国家和社会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执行者之一的幼儿教师,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及职业素养。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因素,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强,个人职业素养欠佳。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习惯养成教育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把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当地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为社会发展、人民整体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养成习惯教育的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

1.存在自卑心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不佳。因受家庭、学习环境影响,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焦虑,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学生不懂如何表达自我,缺乏有效沟通的方法,形成内敛、不爱说话的表象,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不佳。2.文明礼仪培养缺失,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较差。相比同龄人,中职学生受社会和家庭影响较大,由于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当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养成部分不够重视,造成部分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缺失,出现行为举止粗鲁,不注意文明礼仪的现象。3.自律性差,未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中学阶段,学生所接受的大部分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和家长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重视不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现出规则意识差,未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道德行为与幼儿教师标准存在差距。4.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欠佳。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浏览短视频等上,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动脑去思考专业学习上的问题,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未能及时养成。5.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职业认同感低。受认知水平影响,部分中职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职业目标并不明确。因为家长选择,所以就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仍有不少。部分学生仅是单纯地认为幼儿教师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但自身并不喜欢孩子,对自己的职业成长规划缺失,职业认同感低。

(二)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1.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要求幼儿教师需因材施教。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本身的局限,对最新的学前教育方法了解不足,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或过时的情况。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顺应时展,掌握更多新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2.将思想道德教育等同于职业习惯养成教育。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思想道德教育等同于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未能把学生的职业习惯养成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这造成教育教学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进展缓慢。3.教学实践活动欠缺监督机制和总结反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虽然很多中职校企合作长期开展,但在具体合作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习惯行为进行连续性的监督和记录,缺乏总结反思,没有形成更好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4.校企合作深度不足。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教育,养成与未来幼师岗位标准相一致的职业行为习惯。但中职院校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合作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和学习的动力,阻碍了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进展。

二、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人的行为是通过自我调节和观察学习的共同作用而发生的。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在中职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的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典范和榜样,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从而形成同化效应。重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建设,从物质和精神环境建设方面对中职学生的行为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他认为知行结合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校为学生创建“从做中学”的环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将教学活动与未来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教师职业规范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幼儿教师在职业习惯方面的基本要求有:(1)行为方面:坐立行走姿态端正大方,形态自然。(2)语言方面:注意文明用语,举止文雅,使用标准普通话。说话语气温和,面带微笑。(3)卫生方面:不乱扔垃圾,自觉保持公共环境卫生。(4)服饰方面: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不穿奇装异服。(5)情绪方面:热情待人,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品德修养,爱岗敬业,对待幼儿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善于用故事和案例等教育引导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幼儿,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体罚和打骂孩子。诚实守信,克己奉公,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言行身教,树立正面形象影响幼儿,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沟通表达习惯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以幼师语言标准要求自己,通过训练形成良好的、标准的语言习惯。学会赞扬别人,说话时面带微笑,自觉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掌握科学正确的沟通方式,不但要养成对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需要与幼儿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而且要具备和同事沟通相处的能力。

(三)生活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着装打扮习惯,举止得体,以幼师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尊师重道,塑造为人师表的形象。培养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爱护公物,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自觉做好宿舍内务,保持住宿干净、整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科学合理的起居习惯。

(四)学习思维习惯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来发现学身边的人和事,在未来的幼儿教师工作中,细致入微的学习观察力是每位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记录、每日总结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情绪态度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南迪·内森在研究中发现,人一生中约30%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中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入职前学会正确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习惯,不把负面情绪带给他人。培养学生有爱心、责任心,不卑不亢,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一)转换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关键之一就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在教育教学课程中,加入职业法律政策的内容,使学生对虐童等违规违法操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引以为戒,懂得运用法律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在学科课程设置中加入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规范的内容,使学生职业养成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二)丰富教学活动,渗透职业养成教育

学生的职业习惯养成教育,需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在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育渗透,逐渐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模式,使学生按幼儿教师的标准规范自身言行,实现学校学习和职业岗位无缝对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三)规范学生日常管理,提升职业素养

教师要坚持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抓起,对学生严格要求,且常抓不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表现不佳情况,应及时纠正。定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加强学生的卫生习惯教育。重视学生的衣着打扮习惯,以幼儿教师着装标准要求学生,对不符合标准的学生通过思想教育、监督、整改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创设学习生活环境,完善评价机制

环境对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职校要为学生创设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并对其进行及时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逐渐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提高教育成效。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良好的共育模式,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状态,联合幼儿园加强学生职业养成教育。

(五)深化校企合作,共育优质人才

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学校教师要身先力行,发挥榜样的力量,定期到幼儿园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当前幼儿园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最新教育方法,并总结反思,把先进、实用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校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对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祝英.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对策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0(7):17-19.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6

1.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

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本应是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这种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综合性的素质,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动脑能力、学习创造性等等。如今的幼儿教育也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少趣味性、缺少图案色彩、教具演示、课堂游戏等。这样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会造成幼儿的疑惑以及丧失学习兴趣。小学化教育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2.幼小衔接的师资力量匮乏

据了解,在当前幼儿园教师中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中有部分还担任着大班教师的职务,由于缺少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以及对他们的环境适应力的培养考虑欠佳等问题,造成幼儿对小学的教学环境感到陌生,无心学习。这对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总体比较匮乏,有不少地方的幼小衔接教育甚至是被忽略问题。

3.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

家长是孩子启蒙老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家长的努力配合。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比较传统,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兴趣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的家长急切地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超前的能力训练以求超越同龄的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他们认为孩子能读会写肯定就很聪明,越早教育就越能提早挖掘孩子的潜力。于是要求幼儿园教会儿童拼音、加减法等,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写算术的能力,却很少关心幼儿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跟同班的同学关系处的怎么样等等这样综合能力。幼儿教育应该渗透到多个知识领域,从不同角度培养幼儿情感、态度和技能,培养幼儿环境适应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衔接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1.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儿童在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不仅要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还要实现自身角色及行为规范的转变。幼儿园与小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它们在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社会要求、作息时间、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致使许多孩子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需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幼小衔接教育是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达到的量变与质变统一的过程,是促进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模式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当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稳定情绪以及各种行为习惯。幼儿从幼儿园开始就逐步产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

2.重视幼儿的自制与独立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培养其自理、自立的能力,强调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大班的后半学期,教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幼儿独自完成学习任务,避免教师的直接辅导,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另外,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在完成任务时常常会因为周围事物的干扰而影响学习。因此,教师需逐步引导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坚持学习,锻炼幼儿持之以恒的能力。

3.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幼小衔接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园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等,观摩小学生的上课情形,让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小学教育有所准备。小学教师也应当与幼儿园教师多沟通交流,了解幼儿们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另外,幼儿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通常会有定期的家长会、课外活动等与家长交流的活动项目,家长应当积极参加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同学校一起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更好地度过适应期。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7

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能让幼儿学生或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有人把数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盐一样。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幼儿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品质,对任何学科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对所接收的新知识,将会系统地归纳。现在的孩子时间观念差、做事磨蹭,原因是孩子的数理能力不强。

如何统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条理地安排好自己该做的事,幼儿又如何学习早期数学?数学知识抽象思维性较强,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我采用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各种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积极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早期数学知识的途径。

让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较好。在我们生活中,数学原理和数学社会化已越来越突出。如在街上购物或进行销售,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于是生活中的数学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农村孩子从小就要面对很多的计算,他们在家中可以说是一个小主人,购物啊,数数啊,都是他们接触数学的最早教育。家里鸡下蛋,就让他们认识了数学中的数;帮助家长买烟,让他们知道了物品的价格或者获得了对钱币的认识;帮助家长上街买卖东西,让他们认识到计算等等。

怎样才能把数学知识设置成游戏呢?下面我从几个小例子的教学来做表述:如在教学“4-1=”时,在认识了数的基础上进行实况演示,我们可以让同桌甲在桌上摆上四颗糖果,让同桌乙吃掉一颗,现在请数数,有几颗?于是学生就会很明显地认识到桌上只有三颗糖果了。这时让学生上讲台完成此题目练习4-1=3。此时教师可以延伸一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明白了此类题型的计算。明白减去就是将其中的拿走或吃掉。

这样学生就会在开心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又如在教学8这一数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到8的这种形状和读法。于是学生了解到8这一形状的构成,好像是一条线给绕起来的。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线放在桌子上,让他们对着8将线绕成8的形状,教师在检查中进行指导,学生就会掌握其构成原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场景,形成游戏形式,让他们把生活中的数学运用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使他们知道原来学习数学与他们曾经历过的情况一致,并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明白学习数学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是一两个游戏就能说得清楚讲得明白,也不是一个方法就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它需要的是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各种因素制定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行之有效,才能取得成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幼儿启蒙早教范文8

1.做小动作

学生做小动作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学生总是被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所吸引,暗地里做一些干扰自己甚至干扰整个课堂的动作。比如上课坐不住,时而扭头,时而站立,有甚者更会走下位子,这也就人们常说的管不住自己的行为。

2.假装听

我们这个班有个女孩子每天上课坐姿特别端正,眼睛也目不转睛的盯着黑板,可当我喊她回答问题她就支支吾吾,这时我才发现其实她根本没有在认真听,只是在“假装听讲”。

3.咬手指、咬铅笔

班级有些孩子爱用牙齿“咬”东西,特别是当我提问或者他自己做题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是孩子幼儿园时养成的坏习惯,后来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种紧张情绪的表现,或者是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才渐渐养成了在课堂“啃咬东西”的坏习惯。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孩子产生了倾听障碍的一种表现。

4.插话

“老师,我来,他不对!”常常在低年级课堂中发现有些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说就说,自由散漫,即使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无济于事。“你争我抢”是听讲的表现,但是老师却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当我没有点到他的时候,往往这个孩子就有些细小的“变化”,低下头做自己的事情,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了,更别提再认真听讲了。如果班上这样的孩子较少,可以再点他回答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机会,但是如果班上这样的孩子超过了五个,单独再给他们机会未免对其他认真的孩子就不公平,因此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我们必须想出更好的教育办法。

二、影响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原因

1.内在原因

⑴早教现在的家长都有一种观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略了自己孩子独有的特点。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以语文学科为例),有时就犯了难,班上有二十多个学生已经学过了拼音,学过了写字的握笔,认识了大量的汉字,这就给我在教学中产生了障碍。这二十多个孩子,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早教没有给他造成影响反而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的;另一部分是早教给他带来了副作用,他开始自以为是,不是想在课堂表现自己就是不再听以为会了的知识(二者比例大约为1:1)。对于那些早教在其身上起到负面作用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就要格外注意孩子的这一特点,这些孩子往往是静不下心来,容易浮躁的性格。⑵年龄段特点低年级学生受心理特点的影响造成了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易转移,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愿意静心去听别人说。一年级上学这种年龄段的特点在课堂上的表现特别突出。⑶自身存在学习障碍美国《百科全书》第九卷“教育”条目将特殊儿童定义为“在视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而在一个班级里不可否认也会存在个别这样先天存在一定问题的孩子,往往也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正常或者接近于正常,只是某个方面低于同龄的孩子,在倾听方面则是表现出一种“注意障碍”,没有注意力,或者看十行字会漏掉五行,听老师讲一句完整的话,只能抓住个别几个字,最明显的辨别方法就是老师在与孩子平时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答非所问”。

2.外在原因

⑴家庭环境孩子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对孩子都如掌上明珠,幼儿时多为爷爷奶奶看管,不懂得尊重,是家庭的中心“小霸王”,日子一久,形成了想插话就插话、做事情三心二意等不良习惯。⑵课堂乏味当我在课堂上讲故事的时候,班上的每一双小眼睛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我;当我在课堂上做做小游戏时,学生们都兴趣盎然。传授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当我们总是在想孩子不认真倾听的原因的时候,不妨先去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课堂,是否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吸引我们的孩子的注意力。⑶外在环境干扰经常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无法认真地复习功课,总是走神,后来我和孩子一交流,才发现孩子在复习功课时,妈妈却经常在旁边对着电脑看电影,这样强烈的“外部干扰”即使是大人也无法抵抗。

三、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策略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科学地、艺术地、以生为本地从内向外进行培养,在这两年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看到了学生明显的转变。

1.针对内在原因

⑴开学伊始,倾听启蒙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聪”字,很多孩子已经认识了这个字,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字的音形义来进行讲解,帮助低年级学生体会“倾听”的含义。我这样开场: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聪聪今天想告诉你们一个小故事,他说:“小朋友们快看看我,我的左边是个耳朵的“耳”,代表用耳朵听,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会用耳朵听、能够认真听的孩子,所以我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用耳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好孩子。你看右边有手、有口还有心,其中‘心’是基础,只有做事用心,勤劳的动手,适当的场合动嘴巴,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就像我聪聪一样。”让我们一起向聪聪学习变成一名聪明的小学生好吗?就这样在情景小故事中,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倾听。⑵课堂细化对倾听的要求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开学后的一周是给低年级学生立规矩的、练规矩的最好时机,在这一周里我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帮助我班学生记住倾听的具体要求。比如“有问题,先举手;好习惯,不插嘴;别人讲,认真听;老师讲,仔细听”,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根据这些口令对班级进行一定的调控。除了倾听的口令,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倾听姿势的指导。课堂上学生的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或身体动作都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认真地听讲。因此在课堂上,针对我班学生我进行了以下指导:听老师讲,眼睛必须看着老师,坐姿要端正,头正、肩平、手抱臂;听同学发言时,不要转头去看发言的同学的脸,眼睛看前方,耳朵仔细听就可以了。如果同意这位同学的回答,就以掌声作为鼓励;如果不同意这位同学的回答或者需要补充(更不能嘲笑同学的回答),则举起右手进行补充说明,如果做不到老师的要求,则失去回答的机会。通过这样细化的训练,班级的课堂秩序、听讲情况,明显好转。⑶专业训练仅仅依靠规矩的制约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孩子还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中有一个“传话”的小游戏,第一个学生想出一句话然后传给后面的同学,比一比哪一组传的又准又快又安静。这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小游戏,但是在玩游戏之前老师需要讲清游戏规则和奖惩条例,否则游戏只会在混乱和兴奋中不了了之,起不到训练倾听的效果。除了小游戏训练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复述”训练。每星期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者几句话,然后让孩子们比一比谁记得最清楚,记忆大王获得老师的奖励。这主要针对倾听习惯较差的孩子,多给他们训练的机会。除了学生重复老师的话,还可以要求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转述。转述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进行评价。

2.针对外在原因

⑴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其谈话交流《学记》中有云:教学相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能够捕捉到孩子心灵的想法,找到影响倾听的内在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所以要想孩子学会倾听老师的话,老师必须先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体,学会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蹲下来与孩子一起听,在一起倾听中达到教学相长。⑵定期家访,发现孩子背后的故事孩子在学校的习惯有时是家庭习惯的一个缩影,因此要想长远地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建立家校联系网,时时走进有问题的孩子的家庭,与父辈甚至祖父辈进行交谈,聊一聊孩子的成长经历、在家里的表现、性格等等,适时适当的可以给出一定的意见。⑶利用评价体系,鼓励激励“鼓励”是矫正低年级孩子的最有效也最快捷的方法,但是鼓励评价必须明确,让孩子知道老师表扬你的原因。因此在这两年的研究中,我在班级设置了“金耳朵”、“倾听之星”等荣誉称号来鼓励孩子,并且三张小奖励还可以到老师这里换取小礼。每次发奖的时候,我都会郑重其事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也起到树立榜样的作用。善于抓住孩子细微的进步(哪怕没有那么明显),进行放大表扬,这样你就会发现他们在朝着你表扬的高度一点一点的进步。⑷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兴趣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要想让孩子“会听”,首先要让孩子“愿听”。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来提高孩子对课堂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