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教学范例

医学培训教学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1

培训计划是按照培训需求而制订的培训方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框架。制订培训计划,包括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形式等。根据国家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时间,培训班适当延长了培训时间跨度,注重打好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及心理测量;二是实践部分,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技能;三是考试技能部分,主要是根据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咨询、测量方面的复习。授课教师以学校心理系教师为主,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组,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系副主任担任教学秘书,教学组通过集体备课,将培训目的、培训要求传达到全部任课老师,将培训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到每一位老师,确保了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需要灵活多样,培训目的是提升专业能力,在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参训教师的互动,注重参训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开发从开发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完全定制开发、半定制开发和直接引进。完全定制开发是完全基于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需要解决的是既定的问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财力。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本项目采用半定制开发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在培训课程设计上,突出“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考试辅导三个部分。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专题。安排心理学系具有丰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专家和教授授课,参与授课的13名教师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

三、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过程的中心环节。培训目的能否实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培训课程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全依靠培训过程的实施。本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便于参训教师自学和消化吸收授课内容,适当延长了授课时间跨度,培训班从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间共面授学习20天。通过培训,进一步打牢了参训教师的理论基础、更新了观念、提高参训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沟通技巧,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提出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策略、方式方法、经验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需要,满足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现有生存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引导、辅导、咨询和服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中,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依靠授课教师是指要有一批知识丰富、教学生动,能让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有促动、有提高,从而愿意听、愿意学。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参训教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在培训期间希望能通过培训能够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授课教师要乐于答疑,与参训教师多沟通交流,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周到细致的服务,主要是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车服务等,让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觉到处处被关怀,时时被关注。

四、培训效果评价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途径也在悄然改变,而网络的全面覆盖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也加速了这种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提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员工培训的效果,需要迫切引入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邮政培训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研究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移动学习;邮政企业;教育培训;应用研究

一、引言

近些年科技飞速进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下,手机不仅作为通信工具而存在,它已经转变成人们获取知识,相互交流的“神器”,为了更好地利用手机的便利性,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迫切需要开发“邮政培训”移动学习客户端,助力邮政企业培训的发展。所谓移动学习,就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基础之上应用的学习方法,移动学习可以在人们的手机上进行,无论是在任何时间,还是在任何地点,只要你有手机等移动设备,都可以进行学习。

二、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中的需求分析

邮政企业培训的面向对象是企业的员工,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有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集中培训注重培训效果,员工被集中在一起参加学习有更好的培训体验和互动交流;远程培训注重培训范围和时效性,由于邮政网点分布广,员工多达80余万人,所以采用远程培训拥有节约成本,培训覆盖及时等优点。移动学习作为新兴的学习方式,具有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等优点,那么如何使移动学习与传统培训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培训组织与培训流程,根据员工需求设计移动学习系统就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企业培训组织方和员工的调研得出以下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第一,集中培训与移动学习结合的需求。确定了在集中培训运行过程中应用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模块为学员报到、班级通知、日程安排、互动交流、教学评估、移动课堂、同学名单等。第二,远程培训与移动学习结合的需求。确定了在远程培训过程中应用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模块为:培训通知、在线课程、考试练习、班级资料、互动交流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远程培训平台与移动学习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学习记录的互认等。第三,单独组织移动学习的需求。确定了在单独组织移动学习项目中的功能需求模块为:新闻资讯、公共课程、班级课程、考试练习、互动交流,教学评估、问卷调查等。经过需求调研,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多种培训组织方式,系统建设模式也非常清晰,为系统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模式

移动APP开发完成以后,在邮政教育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企业培训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如下三种应用模式。第一,移动学习在集中培训的辅助教学模式。之前的邮政集中培训,还主要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引入移动学习之后,从员工培训报名,到员工报到,查看通知、日程安排、再到参加学习,参与教学评估,互动交流等环节都可以依靠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完成,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强了用户体验。第二,移动学习与远程培训的互联互通模式。远程培训虽然具有覆盖面广,课程更新及时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便捷性差、互动体验不好等缺点,引入移动学习之后,远程培训的在线课程和移动APP的课程实现了互联互通,员工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更加便捷的进行学习,学习记录在两个平台上实现了互认,极大地方便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移动学习独立运行模式。为了满足邮政各级企业的实际培训需求,可以在移动APP上进行公共课程的学习,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独立组织移动学习项目等,员工登录APP后可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相互交流,也可以报名参加移动培训项目,进行课程学习,考试等,学习合格后计入自己的远程学习档案。移动学习的以上三种应用模式极大的满足了邮政企业培训的各项需求,提升了员工学习体验并解放了管理者烦冗的工作,所有培训过程电子化、数据化,为企业人资部门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

四、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和改进思路

移动APP在邮政企业教育培训应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培训管理者和员工的一致赞誉,运行以来系统累计开设培训项目200余个,培训达到20万人次,微课资源达到600余门,员工普遍反映利用手机学习非常的简便,操作性强,上下班的空余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极大的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管理者反映应用移动学习后自己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数据分析变得容易。但系统还不完美,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页面的设计和功能的排列上还需要进行优化,在后台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上还需要进行提升等,在移动学习运行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争取将邮政移动学习建设得更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在“信息爆炸”和“互联网+”的时代,移动学习方式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学习方式的进步,这种学习方式所带来的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邮政企业培训紧跟时代步伐,研究并引入了移动学习方式,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移动APP,并将其推广到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移动学习方式及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增强用户体验和大数据分析方面还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争取进一步完善移动学习,为员工培训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李翔 田卫辉 冯岩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3

1.1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师(医科学生)的意义

医学教育由3个不同阶段组成,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个医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只够满足毕业后需求的10%,其余90%要靠医学继续教育取得。所以,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以后的重要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培训对象是当年毕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应届医学本科生,他们面临着培训后的再就业问题。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它由多种能力叠加复合而成,主要体现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1.2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床位数、硬件设备、医师教育背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是看其是否拥有安全、有效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标准及能否被全体医务工作者掌握与执行。规范化的医师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效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

2药学教育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随着药物品种和药害事件的日益增多,医师对药物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国内外用药规范的需求就越发迫切。然而,目前的规范化医师培训往往忽视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师用药信息多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者医药代表的“指导”,导致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随意化、尝试化和无序化严重。例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次数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溶剂选择不当、过度使用高档进口药品等,高昂的药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滥用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某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都医药》记者曾就“看感冒需多少钱”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暗访,发现感冒药价格最多可相差达15倍。对于药物自身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对同一种疾病的敏感性、相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治疗作用差异、医师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对病程进展的观察如何做到规范化、把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等,都可以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通过药学教育得到最优化解决。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其中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则是诊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报道显示,导致全球死亡患者的原因中有1/3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为此,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化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学教育。此外,在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年代,如何帮助临床医师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且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是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药学教育非常有必要。

3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如何开展药学教育

3.1将药学教育纳入规范化医师培训大纲

自1999年我国医学教育全面启动以来,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一直处在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加入药学教育不仅是对以往药学教育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更是对现有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西京医院在制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药学教育环节。在大纲中,对于药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进行了量化处理,对培训内容、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重点增加参训医师对临床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标准的掌握,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源头上消除临床上常见的重复用药、错误用药、不恰当用药的现象。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参训医师在药品相关信息的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比同级别医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违反经济学用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同级别医师。为此,西京医院在2011年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

3.2通过任务和兴趣引导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很难系统、全面地让参训医师掌握所有的药学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大纲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来强化关键点知识的学习。例如,针对“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中各项指标和规范执行的内容时,首先将参训医师分成两组,然后选择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真实病例,让两组参训医师分别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互相评判,最后由带教老师指正,最终参训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时机和疗程等内容耳熟能详。通过上述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参训医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参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参训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军队抗菌药物飞行检查中,西京医院获得全军第一。以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药学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被采用。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参训医师积极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培训大纲》中要求参训医师必须掌握8~10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时,可以让参训医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病种。他们有的是为了治疗自己亲友的疾病而作出选择,有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领域需要而作出选择。这些疾病基本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常见病种。这样,参训医师在学习中就有了针对性、自觉性、主动性,有了“核动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据文献报道,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增加10%,则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1%。因此,在规范化医师的药学培训中,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指南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规范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思维,西京医院依托军队“十一五”和国家“863”课题建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并应用到临床和规范化医师培训中。该系统将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参训医师提供随需而得的药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2年的应用,参训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从原来的10.2%提高到了71.9%。

3.4建立医师药学教育培训考评机制

制度本身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没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将很难开展。规范化医师培训药学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讲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及完善的考核制度。我国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准入许可制度、考核、培训、薪酬等各单项制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使制度的约束性涵盖各项制度环节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来保证质量,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教育考评体系也应重视参训医师药物治疗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考核。在《培训大纲》中,将药剂科“出科考核”分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首先,由药剂科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针对住院医师选择的疾病进行合理用药思维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需重新进行药学教育培训,即在药剂科重新轮转。同时,将考核与参训医师的“超劳”补贴和学分挂钩,对不按药物治疗标准用药的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30%、50%和100%的三级扣罚标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师要追究本人和相关带教老师的责任。随着药学教育在医师培训考评中的推进,全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水平趋向合理,全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国家临床路径的推行,西京医院“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2488.53元,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3050.84元;总体“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72天,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15天。

4总结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4

关键词: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体系构建

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创伤。为了预防和应对灾害的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灾害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政府组织,在灾害事件预防、救援以及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作为资源”已经成为应对灾害的重要工作方针[2-3]。但由于社区尚无标准的规范化救援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在实际灾害救援过程中极易出现管理混乱,救援操作不当等情况,影响了救援效率[4]。为了建立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的规范化体系,本研究对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邀请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教授以及临床护理相关从业人员在内的12名专家参与本次专家函询。函询专家遴选标准:工作年限超过5年,中级以上职称,曾参加过灾害救援或目前从事社区灾害管理相关工作或进行相关研究。1.2方法1.2.1质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查找相关中、英文文献。同时,根据实践经验拟列访谈提纲,抽取本院10位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半标准化专家访谈。最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资料和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类属分析,初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

1.2.2函询工具

结合文献调研及当前已开展的工作自行设计专家函询问卷,问卷主要包括:(1)专家基本情况。姓名、工作单位、年龄、从事灾害应急救援相关工作年限、职称、工作岗位等。(2)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评价指标。邀请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对前期梳理出的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85个三级指标纳入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其重要程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赋予1~5分。(3)专家权威程度自我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两项。1.2.3预调查为了确保函询问卷的完整性和调查方案的可行性,随机抽取我院5名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培训体系相关专家进行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对函询问卷的结构和项目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正式的专家函询问卷。1.2.4Delphi专家函询本研究采用发送E-mail的方式对入组专家进行Delphi专家函询,共2轮。第1轮专家函询结束后,整理归纳专家的反馈意见对指标的名称、筛选及指标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并形成第2轮专家函询问卷,再次通过E-mail发送给各位专家。指标的筛选标准既需结合专家意见又需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变异系数<25%。第2次专家函询的目的是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明确二级指标内涵。1.2.5指标权重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要求专家对一级指标间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对同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间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并根据上述方法对比三级指标。并对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计算。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和Matalab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专家权威值表示调查结果可靠性,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用变异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x2显著性检验对系数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专家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函询12名专家,其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2.2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共发送12份函询问卷,回收12份,有效问卷12份,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2.3专家权威度2轮专家函询的Cr均>0.70且第2轮专家函询的Cr有所提升,如表2所示。

2.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本研究中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如表3所示。

2.5指标筛选

第一轮专家函询后,一级指标中,“相关法律、法规”因与同级指标:“灾害意识”下的“社区灾害管理法制”重复,将该部分合并到“灾害意识”下的二级指标中改为“灾害管理相关立法及规定”;“灾害案例分析”因与同级指标:“灾害现场救援培训”下的“自救互救培训”重复,将该部分合并到“灾害现场救援培训”下的二级指标中改为“特殊场景模拟训练”。二级指标中,增加“质量管理工具”,删除“灾害科普”“急救物品及药品”;“社区灾害管理”改为“社区灾害平时管理”;“灾害发生时应对管理”改为“灾害发生急时管理”;“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合并改为“创伤四大技术”。三级指标中,“社区灾害管理体制”与“社区灾害管理机制”重复合并更改为“社区灾害管理制度”;“社区灾害管理法制”与修改后的二级指标“灾害管理相关立法及规定”重复并入其中;“社区灾害管理部门的准备”与“应急预案”重复合并;“现场的救援”与“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重复删除;新增“脆弱性分析”“风险管理”;“灾害案例分析”与“自救互救培训”重复与“烧伤”“中毒”合并并入“特殊场景模拟训练”。第二轮函询结果专家意见较为集中,仅1位专家建议将“社区灾害平时管理”改为“社区灾害日常管理”,将“灾害发生急时管理”改为“灾害发生时的管理”以及不建议写“环境防护”。综合两轮专家函询意见,本研究最终确定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指标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

2.6指标权重确定

本研究最终确定的社区灾害医学知识教育指标中一级指标为“A灾害意识”“B灾害现场救援培训”“C灾后恢复”;二级指标为“A1灾害的概念及分类”“A2社区灾害日常管理”“A3灾害发生时的管理”“A4质量管理工具”“B5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B6心肺复苏”“B7创伤四大技术”“B8儿童产妇急救”“B9特殊场景模拟”“C10心理干预”“C11卫生防疫”;三级指标为“A1-1灾害的相关概念”“A1-2灾害的分类”“A2-3社区灾害管理制度”“A2-4社区灾害管理相关立法及规定”“A2-5社区灾害管理部门的准备及应急预案”“A3-6社灾现场人员和物资管理”“A3-7心理疏导”“A4-8脆弱性分析”“A4-9风险管理”“B5-10检伤分类的基本要求”“B5-11检伤分类标准及标识”“B5-12简明检伤分类法”“B6-13胸外心脏按压”“B6-14开放气道”“B6-15呼吸支持”“B7-16止血法(指压、加压、填塞、止血带)”“B7-17包扎方法(三角巾、绷带)”“B7-18固定方法(四肢、颈椎、胸腰部)”“B7-19搬运方法(徒手、器具颈椎脊柱损伤)”“B8-20儿童异物窒息急救”“B8-21妊娠合并外伤”“B8-22流产”“B9-23地震案例”“B9-24台风案例”“B9-25泥石流案例”“B9-26洪水案例”“B9-27电击伤案例”“B9-28中暑案例”“B9-29溺水案例”“B9-30群体伤案例(交通、电梯、踩踏)”“B9-31热力伤案例(烫伤、火焰烧伤)”“B9-32特殊烧伤案例(电烧、化学)”“B9-33急性中毒案例(化学性、生物性、药物性、食物性)”“C10-34心理应激反应”“C10-35心理应激障碍”“C10-36心理干预方法”“C11-37环境防护”“C11-38人群卫生防护”;其各项指标权重如下:权重0.0142、0.0168、0.0321、0.0364、0.0603、0.0541、0.0361、0.0360、0.0501、0.0360、0.0400、0.0345、0.0680、0.0457、0.0590、0.0611、0.0517、0.0612、0.0622、0.0618、0.0554、0.0425、0.0564、0.0610、0.0561、0.0504、0.0380、0.0621、0.0482、0.0346、0.0367、0.0218、0.0591、0.0542、0.0604、0.0643、0.0325、0.0687。

3讨论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5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产科

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是一种借助多种仿真模型、现代化智能模拟技术,参照临床模拟病人和相关场景,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与医学模拟培训中心,进行各种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教学的教育方法[1]。20世纪60年代,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模拟医学教育,到了90年代模拟医学教育已经渗透在医学教育的多个领域[2]。目前,在国内各教学医院,SBME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特别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培养)。众所周知,产科是一个急危重症高发的临床科室,诊疗对象为孕产妇,如何让住院医师快速投入到急危重症的救治当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无疑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而传统教学方法[3](理论教学、操作练习、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临床实习等),显然已无法满足产科住院医师培养需求。产科急危重症的发生无法预测,临床病例无法使住院医师进行有效且系统的训练,SBME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SBME可以让住院医师身临其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模拟急危重症抢救,提升临床应急能力。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的住院医师为培训对象,观察SBME前后,住院医师产科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和适宜技术的学习效果,探讨模拟医学教育在产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2017—2019级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含“5+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12人,2018级8人,2019级8人,共28人。

1.2方法。1.2.1SBME前由教师进行产科临床技能理论教学,每次两学时。之后,教师提供若干病例,如:(1)妊娠39周孕妇,28岁,G2P1,孕期产检正常,请为该孕妇测量宫高、腹围并进行产科四步触诊检查。(2)妊娠38周孕妇,30岁,G2P0,主诉不规律下腹痛3小时余,一周前B超检查估计胎儿体重3.8kg,请为该孕妇进行骨盆内测量,评估孕妇骨盆径线能否试产。(3)妊娠39周孕妇,32岁,G2P0,行无痛分娩,现宫口开大接近4小时,先露头,S+1,胎方位LOA,请为该孕妇产钳助产。要求住院医师在模拟器上单独操作,教师观察并记录其操作时间,根据操作时间、人文关怀、无菌操作、操作步骤等进行评分。两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值为住院医师最终得分,满分100分。1.2.2SBME后28名住院医师分批次进行产科临床技能模拟培训,每个培训内容均进行5次训练,由两名教师记录操作时间及该项目得分,评分标准与SBME前一致。1.2.3SBME内容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开展产科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包括产科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内测量检查、产钳助产。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

2结果

2.1产科四步触诊检查。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平均用时分别为4.4分钟、5.7分钟、7.4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4.0分钟、4.6分钟、5.3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83.4分、71.9分、61.4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7.4分、81.5分、76.9分,见图1。

2.2骨盆内测量检查。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骨盆内测量检查平均用时分别为7.5分钟、8.9分钟、10.7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6.6分钟、7.5分钟、9.1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78.6分、72.1分、61.3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9.3分、85.6分、76.1分,见图2。

2.3产钳助产。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产钳助产平均用时分别为19.4分钟、20.5分钟、21.9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18.3分钟、19.3分钟、20.9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66.3分、58.6分、51.8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75.8分、69.5

3讨论

3.1SBME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操作能力。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内测量检查、产钳助产平均用时均缩短,得分均提高。经过5次模拟训练,3个年级住院医师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用时及得分均显著提高,由图1、2、3可以看出,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第一次模拟训练后成绩提高不明显,但在5次模拟训练后用时及得分变化较大。2017级住院医师经过5次模拟训练后,检查时间及得分提高幅度不大,可能与2017级住院医师临床操作机会较多有关。由此可见,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临床可重复性高,难度系数较低,低年资医师易掌握。另外,对于产钳助产操作项目,3个年级住院医师用时均缩短,得分略有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5轮训练后平均分有小幅度提高,可能与产钳助产操作难度较大,实践机会少有关。提示针对该基本技能可安排住院医师先多次模拟训练,之后再进行临床实践更为稳妥。由以上结论可知,将SBME应用于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培训,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2SBME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否认,SBME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认为医师的“第一次”不能在患者身上[4]。模拟医学教育让学生进入临床前,先在模型上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有研究指出,在本科生及八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利用模拟医学教育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妇科检查、双合诊、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等操作项目得分。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模拟医学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教师的评价[5-6]。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SBME使学生有机会沟通、讨论、分享,教师手把手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3SBME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优势。妇产科教学时,由于涉及患者隐私,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妇科检查、产钳助产等都属于阴道或盆腔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难度大。模拟医学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型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模拟训练后,住院医师的操作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男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女性患者实施检查的机会少,且普遍不被患者接受,SBME可以为其提供平台,解决妇产科教学中男女生知识掌握不均衡的问题。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6

想象是创造能力的表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运用想象,有助于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如人们看见蜻蜓在空中自由飞翔,最终发明了飞机;看见鱼在水中灵活自如,从而发明了潜水艇;瓦特看到水壶里的热气滚沸,发明了蒸汽机。可见,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展开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引导其创新。例如,文言文《狼》一文中讲到狼和屠户眈眈相对时,教师提出:“两敌对峙时,狼想什么?屠户想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通过想象踊跃发言,有的说:“狼心里想:如此对峙不是办法,硬拼也许会两败俱伤,不如想个万全之策:前后夹击!”有的说:“屠户心里想: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如能等待时机各个击破,岂不更好?”有的说:“屠户已是穷途赤未路,六神无主,迫不得已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哪有心情思考良策?狼虽垂涎欲滴,却也不敢妄动。”还有的说:“也不一定,屠户临死方镇定,迟早都死,不如斗智,能杀两狼,明天又有狼肉卖,岂不更好?”一石激起千层浪,经此一问,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学习中,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诱导,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根据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讨论中,教师不应过早评论,过多限制,应该允许有不同意见,互相补充争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当遇到容易混淆的内容时需要讨论。例如,在学习《狼》一文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学生问: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是名词“狗”的意思。有学生马上反驳:不对,课文明明写“狼”,咋会是“狗”呢?

2、需讨论的问题难易适度。有时候讨论的问题也不能太难,学生应该具备讨论问题所需的知识背景,否则讨论就不可能深入下去。在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的教学,教师不用急于让学生讨论,可以先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再抛出:诗人为何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深入理解,体会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样的课堂讨论有知识积累做铺垫,很容易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尽量兼顾深浅程度不一的各类选题,这样可让班里水平存在差异的各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所以,讨论不能流于形式,泛泛而论,问题的设计与选择是课堂讨论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在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学科、课型、教学重难点等基础上,找出最能体现本堂课知识联系的、最具讨论价值的讨论点,在教学的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并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真正从课堂讨论中受益。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7

关键词:微信平台;CBL;住院医师;妇产科;规范培训;教学效果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其目的是通过理论与临床实践工作相结合,不断的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为当前的临床工作提供高质量人才。规培作为当代住院医师所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1-2]。规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专业的、专科人才,对某一科室业务工作能够熟练掌握并深入了解临床现状。妇产科作为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实践性较强,涉及多个诊断与治疗领域,因此,对医学生而言展开妇产科的临床培训十分重要[3-4]。但是,在传统的规培教学中,被动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大大降低其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不良心理状态。C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规培带教质量。随着当前网络平台运营推广,有学者将微信与CBL教学法结合,并应用到当前的医学教育领域中。为进一步了解微信联合CBL教学法在妇产科住院医师中的应用价值,现对本院30例规培医师进行分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30名妇产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名。对照组中男3名,女12名;年龄23~27岁,平均(25.6±0.3)岁。观察组中男4名,女11名;年龄23~27岁,平均(25.4±0.5)岁。两组规培医师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规培医师采取CBL教学法:以临床病例为基础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做好规培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收集病例要点、诊断、治疗手段。由带教老师讲授相关操作,教学结束后对典型病例的患者进行查房,在查房过程中展开学习,并演示相关查体[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展开教学。具体方法为:①建立教学微信平台。教师根据本科室典型的病例类型,选择典型临床患者信息,将其编写到微信平台上进行推送[6]。要求每名学生在接受教学前提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将临床问病史、专科查体、技能操作等视频送至微信教学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并反复熟悉。对于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关键步骤及重难点,需要以文案或公众号的形式发送至微信平台,让规培医师能够提前学习。住院医师可以在微信群内通过文字、实时语音的方式展开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7-8]。②临床带教教学。在临床教学时,因为前期充分准备能够提高规培医师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规培医师快速进入角色,方便病史询问、进行专科检查工作等。在展开临床带教时,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不暴露患者隐私为前提,将病情相关信息发送至微信平台上,或制作成视频发送到微信群,让大家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掌握操作技巧,也有利于规培医师学习并观察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微信共同讨论,以加强医师对各种错误操作的认识,相互学习、借鉴[9]。③课后延伸。课后,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疑问时,可以通过微信与教师取得联系,进行一对一式课后辅导。同时也可以组成小组,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反馈至教师微信后,由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小组成员共同学习。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规培医师出科前问诊、病历书写成绩、理论成绩、技能测试成绩,各个指标成绩分值范围0~100分,总分数越高表示医师成绩越高。同时比较两组规培医师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满意度。学习积极性由带教老师进行评价,与教学满意度一样均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以无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医师教学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规培医师出科时各项成绩比较。观察组规培医师出科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规培医师学习积极性以及带教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规培医师学习积极性评分及带教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8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社区卫生人员;网上授课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医教协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当前亟须落实和完善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和相关政策,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1]。基于此,在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求,做好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培训对象由最初的社区医护防人员和社区管理干部四类人员逐渐拓展为社区全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北京预防医学会分别承担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及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及预防保健人员的培训课程,好医生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负责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必修课课程采取模块式设计方式,模块数、课程及学时数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模块数由2011年的82增至2017年的163,课程数由185增至240,学时数由462增至630。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征询参培学员的培训需求及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必修课培训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在岗期间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功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4月从北京市的16个区中分层抽取6个区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参与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1421份,回收有效问卷14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2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与北京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教育培训的学员,排除标准:未参与培训或不愿意配合调研者。

1.2研究方法

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的历年基线资料及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项目组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参培学员基本信息,参培学员对必修课项目的现状评价,参培学员需求调查等。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0.797,具有较高的信度;本问卷在设计阶段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经由多轮专家研讨论证,在预调查的基础上,修改完善问卷内容后,专家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均值测算,对计数资料进行构成比、频数描述和顺位排列等相应的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参培学员的基本信息

参与调研的参培学员共计1410人,基本信息如下。①性别:男性256名(占比18.2%),女性1154名(占比81.8%);②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9岁,平均年龄为(36.75±7.89)岁;③岗位:全科医生453人(占比32.1%),社区护士433人(占比30.7%),预防保健174人(占比12.3%),专科医生103人(占7.3%),其他岗位247人(占比17.5%);④工作年限:最小为半年,最大为48年,平均工作年限为(11.26±8.26)年。

2.2参培学员对必修课培训项目的现状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①在培训内容实用性方面,57.0%参培学员表示必修课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比较好和非常好。②在培训项目开设必要性方面,56.5%参培学员表示必修课培训的开设比较和非常有必要。总体而言,参培学员对于培训项目的实用性和必要性较为认可。③在满意度方面,参培学员表示对课程设计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总调查对象的56.0%;参培学员表示对授课师资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占67.5%;总体满意度较高,见表1。④在授课效果方面,参培学员认为必修课培训课程面授效果较好和很好的有728人(占比51.6%);网上授课效果较好和很好的有944人(占比66.9%),超过半数参培学员表示网上授课效果更佳,见表2;并有66.9%的调查对象表示北京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的网上授课方式可以取代面授方式。

2.3参培学员的培训需求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培训内容方面,参培学员认为目前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员亟须补充的知识为实践操作技术的有897人次,排在第一顺位,专业基础知识的有819人次,排在第二顺位,表示为临床思维方法的有751人次,排在第三顺位。总体而言,参培学员对实践操作技术的需求较为迫切。在培训形式方面,参培学员更倾向于网络授课,有1006人次,排在第一顺位,手机APP有645人次,排在第二顺位;比较喜欢网络微课的有482人次,排在第三顺位。对于新的授课模式,参培学员较为青睐。

3讨论

3.1参培学员学习主动性仍需进一步激发

调研发现,北京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对参培学员设定年度学分要求,并纳入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度绩效考核范畴。虽然大部分学员是因岗位需要而选择参与必修课的培训学习,但仍有少数学员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仅是基于学分的约束和考核要求而被动选择参与培训。问卷调查中,参培学员认为影响其参加必修课培训主动性的主要原因为:工作任务繁多、交通不便以及培训内容对实际工作的针对性有待提高。

3.2工学矛盾仍无法完全避免

工学矛盾是指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开展培训加强学习,由于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两者之间难免出现协调不好、兼顾不到的状况[2]。就必修课培训项目本身而言,要求参培学员每年仅15学时的课时学习,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工学矛盾。但由于社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量较大,同时需要兼顾其他继续医学教育的课程学习,导致工学矛盾是在职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问卷调查中,18.7%的学员认为目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存在工学矛盾比较大;6.7%的人认为非常大。

3.3培训形式中网上和面授各有利弊必修课培训

目前的主要授课形式为面授和网上授课,近两年微课和手机APP也不断引入必修课的教学当中,不断满足参培学员的多样化需求。面授课程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参培学员及教师对面授课程的接受度比较高。网上授课的优点主要是可以解决工学矛盾、降低成本,同时学员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较为自由;缺点主要是网络课程无法及时解答学员问题和获得反馈,难以做到面授过程中的实时互动和现场答疑。由此可知,必修课的面授和网上授课培训形式各有利弊,二者尚不能完全取代对方。

3.4师资评价和学员考核制度仍需强化

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培训项目的质量和竞争力,目前必修课培训项目建立了市、区、机构三级管理体系,但调研发现,必修课培训在考核评价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对于培训师资的评价,目前有授课后的师资满意度调查,但尚未能覆盖全部课程,同时缺乏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评价结果在必修课师资的后续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继续医学教育效果考核,目前主要由市卫健委执行,纳入市对区的整体绩效考核中,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小(仅1分);各承办单位每年会开展参培学员的需求调查,以便于更好地契合岗位需求,但针对参培学员尚未设置统一的考核制度。

4必修课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引导参培学员的合理预期,激发其内生动力,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利用各种适宜的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必修课的概念、对象、内容及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习是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整理和储存学习材料的过程,动机性信念是学习的内在关键性动机性因素,它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对学习过程具有维持、调节和激发作用,前提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水平[3-4]。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可有效激发学员的内生动力,产生预期学习效果。对于承办单位,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共享知识、信息、资源,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目的。同时,基于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较大[5-6],培训计划应趋于稳定,尽量克服执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以方便学员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持续提升的现实需求,参培学员应克服学习倦怠思想,提高对必修课的合理认知,将学习作为提升岗位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时间管理技巧,明确自身职业素养需求,提高自我效能感。

4.2政策引导与技术应用并举,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不断提高学习的便捷性

政府的引导及实践是解决必修课存在工学矛盾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机构、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对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必修课培训也要针对政府的政策引导对培养方案做出动态调整,在不偏离基础理论指导和实践技能培训主体内容的同时,适当增加政策解读和时事课程,使管理者看到培训对机构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另外,不断开发网上授课新模式,使医务人员接受多渠道、多领域专家的在线指导。网上授课的方式对于解决目前工学矛盾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7],各级管理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授课的便捷优势,同时克服其学习过程中互动不足,氛围不佳的劣势,适当创设远程交流平台,探索必修课的最佳授课模式。

4.3注重以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培训并行,创建必修课教学新模式

目前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资源供给远不能满足医务人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方式也难以解决这一供需矛盾,“互联网+”为此带来了新的契机[8]。在“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应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满足学员对于新的授课方式的多样化需求。授课教师需规范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利于授课视频的拍摄和细节的展示。视频的拍摄与视频授课不同,不仅要注重整体操作过程,同时,对细节的拍摄要求较高,需要有细节的提示和字幕的解释,以利于参培学员对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可以在远程同步互动课程做出尝试[9-10],以弥补微课无法实时交流以及实践操作的劣势。另外,深入推进小班集中培训、网上教学、社区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侧重临床诊断思维训练,拓展技能操作实战演练,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加强接诊与沟通技巧培训,鼓励学员主动参与,切实增强医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认知的不断提升,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必修课培训应适量增加医患沟通交流以及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有效提升参培学员的人文执业素养,创建良好的医患互信人际关系。

4.4强化教学管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必修课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