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脑炎中效果探析

优质护理在小儿脑炎中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脑炎患儿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脑炎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护理方案为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头痛以及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静脉炎以及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小儿脑炎患儿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干预作为护理方案,不仅可以缩短患儿恶心呕吐、头痛以及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对患儿造成的影响与伤害,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是一种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小儿脑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

脑炎属于小儿常见病的一种,分为细菌性脑炎、结核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并以细菌性、病毒性脑炎比较常见[1]。小儿脑炎的早期发病症状与感冒相类似,主要表现为全身酸痛、食欲减退以及发热,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抽搐、嗜睡,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2]。在为小儿脑炎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生命安全与治疗效果,避免各种不良情况对患儿造成的影响与伤害,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护理措施,因此,就要分析更好的护理方案[3]。本次研究观察了应用优质护理干预为小儿脑炎患儿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具体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随机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炎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27±0.76)岁,患儿发病至入院时间6h~7d,平均(2.34±0.42)d;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3.19±0.8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8h~6d,平均(2.38±0.47)d。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脑炎诊断标准;家属/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心、肝等器官严重损伤;伴有恶性肿瘤;不能配合本研究。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其病情,协助患儿完成相关检查,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将优质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1.2.1心理护理。如果患儿处于清醒的状态,护理人员则要给予其足够的关心和爱护,通过交流取得患儿的信任,保证每一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高效完成。同时,因为担心患儿病情、治疗与恢复,大多数患儿家长均存在焦虑、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所以,护理人员也要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讲解有关于疾病、治疗和恢复的相关知识,让其掌握患儿的照顾方法,从而保证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1.2.2病情监测。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其心率、血压、呼吸以及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指标,并记录患儿的瞳孔大小、反应,呼吸的深度、节律以及神志情况,避免恶心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情况的出现,如果发现患儿出现异常则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1.2.3临床症状护理。如果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护理吸氧保证其呼吸顺畅。如果患儿出现抽搐则要及时协助其选择平卧位,将衣领解开,及时的清理口鼻分泌物,按照医嘱运用镇静药物,并做好床栏设置,避免坠床。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也应该做好高热护理,在降温的同时注意保暖,现运用温水擦拭、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如果无效则应该按照医嘱使用降温药物,注意患儿补水。1.2.4康复护理。患儿病情相对稳定后应该指导其适当的肢体伸缩训练,不仅要行肢体按摩等被动运动,同时,也应该协助患儿行主动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患儿身体与关节活动处于一个最佳的范围,并保证运动的循序渐进,一般每次运动时间在15min左右,3~4次/d。

1.3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评价指标分别为恶心呕吐、头痛、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呼吸道感染、静脉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通过在患儿出院前1d发放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及时性、健康教育以及住院环境等相关内容[4],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患儿家长评分≥80分表示对护理服务十分满意;患儿家长评分在60~79分之间表示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患儿家长评分<60分表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数例×100%。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头痛以及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2例患儿中有2例出现呼吸道感染、1例出现静脉炎,1例出现肺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42例患儿中有4例出现呼吸道感染、3例出现静脉炎,2例出现肺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1.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呼吸道感染、静脉炎以及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42例患儿的家长中有23例对护理十分满意,有18例对护理比较满意,有1例对护理不满意,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7.6%;对照组42例患儿的家长中有19例对护理十分满意,有16例对护理比较满意,有7例对护理不满意,家长护理满意率为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脑炎属于儿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类型,具有着相对较高的临床发病率。有相关研究表明,有50.0%左右的小儿脑炎患儿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肌力下降,且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5]。优质护理干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法,运用其实施小儿脑炎患儿的护理服务可以全面的监测患儿的病情,对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保证了患儿的心理健康,提高了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在此基础上,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炎护理过程中的运用也做好了康复护理,避免了肢体偏瘫情况的出现,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干预作为小儿脑炎患儿的护理方案不仅可以缩短患儿恶心呕吐、头痛以及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对患儿造成的影响与伤害,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是一种效果理想且安全性的护理方案。

作者:刘琳琳 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