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月~8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均使用心血管内科常规性的护理模式,研究组的患者则使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模式,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与护理有效率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时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对缩短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成效显著,相应的也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缩短。此外,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工作当中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也相应的得到了降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其护理成效十分显著,值得进行广泛地应用与推行。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效果

心内科是临床诊疗上的一个重要的科室。心血管疾病发病速度快,病情较为复杂,且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心血管内科的诊疗重点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早搏、心肌炎、心肌梗死等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致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幅提升[1]。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病史较长,患者的病情极易产生反复现象,故而对患者疾病根治的难度极大。在住院期间,患者极易产生各种不利于病情恢复的并发症、疾病感染以及心理问题等,这无疑增加了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困难。故而,有效科学的临床护理工作是除临床治疗之外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降低、临床疗效的提高意义最为关键的方面。作为一种更为科学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多以患者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不仅能够促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与身体疼痛,又能够促使护患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2]。依据卫生部与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的部署标准,使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得以贯彻落实,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得以秉承,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得以深化[3]。我院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模式服务,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8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家属及患者均对此知情且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均在40岁及以上;(2)患者病情皆与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3)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合并恶性疾病;(2)患者患有合并精神疾病;(3)患者对护理配合度较低。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4.2±19.3)岁,平均病程(16.1±5.2)年;其中28例患者为高血压,25例患者为冠心病,17例患者风湿性心脏病,19例患者为心力衰竭,11例患者为脑出血。研究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5.4±20.2)岁,平均病程(15.8±5.3)年;其中25例患者为高血压,29例患者为冠心病,18例患者风湿性心脏病,18例患者为心力衰竭,10例患者为脑出血。患者的家属及患者均对此知情且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及充足的休息,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可给予患者相应的给氧治疗,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观察患者在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情况,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临床效果[4]。研究组则是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应用优质护理,护理人员根据优质护理模式给予患者护理服务。其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极易导致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故而进行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与沟通,对患者心理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方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最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并使良好的护患关系得以构建。除此之外,还应使用通俗的语言对患者讲述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病理以及发病原因,详细介绍治疗流程、预后手段和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对自身心血管疾病的了解度,促使其内心不良情绪的缓解,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使其更能对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行积极性主动的配合。

1.2.2疾病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疾病护理,完善病房巡查制度,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对患者的饮食与运动进行科学指导。

1.2.3感染预防

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住院环境的舒适、整洁、干燥与干净,对床单被褥进行定期的晾晒与更换,并对患者的日常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并嘱咐患者注意自身的卫生情况,避免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此外,还应对疑似感染的患者依照相关医嘱施以相应的处理措施[5]。

1.3观察指标

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治疗的有效率数据。显效标准:护理后患者水肿胸闷、高血压与心跳加速的不良症状明显好转乃至消失,各项临床检查结果改善显著;有效标准:护理后患者水肿胸闷、高血压与心跳加速的不良症状有所改善,各项临床检查结果有所好转;无效标准:护理后患者水肿胸闷、高血压与心跳加速的不良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剧,各项临床检查结果毫无好转甚至病情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以病危患者居多,因其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速度较快,治疗难度极大[6]。心内科护理相较其他科室,存在特殊性,其护理的工作效率不高,工作强度较大,护患间关系缓和困难[7],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情况,还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护患纠纷与矛盾的频发。而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得以提高。除此之外,优质护理模式还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到了增强。护理人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8]。优质的护理模式深受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赞誉与好评,这也凸显了优质护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优质护理不仅促进了护患间氛围的融洽,还使患者对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得以提升,进而促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对患者应用了优质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转换,为患者创造了一个优质的就医环境,并通过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等方面实行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促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据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时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对缩短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成效显著,相应地也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缩短。此外,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工作当中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也相应的得到了降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其护理成效十分显著,值得进行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毛祚燕.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当代医学,2015,33(9):120~121.

2谭洁梅.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中外医疗,2015,17(16):157~158.

3杨秋芬.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9):112~113.

4陈卫红.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大家健康旬刊,2015,15(5):233~234.

5李静.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9):372~373.

6程丽萍,徐丽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72~173.

7丁玲敏.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45~246.

8王婧妍.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40~241.

作者:张秋芳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内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