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前景规划

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前景规划

[摘要]如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严峻,本文通过调查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况以及在校本科生就业意愿,分析当前医学本科生价值观念及就业影响因素,提出引导基层就业、服务地方、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等若干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见,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以提高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质量,使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改善基层医院与本科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缓解东北人才流失,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基层就业、价值观、综合性、地方性

党的以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随着国家医疗体系及卫生机构建设的日益完善,在我国社会就业岗位增多以及社会对于高质量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增大的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医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1调查对象及分析方法

通过对就业指导处教师及领导的采访,以及对于2016~2018届毕业生和2017级在校生问卷调查,采用PEST分析法和excel表格统计数据对当前本科生就业意愿、前景进行综合分析。

2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

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双方意愿、学历层次、地区发展供需不平衡等矛盾,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医学生就业观念单一,在本校2016~2018年毕业生中就业情况统计中显示出,毕业后从事医疗医药相关行业岗位人数超过50%;在我校632名临床医学专业级本科生未来就业意愿调查中,近80%的同学选择从事临床医生,其他医疗相关行业占13%;本科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继续读研深造,以此提升行业竞争力。相对治疗疾病而言,切实地预防是今后医疗发展的主流,今后医疗卫生事业对主体将逐步向基层卫生保健单位转移。但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三级医院对病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民营资本办医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医院。据卫计委统计,2013年的1.1万家民营医院到2018年的1.9万家,民营医院数量复合增长率达14.6%。然而民营医院诊疗人数仅为全国服务量的13.8%,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由于基层医院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问题,使得基层医院很难获得优质医生资源。从我校医学毕业生分布来看,普遍医学生选择继续深入学习,不愿进入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工作,造成了大型综合医院挤破头,基层医院无人问津的现状。所以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医学毕业生人文素养,改变就业观念,引导医学生基层就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合理就业期望值,了解未来岗位需求、职能及工作性质,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尤为重要。

3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就业要求及发展规划建议

(1)用人单位招收关注重点。通过对于我校毕业生工作单位回访调查显示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主要注重个人品质、人文素养,学历层次,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参照2018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医疗行业的学历分布中:本科及以上占34.6%,大专占37.8%,中专占22.3%,高中及以下占5.4%。可见在国家调控下,中专及以下学历者数量明显减少,行业专业性不断提高。(2)毕业生就业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毕业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遵纪守法,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敢于发扬先锋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个人能量,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要有过硬的专业性技能“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就是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与和谐医患关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妥善解决医患矛盾。医生是一个讲求高度沟通的行业,医护人员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条件,这都要求着医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医生需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来面对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状态。除拥有良好的专业性技能外,还需要拥有不错的如文件编写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等辅助性技能。认清目前就业市场形势,合理定位,避免期望过高,树立新的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会,脚踏实地。基层医院虽水平有限,但发展空间广阔。如此才能拥有良好的就业服务能力,更好的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确定大学地方性定位,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医学生就业方向性及竞争力

(1)立足地方,服务社会。随着东北地区人才流失日趋严重,以我校为例,扎根于三江平原地区的忠诚意志品格,形成了“以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医学教育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民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在国内含有医学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政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育人教学一体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服务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专业办学定位,培养学生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2)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培养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优势,注重人文与医学的结合,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2);将医疗成本、卫生资源最大效益等概念和内容与专业课相结合,逐步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利用综合性大学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加强文理互通以及学科交叉,促进医工协同,多学科共同发展,有利于医学生拓宽视野,完善思维。通过综合性大学大量的文体类活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组织管理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的锻炼。扩充医学生人际网,为医学生提供更多潜在的就业方向。

5思想引领,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顺应人才需求趋势,引导基层就业

(1)思想引领,立志做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成为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多形式引导就业,重视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引导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顺应人才需求趋势。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将更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国家也正在逐步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如住培制度,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等;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交叉型人才将更为广泛,医药卫生人才也从单一专业逐步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3)引导基层就业,完善就业指导。2017年10月18日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医学人才逐渐从城市综合医院向基层医院、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机构辐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基层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学校要高度重视政府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关注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全程就业指导、多维度就业指导,帮助医学生树立符合自身条件与社会现实的就业期望,把握就业大方向,拓宽就业小方向。提倡奉献精神,敢为人先,扎根到基层建设中去,通过定向培养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缩短城乡医疗差距,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解决农村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缓解当前医学本科生就业困难、基层医院缺乏人才的供需不平衡现象。

参考文献

[1]楼洋.医学本科生就业价值观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12-20(1).

[2]赵文科.普通综合性大学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06-25(2).

作者:遇实 栾恩铭 陈尧 单位:佳木斯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