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中新生儿护理的运用效果

优质护理管理中新生儿护理的运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分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出生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2±0.3)周;其中26例顺产,32例剖宫产。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出生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4±0.2)周;包括25例顺产,33例剖宫产。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环境护理、体位护理、清洁护理以及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操作如下:①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定期调整新生儿体位,侧平卧交替。包裹时要确保双手可以触及面部。卧具要柔软适中。可用软毛巾被包裹成鸟巢形状,大小以新生儿能轻松碰触为宜。②亲子关怀护理。母亲与新生儿的早期及长期亲密接触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母亲尽早适应角色,有益新生儿安全感建立。护理人员要指导亲子互动,如通过亲吻、拥抱等方式提升亲近感。③喂养护理。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母乳是获取营养的重要来源,可有效避免新生儿出现结肠炎反应。当然,新生儿在发育过程中对营养需求量较大,单凭母乳是不够的,可添加一定的配方奶粉,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各种维生素物质。剂量根据个体差异予以调整。④大小便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h内,因活动量有限且母乳量较少,要少食多餐且及时调整体位姿势以促进肠胃蠕动,必要时用手掌对新生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确保胎便24h内排除干净。⑤脐带护理。在新生儿出生的24h内密切观察脐带状况。如脐带有异味或渗血要及时更换绷带,重新结扎,用75%的酒精棉签顺时针方向擦洗消毒。给新生儿洗澡后仍需用酒精消毒,同时要仔细清除脐轮与脐带之间分泌物,避免脐炎。⑥胆红素监测。早期胆红素监测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次日起,每天上午同一时间进行经皮胆红素监测[1]。采样部位包括额头和前胸,测定结果取两次平均值。测定时须用手将新生儿的双眼遮盖,避免红外线对眼部的伤害。如测定的胆红素数值较高则表明有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需抽静脉血送至生化实验室进行确诊。一旦确诊要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⑦环境护理。舒适环境可以帮助新生儿维持理想的体温,避免多种疾病。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但要避免出现对流风。室温以20℃~24℃为宜,相对湿度为55%~65%。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总满意度=(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两项计数单位均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5.9%,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附表。

2.2母乳喂养成功率

观察组58位母亲中有50位母亲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实现母乳喂养,其中有5位中途放弃,有3位不能接受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达86.2%。对照组58位母亲中仅有42位母亲能做到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2.4%。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优质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衡量医院护理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增进了医患关系,为共同参与护理工作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5.9%,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8位母亲中有50位母亲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实现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达86.2%。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2.4%。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茜,宋洪玉.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54~155

2彭冬来.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的实施价值研究与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6):189~190

作者:高云霞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