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护理管理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信息化护理管理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信息化;护理管理;满意度

重症医学科是一种随着医疗护理专业发展、医院管理体制改进和新型医疗设备诞生,而出现的现代化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其服务对象多为急危重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需监测项目多、治疗数据记录多,故重症护理任务重、压力大,对护理管理措施的要求也更高[1-2]。研究表明,信息化护理管理措施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护理措施,已在儿科护理、产科护理等众多学科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3]。本研究将信息化护理管理措施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中,探究其应用效果,为医院管理措施改进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125例重症患者的诊疗情况,以2015年10月~2016年7月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进行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7月采取信息化管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患者为研究组。纳入标准:符合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标准;患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组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31~76(57.45±7.42)岁;ICU住院时间4~15(6.73±1.35)d。对照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9~75(56.86±7.31)岁;ICU住院时间3~16(6.34±1.28)d。两组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定时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注意患者呼吸、代谢、循环等指标变化,并及时记录;加强清洁、抗感染等常规护理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研究组采用信息化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管理:(1)建立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患者基本情况及相关医疗文书均按照制定的格式录入系统,减少护士手写病情记录的时间,且系统可自动统计录入时间,医生、患者及家属还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进行信息查阅。(2)建立实时自动检测系统,通过采集中心服务器,将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检测仪、除颤仪等设备直接与系统相连,实现采集数据自动导入。护士还可通过系统设定采集频率,实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时定量自动采集。(3)建立医嘱执行检查系统,护士将医嘱属性按分类录入系统,如患者每小时液体注入量、用药量等,完成情况即刻录入系统,以实现自动保存分析,对未遵从医嘱的患者加强督导。(4)建立重急症高危患者识别及警示系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护士可随时查看患者坠床、跌倒、压疮等评分结果,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预警,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和护理,在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患者最佳保障。

1.3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被投诉率、书写护理记录时间,患者压疮、管路滑脱、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4]。在ICU住院3个月后,由患者对满意度进行不记名评分,总分100分,分数≥90分为非常满意;90>分数≥75为满意;75>分数≥60为一般;分数<60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和书写护理记录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和被投诉率更低,书写护理记录时间更短(P<0.05,表1)。

2.2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3.3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15%和63.3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表3)。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危重、仪器及检测设备复杂、抢救药物繁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高。在重症监护的过程中,数字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6]。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医院在2016年8月采用信息化护理管理措施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被投诉率更低,书写护理记录时间更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护理满意度更高。信息化护理管理措施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原因。

3.1规范医疗流程

建立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管理方式进行临床全程监护,使护理质量更可控,且护理电子病历更易检索、提取,方便医生、患者及家属实时了解病情。系统平台建立,减少了护士手写护理记录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服务于患者,且减少了由于转抄和书写导致的遗漏和错误,降低了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和被投诉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3.2自动采集记录检测数据

自动采集记录是信息化护理管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检测仪等医疗仪器进行连接,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且可按照患者的危重程度设定采集间隔时间和次数,便于观察和分析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趋势[7-9]。当采集数值出现异常时,系统可实时进行预警提醒,以便医生及时进行干预处理,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3.3确保医嘱正确执行

将医嘱和患者执行情况录入系统,实现自动保存分析,对操作错误和遗漏的项目进行提醒,提高了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差错发生率[10]。医生可通过系统实时查阅医嘱执行情况及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护理方案[11-12]。

3.4加强重急症高危患者护理力度

利用信息化护理管理平台,建立重急症高危患者识别及警示系统,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医嘱执行情况等临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病情恢复不理想的重急症患者进行提示,医生对提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需要重点护理的对象,加强护理力度,实现重症医学护理的精准化,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3]。综上所述,信息化护理管理措施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效果良好,通过规范医疗流程、自动采集记录检测数据,确保医嘱正确执行和加强重急症高危患者护理力度,可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宝 曹丽霞 单位: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