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教学范例

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价值;应用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小学音乐课堂亟须创新和优化,这种优化需要遵循学生核心素养成长需求,也要遵循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教学做合一”是由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新型教育体系,该体系让师生围绕“做”开展“教”和“学”,构建科学的教学系统。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当下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以实践为中心的活动型课堂,以“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做合一”理念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的具体价值

(一)符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储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应用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因而“教学做合一”理念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相契合。坚持“教学做合一”理念,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品德修养等特点,灵活创建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从文化层面掌握学习音乐的技巧,更要将实践体验融入课堂,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音乐知识,提升其音乐素养[1]。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内涵。在“做”中开展教学实践,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订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更佳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认识音乐。其次,“教学做合一”就是以“事情该怎样做”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创建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素养,实现师生共同进步。而且,“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融入,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探究与实践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该理论强调“生活是社会课堂”,按照该理论,学生需要在社会课堂上积极展开实践,进行知识的验证和学习,这一主张也是“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核心表现,将该理念融合到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将生活化的元素提炼出来,还可以立足于现实生活,总结人文知识,渗透审美意识,强化音乐美感,使学生的审美角度更加广阔。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游戏活动,组织民族音乐欣赏,推动学生开展音乐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和体验美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欣赏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文化时根据民族元素的特征编排音乐,实现“做”的学习目标,形成对艺术审美的独立见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成长环境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西方音乐和西方文化涌入国内的背景下,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音乐观念,这极大地影响了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当前,很多学生对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学习兴趣不大,外加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往往无法静下心来了解和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其次,小学音乐教材中虽然包含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但由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课堂教学时间都比较受限,学生没有足够多且良好的机会接受全方位的音乐教育。比如,在教授学生认识并学习传统乐器时,教师无法准备真实的道具,这会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出现偏差。再次,当前大多数音乐课堂以教师带领学生听音乐、唱歌为主,学生真正了解音乐文化的机会很少,长期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保持与提升[3]。很多教师缺乏探索精神,无法根据实践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创新教学方式,而是过多地模仿和借鉴,与“教学做合一”理念相悖,这导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音乐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理念的传递,小学音乐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艺术天分。学生与音乐之间不应仅仅是学习者和学习对象的关系,而应当是创造者与创造成果的关系。但是,大部分传统音乐教学秉承完成教学目标这一原则开展教学实践,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服务于教材,缺乏对学生主观思维意识的引导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艺术天分的开发,也导致教师的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逐渐脱节。以上这些问题是传统教学理念造成的,不仅限制了学生艺术天分的成长,也导致整体的教学枯燥无趣,不利于我国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因此,及时分析问题成因并优化策略,才能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改革。

三、“教学做合一”理念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

(一)丰富课程内容,开展自主教学

音乐教学与学生内涵以及气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教学可以用艺术来感染人,从而影响人的实际行为。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既有资源实现“立德树人”,丰富课程内容,打造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其中,教师要合理分析学生实践与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打造互动性的课堂。首先,教师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进行融合,同时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不同类型的民族元素,包括音乐文化、作曲者生活背景乃至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全面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培养民族情感。其次,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丰富的音乐文化,包括一些民族音乐的表演视频、少数民族的生活照片和音乐历史的发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民族元素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构建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对音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4]。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区域音乐游戏和活动,在区域音乐游戏中设计不同的民族音乐类型,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民族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舞蹈动作中,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带入到音乐教学中,比如引入藏族音乐,让学生观看《果谐》《热巴卓》等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在分析和感受音乐情感的同时,认识到藏族舞蹈和音乐主要应用于祭祀和节日庆典,因此,很多藏族舞蹈动作都具有较强的仪式感,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浓厚音乐文化氛围的构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还可以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创建游戏活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音乐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不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感受音乐文化,比如,构建游戏活动等。学生在观看、实践、体验游戏时,能够近距离地感受音乐情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2]。为了落实“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充分融合,这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将被动的知识传递转变为主动的对知识的探索,使师生在实践中共同体验学习过程,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活动促进师生互动,并且在互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而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游戏吸引,因此,教师可以快速定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通过这些要素设计音乐游戏活动,确保学生能在参与游戏期间接触到音乐知识。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采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使学生快速投入到音乐学习状态中;然后,教师对山里的民族风情、物产、景色等进行讲解,并且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歌并且提问“我们一起走进山里看一看,请认真听,将你听到的、看到的表演出来,可以吗?”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都动起来,并且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在听歌的同时展示歌曲中的内容;最后,在学生都热情参与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创建表演游戏,组织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每一个小组选择1-2名小小表演家在台上表演,其他学生跟着演唱,并且跟着教师打节拍,为表演的学生加油打气。在此过程中,师生围绕音乐动手实践,共同打造动起来的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实施多元化音乐教学,加强教学实践

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有一定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分层教学以及因材施教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内化。另外,从当前小学生的实际行为习惯以及思维逻辑角度来讲,学生对较抽象以及较有艺术性的音乐作品缺乏分析能力,而音乐作品自身蕴涵的思想和情感比较丰富,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师要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将这种抽象的艺术思想进行具象化讲解,满足学生理解、实践、应用、创新的多元化需求。教师可以将音乐学习和舞蹈学习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在音乐中融入傣族舞的元素,傣族舞的旋转、下腰等动作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降低音乐学习难度,去掉一些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动作,让学生以了解和感受民族元素和文化为主,引导学生实现音乐动作和节奏的扩展,为其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还可以组织乐器队、合唱队、舞蹈队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音乐潜能,真正实现将“学”应用到“做”中,在“做”中实践“学”。除此以外,“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并不是单纯的教师引导、学生重复模仿。音乐是直接作用到学生情感以及思想层面的艺术,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还需要打造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例如,《小螺号》本身节奏性较强,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音乐旋律和节奏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多种类型的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等常见的乐器;紧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舞蹈编排、旋律改编、歌词创作;然后,将学生创作的成果作为互动分享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家长进行聆听,也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小组比拼。教师不必在意学生最终成果的专业性以及艺术性,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具有创作乐曲的能力,并且形成艺术创作的自信心,勇于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突破。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音乐课堂转移到课外,甚至是面向社会,比如,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区域的艺术表演、歌唱竞赛等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经验,丰富音乐见识,这对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在后期进行专业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2

引言

在音乐的教学中融进合作和创新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学生学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养。使用合作教学法,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是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的和睦。而音乐教学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信心,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的素养,继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的成绩。

一、进行合作的重要及必要性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没有什么兴趣,对于他们来说学习音乐完全就没有乐趣可言。从中就可以看出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并没有使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没有成功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如果使用合作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使教学的氛围变得既生动又活跃,同时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继而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和音乐的素养。

二在音乐的教学中加强合作的方法

1.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增强知识传播的有效性

在进行音乐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用的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这种教学模式,这通常都是受学校的环境和教学的水平的制约的。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有效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联系,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采用多种新媒体技术,如老师可以使用电脑、投影等工具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学习科目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进而使音乐的教学全面发展

在历史的进程中,音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习才不断地发演变而来的,从这一方面来讲音乐与其它的学习科目具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从整体上来说所有的学习科目之间都是相互支撑和补充的,音乐也是这样的,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与其它的学科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学生们对于音乐的综合而全面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们更加能够体会和理解音乐的创作者在创造音乐时的那种浓厚的情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音乐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为了加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水平,在音乐的教学中加强学生与各个学习科目的联系是完全有必要的方法。

3.加大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来加强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水平

往往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之间都是互相独立的,有时在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和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知识,使教师很难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儿的,这种时候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和必不可少,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讲解难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同时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品和能力。

三、音乐的教学中创新的方法

1.加强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学的理念的创新

正确而又科学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对于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创新去创造,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去突破自我。

2.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幽默化

幽默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于学生心里的引导

学生的心理对于学习音乐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状态好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更加的浓厚,所以就可以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很大的进步,状态不好的学生由于没有学习的良好的心态所以往往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难取得进步甚至有可能还会退步,所以说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引导。

总结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音乐创作课程群;课程群

即以某一门或几门主要课程为核心,把与核心课程密切相关的其他几门课程共同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中,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搭配合理与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从音乐创作教学的角度来看,课程群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提高音乐创作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也是未来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1]。

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关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实践育人为基础,围绕国家和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将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路径。另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强调实践与创新,将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环节。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仅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也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引导全体教师要逐步转变个人教育观念,把有效树立创新思维和显著提升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2]。

(二)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第一,课程设计方面。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设计要增加实践性课时的数量,让学生们在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后,能够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参与实践活动,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第二,教学资源方面。基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下的教学活动,需要积极编撰并应用相匹配的教材,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实际问题和课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水平。例如,教师会让学生们分析和总结各种教学案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与创新意识和水平[3]。第三,教学平台方面。基于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搭建起系统、科学且高效的平台,使学生们能够有场所和空间来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密切结合到一起,让他们有机会去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第四,教学模式方面。基于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依赖于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分层教学、实验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在各式各样教学活动的辅助下,教师引导学生们充分释放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

二、我国高校音乐创作课程开展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音乐创作课程开展的现状与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材内容更新换代不及时。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创作课程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材出现了更新换代不及时的问题。当代新型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并没有及时、快速地融入到教材中,从而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会感觉到较为单调,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们开展音乐创作活动的兴趣。其次,当前所有音乐创作课程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增强。有关音乐创作的各门课程只有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够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整体性不足,从而让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难以提升到较高的水平。另外,有关音乐创作的课程考核制度中,理论考试的比重过高,实践技能的考试比重相对较少,从而降低了学生们对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也无法快速地提升学生们的音乐创作能力[4]。最后,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未来仍然需要继续创新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逐步释放自己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三、基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音乐创作课程群建设原则

课程群是当前以及未来我国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它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综合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背景下,音乐创作课程群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

高校在开展音乐创作课程教学活动时,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在音乐创作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开展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活动时,要多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发进行音乐创作,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5]。

(二)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

基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音乐创作课程群建设时,要以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为目标。教师要围绕教学效果的提高来开展教学活动,明确教学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深切体会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更新个人教育观念,有效搭建完善且系统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们能够在音乐创作课程群的作用下,朝着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三)注重课程群中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音乐创作课程群的建立要以各门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基础,因为只有保持着较强的联系,才能够确保音乐创作课程群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服务。音乐创作课程群是与音乐创作的各门相关课程有效联系到一起的集合,音乐教师会对一系列的课程进行排列和组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灵活运用课上及课下的时间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音乐创作技能。音乐创作课程群内的各门课程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它们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音乐创作的各要素和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创作水平。

四、音乐创作课程群的建设举措

(一)音乐创作课程群的组成部分

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引导下,音乐创作课程群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基础乐理知识课程。第二个部分由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和钢琴即兴伴奏组成。第三个部分是有关的作曲课程。第四个部分是电脑 MIDI 制作。具体来说,音乐创作是高校音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基础乐理知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作曲等多门课程,其中基础乐理知识是音乐创作课程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音乐创作的核心是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这几门课程是一名学生有效开展音乐创作活动的关键内容,再配合作曲以及电脑 MIDI 制作,进而构成学生音乐创作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音乐创作课程群的具体开展举措

上述音乐创作课程群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乐理知识课程是和声与复调等课程的基础,学生们只有学好基础乐理知识的相关内容,才能够学习后续的课程及完成高质量的音乐创作。第二,和声、复调等多门课程是有关作曲教学的基础,因为只有当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声、复调等相关知识时,才能够准确和顺利地完成作曲活动,并最终为学生们成功完成创作活动奠定基础。第三,作曲和电脑 MIDI 制作把音乐创作半成品变为成品,也是完成整个音乐创作活动的重要标志。总而言之,音乐创作课程群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密切衔接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对课程群的各门课程进行细致讲解,争取让学生们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三)音乐创作课程群的实际应用

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详细且全面地讲解基础乐理知识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打好音乐创作知识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借助实际案例,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乐谱,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对各种基础乐理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细致讲解有关和声复调等相关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们掌握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音乐创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体会。教师在学生们尝试音乐创作的过程中给予现场指导和评论,让音乐创作课程群的各门课程之间的综合性和联系性充分体现,对学生们在尝试音乐创作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以达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目的。

五、总结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4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创作;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业余文化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音乐创作属于最受群众欢迎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地方观念、创作设施、群众文化水平等都会对音乐创作质量带来影响。基层群众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要想提高音乐创作质量,就要对这些问题给予重视。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突出问题

(一)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音乐创作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音乐创作带来了积极影响。当下我国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不一,基层群众的音乐创作质量会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很大影响。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音乐的类型,年轻人喜欢选择流行和动感的,而中老年人可能比较倾向于古典的和优美的。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所喜欢的音乐类型不一样,群众会对创作者的能力进行怀疑,无法保证音乐创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缺乏专业创作人员。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基层群众可能由于自身原因没有专业的音乐创作设施,严重影响了音乐创作质量和创作进程。与此同时,基层群众的专业水平一般较低,大多属于音乐爱好者,没有系统地学过和音乐创作相关的知识,因此,可能会对音乐创作产生误解,从而无法保证音乐创作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专业的音乐创作者不需要考虑到广大群众的需求,他们会根据实际的创作需求进行音乐创作,使得最终的音乐创作质量有保证。但是一些基层音乐创作者会因为不具备较高的音乐创作素养受到广大群众的影响,从而失去对音乐创作的判断,导致最终的音乐创作质量不符合预期要求。另外,缺乏音乐创作设施会阻碍音乐创作的发展进程,音乐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也会对音乐创作造成影响。

(三)创作团队的思想观念落后。基层音乐创作团队的思想观念会对音乐创作造成影响,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较高素质以及有实力的音乐创作团队对基层群众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下而言,很多地区参与音乐创作的团队人员思想观念普遍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始终使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进行音乐创作,无法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很多音乐团队的音乐创作题材有限,不利于推动基层音乐创作活动的发展。

(四)某些地方文化对音乐创作有阻碍作用。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受参与者文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地理位置特殊性也会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造成影响。例如,我国沿海城市、东北三省、新疆和西藏等地区的音乐创作素材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特殊,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当地群众对音乐的理解和需求不一样,最终导致音乐创作内容相差甚远。长期以来,各地群众基本对本地音乐题材感兴趣,当其他音乐形式进入当地时,会被当地群众拒之门外,地区之间音乐交流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不利于音乐创作活动的发展。

(五)基层群众的创作资金不足。音乐创作需要耗费的资金和精力非常大,因此,在具体的音乐创作过程中,很多基层音乐创作者会因为创作资金不足,从而放弃了对音乐的继续创作。虽然当下各地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但还是跟不上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变性。因此,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基层群众的音乐创作活动就得不到有效开展,阻碍了基层音乐作品的创作。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策略

为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需求,需要对音乐创作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音乐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解决,保证音乐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一)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素养。为了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针对音乐创作中存在的基层群众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要增加文化活动参与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保证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基层文化活动中,更好地将地方精神文化风貌展现出来,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组织老年人进行太极拳、广场舞等表演,并将不同类型的音乐添加到音乐背景中,让老年人对不同类型音乐进行感受。还可以组织老年人进行诗歌朗诵、歌唱比赛等,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活动,提高社会基层群众的活力和文化素养。因此,在基层群众的音乐创作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欣赏水平,有效推动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针对年轻人和老年人欣赏水平不一致的问题,音乐创作者要对创作有信心,要广泛调查群众需求,根据具体音乐创作要求进行创作。

(二)增加音乐创作设备和人才支持。在基层音乐创作活动中,音乐创作设备是决定音乐创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一定要购买质量符合质量要求的音乐创作设备,保证音乐创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受文化教育程度和地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基层群众音乐创作水平并不高。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对基层群众的音乐创作活动进行指导,并使用专业的音乐创作设备,有效帮助基层群众进行音乐创作。当下很多地区已经转变基层音乐人才选拔方式,主要利用社会资源对人才进行选拔。例如,某些地区通过相关措施吸引音乐专业大学生以及志愿者加入到基层音乐创作活动中,有效推动了地区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地方基层音乐创作的支持,且音乐创作活动组织人员通过文艺会演、活动宣传等方式,加大了对音乐创作设备的投放。长期下来,该地区的音乐创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丰富了地方文化活动内容,该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员和设备对基层音乐创作活动的意义重大。在具体的音乐创作活动中,地方相关部门要给予重视,同时加大对音乐创作的设备投入,确保基层音乐创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提升创作团队整体素质。音乐创作团队的整体素质是影响音乐创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地方文化馆要对音乐创作团队的整体素质给予重视,响应国家“人才强国”的号召,不断完善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为提高基层音乐创作团队的整体素质,可以定期对音乐创作团队进行培训,从提高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和加强音乐创作专业性入手,创建一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音乐知识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音乐创作队伍,打造优秀的音乐作品,满足广大群众的音乐需求,保证地方音乐创作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某镇为了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特意引进了一批音乐创作人才,并对音乐创作人员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创作水平培训,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音乐创作队伍。专业化的音乐创作团队综合了小镇群众的音乐需求,创作出很多音乐作品,并得到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该音乐创作团队还专门结合小镇的文化习俗和地理位置特点,创作了一首小镇推广曲,并将该音乐作品到音乐网站,对小镇进行宣传。由于该音乐作品质量较高,音乐内容符合大众口味,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获得了较大的播放量,从而有效推动了小镇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基层文化网络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发展,实现了地区文化的有效传播。利用新媒体,地方音乐创作人员通过QQ、微信以及微博等,能够了解广大群众对音乐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利于音乐创作人员进行音乐创作,使得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因此,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要想推动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音乐创作人员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媒介,对音乐市场进行调查,综合广大群众的音乐需求,创作出符合群众品位的音乐作品,有效推进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加大音乐创作资金投入。针对基层群众音乐创作活动,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音乐创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满足创作人员的资金需求,保证音乐创作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音乐创作工作中,创作出符合大众品位的、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创作属于基层群众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之一,受地域文化差异、音乐创作水平等的影响,不同地方的音乐创作水平不一。为提高基层群众音乐创作质量,相关部门必要时可以投入资金进行帮扶,并对基层群众音乐创作进行专业性指导,有效提高基层群众的音乐创作质量,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彭弋的.谈动漫音乐的创作特色与实践[J].戏剧之家,2020(32):70-71.

[2]刘菁媛.作曲教学中音乐创作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评《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创作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127.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5

 

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幼师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在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从而培养幼师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一、加强乐感的培养   1.通过欣赏音乐来加强乐感的培养   人类天生都有乐感,但每个人的乐感都有所不同。要想感受音乐之美,就必须随着旋律的流动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才能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我们在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时,作品中起伏的旋律、时急时缓的节奏扣人心弦。   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会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乐感。   2.通过歌曲教学来加强乐感的培养   歌曲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幼师生虽然过了变声期,但依然有想唱歌而又害怕唱歌的学生,可是怎样激发他们歌唱的热情和培养他们的乐感呢?首先应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引导他们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避免喊唱而造成嗓音过度疲劳;其次对歌曲认真分析,挖掘含义,尽量用故事、图画、音响、文学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在学会歌曲以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让节奏感好的学生用打击乐器打节奏;嗓音好的学生进行小组唱;让有舞蹈专长的学生上台即兴表演等。这样使学生陶醉于优美的音乐中,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的乐感得到加强。   二、培养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兴趣爱好之中蕴藏着求知探索、发掘材质和开创新天地的巨大活力和生机。幼师生在音乐方面本身就有一定的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展示音乐的感染力,能让学生真正热爱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结合,并针对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的特点,因势利导,变不规则的乱动为有规律的律动,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学习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主题,运用不同方式尽情表现歌曲内容,而同时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整个歌曲表演出来。   这一举措效果非常好,学生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充满了创作的欲望,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课堂始终处于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同时,学生也掌握了音乐中的歌唱、欣赏、体态律动等技巧,更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引发自由想象,激发创作兴趣   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在音乐教学中最主要的是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在音乐课活动中,笔者为学生播放音乐,让他们反复聆听,充分发挥想象。如在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时,笔者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讲述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   在听完第一遍之后就有同学说:“百灵鸟在蓝天上飞翔,下面有波涛澎湃的大海、绵延起伏的森林、潺潺的小溪……”在听完第二遍音乐后,有的学生就在黑板上勾勒出不同的联想画面。   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其价值在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幼师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   除了上面所讲的根据音乐的情景表演外,还可以进行旋律创作,并结合教学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兴趣。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练习。   1.为旋律填写适当的音符   我们可以用一些大家熟悉的歌曲的旋律,在一些适当的位置空出一些音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填写音符。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旋律的发展有一个好的认识。   2.为节奏填写旋律   可以提示学生根据情绪的不同填写不同的旋律,还可以做旋律接龙游戏,老师先开个头,学生各自写出后面的旋律三到五小节,可根据旋律的发展进一步修改旋律线,引导学生去追求更加完美的旋律。   3.引导学生使用加花、变奏、节拍变化、力度变化等方法,使学生熟悉更多的音乐语言在此基础上可进行音乐短剧的编写以及更高层次的为歌词谱曲和命题作曲等。总之,通过以上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通过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形象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些将为以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更在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编创教学;情境教学;灵感;想象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处于好奇的阶段,有着极大的探索欲望。而音乐学习能够让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音乐编创主要是指利用各种音乐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编创音乐的过程。现阶段学生的音乐编创能力受到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极大重视。音乐编创主要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目标,积极的借用音乐材料帮助学生实现创作。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重点强调音乐实践。

一、情境教学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的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探寻灵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灵感,体会音乐。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形成独特的赏析能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利用情境编创教学积极的引导学生自由编创。例如,教师在进行《飞呀飞》这首歌曲的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在学生熟悉这首音乐后,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蝴蝶或是一只蜻蜓在自由自在的飞着,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唱出歌曲中飞翔的意味。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生来说,音乐编创知识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音乐创作,不需要掌握高超的音乐技巧和音乐创作手法。音乐编创教学是从“编”到“创”的一个过程,根据音乐创作的规律有秩序的进行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编创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条件,使小学生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享受音乐,进而发挥想象激发创作潜能。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利用一些生活用具进行打击乐编创。一些日常小物品能够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报纸让学生利用报纸发出不同的声音,并问学生自己制造的声音像什么,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编创的声音为歌曲《小雨伞》伴奏,像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同时极大的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整个课堂,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积极利用教材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课本内容的学习后,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对课本中音乐所表现的各种情感态度以及音律等进行分析。小学音乐教材共12册,涵盖着大量的歌曲和乐曲,有的歌曲和乐曲适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编创,然而有的却不适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编程的时候需要积极的对教材中的歌曲进行分析,分析其适合旋律编创或是合奏编创。在进行歌词编创活动时需要指导学生填词,归纳歌词中曲调、节奏和声调,在填词的时候注意保持结构完整,保持双句押韵,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曲调与情感相对应,歌曲的曲调按照歌词的声调走。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编创,可以编排动作实现即兴表演,利用乐器实现伴奏,根据歌词编创旋律,演练戏剧扮演角色等。在进行编创的时候,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学段和不同单元内容来进行编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变成方法。

四、研修理论

音乐编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行。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区分高音与低音的不同含义,高音用来直抒胸臆,低音用来浅唱低吟,高低音结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感。教师需要积极地将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组合各种音符,为创作打下基础。从理论中重视开展音乐编创的专题课题研究,教师需要掌握一定水平的编创能力,保障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教师要充分的给予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创作音乐,在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创作能力。例如,对音乐表现极大兴趣的学生利用音符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话则可以采用愉悦的曲调,如果采用的曲调是低沉的则表示出来的音调就会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不协调,达不到最初的效果。

五、创作心得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编创后要及时的指导学生完成创作心得,要求学生对所创作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手法等进行总结归纳,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教师给予评估。这样让学生在教师评估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创作的不足。

六、结束语

在音乐课堂中还可以通过编创歌词、旋律,歌伴舞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力,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音乐编创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吸收民间音乐营养的习惯,激发其灵感,使其热爱音乐,为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音乐编创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引导,积极地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音乐创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7

基础教育义务阶段的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普及教育的过程,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摒弃选拔教育对于被教育者的苛责和要求。而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首先先要教会学生审美,音乐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载体,其独特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和受众的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美丑,懂得在音乐沃土中辨别香草和毒蕈、精华和糟粕,认识音乐百草园中的姹紫嫣红,树立弘扬和继承灿烂中华民族文音化乐,包括被称为中国艺术瑰宝的戏曲、曲艺艺术。其次,学生要在表演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断理解、体会作者运用音乐语言表达的思想内涵,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达到锻炼其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两个渠道

两个渠道就是指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外文艺活动支渠道。音乐艺术教育这艘大船要想顺利航行,就必须渠道畅通。音乐素质教育是以课堂音乐教学为主渠道,向学生普及音乐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不断改革传统的教材教法,师在美中教,生在美中学,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教育,在声情并茂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愉悦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推进素质教育,仅仅靠课堂这个主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拓展第二渠道,即课外文艺活动这个支渠道,这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拓展,这既能普及音乐教育,又能提高音乐教育,我们的学校要常抓不懈,提供一切条件,创造一切环境,营造一切有利于活动的氛围,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形式,如组织音乐知识兴趣小组、合唱队、各类乐队、舞蹈队等文艺社团,组织专人进行指导训练。为了营造文明、优雅、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和社会团体牵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让我们的兴趣小组走向社会,面向群众,贴近生活,向社会上的艺术骨干学习,我们的艺术小组很快成长起来,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三个能力

三个能力是指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这三个能力既是独立的,又是密不可分的三个阶段。“音乐创作能力”是词曲作者的“纸上谈兵”,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之本。“音乐表演能力”是根据创作进行的演唱、演奏、表演、舞蹈等,是把文字、符号等音乐语言变成有感情的声音、旋律和动作。“音乐欣赏能力”是以受众的听、看、理解、思维体现出来,它是三种能力中比较隐蔽的一种,同时也是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三种能力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常把音乐创作教育神秘化,其实它只不过是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人的内心,正如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所以,只要我们转变传统观念,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索,经过不懈努力,也能在音乐创作中发挥巨大的创造力。而“表演”是把创作形象化,实际上是创作的再创作,它是把表演者的心境融入音律、音乐,融入自己,比听音乐更直观,美感更强。所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演唱能力,历来是音乐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控制演奏、演唱的时间,同时增加器乐教学和欣赏课的的授课时间及训练时间。四、多媒体与音乐教学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的推广,音乐课教育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已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声乐、器乐、美术等综合性的艺术门类,音乐课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将现代多媒体引入与音乐课堂教学,将会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音乐教学课强调以声乐、器乐,东方、西方,古典、现代音乐为载体,包含丰富的音乐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材料感染下,通过听觉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听觉疲劳。所以,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8

“春蜂乐会”的发起者是我国近代艺术大师、嘉兴籍文化名人钱君匋,主要成员有陈啸空、邱望湘、沈秉廉等人,他们都毕业于当时的私立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该校作为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所准专业艺术学校,那里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音乐专业的教师就有刘质平等人,这所学校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西方音乐知识的传授,较全面地开设了乐理、和声、作曲法、钢琴、声乐等课程,所培养的学生很多成为了我国近代新音乐创作与教学的生力军和引领者。1926年7月,出于投身艺术教育的美好愿望,上海艺术师范的几位毕业生在杭州城隍山元宝心创办了浙江艺术专门学校,沈玄庐担任校长,沈秉廉出任教务主任,邱望湘和陈啸空则教授音乐,在老同学沈秉廉的邀请下,钱君匋稍后加入了这所学校,但钱君匋所任教的科目是图案课。或许在杭州城隍山美丽如诗般风景的熏陶下,伴随着对新生活的追求,几位年轻人的情感更易化作如歌的旋律,在钱君匋的提议下,组织成立了“春蜂乐会”,从事抒情歌曲的创作。发表于上海的《新女性》月刊上。因为他们的初次创作得到了出版,更加激发了几位年轻人的歌曲创作欲望,以后几乎每月一首,如期发表在《新女性》月刊上,并且接连创作、发表了3年之久,计有37首之多。①这些歌曲后来由钱君匋编辑成《摘花》(1928年)和《金梦》(1930年)两本歌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后又编辑第三本歌集《夜曲》,交由商务印书馆印制,因“一•二八”日寇侵略上海而遭炸毁。198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钱君匋编辑的歌集《深巷中》(图1),收入了“春蜂乐会”创作的7首歌曲;②1992年,“春蜂乐会”当年创作的歌曲又由钱君匋编辑成《恋歌三十七曲》(图2),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这些歌曲的创作产生于我国社会音乐荒芜时期,他们的出现,仿佛是当时文化沙漠中的绿洲,深受社会爱乐人士、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据钱君匋生前回忆,《摘花》和《金梦》两本歌集深受“五四”后获得思想解放的青年人的喜爱,一度供不应求,并不断再版,歌曲《摘花》甚至还被不少学校选作教材,可见这些歌曲当时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二、春蜂乐会所创作歌曲的美学与艺术价值

首先,“春蜂乐会”的作者们所创作的歌曲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主题,即“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紧跟着“五四”的思想潮流,社会的新风尚、新思潮在这些年轻的音乐家身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你是离我而去了》就深刻反映了这种思想,歌词写道:你是离我而去了,这么不顾一切地,离我去了!所以那个噩梦里,袅袅怨艾地哀啼,向我哀啼?20年代中期,歌词作者钱君匋当时在杭州有过一次短暂的师生恋,16岁的宁波姑娘叶丽晴让钱君匋倾心不已,但因女方家长的反对而结束了恋情,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朦胧伤感的情怀,但它是作者挑战封建社会包办婚姻陋习的进步宣言,讴歌了时代青年努力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美好爱情的进步思想,歌曲紧扣“五四”时期的时代脉搏,宣扬了进步、自由、民主的思想,内容极具进步意义。再如《摘花》《深巷中》《金梦》等代表性歌曲,无一例外地都反映了这一“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时代主题,所以本文将“春蜂乐会”创作的歌曲称作“抒情歌曲”,实则就是“恋歌”。其次,极具审美品格的诗歌创作是“春蜂乐会”歌曲创作的又一特色。歌曲《深巷中》(钱君匋作诗)的歌词这样写道:我在静静深巷,等候酒家姑娘,眉含幽怨素兰般的姑娘。灯光扶来黑影,寂静递出步响,一枝含怨素兰,颤巍巍地便在我的胸旁。显然,诗歌的创作承续了“五四”后的白话诗诗体,句式多样、长短不一,甚至不拘韵律,但十分富有诗韵。诗歌文风柔和含蓄,诗歌中的哀怨有如淡淡的影子,我们只能得其仿佛,诗歌中没有喷薄的热情,只是把情感含蓄着、低徊曲折地传达出来。虽然诗歌内容意在表达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但没有半点说教,带有唯美主义之风,与欧洲古典艺术歌曲中的诗化精神不谋而合。近代湖畔诗人汪静之曾评论说:“杜甫强于视觉的刻画,白居易善于听觉的描写,而君匋的诗,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五种感觉都错综起来了。”

最后,当然是歌曲旋律的创作了,“春蜂乐会”的作曲家们所创作的抒情歌曲旋律,其风格既不同于学堂乐歌群众歌曲式的直呼口号手法与喧泄情绪的进行曲风格,也不同于其时广为流行的黎锦晖等人创作的商业化舞厅音乐以及流行歌曲般的妩媚、奢靡。以《摘花》(钱君匋作词作曲)为例:(略)乐曲为八三拍子圆舞曲风格,节奏平稳,旋律进行以级进和小跳为主,音乐情绪乐观、明朗,又不失温尔文雅;音乐创作中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刻画,旋律线条简洁、流畅;旋律与歌词句式的结合十分顺畅,深刻抒发了诗的意境和情感;典雅流畅、诗一般抒情的旋律使得人们易唱易记,这也是当时人们喜爱这些创作歌曲的重要原因。哼唱歌曲后不难发现曲调的“洋味”,在当时的人们听来,恐怕已是西洋味十足了,从中也可见出歌曲旋律的写作尚处在对西洋作曲技法的学习、模仿阶段;歌曲作有钢琴伴奏谱,虽然伴奏的写作略显简单,但也可见作者对伴奏织体与和声手法运用的细致考量,其积极意义在于为我国民族风格和声的进一步探索做了技术准备;再加上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主题和诗歌创作的唯美主义之风,明显与五四时期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一脉相承,从中可以看出,“春蜂乐会”的抒情歌曲创作也该算是我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的萌芽之一。“春蜂乐会”创作的这些歌曲中,由钱君匋作诗的有近20首,5首歌曲由钱君匋谱曲或词、曲独立写成。钱君匋曾不无谦虚地评价“春蜂乐会”及他自己的歌曲创作:“在音乐方面,弘一长老和刘质平老师20年代都在这方面鼓励过我。我的曲和词发扬了五四精神,那年月发表的作品少,拙作也曾广为传唱。”[3]“春蜂乐会”的抒情歌曲创作中所体现的歌词的诗意、意境和古典和声技法结合所产生的新颖别致的效果,至今仍不失其艺术魅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