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管理范例

工程结算管理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1

关键词:工程结算;全程管理;实践

工程结算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需建立在科学决策、部署、指导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应能够将全程管理意识、投资意识贯彻与落实到工程结算工作当中,并能够对目前管理现状建立正确的认识。有目的、有明确方向性、有前瞻性地开展工程结算全程管理工作。

一、工程结算全程管理的现状

(一)前期规划环节缺乏有效控制。关于工程结算全程管理的研究,目前因在前期规划环节缺乏有效的控制,导致后期工程结算工作出现大量的争议与对立观点。尤其在项目施工上涉及的单位与部门较多,若不能制定具有长期指导性的方案与计划,将很难准确、完整地收集工程结算相关的信息数据。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且存在较为复杂的技术原理,若不能细致地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会出现人财物消耗过大的问题。而当小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后,会引发工程造价失控等严重后果。

(二)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意识。现阶段,相关施工项目在实际开展与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意识,未在项目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对资金使用、预算方案设计等方面加以控制。从而,使得工程造价出现不明增加等问题。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会在施工前期做好部署,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深入地参与和跟进,导致施工验收时无法保证各项资料、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特别在关键环节,管理人员不分主次,不能从复杂的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工程结算相关的数据。且部分人员对降本增效理念认知不深入,且对造价工程师的价值与功能了解不足,因此导致无法对工程结算做到全程把控、科学管理。

(三)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不够精细化。施工造价控制对后期工程结算与验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但因管理人员对全程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够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甚至,部分人员出现本末倒置的行为,如在结算审核环节算小账、算细账,而没有在全局质量上把关。面对这一管理现状,相关人员须能够进行改善与优化。指导各个部门主管、经理等人员深入参与到各项工作当中,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到工程结算的全过程。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投资意识、全局意识,能够在经济风险、企业效益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以工程结算为核心,规划与设计各项施工工作、行政管理工作。

二、投资意识在工程结算全程管理中的体现

(一)项目运作前期规划环节。工程预算的全过程管理,需能在工程造价、内业管理、投资风险把控等方面做好规划与设定。尤其在项目决策环节,相关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投资意识。能够在资金预算与使用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此保证项目运作前期规划具有长期的指导性与监管性。而针对工程结算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相关人员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通过前期的科学规划与运作,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展现出良好的投资收益。真正发挥工程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价值与作用,助力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而在项目运作前期规划环节,相关人员应做好投资估算,掌握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情况。同时,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合理预测,并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决策风险,由此导致后期工程结算工作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

(二)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环节。针对工程施工项目方案的设计环节,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后期工程施工、工程结算、工程验收等环节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设计环节是项目正式运作、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是节约成本、提高效能的有效保证。项目负责人从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出发,对现场作业、技术应用、人才利用、材料购买等方面进行全面思考。若要最大程度地避免施工阶段出现返工问题,就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将设计做细、做全,避免出现超预期的超支行为。在设计环节,相关人员应从招投标制度与流程、图纸绘制、造价师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精准控制。能够设计科学的造价控制体系,并对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生成一套完善的估算、概算、预算系统。这样,方可保证后期工程结算的正确性、科学性,并做到精细化、规范化的全过程管理。

(三)工程项目发包环节。工程项目的发包环节,应通过有序的招投标环节选择符合资质的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利用科学的竞争机制,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分包。在切实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施工成本。从某种角度来说,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效果,会对接下来的工程造价、工程结算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说,招投标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审核,并选择专业、有社会责任感的施工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造价获得有效控制,并对后期的工程结算提供有力保障。即项目负责人须对施工单位的资信、施工技术、社会美誉度、法律纠纷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选择具有技术实力、信誉资质高的施工单位,并安排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与其进行对接与交接。选择好分包单位后,开发商负责人需能够与各方协同制定施工方案、合理设定施工工期,以此保证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规范性。

(四)正式施工环节。在正式进入到施工环节后,管理人员需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意识。即能够在风险投资、项目收益等方面做长远打算,并以此为方向,制定科学的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施工阶段的所有工作顺利、安全、有序地推进与完成。管理人员做好成本控制,并在经济、技术方面进行多方比较与全方位的分析,以清晰的思路控制工程造价。在合理范围内,应尽量做到不超支、不增加造价。在施工环节,管理人员需关注到无价材料价格签证的变化问题,并能够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与合同签订工作,以此对不明造价进行有效的管控。同时,管理人员须对隐蔽工程验收方面可能存在的工程结算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应对之策,以此避免出现账目作假、虚报价格的现象。

(五)工程验收结算环节。施工项目到最后阶段,各方管理与建设主体需全面进入工程验收环节。而在这个阶段,是工程结算的关键时期。相关人员须能够科学制定工程结算书,并指导各施工单位进行科学、准确的编制。同时,项目负责人应在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方面进行科学决策,并保证各项数据信息采集与整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能够真正将投资意识贯穿到工程结算的全过程中,处理好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在工程验收环节应能够建设业主委员会,组织业主代表参与到工程验收工作当中。在工程结算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需对管理造价工作进行全方面的总结,并分析控制造价方面存在的各种影响要素。综合考虑与研究后,能够制定科学的工程结算流程与方法。

三、工程结算全程管理的具体实践措施

(一)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制度执行与落实。企业实际开展施工项目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完善的工程结算管理体系。组建专业的机构对施工各项费用进行前期预算,并设定详细的资金支出流程、现金管理制度、申请程序等,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标准与流程有序地推进。管理人员针对工程结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在前期、中期、后期各个流程、各项工作中把好质量关,注重过程管理,真正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督与管理。将全过程管理积极贯彻与落实到工程结算、施工前期规划等工作中,监督各项制度的严格落实与执行。管理人员在制定科学、详细的管理制度与规划后,应该能够指导、监督各岗位人员、各部门主管按照规定落实工作内容。避免出现制度落实的形式化,导致无法真正做到全程管理。尤其在资金预算与使用方面,管理人员必须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了解每一项施工资金的去向与额度。将所有资金使用在实处,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施工工作,为后期的验收结算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管理人员应科学设定工作职责与管理细则,深度参与结算工作各个方面。切实做到责任明确、科学分工,并将各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馈与优化。确保工程结算的精准性、完整性、科学性,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深度结合,逐渐形成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性的工程结算精细化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工程结算的管理应从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出发,对各项工作做到及时跟进与检查,不断加强工程结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将具体信息快速、准确地共享给各个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实现精准、透明、规范化管理,并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中做好工程结算相关信息的采集与整合。由此,真正做到有理论、有依据、有数据地进行工程结算。

(二)强化重要环节的工程结算控制,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相较于物资结算,工程结算展现出显著的繁杂性、长期性、跨越性。工程结算虽在工程竣工后才能够深度推进,但若想保证该项工作的科学性、精确性,就必须在施工项目规划前期、预算阶段、施工阶段等方面做好全程的了解与把关。而所强调的跨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且牵扯到的部门与单位较多,导致工程结算工作较为复杂。并且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长期的监管与指导,确保各个工作环节中工程结算信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在重要环节上进行科学管理,并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进行有效控制,且针对具体的工作制定相契合的管理方法。针对工程结算的全过程管理,要有序、合理地介入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采取抓住工作重点,在重要的环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如管理人员须在施工阶段进行把关,无论是在施工原材料、设施设备采购上,还是在技术人员使用上,都必须做好管理工作。以工程管理工作为核心,以收集工程结算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关键,设置好主要项目部门的管理职责。且在不同时期都需对工程量进行科学控制,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的同时,还需快速推进工程结算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应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细致编写,并在审核、批复等方面把好质量关,并切实发挥编、审、批每一项工作的功能与作用。这样,可尽量避免出现清单漏项的问题,并全面提高工程结算的精准性、合理性。同时,管理人员须在工程变更、合同管理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并分别制定合理的结算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为顺利推进工程结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严格监管管理主体行为,做好结算审查工作。关于工程结算的全过程管理的思考,相关人员需做好统筹管理,并从宏观视野出发,设计各个工作环节的审核流程。项目负责人必须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完成与落实情况,并对管理主体工作行为进行动态关注与科学引导。项目负责人必须保证各部门主管、经理工作落实的正确性与高效性,保证有条理、有程序地进行全过程管理。具体来说,项目负责人需做好各方力量的配置与协调,令每一个人员的作用与才能都发挥到实处,并能够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全身心地投入到费用结算工作当中。各方需能够科学地推进分部结算工作,利用符合现实背景要求的方式对各项资金进行使用与结算。如以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结算同步进行的手段,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细致化的审核。在前期就做好工程过程审价的工作,避免后续工作产生过多争议,由此全面提高工程结算的质量与效能。同时管理人员应在工程结算审价方面做好监管,指导部门主管按照规定流程整理相关资料与数据,并将其进行分类与汇总呈报给具体的核算人员。管理人员需根据合同约定、施工图等资料作参考,对各项工程结算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计算,并通过现场勘查、征询答疑等方式保证相关数据的正确性。当然,在收集工程结算相关资料与信息数据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必须以各部门主管的工作方案为抓手,对工程结算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而若想保证获得信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必须在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管管理主体的工作行为。只有做好前期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按照要求、规范、标准落实。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与资讯,方便项目负责人做最后的审核决策与批复意见。

四、结语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2

[关键词]清单;计价;石油;竣工;审核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难度并不高,很多工作的开展都要考虑到综合因素的影响,并且需要在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上,给出足够的参考和指导,避免造成严重的疏漏和挑战。清单计价模式的运用,更好地丰富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内容,懂得站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做出适当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妥善的处理。

1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现状

我国在现代化的工程建设措施、方法上不断革新,很多工作的安排都可以按部就班的执行,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落实已经成为比较敏感的内容,该方面的工作开展必须对自身的状态有一个深入的把控,并且对相关措施、手段进行合理的革新,否则必定会由此造成非常严重的漏洞[1]。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工程在具体的措施、手段上,表现出经验化的特点,不仅没有取得优秀的工作结果,还造成了管理的严重隐患,造成的潜在性挑战较为突出,无法在相关数据、信息上保持在一致的状态,最终造成的恶劣影响难以在短期内科学的弥补[2]。第二,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开展,针对相关数据的整理,以及具体的结算步骤等,表现得过于简洁,因此没有考虑到工程本身的特殊性,造成的各项工作发展并不能取得卓越的成果。

2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意义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工程建设、创新的过程中,想要在自身的综合发展上得到更好的结果,必须在相关的计价工作上进行有效的完善。传统的理念和标准,往往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长期发展而言,并不能进行更好的调整。为此,清单计价模式的提出、应用,对于工程的综合发展能够产生较好的推动作用[3]。经过分析认为,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该模式的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精细化的方式、方法来操作,最大限度地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完善,在备份工作以及计价核对包括财务操作过程中的反馈等,都可以由此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体上得到的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并且在很多隐患的持续性解决上,可以得到更加卓越的成果。第二,清单计价模式的运用,是循序渐进的模式,整体上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冒进现象,所以在长远的运用和综合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由此来得到更好的创新,针对工程的结算、审核,能够由此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创造上,可以按照预期设想来实现,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3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策略

3.1加强资料整理。当前的石油产业发展过程中,项目的建设以及拓展正不断地按照多元化模式来调整,为了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创造上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有必要在资料的整理力度上进一步加强,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工作的安排。首先,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初期阶段,针对所有的资料和信息以及备份数据等,都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当前的石油工程建设,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自身的规模持续扩大,衍生的工作任务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针对这样的情况,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懈怠,应坚持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促使结算的精准度得到更好的改善。其次,改善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针对资料的整理操作,要合理遵守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该方面能够确定综合发展目标,其效果非常显著。

3.2完善新增项目的审核。新时代来临以后,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进行,已经进入到非常特殊的时期,为了在清单计价模式的融合过程中按照综合性的理念、方法来完善,必须在新增项目的审核过程中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调整和优化,从而坚持在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内容上表现得更加丰富,这对于未来工作的安排能够提供更多的依据。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综合单价按《2008清单规范》4.7.3的规定确定:第一,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第二,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第三,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实际就是审计确认)。一般施工单位所报送的结算书中新增综合单价组价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增加施工难度,多套、高套定额;二是设备价格太高。

3.3提高审核人员素质。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基本上能够按照科学的路径来完善,相关不足的弥补过程中,能够取得非常卓越的成果,而且很多挑战的应对以及自身工作的发展创新,得到了理想的成绩。未来,应继续对审核人员素质保持高度的关注。第一,审核人员尽量科班出身,或者是拥有多年的经验,在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标准和国家规范来实施,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上报,避免造成审核的严重漏洞,针对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不要擅自做主,需要考虑到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长远影响。第二,审核人员的工作开展,需要按照团队作业模式来完成,针对审核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更好地改善,该方面的工作落实,可以在内部疏漏的弥补以及外部动态因素的变化上进行更好的应对。

4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注意事项

我国在石油项目的重视程度上,表现出大幅度的提升,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虽然目前的问题取得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对将来的发展而言,还是要在管理的创新理念上进行更好的丰富。第一,清单计价模式的开展,必须坚持在相关的技术平台上进行有效的创造,分析清单计价模式的发展走向,针对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综合进步,提供更多的参考、指导,对局限性的问题进行更好地解决。第二,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备份,要尽量按照云存储来完成,不要轻易地删除,应坚持在各项工作的对比、分析上得到更好的结果。

5总结

现阶段的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已经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得到了非常卓越的成绩,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非常好的结果。未来,应继续在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方案上做出更好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快速的适应。

参考文献:

[1]高孟林.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4):76-77.

[2]张洪贵.石油工程项目清单计价模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经贸实践,2018(1):89.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3

关键词:全面计划管理;工程结算;管理体系

1 引 言

计划管理在企业日常工作组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个企业来说,科学合理地编制计划、适时对计划进行调整修订、积极有效地执行计划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全面计划管理不仅具有传统计划管理的全部优势,而且增加了其所不具备的全面性、系统性等管理优势。实现全面计划管理是以全企业、全过程和全员管理为基本特征的,这些特征又必须通过管理工作目标化和计划管理系统化来实现。当前一些企业虽然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计划管理手段,但是在工程结算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依旧较多,没有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需要在工程结算中应用全面计划管理。本文主要针对全面计划管理在工程结算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探讨。

2 全面计划管理的内涵和必要性

全面计划管理是系统理论在计划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管理。全面计划管理是以满足社会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组织动员企业全体职工,通过计划的编制、实施、检查和处理,把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纳入计划的轨道。对工程建设单位来说,工程项目按既定目标建成投入使用后,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工程结算。工程结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全面计划管理就是将“全面计划”元素融入整个工程结算中,突出体现在提升工程结算管理效能,降低工程结算不及时带来的各类风险,是工程建设单位实现控制管理目标、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选择。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计划管理对推进工程结算工作是必要的。首先,全面计划管理的应用表现在以现有组织框架优化为前提,构建以全面计划管理为核心的结算工作体系,对各层级及各岗位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工作范围清晰划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落实、结果处理形成工作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程结算工作有序化进行,实现结算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双提升。其次,全面计划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管理手段,能够调动专业部门和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各有关方面及人员自觉、严格执行工程结算管理制度,实现专业工作与计划管理有机融合,依托企业雄厚的专业力量,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和问题,有力地推动结算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再次,全面计划管理有助于工程建设参与方重视结算有关问题的解决,组成结算的各项资料在内容核实、整改资料过程中都涉及工程建设参与方,每项核实整改都需要参与各方回顾当时情况,必要时还要查找工程有关记录。通过全面计划管理,对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 全面计划管理在工程结算管理中的应用

3.1 搭建计划管理组织框架

企业层面结算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全面负责结算审核工作,从预算员中专门安排一名计划员,计划主管由科室领导兼任,部门领导、企业主管领导总体负责,形成计划工作组织。计划员除承担预算员工作职责外,在计划编制阶段主要负责收集信息,汇总核查项目单位提报的计划,提交科室领导审核,计划执行阶段负责定期督促项目单位落实计划,按月、季、年做好计划执行结果统计。科室领导即计划主管负责计划工作的协调调度,对重点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对执行情况提出考核意见。部门领导负责计划工作的整体工作部署。企业主管领导站在全企业角度对计划工作进行全面 领导。

3.2 优化预结算管理制度

3.2.1 构建完善的预结算制度体系预结算管理制度是结算工作有效组织、按计划进行的可靠手段和工作保障,只有管理制度全面、有效地发挥作用,全面计划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目的。企业在工程建设方面先后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工程预结算审核管理办法、工程预结算审核实施细则、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办法、单位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图纸会审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之后根据实施情况进行部分修订或重新下发。其中预结算管理制度作为核心制度,企业在开展审核工作过程中认真加以分析诊断,以国家和企业利益为中心,去掉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部分内容,根据日常积累的经验充实新的内容,对流程和规定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修改,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制度文件体系,为企业开展结算审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3.2.2 贯彻落实预结算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对预结算审核工作流程、工程计价一般规定、预结算审核要求等做出明确详细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如增加材料认价和现场组价规定部分条款,禁止项目单位以认价代替预算审核,以认价形式出现的项目需要按程序进行预算审核;因预算定额缺项或不满足计价要求,项目单位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价或定价的,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同意后,有关管理方代表参加组价或定价过程;将工程结算中甲供材料核销工作环节写入管理制度等。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将学习制度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多次组织预算人员开展系统学习文件精神,要求项目单位按管理制度认真开展预结算有关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纠正,对重复出现的问题加强关注,视情况重点调度,尤其对结算工作推进慢、重点问题解决不及时的单位进行口头提醒、会议点名、经济责任制专项考 核等。

3.3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划体系有效运行

3.3.1 建立分级负责的预结算管理体系

为确保结算工作正常进行,企业结算管理部门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合理制定及执行计划为手段,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逐步建立完善了“预算员-专业组长-科室主管-部门领导”分级审核、多级负责的预结算管理体系。对专业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相互协作配合,知识经验共享,全员共同提高工作能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

3.3.2 推行问题清单工作模式

在结算审核过程中积极推行问题清单工作模式,在清单中列出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原则上重点问题由科室、部门层面协调处理,其他问题由审核人员、科室领导协调处理。问题清单定期进行更新,旨在推动有关单位加快解决问题速度。企业按照已经建立的计划体系,在各在建项目中组织实施,逐月落实工程结算报审计划、部门内部审核计划,摸清各单位执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执行计划较差的单位加强调度、诊断问题、严格整改,以确保完成计划指标。

3.4 加强预结算队伍建设

在从事审核工作前,预算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审核上报资料时,审核依据主要包括施工图纸、签证单、变更单、会议纪要等。预算人员面对的枯燥的文字和图形,通常只是凭借施工合同、有关规定、定额规定及解释、自身经验等进行审核。尤其是变更签证方面,不能准确核对具体工程过程及工程细节,有可能导致工程量计算、定额套项时出现偏差。为加强结算审核工作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审核准确性和结算整体工作水平,企业应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确保审核工作 质量。

3.4.1 强化学习锻炼,增强预算人员技术实力

随着结算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多,相对固化的工作模式可能面临挑战,各专业小组承担的审核工作可能超出本专业领域。为此企业应打破常规管理模式,要求预算人员除了加强本专业学习外,需要拓展专业领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增强全面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逐步成为能完成多专业、多方面审核任务的专业人才。如果在企业驻地附近设有预算软件公司办事机构,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多和其培训人员打交道,学习钢筋算量、计价软件讲解、工程实例计价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企业鼓励预算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培训,为预结算审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组织预算人员去施工现场了解具体情况,有效地保证了预算人员对有关工程实际情况的了解,为结算审核工作打下良好的 基础。

3.4.2 突破传统理念,鼓励预算人员自主学习

传统的“传、帮、带”理念下,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仅仅被动接受经验丰富的同志的传授、帮助、带动,虽说有一定的效果,但动手实践较少,成长过程历时较长。企业应打破常规,充分调动预算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继续发挥“成手”作用的同时重视对“新人”的培养,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要求“新人”从学编审预算开始就要更加注重积累工作经验,在接到预结算审核任务后,运用自己日常学到的有关知识,尽可能全面分析思考,对遇到的问题筛选归类,自己能处理好的自己处理,对于自己认识不到或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周围同行及主管领导请教。对于图纸签证上的问题及时与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对于定额计价方面的问题求助于定额解释或参照以往审核的同类工程做法,在和施工单位核对预算前首先自己要做到胸中有数,关键时候能拿出依据说服对方。每次审核任务完成后,将学到的预算知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记录下来,有时间回顾一下,加深理解,日积月累,个人工作能力将很快得到 提高。

3.5 依托计划体系,实现工程结算管理系统化

3.5.1 科学编制结算报审计划

因为待审结算主要来源于项目单位,能否正常结算与项目单位有很大关系,所以项目单位负责提报的结算报审计划至关重要。结算报审计划一旦执行不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审核工作安排和内部结算审核计划的制定,因此结算报审计划是企业预结算计划体系的源头计划,需要重点落实结算报审计划执行率。结算报审计划编制是计划工作的开端也是工作的基础,要想确保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就必须重视和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可靠性。计划编制工作历时近两个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每年的最后一个月,由企业计划员下发关于编制工程结算报审计划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计划表格规定格式和具体填写要求、提出上报时间。(2)项目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本单位工程结算现状、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对合同情况进行梳理,结合竣工验收计划编制结算报审计划,编制完成并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后提交企业计划员。(3)企业计划员核实后汇总提交科室领导,科室领导、部门领导逐级审核,提交企业主管领导审批。(4)企业计划员起草文件,按行文流程提交下发,编制工作完成。在计划审核阶段,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人员到部分项目单位对工程情况进一步调查核实,了解其计划编制是否符合企业工作方向,是否具有先进性、合理性,避免过于冒进或偏向保守,要具有可实施性。如果某项目单位提交的计划不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可以要求项目单位立即进行修改或者重新编制。计划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对计划内容进行调整,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调整时,需要经过科室领导、部门领导、企业主管领导同意,但一年不能超过一次。其中涉及调整内容覆盖面大或涉及项目单位较多时,通常需要召集相关单位召开专项会议讨论确定计划调整方向及 内容。

3.5.2 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

为督促项目单位落实结算报审计划,企业应对结算计划执行情况专门制定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以分值体现,与项目单位绩效工资挂钩。在设定计划基准执行率时,充分考虑计划完成的难易程度和要实现的效果等因素,如,当月计划执行率达到基准执行率时,不扣分;小于时分档扣分。当月没有计划或达到计划要求,累计计划执行率达到基准执行率时,不扣分;累计计划执行率小于基准执行率时,分档扣分。当月和累计完成其中之一,可减轻考核;当月和累计都没完成,可加重考核。每月由专业科室根据各项目单位计划报审情况提出上月具体考核建议,提交部门领导研究后确定最终考核 结果。通过严格执行考核办法,项目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大部分项目单位主管领导、分管科长和有关工作人员对结算工作引起了较高的重视,结算计划执行率不断提高。

3.5.3 严格落实内部审核计划

部门内部审核计划包括每个审核人承担工作的工程名称、计划起止时间、本月计划、本月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下月计划等,计划情况和完成情况均以百分比体现。每月月末由专人负责将计划执行情况电子表格发给每个预算员,由预算员结合自身工作情况按规定内容进行填写,所有预算员都填写完成后汇总提交给科室领导,科室领导审核定稿后提交给部门领导。个人审核计划执行情况和审核工作业绩一并作为预算人员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企业在综合考虑专业情况、合同类别、投资额等因素基础上分类制定内部结算审核标准时限,作为部门内部审核计划确定的基础。在没有特别的情况出现的条件下,不允许对计划审核时间进行调整。企业采取日常检查、工作讨论、专项调查及工作汇报等多种形式加强结算审核组织,通过工作组织和工作考核双重手段确保内部审核工作按计划 进行。

4 结 语

工程结算是工程建设方面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建设单位来说,能够按计划完成工程结算工作并提高工程结算审核质量是企业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的真实体现,对提高企业社会信誉和综合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用全面计划管理构建系统完善的预结算审核管理体系,使之规范有效运行,不仅能够有力推动结算审核工作,而且提升了专业管理工作水平,为企业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月.实施全面计划管理,控制企业风险[J].现代国企研究,2018(8):54-55.

[2]  常亮.建筑工程预结算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建设科技,2018(1):88-89.

[3]  孙文芳.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1(1):14-16.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4

关键词: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工程造价;影响;对策

合同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中都需要关注和贯穿的问题,而且合同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影响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为了有效促进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工程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工程原有合同管理项目进行健全和完善,有效提升合同风险防范能力,为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规范的环境。建设项目开展中各个环节都需要提升合同的管理力度,包括合同的签订、实施以及风险防控等内容。通过合同管理工作开展加强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合同双方利益的同时提升工程质量。

1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而且直接关系着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接下来将对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的具体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包括合同签订前,合同履行中以及工程竣工后的合同管理内容。

1.1合同签订前的影响作用。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前的合同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为招投标阶段的管理内容,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标书的制定中需要将工程造价管理纳入其中,制定投资计划。而投标建设公司也需要对工程造价内容进行了解,明确项目的投资规模,而且这些内容都需要在合同中进行展现。合同中还需要针对工程项目结算以及造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在合同中进行说明。合同内容只有保证全面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才有利于促进后续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工程开展质量和进度[1]。如果工程开展前期阶段没有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将会导致后期工程结算和造价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影响工程建设成本提升。比如,某个工程项目施工中,招投标阶段没有对其中某个构件项目特点进行明确,导致工程计量款项中承包商模糊材料类别,使预埋构件成本加大。这个实例也进一步说明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以及造价管理工作的作用。

1.2合同履行中的影响作用。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长时间的施工中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中出现不可控的问题,因此这个阶段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合同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对施工建设中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结算以及造价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因素探究合同管理方式,彻底解决工程结算以及造价的影响问题。具体的合同管理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注重做好工程变更工作的合理控制,工程项目施工开展中,一般都可能会出现工程变更方面的问题,导致工程造价成本提升,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必须要结合实际工作,选择科学的、可行的管理方式和对策,有效减少建设项目的变更。第二,做好工程款项支出环节的合同管理和控制工作,合同履行中,所有工程款项支付都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包括支付数额和时间,否则将会导致承包商面临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经济链断裂,造成严重的后果[2]。第三,做好合同的索赔管理工作,索赔管理同样是合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项目索赔中也需要以合同规定的内容为主,如果合同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将会引起合同索赔纠纷。工程项目施工中,如果合同条款规定得不够具体和详细,在一些内容的界定方面将会存在争议,很多内容难以有效界定,导致条款出现价格标准不统一,变更量存在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工程造价以及后期工程结算管理中出现纠纷,造成经济损失。比如,在合同中工程单价以及工程量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多,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对合同进行调整,将会造成严重的合同风险,导致经济损失。为了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在项目开展中项目经理必须要结合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做好合同的分析和管理工作,主动与业主进行合同条款商议,做好合同补充,降低施工风险。

1.3合同后期的影响作用。合同履行结束后,并不代表合同不再重要,同样需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竣工中,仍然需要强调合同管理,加强对工程造价工作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工程结算中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整合工作,并构建合同管理档案。针对工程数据审核及时发现合同管理的问题,并选择科学的改善对策对合同问题进行处理,有效预防由于审核工作不完善影响工程结算和工程造价工作风险。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索赔管理的重视,通过合同的有效管理,尽可能避免出现索赔问题。如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索赔问题,必须要根据索赔管理需求和原合同规定内容做好合同处理工作。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首先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时间达到业主的索赔要求,并提供索赔依据等资料[3]。在索赔协商中可以由中间人进行调解,如果无法协调,可以选择法律诉讼。工程项目中一旦发生索赔问题,尽可能结合索赔人的要求进行协商处理,多次协商仍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法律手段,否则不仅耗时,还可能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在合同履行中,需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预防出现反索赔的情况。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工作,可以降低索赔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避免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影响。比如,某项目工程开展中,工程结算费已经包含合同报价内验收成本以及变更成本等费用。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安排索赔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参与到现场管理中,对施工现场以及索赔数据等进行采集、对比,并深度解读合同内容,保证索赔工作的合理性。索赔项目需要由索赔提议方提出,并与设计、建设、监理以及发包商等各方面做好协商,获得相应的赔偿,弥补企业损失。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对合同管理流程体系的完善。为了有效降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体系的构建,并做好各个流程的规范。任何工作岗位的员工都要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同时做好对各岗位职责的分配,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负责人,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和问题。通过对流程的一体化管理,需要对各专业人员的合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合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有效化。

2.2加强合同内容的规范。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以完善的合同管理法律体系为基础,对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能够更好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实现对合同管理流程的规范。同时对合同中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及时指出来,并通过双方共同探讨和协商的方式进行解决,保证合同效率,降低由于双方权责不明导致的合同问题,使后期合同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影响。对合同内容的合理修正,可以实现对合同双方权利的有效保障。从当前工程合同管理情况来看,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合同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频发[4]。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建筑企业需要意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合同的文本管理工作,保证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如果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施工管理问题,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责任方,有效避免合同管理中的责任纠纷,或者造成责任争端等。由此可见,加强对合同内容的规范对合同效力的提升以及双方经济利益的保护都具有重要作用。

2.3做好合同的审查工作。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合同制定和履行情况的审查,在审查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为重点检查和查抄的方式。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资信,合约履行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合同主体资格等。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法律援助,积极配合法律部门做好调查工作。而业务的承办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合同审查人员进行告知,合同审核人员根据合同签订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对合同中各项条款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保证合同中各项信息的准确性,防止由于合同条款表述方面的问题导致合同纠纷。

2.4强调合同合作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开展中,会出现很多工程合同管理与进度不统一的情况。工程项目中部分工作在合同签订完成后就不再关注,导致管理工作不完善,产生合同管理的阶段性问题,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不同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合作管理的方式加强合同管理,更有利于对承包商以及业主间关系的协调。一般合同管理中业主与承包商间处于对立的地位,双方视对方为对手,使得合同管理成本进一步增加,影响管理效率。因此,建筑管理人员可以探究新的承包商与业主的合作关系。在合同合作管理中,主要包括的内容为资源方面的共享以及双方间的信任。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双方的利益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并制定科学的工程建设标准。在合同管理中可以构建小组跟踪的方式,对合同双方的关系进行了解,及时做好二者间的协调和沟通,提升合同管理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建设,促进工程建设工作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工程管理模式的进步。但是如果工程管理中忽视合同管理工作将会导致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等受到影响,造成工程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增加,导致合同双方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合同管理重视,明确合同条款,做好责任分配,在工作中严格落实合同规定,保证工程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合同双方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窦晓刚.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J].门窗,2020(1):37-38.

[2]韦尧梅.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消费导刊,2020(8):247-248.

[3]姜依岑.探索精细化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积极影响[J].装饰装修天地,2020(12):156.

[4]杨轶华.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1):1180.

[5]朱兴亚.浅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策略[J].砖瓦,2020(07):150+152.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5

关键词: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工程造价;影响;管理策略

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关系着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工作。为了促进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落实,必须要加强对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完善,提升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并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合同管理氛围。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管理的内容中以合同拟定、签订以及风险防控为主,合同管理的优化有利于提升工程结算和造价作用、效率,使合同双方的质量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一、合同管理对工程计算与工程造价的应用意义

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同管理效果和水平对工程结算和造价控制都有一定的影响,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合同的签定及履行都会对工程结算有一定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保证合同管理法律效益,明确合同相关人的权限、责任和义务,防止施工后出现纠纷,保证行为的规范性,提升施工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以此为基础可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维护。此外,合同签订中需要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条款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对合同双方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并在施工中予以落实,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进度,降低工程施工成本[1]。

二、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

(一)合同签订前的影响作用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制定的初期,主要是建筑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各项内容,而建筑企业招标的标书制作中会增加工程造价管理内容,并制订科学的投资计划。投标建筑企业会结合招标企业标书中的工程造价、工程建设规模等进行分析,制定投标方案。在合同中需要体现出工程结算以及造价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要保证合同内容的全面、规范、合理,以保证后期工作的有效进行,使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都得到保障[2]。如果前期阶段合同管理工作落实不彻底,将会使工程竣工结算和造价控制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使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如果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招投标阶段对项目特点以及材料类别等方面的规定都比较模糊,会导致计量款项不准确,使工程计算和造价管理受到影响。

(二)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长期的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更大,造成不可控问题,影响合同的履行。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避免造成损失。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对工程结算以及造价等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合理控制工程变更工作,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后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变更,延长工期,增加造价成本,在遇到工程变更的问题后,需要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变更需要等采取相应的合同管理方式,尽可能降低工程变更造成的影响;第二,合理控制工程款款项支出,在工程款项支出中每笔支出项目都需要与合同的规定相符,支出的时间以及支付数额等都需要一一对比、验证,否则极容易造成施工方的经济损失,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对企业以及工程来说都是极其严重的打击;第三,强调合同索赔管理,索赔管理也是合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管理不善可能会引起索赔纠纷。工程项目施工中如果合同条款的规定不详细,或者合同条款内容界定不清晰,都会导致合同的内容难以界定,导致合同中签订的工程量以及价格标准等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后期工程造价和工程结算的纠纷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合同中的工程量以及实际工程量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没有对合同的数据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必然会引发合同风险,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都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工程项目中各环节的合同管理,并在合同签订前与业主针对合同条款进行商议,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做好合同中各项条款的补充,防止由于合同条款不清晰等原因使后期合同履行受到限制[3]。

(三)合同实施后期阶段的影响作用

工程后期合同管理工作仍然比较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竣工阶段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可以为合同管理提供依据,需要做好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工作,并结合有效信息做好档案记录和管理,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因为合同审核不规范造成工程结算和造价风险。索赔管理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合同管理中要尽可能防止出现索赔问题。一旦索赔问题无法控制,还需要结合索赔管理内容和合同要求做好索赔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操作:第一,严格根据合同条款做好索赔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索赔事件处理一般需要中间人进行调节,直至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如果中间人调节无效则需要诉诸法律。因此在合同管理中如果发生索赔问题,要及时做好沟通和协商工作,降低索赔纠纷影响。如果多次沟通和协商后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因为一旦采取法律手段不仅浪费企业人力、财力和精力,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合同履行中必须要结合合同条款认真履行各自的责任,防止后期索赔事件的发生。合同管理的完善有利于降低索赔事件的发生率,解决索赔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消除对工程结算与造价的不利影响。比如某建筑项目施工中,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合同报价变更以及后期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成本,在发生索赔问题后,及时派遣合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施工情况进行勘察并采集数据,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保证索赔工作的科学性。索赔方提出索赔项目后,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做好协商工作,比如设计、监理、施工以及建筑等部门共同商议索赔方式,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

(四)合同模式对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项目的总价和条款都确定后,施工期间以及施工后都不得对合同中的价格等数据做出更改。针对这种情况,建筑施工方需要承担施工中施工量以及材料价格变动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合同的模式选择方面尤为重要,不同的合同模式对工程结算和造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固定总价合同模式为在合同签订中对施工项目的施工范围、施工内容以及施工人员的能力等做出明确规定,这也是双方签订合同的前提,施工方承担的后期变动风险比较大,因此这种合同签订方式只适用于一些施工设计简单、周期短及施工投资比较少的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固定总价合同方式面临的风险比较大,在工程量计算中出现错算或者漏算的情况将会加大合同与实际工程量的误差,在后期施工中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条款,降低合同的约束力,必然会对工程结算和造价造成较大的影响。

(五)合同变更对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长,涉及的工序多,在施工中很可能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合同出现变更。在合同变更管理中需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做好管理工作。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管理都需要以合同为依据,因此必须要对合同条款的内容进行明确,使后期合同管理更加科学,降低工程项目后期管理纠纷和经济损失。大部分合同签订中都会标注一些有利于后期合同变更的字样,如“如果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等,有利于后期合同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降低合同双方风险。例如,某项工程施工中涉及的施工环节比较复杂,而且复杂程度是施工前难以预料的,如果不能及时变更合同,必然会导致后期的管理风险。因此,承包方需要向发包方提交合同补充条款,合同变更会引起索赔问题,同时价格的增长也会引发更多的工程施工问题,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精细化分析和及时变更,能够保证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降低施工投资风险,提升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4]。

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流程体系

为了合理控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必须要构建科学的合同管理控制体系,保证合同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各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合同要求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降低合同风险。针对合同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发展,专业人员的有效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合同管理中的问题,优化合同管理流程,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合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规范合同内容

法律是合同管理工作的核心依据,也是保证施工合同效益的关键,加强对法律法规的优化和修正,更好地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合同中不合法、不合规和不合理的地方,并通过双方的沟通和探讨有效解决合同问题,保证合同管理的合规性,避免合同管理不规范或者内容不清晰导致后期纠纷。合同内容的修改和优化,能够为双方的利益提供保障。但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如规范性不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导致合同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提升合同管理效率,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意识到合同管理对建筑工程的作用,并通过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管理效率。一旦在施工中出现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及时根据合同管理工作认定责任方,避免出现事故后互相推诿,引起争端,影响工程进度和管理效率[5]。因此,加强合同内容的规范以及提升合同法律效率对合同双方经济效益的保护尤为重要。

(三)加强合同审查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需要保证合同制定的科学性,并做好合同的履行审查工作。合同审查中主要采用的是查抄和重点审查两种方式,审查内容包括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资质、信用,合同履约能力等方面的审查,确定合同双方都能够履行合同规定的要求。如果合同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出现纠纷,在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可采取法律援助的方式予以解决,并积极配合执法人员的调查工作。如果纠纷中涉及业务问题,需要业务相关人员做好对项目情况以及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讲解,保证审查人员对业务的掌握。此外,合同审核人员还可以结合签订背景和条件等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分析,保证各项条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防止因为合同条款表述不科学引起合同纠纷。

(四)强调合同的合作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建筑工程施工与合同不符的现象。部分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对合同的后期管理松懈,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强调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为了保证合同不同阶段的管理效率,可以采用合作管理模式,通过与业主保持沟通,拉近施工单位与业主的距离,避免对立的紧张关系导致双方的利益不一致,影响合同实施效果,在合同履行中斤斤计较,导致合同管理的成本提升,影响合同的管理效率。因此,建筑施工中还需要探究一种更合理的承包商与业主的和谐相处方式,而合作管理则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模式,合作管理需要承包商与业主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良好的协作模式。合同管理人员既需要考量各自的利益,同时也需要为达到工程建设目标而努力。通过工程小组合作方式的创建和跟踪,做好二者平衡,保证合同合作管理效率。

(五)促进合同精细化管理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两者关系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查内容分析

1.1费用计取的审查

建筑工程项目进入预结算阶段后,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对施工过程中费用计取的相关审核工作加以重视,具体的审核标准可围绕项目中的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等的使用标准,从而实现对数据合理性的精准判断,另外,在具体判别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应严格遵照国家权威机构或者相关费用标准价格进行判断,进而从根本上保证价格的权威性。此外,在价格预结算环节,尽可能使用建筑企业和业主双方共同认可的价格。

1.2定额套项审查

在对定额套项进行审查过程中,可通过对额定公式中一些内容和数据的应用完成审核,达到工程量项目设计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标准。在审核验证期间应当避免项目漏项或者反复套用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工程成本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在换算定额单价时,应当重视车实际做法和价格换算方式,处理好一些细节化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1.3工程量的审核

在审查建筑项目工程量时,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整性进行全面审查,杜绝项目重算或者漏算,确保且特征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对工程量计算过程进行审查,以工程变更量为审点,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确保计算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计算规则和设计图纸开展相应工作[2]。

2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现状

2.1企业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纵观整个建筑行业领域,企业成本管理体制尚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甚至部分企业为建立起该体制。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体制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企业领导层对制度的片面性认识,尚未树立其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未能将成本管理视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占率目标。但从实际来看,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均需要一整套健全完善的体制,并应因此为重要管理手段。只有在确保相关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行业发展过程中权利与义务的正确辨别,进而从根本上为建筑行业下一阶段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2.2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自身成本管理部门逐渐健全完善,但从实际开看,所做为表面功夫,并未对其中制度、规则和标准进行明确,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相关成本管理控制人员在责任方面互相推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经营成本方面的压力。这种因内部因素所形成的企业施工成本浪费现象,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需及时予以调整各改进。

2.3建筑工程成本的长期战略性意识匮乏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施工周期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整体固定成本及其发展。但纵观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建设,受到来自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施工单位为在规定周期内完成施工任务,拓宽人员录用条件,在增加施工安全风险和质量风险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施工建设成本的提升,降低企业综合利润。基于此背景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容易疏忽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未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使得难以总结和推广项目建设经验,进而无法保证施工整体质量,对企业信誉产生直接影响。且由于问题的不断产生,不断增加企业在成本方面的压力与负担,且由于建筑企业在经营战略方面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3.1促进成本管理的发展

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两者关系来看,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建筑工程所覆盖范围相对较广,施工成本环节所涉及工作总量较多,但在造价预结算工作得到系统完善后,可促使成本管理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为组要依据,从而促使成本管理合理性的全面提升。

3.2提高资金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与造价预结算开展之前,存在提高资金合理性的发展关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通过对造价预算制度的有效运用,可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更加精准的分析市场环境,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各类经济风险对企业的威胁[3];另一方面,在施工设计中应用造价预结算制度,能够减少成本资金,促进建筑企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3增强监督力度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之前,存在增强监督力度的发展的关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一方面,应用造价预结算制度,能够对企业的决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能够及时调整其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资源消耗量。另一方面,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施工成本进行管理,并控制成本的使用。另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费用进行整理,提高成本使用的合理性。

4协调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关系的具体方法

一方面,贯彻并落实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从建筑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严格性以及权力责任的明确性等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常来讲,获取更多的利润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目标将。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快实现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对成本的过度消耗。只有在确保施工成本管理相关体制完善性、合理性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有效控制成本浪费现象,节约现有资源,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此外,需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更具价值意义的参考,提升工程质量,并且在助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赋予企业竞争实力,确保现阶段经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确定预结算责任制。有效的成本管理主要取决于预结算责任制度的完善程度,相关工作人员应与工程实际状况相结合,对预结算责任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完善,以相关制度为基础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围绕预结算制度定期开展相关会议活动,将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矛盾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在与分析结果相结合的情况下,实现对企业自身预结算责任制度的有效制定,积极采用“集体承包,风险抵押”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项目中的具体的施工环节进行单独的计算,从而确保每个细节的管理合理、有效。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项目工程中,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水平。通过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系统协调可促使建筑资金整体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且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健康性与平稳性。

参考文献

[1]张铭,任进.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当代旅游,2019,05(03):176-178.

[2]汤汉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11):261.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7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预结算管理人员,首先熟悉分包合同的约定,依照合同付款条件,并控制在业主结算量以内的范围进行核量。对工料超耗或发生违规行为造成损失的,要及时与分包单位沟通,制定奖罚制度,收集扣款证据,严格管理分包单位的施工。在对分包单位进行结算时,对应付款项认真核对,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给予确认,应扣款部分及时提出。

2编制施工图预算

工程量的计算作为造价管理的一项最基本工作,必须熟悉施工现场的情况和概预算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当掌握一些施工常识,避免错算、漏算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应做到提前于施工进度完成施工阶段预算的编制,在施工实体进度的进行中,时刻能拿出理论量,便于给施工提供人机需用量、材料量等计划,工程实体完成后与实际人工、材料、机械用量的对比,分析成本损耗或浪费等造成损失的因素。工程进度款申报时,多与监理、甲方计量员沟通,依照施工合同要求或甲方要求的统一报量格式或计价软件等,明确所报进度,清楚反映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以免甲方审核时无从核对,造成扣减或不必要的争议。

3加强签证,积极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设计、工程量、方案进度、运用资料等变更。往往变更涉及的量、价问题不包含在原合同预算内。所以预算员应对影响工程经济的变更,及时做出反映。收集好相关资料,对应施工图预算及时对比,计算已完工程部位的变更工程量。若发生原合同预算以外的内容,应对工程量和单价做出预算,固定单价的合同,应及时报审单价,收集好变更所发生的量和价在工程结算时能够出具的有力证据资料,不要拖到结算时再处理,可能由于资料丢失等个人原因影响了实际的计算。给企业带来错算,漏算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几乎所有的承包合同对施工企业索赔的程序、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作为预结算人员,看的懂算得出图纸工程量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变更或者不可预计的工作普遍性存在,哪些工作是责任范围内,哪些工作属于发包方责任,不放过任何费用索赔或工期索赔的机会。承包方对签证、索赔事项负有举证责任,发包人下发变更指令后,首先要对变更依据留作第一手依据,例如由甲方下发的书面指令、设计单位下达的修改通知单、甲方、监理单位签署确认的会议纪要等等。没有依据,承包人的变更索赔难以得到支持。随之施工单位要对是否实施的工程量提供依据。例如有监理、甲方签字的现场收方单、草签表、实际影像资料等证据材料。确保发包方认同发生索赔内容为基础,再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索赔程序,在有效时限内提出索赔。据笔者多年预结算经验,签证单的编写内容应以结算清楚,不出现争议为目标。以定额或有据计算方法的依据为签证内容,例如土方量的签证,应写明使用机械型号、土方运距、土体类别等,结算时对应上可套定额或能找到相应的计价依据,减少可能存在的争议。签证单后附详细的证据材料。一份资料完整手续齐全的签证单就是钱,一定要留存多份,妥善保管。

4提前准备,把好结算关

施工企业根据合同的规定完成其所承包的工程的所有施工内容,通过工程验收确认工程合格之后,向发包企业进行的工程价款的最终计算。竣工结算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有效的竣工结算能够避免各种经济损失的发生。但竣工结算又是一项具体且细致的工作,要切实做好对工程的竣工结算工作,预算人员必须认真,不能漏算,也不能满算,不能多算,自然也不能少算。如果在施工阶段做好了应做的预结算工作,做齐资料,收集好有力证据,结算工作自然而然也就是一个汇总及修改的过程,施工企业结算人员和甲方代表审核人员之间就会减少争议,结算工作顺利进行,更加轻松。把好结算关,及时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来自于《江西建材》杂志。《江西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5结束语

工程结算管理范文8

要求建设单位从工程投标、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进行全程的跟踪,由于工程结算管理贯穿于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所以为了防止工程造价超过投资预算,就需要加强对工程结算的管理,避免发生超出预算的情况,同时确保工程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配网工程结算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加强配电网工程的精细化、标准化建设,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工程结算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并明确工程结算各个阶段的工作实效、工作内容以及各方责任、结算关系等,对于及时发现工程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延伸到工程控制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部门之间,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结算控制的“闭环管理”和良性循环。

2.1规范标准格式

一般而言,配网工程投入使用后20个工作日内,应明确工程流程时效,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均应将工程前期、设计、施工和监理资料等以及其他合同资料与文件,存档管理。同时,项目的管理部门在收到资料后,应严格验收资料,在5个工作日内确认工程结算书,并送给审计单位报审。此外,还需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结算书的定案工作,建设单位将工程结算书移交给财务管理单位。众所周知,工程结算书主要是用于反映工程决策、设计、施工和竣工等过程,根据工程造价管理的规定,包括投资总额文件、建设经验总结文件等,对结算书的要求是详细、完备以及准确和真实。由于工程结算书是反映投资过程的数据资料,因此必须按照规范的、标准的文本格式进行编写,包括工程概况表、编制说明、结算汇总表、投资结算金额以及批准概算金额和其他附件说明文件等。其中,附件包括初设批准文件、核准文件等,而工程批准概算书包括开工与竣工报告等。

2.2明确责任,理顺结算关系

工程结算标准化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以及组织管理的职责分工,这样就能够高效开展检查、指导和监督配网工程结算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协调工程结算中存在分歧的地方,定期完成相关的工作。由于各个公司是受供电公司的委托,开展配网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必须严格落实与结算有关的规定,并对工程承包商提供的资料,审查详实,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并加强对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的管理。而财务管理部门,应参与到工程阶段活动中,合理安排、严格控制各项资金,为工程财务决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审计单位也应加强对工程结算活动的监督,保证审计监督贯穿工程建设的整个寿命周期。此外,参与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还需要加强协调与配合,在工程投运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给监理单位提供规范的资料文件。其中,设计单位需要提交的资料包括批准的概算书、设计变更和施工图预算书等,这是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监理单位主要是负责监督工程的施工活动,需要严格控制工程预付款、进度款项等,核实工程设计变更、签证预审和费用情况等,按时提交监理报告、汇总表和现场签证文件等。供电单位负责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提供费用支出清单。而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合同的规定,按时提交开工报告、竣工报告。施工价款结算书和现场签证等。

3配网工程结算的过程控制分析

3.1前期控制分析

对于工程前期的控制,因从当前的被动控制转变为主动控制。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深度,提高编制概算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对初步设计的审查,建立完善的工程图纸会审制度,防止由于设计纰漏而出现常识性和专业性错误,尽可能将设计变更控制在事前,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而在工程的招标阶段,实行严格的招标管理工作,规范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公开招标的透明度,对于材料、设备和采购工作,也应制定计划,制定预算,在采购时作为参考。

3.2规范合同的签订工作

工程结算的管理,应从签订合同时就开始。我们知道,合同文件时工程结算时主要的依据,合同内容主要包括协议书、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和附件等,还包括工程报价单、设计变更协议、预算书和图纸等,这些材料必须以书面形式呈现,并具有双方的签字或者盖章才生效,否则不能够引用。对于那些有可能造成工程造价变化或者造价失控的问题,应在合同中明确控制的途径和手段。比如对于合同价款的调整方式、设计变更的控制、违约争议处理和工期发生变化等,均应明确解决的办法,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提高控制的有效性。

3.3强化施工变更的控制

对于施工中的变更问题,设计和施工单位应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保证设计变更的可行性。同时,根据设计单位的意见,讨论施工变更的必要性,尽量不做变更。加强对施工变更工程的管理,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

3.4结算阶段的审核

工程结算通常由施工单位编制,而设计单位提供设计变更、签证等资料。因此,这就要求造价控制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职责,明确审核意见,定期汇总,保证结算的严密性和合理性。由于材料价格变化比较大,应加强对材料价格的审查,避免发生争执。此外,还需要加快工程结算工作,根据工程进度将工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工程每完成一个阶段,则收集整理某阶段的结算资料,减轻后续工作的压力,并确保结算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总而言之,为了节约结算时间,应核对现场情况与结算资料,全面、细致进行结算审核,保证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