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创作方向思考

电影音乐创作方向思考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过程,而在今天音乐已经成了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著名作曲家王黎光曾用他的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却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这就意味着让他们看无声电影,结果不到30分钟,就有人看不下去了。电影音乐在影片中起着表现着电影的多种节奏、体现了影片的艺术构思、突出影片的气氛情节的作用。总之,电影音乐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现代音乐体裁。   一、电影音乐的创作特征   首先,电影音乐虽然是作为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现出来的,但是其根源依然是一种音乐形式。所以它仍然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擅长抒情,用听觉来感受,通过时间的过程展现形象,以演奏和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音乐的构思需考虑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总体艺术构思等多方面的因素,将音乐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象融合起来,体现美学原则的综合性。电影音乐能够表现的内容广泛,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各种各样的题材,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到通俗音乐,甚至还可以用电子合成器创造出音乐音响等各种不同的风格样式来表现不同的电影主题和人物性格。电影音乐中的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   在无声电影时期,有的时候音乐只是惟一的声音,从头到尾只有这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有声电影时期的到来,电影除了音乐外,还可以录制语言和自然音响效果。1907年,法国作曲家C.圣.桑斯应邀为影片《吉斯公爵被刺记》作曲,成为创作电影音乐的先驱。电影从视觉艺术领域步入视听艺术领域,音乐与电影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音乐与对话和自然音响效果的结合使电影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例如,在一些惊险动作片中,将具体的音乐通过对自然音响效果进行艺术加工(音区间色、节奏速度的变化、多色彩的组合等)提高嗓音的艺术表现力。在《叶问》中,叶问与廖师傅对决,随着鼓点声节奏的加快,两个人的拳也越打越快。其次,电影音乐的美学特性。   1.电影音乐表现内容的确定性。纯音乐的创作,往往只是创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感的表现。贝多芬在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吹灭了蜡烛。柔和的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间小屋里,洒在钢琴上,给小屋蒙上了一层薄纱。有感于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而与纯音乐创作不同的是电影音乐受到规定的电影情节和画面的制约,所以它不可能仅仅只是作家本人情感的表现。创作电影音乐时,必须跟随着影片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情感变化,随着电影画面的变换而变化,而不能自作主张地加入与电影不相关的个人感情。   2.电影音乐结构形态上的间断性。纯音乐和一般的音乐的主要特点就是它们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而与此相反,电影音乐恰恰丧失了这一特点,时间上的间断性变成了电影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一部时长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其音乐中断的次数不下20次,而人们对此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电影作曲家需要根据电影内容和电影画面的不断变化,创作出不同内容和节奏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形式结构并没有遵循通常的音乐发展的逻辑或程式,而是受到电影蒙太奇结构的直接制约。一部影片中包含了片头、片尾音乐或为某个特定场面制作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不长的段落或者是一个短小的乐句,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个和弦就足够了。   3.电影音乐在传达过程中的中介性。与在音乐厅里现场演奏的音乐不同,电影音乐需要通过录音、放映等特殊技术传达给观众。而且电影音乐在录音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做相应的技术处理,使得本身音量很弱的乐器变得很响,就像电影摄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日本当代音乐评论家秋山邦晴把这种只有电影音乐才有的特殊现象称之为“微音器(麦克风)艺术的电影音乐”。众所周知,在乐队演奏中,长号是发音较强的乐器,而巴松管是发音较弱的乐器。但是如果我们把巴松管放到离麦克风很近的地方,而把长号放在离麦克风很远的地方,这样在录音里我们就可以听到以巴松管的强有力的音响为背景的,长号的微弱声音的效果,这种逆转配器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音乐世界。最后,电影音乐呈现出民族特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不同国家民族的电影音乐体现出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风情的特点。例如西方表现丰富多彩的歌剧和东方讲究唱念做打的戏剧。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这片热土上,有着窑洞、高原、秦腔、剪纸、信天游等这些典型的中国西部元素,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金矿,女声京剧的音腔响彻了整部影片。而具体到每部影片本身,不同电影题材也用不同风格的电影音乐来表现。在新的时期,各个地区和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各种文化相糅合。   二、电影音乐的发展过程   电影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默片时代,至今已超过百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是在电影中使用音乐的第一人。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的卡普辛大道餐厅,卢米埃兄弟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片,当时卢米埃兄弟在放映的同时还邀请了钢琴家在现场进行伴奏,演奏通俗的小品音乐,这是电影与音乐的第一次交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默片时代提供的这些现场演奏的钢琴小品并不是专为剧情或影像量身定做的,它们只是单纯独立的演奏,所以常常出现电影与音乐南辕北辙的现象。银幕上表演着悲伤的故事情节,而钢琴却弹奏着快乐轻松的曲调,画面与音乐之间不相协调,甚至出现错位。   电影之父葛里菲斯在他的影片《国家的诞生》中首次与音乐家布瑞尔创作出美国民俗歌谣的完整配乐形态,这成为电影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时,电影的发明主要是以视觉的再现和享受为考量,并以影像的形式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很少有评论家或学者兼具完整的音乐专业背景,而葛里菲斯的这项创举写下了电影音乐史的第一页,也显示了音乐开始成为电影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电影音乐的起飞时期来说,1927年成为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影像与声音结合的技术终于成熟,有声电影正式崛起。1927年的《爵士歌手》是第一部主角能开口讲话的有声电影,此后不到3年,有声电影便席卷整个影坛成为主流,声音的出现让电影的表演更加具有生命力。音乐的发挥更加纯粹,它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画面的情绪,而且也成为情绪系统的重要领导者。音乐家们全心投入电影工业中,不断地尝试其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追求更成熟的电影语言。#p#分页标题#e#   三、当代电影音乐发展的新趋势   首先,风格样式多样化。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摇滚音乐、另类音乐、多元化音乐等各种音乐风格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   1.流行音乐的时尚与活力,不仅渲染了电影的气氛而且极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反映出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的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音乐用来诠释爱情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三个火》中的Allforlove和《珍珠港》中的Thereyouwillbe打动了多少情侣们的心,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曲调久久萦绕在人们心头,使得观众一曲难忘,这些电影音乐成为影片的标志。   2.摇滚音乐的青春与躁动,为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其独有的激情与震撼力展现在银幕上。在美国的灾难片《龙卷风》中,用11首不同形式的摇滚乐曲,为我们掀起了一场气势强大的“摇滚龙卷风”。片中通过摇滚音乐的生命力和震撼力来展现人类与自然之间顽强斗争的精神。影片一开始,随着Van.Halan唱的Humanbeing旋律的响起,天地之间风云突变、风起云涌、天昏地暗,龙卷风开始肆虐,用老牌重金属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人们:即使人类在自然的面前是如此渺小,但是人类体内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是不容小觑的。电影在一首Respectthewin中结束,用多变的高难度电吉他技巧为观众营造出肃穆凝重的氛围和恢宏壮观的气势,与影片中风云变幻的画面相结合,给观众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和磅礴的震撼。   3.另类音乐的思想性与挑战性,赋予了电影另一种特性,更加突出了观众的主观感受。如在《猜火车》这部反映了“朋克”英国青年瘾君子生活的影片中,就采用了大量的另类音乐。影片以IggyPop的一支快节奏乐曲拉开序幕,又以《完美的日子》和《天生懒散》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歌形成鲜明对比来表现吸毒与戒毒这两个不同阶段里的体验,寓意深刻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思。后者沉重压抑的低音和躁动不安的节奏恰恰契合了瘾君子毒瘾发作时歇斯底里般的发泄内心的情绪。表现力丰富的音乐配上一系列带有迷幻色彩的画面,将绝望、痛苦之情表现到极致。   其次,电影音乐呈现出多元化。21世纪世界的电影音乐有古典、民族、流行、中西等,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电影里,我们欣赏着优美的画面,聆听着动人的旋律,品味着精彩的故事,感受着唯美的意境。音乐是最能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正如瑞典籍伟大的导演伯格曼所说:“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和电影最相似的。”所以,音乐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必然的,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著名导演奥立弗•斯通在他的著名影片《天生杀人狂》中,不仅应用了独具匠心的拍摄手法,而且在影片的声音创作中应用了多元化的音乐。   在“非主流音乐”的吵闹声中穿插着几小节歌剧唱腔,更加夸大了原本夸张的视觉形象,舒缓的钢琴曲与雷鬼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最后,非主流音乐的另类表现。在找不到投资商的时候,制片人为了节省配乐预算,难以花费大量的资金采用真乐器来进行电影配乐,开始大量运用电子合成器。这同时给了许多擅长电子音乐的非主流音乐人一个机会,他们开始参与到电影音乐的制作中,他们大胆张扬创新的性格带来了许多风格前卫、另类的影片配乐作品。在《东邪西毒》中,陈勋奇改变了对传统的配乐形式的依赖,更多的是采用流行元素,使得配乐显得更加的奇异、诡秘,展示了强烈的异域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