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资笔记范例

中学教资笔记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1

关键词: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里克在《忠诚的价值——增长,利润与持久价值背后的力量》一书中指出,职业忠诚是目前国家和社会现实情况发展的必然要求。换言之,职业忠诚是当前形势发展的根源[1]。作为企业的员工来说,用自己的忠诚来为公司获得更多的利益,是每个员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样的,作为教师来说,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价值也需要良好的职业忠诚度。目前,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慢慢凸显出来。怎样提高教师的职业忠诚度,并且有深度,有远度地去研究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体育教师作为体育事业的先行者,对于外界的关注度无疑是最高的,如何提高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对于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南京市初级中学教师基本情况及忠诚度状况的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京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进行了基本调查。共发放了22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00份。其中年龄方面:20-30岁占总人数的58%,31-40岁占总人数的31%,41-60岁占总人数的11%。性别上:男教师占总人数的51.5%,女教师占总人数的48.5%。在婚姻状况上,已婚教师占总人数的61%,未婚教师占总人数的39%。在职称上:无职称的占总人数27%,二级职称占总人数的41%,一级占总人数的28%,高级占3%,特级占1%。学历方面:专科学历占6%,本科占86%,研究生占8%。而根据相关性因素分析得到,年龄越高,教师的职业忠诚度越高。而在职称方面,职称越高,教师的职业忠诚度越高。对于学历来说,学历越高,反而教师的职业忠诚度越低。在性别和婚姻状况方面,女性教师表现出的职业忠诚度往往高于男性教师,可能的原因在于男性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往往较大。未婚教师的职业忠诚度也高于已婚教师的职业忠诚度。

2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以查阅相关资料为基础,问卷调查为前提,结合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对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发现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忠诚度不是特别高的问题。在走访调查中,与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沟通与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薪资福利因素等。

2.1个人因素

在上述调查中便会发现,教师的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教师的职业忠诚度有一定的影响。(1)在年龄上,不可否认,所谓年轻气盛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现在的教师招聘上,很多学校会首选有一定工作经历的老教师。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处理学生突发状况的能力。很多年轻教师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在应对学生突发状况上往往不知所措,特别是面对一群正处于幼稚期和青春期交替的初中生,往往很多时候会显得没有耐心和爱心,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年轻教师如果得不到排解的方式方法,心态便会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他们对工作的热情。(2)从上文的数据中分析得出,学历越高,职业忠诚度低;学历越低,职业忠诚度反而更高。目前高学历的人才已经是层出不穷了,纵观整个江苏省的教师招聘现状来说,研究生学历应聘中小学教师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而目前南京中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基本为本科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存在少数量的专科生,在如此激烈的职业竞争下,学历相对较低的教师会感到压力倍增,唯有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不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因此,他们会比同职业高学历的人更加忠诚、热爱于自己的工作。(3)在职称方面,数据反映出职称越高,职业忠诚越高;职称越低,学历越低。在本人实习过程中便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高职称的体育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都要做的比其他教师更好。他们的每一堂体育课作为新教师来说都是一堂值得学习和模仿的模范课。他们的教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都能作为范本。而很多职称较低的教师往往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长此以往,便会习惯于现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漠然的态度,从而影响教师的忠诚度。

2.2学校因素

2.2.1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软件设施)

(1)管理制度上,作为统一领导下的公办机制学校,在统一的制度领导下,各个学校在自身的文化建设上仍存在一定的区别。俗话说有什么样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兵。因此有什么样的校长,也会造就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在管理上,教师管理虽然作为一种最为基础和底层的班级组织管理,但也有着一般管理的内在性规律性和要求,而理性管理和人文管理构成了教师管理的有机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每个学校除了要遵从国家对学校建设的规定外,还应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管理制度。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的基础。在调研过程中,参观苏州市个别民办质学校,从他们对学生管理,对教师的制度管理上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发现,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向科学化,人文化,合理化靠拢。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之一,更需要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一个学校拥有良好的考勤制度,公平的考评,评优制度,健全的聘用制度,合理的奖惩规定可以很好的抓住体育教师的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体育教学行为上的付出,对学生教学工作态度以及对学校和学生的情感。教师是一个高危性质的职业,长期处于紧张严肃的工作氛围,教师便会对这一职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如果能给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有爱的工作氛围,势必会让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2)一所学校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交流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忠诚。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俗话说学到老活到老。在学校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老师更要学会与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一个学校能够定期的给教师提供外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师的教学兴趣,提高教学乐趣。体育教师是一个包容性的岗位,它是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为一身的一门学科,如果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学术知识的补充,必将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师对体育项目并不是全部了解的,学校如果不去组织教师对于各个体育项目的培训,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全方位发展,影响教师教学内容的开展。(3)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师忠诚度。谢明荣和朱晓亚提出,教师与学校之间在心理契约上的理解越是趋于一致,教师的需求如果能得到满足,则教师便会主动的忠诚于学校领导组织。反之可能会降低教师忠诚度,教师会出现不良情绪,怠慢工作,寻求兼职或者离职等不良的后果[2]。在其他文献中也提到,教师与学校以及领导之间的心理达不到共鸣,以至于间接影响了教师职业忠诚度。美国著名管理学家schein认为心理契约为每一团体中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领导存在着的一定的、共向的、心理上的期望和目标。一般认为,违背心理契约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可能自己的情感和意识收到了背叛和不公正的待遇以至于教师产生愤懑和不满的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在同一工作单位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应是合作共赢的状态,与上级相处应是相敬如宾的。如果体育教师与同事之间没有良好的关系维系,势必影响各自的教学行为的开展。与上级领导没有达成共识,势必会影响自己在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

2.2.2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

(1)而在学校的体育设备上的建设更会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些年轻体育教师想通过利用一些器材设施来设计一堂能够来提升学生体育兴趣的课,但是会由于场地受限或器材不完善的原因无法开展。在调研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初中没有标准的田径场,而田径场中间仍然是泥地。没有专门的排球场,就连单双杠也少之又少。而初级中学的体育教材中明确规定了初级中学生三年间需要学习的内容,从三大球到三小球,再到体操健美操武术等等,可谓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但是这些器材场地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便会受到限制,便会降低教师教学的兴趣,从而慢慢回归传统的上课模式,即“散养”模式,如此便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会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忠诚度产生负向影响。(2)除了在体育设施上,教师的办公环境也影响着教师的忠诚度。在问卷数据的分析中发现,大多的体育教师对现有的办公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太满意。同时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办公室较为分散,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分散在各个学科办公室中,体育作为一门的单独学科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当遇到特殊情况时,组内教师不能够及时沟通交流,大大削弱了整个组别的办事效率。因此,没有良好的办公环境,也会降低教师的职业忠诚度。(3)体育图书,教材等资源的缺失也是降低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的原因之一。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身体运动,更要教会学生怎样运动,以及教授学生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同时作为体育教师来说,不仅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学术领域创造一定的价值。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热衷于学术的研究,定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如果一所学校不能提供教学方面的图书,电子等理论资源,便会无形中增加体育教师的负担,从而侧面拉低体育教师的职业忠诚度。

2.3社会因素

2.3.1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1)中国的自古文化中便有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家庭生活中,男人占家庭的主导地位。现在虽然已经是开放型的社会,崇尚男女平等,但是这种思想仍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一直是现代家庭较为流行的生活方式。因此,男性肩上往往担负着更重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男教师往往忠诚度不如女教师。处于南京这样一个房价高,消费水平高的城市来说,教师收入水平远远达不到很多男性同胞的要求,虽说体育教师是一个阳光且健康的职业,但仍然被很多人议论,认为男生当教师是没前途没希望的。在这种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双重压力下,男性教师渴望更高的社会地位。(2)在婚姻上,已婚教师忠诚度往往不如未婚教师。首先已婚体育教师的压力会更大,不仅仅是工作上,更多的是来源于家庭。一个家庭中,孩子,父母以及各种家庭琐事无疑会分散一个教师的精力和注意力。如何协调家庭和工作,成为了已婚教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性别和年龄来说,不仅仅是教师这一行业的个人问题,更上升至整个社会热议的话题。(3)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个多样化的社会里,重文轻武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家长和学校重视文化课的情况下,就导致体育老师的自我价值难以发挥。通过走访调查不难发现,很多中学尤其以初一年级最为突出常以考试,补差,订正作业为由,各文化科目的老师肆意的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很多家长更是为了避免孩子受伤,担心体育活动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私下和文化课的老师进行交流,与体育教师却不是很亲近。体育课被认为就是让学生随便玩,体育也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行为。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认为的体育课的过程也没有多少技术知识含量。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中考中能考个好成绩,考取一所好高中。不仅仅是在学校,纵观南京的各大培训市场,目前体育培训已经做的风风火火。而在各大场馆中,几乎见不到中学生的身影,很多家长都以孩子学习太忙没时间为由。这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应有的承认和尊重长期得不到改善,使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明显降低,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将使个人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的改变,心理压力是教师职业忠诚形成下降的直接原因。

2.3.2个人目标追求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的一致性

(1)教师工作虽然安逸稳定,但迫于生活的压力,很多体育教师会跳槽选择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宋勇刚在他的自我发展一文中就提到体育教师个人对职业的认知,组织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吻合程度,抵抗工作压力等都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实践中看,即便学校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机会,但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的同时,倾向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便选择跳槽或更换职业,也就无法形成对组织的忠诚感[3]。(2)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自我地位不同,生存目标也不同。结合南京的现实条件看,有的体育教师并不仅局限于只当一个体育教师,他们需要体育教师这一行业来帮助自己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当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时,他们便会做出新的选择,因而无法忠诚自己体育教师这一职业。

2.4薪资福利因素

(1)通过了解得到,目前南京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工资为2800,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基本工资为3500。相对于其他的事业单位的职业来说,工资水平是比较低的。因此其职业感便会下降,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便会产生随便怎么上课都是一样的工资,还不如随便上上的想法,出现对学校忠诚度下降的情况,这也是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下降原因之一。(2)体育教师的工资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的发放则由各个学校根据教师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工作量进行发放。南京各个初级中学对于绩效工资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发放的标准也只能是各个学校视情况而定。这就存在同一各区的不同教师有可能每月拿到的工资不一样,因此有的体育教师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影响体育教师的心理,进而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忠诚度。(3)体育教师除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外,节日福利也是教师薪资福利体系中的一部分。福利的发放也是依据每个学校的要求进行发放,标准不一。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教师们的相互攀比,从而会让一些体育教师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间接的影响教学态度,从而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忠诚度。

3结论

3.1南京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不高与教师自身的性别,年龄,薪资,婚姻状况和职称有关

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职业忠诚度存在着自身的性别,年龄,薪资,学历和职称的差异。年龄越大,体育教师的行为,情感和态度忠诚度越高,即年龄越大,体育教师职业忠诚度越高。男性体育教师在在行为忠诚,情感忠诚这两个维度中,都表现出低于女性体育教师的水平。性别对态度忠诚的影响不大,但不影响整体结果分析。未婚体育教师三个方面的忠诚度显著高于已婚体育教师的职业忠诚。学历与体育教师的行为和情感忠诚有一定的关系。最后,职称越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忠诚度越高。

3.2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从调查结果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主要以个人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为主。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莱希.忠诚的价值增长、利润与持久价值背后的力量[M].华夏出版社,2001.

[2]谢明荣,朱晓亚.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忠诚度的研究[N].调查研究,2012.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2

1.对考试的目的认识有误。期末考试期间,不少高校自习室出现严重的“占位”现象,教室里可谓座无虚席,甚至图书馆、教学楼的走廊里也呈现一派浓厚的“备考”氛围,实则是临时抱佛脚、走马观花地记答案。考试结束后,部分学生把学过的书或卖或丢处理,作为发泄。还有的学生认为考试就是为了获得高分,争得更多的荣誉,以期毕业找工作时增加一些筹码,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若为了“考试而考试”,把高分作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已经有失偏颇。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此目的不惜用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那就大大背离了考试的初衷。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考试无非是为了获取学分,获得文凭和学位,使得他们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不少学生把考试看作一种负担。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奴隶”,更谈不上通过考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国家这些规定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不要单纯以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长期以来,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仍是多数高校大部分课程考试采用的主要方式,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大,似乎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全过程,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高校传统考试方式很大程度上存在“缺失”。很多高校在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相当大的比重,且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主观题及发散型思维的东西少。而对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等的考察比例则相对较少或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考前突击赶考现象。仅仅靠期末的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期末的试卷限于篇幅和题目设置又不可能覆盖全部教学内容,更不能深层次考察学生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因此这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有失公正和全面,也不易衡量教学效果。而“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考试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是当前高校考试制度中的通病。这种考试形式存在很多弊端,阻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3.考试内容片面、死板。现行的考试很多以任课教师自主命题为主,而任课教师往往只根据指定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出题,缺乏对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与全面把握。而且考前教师就教材划定范围、设定重点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学生只要拥有一份教师的讲课笔记或教学课件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考试制度看似无可厚非,实际上很值得认真思考。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是课上听讲并理解老师的讲解,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这一点对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如果考试内容都在笔记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势必受到影响,只求抄下老师讲义上或课件上的内容,而忽视了老师对知识的分析和引导,这与大学教育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来说,真可谓是舍本逐末。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平时不听课、不记笔记,把希望寄托在考前抄其他同学的笔记,进而突击背诵,再等而下之者则忙于做小条,以期考场中作弊,以求过关。此外,不合理的考试题型和不全面的考试内容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现状。考试越来越倾向于固定的书本知识,考查的仅仅是学生头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非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适应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且,一些科目,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多年不变,这给部分大学生靠突击过关提供了机会。很多学生认为平时不上课没关系,但最后的一堂课一定要去,因为这节课上老师一般会划期末考试的重点,透露考试的题型。这又暴露出老师划范围的做法,看似为学生着想,减轻其负担,实则弊端不少。考前划不划重点,关系学生考试的成绩高低,进而涉及老师的切身利益。因为每学期或学年学生要评教,要给任课教师打分,评教结果会影响教师的工资和职称晋升等问题。教师迫于无奈缩小范围,学生乐此不疲地“获取”范围,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形成复制性思维而非发散性思维,从而抑制了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终将成为一句空话。

4.考试违纪现象普遍。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偏差和片面,也有意志上的薄弱和偏执。考生有的因为对自身专业缺乏兴趣,平时将精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只求在考场上“临场发挥”,蒙混过关。有的看到身边同学在考场上“左右逢源”,禁不住诱惑,也加入作弊行列。有的则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为了拿到奖学金或为了获得推免研究生的资格及解决就业问题,希望通过舞弊取得更高分。考试工作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真实、公正、准确。但是,在高校这个原则正受到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风的严峻考验。特别是现行考试制度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考试违纪、违规现象严重,有学生自身原因,但现行考试制度合理与否,考试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以及学校、学院各职能部门对加强考试管理的重视程度与配合力度恰当与否也值得思考。

二、改革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有就业岗位,学生却就不了业,这种现象给高校办学敲响了警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缺乏实践的基本技能。有专家认为,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如果不及时改革,人才培养则很难跟上时代步伐,这样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呼唤考试制度改革。改革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不仅是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需要,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全面、真正落实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

1.为考试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社会为主体:转变观念,为考试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在对人才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的检验与吸纳的标准和体系上,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过分看重大学的档次,学历的高低,乃至于学习成绩的优劣,向更加注重实际能力上转变。尤其是对英语、计算机能力的考核,不要仅仅局限于以等级证书,要切实考查其实践能力。此外,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社会监督作用,抵制弄虚作假现象,包括考试作弊、学术造假、伪造证书等,从而还考试一个本来的“面目”。

2.考试制度改革中的着力点。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深入改革,在考试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考试目的,这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科学的考试观是以“人”为本,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目标的制定应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和谐推进的目的。丰富考试形式,改革考试内容,这是考试制度改革的重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多元化。一方面,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例如闭卷、开卷、口试、操作实践及网上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改进考试评价标准,使考试与学习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将课程考试分阶段进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内容是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应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紧扣时代脉搏,命题突出能力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同时,命题要体现开放性,既做到“因材施教”又做到“因材施考”。加强试后管理是改革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完善考试后的试卷分析,相关部门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应开展考后研讨会,对各课程的考核结果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可以获得教与学的效果反馈信息,还可获得考试本身的质量信息,对于改革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相长有重要作用。二是及时、公正地处理违规、违纪现象。对于违反考试纪律作弊考生的处理要严明、及时到位,以儆效尤。

3.使学生成为诚信考试的受益者。以学生为主体:端正态度,自我负责,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学生应秉着主人翁的精神,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考试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补充,而非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要清晰定位大学学习对自身发展的作用,锻炼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所以学生还要以自我负责的态度看待考试,主动适应变化。同时,杜绝考试违纪、违规现象,真抓实干,踏实为学,诚信为人,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结语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3

1.1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单位性质以私有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主,个别学生有在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的,但比例很小。通过回访,学生普遍反映在私企或中小企业等单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工作适应力较好,部分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后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赏识,现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毕业生工资平均在2800元/月左右,大部分毕业生都工作在企业的第一线,毕业生工作心态整体比较稳定。毕业生对自己当前的工作表示基本满意。

1.2学生对母校专业教学改进建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主要为:网络管理员、网站编辑、网络调试、运维工程师等职位。学生就业岗位基本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但通过对学生回访同时结合麦可思报告可以发现,学生对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度不够。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加大实践教学,教学内容要和实际应用深度接轨。

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3.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评价

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能吃苦;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可塑性很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的同学到就业单位后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整体比较满意,同时对学院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给予了肯定。

1.3.2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也反映了较多的问题,主要是:

1)知识技能与企业实践有些脱节。

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的实践还是有些脱节,具体体现在专业课教学各环节的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方面这种差距就尤为明显。企业建议教师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解决学生对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取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应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始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取向、职业发展进行长期的指导和跟踪。

2)非技术性职业素养不足。

有些毕业生心理素质差,承受压力能力差,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只是退缩。有的学生被领导批评几句就哭、就想辞职。用人单位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对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精神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从内心到体魄都能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眼前的难题。企业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学生具有诚信意识,能够踏实、安心的工作。有的毕业生志大才疏不能安心工作,频繁跳槽,用人单位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有的学生刚刚熟悉工作岗位甚至不打招呼地一走了之。如何加强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能吃苦、业务精、留得住的新时代工作者,是每一个教育者的重大责任。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根据调查反馈信息可以看出,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定位在网站建设和网络组建方向是准确的,学生入职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学习能满足企业需要,但是发展后劲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1)以企业项目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模式。

根据调研结果,目前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但是如何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序化还应该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以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两大方向为主线,要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真正选取企业实际项目进行教学。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在“做中学”的整个过程,从开始接受工作学习任务—收集信息资料自学—计划和决策—实施方案—到最后检查评价,学生都是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过程;教师主要是引导、指导;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中学习如何完成实际工作,学习必要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最后达到掌握基于经验的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学生通过基于项目、团队合作、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享受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积极实行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讲做结合、边讲边做,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除采用常规教学手段外,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将学生延伸到课堂外。采用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主的成绩评定模式:建立一套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项目实践能力为考核目标,以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为评价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项目汇报、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以及平时考核等,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比重,抓好顶岗实习环节。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真正将实际项目带入课堂,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实施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无缝的结合。此外,要建立加强学院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并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公共指导,学院应该引导校内指导教师深入到顶岗实习单位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并进行现场指导。利用电话、QQ或其它网络平台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进行指导。

3)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就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基本工作能力中重要度最高的能力包括理解交流能力中的有效口头沟通,科学思维能力中的针对性协助等。调查发现核心知识中心理学和销售与营销重要度较高,满足度不够。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能仅依靠专门的学科而应该将其贯穿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组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就业教育也应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大一时,重点放在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大二时侧重学业指导,帮助学生从专业特长出发,尽早确定自己热爱的职业、了解社会需求现状,让学生明白各关键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大三时,重点见习就业心理调整、择业技巧、面试注意事项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针对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不能仅依靠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更应该参与其中。大学3年都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2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建议

聘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校内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每年都应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另外,教师参与到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聘请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骨干为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要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教学任务。具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的能力。

2.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条件配置建议

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更新速度快,而学校硬件配置一般很难满足软件更新对硬件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最好配备笔记本机房、由学生自备笔记本,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少数学生无法自备电脑的问题。实训室的建设、布局要高度模仿今后就业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尽早融入未来职业环境、感知未来职业文化,熟悉未来岗位情况。在实训基地张贴管理制度、专业实训室介绍、实训项目简介等宣传展板,形成良好的实训氛围与育人环境。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而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满足教学要求应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建立融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教师能够直接将其应用于教学;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资源库的相关功能,很方便的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随时进行自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利用这些学习资源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交流平台,教师随时能够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3结语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4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

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下课程资源的整合要重视与各学科进行全面整合。首先,要更好地建设校园信息技术设备。目前,我校每间教室都安装有电子白板,学校教师都经过电子白板使用方法的具体培训,课任教师都能掌握和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每位教师都由学校统一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建有校园网络,利用校园网信息,利用校园网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学校新建了两间计算机室,每间教室有55台电脑,可供学生上课和课余上网和资料查询。在这样的硬件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在校园网络中增加各教研组和各课任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资料整合,增加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和在线解答等内容,并将校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整合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之中。其次,要指导各级教师适当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但这些无形的资源很少被大家了解或借鉴,只是停留在他们的心中或教学笔记中。如:我们的一位教师,课上的非常好,学生也非常喜欢她的上课模式,但她很少把她的上课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借鉴,有了校园网络的名师讲堂和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之后,她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到校园网,大家有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并通过校园网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如:学校要求每名教师都制作课件然后进行评比,鼓励教师每节课都能够自己制作课件,应用课件。目前我校绝大部分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课,利用因特网搜索适合的图片、音频、影象以及动画等资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得到了充分使用。

二、构建网络精品课程资源

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下课程整合的应用要重视构建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这样教师使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就更为方便、快捷,也能够让教学准备时间缩短,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构建校园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做到:第一,学校要构建精品课程的资源。校园网站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多学科多课程的精品课程库,形成精品课程示范体系。第二,开发校园“慕课”资源。“慕课”的形式目前主要应用于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打破学校和学科的界限,共享学科的优质资源,推动各学科教育均衡发展。观看“慕课”视频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让“老师”停下来,也可以让“老师”再讲一遍或再讲很多遍,一切等他理解明白了,再继续进行。这样的情况下,“慕课”形式走入中小学将会带动更多优秀教师进行课程思考,交流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让师生都能够有机会享受世界各地的名师资源。第三,数字图书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要吸收更多的网站资源,让教师能够进行专业学习,吸收更多的课件精品内容,教师学生都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要一直坚持“和谐为本、诚信为本、人才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以教学导向的策略,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的资源服务。

三、搭建网络课程服务平台

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下课程整合的应用要搭建网络课程服务平台,所谓的网络课程服务平台就是提供在线的课程服务活动,这种活动类型不同于慕课活动,更多的是要求形成生生、师生、师师之间的良好沟通模式,甚至还可以形成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研员、校领导之间的全面沟通。我们校园网在搭建网络课程服务平台过程中,首先,做到构建校园内部往来课程服务管理平台,校园内部的所有管理系统都要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因此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监控系统、图书管理等系统等都应该有较为完备的网络体系,便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网络课程服务平台要构建数字化的校本课内容,学生能够在线上进行专项学习,包括某一方面的数学知识点;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语文写作训练;英语角的在线交流等。这样学生学习任务点、在线时长、考核评价等都能实现大数据分析,跟踪反馈给相关的教师、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影视学校特色课程等。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另外,网络课程服务平台能够让学生长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利用学员交流论坛,实时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交流讨论,利用论坛组织各学科教师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交作业,自己完成测试练习等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将碎片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在线上指导下的长期主动学习模式,对课程的内容也会有针对性的,根据个体理解的差异去巩固复习。例如:我们搭建的信息技术学习网中,有教学设计、练习指导、习题下载、在线留言、名师讲堂、课程资源、提交作业等模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下载和上传习题,有问题可以给老师在线留言,也可以通过名师讲堂观看教师上课的视频资。同时,每位信息技术老师负责一个或多个网页中的模块,时时更新和管理校园网络信息资源。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5

1.适度调整工作量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而劳累,老师们的进修、学习往往力不从心。以河北省某市一所初中现状为例,教师可以免费参加网上“国培”,这本是好事一桩,但很多教师忙碌不堪无暇顾及上网学习之事。当接到学校布置的网上学习任务时,老师们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对策。“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人找到了“国培”的“配套产品”,并好心地奔走相告。这种软件可以记录你在“国培”网上学习的时间,以十分钟为单位计时,每当快到10分钟时就提醒你点一下鼠标。因为“国培”系统做得很“用心”,你登陆10分钟后不动鼠标就会认定你没有学习。难道老师们愿意自欺欺人吗?但是若坐下来认真学习,时间和精力真的是太有限了!强烈呼吁调整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

2.灵活选择“工作日”或“寒暑假”

平时很忙很累了,假期需要休息、放松。有些教师平时忙得都不敢生病,不是因为担心请病假会扣薪水,而是担心一旦请病假没有代课的老师而耽误了学生;一放假,身心一放松,病灶就显现了,假期只能用来养身体了。所以,不要把大量的培训安排在寒暑假,最好能让教师们自己选择是在“工作日”还是在“寒暑假”接受培训,这样更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3.合理安排培训课时

如果教师在职培训、在职进修只集中在寒暑假或某一个时段,间隔时间比较久,对教师来说,培训断断续续,学完就放在脑后,无法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收效甚微。这方面英国做得相对好些,1972年英国《教育白皮书》规定,新教师至少每周花五分之一的时间进修;1987年的《教师工资待遇法》规定,教师每年至少有5天的时间参加校本培训,教师连续工作五年至七年,便可享受一次带薪休假学习,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得到相关的支持

1.学校领导的支持

有些学校的领导在行政监督之下表面支持“国培”,安排本校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并报销费用,但同时向教师提出条件:报道、缴费后第二天必须返回学校给学生上课。所以有人戏言“学费交一交,学习报个到,考试来应付,及格刚刚好”。这样做浪费了国家的资金、浪费了老师的时间、耽误了学生的课程,对学校是看不见的损失,但是校长往往只顾眼前是否有人上课,可见在教学一线存在不小的实际困难。此外,有些培训虽然是免费的,但是领导不支持,教师想参加也是枉然。

2.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首先,政策上的支持。目前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比如,目前评职称必须参加计算机考试,考前很多老师大量练习某些软件、工具的使用,而考试一通过,就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本已掌握了的本领很快就忘记了,造成资金和精力上的浪费。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调整类似的政策。其次,资金上的支持。英国1984年发表的《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报告提出: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教师进修费用,地方教育当局应拿出相当于教师工资总额的50%左右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做得远远不够。3.高校或教育机构的支持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学习项目的有关“通知”应当公平、透明地在网上,否则很多通知被某些学校领导“截留”,没有被安排参加培训的老师也许很渴望专业发展的机会。其次,应当向中小学教师开放高校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中国知网文献库等,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中小学教师需要拥有适合的课程

1.对课程内容的要求

首先,在许多地区,培训工作大部分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包办,上级布置什么就培训什么,把任务分派下去,缺乏针对性———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教学经验、不同教学水平的中小学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专业选修及实践课程比例严重不足,如:缺少涉及教师教学策略、技能技巧、社会、情感、人文教育等课程的设置。美国学者约翰•斯通(JohnStone)和拉蒙•弗里拉(L•Rivera)对成人学习内容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成人学习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重视应用性而非理论性,重视技能而非信息。因此,在培训前应当针对一线教师做一个调查———就像教师备课时要“备学生”一样。根据不同学历、教龄(或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量体裁衣地开设多种培训课程,然后让广大老师自己选择所需的或感兴趣的课程,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对课程形式的要求

教师培训往往时间过短、培训方式过于死板,“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几百人的大课堂中,以授课的专家为中心,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以听课、记笔记为主,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在中小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时,使用新的技术(以多媒体为媒介,有的老师还使用电子白板),设计多种课堂活动、注意加强师生互动、有时还会让学生参与备课……希望高校教师面对中小学教师的这些变化对培训的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应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相结合。如:可以采用参与式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深入交流加强参与度)、案例式培训(模拟真实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式培训(围绕问题合作探究)等形式。其次,课堂面授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如:“国培计划”的集中培训项目采取的是“集中培训+远程指导”。再次,多利用新技术辅助培训工作,如:专题网站、论坛、教育游戏等。高校教师或专家应当把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的理论落实到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备课实践当中,既有利于高校教师或专家做研究、采样,又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提升。除了前文提到的四方面建议之外,参与高校教师或专家的课题研究也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6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我们农村小学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使得我们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因而,探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常规管理

规范管理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有高屋建瓴的作用。教导处是学校的核心部门,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质量的提高起龙头作用;后勤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少先队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努力,才会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二、常抓教学管理

1.注重备课环节的充实性

我校实行周前备课,下周一审签制度。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提前一周备好下周要新授的内容,并在上新课之前进行二次备课,补充一次备课中的不足和纰漏,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为此,教师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备教材、备课标、备教参、备学生、备作业。抓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精心设计好作业。

2.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掌握的新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熟读教材,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一是抓教学过程。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快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以后撰写论文和发展成为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3.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依据县教研室和教管中心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制订了自己的教研计划,每周上一节公开课,要求相对应的教师听评课;教者说其课,听者评说其优缺点,要求优点少说,多提建言,这样教师们就能够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氛围和谐融洽,环境优雅舒适,评者畅所欲言,教者虚心接受。长此以往,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循序渐进更上一层楼,这样就保证了学校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主战场的有效性。

4.重视作业教案检查的及时性

在工作安排表中有明确规定,作业教案检查每学期至少四次,两次全面检查,两次抽检。届时学校组织校委会成员和教研组长参与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例会后给全体教师反馈,这样就保证了作业批阅和教案书写的及时性与规范性。

5.看重平素学习的常态性

教材的不断变化、生源的逐渐减少、教学手段的多样、绩效工资的分等差距,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时时“充电”,每天不停地学习,经常汲取新知。既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又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争取实践与理论双赢,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教育者要深刻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我们成为既专业又渊博的复合型教师,平素教学重在实践与提高上下功夫,力争在各方面不落伍。

6.倡导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7

关键词:《财务软件应用》混合教学;教学改革

1《财务软件应用》实验课程的目标定位

基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前提,修订《财务软件应用》培养方案。《财务软件应用》这门实验课程的目标定位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具有一定财务专业知识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中信息处理的发展。(2)学生要掌握会计信息化中,与账务处理相关的财务理论知识。(3)理解并熟悉会计信息化中账务处理的基本流程。(4)通过学习,学生至少应该掌握一款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软件的使用。(5)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某款软件操作,比如账套设置、基础信息设置、相关模块初始化设置、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采购、销售、库存等软件相关模块的使用。(6)应该在遵守财经法律法规情况下,并且具有内部控制的意识下,学生还需要具备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2提供线上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应用》实验课程教学相关资源

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在学校机房进行上机实验。根据此情况提供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相关资源,并对学生做出相关实验准备要求。学习学习通中实验案例引导,观看学习通各实验项目操作视频,根据实验任务要求,按照正常的流程阅览及实际操作完成相关实验。每个实验操作完成后,完成学习通中的线上作业。

3实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设计

原来十个实验分别是:(1)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建立新账套;(2)财务系统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3)财务系统基础设置:薪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4)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应收应付系统初始化、录入会计科目期初余额及对账;(5)总账系统日常会计处理:填制凭证、凭证管理记账;(6)薪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会计处理;(7)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会计处理;(8)薪资系统、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月末处理;(9)总账系统月末处理、转账定义及生成;(10)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分析。可以看出这10个实验最终组成了一个大的综合性实验,很多同学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一步操作失误,都会影响后面的实验操作,而用友实验中时间设置是不可逆,一旦出错就要重新再做,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后面有些模块没有办法做下去。所以将实验内容将进行重新整合。分成:(1)构建会计核算体系—系统管理模块;(2)基础档案设置;(3)总账管理子系统;(4)薪资管理子系统;(5)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6)应收款管理子系统;(7)应付管理子系统;(8)报表管理子系统。六大子系统单独独立出来,不至于某一内容出错影响后面无法继续。学生可以把每个子系统单独引入系统后,可以专门针对某一模块进行实验。当学生对所有模块掌握熟练后,再做综合实验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大纲要求,本课程理论有8个学时,实验课程有40个学时,合计48学时。初步设计线上教学学时占27%左右,约13个学时;线下教学35个学时。

4.1理论课程

根据大纲要求前8个学时的理论课程。完全可以采用线上教学模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掌握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会计核算体系基本理论内容和对各子系统有一个初步了解。老师在超星学习通上,上传相关内容资源或者其他与之相关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学习通上这一章的视频内容,结合教师的在线引导,来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在掌握了本章基础知识后,可以进行相应的章节测试,这些都可以在线完成。

4.2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包含六大子系统加上系统管理模块,一共七大实验。根据学校安排,该课程都是4个学时安排的,共10次上机实验。初步安排学生每次课,花20-25分钟时间进行线上学习,结合老师的课件,观看本章实验视频操作,做好实验关键点笔记。然后剩下时间进行线下学习,在老师辅导下,在机房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实验操作。每次实验课后都会有课后的线上单元测试。在每个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以及心得体会,上传到学习通,老师通过批阅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5注重《财务软件应用》实验上机课程考核的过程性和评价的多元化

为了对本实验上机课程的最终成绩,考核更为合理。本课程非常重视考核的过程性,以及评价的多元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中,教学评价设计方式,需要多种考核成绩相结合。如线上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参与互动的情况和表现等。线下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操作流程熟练度和准确度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学生观看视频、单元测试、实验报告、撰写论文、考试、讨论,以及课后学生的笔记、互评等都是评价的内容。具体成绩评定方式和比例为:综合成绩=课程视频成绩(10%)+实验报告(20%)+章节学习次数(10%)+作业(章节作业和学习笔记30%)+签到(5%)+课程互动(10%)+小考试测验(15%)。

6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取得初步成效

6.1完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下的《财务软件应用》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论证,理论课程采用线上教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是切实可行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流程设计是科学合理的,突破了学校课时安排对实验项目探究的时空限制。对实验项目重新整合:(1)每个模块中实验项目,最初都增加了相关财务等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复习内容。(2)每个模块中实验项目也设置了与财务软件相关的实验项目任务。(3)每个实验模块结束后,都设置了客观题测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的理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完成了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6.2通过对2019-2020第二学期《财务软件应用》实验上机课程,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财务2018级3个班和K财务2018级4个班,一共7个班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多数同学认为该教学方式新颖,学习的内容更为充实,从而受益良多。从这学期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来看,所有学生的成绩,均为合格及以上,其中优秀和良好的比例达到了3/4以上。表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式适应能力比较强。这种模式更有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学习通平台强大的过程监测和赋分制使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并能量化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6.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在学习通中,本课程采用线上理论学习指导,和线下实际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能及时和教师互动,参与讨论。在开学之初,有电脑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在电脑中安装U8V10.1。安装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生通过互帮互助把软件成功安装好。从中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非常强。在学习过程中,本学期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本院和科院)260人左右,平均月访问量比较大。课后还有学生问一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男男,杜素音.“互联网+”视角下《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7):65-66,91.

[2]高松.以教学信息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9(1):4-6.

中学教资笔记范文8

小学英语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今后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提高学生今后的英语水平,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要先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着实堪忧。根据在贵州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的多次调查了解可知:与汉族学生相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极差,跟不上教学进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教法,他们入校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产生排斥学英语的情绪。教育部提出全国高考英语执行新方案:英语将不再参加统一考试,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最高成绩计入总分,高校划分英语等级择优录取。在其他学科分数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英语分数越高,等级越高,优先被重点院校录取,依次类推。小学英语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中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从高考英语新方案中不难看出,小学英语学习是关系到贵州少数民族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运用水平有待改进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不能跟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步伐,仍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因此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不会迁移、不会变通,考试依葫芦画瓢,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不仅学得慢,而且忘得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依赖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能举一反三,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虽然现代教学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运用,但是该地区的英语教师仍然没能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部分老教师不习惯用多媒体教学,依旧采取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会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遇到难题只有向老师求助。

(二)英语教育投入较低

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英语教育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语文和数学。直至目前,因为多数人仍然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从小就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小学只学好数学就可以了,语文大家相差不多,数学成绩的好差决定命运,因此在该地区,学校投入英语教学的经费及师资相对不足。在贵州少数民族较落后的地区,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只考语文和数学,英语不考试或是英语成绩不计入小学升入初中的总成绩。这种政策使得小学英语课程处于边缘地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关部门对小学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不开设或不按教育部的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存在学校无英语教师或者英语教师严重不足、英语教材匮乏及英语教具短缺等问题。

(三)教学及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主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主体、学生依然是客体,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单向地交流着知识信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参与和反馈,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常常体罚学生,例如,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记单词,没记住或者记错都会被老师罚站,甚至体罚。因此,学生害怕老师,害怕自己学习出错时被老师惩罚,学生学习英语时总是小心翼翼并且常常处于怀疑和恐惧状态中,进而排斥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始终都是一个模式:一张试卷定终生。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这种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提高,并且离小学英语教学标准相差甚远。教师训练学生听力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处于轻松、自然和愉悦的情境中,学生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听力训练,可以边听边做些简单的笔记,以此更好地理解材料。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较简单事物尝试着用英语口语描述,选择英汉对照的读物让学生练习口语,而不仅仅是通过学生记住多少单词来评价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生有了基本的听说读的能力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动笔写,每周至少写一到两篇简短的英语小作文。所以,只抓考试,不看实际效果,教和学的评价方式亟待改进。

(四)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亟待加强

贵州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经济极度落后、交通极不便利、人们思想保守禁锢,小学英语教师极其缺乏。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专科生及本科生,大多都不愿意到贵州任教,更不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贵州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小学老师大多身兼数职,有的一个班级只有一个老师,甚至一个学校只有几个老师。该地区大多汉族英语教师只懂汉语和英语,况且英语水平不是很高,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基本功不扎实,在教学中口语不够标准、教学方式滞后等等,教学效果极差。能使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英语和汉语进行三语教学的教师屈指可数,毋庸置疑,该地区不仅在数量上缺乏英语教师,且英语教师总体素质有待提高。该地区基本没有校本教材,不能将少数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兼容,因此,不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英语。

三、加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是人们生活学习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师生教学的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有力手段。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仅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广播和互联网的作用,为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制作更形象的课件和提供更多的媒介。

(二)国家制定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特殊优惠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和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更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到民族地区扶贫支教,对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大幅度提高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设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中央财政应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借鉴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成功经验,把部分民族地区的学生送到城市学校特别是英语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回到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

(三)采用新时期的教学及评价方式

在当今社会,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采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吸收知识。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而不是体罚或者责骂,让学生快乐且自信地学习英语。教师应多方面评价学生,而不只是仅凭一张试卷,当学生每次听力、口语及写作有进步时,教师应给予肯定的眼神及满意的微笑,鼓励孩子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小学英语教师不只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应关心孩子性格的养成及品德的提高,使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这对接受初级教育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四)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