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设计范例

医疗建筑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1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所涉及的6种设计服务模式,通过对比,阐述了设计总承包模式在医疗设计中的特点及优势。

关键词:

全过程设计;设计总承包;医疗建筑设计;模式

医院是功能最为复杂的民用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设计相比,医疗建筑设计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结合十余年的医疗建筑设计工作实践,对其设计服务模式及内容进行如下探讨。

一、全过程设计

全过程设计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机电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一整套的流程设计。这种方式中所有的设计工作都由同一家设计单位来完成,虽然各专业设计介入的时间周期不同,但会出现内部协调问题。如建筑设计(俗称土建设计)完成后,甲方认为应该进行“装修”设计了,这时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内装设计,而此时基本上土建部分的结构排水、强弱电预埋、隔墙等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或大规模开建,致使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照明及开关插座、喷淋、风口等部分进行更改,造成投资增加。另外,土建方同装饰方扯皮、推诿、工作交叉的地方也普遍存在。

二、内装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建筑设计完成、施工单位招标完成后进场开始施工或者土建已封顶的阶段,甲方对内装修设计进行招标或者直接委托内装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甚至将内装设计及装饰设计工程直接委托给同一家施工单位来完成,即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成本控制以及项目管理同国际接轨,但由于管理及监管的缺失,在国内项目中采用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如内装设计单位往往受人员及资质的限制,只对装饰部分进行设计,对其它的专业部分(如生活区域、气体、中心供应、洗衣房、检验检疫、厨房设备等)均要求甲方委托其它专业公司来进行设计,而机电部分(给排水、消防、空调、照明、强弱电等)设计的深化又只能由原土建设计方来完成,整个项目就会出现多个单独的委托单位各自为营的局面。这时甲方可能会要求由土建设计单位来牵头总体协调,但是在并未给予相应的总体协调费用的前提下,土建设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和其他配合设计单位间并未有合同关系,所以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常常矛盾重重、问题不断。再加上各个设计单位间各种版本、各种制图方式的海量图纸整理,甲方、监理方、项目管理方、设计单位疲惫不堪,导致项目工期大大延长、造价大增的情况成为常态。

三、内装及机电深化设计

甲方土建设计已经完成,设计单位进行内装设计及机电深化设计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土建设计图纸完成且已完成报规报建的手续,也就是设定建筑的外部轮廓无法进行改变,所有的改变局限在平面以内进行的调整。如果土建设计方为专业设计机构或者医疗设计经验丰富,则完成难度相对较小,因为在前期设计中所有的工艺及流线考虑的比较清晰、完善,无需在此部分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修改,所有的工作仅仅围绕室内氛围营造、色彩配搭、材质选定等内容进行设计即可。机电设计部分前期预留负荷、回路容量考虑到位,在主系统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进行末端的深化设计,这样工作就会清晰、明确且不易出现相互扯皮的情况。第二种情况即土建设计单位并无医疗建筑设计经验或经验较少,虽然这种情况几率较小,一旦出现,却很棘手。如果前期设计中流线、工艺考虑不足,在对内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大规模的功能调整,极端时整个平面只保留柱网,几乎所有的隔断甚至楼梯都需要重新设计,其设计难度超过重新进行二次建筑设计。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在土建设计完成且土建施工也进入到封底甚至完工阶段时才出现以上的情况,这时的处理方式就不会像前面那样仅仅在图纸上删除和移动墙体那样简单轻松了,此时必须把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这种方式所需要的成本向甲方明确清晰的逐一告之,在取得甲方同意的情况下对已完成或接近完工的项目进行大规模的拆改。

四、改造设计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医疗领域的持续升温,以及区位、周期、投资的优势,将非医疗使用功能的已建成项目重新包装改造成医疗功能建筑成了一个热门的方式。但由于建筑先天条件的影响,设计难度反而是所有方式里最高的,难度甚至超过新建建筑。首先,几乎所有改造项目都面临着种种限制,如层高低、柱网布局不合理、电梯未按医疗电梯尺寸设置、疏散楼梯宽度和数量不满足要求、无医疗专用服务间的位置等等。改造设计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工种,如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所有内部功能重新设计、消防疏散设计等)、结构(原有结构重新规划后的复核、整体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机电(包含强电、弱电、给排水、消防等各专业功能区域对应机电重新设计,厨房设备、洗衣房等)、装饰(区域装修设计、软装设计、专业空间照明设计、专业标识导向设计)、幕墙及钢结构专项设计和景观设计。综上可见改造设计的综合性之强、功能之复杂、配合工种之多,所以建筑师们常常说一个成功的改造设计的付出不亚于两个新建医院的设计。

五、工艺流程设计

项目的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都已经完成,但整体工艺设计不符合要求,ICU、病理科、手术区、透析等部分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柱网、建筑进深、电梯楼梯位置、各医疗单元的面积与工艺设计要求存在较大的冲突。这种情况下,设计单位接受甲方的邀请为之进行工艺流程设计调整,在现有的设计框架里增减删补,使新建医院变成了一个改造医院。

六、设计总承包

设计总承包,即从设计的最开始,甲方将项目所有的设计内容全部委托给同一家设计单位来完成,包括规划、建筑、结构、室内、给排水、强电、弱电、暖通(含专业层流区域)、景观、幕墙深化、钢结构、标识系统等多个子项目。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内装设计就参与进来,站规划设计|PLAN&DESIGNPublishedon:15/02/2016在二次空间设计的角度,从更加人性的角度对公共空间规划、材料选择、照明方式、结构处理等提出建议,在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同时就基本上做到了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两图合一,机电设计一步到位,并做到建筑机电图和装修机电图也是两图合一,杜绝了由于装修设计调整再来修改建筑施工图的麻烦。由此可见,采用设计总承包模式节约了造价,节省了配合的各设计公司之间相互协调的精力与时间,并且责任清晰、明确。

七、结束语

以上是医疗设计中的6种典型的设计服务方式。通过对比可知,在医疗设计中推行设计总承包模式,从设计的角度可以更好地贯彻设计意图,从建设方以及使用方的角度可以节省大量的设计协调的精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设计方与业主方各有自己的视角和责任所在,也有各自的专业性及优势,合起来共同做“加法”,可以将合作真正变成一段愉快的经历。因此,建议在医疗设计中推广设计总承包模式。

作者:甘霖 单位:上海科图设计机构

参考文献

[1]贾敬龙.大型综合医疗中心总承包模式应用思考——记深圳大学学府医院设计总承包工作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04)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2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人性化设计;具体应用;分析与探究

1人性化设计对于医疗建筑设计的意义

实际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设计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建立的。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人性化设计对于医疗建筑设计具体有哪些实际意义呢?笔者便从以下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1.1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事实上,每一个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其实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身的疾病得导妥善的治疗与处理。就在治疗的这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疾病之痛需要得到缓解,并且让自身的生理机能各方面都得到回复。有些需要住院资料的患者,也会要求医院为自己提供一个干净、明亮,并且设备良好,乃至于通风环境等等各方面都有各方面的要求。加上医院的人流量本身就比较广,如果卫生条件不好的话,很有可能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与此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残障人士或者老年认识,他们更想医院能够为自身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如上一系列的要求,其实都反应了人们对于医疗建筑设计的生理需求。

1.2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关于人们心里方面的需求,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来院就医的患者希望可以得到院方的尊重,所以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是要满足医患的私密感与领域感,不能让人感觉自己去到了一个丝毫没有隐私的地方,在就诊方面,他们对于门诊室也希望能够有相对比较宽阔的空间,而且最好能够有智能较好的服务。与此同时,在住院部的某些建筑,患者也不希望自身的行为会受到建筑方面的活动限制,要尽可能的可以让自己舒展身体;其二,对于某些需要快速就医的患者,患者希望医院的建筑物可以一目了然的让人知道紧急病房的位置,而不至于带着重伤还要四处去寻找具体的场所;其三,患者对于自身的健康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在对自身疾病换取的同时,他们还希望医院的建筑风格可以满足自身病情的防御机制;其四,由于很多需要患者都有长期住院的需求,所以他们在此期间还希望医院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些娱乐场所,例如绿茵地、宽阔的走廊等等,因为这些建筑往往可以让郁闷的心情得以排解。

2医疗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具体应用

2.1在医院整体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

在以往相对传统的医院建筑风格之中,大部分的医院建筑都是偏向于比较经济型的设计,而且整体的结构风格也较为严谨,医院内部的某些布局也显得较为局促,而且每一个床位之间的距离相隔也过近,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压抑感,感觉缺少富裕的活动空间。而且有些医院的色调也显得非常单一,看上去死气沉沉,气氛过于严肃,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待的久了难免会感觉到心里压力。鉴于此,新时代的医院建筑设计会更加偏向于人性化的整体环境设计,大部分时候医院的色彩风格都会偏向于绿色,因为绿色代表生机盎然的生命力,能够给人的视觉以清醒之感,而且还会加入大量的假山、水池、长廊等设计元素,目的就是为了让患者享受到绿色、舒适、宁静的自然景观。与此同时,绿意盎然的工作环境也可以给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带来绝佳的工作效率,明显更符合新时代人类的生活所需。设急诊部和急诊大厅,急诊入口接近,并相对独立。急诊与医技部分直接相连。按照先诊断、后处置再静养观察的诊疗流程,简捷、紧凑的布置各类功能性房间,以创造一个既迅速又不混乱的就医环境,可迅速接受由急救车送来的紧急患者,以提高急诊患者检查,诊断的快捷功能。急诊出入口与门诊人流分开设置,减少人流冲突和交叉,并后退形成急诊前区广场以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人流由外面道路进入。

2.2在医院内部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

2.2.1应用于医疗流程

对于医院内部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应用于医疗流程之中,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更可以将某些较为发展的医疗流程化繁为简,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看病的效率,以免出现各种疾病厌恶、耗时过长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医院建筑设计当中,经常能看到同一个列别的科室进行统一分布,相对集中在一起,而且设立了询问点,这样患者就可以在不同科室之间更加自如的进行切换,以此来加快看病的效率。

(1)应用于垂直交通

某些综合型的大医院,其内部设置的科室熟练比较庞大,为了方便患者更好的就医,目前的电梯熟练都是经过合理规划的,将自动扶梯设计成“剪刀梯”的形式,以此来加强患者在上下楼层时的便捷性,而且还可以让医院的每一个空间都得到合理的利用,进而大幅度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2)应用于标识系统

由于医院内部的各种走廊、通道、科室都比较多,如果没有一个人性化的标识设计,那么很多不熟悉医院地形的患者就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找到自己需要去的诊室。因此缘故,现在的医院内部的标识系统都更加趋向于人性化设计,不仅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标注,而且还在各个相同的门框、墙壁出绘制了醒目的大箭头,这样还可以减少医院咨询人员的工作量。如下以实际建成的三甲医院淄川医院的医疗街为例,详细见图3。设计中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医院街的概念,形成结合绿化,景观,交通的Mall。医院街有完整的标识系统指引不同的科室,方便人们使用。公共区域设置问讯,休息座椅,绿化小品,花店等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就诊的环境质量。设施齐备,阳光充足的医院街从心理和生理上对就诊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对于医院建筑设计的人性化需求也在日益提升。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相关部门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的时候更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力求打造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绿色化的医院建筑风格,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伟.探索医疗建筑人性化室内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859.

[2]牟惟勇.医疗建筑设计理性维度中的人性化考量刍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845.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3

可持续设计目前也是循证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可持续设计的发展存在着多重阻力,因为人们害怕改变,害怕成果的不确定,和害怕过高的成本。在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通常被认为是额外的预算,或增加的计划,是不必要的,复杂的,空想的,或者与科学技术进步是相矛盾的。这些对可持续设计的抵抗正成为了我们需要循证设计的原因,因为确凿的证据可以帮助可持续设计方案被人们接受。循证设计是可持续设计的根基,两种设计方式是共生的。

二、可持续医疗建筑的优势

短期来看,可持续的建筑环境设计能够缓解建筑环境对人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它能够创造出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都对使用者有益的环境。对医疗建筑来说,在减少环境对建筑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来说是能够帮助减少医院对周边社区的潜在负面健康影响。可持续的医疗设施和它的使用者的具体利益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它能够提高病人治疗效果,提高病人和员工安全,满意度,建立更好的社会形象,更能节约成本,和增加工作效率。

三、可持续设计要素和策略

1、室内空气质量

医疗建筑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都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室内空气充斥着来自建材和清洁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来自阻燃剂、杀虫剂、增塑剂的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来自霉菌的微生物和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学物质,和颗粒物质,它们都对健康产生了威胁。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应考虑如下四个设计原则。源头控制:选择低VOC的材料和低挥发性材料,减少室内空气中的化学品浓度。通风设计: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区可以考虑自然通风,但是室外空气质量较低的地区应进行机械通风,并重点考虑空气过滤,通风率选择和加湿控制。建筑和室内空气质量调试:建筑调试(Commissioning)是指对机械和电气系统测试和评估的过程,以保证他们安装正常且工作高效。建筑调试有助于不断微调建筑,并捕捉空气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不足。建筑维护:机械系统的维护(如更换过滤器)和对环保清洁产品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保护建筑,而且能从长远角度上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使用者健康。

2、材料和资源

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会使用大量的材料,并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和废物。在设计建筑时考虑材料和资源的种类,能够减少材料生命周期内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建筑的材质的标准通常包括价格、美观、耐用和维护,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材料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人造成的影响。尽管对所有材料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是很困难的,但是有些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例如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和材料的耐用程度。耐用和易维护的材料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减少更换材料和维护材料的不必要花费。环保材料的推荐和选择应该加入到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这样就可以使建筑的使用者和自然环境受益。

3、日光照明策略

利用自然采光减小了白天对灯光的需要,能够节能,节约成本,并可以提高使用者的精神状态。如果能对日光控制得当,并配合以良好的视野和眩光控制,它将是可持续建筑的最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日光照明的室内环境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根据西英格兰大学RichardHobday的研究,日光可以帮助控制疾病,因为细菌和病毒能受到日光的控制。在医院中的院内获得疾病,如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成为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有自然光照的医院病房被证明会产生更少的细菌相关的疾病。阳光也可以帮助预防维生素D缺乏,因为人类90%的维生素D都来自阳光,以室内生活为主的人接触更少的阳光,后果是免疫系统的虚弱。阳光也可以帮助预防临床抑郁症,使它成为有价值的治疗过程的一部分。

4、和自然环境的接触

研究证明,无论是病人还是普通人,在看见自然环境的同时能在5分钟以内显著减轻压力,还能改善情绪和发生生理变化如血压和心率的降低。另外的研究发现,延长接触自然景色的时间不仅能使病人镇定,而且对医疗成果有更深远的影响。例如,一项手术病人研究表明,床边窗户有自然景色的病人比窗户对着砖墙的病人更容易康复。自然环境能提高医疗质量,因此康复花园、绿色屋顶等的设计在医疗建筑中越来越流行。在医疗建筑中的环境要素(自然材料或植物)或自然形状和形式(植物图案)也能够帮助提高医疗表现,如减少病痛。

四、可持续医疗建筑设计案例——Providence癌症中心

Providence癌症中心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由ZimmerGunsulFrasca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设计,运用了循证设计支持下的可持续设计方法。该项目是一座11层,45,700m2的建筑,包括诊断、治疗、研究、和康复服务。建筑包括240个新的病人床位,21间手术室等。基于已有的循证设计成果,ZimmerGunsulFrasca和俄勒冈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能耗实验室建立了联合研究项目,研究如何优化病房的自然采光设计,提高病人的康复状况并减少建筑的能耗。这项研究做了如下建议:设计小进深的房间,能够使阳光在房间分布更均匀。Providence癌症中心的房间很大,并接近正方形,保证外墙和窗户的面积最大化,和阳光穿透的最大化。窗户的玻璃理想情况下应该是低热阻的,低太阳得热系数的,和高可见光透射率的。Providence的窗户达到了这些标准,满足了在提供足够自然光的同时不会带来过高的建筑得热和眩光。建筑应和自然增加接触。美国西北部的自然特征,主题色彩,自然材料都体现在了Providence的室内设计,艺术品,和寻路系统中。户外花园,庭院也用来增加建筑同自然的联系。这项研究在Providence癌症中心得到了成功应用。自然采光措施和灯光控制系统使白天的采光能耗减少87%,减少灯具的产热,因此降低了建筑的制冷负荷和对空调系统的需求量。

五、结语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4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空间优化

1引言

伴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疗服务从满足治病救人的基础要求,逐步上升为以人为本。医疗服务开始重视患者的服务体验满意度,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医疗环境。医疗建筑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疗建筑内部功能是否健全,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内外环境是否满足医疗服务要求,都对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构成影响。这便要求在进行医疗建筑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出既具有实用性又兼具个性特点和艺术美感的医疗建筑。本文重点对医疗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内部空间优化包括功能区优化和公共服务区优化;外部空间环境包括建筑外部形态优化及交通优化。

2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优化

2.1内部医疗功能区空间优化。医疗内部功能空间是医疗服务的主要功能区,如门诊中心、急救中心、住院区、医学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等。内部功能区空间结构规划设计越合理,其空间资源利用越充分,医疗服务质量就会越高。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优化必须要坚持整体协调性设计原则、差异化设计原则和人性化设计原则。2.1.1整体协调性设计原则。在医疗建筑一级流程的设计中,应根据医疗服务的实际需要将某一服务体系内的相关功能区进行协调配置,尽量让相关科室临近布置,便于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增强服务体系内各科室的配合度。例如,在对肿瘤治疗中心进行功能布局时,需要将肿瘤门诊科、影像检查科、放射治疗科等主要科室进行集中布置,同理住院区、医院行政办公区、医学科研区等也按照类似布局模式进行合理配置,不仅可使医院内部功能结构清晰完整、整体协调,而且可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极大便利。2.1.2差异化设计原则。在医疗建筑二级以及三级流程设计中,应根据医疗服务功能的实际需要,面向不同患者类型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功能,如老年患者、青少年患者、幼儿患者、残障人士患者等因需求性和年龄上的具体差异,对医疗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在进行医疗功能空间设计时应采用特质设计,尤其要针对不同患者和疾病治疗进行合理设计,如独立布置的危重观察病房、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在空间设计上通常较其他病房要宽敞,能够同时布置更多的功能设施,如国外一些危重患者监护病房,其病房空间面积为一般病房的2倍,内部设计有独立卫生间以及陪护区,病房内部装饰材质、灯光等都进行特殊处理,具有极好的隔音降噪、防尘防撞性能,而且病房顶部还安装有吊载轨道,可以非常便于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2.1.3人性化设计原则。内部功能区设计要体现人性化,设计要有助于降低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各功能区既要保证基础服务功能,又要尽量将功能区布置得温馨、舒适、轻松一些,让患者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康养。内部空间设计时可以改变以往方方正正的设计模式,改变传统医院以白色为主的设计,病房以及医生就诊室可以偏向于家庭生活化设计,增加沙发、装饰件、鲜花绿植、书架等生活家居及物件,降低患者治疗及住院期间的紧张感和不适感[1]。例如,在对医生诊疗室进行设计时,可在问诊室增加沙发、书柜,摆放鲜花、日历等生活物件,让患者如同在家里接受家庭医生服务一样,不再感到恐慌和紧张。而病房设计中也应尽量使用暖色调,增加挂画、设置衣柜、梳妆台、空调、电视等家具,将以往的简易铁床换成时尚、舒适的多功能床,扩大病房空间,提升服务质量。

2.2公共服务空间优化。医疗建筑内的公共服务空间是人流最集中的区域,其功能区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服务效率。内部公共空间包括门诊大厅、候诊区、连接医院各功能区之间的通道等。公共空间设计要满足共享性、便捷性、舒适性的基本原则,如门诊大厅设计时应在以往挂号、收费、取药、导医的基本功能上,增加其他公共服务内容,可以在大厅空间内增加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患者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挂号和交费和业务咨询,缓解人员聚集和排队等候。同时,在装饰上要尽量选用软质材料对拐角处或空间较狭窄处进行包装,避免因人流拥挤而造成意外伤害,在色彩搭配上可选用多种颜色,增加色彩丰富性,避免单一色调给患者带来压抑感[2]。在候诊区可以设置书架、公共阅读区、休闲娱乐区、医学科普宣传区等,让患者及家属不再枯燥地等候,也利于化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对各通道进行设计时,可以从色彩、灯光、装饰件等方面来入手,可以把走廊和通道打造成艺术展览区,打造成主题文化区,进一步丰富空间层次,增强公共服务功能。

3医疗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优化

3.1医疗建筑外部形态应兼具实用性和美感。医疗建筑主要用作于医疗服务,其设计应首先满足使用功能,但建筑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艺术,也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艺术美感,要求医疗建筑外形设计和结构构造时,既不能忽略美感又不能过于夸张,整个医疗建筑须与医院的服务性质和周边环境相协调,要注意体现整体空间美感。如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规划设计时,就结合本地自然环境,建筑采用流线型设计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自然美感。

3.2医疗建筑设计时应考虑交通环境。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保持高效、快捷、及时化服务是其基本要求。为便于患者就医,便于医院救治,便于更好地开展辖区医疗卫生工作,医疗建筑在规划设计时要科学选址,要最大化利用交通条件优势,注意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布局,扩大自身的服务覆盖范围,成为辖区医疗服务的中心[3]。如四川省总工会成都工人疗养院在规划布局时,就充分考虑了自身的区位因素和交通环境,结合交大立交、成彭立交、凤凰立交、川陕立交等交通网络优势,布局在交通干线区域,服务范围覆盖成都成华区的广大区域,发挥着极大的公共服务功能。

4结语

医疗建筑是重要的医疗服务场所,其设计和规划关系到医院公共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对其内外空间环境进行科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周朝晖.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例析[J].建筑,2011(5):55-56.

【2】冯文成.高端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J].低碳世界,2020(7):72-73.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5

关键词:肺炎疫情,医疗建筑,设计策略,传染病医院

2020年春节来临之际,一场名为“病毒肺炎”的疫情在武汉爆发,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蔓延,传播至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例如韩国、日本、伊朗、新加坡、菲律宾、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等),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肺炎疫情的大规模出现,暴露了我国医院建设和医疗设施不健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状况、工作秩序和身心健康。据权威报道,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等方式,传播速度快,致病率极高,使我国的人民健康、卫生安全和社会秩序受到了极大冲击。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面对肺炎疫情这种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只有充分了解肺炎患者的症状特征、心理特征和治疗需求,熟悉医院的业务流程,掌握医院各区域的功能需求,探索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疗愈工作,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患者治愈效果,从而增强全社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作为从事人居环境研究和康复环境设计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1肺炎患者与医疗建筑现状

病毒肺炎(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NCP),简称肺炎,其病原体为病毒,是一类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国际卫生组织(WHO)已将该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从确诊患者的病例中看出,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是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多地已经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病毒,因此肺炎同样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从全国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段人群均对病毒没有抵抗性,只要满足传播条件均有可能被感染。我国肺炎患者数量庞大,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建设较为滞后,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爆发的措施上,当前医疗设施和防控条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甚至出现较多不规范的做法。众多患者在感染初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与隔离控制,不仅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死亡的危害。目前,武汉市在原有金银潭传染病医院的基础上,临时建设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并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方舱医院”,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肺炎患者不能集中隔离收治的状况,对肺炎疫情的防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2肺炎患者症状特征与需求

据研究表明,肺炎患者分为四种类型:普通型患者、轻症患者、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其中,普通型患者和轻型患者占比90%,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占比10%。肺炎会危及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时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肌痛或疲劳,不典型症状包括咳痰、头痛、咯血和腹泻。临床治疗中,所有患者均存在肺炎疾病,大约半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淋巴细胞减少,并发症患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脏损伤和继发感染。确诊后的肺炎患者,普通型患者和轻症患者需要接受吸氧、机械通气、静脉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部分重症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极少部分危重症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必要时进行有创通气治疗。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必须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诊治。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收治入院治疗,由呼吸科或传染病专科医护人员进行救治;普通型患者和轻症患者关键在隔离,不需要特殊治疗,或仅仅是对症治疗。没有肺炎症状的人,但与肺炎患者接触的隐性感染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必须对其采取14d的医学观察,可以征用专门的医院病房、学校宾馆等进行隔离管理,配备医护人员,做到定期巡诊,尽量不占用有限的病房床位、专科治疗和医护人员等医疗资源。由于肺炎患者的年龄、职业、学历、性格、生活环境不同,其心理特征和治疗需求也会出现明显差异。当患者确诊患病后,肺炎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畏惧恐慌、孤独无助、悲观失望、求知求治等心理特征。首先,肺炎患者对“传染病”表现出畏惧恐慌,害怕传染给家人朋友,担心因患有肺炎而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次,肺炎患者隔离期间,禁足于病房之中,禁止亲朋好友探视,面对冰冷的治疗环境感到孤独无助;然后,肺炎疾病的治疗暂时没有特效药,大多数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患病期间患者经常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导致肺炎患者失去疗愈康复信心而悲观失望;最后,有些肺炎患者的求知求治心理非常强烈,希望了解自己患病的原因、治疗的方法、治疗的时长等信息。

3肺炎疫情下的医疗建筑设计策略

3.1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互不干扰

医疗建筑是指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工程建筑,其目标是用来支撑社会的医疗、保健和福利制度的建筑设施。由于肺炎的传染性极强,为了保障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安全,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肺炎患者的收治工作必须由传染病医院来完成。传染病医院的建筑布局必须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秉持“洁污分区”“医患分流”的设计原则,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互不干扰。功能分区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长时间工作在重大疾病救治阵地的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保障。从病毒传播途径上来看,设计师必须将具有高传染性的呼吸道诊疗区布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域,并保证各区域之间具有足够距离的间隔,例如限制区与隔离区保证30m以上距离,隔离区内各排病房之间要保证20m以上的间距。医疗建筑设计实践中,传染病医院的隔离空间功能需要满足医护人员与患者分区分流、洁污分区分流、人与物品分区分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分区分流、不同传染病分区分流等基本要求,而诊疗空间功能则必须严格划分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这样有利于防控应急情况下各区域展开有效的隔离工作,从而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在气流组织上,传染病医院必须考虑空气压力梯度,要求气流从洁净区、半洁净区、污染区单向流动,其目的是清晰组织传染病医院的各种人流、物流,使其各行其道,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3.2疗愈效果显著,康复环境必不可少

传染病医院与其他医院不同,其建筑空间采取封闭的格局就不适用于肺炎患者的防控隔离,加之医院的通风条件不好,患者极易产生疲劳感,造成抵抗力下降。因此,传染病医院建筑内部不能只依靠空调设备来进行通风换气,而应创造良好的开窗条件,让患者能够打开窗户,远眺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呼吸户外自然清新的空气,人与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和愉悦的气味接触,才能给予患者积极的感知体验,获得显著的疗愈效果。据官方报道,科研工作者已研发肺炎的药剂和疫苗,以及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医学仪器和设施设备,但这些都不能替代康复环境的辅助治疗作用。因为,一个高度专业的康复环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疗愈场所,配合医学治疗手段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还可以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例如传染病医院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室内空间,合理布置鲜花、植物、盆景和鱼缸,分散肺炎患者注意力,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感。康复环境必不可少,然而我国众多的医院建设依然陈旧落后,缺乏前瞻性的设计,即使是大型的综合医院也存在着康复环境较差的问题。尤其是传染病医院的病房、诊疗室等室内空间,还需要注意消除拥挤、喧闹、噪声、眩光、隐私缺失和空气质量差等状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3优化医院用地,预留应急医疗设施

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尽管调集了全国力量进行防控补救,但医院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充分暴露了医院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前瞻性的考虑、缺少防疫应急措施、感染科室硬件缺失、收治能力存在较大缺口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医院用地、创建有效的防疫空间,不仅是摆在卫生健康系统面前的问题,也是医疗建筑设计师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据资料研究,在医院建设上,传染病医院通常采取“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加强传染病专科建设,将医院内部空间分成呼吸道传染病区(如SARS)、肠道传染病区(如霍乱)、消化道传染病区(如肝炎)、备用病区等相对独立的隔离区域。同时,增设与传染病相关的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科室,以求得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增强对患者各种疾病的诊治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疫情的爆发不可能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无论是医院建设或医疗设施,以及物资储备和精神准备,都属于突如其来、仓促上阵的事情。优化医院用地,平时可以作为景观草坪使用,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可避免空置浪费;预留应急医疗设施,在医院建设初期就必须预先做好方案设计,提前预埋紧急扩建临时病房的水电管线,以方便最短时间建成疫情所需的救治医疗条件。一旦出现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在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超出医院容量的时候,能在短时间内新建轻型病房、配备应急医疗设施用于收治重症患者,同时医院内立即启动负压设备,封闭感染区,并将普通病人转移到其他医院。

3.4智能医疗建筑,实现医疗的智能化

智能医疗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集成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医疗智能化辅助系统,能够为医院提供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的就医环境;另一方面采集高科技、自动化的医疗设备和医护工作站所提供的各种诊疗数据,能够实现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医疗建筑智能化逐步成为大中型医院建设的关键所在。智能医疗建筑与传统医疗建筑相比,智能医疗建筑可以有效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和空气质量,避免病原体的传染蔓延;提高信息查询、计算统计、领导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减少因管理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缩短排队等候的时间,减少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财务、医嘱、划价、发药等差错率;节约能源,节约资源,降低医疗成本,例如水、电、气、医疗专用气体等消耗;医疗建筑智能化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劳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现代化水平。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领域正在向智能化迈进,一些医疗机构开始使用导诊机器人、云医生、语音电子病历等新型医疗手段为患者服务。对患者而言,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条件让患者看病更加方便,缩短排队等候的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经济负担;对医生而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大幅度降低因主观判断或操作误差产生的风险,让诊断更加精准。可以看到,在全国防疫期间,远程医疗的诊疗手段不仅缓解资源紧缺,还能够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甚至成为疫情期间诊疗过程中会诊的主要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结语

2020年的这场疫情给社会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医疗建筑设计不能满足当下防控疫情、患者康复的使用需求,在应对突发性重大卫生事件中缺乏专业的标准和成熟的经验,对未来医院建设的发展缺乏前瞻性的考虑。研究结果表明:肺炎疫情背景下,传染病医院的建筑布局必须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互不干扰;传染病医院建筑内部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感知体验,康复环境必不可少,以获得显著的疗愈效果;优化医院用地,预留应急医疗设施,以方便最短时间建成疫情所需的救治医疗条件;智能医疗建筑能够实现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总之,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医院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师只有充分了解肺炎患者的症状特征、心理特征和治疗需求,从专业的视角思考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患者的医疗空间以及建筑设计策略,以患者和医护人员为中心进行系统设计和点位布置,才能设计出高质量、高标准、高疗效、高科技的医疗建筑。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姚宏武,索继江.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防控难点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6):33.

[3]金羽灵.当代传染病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6

关键词:医疗建筑;人文设计;建筑设计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对医疗机构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要正确面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当集中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是医疗场所,必然是以医疗为主,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的就是医疗建筑中的设计水平。医疗建筑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评价,因而增大对这一内容的投入是十分有必要的。

1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情怀

目前,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人性化医疗空间的构造内容及方式。人性化的医疗建筑设计可以在提高公共环境质量的同时营造一种比较令人信任的医院形象,同时让病患及其家属感到医院的人文关怀。若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考虑,他们对医院的主要期望在于医院能否做到以人为本,因而医院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主题,比如避免流程交叉导致病患办理手续时会有额外的时间浪费,或者采用自然通风,避免让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缓解紧张的气氛等。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反复斟酌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尽量使每一位患者都能受到环境的积极影响,放松心情进而配合实施医疗过程。

2通过细节设计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

医院设计的整体理念在于人文设计,而对于不同的科室,人文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2.1产科细节

产科是医院各个科室中面临问题最复杂的科室之一,产妇因为各种原因经常会产生焦虑等心情,甚至会影响到治疗过程,因而产科的人文设计是困难而意义重大的。产科作为医院中唯一一个为迎接新生命而服务的科室,其工作重心毫无疑问就是产妇和新生儿,因而应在病房等设计中融入家庭元素,给人一种淡淡的温馨感觉。除此之外,对采光的设计也是十分需要注意的一环,产妇和新生儿都有沐浴阳光的心理需求,这可以极大缓解产妇的焦虑等负面心情,同时对新生儿的正常发育有着积极作用。除上述措施外,还要给陪护人员配备一些配套设施,以方便其照顾产妇及新生儿。

2.2儿科细节

儿科的细节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一点是儿童活泼好玩的天性,儿童通常不具备分辨事物对错或者安危的能力,因而对儿科进行细节设计时,重心应当放在安全设计上,尽一切可能避免儿童在病房发生危险。比如在设备插头处,应当加上防护措施,并尽量设计在不能被儿童触及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触插座受到伤害。此外,儿童通常会对可以攀爬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应对这些可能引起兴趣的攀爬体进行安全设计,加以合格的保护措施。同时,卫生间的设计也应当同儿童需求结合起来。对于儿童的心理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受儿童欢迎的装饰增加童趣等方式减少儿童就医时常见的恐惧情绪,达到人文设计的目标。

2.3心脑血管科细节

心脑血管科主要是面向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行动不是非常方便,因而在这些科室中需要注重对紧急呼叫装置以及轮椅通道等的设计,应本着朴素实用和患者安全至上的原则进行设计,避免一切可能出现影响患者治疗过程的因素出现。除此之外在诸如卫生间和过道处等增设一些应急设施和扶手,以确保患者如果突然身体不适,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诊断治疗。

2.4牙科细节

牙科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通常是保持着仰卧的姿势,因此在对该科室进行细节设计时,重点应放在墙壁靠上侧以及天花板上,例如可以通过一些光线折射保证就诊的正常进行的同时避免患者受到光线直射的干扰,进而方便患者配合治疗。

3医院内部环境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对于医疗服务来说,不能只是单纯的药理治疗,还应当包括能使患者情绪得到舒缓的智能医疗服务。这些人性化设计主要包括医疗流程的人性化、标识系统的人性化以及智能技术等。

3.1医院建筑的内部环境

在医院建筑内部的人性化设计中,人文关怀是主要凸显的因素。医院主要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其主要任务在于尽快尽好地使患者恢复健康,因而在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各方各面照顾到患者的心理,确保其就医过程中不会因为紧张的情绪受到过大的影响。良好的人文建设可以起到舒缓患者心情的作用,能够让患者在保持积极情绪的同时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进而恢复健康。

3.2医疗流程的人性化

医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就医效率进行调查研究并着重分析,然后将结果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减少患者因为不够熟悉医疗流程而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是延误治疗的概率。因而,医疗流程需要加以规范,对建筑内部环境进行整体的规划,确保布局的合理性,进而为日后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简单而清楚的就医环境。除此之外,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服务站,确保患者有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可以咨询的地方。

3.3人性化交通

很多医疗设施都因为其结构复杂而建筑成高层建筑以解决用地紧张和各部门连通性不足的问题。但是高层建筑与室外连通建筑相比,其交通问题更应当受到重视,尤其是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之间的问题,比如可以设置固定科室在固定的一部分楼层中,然后再水平划分为各个具体方向。除此之外,还应当尽量的缩短患者诊断就医之间的距离,具体措施可以是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建设自动扶梯。除此之外架设多架电梯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群中的交通使用率。

3.4人性化标识

医疗建筑内部有着很多不同科室不同方向的房间,而这些房间从外面来看大同小异。为保证患者及家属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寻找的科室,标识系统应当趋于人性化,让对医疗知识了解很少的人也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标志含义并找到自己的需求。除此之外,标志的布置也需要做到足够的醒目,比如可以在墙壁以及门框等地方设置箭头等标识,确保患者在有需求的时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医,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3.5智能技术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的应用遍布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之中,医疗领域也不例外。智能化技术如果加以妥善使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比如,推动一卡多用的制度就可以为患者带来集挂号就医以及医保等多个环节合为一体的便利,不需为医疗问题进行过多的奔走,这就简化了患者的就医过程,同时也可以将患者的检查报告直接反馈的所属医生面前,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对患者的身体反应进行检查诊断,这样一来,患者的复诊流程被简化到了最简。除此之外,智能系统也可以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等一系列服务来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长。

3.6医疗空间

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因为对医院的各种想法以及一些个人的心理因素,常常会产生以焦躁为主的负面情绪,因此早期的医院环境通常是十分压抑的,因而在对于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注意医疗空间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首先,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当注意视野是否足够开阔,以及有关辅助设备是否完善,确保患者在等待的时候有着宽广的空间以及休息的场所。必要时可以设立一些便民商业设施来确保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需求。病房作为医疗建筑中最受人们关注的环节,是通常情况下患者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因而对于病房的设计应当在满足患者康复需求的同时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确保患者可以放松心情进而配合治疗,所以通常在设计病房的过程中配合装饰品等设计,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卫生的环境。

4结语

人们对医疗设施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多层次的提高并会继续下去,所以在医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十分重要。这些理念主要体现在各个科室的设计细节中,通过不同的细节内容来为患者提供一个比较温馨的医疗环境,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医疗建筑设计的人性化是一种理念而非具体的步骤,在应用这种理念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在具体设计建筑室内布局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室外的绿化部分等。我国的医疗环境逐渐提升,医疗建筑的发展必然是朝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此外,人文理念的引入对医护人员来说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减轻有关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嘉硕,韩帮伟.浅谈如何在医疗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J].绿色环保建材,2017(1):60-61.

[2]付源.试论人性化设计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要点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7(7):18-19.

[3]张禹宁,孙英杰.基于人文关怀的住宅式医疗建筑设计探究[J].设计,2018(1):33-34.

[4]张中明.试析绿色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7).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7

关键词:用电指标;配电系统;电气安全;谐波

医疗建筑电气设计因面对对象特殊、医疗设备工艺复杂及电气安全防护要求高,对电气设计而言是比较复杂的难题。

1用电指标统计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2009年版)中,医院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变压器容量指标为50~100VA/m2。表1为国内部分综合医院的电力负荷实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医院总体的变压器安装容量并不是很高,一般在65~75VA/m2。医院的用电负荷仍然以空调照明为主。从国内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医院用电负荷统计数据来看,空调(电制冷)占总负荷的45%~55%,照明占30%,动力(包括医疗设备用电)占总负荷的15%~25%。综合医院中住院部所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较大,而住院部的照明标准不高(如病房的照度标准为100lx),另外住院部以夜负荷为主,而医技诊疗部以日负荷为主,同时系数较小,一般在0.5左右。笔者认为一般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变压器装机容量在80VA/m2左右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

2低压配电系统

医疗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中照明、电力、大型诊疗设备,由不同的配电回路供电;负荷容量较大或大型重要用电设备,由变配电所(总配电室)放射式配电;其余负荷等级相同的设备宜采用树干式或混合式配电。特别重要的负荷除双电源供电外,还应设柴油发电机组或在线式UPS作为备用电源。

2.1大型医疗设备

主要包括影像科和放射科室的大型重要设备,其供电电源应自备配电所(总配电室)引专用回路,有条件时这些设备宜采用一台专用变压器。在设计初期,最大的难点在与业主无法提供准确的设备清单,后期在科室建成后才会招标采购。所以在前期配电时只能按照同类医院的建成经验和相关资料留足设备容量。一般ECT、CT设备的容量分别为120kVA左右和50kVA,DSA设备的容量分别为100kVA左右,设备一般由设备商提供配套的控制箱(柜)。需射线防护安全的治疗室和核素治疗室应有门、机联锁控制装置。诊断类X射线机除MRI为持续性负载外一般为断续性负载,设备同时曝光的可能性很小,它们的需要系数很小,小于0.2。大型医疗设备配电线路电缆截面选择除满足一般电气要求外还需要满足设备内阻的要求。要满足设备的内阻要求,可以考虑变压器的内阻宜小于计算总阻抗的一半、减少变压器至设备的距离、加大配电导线截面等措施。

2.2手术部

在二、三级医院中,手术室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为保证供电可靠性,供电电源除两路电源外还应设柴油发电机组(和在线式UPS电源)作为备用电源。手术室的配电回路一般从变配电室(总配电室)引来两路专用回路供电,并在手术部设备夹层的配电间内设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每个手术室的配电干线必须专线单独敷设,负荷应按设计要求计算,但不应小于8kVA,其配电箱可设在该手术室的外廊侧墙内。

3线缆选择与敷设

医院内活动群体主要是病患。他们体弱、行动不便、疏散所需时间长,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对人生命会产生严重威胁,根据GB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应选用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无卤绝缘线缆,不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线缆。消控室、消防电梯和消防水泵等设施,火灾发生时仍需坚持工作3h的消防设备和场所,其供电线缆应采用矿物绝缘类电缆。

4接地、等电位联结和电气安全

4.1接地与等电位联结

实践证明,由于场地的原因,目前设计采用的是共用接地系统。医院除应设总等电位联结外,在治疗室、手术室、CCU、ICU等医用1类、2类医疗场所均应设局部等电位联结(LEB)。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在人可触及的区域内出现的预期接触电位差。对于2类医疗场所内,要求所有和LEB母排连接的导体电阻与各接头的电阻总和不得超过0.2Ω。

4.2局部IT系统

医疗建筑的手术室、ICU、DSA室等2类医疗场所一般均采用局部IT系统供电。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除设置短路保护外,还应设置过载时仅报警不跳闸,不动作于切断电源的过负荷保护,所以医用IT系统必须设绝缘故障监测装置。IT系统发生第一次单相接地故障,其对地泄漏电流仅为很小的电容电流,不会造成人身电击伤害。此时绝缘故障监测装置会立即向值班室工作人员发出声光故障报警,工作人员在第二次发生接地故障切断电源前应排除电源故障。在2类医疗场所内采用TN-S供电系统额定剩余电流不超过30mA的A型或B型具有过流保护的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且仅用于次要回路(不涉及生命安全的电气设备及照明)中。此外,还需要实时检测隔离变压器的空载泄露电流和过负荷超温监测装置,为以后医院投入使用后减少维护管理难度,宜设置绝缘故障监测的集成管理系统。典型的手术室IT系统图参见《医疗场所电气设计与设备安装》08SD706—2P9。

5谐波治理

医疗建筑电气设备存在很多非线性设备,这些谐波源造成N线电流畸变率接近50%,为避免谐波电流超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抑制和消除。主要措施有:1)大型医疗设备宜采用专用Dyn11型接线组别的变压器和专用供电回路供电,且宜靠近电源侧集中布置。2)采用有源滤波器。实际工程中往往在设计时难以搜集到足够的电气设备使用时的谐波电流数据,更何况每家医院的科室不同,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也不同。目前从国内的一些数据和文献来看,还没有完整的数据可供参考,设计时可暂按以下的公式估算。在工程设计中,并不需要将各次谐波电流补偿为零,只需对主谐波源进行适度的补偿,使补偿后的谐波电流电压在国标《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的限值内即可。

6结语

医疗建筑电气设计内容繁多,功能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其他的设计内容这里不予赘述,以上只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体会,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GB/T51153—2015,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S].

[2]GB16895.24—2005,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S].

[3]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

[4]GB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

[5]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6]JGJ312—2013,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8

近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医疗行业建设的发展。对现在医疗建筑的发展和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医疗建筑设计行业作为独立的医疗设计体系,对现代医院的设计和建设医疗环境的设计都有着一定的帮助。为了让人们对医院空间所产生的心理和感受更加舒适,就要通过对现代医疗建筑的现状发展和空间环境的设计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评判,从而帮助医疗建设行业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医疗;建筑发展;空间环境设计

建筑是现代人类对艺术的最好评价,因为建筑的美观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在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下,建筑物逐渐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医院作为人类生病,生存的重要场所,对生命的保护以及生命的挽救和健康的维护,抵抗疾病等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医院的建筑好坏与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研究都有很大的关系,也会让人们的感受更加亲切。

1现代医疗建筑发展

我国目前医院建筑是一种以比较古老的建筑方法为主的建筑类型,时间久了以后在建筑类型,生存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设计体系,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没有对建筑的功能和性质提出更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其他自然的科学研究得到成功以后,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治疗过程中都有应用。所以对诊断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医疗建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样就使医疗建筑设计方法慢慢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设计体系。也就是说,以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医疗建筑设计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而现代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医疗建筑设计成为一种独特的设计体系。在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和设计当中,医疗建筑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2现在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布局分析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医疗中心和大型医院来说,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建筑平面布局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建筑的设计者必须对医院的流程烂熟于心,对各个诊疗部门的运作特点有着详细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的交通流程进行设计,防止院内的建筑以及交通互相交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根据医疗活动的顺序以及其过程作为准则,对其进行主要的设计。大型医院建筑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建筑师的专业性,所以每一个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方案都是在建筑师,医院的管理者以及专家和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协商合作下得出的设计方案[2]。所以一个合理的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一定要满足医院管理工作的需求。以高级的医疗设备和严格的医院路线为特点,对现代医院建筑以一种理性的科学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过程当中医院的运作。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大型医院更多的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证患者都可以满足医疗需求的前提之下,把患者的健康作为第一需求。在调查过程当中,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印象可以决定日后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所以只有为患者考虑,把患者当作工作的重点,才会使医院的声望得到提升,而医院建筑才会接触到更加全面的设计手法。不单是规模变大,还会在空间的处理当中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好感。医院建筑的室内设计得到了重视,才会使医院的服务更加全面。医院的建筑外观现在都采用高科技材料,会表现出其高科技的形象[3]。对于一些小型的诊所或者医院来说,医疗技术水平并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对这些医院来说,不要求建筑师具备对医院的构造十分了解,在空间和平面的设计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只要保证了建筑的各种性质得到满足,就会让患者得到好的治疗体验。而对于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和医院的经营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医院的规模渐渐变大的时候,其内部复杂的构造和昂贵的医疗设备,会使其经济维持成本大大增加[4]。所以现在医院非常注重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使其医疗服务的层面慢慢扩大,方便各种患者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对成本的维持带来更好的帮助。现代医院一般都希望建立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市区之内,为了使其土地价值更高的利用,所以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十分关键,做到更好的建筑布局,设计效果才会使土地价值的利用率增高。一些高科技的使用在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当中为医院的各种指标带来很高的提高,比如中央空调技术的使用和人工照明技术的应用,使医院拥有一个可以人为控制和调节室内环境的能力,摆脱了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对医疗环境带来改变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梯和扶梯的运行技术得到了发展,在医院对患者进行转移或者进行住院管理等时,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说现代医院的体型越来越大,而且其内部的布局也越来越简化,使现代医院的发展效率更高,对现代医院外部造型和建筑形象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把患者作为中心的原则发展下去,并且要使其成为现代医院主导思想。所以现代医院更加重视室内空间的设计和改进,是为了使艺术效果更大化,让患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接触。所以各种各样的装修手段用在医院建设当中,改变了人们对医院原有的混乱拥挤的紧张氛围的概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畅的医疗治病的环境,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医疗环境的改善还有利于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空间的面积,但是只有满足了患者的空间感需求,才会保证建筑的质量[5]。最后我们要谈的就是医技科室的设计。医技科室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关于疾病的现代化概念而引出的,在现代化的概念当中疾病是被看作为一种实体。并且通过各种生物实验的手段证实了其是真实的存在。简单的说,就是每一种疾病都是有一种客观原因所引起的,要想完全的康复或者摆脱疾病的纠缠,必须要寻找出这个原因,这样才会使疾病得到控制。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各种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系列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来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现代医院对医技科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科技的诊断治疗方法为医院治疗疾病的能力带来了帮助,无论是医院的管理人员还是医护人员,或者是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会对高科技的医疗设备的现代化使用进行重视。所以,医技科室的功能安排和技术要求是建筑师设计的难点,在一些放射线诊断治疗部门,要让建筑师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对不同设备的空间建筑摆放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必须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以及详细资料进行研究,并且把医疗设备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定要更加认真的对医疗设备的安放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师的科学观念在实践中应用[6]。

3结束语

以上就是对现在医疗建筑发展和空间环境的设计的分析。为了让现代医院的设计更加合理,建筑的艺术感更加强烈,满足患者到内心精神需求,就要把上面提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从被单纯的是为提高医疗活动的空间变成了一个用医疗环境形容的空间。追求医疗建筑环境好坏的患者,喜欢把生活当中的氛围引入到自己的精神需求当中,为了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6(4):20-23.

[2]张锡辉,范小江.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C].2016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2016.

[3]孙晓铭.医疗建筑空间视觉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4]吕元之.医疗建筑人性化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5]严晶.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