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范例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范文1

一、客观因素分析

首先,我国的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医疗保险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各行政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导致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十分多样化。吉林省在统筹范围内保险基金独立核算,地方政府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然而无论是医疗费用压力较大且不富裕地区出现亏空,还是压力小且富裕地区基金积累量增加,都容易导致基金积累危机,影响资金划转,使区域经济失衡。虽然吉林省医疗保险支付待遇持续提升,然而基金积累并不多,支付压力比较大,如果接收流动的异地人员很可能导致基金缺口加大,在缺少横向转移支付的体制下各地从本地区利益角度出发,往往“挖深沟”、“筑高墙”。其次,农民工在流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在城镇参保回农村无部门接收的情况,导致农民工群体频繁退保。当前的政策对各地方政府有利益诱导的倾向,例如农民工退保后仅退回个人缴费部分,如果是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更是退无可退,相应退保的统筹基金纳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账户,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的状况。再次,由于当前国内对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没有统一的最低要求,多数地区为15年,部分地区为10年、20年,由于农民工频繁流动,如果不同地区缴费年限不能互相认可,即便持续参保也难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吉林省内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近者北京、天津、内蒙古,远者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由于农民工就业存在高流动性的特点,许多人员甚至一年内就要更换城市甚至省份,导致极难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退休后的医保待遇很难得到。最后,如果要实现农民工医疗保险转移接续,需要一定的技术措施支持,然而当前各地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信息标准不统一,系统联网程度不高,各统筹地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省内如此,省际间差异更大,导致转移接续的技术难度很大。此外,相关法律制度仍存在冲突,劳动保障部门、卫生部门分管不同医疗保险体系,不仅无法资源共享,而且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使转移接续的实现困难重重。

二、完善吉林省农村医疗保险转移机制的建议

首先,需要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可适当放宽参保条件,减轻参保负担,适当取消户籍限制,合理调整划入比例,深入研究资金转移的标准,将医疗保险承保内容拓展为大病住院与门诊两个部分,并对缴费水平、费用报销标准等问题进行仔细推敲。其次,提升统筹层次,应加强电子信息库建设,建立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并与其他地区联网;合理确定统筹层级及权限,结合实际情况对本省费率进行测算;根据省内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先在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进行区域性统筹,为全省统筹、全国统筹奠定基础;鼓励农民工多地参保,在总额不超的基础上可以重复补偿,以保障医疗权益。再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需要加快进程,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在保障模式、基金管理、参保者情况(收入等)等方面有较多共同性,具备整合的基础和可能性。大病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保在筹资模式、参保者身份定位(被雇佣)等方面相似性很高,易于融合。最后,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转移接续机制。可将同一险种累积缴费年限,不同险种折算缴费年限,强化转移接续的技术措施,并完善转移接续的法律支持,有针对性的规范化、法制化。与此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款也应当同步更新。

作者:付鑫 单位:吉林省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医疗保险范文2

2019年是我国正式成立国家医保局之后的第十个医改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逐步稳定的成长,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工作人员都在大幅增加,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发展更新。以前看病排不上队,很多医院缺乏医疗器械,患者因为医院床位不够而被迫住在医院走廊里,这些现象基本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医疗方式也从根本上进行了改变,给人们的就医带来了便利。调整医保政策,控制医药价格,医保报销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都减轻了人们看病的压力。而随着政策的调整,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也越来越多。根据数据分析,2007年到2019年间,我国人口总数从132129万人增长到149008万人,人口增长率为5.12%,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了427%。截至2019年末,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27681.4万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4.66%,可见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明显上升,这也说明了参与医保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医保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向农村大力推广医疗保险,使得医保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受到医保的回报也越来越多。

2.医保的医疗保障作用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疾病呈上升趋势,年龄比较小的婴幼儿,因为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受到环境污染,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因为免疫系统退化,自身体质脆弱,呼吸受到污染的空气很容易引发上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导致人们的睡眠时间不足,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暴饮暴食甚至酗酒,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给人带来许许多多的疾病;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职场人对于病情没有正确的认识,总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没有什么毛病,因此不去体检,小病养成大病,到病情严重的时候,查出来的都是大病,需要大笔资金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医保,很可能因为看病而“一贫如洗”。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也逐年上涨。由此可见,人们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期待将会越来越高,对医疗保险基金的需求和支出也将越来越大。2020年新年伊始爆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波及到了全国所有省份,导致很多人患病,但是我国在疫情期间,因为医疗保障系统十分完善,国家快速的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在本次疫情当中,这些措施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离不开完善、科学的医疗保障系统,由此可见,对医疗保障系统的建设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从2007年到2019年,我国医疗基金收入从2257.2增长到19931.6亿元。医疗基金支出从1561.8亿元增长到14421.7亿元,支出占比从69%增加到了80%,而2019年医疗基金占达到了94%。由此可见,医疗基金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越来越多的人因参与医疗保险,得到了实际的保障,减轻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后顾之忧。既然社会医疗保险这么好,为什么还需要商业保险呢?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为了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在劳动者生病时能得到经济补偿。但是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却并不相同,它们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社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而且个人缴纳部分不高,基本上是由政府负担绝大部分。而社会医疗保险参保门槛低,对参保人员身体状况没有限制,无需体检证明。无论参保人员是否患有先天疾病、慢性病或事身体残疾,都可以投保并在就诊以后进行报销,因为这点,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医疗保险,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收益。患者就医支付达到起付线之后自己支付部分医药费,其余部分会从医保账户直接扣除。但是社会保险也会有本身的缺点限制,最主要的表现时跨省异地就医报销难,由于各省各地政策不同,老百姓并不能熟悉各省各地相关医疗政策,而全国还不能完全实现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所以给后期报销造成诸多麻烦。自费药价格高。医保药品目录由甲乙丙三类组成,甲类药是被纳入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之内的,乙类药是由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各自支付一定比例的药物,丙类药即自费药,这部分不在医保药品目录之内,如果老百姓购买了丙类药物,费用是不被报销的。然而在一些特殊病的治疗过程中,这部分药品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而高额的费用让很多人表示是负担不起的。由此,商业医疗保险成为了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第一,商业医疗保险不是强制性保险,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购买;第二,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购买是否可以赔付自费药的产品,报销范围更广,报销比例更高;第三,商业医疗保险种类繁多,各个保险公司都有其特色的产品,所以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保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商业保险有许多医疗保险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比如,保险公司属于营利性企业,所以其根本目的是获取利润,其经济补偿是建立在利润的基础上,所以保费相对略高,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高额的保费就会使他们丧失了对商业保险的选择,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高额的房贷和车贷就已经占据了他们工资的一大部分,让他们再拿出来钱去交商业保险是不现实的。而且,由于商业医疗保险不是强制性保险,所以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对于购买人群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在购买之前需要进行体检,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购买,没有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广,因此在选择商业保险还是医疗保险的时候,需要对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可以解决医疗保障中的经济问题,解决劳动者在生病或遇到各种意外时,这个医疗保险就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因此,医疗保险是生产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们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使祖国发展的更加美好。社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对社会医疗保险进行多样化的补充,两者并不会相互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医疗保险会促使社会医疗保险不断的成长和完善,两者互补互助,共同为人类社会繁荣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世界银行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2]宋文舸,吴明,李卫平等.以制度创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20年城市卫生改革的回顾与评述[J].卫生经济研究,1999(10):32-33.

医疗保险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研究

0引言

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与革新,使得信息存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工作以及思维等各个方面,人类社会正迈入大数据时代。网络与大数据的背景下,生物医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医疗诊治以及医疗保险信息的存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今的医疗保险信息一般都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存放的,电子档案中记录着无数医疗保险数据,是医院发展最珍贵的无形资产。但是,计算机以及大数据的发展在为医疗保险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医疗保险信息容易丢失与泄露的问题也随之产生[2]。由于医疗保险信息对于医保工作的重要性,如何有效保障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成为当前医保机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进行研究,以云存储、判别分析算法以及中间构件等方法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保护。通过实验证明,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且信息准确率达90%以上,能够极大地保护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性。

1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研究

大数据本身是一种信息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潜力与优势[3]。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一定的支撑与促进的作用。基于大数据,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应用,关键在于使这些数据资源的效益真正的发挥出来。当前,医疗保险信息一般都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存放的,电子档案中记录着海量的医疗保险数据,是医院发展、患者诊治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但是,处于网络发展迅速、信息传播更加便利的环境下,医疗保险信息容易丢失和泄露的问题也随之产生[4]。因此,基于大数据,对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针对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的保护方法,旨在为更好地提高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1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总体设计。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医疗保险信息的备份与处理、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与权限控制以及网络安全的维护。其中,医疗保险信息的备份与处理部分主要是对管理信息系统、Web信息系统、物理信息系统以及科学实验系统采集来的数据信息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云存储和分布式文件储存[5]。医疗保险信息的处理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清洗与分析。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与权限控制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信息传输是采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中间构件,以此保证医疗保险信息可靠安全的传输。信息的权限控制是主要是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统一维护以及采用灵活调控机制对数据信息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医疗保险信息的网络安全维护主要是以数据信息的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再利用防火墙技术实现不同区域的隔离、控制与审计。

1.2医疗保险信息的备份与处理。医疗保险信息备份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信息事故时能够有效的保护原始数据,尽可能地减少因信息丢失或泄露而造成的损失。数据备份时首先使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将数据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然后进行保存备份。信息保存采用大数据技术中的云存储与分布式文件储存的方法。云存储主要是把数据信息存放在第三方托管的多台虚拟服务器上,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还能节约存储空间[6]。备份则采用冷备份与热备份的方法。冷备份即静态转储,在数据库关闭的情况下,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进行复制,在复制过程中拒绝其他应用程序的并发访问。热备份即动态转储,在数据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备份数据库数据文件,再次过程中允许其他应用程序的并发访问。采用冷备份与热备份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为医院提供实时有效的医疗保险信息。医疗保险信息的处理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清洗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在信息源头判定数据的准确与否,以及检验存储录入的信息是否与医疗保险数据库本身有冲突,及时排除有可能影响数据库本身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与分析的非法数据与程序[7]。在进行医疗保险信息的处理工作时主要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就一定数量样本的一个分组变量和相应的其他多元变量的已知信息,来确定分组与其他多元变量所属的样本进行判别分组[8]。判别分析通常都要建立一个判别函数,然后利用这个函数进行批判。判别函数具体如式(1)。W(x)=(x-珔μ)Tα(1)式中,W(x)代表判别函数值,x代表样本信息,珔μ代表样本信息的均值向量,α代表判别系数。这样,利用该判别函数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分析与判别,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1.3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与权限控制。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必须确保传输的完全安全。健康保险信息的传输实际上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整合来创建中间组件,使用可靠的机制来传输中间组件以进行打包和传输信息。当信息源发送数据信号时,中间组件首先将数据传递给缓冲队列,然后利用其封装处理机制确保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纯度。当在信道上传输信息期间发生事故时,中间组件可以根据传输信息之前的记录来跟踪信息丢失的位置,并重传该信息。一旦移除了通道的阻塞机制,健康保险信息可以防止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确保信息传输效率,并提高信息利用率。在传输健康保险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与由于外部信息的侵入而导致的信息质量不可靠性相关的问题。中间组件可以使用服务连接功能来消除外部入侵的干扰信息,并在中间组件节点和传输信道之间建立逻辑连接[9]。通道确保每个节点上传入和传出数据的信息一致性,从而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与稳定。并且中间构件的传输,在医疗保险信息的数据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搭建起了桥梁,具体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这样的三层体系,能够为医疗保险信息设置一道安全屏障。一方面,确保医疗保险信息不任意流失。另一方面,保证外部的信息不回随意入侵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本身,从而实现数据的更深层过滤。由中间构件组建的传输方式保证了医疗保险信息的相对稳定性。医疗保险信息的权限控制主要是指不同用户在访问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时,进入系统前必须进行用户验证,登录系统的操作,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在得到系统赋予的不同权限后,方可完成不同级别的医疗信息使用等相关操作。例如,一般权限的用户登录后仅限于查看公共医疗信息,高级别的用户才具有增、删、查、改以及更新医疗保险信息的操作权。基于权限的定义可以根据设定为定位坐标的相似度的判定上,假设在定位判定中出现U1rights1和U1rights2两个类别,其使用账户为同一账户,而设定的用户级别不同,在账户应用中的应用集合,如式(2)。根据公式计算可得不同坐标产生的相似度距离。如果距离过大,则通过判定规则定义为非可靠性操作,距离小于判定值的也会标示为疑似概率问题,是否存在匿名登录等问题,进入限制操作的管理中。采用灵活的调控机制,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权限控制与维护,使得医疗保险信息得到一定保护,不被流失与泄露,进而预防信息泄漏可能造成的损失与伤害。而且,通过对医疗保险信息的权限控制,还能够防止违规操作,保障医院与患者的隐私权利。

1.4网络安全的维护。医疗保险信息包括统计类、业务类、基金财务类、医院基础类以及政策类等方面的信息,涉及到银行、医院、患者多方。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时代,无论是医疗保险信息的保存备份、信息处理还是传输与权限控制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因而,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一定要对网络安全进行必要的维护,使网络间的访问具有可控性。具体的维护方法是:定义维护数据位置形成类别集合,计算各个集合的优化路径,通过最短的响应保持数据间隔,同时获得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如式(3)。式中,Ui=1R(x,y)(Nt)代表数据集合的访问最佳路径,(Nt)表示数据集合总数,R(x,y)表示控制权限的范围。最佳路径的获取会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提升而不断改变,所获取的精度也会不断地提高,对于降低用户推测延迟,数据集合的响应时间均会有所帮助。在医院核心层的网络同其他层次的网络之间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来保证网络的安全。对于安全层的网络,则在局域网中划分虚拟子网来实现各个安全域之间、用户与安全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在医院内网和外网间使用防火墙建立起数据共享、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应用的安全隔离带[10]。对可信任的网络进行医疗保险信息传输时可以不用加密。而对于业务专网进行信息传输时,为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涉及医疗保险业务、就医数据、医护人员、患者的相关信息就必须采用打包传输和设置特定访问权限的方式进行传输。

2实验结果与分析

上述采用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最大程度上防止医疗保险信息的泄露和丢失,为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充分的证明了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的可行性,但是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采用对比实验对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实验。

2.1实验参数设置。对比实验主要采用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与传统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外部环境参数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2.2实验数据分析。以上述设置的实验外部环境参数为依据进行实验,通过对医院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增删查改等操作,看两种保护方法下导出数据的准确率、安全方面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机制的不同,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对比分析。为此,采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与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实验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实验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最低为92%,而对照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最低为40%。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对照组数据的准确率曲线呈曲折式的下降,而实验组数据的准确率曲线保持平稳状态。说明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具备极高的有效性。对于系统的数据安全经过数次迭代计算后效果,如图3所示。图3中,基于传统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对于数据安全溢出检测不太敏感,进行100次迭代计算后仍然高于80%,而大数据中对于数据溢出安全的检测是依靠智能化的叠加关系,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其安全水平也会不断提高,经过100次迭代后的安全溢出概率低于20%,证明大数据环境对数据安全溢出的控制效果高于传统保护方法。对于系统反应情况的测试,通过对不同数据组的累计计算获取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中,数据累计计算会增加系统的负荷,虽然两种方法均会在累计计算过程中增加响应时长,但效果仍然是本文方法较好,经过10000次数据累计结果,本文研究方法在系统响应时间控制在80毫秒以内,而传统方法已经达到176毫秒的响应时长,结果证明了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控制复杂计算带来的系统负荷,而大数据系统中的算法则可以更好的降低系统负荷,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3总结

医疗保险范文4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现状;满意度分析

一、引言

2016年国务院指出要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进行整合,建立除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之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同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内蒙古自治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方案》,要求全区着手从覆盖范围、筹资政策、定点管理、医保待遇、基金管理、医保目录六方面对基本医保进行整合。十三五医改以来,内蒙古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参保居民的受益补偿标准,而且改善了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及服务,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城乡居民筹资、待遇标准不一致、医疗资源区域分布失衡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为例,探讨内蒙古城乡居民医保在已运行三年的背景下,是否已经解决了旧问题、是否又产生了新问题、是否提高了参保居民的满意度水平,从而为内蒙古优化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设计提出政策建议。

二、城乡居民医保实施现状

笔者调研的地点是土右旗苏卜盖乡,以三间房村、苏卜盖村、磴口村、大三眼井村四个村的农户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法填写问卷。此次调研以户为单位,共填写1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6份,问卷有效率96.67%。

(一)参保情况

根据《包头市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规定要求,土右旗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范围包括:具有包头市户籍,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在校在园学生;具有包头市户籍的婴幼儿。据《包头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土右旗2017年年末总人口29.97万人,同比上年增加4%,土右旗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22.57万人,约占年末总人口的75.31%,同比上年减少11%。

(二)筹资情况

土右旗的城乡居民医保实行“一制一档”:一制即消除基本医保的城乡差别,实行统一的基本医保;一档即城乡居民个人筹资标准、待遇水平档次一致。但考虑到农牧民的收入水平低、缴费能力不足的现实,政府设置筹资标准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逐步提高农牧民的筹资标准,直至城乡居民个人筹资标准一致,城乡居民个人筹资标准的差额由市、旗两级财政各负担50%。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行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2018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学生及婴幼儿个人筹资标准分别为280元、200元、150元;各级政府补贴490元/人,其中:中央补贴356元,自治区补贴47.2元,市本级补贴43.4元,旗县区补贴43.4元。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个人筹资标准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个人筹资标准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2016年的0.69%上升到2017年的0.74%,农村居民个人筹资标准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则由2016年的0.88%上升到2017年的1.06%。农村居民的个人筹资标准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高于城镇居民,且增长速度也略快于城镇居民。

(三)受益补偿情况

对比旧的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提高了居民就医支出的补偿标准,具体来看,卫生院起付线200元,报销比例95%;一级医疗机构及社区服务中心起付线400元,报销比例85%;二级医疗机构起付线600元;报销比例85%;三级医疗机构起付线800元,报销比例70%;异地就医起付线1000元,报销比例60%。此外,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设计趋于灵活、人性化,如对于一年内多次住院治疗的参保居民,起付线依次降低20%;出院15天内因同一疾病再次住院的居民无需支付起付线;在定点中蒙医机构住院治疗的居民可享受起付线降低50%的优惠。

三、城乡居民医保实施效果的满意度评价

根据对农户问卷进行整理,进一步分析了农户对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筹资标准、受益补偿标准、定点医疗机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总体满意度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一)个人筹资标准的满意度评价

个人筹资标准是否与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在基本医保领域尤为重要,个人筹资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户的参保意愿,进而关系到农户能否享受到基本医保的待遇。目前,土右旗农户个人筹资标准为200元,有63.16%的农户对个人筹资标准表示满意,其中35.09%的农户表示一般满意;36.84%的农户对个人筹资标准表示不满意,这些农户认为个人筹资标准偏高,且每年的涨幅较大。

(二)受益补偿标准的满意度评价

受益补偿标准是城乡居民医保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调查结果表明,没有农户对起付线、封顶线表示非常满意,分别有80%的农户和91.66%的农户对起付线、封顶线表示满意,其中表示一般满意的农户占比最多,分别达60%和58.33%;70.97%的农户对报销比例表示满意,其中48.39%的农户表示一般满意;29.03%的农户对报销比例表示不满意。对受益补偿标准表示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农户认为家庭成员很少生病,因此没有机会享受基本医保的待遇;还有一些农户因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生活困难,希望继续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以期减轻就医负担。

(三)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评价

参保农户只有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才能报销发生的医疗费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评价会直接影响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总体满意度评价,88.64%的农户对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疾病预防及保健服务表示满意,其中40.91%的农户表示一般满意;11.37%的农户表示不满意,农户不满意原因在于定点医疗机构提供该类服务的次数较少。从总体上来看,农户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表示认可,只有少部分农户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不高,技术设备落后。

(四)城乡居民医保的总体满意度评价

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总体满意度的评价中,25.42%的农户表示不满意,74.57%的农户表示满意,其中仅有3.39%的农户表示非常满意,22.03%的农户表示比较满意,49.15%的农户表示一般满意,这说明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设计还急需完善调整。城乡居民医保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以及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大部分农户对城乡居民医保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这一说法表示支持,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参保农户由于身体健康,因而从未享受过大病报销,所以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

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政策认知度不足

绝大多数农户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政策内容认知严重欠缺,其原因有二,一是农户层面,二是政府层面。从农户层面来看,虽然城乡居民医保已实施三年,但仍有近半的农户不知道基本医保已消除城乡差别,实现统一。总体而言,农户对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的认知停留在被动性了解。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对城乡居民医保的宣传工作极为有限,除了每年下发缴费文件、发放宣传手册以外,未曾举办过政策答疑等形式的宣传,这对于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农村居民而言,理解文件中繁杂的专业名词以及不同的补偿标准比较困难。

(二)农户个人筹资标准偏高,政府财政负担较重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大部分学者认为要合理划分筹资机制中的政府责任与个人责任,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个人收入水平相挂钩的筹资机制,适当提高个人筹资标准。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因而有相当部分的农户认为目前的缴费标准偏高。同时,过渡期内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个人筹资标准的差额由市、旗两级财政补足,换言之,政府既要承担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补贴,又要补足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个人筹资标准的差额,政府承担的财政责任在城乡医保并轨后已然增大。

(三)自愿参保产生农户投机倾向问题

城乡居民医保实行居民自愿参保的原则,充分尊重了农户的个人意愿,但同时也导致农户的投机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个人筹资标准逐年增长,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个人筹资标准的增长速度。因此,部分农村家庭采取身体健康的中青年劳动力退出医保,高龄老人、婴幼儿等高风险者参保的策略。从短期来看,农户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使家庭成员获得了一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但从长远看,一旦未参保成员突患大病,就无法享受到医疗补偿,这极有可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发生因病致贫的情况。

(四)信息平台不互联,造成部分农户重复参保

居民的参保工作由医保部门负责,学生的参保工作则由教育部门负责,由于参保信息尚未实现两部门间的相互衔接,使得重复参保的问题依旧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部门与医保部门之间未建设参保信息的共享互联平台,再加上学生不清楚学校集中办理的医疗保险就是城乡居民医保,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参保后,在学校的缴费平台上仍能进行缴费,该平台并不会提示重复缴费。另外,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市与市之间也没有建设医保信息共享互联平台,这意味着学生到户籍所在市之外的市上学,同样可能产生重复参保的困惑。

五、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政策认知度

各级医保局要充分认识到政策宣传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识的普及度。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情况,在开展医保知识讲座的时候,讲解员要认真耐心的答疑,对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要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其次,要丰富相关文件、宣传手册,以方便村民借阅。再次,创新宣传方式,如举办城乡居民医保知识有奖问答比赛,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将政策的宣传工作纳入到政绩考核中,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监督,提高宣传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二)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个人筹资标准

笔者认为目前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水平偏低,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土右旗政府不仅要承担城乡居民医保筹资补贴,而且要补足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个人筹资的差额,但同时却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户认为个人筹资标准过高,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调查发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是种植玉米,二是给村里零星的种植大户打零工,收入渠道有限且不稳定。所以,政府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结合本地生产实际以及拥有的各种资源,引进相关产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户就业渠道,以提高农户的可支配收入。

(三)明确基本医保强制性原则,实现全民参保

自愿参保在尊重人民意愿、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符合基本医保的强制性要求。笔者认为避免农户投机倾向的关键在于强制将所有居民纳入到基本医保计划。首先,国家要立足顶层设计,走出基本医保长期缺乏实施性法规的困境,从法律层面明确基本医保强制性的性质。其次,可以探索类似超额累进税率的筹资标准累进费率,以适应农户缴费能力不足的现状。具体做法是将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个人筹资标准相挂钩,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规定不同的费率,分别计算应缴金额,对于收入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的部分,按高一等级费率计算应交金额。

(四)统一信息管理平台,避免重复参保

当前教育部门与医保部门分别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造成了重复建设,且互不兼容,导致学生群体重复参保。首先,内蒙古要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尽快建立省级统筹,建议建立统一的包括城乡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等制度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要尽快实现省市两级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以便使参保信息能够及时上传。其次,各级医保局要做好参保信息的统计工作,并及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更新,一旦学生在学校或者户籍所在市已经缴纳了保费,系统立刻提示禁止重复缴费,以避免重复参保。

[参考文献]

[1]孙淑云.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立法困局、症结及其出路[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0(3):142-150.

[2]仇雨临.中国医疗保障70年:回顾与解析[J].社会保障评论,2019,3(1):89-101.

[3]蔡滨,马伟玲,王俊华.制度变迁视角下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7,(4):55-62.

[4]王娟丽,邓明文.西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7):31-34.

[5]贾洪波,杨昊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及其整合的战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0):47-51.

[6]谢泽宁,胡敏,陈文.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前后宁夏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及满意度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7,20(4):308-312,335.

[7]王琬.城乡医保制度整合研究:基于地方经验的考察[J].学术研究,2018,(1):84-90,177.

医疗保险范文5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地发展完善。在当今的社会中医疗保险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保险对于每一个中国的人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国家对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登记,也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实施的依据保障。所以本文主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新形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措施;重要性

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越发的占据重要地位,在人们经历重大疾病或重大伤害时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最及时的经济补助。在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是唯一记录我国参保人员的医疗参保的数据及其待遇。所以新形势下的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显得尤为的重要。

1.新形势下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看医治病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人们就医的福利。那么医疗保险档案作为人们享有就医福利的依据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而只有完整的医疗保险档案才能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在治疗重大疾病时才能真正的享受国家给予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跟我国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新形势的环境中,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弄虚作假的情况日益增多,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越发的重要。医疗保险档案除了与人们的利益紧密联系以外,它还关系着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医疗保险档案所记录的数据能够充分地反映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当前发展的状况,并且也能及时的在实际的数据中指导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完整、全面、科学的医疗保险档案可以使得医疗保险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能够让人们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加的有信心。这有利于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增加我国人们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1]。

2.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日益加强。而环境的污染,重大的疾病也随即层出不穷。所以医疗保险制度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就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人们的生活而言着实为人们带来了不可言喻的益处,这是国家实实在在的为人们解决生活中就医的大事。所以医疗保险制度非常的受到人们的推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要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与当前人们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然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是更加的有利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2.1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新形势下想要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提高的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只有先从思想上强化管理才能从行动上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管理意识的话,很容易在医疗保险档案工作中出现重大的失误。例如,弄丢参保人的医疗档案或者在档案记录时出现工作不仔细不认真导致参保人的医疗保险资料不清楚等等。所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医疗档案管理的领导进行提高管理意识的灌输,其次是对直接参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的提高。领导的管理意识对于其他管理人员具有榜样作用,简接的影响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其他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的提高则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成效。对于这两方面的管理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展开定期的档案工作的培训,或者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管理者的管理意识[2]。

2.2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

就目前的医疗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而言,大多数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基本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保险团队已经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设备。然而由于技术人才的匮乏使得这些设备也基本处于无用状态,所以要想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或者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并且让各个部门相互学习促进每个管理人员新型技术的加强。

2.3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相关工作

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档案制度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制度的理念,其次要让制度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医疗保险档案库的设备引进,同时将各个工作环节的职责清析明了化,做到各司其职。并且要建立合理适当的监管机制,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监管工作。最后还需要定时的对医疗保险档案进行查漏补缺,这能够让其管理制度更加的规范化。不定期的进行查漏补缺工作是为了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在新时期科技信息的发展的条件下很多的医疗保险档案需要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档案资料的遗漏问题。我们进行排查的过程中能够把有效的对原始的档案进行保存或者补缺。

2.4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科技在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席卷全球。那么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避免走向信息化的管理。所以目前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想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引进信息化技术设备,然后需要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既能驾驭先进的技术又通晓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需要特别培养的。然后就是加强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保密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新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健康发展的有效之路。为实现我国人人有病可治,有钱可医的的大好前景,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需要更多的得到关注和重视。

作者:郑琳 单位:安图县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张桂云.新形势下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3,05:200.

医疗保险范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医疗保险;问题;对策

一、医疗保险含义及作用

(一)医疗保险含义

医疗保险指的就是国家强制要求企业必须参与的社会保险制度,其需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为我国公民医疗费用提供保证。通常情况下,医疗保险指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其主要目的是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其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形成医疗保险基金,在参保人员患病就医时可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其部分经济补偿。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聚集企业、人民群众、政府资金,帮助患病参保人员获得必要经济补偿,减少其医疗费用负担。

(二)医疗保险的作用

(1)提升劳动效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需形成完整的医疗保险机制,反之其可推动社会稳定、持续发展。首先,医疗保险可减少劳动者医疗费用负担,可提升其劳动效率,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其次,可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保证其可稳定生产。(2)调节收入差距。可通过征收医疗保险费、医疗保险服务费调节劳动者收入。(3)维护社会稳定性。医疗保险可为参保人员提供经济补偿,减少医疗费用负担,这对减少因病致贫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具有重要意义。(4)推动社会发展。医疗保险属于重要社会制度,其可在参保人员之间分摊疾病费用,其可推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5)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一)保险金较高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医疗保险金额在不断增高,因此企业需承担较大的压力。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医疗保险水平并未提升,若保险人患上疾病,员工需付出较多医疗费用。同时,由于医疗保险需长时间缴纳,若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需承担的成本较高,因而部分企业并未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

(二)企业不够重视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不仅可为员工减少部分医疗费用,同时还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对企业的忠诚度。然而我国部分企业仅简单学习其他国家企业的经营观念,过于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并未重视企业员工的根本权益。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成长空间、福利待遇等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因此企业需正确认识医疗保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企业形象,不断完善企业医疗保险管理机制。

(三)社会保障方法不够先进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人力资源部将帮助员工缴纳医疗保险、进行日常绩效考核。然而,企业并未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甚至有部分企业并未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这一情况。部分企业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由现有部分自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及技能,并有这些人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是这些人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水平不够高,未正确认识医疗保险的重要性,且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致使企业医疗保险管理水平较低,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三、相关完善措施

(一)提升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需重视人才培养,合理安排员工岗位,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需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及专业知识水平,建设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把人力资源与医疗保险管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可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需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管理经验,提升其专业素质水平,才可充分落实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及工作。

(二)企业需正确认识医疗保险

部分企业并不重视医疗保险,其认为并不需要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此种思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企业需转变此类思想。因此,企业需正确认识医疗保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详细分析医疗保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可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如此企业才可留下更多人才,这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企业需加强对各种经营风险的管理,企业领导者需重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企业需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医疗保险监管部门,并科学制定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如此可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科学制定医疗保险发展计划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标,需依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医疗保险发展计划。同时,还需依据本企业发展情况与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医疗保险发展计划,以实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除此之外,企业还需重视员工的需求,依据员工的需要制定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如此才可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四)合理构建企业保险管理结构

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需合理构建保险管理结构。因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深入工作一线,了解每个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实际需求等,并依据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保险管理结构,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保险管理结构,提升企业保险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进而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完善的保险管理结构,才可满足企业对保险管理方面的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各个部门需加强配合,以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掌握、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科学制定保险管理结构,保证保险管理工作可顺利进行。

四、结语

总之,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维护员工基本医疗、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企业需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以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于翠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5):271-271.

[2]王秀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6(20):341-342.

医疗保险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研究

0引言

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与革新,使得信息存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工作以及思维等各个方面,人类社会正迈入大数据时代。网络与大数据的背景下,生物医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医疗诊治以及医疗保险信息的存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今的医疗保险信息一般都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存放的,电子档案中记录着无数医疗保险数据,是医院发展最珍贵的无形资产。但是,计算机以及大数据的发展在为医疗保险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医疗保险信息容易丢失与泄露的问题也随之产生[2]。由于医疗保险信息对于医保工作的重要性,如何有效保障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成为当前医保机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进行研究,以云存储、判别分析算法以及中间构件等方法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保护。通过实验证明,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且信息准确率达90%以上,能够极大地保护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性。

1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研究

大数据本身是一种信息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潜力与优势[3]。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一定的支撑与促进的作用。基于大数据,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应用,关键在于使这些数据资源的效益真正的发挥出来。当前,医疗保险信息一般都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存放的,电子档案中记录着海量的医疗保险数据,是医院发展、患者诊治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但是,处于网络发展迅速、信息传播更加便利的环境下,医疗保险信息容易丢失和泄露的问题也随之产生[4]。因此,基于大数据,对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针对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的保护方法,旨在为更好地提高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1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总体设计。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医疗保险信息的备份与处理、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与权限控制以及网络安全的维护。其中,医疗保险信息的备份与处理部分主要是对管理信息系统、Web信息系统、物理信息系统以及科学实验系统采集来的数据信息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云存储和分布式文件储存[5]。医疗保险信息的处理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清洗与分析。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与权限控制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信息传输是采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中间构件,以此保证医疗保险信息可靠安全的传输。信息的权限控制是主要是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统一维护以及采用灵活调控机制对数据信息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医疗保险信息的网络安全维护主要是以数据信息的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再利用防火墙技术实现不同区域的隔离、控制与审计。

1.2医疗保险信息的备份与处理。医疗保险信息备份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信息事故时能够有效的保护原始数据,尽可能地减少因信息丢失或泄露而造成的损失。数据备份时首先使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将数据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然后进行保存备份。信息保存采用大数据技术中的云存储与分布式文件储存的方法。云存储主要是把数据信息存放在第三方托管的多台虚拟服务器上,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还能节约存储空间[6]。备份则采用冷备份与热备份的方法。冷备份即静态转储,在数据库关闭的情况下,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进行复制,在复制过程中拒绝其他应用程序的并发访问。热备份即动态转储,在数据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备份数据库数据文件,再次过程中允许其他应用程序的并发访问。采用冷备份与热备份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为医院提供实时有效的医疗保险信息。医疗保险信息的处理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清洗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在信息源头判定数据的准确与否,以及检验存储录入的信息是否与医疗保险数据库本身有冲突,及时排除有可能影响数据库本身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与分析的非法数据与程序[7]。在进行医疗保险信息的处理工作时主要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就一定数量样本的一个分组变量和相应的其他多元变量的已知信息,来确定分组与其他多元变量所属的样本进行判别分组[8]。判别分析通常都要建立一个判别函数,然后利用这个函数进行批判。判别函数具体如式(1)。W(x)=(x-珔μ)Tα(1)式中,W(x)代表判别函数值,x代表样本信息,珔μ代表样本信息的均值向量,α代表判别系数。这样,利用该判别函数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分析与判别,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1.3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与权限控制。医疗保险信息的传输必须确保传输的完全安全。健康保险信息的传输实际上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整合来创建中间组件,使用可靠的机制来传输中间组件以进行打包和传输信息。当信息源发送数据信号时,中间组件首先将数据传递给缓冲队列,然后利用其封装处理机制确保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纯度。当在信道上传输信息期间发生事故时,中间组件可以根据传输信息之前的记录来跟踪信息丢失的位置,并重传该信息。一旦移除了通道的阻塞机制,健康保险信息可以防止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确保信息传输效率,并提高信息利用率。在传输健康保险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与由于外部信息的侵入而导致的信息质量不可靠性相关的问题。中间组件可以使用服务连接功能来消除外部入侵的干扰信息,并在中间组件节点和传输信道之间建立逻辑连接[9]。通道确保每个节点上传入和传出数据的信息一致性,从而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与稳定。并且中间构件的传输,在医疗保险信息的数据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搭建起了桥梁,具体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这样的三层体系,能够为医疗保险信息设置一道安全屏障。一方面,确保医疗保险信息不任意流失。另一方面,保证外部的信息不回随意入侵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本身,从而实现数据的更深层过滤。由中间构件组建的传输方式保证了医疗保险信息的相对稳定性。医疗保险信息的权限控制主要是指不同用户在访问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时,进入系统前必须进行用户验证,登录系统的操作,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在得到系统赋予的不同权限后,方可完成不同级别的医疗信息使用等相关操作。例如,一般权限的用户登录后仅限于查看公共医疗信息,高级别的用户才具有增、删、查、改以及更新医疗保险信息的操作权。基于权限的定义可以根据设定为定位坐标的相似度的判定上,假设在定位判定中出现U1rights1和U1rights2两个类别,其使用账户为同一账户,而设定的用户级别不同,在账户应用中的应用集合,如式(2)。根据公式计算可得不同坐标产生的相似度距离。如果距离过大,则通过判定规则定义为非可靠性操作,距离小于判定值的也会标示为疑似概率问题,是否存在匿名登录等问题,进入限制操作的管理中。采用灵活的调控机制,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权限控制与维护,使得医疗保险信息得到一定保护,不被流失与泄露,进而预防信息泄漏可能造成的损失与伤害。而且,通过对医疗保险信息的权限控制,还能够防止违规操作,保障医院与患者的隐私权利。

1.4网络安全的维护。医疗保险信息包括统计类、业务类、基金财务类、医院基础类以及政策类等方面的信息,涉及到银行、医院、患者多方。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时代,无论是医疗保险信息的保存备份、信息处理还是传输与权限控制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因而,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一定要对网络安全进行必要的维护,使网络间的访问具有可控性。具体的维护方法是:定义维护数据位置形成类别集合,计算各个集合的优化路径,通过最短的响应保持数据间隔,同时获得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如式式中,Ui=1R(x,y)(Nt)代表数据集合的访问最佳路径,(Nt)表示数据集合总数,R(x,y)表示控制权限的范围。最佳路径的获取会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提升而不断改变,所获取的精度也会不断地提高,对于降低用户推测延迟,数据集合的响应时间均会有所帮助。在医院核心层的网络同其他层次的网络之间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来保证网络的安全。对于安全层的网络,则在局域网中划分虚拟子网来实现各个安全域之间、用户与安全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在医院内网和外网间使用防火墙建立起数据共享、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应用的安全隔离带[10]。对可信任的网络进行医疗保险信息传输时可以不用加密。而对于业务专网进行信息传输时,为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涉及医疗保险业务、就医数据、医护人员、患者的相关信息就必须采用打包传输和设置特定访问权限的方式进行传输。

2实验结果与分析

上述采用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最大程度上防止医疗保险信息的泄露和丢失,为医疗保险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充分的证明了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的可行性,但是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采用对比实验对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实验。

2.1实验参数设置。对比实验主要采用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与传统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外部环境参数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2.2实验数据分析。以上述设置的实验外部环境参数为依据进行实验,通过对医院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增删查改等操作,看两种保护方法下导出数据的准确率、安全方面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机制的不同,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对比分析。为此,采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与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实验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实验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最低为92%,而对照组导出数据的准确率最低为40%。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对照组数据的准确率曲线呈曲折式的下降,而实验组数据的准确率曲线保持平稳状态。说明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具备极高的有效性。对于系统的数据安全经过数次迭代计算后效果,如图3所示。图3中,基于传统的医疗保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法对于数据安全溢出检测不太敏感,进行100次迭代计算后仍然高于80%,而大数据中对于数据溢出安全的检测是依靠智能化的叠加关系,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其安全水平也会不断提高,经过100次迭代后的安全溢出概率低于20%,证明大数据环境对数据安全溢出的控制效果高于传统保护方法。对于系统反应情况的测试,通过对不同数据组的累计计算获取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中,数据累计计算会增加系统的负荷,虽然两种方法均会在累计计算过程中增加响应时长,但效果仍然是本文方法较好,经过10000次数据累计结果,本文研究方法在系统响应时间控制在80毫秒以内,而传统方法已经达到176毫秒的响应时长,结果证明了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控制复杂计算带来的系统负荷,而大数据系统中的算法则可以更好的降低系统负荷,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3总结

医疗保险范文8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联合体

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1]。但随着医疗联合体建设的不断推进,其进程也开始放缓,自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对医疗保险支付的作用愈加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为医疗联合体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较多,且必然导致利益再分配,若各方基本利益需求没有协调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就难以统筹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也无法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我们立足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支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及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参考。

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联合体建设

1.1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自1963年斯坦福大学给出明确定义开始,此后开始迅速发展并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领域得到应用。美国的布莱尔、怀特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卫生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理论开始广泛应用于卫生政策分析及各种类型的卫生机构管理[2]。21世纪后国内才开始在卫生项目实施中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并逐渐应用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领域。该理论注重多元利益主体,明确划分主次要利益相关者并确定优先次序,根据其利益需求制定、实施政策,寻找增进和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法,并提倡各利益主体构建治理体系,以更好创造更多价值。

1.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利益相关者

通过文献查阅和梳理,我们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利益相关主体归纳为政府管理部门、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服务提供方、医药企业及参保人5类[3-4]。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中,医保支付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如图1所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直接利益主体是医疗服务提供方、医保经办机构和参保人三方。医保经办机构是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医保基金并对其使用进行监管,以及引导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医疗服务提供方则需要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谋求更多医保基金结余为自身创造利益[5],如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对参保者来说,则更希望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三方之间的利益需求存在分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间接利益主体是政府管理部门与医药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包括财政部门以及卫生部门等等,需要遏制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不正当收入,为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财政投入、医药采购等方面的改革,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并且近年陆续出台的药物相关政策,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医药企业的行为进行了调节和引导。医药企业需要更合理有效的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通过与政府进行协商谈判,确保自身产品在纳入医保时获得更多利益。

1.3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医疗联合体是指同一区域内由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通过纵向或者横向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利益共和体和责任共同体[6]。医疗联合体可根据成员间合作程度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而支付方式改革与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关联相对较多。医疗联合体对良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医疗联合体作为多方参与、共同构建的组织,其建设与各利益主体利益息息相关,各方利益诉求可能存在一定分歧,利益不平衡会阻碍医疗联合体建设。本研究将医疗联合体建设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医疗服务提供方、政府管理部门、医保经办机构、医药企业以及居民5类[7-8]。各利益相关主体在医疗联合体体系内有着各自的利益需求,进而会采取不同的举措,各方相互影响与制约。医疗联合体建设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如表1。

1.3.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医疗联合体的利处

一是有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医疗联合体建设能够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各级医疗服务提供方分工协作,推动患者有序就医,减轻医疗供需压力,降低就医成本,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医疗联合体建设有利于提高利益主体的长远利益。表现在:第一,对于医疗服务提供方,通过医疗联合体建设,核心医院可以进一步建设品牌,提高市场份额。并且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减少在常见多发病方面的精力投入,转投到攻坚克难方面,对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优质医疗资源输出,优化了医疗联合体内部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价值,其他医疗联合体成员获取帮扶,增强自身医疗服务能力与竞争力,赢取患者资源。第二,对于医保经办机构,医疗联合体建设使医疗服务提供方运行趋向合理化,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由于政府部门的支持,可增强社会公信力,吸纳更多居民参保,推动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第三,对于医药企业,可从高级的医药耗材入手获取利益,同时刺激自身研发与生产。另外,医疗联合体的制度建设,使得医药企业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灰色收入被取缔,迫使其改善经营理念,降低价格,短期来看,损失了部分利益,但从长远角度看却改善了医药企业的形象,提高了社会认可度。第四,对于政府和民众,医疗联合体建设能够有效配置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提高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降低就医诊疗费用的同时使得民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3.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医疗联合体的弊端

首先,医疗联合体建设会进一步扩张核心医院市场。医疗联合体的推进可能致使核心医院的市场超额扩张,核心医院的过度扩展会使得其附属的二级及基层医院因自身实力不足难以有效对接,以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极端现象出现。其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可导致双向转诊变成变相“虹吸”。因转诊便利、医疗资源聚集以及就医习惯,患者更愿意选择核心医院,长此以往,大医院被常见多发病消耗了大量精力,不仅降低了服务质量,而且迟滞了疑难杂重症的研究。这就造成医疗联合体对核心、大型医院的角色安排相冲突,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也得不到发展,医疗服务技术和质量无法得到提高和保障。

2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对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支持

2.1采取按人头打包支付

我国医疗联合体建设在摸索前进中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医疗保险基金逐渐放弃单一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的医保总额预付方式,结合“统一预算、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采取按人头打包支付方式,将总额包干给医疗联合体内调配和使用,由医疗联合体自行承担超出总额部分,或获得结余医保基金。成功案例如深圳罗湖经验:对于区域内的医疗联合体,实行按人头打包支付,以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在下级医疗机构或基层诊治。实行按人头打包付费制,能够促使负责统筹管理医保的医院尽可能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以最低成本为患者服务。促使牵头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给予帮扶,并保证落实,使得各个成员的经济利益关系更加密切,避免核心医院单方面扩张,促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

2.2结合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结合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吸引参保人员基层首诊,同时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医保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若患者向医院转诊时,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9],便可促使基层医疗机构为获得更多的结余医保基金,尽力留下患者,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与医疗联合体内的上级医院合作,请求人员与技术支持,以减少转诊费用支出,降低医疗费用。因此,有利于医疗联合体内各级别医疗机构联动发展,避免核心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虹吸”。

2.3健全医疗联合体内协商谈判机制

通过协商谈判机制,可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真正落实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工作,逐步将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经营理念转变为通过节省成本来增加医保结余以创造更多利益。如此,有利于推动医疗服务提供方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同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与安全,减轻医保经办机构监管压力。医保经办机构在确定医保支付标准时,应关注参保患者所享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实现医疗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并重。另外还需将现实医疗成本需求、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引进和应用纳入重点考虑范围,充分保障医疗服务提供方、参保患者与医药企业的利益。

3讨论和建议

我们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及医疗联合体建设涉及的利益主体进行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能够有效协调医疗联合体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且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联合体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医疗保险作为医疗服务的付费方,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成为医疗联合体激励约束的重要手段[10]。但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及医疗联合体建设都还在摸索前进阶段,以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医疗联合体,特别是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3.1继续推进医保政策改革

加大医保基金对基层的强化作用,强化政策对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引导,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引进与硬件建设,敦促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帮扶政策,让居民真正享受到高质量服务。通过总额控制指标对基层医疗机构给予更高的报销支持,积极发挥医保支付政策对医疗行为的引导作用。另外,可将转诊率及达标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以引导有序就诊和保障医疗联合体成员利益。

3.2以打包支付积极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责任、利益共同体,各利益主体更加紧密的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而非流于表面联合。医疗联合体紧密化程度越高,在其内部越可实现精细化管理,统一管理医保基金,确保医保基金有效利用及收支平衡。

3.3发挥并强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