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范例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1

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其中学习的功能设计,不仅要保证景观视野具有赏心悦目的性质,同时还要在宿舍楼、图书馆、实验楼以及教学楼当中将能够休息驻足的庭院留出来。在榆林学院的校园环境中,经常可以看到谈话、观看、等待、看书等活动,学校考虑到校园中这种人流及停止的因素,在道路两旁树下设置长椅及石凳等节点设施,不仅丰富了道路景观,而且丰富和活跃了道路的人文趣味,为师生休息、阅读、观望等提供方便和体验。同时通过石板或卵石地面纹理铺装,让步行小道曲径通幽、耐人寻味。

2休闲交往的功能设计

由于现在大学要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必须要在实施景观设计时,将能够使师生进行休闲交往活动的空间设计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学院中心广场整体布局在规则中又蕴含着变化,理性与秩序中富含动态与丰富的人文气息。广场布局以图书馆作为中心轴,东西两侧由实验楼、教学楼呈半围合状,整体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旱地喷泉布置在广场中心,广场两侧规则式配备圆柏、樟子松、柳树等植物,结合方形花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仍有交流、娱乐,起到放松情绪、陶冶性情并且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3人文性功能设计

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学校的文化底蕴一般都比较深厚,通常还具备非常丰富的人文气息。所以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紧密地结合校园的人文因素,从而能够将一种形象鲜明以及独具特色的校园主题突出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沁园中孔子雕塑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与道德追求,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呈现出丰富的现代感。相比校园中少之又少的雕塑,校园中置石的配置相对丰富,兰馨园、楚园、蒲然园及闻新园等环境中把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石头,应用攒三聚五的方式放置在显眼的地方,并在置石上题词刻字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及韵味;孺子牛、寸草心及龙腾等利用体块巨大、造型奇特、颜色与质地特殊的材料制成,利用孤置的方式放在校园中,不仅陶冶师生的情操,而且给人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丰富了校园景观内涵。

4生态性功能设计

现代环境当中非常注重的一点就是自然以及和谐之美,而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保证大学校园具备良好的生态性。榆林学院设计当中很好地体现出了生态性,其中垂柳、樟子松、河北杨、国槐、白蜡等栽种行道树采用列植的方式,火炬树采用丛植的方式,增加了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之美;在校园入口配置圆柏、侧柏、沙地柏等,采用篱植的方式,既保护草坪,又体现绿化规则之美;在校园围墙采用攀爬类的藤本植物配置,降低街道噪音以及减少侵袭,同时极具观赏性。教学区种植了白蜡、国槐等落叶大乔木,具有遮光避荫的效果,采用绿篱分隔绿地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呈献自然之美。

5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2

不同景观文化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是因为这样,所以景观文化才具有不可复制的独一性。比如美国人们崇尚自由,自由女神像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景观文化除了是人们创造的,更离不开的是人们行为活动的不断强化。自由女神像代表的就是美国一种追求自由的文化,这种景观文化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只适合在美国,假如将自由神像放在埃及,可能自由神像再也无法展现自由的精神了,因为它已经是独特不可转移的,它代表着的就是一种自由的符号,是当地的一种精神文化,人们对它的认可是离不开它诞生的背景的。除了要了解“景观文化”之外,我们还要了解“校园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展现校园文化,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也是为了校园的环境氛围建设。一般来说,校园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物质、精神、制度。物质文化是最为基础的,承载着精神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就是校园的教学活动和人文景观等等。

我们以福州大学城为例进行探析,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强调的是建筑设计的规模,无论是教学楼或者是行政楼,却忽略了校园的景观设计。本身大学城的新校区已经是没有现成的地域文化的,如果景观文化上得设计建设再得不到重视的话,整个校园就没有文化氛围可言了。老校区在选址上选择在深有人文气息的地方,这样自身的人文环境已经非常有优势。现在大学城的学校基本在市郊,相对来说人文环境确实强差人意,所以大学城新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上的困难就更加大,所以新校区要注重自身的优势,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优势,着力建设校园景观文化。

另外校园景观文化的问题还表现在新校区和旧校区之间的文化联系出现断裂的现象,这通常在新校区进行景观文化设计建设的时候就开始出现。通常我们在新校区都很难找到旧校区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旧校区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气息,而新校区需要文化景观的设计和需要时间去沉淀。求新是对的,这才有发展,但是过于求新,则会忽略了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这样就会导致校园文化联系出现断裂的现象。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而校园环境就是整个发展历程的见证,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老校区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就是魅力所在。

二、注重文化在景观上的表达原则,否则校园的景观就仅仅是一个摆设

(1)遵循整体性原则

一间学校的发展历史越是悠久,文化沉淀就会越深厚,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积累文化信息,于是校园景观就回去是很好的载体,但是校园文化表达的景观载体有很多,但它们又不是储存箱,怎么样才能够通过校园的景观来得到展现,这就是文化景观的特色所在了。要想校园的景观文化有整体性,就要突出主题,这样才不至于会杂乱无章。另外还要注意景观设计和其他规划要融合,整体性才能体现,校园精深的文化才更能让人得以领会。将校园的文化精神作为景观设计的根据,这样就能够保持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哪怕单单一个雕塑,都能承载深厚的校园文化。另外在注意整体性之外,也要注意突出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否则就无法体现校园的文化精神,更别说文化的承载了。

(2)遵循含蓄性原则

校园的景观文化蕴含着一种校园精神,追求的更是一种文化底蕴以培养师生们的品格修养,因为校园的景观对学生的价值观甚至人生态度都会带来影响作用。而校园的景观文化通常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校训校风等等,这都是通过管理来体现的。而隐性的文化主要就体现在校园发展历史的传承上,通常是通过外部的环境来体现的。所以校园的景观设计,就要主要校园历史文化的融合,除了在校道两旁摆放刻有名言警句的石块之外,更要注重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表现手法创作有深度、有内涵的校园景观来展现隐性文化,因为隐性文化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能代替的。

(3)遵循传承性原则

传承是发展的基础,说到传承和发展,我们看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历史底蕴深厚,虽然两所大学乡里不远,但是有很少人会知道他们的景观文化是不相同的。造成校园景观文化的差异,就是因为他们各自对于校园历史文化的传承性。虽然都是在同一大背景,但是清华大学的建筑师在设计规划的时候设计的却是西式化的景观,否则如果按照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那就跟北京大学没什么两样了,这就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了。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整个环境,做好创造和环境互相协调,用恰到好处的形式对校园景观进行设计,使校园文化更够自然而然地融入校园景观、校园生活并相互连接,而且这不单是为了外观的美观,更要注重的是在整个空间结构上蕴含校园精神文化,这样才是校园景观的意义所在。不然所有的校园景观都会缺乏灵魂,在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相信是师生们所不想接受的。

三、总结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3

(1)探索

探索对于儿童期至关重要,校园景观中的动植物、高处、柔软元素、模仿游戏、合围等都提供了儿童探索的机会。针对儿童探索的安全、激励和发展都是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原则。校园景观应该提供知觉体验、提供控制感、提供不同层级的挑战、提供选择和提供幻想的游戏材料,从而使儿童能够探索他们周边的世界。

(2)水

也许对于儿童而言,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校园景观中探索水。水是校园景观中儿童最渴望的景观元素,但是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成本因素,在校园景观中却很难提供给儿童。

(3)柔软元素

儿童通过把玩泥土、树枝和树叶等校园景观中柔软元素,可以发展构造和创新能力。对于儿童,理解这些物质形式,使他们懂得湿土比干土更容易塑形,水流将冲毁由树枝和沙子构筑的大坝。这些对于儿童了解和发展空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4)高处

虽然高处给予儿童脱离地面的感觉,提供了独特和兴奋的俯视视角。但其安全问题仍受到关注。实际上有许多安全的方法能够提供儿童高处探索的机会,如设计良好的树屋和活动塔楼等。精心的垂直空间设计,辅以儿童的安全教育,能最小化风险。

(5)活动

儿童身体发展是景观空间关注的重点。为保证儿童期的健康发展,儿童心智和情感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儿童可以积极活动的安全场所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儿童对于身体活动的空间类型需求是不同的。一些儿童喜欢群体活动,而有些儿童更喜欢独自游戏。此外,儿童自身能力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所喜欢的身体活动。儿童应能够自我控制参与程度,从而保证在不受威胁的氛围中的身体发展。就如身体活动应该给儿童带来乐趣和舒适一样,相应空间也应该多样化,从而满足儿童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

(6)模仿

创新性的活动在儿童期非常重要。儿童期的创新能力是最强的,若没有进行培养就会失去最好的时机。通过健康活动环境的鼓励和激发,儿童将会发挥想象力,改善自身心智和潜能。儿童通过思考丰富他们的游戏细节,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娱乐。模仿空间也是易于提供给儿童的。自然环境是鼓励创新的最好场所,儿童能够在他们的活动中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元素,如树枝、叶子、橡树果和石头可以代表下午茶中的餐盘和食物。只要给予儿童合适的材料,他们将会发挥无穷的想象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且这种可能是无限的。

(7)合围

儿童需要让他们感觉安全,可以进行思考和独立活动的场所,以避开来自成人的直接监控。这实际上是儿童对于自由感的基本需求。安全环境中良好的合围空间应该能够避免成人侵入儿童所追求的私人空间,并且保证儿童安全。

(8)植物

当为儿童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小心考虑植物选择。植物不仅要吸引儿童,而且要在他们活动环境中保证安全。两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必须考虑:一是植物是否有毒性或是其某些部位有毒,二是植物是否有致害部分,如有刺、倒钩或是锋利的叶片。许多常见的植物或是其部分对于儿童可能有害或是致命,银莲花、怀芋、毛地黄、绣球花、马缨丹、喜林芋等,如果进食都是有毒的,孤挺花和黄水仙的球茎,苹果和女贞树的叶子,苹果和紫藤的种子,东青和女贞的果仁都是有毒的。校园景观中植物配置要能够提供特殊的吸引力,激发儿童的兴趣,通过它们明亮的颜色、不同寻常的形态、果实、花朵或是其他部分可以创新地运用于儿童活动、项目和艺术创作中。

(9)动物

植物是儿童户外空间最基础和靓丽的组成元素。同时,植物另一重功能是吸引动物进入到儿童空间。对于动物的观察是儿童期最美好的时光,有益于儿童对于自然的探索和动物的认识。将动物引入到校园景观并不是复杂的事情,甚至在都市环境中鸟类和蝴蝶都很容易进入儿童空间。在校园景观中必须提供一些食物、饮水、遮蔽和场所以便于动物的繁衍。提供食物最好利用自然资源(当地绿色植物),树、灌木和其他植物能够产出果实、坚果、浆果和种子,这些对于动物都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叶子、嫩芽、花朵、花蜜和花粉也同样重要。通过自然食物链提供动物食物,儿童能学习到关于生态环境中动物最好的培育食源。

二、基于儿童需求的日本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日本福冈市立壱岐南小学景观设计

壱岐南小学坐落于福冈市的边缘,学校教学楼合围空地原为水泥地面,按机动车停车场使用。景观设计师根据儿童绘制的图画、搭建的模型,和他们所表达的想法,提取出校园景观中的需求元素(如下表),并最终为儿童规划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学校花园。自2003年建成以来,该校园景观已经成为了儿童和老师进行各种游戏和户外学习活动的场所。其中池塘及水渠由专业景观公司修建,满足了儿童亲水性的交互需求。2006年,根据儿童新的需要,除了校园景观中原有的沙土堆,景观设计师又设计了儿童能够攀爬的景观设施,并加入到校园景观中去。这些景观设施考虑到儿童活动的安全问题,根据儿童身形尺寸进行设计,提供了儿童从高处观察环境的独特视角。同时,校园景观中引入了42类陆生昆虫,10类水生昆虫以及11种鸟类。现在该校园景观已经成为了区域生态网络中一个小型生态群落节点。

2.日本富士幼儿园景观设计

蒙特梭利的教育原则和建筑景观的方法在日本富士幼儿园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通过基本感知进行学习是建筑景观设计师和校园师生共同追求的主要设计方法之一。除了是日本最大的幼儿园外,日本富士幼儿园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有利于增进儿童个体发展和所有儿童的自我展现。从整体看,富士幼儿园实际上是一个呈椭圆形“屋顶房子”。作为在高密度的都市区中开辟出的空间,椭圆形“屋顶房子”通过明的边界型式标识出自身领域。这对于儿童在椭圆圈形内部空间的活动显得更加安全和进出自如。同时,整个幼儿园内被设计成一个没有墙壁的建筑景观,教室空间、玩耍场所和辅助设施等都融合其中,为儿童提供了能够进行探索和满足他们需求的校园景观。因为幼儿园内空间边界的模糊性,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很难定义。而这也带给了幼儿园老师,特别是儿童在空间上巨大的灵活性。由于教室空间没有墙壁分隔,椭圆形“屋顶房子”中各个教室空间都是相互可视的,这也鼓励了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开展,上课时各班儿童们混合而坐的场景并不少见。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倡导儿童通过探索进行学习,通过给儿童创造一个柔性的学习性结构空间便于他们自我发展。

富士幼儿园的建筑景观考虑了儿童学习体验的真正自由,提供了一个通过活动进行体验的平台。而这一平台除了供儿童自由活动外,还用于非正式的学习和集会。“屋顶房子”包围着的三棵大榉树,实际上也成为了幼儿园整体学习景观中的一部分。榉树树枝如同建筑突出的小刺一般随意地生长,榉树干支的作用之一便是提供自然遮蔽,而建筑则围绕着大榉树,形成建筑与树的交错契合,消除了室内与室外、建筑与景观、空间与环境的隔阂。该校园景观在提供儿童多样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考虑配置了安全措施,以确保对各个空间甚至并不危险的空间进行补强。如大榉树的形态非常合适儿童进行攀爬活动,其周边张结了绳网,并且随着树木的生长与建筑交融的关系变化,绳网的张结方法也持续变化下去。

3.日本东十条保育园景观设计

日本国土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3%不到,但人口却占了全球人口的3%。日本虽然位列世界富国之列,但东京的居民面对的是全世界最狭小的居住空间与最少的绿地。东京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5m2,在全市总面积中东京的公园绿地仅占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东京是如此一个拥挤、紧张的地方。东京的建筑看似布局散乱,但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使得整个大东京区都能被轨道交通有序串联起来。日本的东十条保育园位于东京都北区,由于受狭窄用地的限制,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就是将整栋建筑打造成多功能的儿童游乐园,从而弥补没有庭院景观的缺失。采用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五层建筑,在靠近铁路一侧修建了户外楼梯和走廊,将各层空间联系起来,并直达屋顶花园。从3层延续到5层屋顶的露台在楼梯侧面设置了滑梯、沙坑和攀爬墙壁,构成了一个供儿童外部游戏的多功能活动空间。高差较大的户外楼梯,在成人眼里都觉得危险,但却带给儿童独特的空间刺激,当然围栏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安全要求,并且照顾到儿童手扶的需要。在临街墙面设置高低错落有致的窗户,在满足建筑通风的需要的基础上,也使儿童有机会通过不同的视线角度远眺城市风景。同时窗户的高低组合也让整个建筑外立面显得更富有生机趣味,形成了室内和室外两个不同角度的风景线。

4.日本釜石市立小川幼儿园景观设计

日本本州岛东北岸岩手县釜石市,在2011年的地震及海啸中遭受重创。由于日本釜石市立小川幼儿园处在距离釜石港5km的内陆,并没有受到破坏,但是幼儿园中部分儿童的家庭住宅受到了影响。小川幼儿园庭院以松软的沙土覆盖,园内各种儿童游戏设施布置其中。松软的沙土既避免了儿童在庭院活动中受伤,同时也提供了儿童利用柔软的沙土玩耍、塑形、模拟各种场景的机会。儿童通常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展示他们的经历和表达感受,灾后小川幼儿园的儿童常常会利用庭院中的沙池模拟海啸。虽然这种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场景令大人感到震惊和心情复杂,但是心理专家认为应该鼓励儿童经常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这有助于儿童从情感创伤中得到恢复。

三、结语

当前,离理想差距较大的儿童活动空间,越来越低龄化的过重升学压力(小升初、幼升小),再加上中国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影响着城市多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校园景观有成为学习环境的潜力,但是良好的校园景观应该是拥有较好的设计质量和设施,能够促使儿童在环境中探索、观察、交互、个体联系、增进关系和拥有感。然而,当我们检视学校那些针对儿童而设计和修建的场所时,除了格式化的攀爬设施和操场外,校园景观却很少能够提供儿童探索和体验的机会。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4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依托现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再加上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景观设计,总体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在满足校园场所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以绿色植物为主,植物配置要注意多方位、多层次、多用途配置,着力打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群落。

2景观多样性原则

生态学中有“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意思是丰富的植物物种构成的生态群落稳定性及生态效益更好,同时丰富的物种能增强群落的韧性和抗逆性,多层次、多方位的物种构成的群落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景观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老师等不同人群的观赏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发挥生态效益。

3可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最早由生态学家提出,意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强度、程序间的平衡性,不能一味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要科学地使发展脚步与自然生态恢复程序达到平衡。校园景观更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的景观领域,所以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文化理念,植物生长的空间性及时序性。

4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丰富的物种构成稳定的群落,稳定的群落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先从整体把握再到局部细节的规划设计,校园景观亦是如此,在规划初期先把握学校整体的定位,做好功能分区再进行局部细节刻画。

5地域化原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就阐释了自然中有地域性这一现象,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着不同的物种,适应同一环境的物种生活在一起;人也不例外,生活在一起的人,至少是能适应当地文化的人,在景观规划领域就体现在打造地域性景观上,不同的景观领域类型在规划设计时有些不同要求。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个以“林”为特色的大学,所以在景观设计上肯定要用景观手法突出“林业院校”特色。(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6人本化原则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是近几年来提倡最多的理念之一。但现在国内的一些景观项目真正做到完全以人为本的还是很少,还主要停留在理念阶段,校园景观设计中,学生是这个场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体验对象,如何满足学生在学校学习是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的重点,也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7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微地形处理;设计研究

一、微地形景观的概念及功能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景观设计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生态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而利用地形塑造空间,使之成为不同功能和景色特点的区域,亦是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塑造手法之一。景观设计中的地形概念是指测量学中地形的一部分———地貌,即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如峰、峦、坡、谷、湖等山水地形外貌,可以说整个景观赖以存在的基础。而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功能空间的需求,通过人工挖掘或堆砌等手段模拟大地起伏错落的形态,使其呈现出起伏变化的地形,但由于用地面积较小且多以人工改造为主要手段,因此此类地形的地面高低起伏一般不太大。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可以丰富造园要素,获得空间大小对比的艺术效果,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满足景观功能要求、改善生态功能以及工程辅助功能等方面。采用微地形处理手法,不仅有助于园内雨水的排放,避免由于雨天导致的地面积涝,起伏的地势所形成的水平可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微地形的改造还可以有效地增加园区绿地量。

二、校园微地形处理的必要性

本项目案例中,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新校区校园景观建设,不仅会成为我院形象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合理、优美的校园环境势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次项目主要是针对相思湖校区的图书馆建筑中庭地和四周附属绿地两个部分周边区域景观,图书馆建筑围合形成内部的庭院空间,并通过一条看不见的中轴线统领整个庭院空间,大致为一个南北长、东西较短的半开敞空间。建筑东侧拥有一个开敞式的入口空间,并且是现阶段主要人流汇集的方向。中庭庭院地块就被南边的图书馆和北边的人文教学楼所围合,形成一个大致为南边长、东西边较短、北边被人文教学楼分成2个短边部分的矩形地块。并且场地中绿地、道路、水池的位置、形状、面积、流线等已经固定,不能随意修改,其场地中整体覆土都较浅。位于图书馆前的校训广场属校前区,位于大门道路的中轴线上,是进入校园大门后的第一个开敞空间,也是整个校园最具庄重性的形象景观区。然而由于校园大门前有交通主干道,车流量较大,且周边施工场地较多,尘土飞扬,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和日常教学活动。且在校园西侧为学生和教职工生活区,汽车噪音和尾气对学生或教职工的休息睡眠有一定影响。因此基于这些问题,需要在图书馆地块上通过微地形对空间进行重新塑造,以确保校园环境的美观和舒适。

三、校园微地形处理的设计运用分析

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传统的山水园林亭台楼阁是对自然界中起伏有制、千姿百态的峰、岭、谷、山坡、草原、田野等的借鉴融合,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常以大草坪、大台阶、假山石以及下沉广场等设计手法营造出错落的起伏地形地貌,以丰富园林的山水之景。在本次项目设计中,同样利用微地形处理对校园景观进行二次创造,使其成为充满自然风貌、立体山水及独特艺术气息的校园景观。

(一)图书馆前校训广场

校训广场以大门、图书馆建筑、雕塑喷泉和行政楼前广场的中心线为主轴进行对称设计,景观轴线围绕校训广场、行政大楼前广场、林荫廊架及雕塑喷泉四个主题区域展开。因该区域位于校门入口主干道中轴线上,故采用较为开阔、对称的设计手法,主轴两侧整齐排列树形高大的小叶榄仁,高耸,清雅,勾勒出庄重的空间形态的同时,更起到了景观主题强化的作用。雕塑位于圆形喷泉的中心,形成了中心区的焦点,犹如文章的开篇,大气简明,突出了主题(图1)。在地形处理上,整体的区域划分以满足交通功能为主,兼顾景观绿地功能,主要道路解决了南北两侧校园大门和图书馆大楼的交通连接,次要道路连接了东西两侧的四季花街和悲鸿亭,均以硬质铺砖为主的平坦式道路地形,而以中心线为对称轴,从对称轴向外部空间逐渐升高,形成错落有致的微地形空间,不仅有效避免来自交通干道的汽车噪音的干扰,同时利用起伏地形上的植物形成的“障景”,起到阻挡校园景观的作用,避免出现景色“一览无遗”的视觉弊端。在靠近图书馆的景观水域中,设置了模拟广西喀斯特地貌条件下山峦形态的景观置石,提高了水域部分的景观观赏内容。同时在水域的岸线处,设置了大小不一的黄胆石与水生植物群落,水域中也投放了各色锦鲤、乡土鱼类等,营造自然山水的轻松氛围。

(二)紫荆剧场与四季花街

紫荆剧场位于图书馆西的北角,为一个下沉式的露天小剧场,作为影传学院师生户外教学、进行艺术表演的场所,下沉式的地形变化形式能增强景观的景深感,增加该区域的空间层次感。在植物配置上,根据形式美的构图规律,以洋紫荆为主的乔木拓展形式,突出主题,以黄花风铃木、桂花为色彩点缀,表现树木的群体美,形成一个树群的观赏点。同时在地势较为低矮的区域种植三角梅、蔷薇、山茶花等灌木,形成高低错落的沿线景观,艳丽的色彩、起伏的微地形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观赏和游览的趣味性(图2)。位于图书馆正西角的四季花街,是整个校园景观的特色区域之一,因其靠近学生与教师生活区,故而在景观的动线及植物配置的处理上显得更为丰富和别致。首先在空间上处理成左右两边完全对称的花带种植区,中间主干道为平整的水泥路面,方便师生及老人和孩子的行走,而分布两侧的花带种植区则被处理成高低起伏的小坡地,同时注重缓坡的处理,营造出合理美观的弧度曲线,给师生营造出一个小“后花园”式的和谐构图。另外,在设计中对季相进行合理搭配,营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种植效果,根据时间变化形成的景观序列,如一至三月的洋紫荆和桃花,四至五月的樱花和小叶榄仁,六至九月的凤凰木、大花紫薇和红花檵木,十至十二月的爬山虎和黄槐等,色彩绚丽,蔚为壮观,使人们时刻感受到校园景观“可览、可游、可赏”的设计体验(图3)。

(三)洗砚池和悲鸿亭

洗砚池位于图书馆建筑的东南角,因靠近中国画学院教学楼而得其名。该区域是在平地上开挖而成的人工水池,为了降低其挖运土方的施工成本,将洗砚池开挖出的土方填于周边平地,形成高低起伏的微地形,既节约了投入成本,又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成为不同功能和景色特点的区域。为了增添游走的乐趣,在水面上设置曲桥和汀步,在木栈曲桥的终端建有一个亲水平台,在平台之上修筑悲鸿亭,便于师生及游人休憩观赏。同时,运用罗汉竹、芭蕉、黄花风铃木等植物的配置,搭配古朴的青石石阶、自然青苔等植物的种植环境,表现出与其他景物互相协调、疏密有致的功能景观空间,营造了文人园林意境之美的自然景观效果。

四、结语

在校园景观中进行微地形处理,不仅更好地体现校园绿地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同时微地形的高矮及走向关系,丰富了空间的形态,展现了艺术院校校园景观的独特性。如在本文案例中的微地形处理,从庭院入口处开始,依次由平缓的序章进入到起伏的铺陈,升华到曲目的高潮最后又过渡到略微的平缓,这一系列景观的布局,给予了人们观赏的节奏感和观赏角度,同时也在空间布置上考虑了与中心景观的切合。因此,通过对该项目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研究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现代大学形象工程建设有着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周景斌,樊俊喜.微地形处理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园艺园林,2015,(10).

[3]苏军委,李硕.微地形营造与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3,(9).

[4]朱吉顶,范国辉,白延林.校区的生态园林景观与人文环境的设计研究[J].建筑科学.2005,(3).

[5]苏锦霞,段渊古.艺术化地形设计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J].北方园艺,2010,(11).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利用率;交流空间;设计方法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又是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内的建筑、道路、草木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校园景观。校园景观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建设了一批高校园区和一大批巨型校园,其速度之快世界罕见[1]。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近年来,各地不断增设高校或扩大校园规模,掀起了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又一高潮。在取得数量方面巨大成就的同时,高校校园景观显现出的问题值得思考与总结。

2校园景观的重要性

2.1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建立校园的形象

校园景观对于学校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的名片。如武汉大学的“樱园”,因这一处景观使人们提起樱花便联想到武汉大学,并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说法,樱花景观已然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标志。

2.2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愉悦使用者的身心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时间减少而课余时间增多,即学生处于室外环境的时间增多,因此建筑外环境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其身心愉悦,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3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

如上所述,大学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多是在课堂之外,于是大学校园成为学生们最好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面积虽小,绿地面积不大,植物种类却十分丰富,且多配置标识牌,使学生在校园外部活动时也能识别植物、学到知识。

3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3.1规划设计模式单一,缺少景观特色

目前,多数高校的校园景观不受重视,规划设计模式千篇一律,对校园内的空地仅做简单的绿化处理,或摆放几组健身设施,使得校园内的景观效果单一,失去了校园本身的特色。

3.2室外交流空间利用率低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模式为穿梭、经过。校园内部设置的休息设施通常是闲置的,除上下课以外,学生在校园内部停留的时间较少。由于缺少良好的室外交流空间,学生很少在校园内部自发地进行娱乐活动,校园缺少活力。如何将学生由室内引向室外,提高室外空间的利用率,是每一个设计师应关注的问题。

4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4.1交通顺畅,人车分行,减少机动车对场地的干扰大学校园师生众多,校园的交通规划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师生可以快速通达至校园各处,又要让穿梭于其中的师生感受到校园环境之美,减少无效道路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应在设计时考虑到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尽可能减少机动车对场地的干扰,这是保证户外空间高利用率的前提。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可通过多种设计手法实现。

4.1.1利用高差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使人行道路或活动场地与车行道路不处于同一高度,可采取场地、道路下沉或上台的方式。以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新校区为例,整个校园以建筑为主体,设计师以一种全球化的地景式设计策略将梨花大学校园的组织结构融入到城市中。[2]建筑埋入地底,其上的屋顶成为校园中心的公共绿地。缓缓抬升的绿地中央一条坡道逐渐下沉。正如图1所示,校园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校园谷”。谷地的渗入,使城市与校园之间形成一定的隔离。建筑的多个入口均面向谷地,谷地成为了进出校园的必经之地,利用高差自然地将机动车辆阻隔在校园外部,为在校师生营造舒适的人行和活动空间的同时,提高校园景观的使用频率。

4.1.2利用构筑物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最为常见阻隔车行的构筑物为车挡石,将其按照小于一辆车宽度的距离摆放在路口,即可有效阻止机动车的进入。但市面上常见的车挡石形式单一不够美观。除车挡石外,还有其他构筑物通过巧妙的布置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以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中心校园景观为例。校园由一座具有穿透性的建筑围合而成,环形建筑中部分布着3个开阔的通道,能够吸收和调节由校外进入校内的人流。从结构组织上看,被建筑围合的绿地就像校园的心脏,内部完全与机动车隔离。使用者可以从附近地铁站、公交站或者地下停车场通过3个大门步行进入校园。利用建筑打造了一个充满流动性和渗透性的校园公共空间,将城市的嘈杂置于校园之外。校园内部24h对外开放,学生、教师和市民都能进入这里散步、休憩、读书,使校园充满活力。(如图2)

4.2营造人性化的娱乐交流空间,提高校园景观的可参与性

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空间、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根据这一原则,最好的社区为居民提供最佳的生活体验[3]。由此可见,新时代校园景观不再仅具有观赏功能,更要具备可参与性,为师生提供交流和娱乐的空间。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少有集体生活的经历,这导致他们的合作意识较差,集体观念薄弱,在与他人交往时易发生冲突。因此,在大学校园内,需要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和集体活动的场地,在沟通中释放情绪,在集体活动中增进感情。以德国埃尔福特市古腾堡中学为例,古腾堡中学主建筑修建于威廉时代,建筑风格庄严而凝重,那一时期的教育界充斥着呆板、服从权势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缺乏适当的师生活动空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直至2002年4月26日,校园内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凶手为在校学生。凶手在自杀前共有16人死亡,其中多数为教师。校方认为,由于校园缺少交流空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压抑的环境导致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感。2003~2005年,该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增建一座体育馆、一座礼堂,并对室外空间重新布局,增设展览和交流区。新的校园景观以“学生活动平台”为设计亮点。为避免新增建筑与旧建筑之间的冲突,设计师将体育馆和礼堂建筑规划为半地下形式,与原有的城堡建筑形成十字交叉的格局。新建筑直通旧建筑的入口,从旧建筑的大厅延伸至后方的休息庭院。新建筑的顶面作为学生活动的露天平台,靠台的边缘修建成为露台,设有室外的咖啡座、露天教室和运动游戏花园。改造后的校园不仅为在校师生服务,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3深度挖掘校园内涵,利用景观彰显校园文化

校园景观除了应具有视觉美感,还应被赋予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是校园景观中最有生命力的因素。每座校园都有它的文化和历史,如何利用景观手法诠释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为例。学研中心景观由中轴广场、下沉广场以及建筑周边绿地组成。中轴广场以草坪和水池为轴线,有泉由草坪上的花岗岩石涌出,经白色石台流出落入水池,整个过程“涌———流———跌——汇”象征着学校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深刻含义。内化的传统———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理念“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则被转译成景观的核心语义[4]。如何将办学理念融入到景观中是设计的一大难题。设计师将办学理念中包含的“山、水、树、人”四种元素与宋代范宽的名画《溪山行旅图》进行转译。下沉庭院以《溪山行旅图》为主题,配合叠水、简化的几何“山形”和树形的雕塑,在面积2.5hm2的小场地内巧妙地呈现了“山、水、树、人”4元素,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5总结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7

1.1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关于历史文化,可以通过建筑雕塑景观和文化长廊来体现。校园文化还可以借助绿色植物来体现。不同的文化元素提取,可以使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方式和景观载体来达到设计的目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这个载体的延伸,是学校和学生之间一种无声的交流,同时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因此中学校园的景观建设要与校园文化相协调,通过景观环境的建设体现和突出校园文化,表达一种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创造和谐一致的氛围。

1.2素质场所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因此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和技能,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智力等方面。校园环境景观给学生提供创造交流、表达、启迪等的场所,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3学生认知自然的要求

中学的学习特点决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集中在校园中活动和生活,较少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因此校园的环境建设要体现自然的特点,把自然搬到学校中,规划和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的人工自然,通过增加校园绿化树种种类,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优化树种配置方式,创建自然群落结构,加强校园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学生亲近自然、认知自然的要求

1.4校园绿化覆盖率的要求

标准化校园建设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求校园绿化要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率,校园绿化覆盖率要与校园的绿地率有机的结合,互相协调,使校园绿化既满足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1.5校园安全的要求

由于校园绿化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因此在校园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死角,从而构成校园的安全隐患。因此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校园安全的要求,在景观布局,绿化植被的结构上,校园灯光设施等方面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校园安全。

2中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的使用者是中学生,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中学生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学习的要求,还要关注中学生的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中学生创造合理的交流和嬉戏的场所,突出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位于某一地方的中学校园的文化总是要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以自己身边常见、常听说的人或者事物为楷模,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其精神为激励,鼓舞斗志。因此,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内涵,要结合当地的地方文化,并与校园文化相辉映,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突出学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2结合景观创建生态合理校园

校园景观设计一部分是美好景观的创建,另一部分是生态环境的创造或者改造。第二部分的意义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中学校园总是处于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中的专用绿地范畴,在城市景观生态中,是城市景观结构的一个斑块,其作用和地位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讲不可忽视。另外,校园绿化本身又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只有构建合理的生态结构,植被群落结构和良好的植物配置,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校园生态系统。因此,校园景观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生态群落理论,创建景观美好,生态合理的校园绿化环境。

2.3建立和谐的场所提高校园安全性

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园有限的空间,形成搭配恰当,功能合理,结构适宜的场所,满足中学生对课堂外场所的需求。校园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并且中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校园安全是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校园的安全性,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要考虑设计通透性的植物群落,将花灌木等低矮遮挡视线的植物退后到墙基,避免由于遮挡视线造成的视线死角。

3中学校园景观设计思考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8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景观设计;文化表达

引言

我国职业教育高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国发(2019)4号,方案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更是高歌猛进。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半壁江山[1],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地更新着办学的理念、模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展示的载体,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文化对高职内涵式提升,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有必要探讨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内涵、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文化景观的文化表达,从而优化设计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

1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内涵剖析

校园景观是对校园文化的象征性表达,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设计相融合,营造舒适开放的学习生活环境,涵养着高等职业院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发挥着隐性教育的功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应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相结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内核与表现形式的统一。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应当包含内化符号和外显要素两个方面。

1.1内化符号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内化符号是院校的人文性景观,表现着院校的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凝聚着院校的文化内核,可以在师生间形成一种对校园文化的向心力,增强师生对于院校的认可度和归属感。(1)校徽。校徽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标志,代表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2)校训。校训是对校园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规范指引着学生的行为。(3)校歌。校歌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化表现,体现了院校对于校园建设的美好构想。这些内化符号是校园景观建设的内核,引导着校园外显建筑的构造。

1.2外显要素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主要由建筑、道路、广场、植物、水体、公共设施和雕塑等构成,这些要素分布在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中,是校园景观的外显要素。(1)建筑。建筑空间是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师生教学、实训实习和日常活动的重要基地。(2)道路。道路是沟通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桥梁,合理有序的道路设计有助于提升校园景观的连通性。(3)广场。广场是高等职业院校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是师生课余休闲活动的场地。(4)植物。是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5)水体。水域在校园内交错分布,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放松休闲的去处。(6)公共设施。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设施主要包含路灯、指示牌、休闲座椅等,具有公共服务性。(7)雕塑。雕塑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标志所在,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景观。

2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通过外化的建筑、道路、广场、植物等景观,内化的校徽、校训、校歌等呈现出一定价值观取向,在无形中营造了高等职业院校独特的文化氛围。

2.1注重思想引领,彰显办学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文化表达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展现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以高度凝练的符号表征引领着师生的发展方向[2]。各所高等职业院校间差异明显的文化景观设计展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引领着学校不同的发展方向。

2.2营造文化氛围,凸显育人功能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以名人字画、标语口号、石碑木刻等外在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方式。一是通过有感染力的标语口号引导着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以别致生动的景观环境提升师生的审美情趣,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用“一步一景”的别致设计打造“风雅机电”的文化氛围,陶冶着师生的文化情操;三是借助各类文艺场所的修建传承中华文化,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非遗展览馆承担起广西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2.3凸显职业特性,营造职业氛围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直接面向社会与企业,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的特征。这种特性使得职业院校在景观设计上也更偏向于职业性的表达。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内摆放的波音737飞机直观地展示了该校飞机维修专业的风采,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VR特训教室体现了学校注重实践实训的理念。这些高等职业院校对校园景观职业化的塑造与普通高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着职业教育的独特风貌。

3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承担着文化表达的功能,然而目前的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仍存在许多景观设计上的问题与误区,导致高等职业院校景观设计无法很好地发挥文化表达功能。

3.1存在问题

3.1.1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存在整体规划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布局凌乱,彼此间的关联性较弱;二是校园建筑建造零散,给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三是新建造建筑与已有建筑之间存在隔离,缺乏整体性。

3.1.2缺乏教育功能

高等职业院校在提供基本的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日常生活服务之外,还应注重发挥校园景观对于师生精神生活的熏陶,即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3]。目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景观偏向于实用功能,对于教育功能的阐释不足,比如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建筑楼的命名方式以阿拉伯数字或者是英文符号进行简单标记,忽略赋予建筑楼更深层的文化教育引导价值。

3.1.3缺乏高职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建设应当体现出职业教育属性,但是走进国内的一些高等职业院校,感受不到其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差异性,高职特色式微。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教室内的标语多为励志的名人名言,缺少对于职业教育道德精神与道德情操相关品质的宣扬。

3.2影响因素

3.2.1自然因素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构建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例如气候、水体、地形等因素。气候特征的不同导致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风貌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富含水体资源的高等职业院校比水体资源缺乏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园景观构建上更具有优势。地形的不同也导致校园景观分布的差异,平坦流畅的地理特征更有助于校园景观的有序布局,多山的地理特征易造成校园环境的分割,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性的视觉效果。

3.2.2社会因素

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社会经济密切结合,其校园景观的建设也受到当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主体的影响。政府是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主要经济支持者,资金保障和政策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景观建设。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也制约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景观,与企业合作密切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景观布置中必然融入企业的设施、文化等元素。此外,高等职业院校所处地周边的环境特征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景观与之相协调。

3.2.3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是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文化背景会影响着其校园景观的建设,注重文化传承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新建造校园景观时必然会考虑到对学校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校园景观的建设,极简主义理念引导下的校园景观呈现出简洁有序的状态,而富有人文色彩的设计思想呈现的是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景观。

4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优化设计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景观设计在文化表达上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设计应坚持整体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应重视校园文化景观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以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彰显高职办学特色。

4.1设计原则

4.1.1整体性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是一个整体,各个景观设计元素之间可以存在差异性,但是在整体上必须保持一致,呈现出统一、协调、有序的整体建筑风格。

4.1.2开放性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各部分之间应呈现出联通、开放、自由和包容的特点,校园景观既应展现出各功能区间的差异,又应当相互沟通协调。

4.1.3职业性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性质决定其景观设计必须坚持职业性原则。校园景观应将“工学结合”的氛围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将企业实训基地、实践中心等场所纳入校园景观设计。

4.2优化设计

4.2.1进行校园景观整体规划

一所院校的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经过岁月打磨而源远流长的。要保留和传承校园景观,就要注重对其长远的整体规划,使得校园景观不在变迁中失去其文化底蕴。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时注重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校园景观整体规划当中,确定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发展布局。一方面是要注重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形成底蕴内涵丰厚的校园价值取向,并将校园文化内核融入到校园景观建设当中[4];另一方面要注重校园景观建构的协调性,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校园扩充情况,合理布局高等职业院校生活区、学习区等区域,为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提供便利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4.2.2发挥校园景观教育功能

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即是校园景观通过承载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塑造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要发挥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一是将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标志融入到校园景观整体构建中以沉浸式的校园景观设计教化学生;二是发挥教学区建筑、雕塑、园艺的功能,使校园景观成为学生学习工程、园林等专业的重要场所;三是注重校园景观的科普与宣传,通过设置醒目的名称标识,给绿植悬挂科普介绍牌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于校园景观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校园景观的情感。

4.2.3凸显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高等性与职业性双重属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既要有与普通高等院校相似的地方,又必须具有自身特有的职业属性。高等职业院校要凸显办学特色,就必须凸显出自身的职业属性,将职业文化与校园景观的布局紧密结合。一是要将企业文化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景观中,通过标语、符号等形式展现行业、企业特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二是将企业设施、工作场地等融入到高等职业院校中,在校园景观中增添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是增加创业孵化园和职业指导中心等校园景观,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