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技术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验室技术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实验室技术管理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样品管理;检测方法;环境保护

粮油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为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的改进和完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应该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粮油检验实验室管理,就是以粮油作为检验对象,最终出具粮油检测结果报告(证单)书的全部过程的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两大部分,技术管理是基础。技术管理,即对人员、仪器设备、样品、检测方法、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1人员管理

为了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工作人员的配备和任职资格条件加以明确,并区分不同情况制定相应培训计划,进行考核和认可,确保人员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

1.1人员任用原则

检验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验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验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确保为客户提供的数据公正、准确、科学。本粮油质监中心从事粮油检验活动的人员,只能在本实验室执业,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机构从业;绝不聘用法律法规禁止从事食品检验的人员。

1.2人员资格确认与监督

所有从事与检验工作有关的人员,涉及抽样、检验、签发检验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持证上岗。培训和实习人员不得独立从事检测工作,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任命一定数量的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应由熟悉检验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承担,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对检测场所、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主要步骤、重要的检测任务及新上岗人员进行重点监督。质量监督员做到工作认真负责,监督记录及时、客观、真实,对发现的不符合工作及时纠正,并跟踪检查纠正结果。

1.3人员再教育

为了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及质量意识、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确保人员技能水平持续满足工作需要,实验室应持续、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仪器设备管理

2.1仪器设备的验收与使用

仪器设备到货后,可由检验科负责人组织供货商(必要时)、质量监督员、检验员、设备管理员一起开箱,清点件数,且按使用说明书或装箱单检查有无缺件或损坏,验收确认无误后,设备管理员签收,相关人员填写验收记录。设备安装于合适固定位置,安装环境要符合仪器技术要求,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还需厂方技术人员根据仪器设备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同时进行仪器使用操作培训,由设备管理员会同档案管理员存档。当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或使用说明书)描述不够完善或操作性不强,使用的语言(英文、德文、日文等)操作人员无法准确地阅读理解等时,则应编写作业指导书对该方法进行补充和细化。经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使用前还需经检定/校准或验证合格,并在仪器设备上贴上标识(包括上次检定/校准日期、下次检定/校准日期或有效期)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经检定、检定不合格、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对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后方可操作,做到持证上岗。检测人员在操作仪器设备时,首先检查仪器设备标识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违规操作,大型仪器设备需专人操作并负责日常维护保养。仪器设备若发生故障,要及时修理,并要有记录,维修过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校准等方式,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且要标识其状态。

2.2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

在平时工作中,应注意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功能性检查,维护周期一般为三个月,非计量仪器设备一般按六个月进行一次功能性确认,而且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相关技术资料(含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等)规范统一放在明显位置,以方便工作人员取用。各检验室要保持环境清洁、整齐,仪器设备的放置应便于检测人员操作;检测方法中对环境有要求的检验室,应配有温湿度计。各检验室都需配备灭火装置,以防止发生意外,切实保证仪器设备、人员安全。检测人员在操作、使用仪器设备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水源,对仪器表面及内部擦拭干净。设备管理员对长时间不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对其进行标识与维护、保养,并要做好相关记录。

2.3仪器设备的标识

每台仪器设备都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标识分为“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三种,非计量设备要用类似的彩色标识,表明其经验证后所处的状态。状态标识中应包含设备编号、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检定/校准单位等。合格证(绿色):一般表明计量检定合格者;或不必检定的设备,经检查其功能正常者(计算机、打印机);或设备无法检定,经比对/校准或鉴定适用者。限用证(黄色):表明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或测试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或降级使用者。停用证(红色):表明检测仪器、设备损坏或部分功能失效者;或检测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不合格者;或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或检测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者;或设备部分量程精度不合格;或长期不用的检测仪器、设备。

3样品管理

3.1样品接收

样品管理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检查样品的外部包装、状态、数量、附件、要求(贮存条件、处置要求、维护要求、检验说明、保密及是否退样等),确定无误后,与客户办理委托手续,填写《检验委托书》(一式三份)。委托方提供的样品和资料不真实或样品不适宜检验时,检验部门应当拒绝接受委托。样品管理员接收抽样样品时,必须与送检人(或扦样人员)共同清点样品,检查记录样品状态、封条是否完好,并根据扦样记录填写样品登记记录。

3.2样品识别

样品编号是样品的唯一性标识,可在“样品标签”中体现。唯一性标识有两个作用:一是确定样品身份,是样品在检验、保管中的唯一代号;二是保证了样品信息和样品的分离,在检测过程中处于盲样状态,排除了实验数据的人为干扰因素,为下一步的留样再测、实验室比对、质控样品添加提供了前提条件。样品编号由检测年份和样品的流水号组成加以识别,样品编号方式为:AAAABBB,AAAA为检测年份,BBB为流水号。样品的检验状态,在样品标签上用“备样”、“待检”、“在检”、“已检”加以表明。

3.3样品储存

检验室应设有专门且适宜的样品存储场所,储存环境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分类存放。由特定贮存环境要求的,要配备专用贮存设备,严格控制环境条件。检毕样品留样期不得少于报告申诉期,留样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检测不合格的样品可延长保存期;特殊样品根据要求另行商定;留样期满,样品管理员申请处置并实施。

4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是实施检测的技术依据,正确的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结果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为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对开展的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控制。

4.1检测方法的使用

首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如缺少作业指导书会影响检测结果时,应编写作业指导书。所有与检测工作有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应确保现行有效并易于工作人员取阅。根据客户要求,使用客户指定的检测方法时,但仅限本中心通过资定认定项目,由技术负责人核准并与委托方协商,形成文字协议,方法偏离的在检验报告中注明。当客户建议的方法不合适或者已过期,应通知客户。

4.2新方法确认

新标准颁发后,一律按新标准执行。当新、旧标准同时存在时,要做好比对试验。使用新标准、新方法实施检测,应对所用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条件予以确认,以证明能够正确使用该新标准实施。同时还应从以下几点做好新方法确认工作:编制原始记录表格格式、操作规程;培训检测人员;相关检测人员负责准备新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和试剂等;购置所需物品;新仪器的计量检定/校准,建立仪器档案。如果新标准只是代号变更,其检验方法、技术指标或参数没有变化的,只需将标准名称和代号用文字说明统一汇总后报当地质监局办理标准变更手续;如果新标准不仅年号发生变化,检验方法、技术指标或参数也随之变化,应向当地质监局申请扩项评审。实验室应每季度向当地质监局信息所查询一次,如发现新标准或版本更新,立即购买,保证标准规范现行有效。

5环境保护

通过必要的设施设备,对“三废”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处理,以确保符合环境和人身健康的要求。一般应遵循两个原则,一合法,即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环保部门的规定处理;二彻底,即必须彻底处理,确保对空气、水、土壤等不造成污染。

5.1废气处理措施

溶液吸收法:溶液吸收法即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除去其中有害气体的方法。常用的液体吸收剂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液,它们可用于净化含有SO2、HF、SIF4、HCL、CL2、NH3、汞蒸汽、酸雾和各种组分有机物蒸气的废气。固体吸收法:固体吸收法是使废气与固体吸收剂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被分离出来。此法主要用于净化废气中低浓度的污染物质。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可直接通过通风排风设施设备排离到大气中。

5.2废水处理措施

中和法:对于酸含量小于3%~5%的酸性废水或碱含量小于1%~3%的碱性废水,常采用中和处理方法。无硫化物的酸性废水,可用浓度相当的碱性废水中和后遗弃。萃取法:采用与水不互溶但能良好溶解污染物的萃取剂,使其与废水充分混合,提取污染物,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化学沉淀法:于废水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之与其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然后进行分离。氧化还原法:水中溶解的有害无机物或有机物,可通过化学反应将其氧化或还原,转化成无害的新物质或易从水中分离除去的形态。

5.3低毒废渣处理措施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2

一、加强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在实验室,每天面对的就是来化学实验室上课的师生,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教学能否顺利完成。化学实验室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失误,甚至会酿成重大事故的发生。农林院校实验室人员历来都是让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通过传、帮、带,指导新进实验室的年轻人的工作,加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的调整和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的同时,对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化学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实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及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的培训,经常派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外出参观交流,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不断汲取别人工作中积累的优点和长处,改进自己的工作,支持有关学科知识的进修培训,调动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仪器设备的管理日常化,提高其使用效率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使用是学生做化学实验的主要仪器。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各学科各专业每个单位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二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三十多人,代课教师在实验讲解过程中虽说反复强调演示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但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不可能手把手教每一个学生操作,导致学生操作不规范,仪器破损率非常高,有时一次实验课下来破损率竟达30%—40%,不但实验室管理人员增大了劳动强度,还给学生养成了浪费物品的坏习惯。二是大小件仪器设备:在大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代课教师在演示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时,由于一个班学生太多,有些学生压根就没听明白老师讲的操作步骤,从而造成学生按着自己想象的步骤使用仪器,致使仪器设备一次课下来就坏了;学生不规范操作使得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很低,造成仪器设备维修率极高。

对灵敏度高的精密仪器,因光电仪器自身的特点,要求存放的空间必须是干燥、清洁的固定场所,并严禁在使用过程期间来回搬动。仪器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学校和化学实验室要建立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不当操作防患于未然: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就把本学期化学实验所需用的所有玻璃仪器、大型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及损坏后的赔偿办法印成专门的手册分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册;在实验室上课的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认真小心操作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实验设备的管理参与性,在初次实验时应抽出一定的时间详细的讲解各项仪器设备,并在每次实验前再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与实验管理人员共同完成仪器设备的管理。

三、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农林院校化学实验室一般都设有各种不同科目类型的化学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的实验内容不尽相同,并且面向全校大多数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多,实验室所需的化学试剂种类多、数量大,且大多都是腐蚀性强、毒性大的危险化学品,因此需要科学、合理、规范管理这些贮存的化学试剂,否则不仅会给实验教学造成很大麻烦,还会带来安全事故隐患。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高校学生投毒案件及学生被硫酸毁容惨案的发生,都是因为化学试剂管理存在问题才造成的严重事故。化学实验室应设有单独的试剂库存放各类常用的化学试剂,并有专人负责做好每学期的计划、领购。为便于查找和取用,管理人员将试剂进行分类。

化学实验室承担的是全校所有有关专业的化学实验课,一般上半年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下半年开有机化学实验课及专业化学实验课,所用试剂品种门类繁多,因此管理人员将试剂细化分类,基本上按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分库管理,库房的所有试剂橱柜上和试剂瓶上贴有有标签,便于各实验技术人员领取试剂时查找。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领取试剂时,要填写清楚领取试剂的名称和数量,便于库房管理人员对所管试剂进行动态管理,对试剂的购买和补充做到心中有数。化学试剂不管是库房贮存还是每个实验准备室存放都应存放在通风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因有些化学试剂具有挥发性,多种试剂存放在一个空间,再加上通风设施跟不上,靠自然通风,不仅给实验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总结

农林院校化学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琐碎,接触和面对的又是全校的学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任务繁重,提高化学实验室全体人员的管理水平,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范淑君 董恩梅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第二篇

一、改善实验室药品的管理

对于实验室的药品的管理,首先从购买开始,我们应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安排来按需购买,由实验室老师在学期末统一申请需要购买的药品,其中包含规格、数量等等。其次是对于药品的保存、发放。众所周知,一般对于实验药品均采用分类、分开保存。如对于有毒、危险、放射性等危害大的药品应是按照规定统一进行采购,另在实验室设置专库,对其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两个保管员,做好并完善危险试剂的借还制度。然而对于一般类药品,如无机盐、金属、各种有机物等等可以按照教科书中的分类进行安放,同时对其进行编号,输入电脑,有利于查询。另外对于各类药品的借还不仅需要填写书面的证明,同时将其基本信息录入电脑,这样方便其他人的借还。此外,对于实验室中过期药品的处理也应重视,应做到处理后无危害可排放,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实验室中常用药品或公用试剂应做到互相交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药品的堆积。

二、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

第一,应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定期维护,及时维修。具体来说,①实验仪器设备的存放,每一个实验设备对外在环境的要求不一定相同,我们应严格遵守其存放要求,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等,他们不仅需要单独存放,还需配备空调和空气湿温表。②做好仪器保养,对于精密的仪器,我们应做好完善的保养,保证它的完好率,定期做检查,确认它的使用完好。第二,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是做好教学和科研的关键所在,固我们应遵循:实用性、完整性、使用安全性等。实用性即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即是适合学生使用的,而不要求大型的精密仪器,然而在进行科研是可以选择高精密度的仪器。完整性则是要求仪器各方面的配备要齐全,确保其能够进行实验。使用安全性就是使用时不仅要保证操作者的安全,更要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第三,正确的使用实验仪器。对于任何一台实验仪器,我们都应严格遵守它的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它的损耗,保证它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它的寿命。

三、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管理

对于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我们应分别制定不同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循。具体来说,第一,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实验室教师应做好每次的上课记录,其中包括授课班级、所受课题、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等,另外对于所用的药品应进行严格的记录,方便于下次教学。第二,实验学生管理。学生每次的实验报告应严格按照所要求的格式进行书写,另有毕业论文,应在指导老师确认可行性方案后并经其同意方能进入实验室。第三,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应做到每日认真填写实际的工作日志,确保实验室每周检查一次,并且将检查情况详细的进行登记。另外,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实验室的人才建设,鼓励教师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积极引进人才,扩大奖惩力度,这样有助于加快学院学科建设的步伐,提升学生及老师科研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3

本文针对当前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指出当前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了提出了基于桌面云的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并分析了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

关键词:

桌面云;多媒体;实验室;体系建设

1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构建问题日益被提升。另外,由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配置较低、软件程序维护不及时、实验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等[1],导致教学工作存在一些困难。本文在以上问题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困境,同时介绍了传统实验室具有的一些问题如设备使用不当、仪器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等[2]。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多媒体计算机和桌面云所具有的优势,构建基于桌面云的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是目前创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新举措。

2基于桌面云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

2.1服务器虚拟化

在桌面云的技术优势下,构建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系首先要计算出一个实验室所需要的虚拟机个数,然后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一台虚拟主机[4]。针对这台虚拟主机下载并安装全套的教学软件和相应地操作系统,同时利用同步相传软件将教学视频及其资料数据传到另外的虚拟计算机中。桌面云技术下的多媒体实验室管理简单容易主要表现在其设备维护、软件安装都是在一个服务器里,避免应用软件的过度反复安装,不过同时也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有了严格的技术要求。

2.2客户机虚拟化

按照使用领域的不同来说,桌面虚拟化技术可以看成是虚拟化的一部分。桌面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建立在服务器资源上的计算机模型,把中心服务器虚拟多个桌面计算机,最终利用瘦客户端提供给使用者,使用户感受到与使用普通计算机操作流程相同,都是在服务器中对数据进行操作处理。在桌面云技术下的客户机接入方法有普通计算机和专业瘦客户端。普通计算机一种方式是使用Web技术,另一种是安装桌面客户机软件以及远程协议,此时本地计算机必须具备足够的硬盘与技术空间资源,来应对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还有一种方式是把普通计算机与无盘工作站这一先进技术相匹配,在计算机硬盘上实现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合理分开工作,同时师生还能够用笔记本配置相应的客户端来操作虚拟化系统[5]。专业瘦客户端方式是把远程桌面接入协议安放在计算机内部,这样进行操作比较简便,本地无需再配置操作系统,故其成本较低,而且维修服务时间也比普通计算机长。

2.3虚拟化网络管理系统

基于桌面云的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存在物理隔离,两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是需要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承担,因此这中间的网络技术便是虚拟化的核心所在。如果中间网络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客户端便不能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实验室将不能进行教学工作。其实验室和终端服务器是利用一条链路进行信息联通,如果网络发生故障或者负荷较重,两者之间的网络将出现断开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桌面云的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设置备份连接,以保证网络通讯的稳定和网络系统的传输功能。此拓扑结构配置了冗余协议来控制链路的正常信息传输工作,此时备份链路无需进行工作。但是如果链路不能正常运行时即出现问题的时候,将立刻使用备份链路来进行网络通信。网络的虚拟化是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工作,必须使用性价比好、能进行虚拟化且包转发较好的硬件设备[6]。建议把两台交换机设备虚拟一台来工作,当部分节点工作负荷较重的时候必须设置光纤交换机来保证正常网络工作。在网络出口地方安装防火墙设备来保障内外网的彼此隔离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

3结束语

伴随着桌面云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管理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来说,桌面云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者:孙海松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宝军,周巍,何进.桌而云系统中的带宽及网络需求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3(3):16-19,23

[2]崔益峰.桌而云在高职院校教学用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2(7):66-68

[3]程雷,金艺.桌而云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8):193-195

[4]丁鼎,何进.而向一体化桌而云架构的资源调度与管理策略[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4):31-35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机械学科;共享理念;开放机制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1].高效有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验室建设进展

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机械学科为背景,致力于制造学科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材加工、光电材料加工、超硬工具制备.研究院目前已完成了1700m2的实验室建设,拥有涵盖制样类设备、加工类设备、在线检测设备及大型检测设备等82台仪器设备,其中贵重仪器设备35台,搭建了加工平台、工具制备平台及检测平台三大平台.作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在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院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以共享理念为前提下机械学科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以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把重点实验室开放成为全校以及面向社会的共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2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开放不足.高校大部分院系实验室是以专业为基础,依托原教研室建立起来的,为了便于各自管理,大多实验室小而全,相互封闭,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专业相近的实验室重复同质化建设,相近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的交流.很难形成学科间互相交叉渗透、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局面,对学生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全面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效果[2].部分实验室即使开放也是针对院内或者校内,但学校内部学科资源非常有限,即使面对校内开放也不能达到完全的开放发展.真正达到实验室的开放应该不仅面向校内更应该面向校际和校企开放,这样既可以发挥各学校之间的学科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提高实验室的发展水平,也可以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2)仪器设备共享不足.长期以来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均是重视购置而疏于管理,仪器设备共享意识缺乏,共享信息渠道不畅.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分散在各个教研室和学院内部使用,各实验室常常根据自身需求来添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往往追求“小而全”[3G4].一方面,不同院系之间很多设备重复购置,无法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造成资产闲置形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仪器共享信息平台,有关仪器购置和开放共享的信息不畅;造成校内各院系不清楚学校仪器设备的分布状况,校外人员使用学校设备需经过繁琐的手续审批,缺乏畅通的共享信息资源渠道[4].(3)实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是实验室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一些高校只重视大型仪器的档次、仪器设备购置所需金额,购买仪器设备后缺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养维护,仪器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从而导致仪器不能发挥长期高效使用的价值.很多使用频次较高的仪器设备是由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使用者水平参差不齐,维护起来难度较大.有一些大型精密仪器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前期培训才能上机使用,对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实验管理人员专人操作[5].长期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被归为教辅人员,处于理论教学和服务科研的从属地位,该岗位责任大、事情多、薪酬低,除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还有仪器设备需要专门维护管理,因此会出现应聘人员少、流动性大、岗位实验管理人员不足的状况[6G8].如果仪器设备管理不能保证足够的人员并投入足够的精力,那么仪器的管理维护、功能拓展、延长使用期限等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也将受到影响.

3转变管理理念,实现共享发展

3.1实验室开放共享———校内、校际和校企共享共建,实现实验室开放共享

实验室共建共享一般划分为三种模式,即高校内部的实验平台共建共享模式、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实验室共建共享模式、以及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共建共享模式[9].研究院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稳固推进实验室开放共享:(1)组织专业培训,实现校内完全开放共享.研究院科研实验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拥有完善的研究生———本科生传帮带制度;实施项目制现场教学法,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通过观摩教师现场操作来深入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学习的深度;(2)构建协同创新体,实现校际实验平台资源开放共享.研究院目前已与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展开合作,建立大型精密设备共享账户;定期开设学术讲座、高端论坛等,各高校之间相互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3)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资本与技术融合共享.研究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业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帮助企业实现传统加工装备改造升级;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将团队研发的金刚石工具产品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在企业中推广搭建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式管理,可实现学科间互相融合渗透、学校之间实验室科研平台资源共享、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

3.2仪器设备使用共享———构建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性就必须打破以“封闭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理念,构建共享理念下的大型仪器开放机制,需要进一步扩大针对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的涉及领域和范围,切实做到“以机养机”[10].研究院积极构建共享平台,有效实现了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1)搭建预约平台,加强仪器资产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信息及时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布,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透明度,使校内外资源利用者更及时、更便捷地获得相关仪器设备使用资源信息;加快构建仪器共享综合服务平台,针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预约、收费标准、运行情况等信息逐步联网对外公布,有效提升仪器在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中的使用频次和运行质量[11];(2)夯实过程管控,确保仪器设备安全高效运转.研究院严格监管实验室管理细节,持续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管理经验,注重实现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培训与定期的保养维护;每个大型仪器设备旁张贴设备介绍、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定期汇总实验仪器运行状态及使用情况;(3)建立有偿使用机制,实现仪器设备“以机养机”可持续运转.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均实行有偿使用,收费标准逐步与市场接轨,避免了对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滥用;有偿使用所得的分析测试费用,按照财务规定一部分上缴学校财政,一部分用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兼职设备管理员(学生)劳务费发放,有效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持续健康运转.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种工作理念.要逐步实现统管共用、专管共用、专管专用、无偿使用、有偿使用等都可以在平台上统一计时统一管理,实现透明有效运转[12].通过构建共享平台可改善仪器设备的开放条件,提高仪器的开放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有限资源在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共享[13].

3.3仪器设备管理“共享”———专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和博士生共同参与仪器设备管理

实现实验设备的换代更新,高精密仪器的不断购进是学校提升科研实验平台建设水平的一种必要途径和趋势,由此也亟需提高实验技术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钻研能力及管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现阶段的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制造工程研究院构建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系,即专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和博士生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1)专职教师理论指导.参与管理的专职教师均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熟悉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原理,能为所负责的仪器设备提供日常技术支持,对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及时纠正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避免学生非正常使用仪器设备;(2)实验管理人员宏观掌控.实验管理人员负责学生日常实验的统筹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上机培训、精密仪器设备操作等,制定精细的管理规章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有序发展;(3)博士生日常管理.全日制博士生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管理与个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大型精密仪器,经过专业实验室安全培训、设备使用安全培训及设备操作培训认证,获得相关资质证书后可参与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与保养维护,并负责为外单位人员操作仪器设备,进行样品加工或检测.博士生参与管理,不但可以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技能,而且可以解放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压力,延长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解决因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导致的管理混乱等问题;(4)奖励与约束机制并用.对使用效益高、科研成果显著的仪器设备三方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根据每月服务的机时数及设备的完好率发放补贴,优先安排外出交流学习;对不称职的管理人员给予批评、处罚、甚至停用.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到赏罚有度、积极高效.

4结语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传媒类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传媒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传媒业成为发展变化非常快速的行业。传媒类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采购前期计划、设备采购和验收、日常管理等内容。同时还要建立传媒类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在传媒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传媒类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1采购前期计划

采购计划管理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开端,高校要在符合传媒行业和传媒类专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出科学的采购计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能够满足科研、教学的需要,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1],促进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采购计划是否合理完善、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关系到整个采购活动的质量[2]。采购计划中应明确所需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材质、规格型号等内容。传媒类实验室配置的仪器设备,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品种多,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制订的技术参数和对所需产品的描述不符,常导致中标的产品质量低劣,或者采购的产品并非实际所需。在对采购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过程中,要注重审查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使采购的仪器能够满足科研、教学发展和实验的需要。论证结束后,设备采购部门还要结合学校经费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采购[1]。

2采购和验收

2.1实施采购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政策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以我校融媒体新闻制播实践平台项目为例,该项目基于综合实验楼12层的3个老旧演播室的改造,建成全新的用于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包括全媒体演播室、指挥控制中心实验室等。项目使用2017年改善高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于2017年7月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招标采购。在传媒类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品牌效应,与传媒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以服务形式引入企业资金设备,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双赢,提升实验中心的装备水平[3]。我校融媒体实验室就是采用了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完成了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具体采购项目见表1.随着传媒类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虚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采购工作也变得日益复杂。传媒类高校可联合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数据参数库,集各方智慧,对传媒类高校实验室现有及所需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逐条、逐项论证,完成数据参数库的建设。数据参数库中的各项技术参数既要符合招标要求,又要保证采购的仪器设备是质优价廉的专业产品。另外,数据参数库要随时更新,以便采购人员随时借鉴和参考。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跟上传媒类高校的发展步伐。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二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提高业务能力[2],能够在采购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三要引入考核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2.2仪器设备验收

仪器设备验收是采购人员依据采购合同、设备出厂指标等对仪器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进行核对,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验证的过程。通过仪器设备验收,采购人员可以鉴定供应商所提供的仪器设备的质量,审验是否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和法定标准。验收结果是当事人分清法律责任、进行有效索赔和理赔的重要依据。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到货接收、开箱检查、安装调试、试运行及交付使用[4]。主要验收步骤为成立验收小组进行检验、编制实验仪器设备验收报告、进行验收总结,一般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的仪器设备验收工作。传媒类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大部分是价格较高的广播电视专用设备或视听设备,在验收工作中,非标设备、专业设备验收的难度较大。对于复杂的项目,采购人员还应邀请相关的专业机构参加验收。很多传媒类高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既包含仪器设备本身的采购又包含一些工程建设的内容,验收时情况比较复杂。如我校录音间改造项目、4K演播馆音视频设备项目、融媒体运行中心设备项目等,这些项目采购的仪器设备主要是广播电视专用设备和视听设备,这些设备需要调试和安装,同时改造过程中还要进行一些工程建设,而招标时的技术参数只关注仪器设备方面,导致验收时工程方面的内容没有具体指标或参数可供参考。对于该类项目的验收,应特别注意专家的选择,除了要聘请相关的设备专家外,还应该再聘请一到两个工程专家参与把关[5]。

3日常管理

3.1归档管理

采购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完成验收工作之后,应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和资产管理卡片。进行固定资产登记时,需要填写使用管理部门、设备名称、设备分类代码、取得日期、品牌规格型号、经费科目、设备用途、数量、价值、厂家、供货商、存放地点、使用人等信息[6];在资产管理卡片的业务记录中,应随时记录该设备的使用、维修、处置等情况信息。通过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上述事项的电子化管理,该系统具有灵活方便、记录清楚的特点。在创建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和资产管理卡片后,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及实验室还应定期进行清点核查工作,以保证账实相符。

3.2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使实验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主要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及实验仪器的保养、维护和维修等[1]。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能大幅减少故障的发生率。任何一台设备,都需要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特别是传媒类高校实验室中的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做得不好,会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寿命,也会造成学校资源和财产的浪费[7]。

3.3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安全防护工作的重点场所,高校实验仪器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出现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件,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1]。传媒类高校实验室规模大、设备更新快、人员流动性强,加大了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难度,这便需要管理部门做到同步更新安全制度、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责任,及时跟进安全管理和控制策略。

4建立传媒类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

4.1搭建校际及校内资源共享模式

传媒类高校实验室应按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8],建立校内共享制度,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打破学校内部的壁垒,放大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益,鼓励全员开放、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实验设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实验室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成果。传媒类高校实验室资源应通过整合与归纳,建立全国性的校际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对传媒类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让办学层次不同的高校间实现资源互补,同时让全国各地的传媒专业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平台提高专业技能与认识。搭建校内、校际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实验教学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传媒类高校“立足传媒、服务全校、面向社会、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

4.2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信息化系统

加强传媒类高校实验室资产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保证共享信息渠道的畅通。对于具有开放功能和开放能力的传媒实验室及仪器设备,高校要将其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在网上公布,增加开放服务机会。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还可以尝试虚拟化创新管理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即VR技术)是一项集计算机图形、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传感、3D显示、人机交互等于一体的新技术。我校始于2016年的“VR+校友拜年”活动,便是突破技术边界、拓展场景表现的尝试,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互动形式和内容体验。VR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现场感。可以尝试将这项技术引入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的工作中,使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服务系统,预先了解和体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功能作用、使用效果等。

4.3完善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机制

传媒类高校应完善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以维护传媒类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正常运行和发展[9]。

5 结语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6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室;管理

人体形态学是医学生来校首先要学习的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教学必不可少。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实用技能型人才,实验项目和内容多,所以,实验管理工作一直是比较棘手的事情,也是教学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怎样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实验室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和设备的作用,是每位管理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尝试地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方式的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一、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实验管理队伍

实验管理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平时要不断地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育、业务知识的学习,刻苦钻研本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实验质量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育人的前提。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能够进行熟练、规范的操作,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并能及时进行总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认真学习每个标本所显示的结构,对于每一台教学仪器,要学会操作,并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和刻苦努力钻研,才能成为一支训练有素、基础扎实的实验技术管理人才队伍。从2009年开始,本科院校就招用人事性质的本科院校毕业生从事实验室管理,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现在的这些实验管理老师稍微通过业务进修和训练,既能充当实验室的管理者,又能充当给学生上课的教师。

二、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

人体形态学有众多的实验室,很多的标本、模型和仪器、设备,要管理好,仅靠几位实验管理老师和教研室主任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我们采用专职教师和实验老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让有兴趣的专职老师承包管理一个实验室,其可优先使用他所管理的实验室,并管理好实验室资产、卫生、安全以及上课记录。这既充分地调动了专职教师的积极性,又大大地缓解了实验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其释放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院一盘棋的指导下,专职实验管理教师统管整个实验实训中心,包括资产管理、开关实验室、卫生、安全、制定实验课计划、耗材申报领取管理、接待参观等。这种管理模式要求专职教师职责明确,互相合作,在强调利益的同时更强调责任意识。对于实验室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他都要经常去过问,这样实验室出了问题、东西丢了、仪器坏了,我们都可以快速找到责任人,避免了实验室出现有问题无人解决的情况。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目前已将该经验在全学院推广。

三、实验管理制度科学化

实验管理是一门学问,应制定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首先,每次实验课要求教师至少提前一个星期预约,这样实验老师可以根据整体情况,统一安排,保证实验有序进行;其次,只要在实验室上课,不管是什么课,教师和学生都要统一着装,穿工作服,护理专业还要带护士帽,养成良好的职业着装习惯;再次,每次实验课要有完整的实验记录。每次上实验课要求学习委员进行《实验实训登记》,详细填写实习班级、人数、内容、时间、结果、仪器使用情况、实验室卫生清洁情况等,如果用多媒体还要填写多媒体使用情况登记,这样将有利于统计整个实验室利用率和开出率,出现问题可及时查找;然后,每次实验课结束后,留下一组学生打扫卫生,保证实验室清洁干净,并将其作为制度化和规范化长期保持下去;最后,每门实验课,我们都要发动老师编写实验指导作为校本教材,课后让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作为作业。

四、要深入第一线

实验管理老师必须在生产实验的第一线,其办公室应安排在实验室旁边,这样既有利于管理,能很容易投入到工作的角色之中,又有利于随时了解实验室的动态情况从而确保管理到位,还有利于授课教师上实验课时能随时与实验老师联系,及时处理实验的一些紧急事件。

五、实验管理要规范化

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是我们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实验室建设计划应根据医学分院各专业设置情况,按照每个基础课程编写的实验教学大纲,充分合理地进行,并安排好实验室建设,做到物尽其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对实验设备成本的审批。避免铺张浪费,注意实验设备的保养和储存,避免闲置、损坏和丢失实验设备,充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实验器材用坏了和实验器材长期不用放坏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应鼓励老师多使用实验设备。

六、在实验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在人体形态学的教学中要把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实验室内具体的标本、模型、教学软件等实体结构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形态学教学利用标本和模型来验证理论知识,一改过去人为地把理论课和实验课割裂开来,对着标本和模型讲解理论内容的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理解,又节省了实验课时间。为了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形态学实验室配置了八套模型、一套标本、一套挂图和一套多媒体设备、数字人和一块黑板。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节约了上课的时间又节省了上课的空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人体科学馆管理模式

人体科学馆除了为学生学习开放外,还有繁重的社会接待任务,它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是学校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户。社会接待是件头痛的事情,因为它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并且也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的事情。本身医学基础的教师教学任务重、人数少,师资严重不足,要做好这件事往往很不容易。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对于学生上课的讲解,由专业教师自行解决;二是对于社会接待,由专任教师加学生志愿讲解员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成立一个人体科学馆业余讲解员兴趣小组,通过系统培训以及传帮带,使他们能够在业余时间内从事社会接待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又给学生增加了培养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从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不失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八、让思政进课堂和人文教育

每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医学人文主义教育,让学生着装整齐,庄严肃静,在人体科学馆内面对无言良师的大体标本,用解剖学誓词、医学生誓词进行宣誓,使学生懂得敬畏生命。学医不可不学人体解剖学,学解剖离不开这些无言良师的尸体标本。他们贡献出了生命最后的价值,为学习人体构造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在学习人体解剖时一定要注意轻拿轻放。面对这些大体标本,同学们整理着装,站直摘帽,为大体良师们静默一分钟。这样的医学教育以及对各种病理标本的展示,让学生们深切感受生命的价值,更加热爱生命。面对生命,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奇的存在,人体的很多奥秘至今还没有揭示,人的生命被赋予无限可能,但也非常脆弱,我们来校学医的职责就是守护千千万万的生命,更加敬畏每一个生命,人命关天。这样的教育,使学生们倍感责任重大,只有更加刻苦地努力学习,将来才能用精湛的医学技术为病人服务,真正成为一名受人尊敬、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九、结语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7

RFID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属于通信技术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无线实现通信的,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识别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读写功能,使用此技术,不需要在识别系统和目标之间建立任何接触。其组成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以及天线等三部分。电子标签是由专用芯片和耦合元件构成的。阅读器是对数据进行读取的设备,分为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阅读器可以在不接触电子标签的情况下,实现对数据的读取和保存工作,与电脑连接,可对其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是通过射频标签实现射频识别的,由于射频标签往往涉及到大量的个人隐私,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RFID技术在高职学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职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对于实验室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增加了实验设备的投入,如何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保证设备安全,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的实验室资产管理方式主要是在实验设备上贴标签,或者是建立实验室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在对资产进行清查、转移和进行报废时,仍然需要依靠人工进行,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导致人为造成的错误。RFID技术可将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进行标签,并生成电子标签,标签中包含了实验设备的重要信息,如规格、型号等,便于对实验设备进行跟踪记录,而且,教师在申请实验室时,可查看设备的使用状态和使用情况,避免了与其他班级上课地点和时间冲突。除此之外,利用RFID技术可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直观的了解哪台设备需要维护,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在实训过程中,RFID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RFID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动态跟踪,并对进入实验室的班级进行确认,从而保证了在实验室设备使用方面,每个班级都能获得平等享受。一旦发生实验室设备被盗,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跟踪和查找,为设备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3RFID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1标准统一问题

RFID标准并非统一的,这也是RFID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通信协议、数据格式以及频段等,造成标准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就是RFID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果对标准进行统一,是一项及其繁琐的工作,因此,到目前为止。RFID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RFID标准的不同,导致产品出现了互不兼容的问题,在市场中的应用较为混乱,而且经常处于被孤立的尴尬状况,这也给RFID技术在实验室设备资产管理应用中带来一定的影响。

3.2定位技术

在对实验室资产进行清查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阅读器读取设备信息,然后经过计算,得出资产的准确定位。RFID技术运用标签与设备唯一对应的关系,通过阅读器和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通信的信号强度,对设备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实现准确定位,定位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以及如何降低系统成本。

3.3中间件技术

阅读器读取的数据均为原始数据,因此存在着数据大量重复的情况。在将数据进行传送前,需要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所谓处理,指的是对数据的过滤、继承及转发。这些处理过程是由中间件完成的。此外,中间件还肩负着完成屏蔽硬件差异的重要任务,由于目前RFID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这项工作及其重要。所以,为了保证RFID技术的有效应用,应当加大对中间件产品的开发力度。

3.4读取标签准确率

目前,RFID技术在读取电子标签方面的准确率有待提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即使在设备上贴了双重标签,仍然有3%的数据无法读取或者读取数据出现错误,如果仅对设备设置一个电子标签,RFID技术读取数据的准确率仅在78%。除此之外,由于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方向性决定了识别信号易受到干扰,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结语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8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前言

在高校内,实验室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实验基地。实践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高校要注重本校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为学校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国家的更快发展。

1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1.1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缺乏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急剧增加,高校将大部分教育经费都用于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教学楼、宿舍楼及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对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却很少过问,在经费投入上少之又少,造成实验室的一些仪器和设备严重老化,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比较的老套和陈旧,与现代的教育发展严重不相适应。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

1.2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体制上缺乏合理性

目前,一些高校采用的是校、院和系共管的管理模式,而实验室的课程是依据专业来划分的,这就很容易造成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情况,教育经费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很多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依据是实验项目,在规划内的实验项目结束后,实验室就处于闲置状态,这实质就是对实验室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1.3严重缺乏实验室内的专业实验人才

一些高校不注重实验室的教师团队的建设,没有专业技术教师的引进政策,虽然招用了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但是在专业性上还有待提高。另外,高校对实验室内的技术人员不重视,严重挫伤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致使一些实验室的教师得过且过,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奉献的精神,甚至一些实验室技术人员不满学校的忽视,迫不得已选择了跳槽,实验室技术人员流失严重[1]。

1.4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

近些年,在扩招政策的影响下,高校的招生量都在增加,有限的实验室资源无法满足大量学生实验需求,加上高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绝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安排在普通教室里进行实验。可想而知,在缺少必要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下,正常的实验教学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课效果不佳。

1.5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性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主要采用的是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实验室只是供本校和本院系的学生课上使用,一般不会对外开放的,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算有个别的院校比较开明,将实验室对本校学生进行开放,但其实实验内容也往往在教师的规划和指导下完成,对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能力是不利的[2]。

2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工作

高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应该更具专业化,努力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及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起独立的实验中心,对该实验中心实施专业化管理,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管理中的各环节进行梳理,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张贴,其中包括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实验经费的使用等内容。

2.2做好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在高校中,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建设搞好了,将极大的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因此,各高校要做好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外,还要着重做好重点实验室和学科的建设工作。建设重点的实验室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前提,体现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科的优势,促进高校高水平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有利推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3]。

2.3多举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第一,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设立专人对仪器进行操作和管理,并做好保养和维护工作,使得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效率都明显提升。第二,对实验室进行有计划的开放,必将提升实验室设备的使用频率。在设备使用效率提升的前提下,能够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2.4做好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团队建设

要想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就要注重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团队建设,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第一,适当增加高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吸纳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使得实验室内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第二,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要全面改革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制度,适当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敬业精神。第三,做好实验室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考核,奖罚分明,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的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要主要本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实验室不断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丁,邹玮,汤克勤.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23-24.

[2]陈文.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9):266-267.

[3]罗庆华,周良,刘昌敏,黄凯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智库时代,2019(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