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教育范例

小学特殊教育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1

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中国的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教育环境还是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本文就当前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课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呈现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政策,残疾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人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转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更好的生活。

二、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一直是知识的积累阶段,不论是对于正常人还是特殊群体来说,在小学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之后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残疾人群受到身体的影响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较正常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能像正常一样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因此课堂的有效性对他们来说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方便,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三、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第一,提升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观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人们对特殊教育人群不断关注,从而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只有全社会的人群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大家要转变对教育发展的观念,重视小学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特殊人群的小学教育。现在中国各界曾人群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实业家,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有能力帮助其他人群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大力倡导成功人士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已经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如果在教育上没有有效的改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的伤害,即使身体上有缺陷,但应该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小学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使特殊教育的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验收,保证资金投入用在正确的特殊教育发展。第四,加强师资力量投入。特殊人群的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真正帮助特殊人群的教育。因此,在对教师进行选拔时要相对的严格,要定期对在校和新来的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水平,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出雄厚的师资力量队伍。

四、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目标。特殊群体的小学生思维模式可能会与众不同,对于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标认识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虽然带给了他们困难,但是他们能够靠自己积极的改变,通过学习找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在课下可以为学生安排简单的实践学习,组织特殊群体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上学本就有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所讲的内容通过图片、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第四,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特殊群体的小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在生活中本就比较自卑,在学校里同样承受着压力。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在学校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不应该有歧视的眼光,为他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五、结束语

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他们更加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比较与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找到自我的价值。体改小学课堂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是中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型人才。

作者:周雪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英.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01).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09).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2

1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教育主要是指针对身体发展上有问题的学生所展开的教学,而特殊教育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最首要就是要有爱心,使学生们在一种被关怀的特殊环境下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益之才。而近年来,特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社会各界专业人员也都更加关注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德育问题。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和课程理念上的变革与创新,以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创新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当前特殊学生群体小学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改进对策。

2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2.1帮助特殊学生群体认识世界

数学教育对促进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意义,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的数学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们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解。经过学生对数学的练习,就能够解物品大小和形状的尺寸、造型等,有助于学生树立空间感和数感。由于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所以数学练习也对学生的适应生活有着很大帮助。

2.2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存在着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征,对特殊学生开展的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有助于特殊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严谨的数学思想,对日常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2.3培养学生提高生活技能

随着社会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国家注重于对特殊学生开展数学的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学,从而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技巧,使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减少在特殊学生家里的生活压力。

3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

3.1学校资源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但由于特殊教育的校园资源相对欠缺,存在着面积不够、宿舍条件简陋、没有帮助特殊学生群体恢复健康锻炼的场地等问题,甚至有部分特殊学生群体无法进入特殊院校读书,而不得不随校学习。

3.2缺乏专业人才

特殊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大都从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虽然可以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数学知识指导,但是却并没有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没有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每一位特殊学生群体的生活中,不利于特殊学生群体对数学的掌握与运用。

3.3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另外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充分调动学生掌握数学的主观积极作用,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想有消极影响。

4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课程构建的有效途径

4.1加强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理解

一堂课的效果主要是对课堂目标的执行结果而言。课程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一堂课的基础,而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必须体现在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实现中。

4.1.1有效教学目标是以教材为主,分析后而制定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一节高效率课堂的基本前提,其设置的准确性和层次性是课堂教学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一节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是必须借助教科书作为媒介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信息来源是根据教科书分类后,才可以得到的。而教科书作为课程的基本基础,它在总体上对知识点的构成以及彼此间的连接性和层进性等都有非常系统的规定。而课堂教学目标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将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加以细化。所以,在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课程中基础知识点更深一层的具体目标点,而相对于课程的宽泛性和表面形态的实际,教学目标必须要确定明确可以操作,并且一定要可以检验,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便是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探究,对课程加以掌握,将课程吃透,进而在一个系统知识点下实现每一节课的具体课程目标。

4.1.2教学目标决定预设和生成有效性

数学课程设置兼具预设和生成两种特点。预设是决定一个教学是否能够高效的基础前提,而生成则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出现的必要产物。预设是指老师以课程目标、教学例题和班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以及学生己有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有目的、有规划地对教学所做出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在课堂教学中的设定越全面越细致,就越是为课程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打下有利的基石。而数学课堂则兼具复杂性与动态多变性,所以即便是由同一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教学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因为在截然不同的环境和学生区别、截然不同的学生认识特征下,预设效果均有所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生成。教师应主动积极面对动态的生成内容,并尝试去解决,如此才可以使教师由被动到主动,从而引导课堂,让生成向教学目标的方向达成。

4.2注重课堂基本环节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实效性其最终表现在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双边关系中,即在其有效性的实现上,课堂基本环节的实效性必不可少,而课堂中每个环节的实效性则直接关联着整堂课程有效性的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尤其是在课堂情景、课堂问题、教学语言、课堂练习内容等方面往往为老师们所忽略,所以对此几个环节的实效性需要尤为重视。4.2.1注重教学情景有效性本部分以聋哑学生群体为例,具体如下:对于课堂情景的创设,必须要满足听觉障碍学生的基本感知特征,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听觉障碍学生来说,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与重要。作为教学情景,在每一节课的呈现中都必须体现为连贯性,换句话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就必须连续用同一个教学情景,频繁地情境转化就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为教学情景过多,可能就会造成学生一直注意的都是有趣的教学情景,而忽略数学知识教学的本身。同时,教学情景的设计也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着重注意教学情景和知识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此外,不要单纯地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而忽略听觉障碍学生的知识特征,从而造成不相关的情景创设;要让教学情景不可以单纯地离开主要知识内容而出现。在情景的实效性工作领域方面,要充分考虑将知识点内涵和情景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情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为切合点去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兴趣,将情景中各要点和课程中的各环节紧密结合,寓知识点于情景之中,使知识点的传递过程顺其自然。

4.2.2注重课堂提问有效性

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法,而合理的问题也是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的发挥。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适当性,系统化、启发性和延时性。而所谓针对性是指老师所提出的方法要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根据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而适宜性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思考技巧间的一种最适宜的程度,由于听障学生由于对个体理解水平的思维技巧较特殊,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接纳,因此对学生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因不同的人理解程度而差异,故教师所问的问题中,以适合学生的群体差异,并分出层次,形成问题的差异性;问题的系统化性是指提问总要紧扣着教学系统知识点,并使知识在学生对提问认识的整体和系统化方面都有帮助;而提问的富有启发性则是指老师能够从学生现有认知体系上,做到提问的富于启迪性;同时更要多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延时性是指老师提问时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去开发自己的逻辑思路,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掌握才能的目的。

4.2.3注重教学语言规范性

教师的话语是教育讯息的主要载体,是影响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因素。在特殊教育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主要方面就是老师双方对教育话语的沟通性。目前在特殊教育中,教师要采用全交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在确认手语是聋人第一母语的前提下,在特殊教育中,教师上课时专注于口语的辅助,手语为首的教学方法;在口语教育上课时,老师必须采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专注于残余听觉障碍的学生的感受,手语和口语说话要娴熟融合;尤其是手语打要洁净利落,尽可能减少与课堂目标达成不相干的各种不必要讯息,不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力负荷。同时,老师们更应该做到手语及相关体态语的有趣,适当地以夸张等方式与小学阶段的特殊学生们沟通,会更易于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掌握。

4.2.4注重课堂练习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的主要部分,是课堂上基础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o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其训练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目标。同时,课堂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和生活性,这也是听障学生的数理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部分,学生数理技能的养成,一般都是由简至繁,由低至高逐渐发展。课堂练习更要顺应这一过程,也做到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在通常情况下,训练阶段都应该先基本训练,然后再进行巩固训练,最后才是扩展训练;同时,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兴趣,并时刻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完成基本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4.3注重学生有效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堂课目标达成的基本要素;如果学生参加积极主动,那么课堂目标的达成就会显得比较轻松。而怎样让学生可以有效的参加活动,让老师在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目标,也是必须去探究的问题.在数学课程实际操作中,在通常情况下让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活动的前提是,让学生带着自愿精神去学习,让学生在参加由老师所给予的不同组织类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课程等活动中,老师能够十分明确地给每位学生参加个人的具体任务,并且在各个团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要尤其注意培养教师的集体参与意识,使其也可以在当中担当相应的角色,使每位参加的学生个人都可以在教师团队的整体管理下,完成个人任务。尤其重要的是,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较好的指导和激励,要使学生在完成个人任务后有一个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对活动的内容有所认识。所以,让学生积极投入的前提条件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性,制定具体的目标,并且要使参与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个人感受;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完成后的成果也可以给老师良性的回报,使老师可以感受课堂的成功感,这样使得教师双方都可以获益,确保课堂效果的良好实现。

4.4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的局限,其获取信息大多依靠视觉。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时代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视觉功能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师课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也可以从听觉障碍学生对视野的高度依赖度出发,发挥其明显的优越性。所以,针对听觉障碍学生视野特点的要求,在考虑对信息技术的选用问题上,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者公开上课,老师们都需要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应用。但是,教师们应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应用,而不能从头到尾作为电子黑板一直应用下去。要着眼于课堂目标的实现,才能够在重难点的突破等关键环节上去应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的有机融合,不仅仅为使用而应用,要能够在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大背景下实现有效的信息整合,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信息科技的共享性,能够在目前云概念的整体思维下,去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共享和信息技术传播的重要含义,从而使得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可以为老师们提升课堂效率,从而突破课堂重难点;同样也可以因为其信息技术共享的特性,减少老师们自行制定相应信息工具的压力,为教学服务。

5结论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3

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虽然在众多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对学生特殊状况的认识不够

国内大多特殊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的理解不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深刻。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处于表面层次,很多教材体系根本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板书教学的阶段。与此同时,特殊学校学生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智力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给学生造成思维混乱的现象。

1.2教学目标分析不够

目前,国内特殊学校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对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等方面的理解问题较多,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处于将目标同内容分离的方面,不了解课程内在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联系。从课堂实际来说,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来改变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学习模式居多,知识技能单向传输现象普遍。

2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点

特殊教育本身是针对儿童群体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学生的一种爱心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群体实际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习质量。这不仅是当今社会对特殊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儿童的自尊心就如同一棵含羞草,一触即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慎之又慎,要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来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这些学生原有的自卑、怯场、懦弱的心理。在具体的教学中,虽然这些学生在智力或者心理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自尊心仍然非常的强烈,如果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冷眼看待,那么必然会损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手段来树立学生自尊心,具体方法如下。

2.1.1真心与学生沟通,让这些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从根本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就特殊教育中的学生而言,有的从小跟随父母,且受到的教育比较好,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怯场、懦弱的现象还不太明显;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存在家庭教育欠缺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积极的挖掘和探索学生的差异情况,有针对、有计划的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困难与挫折中赵晖自信和自尊。

2.1.2真心对待学生。由于特殊教育中的学生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和正常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些学生从小可能受到外界的欺凌、冷眼,使得学生意志相对薄弱,顺利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忘乎所以,而失意的时候又表现出灰心丧气的现象。这种情绪上的波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学习。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待人真心,从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和学生沟通。经过大量实践表明,谁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谁能在这些特殊儿童的群体中栽下自尊与自信的种子,谁就能在教学中取得主动。从而,使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由自卑变得自信,由消极变得积极。

2.2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中,只能举一,不能反三、只会操作,不能明理、只会模仿,不会创新,因而,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显得十分重要。

2.2.1指导预习。课前预习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操作层面上,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逐步适应,形成预习的习惯。起始阶段,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并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之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在看书学习中明确预习要点,掌握预习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集中时间,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2.2.2指导听课。听课不仅是一种视听感受,更是一种思维的律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凸现的是师生间的授受关系,新课程标准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活跃思维,拓展思路。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造条件,

2.2.3指导作业。过去老师过多地强调独立完成作业,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相互交流。其实,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必要时互动合作,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或先看书后作业,或先自主探究后合作交流,或先说思路后列算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3心理诱导,启迪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诱导的方法,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尤其针对#特殊教育$的特点,心理诱导更是一剂灵丹妙药。它可以使学生由迷茫变得清醒,由犹豫变得坚定,由呆滞变得聪明。教师在读题的时候,要通过重音突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从而使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去审清题意。还可指导学生自己读题,并将这些关键词语用笔圈点起来,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2.4应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于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用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球形体,以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时而组合成小狗,时而组合成小山羊,还发出各种声响。从而,使学生感到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3总结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4

一、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与原则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这些学生不仅在认知和学习层面较正常学生落后很多,而且思维能力也较差,导致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因为缺乏自信心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数学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和弥补自身存在的缺陷,为特殊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小学数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作为开展德育的主要渠道,确保教学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特殊学生发展的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通过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沟通,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堂中德育实践效率的有效提升。首先,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所谓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德育实践活动中,提高特殊学生良好道德品格培养的效果。其次,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原则。数学课程中包含内容丰富的德育资源与德育机会,只有将这些资源充分整合并利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整合利用数学学科中的德育资源时,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特点,合理利用其中的德育资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最后,师生双向互动原则。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确保数学教学中德育顺利开展的基础。虽然特殊学生普遍存在交际沟通能力较弱的问题,但是教师只有多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交流经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一)结合教材进行德育资源的挖掘

特殊教育学校中大多数的德育内容并未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直观体现出来,而是渗透在数学教材与课程教学中。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教材内容中的德育资源研究和挖掘工作,将德育资源渗透至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特殊学生德育的成效。比如,“两位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的教学,教材中不仅向学生展示了北京申奥成功时的场景,而且使用统计表将各个申办城市获得的票数展示出来。面对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急于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而应该先与特殊学生互动交流,要求学生深刻认识到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向学生详细地讲述北京申奥成功与国家繁荣富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特殊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在开展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先安排学生解答练习题:小明的父母每个月总共收入6000元,去年的收入比今年的收入低10%,请问小明的父母去年收入是多少?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解答方法,还应在德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养爱国情怀。

(二)结合知识建构渗透德育

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将德育与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成效的目的。教师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将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思想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而且还应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错误,并予以改正。比如,在小学除法口算教学时,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正确把握自己现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新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学生在计算144÷24=?这一数学题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算,要求小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和题意,先计算140÷20=?通过估算,学生不仅提升了对商的范围把握能力,而且掌握了估算的正确方法。根据估算内容140÷20=7,将该数值代入到144÷24=?中,就会发现“7”这一数值显然不符合题意,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代入“6”并进行估算,最终得出144÷24=6。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用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知识,帮助特殊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养成了遵循规律的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发挥榜样力量,优化德育实践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选择的途径和方法较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主动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正确引导和带动学生,用自己良好的德育品质为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凸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人格魅力。榜样渗透法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原本抽象、复杂的德育内容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学教材中包含的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针对小学生模仿和崇拜心理较强的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合理运用道德素质影响和带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向学生讲授学习他人优秀品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课堂内外,渗透德育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从课内、课外两方面着手,探索渗透德育思想的策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全面培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在特殊教育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且实践性特点突出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知识。由于特殊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经常会主动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将帮助特殊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作为首要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根据特殊教育小学生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前,可以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学习和探讨数学知识,要求所有的特殊教育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究中,才能达到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分数知识的教学时,如果将1份蛋糕分成4份,那么每一份是几分之几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每一份是14。然后教师再引出公平概念,并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实现了数学教学与德育相互融合的目标,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融入数学历史,渗透德育内容

我国是一个数学历史文化丰富的国家,这些内容丰富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文明的领悟,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教师应该牢牢抓住数学教学的契机,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历程,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与数学发展相关的素材,然后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由于特殊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解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数学历史文化素材时,应该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突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讲授圆周率这一知识时,除了向学生解释教材中出现的基础知识外,教师还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与祖冲之相关的资料,介绍祖冲之的生平,详细说明祖冲之的发现比西方早了数百年,使学生认识到追求真理的道路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必须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结语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5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关爱教育

关爱教育能够给予内心极度脆弱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与尊重,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从心理、思想以及生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因此,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对关爱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实施关爱教育,为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关爱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同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在生理上存在先天缺陷,因此心灵也更加脆弱,由于能力缺陷,无法顺利独立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部分特殊儿童甚至无法独立生活[1]。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关爱教育能够从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基于学生充分关爱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递,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关爱教育有助于解决特殊儿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每一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看待自我,这是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完成的首要目标。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并拉近自身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特殊儿童存在自卑、自闭等心理,只有通过关爱教育,促使特殊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才能够逐渐释放自我,并在高度信任教师的背景下,学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看待自我。关爱教育弥补了特殊儿童心理敏感以及脆弱的缺陷,可以减少其日常生活中出现情绪失落等现象的概率,对于逐渐树立较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具有促进作用。

二、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关爱教育实施途径

(一)注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同普通学生相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身心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缺陷,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小学运行过程中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与耐心,数学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对自身的信任,从而更加顺利的展开教学活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深入到学生内部,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以及心理等。并有针对性给予这部分儿童更多的耐心与呵护,促使特殊儿童感受到这个社会给予自身的关爱,从而积极主动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特殊教育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规律以及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教学措施,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小学生心理脆弱、敏感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营建一个温馨、有趣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在画面中感受到教师给予自身的关爱。例如,在几何图形知识教学中,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小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作为主人公,进行各种图形的绘制,图画符合特殊儿童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放松身心,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从思想上给予学生合理引导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科学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全面落实关爱教育,给予小学生思想上的高度关注,进行科学的引导至关重要[3]。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观察到某个学生独自呆在角落里发呆时,应慢慢走近他身边,同他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讲解数学故事的方式,将国内、外数学家勇敢克服困难的故事生动地描述出来,及时帮助特殊儿童化解思想上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促使小学生高效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爱教育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小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特点,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应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从注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思想上给予学生合理引导等角度出发,为将关爱教育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王倩,田语,王小栋,肖非.融合教育环境下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制度设计与启示——以加州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02):63-71.

[2]吴道愉.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育绩效实证研究——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首届毕业生追踪调查[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1):43-53.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存在身心方面的缺陷,经常表现出自卑心理,不愿意与正常人沟通、交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时,他们也很少主动咨询教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应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以促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入手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设置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特殊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善于表达,但他们内心的想法和疑惑较多,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设置悬念,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进而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用简便方法求商》部分内容时,有如下题目:工厂食堂有大米4300千克,每天吃200千克,可以吃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千克?小学生能快速列出算式4300÷200,并按部就班地得出答案21天,还剩下100千克。那么有没有简便方法呢?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小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以促使他们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一定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的计算法则,对算式进行简便运算。而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部分内容时,小学生掌握了钝角、直角、锐角等的基本概念,但他们脑海中会有各种疑问,即数学课本上的直角和课桌上的直角一样大吗?在放大镜下角会不会被放大呢?此时教师就可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和验证,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夯实他们的基础。总之,设置疑问可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入手思考数学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虽然存在着生理上的缺陷,但他们的情感较为细腻,观察也比较细致,能在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中发现很多隐含的知识。借助他们这一个性特点,教师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设置各种各样的悬念,并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从而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将数学知识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下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部分内容时,特殊学校的学生都在父母的陪同下或者独自去过超市,他们对此比较熟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就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即小明要去超市买笔记本,每个本子是4元,买3个本子需要多少钱?学生可在生活常识下,得出答案12元;每支铅笔5角,小明又买了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呢?学生可快速得出30角的答案,但是30角是多少元呢?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选出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扮演顾客的学生可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扮演收银员的学生则应掌握找钱的运算技能,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而在学习《6到10的加减法》部分内容时,作为小学数学阶段的入门知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以引领他们进入到数学世界中,探寻知识的奥妙。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摆积木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借助情境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可引发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心理诱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心理诱导,可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智慧之窗。尤其是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自卑、胆怯、懦弱等个性特点,与教师交流时总是因为不自信而目光躲闪,教师不经意的神态或者动作语言等也会导致他们胡思乱想,进而否定自我。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心理诱导,以在暗示、激励、尊重下,促使学生由迷茫变得清醒、由自卑变得自信,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部分》内容时,特殊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方向感都较差,甚至很多学生对太阳东升西落的常识也不清楚。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心理诱导,以在循循善诱下,促使小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即当我们面向北极星时,我们的前面是哪个方向呢?很多学生并没有北极星在北面的概念,他们在尝试回答时,会给出错误的答案,此时教师要以暗示性的眼神和引导性的语言带领学生探究正确答案。而当黑板在教室的西面,教师背对黑板讲课时,此时教师面向哪个方向呢?简言之,也就是和西相对的方向是哪个?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意识到左和右是相对的,然后再慢慢引入南与北、东与西等相对的概念,以在心理诱导下,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总之,借助心理诱导,更像是为学生的学习打了一剂强心针,可使他们暂时忘记生理上的缺陷,忘我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进而能帮助他们克服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实现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常态化,但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这主要是由他们的身心缺陷造成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存在智力上的缺陷,还有一些存在听力、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这样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以促使他们更加直观地读懂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部分内容时,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与三角形相关的生活化物品,以促使学生产生熟悉感,进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组合,在动画模拟下,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构成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这有助于他们发现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当后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可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下,自主探究得出底×高÷2的计算公式,这能使他们在知其然的同时做到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相对较好。而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分生日蛋糕的视频,即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吃蛋糕,视频中的小明将蛋糕平均分成了3份,并分别给了爸爸、妈妈和自己,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分数引入的意义,可为后续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学习打下基础。总之,借助多媒体技术,静态的数学知识成为动态化的生活现象,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

五、动手操作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善于动手,但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这样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组织动手实践,以在动手动脑中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调动起课堂气氛,构建起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建立质量概念,并掌握克、千克、吨等与质量相关的单位,能估量实际生活物品的质量。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天平,组织学生参与到“估一估,称一称”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即教师准备好橡皮、羽毛、苹果、书本等常见的物品,先要求学生掂一掂,并估算这些物品的质量,之后布置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亲自称一称。在参与称量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得出规律:称量较轻的物品时,我们要用单位克;称量较重的物品则用到单位千克。由于是自主实践总结出的规律,小学生的记忆将更加深刻。而在学习《条形统计图》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调查班级内学生的出生日期,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上交。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可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能促使他们相互之间多一些关心和帮助,进而能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同窗的浓浓爱意,整体课堂教学氛围较好。总之,借助动手操作,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讲解,这可使学生受益匪浅,有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出方法和策略上的特殊性,要和普通学校的数学教学区别开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等,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教师除了借助多媒体、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之外,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以更新现有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潘蓉.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61.

[2]金小丽.从无趣到有趣从感趣到想去——趣味化教学提高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质量[J].教育界,2020(36):10-11.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7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学习;小学语文

不同于一般小学的语文教学,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只有应用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才能够提升特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课程。特殊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的知识。所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对于特殊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与正常学生相比,特殊学生面临的学习难度更大,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与特殊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确保可以通过平等、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二、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阻碍

(一)语文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材编排中,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缺乏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特殊学生学好语文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并没有与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的结合;其次,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没有意识到特殊学生所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二)特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首先,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有的特殊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学生则拒绝沟通。其次,在学习任务完成方面,有的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积极性,而有的学生则非常消极,不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正是因为特殊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使得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表现出顾得了这一方面,就无法顾及另一方面的忙乱情况,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语文教学内容单一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内容单一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因为教师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形成固化的教学思维,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也会简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久而久之,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就会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单一,不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地激发。而且,与正常学生相比,特殊学生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非常有限,本身就没有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果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再得不到有效地激发,那么学生也就很难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特殊教育学校让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的方法

(一)给予特殊学生足够的关心与关怀

与普通学生相比,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更加在乎细节。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先与特殊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再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地位仅次于父母。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温暖以及照顾。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特殊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纠正;针对学生欠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1.消除特殊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以聋哑学生和智力低下的学生为主,他们都知道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很难融入社会中的正常群体当中,所以会或多或少都产生自卑感与孤独感。同时,他们的内心也十分敏感,自尊心也特别强。鉴于特殊学生的这一特点,要想让特殊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知识,就必须要与特殊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调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与孤独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放下自己的教师架子,主动与特殊学生建立朋友关系,用自己的热情与温暖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尊重的。2.引导特殊学生与人沟通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大多都养成了内向的性格,更有甚者还有自闭倾向。鉴于此,语文教师要想让特殊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知识,就必须要引导他们与人沟通。对此,教师可以组织特殊学生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外面的世界,让他们充分感受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美好。

(二)激发特殊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宋代的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现代杨胜利教师说:“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想让特殊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知识,就必须要先激发出特殊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积极学习语文的动力。对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目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与教育领域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因为特殊学生的思维相对简单,对于复杂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难点转化成更为简单、直观的形象,既可以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只要学生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比较轻松、有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因为特殊学生都会因为自身的身体缺陷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无论回答结果是对是错,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只有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产生成就感,才会越来越有勇气和自信学好语文知识,进而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引导特殊学生进行阅读

良好的阅读可以帮助特殊学生涉猎更多的知识、增长见识、提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效性。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各种知识、获得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涉猎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增加知识储备,提升理解能力。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或者课外读物进行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在长年累月的阅读中获得成长与提升。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语文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特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语文教学内容单一,所以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不理想。要想让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语文教师就必须要给予特殊学生足够的关心与关怀、激发特殊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导特殊学生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易宁波.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J].中外交流,2018(048):175.

[2]何晓旭.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探究[J].明日,2018(007):183.

[3]景凤引.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小学语文[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6):30.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8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高效率;优势

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不能和正常的学生一样学习与生活,他们感知这个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艰难,他们就是那一批特殊学生。而特殊教育就是为这样的学生专门设立的特殊化教育,但是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想要提升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依旧存在较大的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是显著提升。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如何用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就成了特殊教育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针对这一问题的简单看法。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有效特殊教育

1.动静结合,注重感知。正常情况而言,活动的物体往往更容易被人感知到,画中的花可能不那么吸引眼球,但是微风过后,飘来的花香以及摇曳的花朵却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生动”的真正含义。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说、学生听的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比较抽象,本来特殊教育专业面对的学生就有或多或少的缺憾,而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并不能很好地调动起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这些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课堂似乎也活了起来,很多比较直观的事物都可以用音频、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也更加能够感知到外界传递给自己的信息,自然也能提升特殊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针对听力不佳的小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想要让他们更好地感知音乐与画面,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他们播放一些小视频,视频中可以是鲜花、微风、草地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或者可以配上孩子的微笑,而后再给这样温暖的视频配上一首治愈的曲目,例如戴佩妮的 《小小》,让歌词呈现在视频中,类似这样的温柔的歌曲虽然很大概率不能被听力不佳的学生感受到,但是此时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其中的含义了,而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中静静地感受即可。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配以手语进行进一步讲解,在这样的动静结合的教学下,学生对温暖的事物的感知自然也会更加清晰,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让这些特殊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温暖,学到更多的知识,继而继续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爱这个世界。

2.抓住具体,把握理性。具体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于特殊学生而言自然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如果能够用一个具体的事例往往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特殊教育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尽可能地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世界观。例如,在学习《一、二、三》的相关知识点时,如果单纯讲解,相信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为这群特殊的学生讲清楚这几个数字代表的含义。而如果能够用上信息技术,相信很多教师都能够想出办法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数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给学生展示单个数量的图片,并示意学生此时代表的是数字“一”,“二、三”自然以此类推,然后利用口语嘴型让学生明白这几个数字怎么读,最后再利用代表数字的图片如“两个苹果”“三个男孩”“一个香蕉”等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几个数字的含义并准确的读出来。如此,学生对这几个数字形成了主观上的理性认识,而教师也将这样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了,学生在学习时也更有兴趣。可见,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部分比较抽象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更加具体而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

3.情境创建,快乐学习。情境化教学是当今社会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基本上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特殊教育专业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更为显著。在情境下教学下,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以亲身感受的方式去感知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的相关内容时,想要让学生从文本中直接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是不大可能的。而此时教师则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一些 flash动画,让老虎与狐狸的形象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紧接着再展示一些有动作的画面,生动再现狐狸假借老虎的威严作威作福的故事情景,并用这样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如此,学生学习有乐趣,学习氛围够融洽,学习效率自然也能有更大的提升。可见,在开展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加入无疑让情境更具感染力,而这一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显然很难实现。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特殊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棵大树帮助特殊教育教学攀上更高的山峰。

4.注意巩固,严抓反思。在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中,反思同等重要,课堂教育效果如何,基本上通过教学反馈就能知晓,但是难道知道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没有下一步动作了吗?显然是错误的。反思就是接下来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之后可以利用一些课堂小测试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后布置对应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总结与反思,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能有所提升,而信息技术在此时也能够发挥出不小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口算加减法时,这类知识点对于小学生而言,犯错已成常事,对于特殊的学生而言自然也不能例外,尤其是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类学生往往只能理解 1+1 等于 2的答案,而对于更高难度的知识则开始迷糊。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巩固与严抓反思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此时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提升检验的速率,留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反思工作并布置作业。如在课堂末尾,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一次性展示囊括整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借此及时地对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通过课堂的小检测明白学生的劣势所在,紧接着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展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如此,总结与作业布置仅花费了很少的一段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巩固与反思的效率。可见,在利用信息技术时,教师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在上课期间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更要看到信息技术在课后发挥出来的作用,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效率,进而让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稳定发展。

二、注重把握教育尺度,避免过度运用技术

1.把握时间。信息技术虽然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特殊教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需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首先从时间上而言,信息技术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全部,如果一整堂课都在围绕电子设备进行讲学,很大可能上学生就会被这样的信息设备转移注意力,或者无法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的效率自然降低。例如,在针对聋哑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有些教师可能会选择在课堂中大量运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目的在于让这类学生通过“看”来了解这个世界。但是这样的方式难道真的正确吗?其实不然,聋哑人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种方式,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直接展示出来的世界自然是美好而直观的,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与描述,那么这堂课只会沦为一堂观赏课,想要激起学生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向往仍旧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方式,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之以实际的触感或者真情实意的手语讲解,让学生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此,教学效率自然能够有所提升。课堂的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如果都用于展示未免暴殄天物了,时间把握得好,信息技术的加入只会是画龙点睛,时间把握得不好,信息技术的加入则变成了画蛇添足。只有真正把握好了其中的“度”,才能为特殊教育的课堂增光添彩。

2.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已然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特殊教育时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做到关注学生,只是为了信息技术而利用信息技术,那么这样的特殊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想必是不佳的。关注学生就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情感、需要等方面引起重视。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让信息技术的利用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那么教学自然也会有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只有突出重点、关注学生的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带来更高效的教学,只有适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让特殊教育课堂更具活力与生机!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那么教学效果必然可以事半功倍。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在技术上支持课堂教学多元化,更可以在资源上提升教学广度,让这些特殊的学生在课堂中接收到更加高质量的教学,使得这类人群在适应社会的路上走得更好。相信在信息技术以及未来的各种技术的帮助下,特殊教育必然可以越办越好,而这群“不一般”的学生也可以迎来更有质感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贵霞,陈秀丽.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1(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