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特殊教育是指面向有极少数特殊群体所进行的特殊教学,是一项爱心教学。但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特殊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相对而言存在着困难较大、教育内容特殊的特点。在特殊教育小学的数学课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社会实际需求,选择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提高特殊学生群体的专业技能水平,把学生们培育成对社会有用之才。本文将根据当前特殊教育中对特殊学生群体教育所出现的问题,探讨具体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1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教育主要是指针对身体发展上有问题的学生所展开的教学,而特殊教育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最首要就是要有爱心,使学生们在一种被关怀的特殊环境下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益之才。而近年来,特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社会各界专业人员也都更加关注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德育问题。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和课程理念上的变革与创新,以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创新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当前特殊学生群体小学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改进对策。

2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2.1帮助特殊学生群体认识世界

数学教育对促进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意义,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的数学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们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解。经过学生对数学的练习,就能够解物品大小和形状的尺寸、造型等,有助于学生树立空间感和数感。由于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所以数学练习也对学生的适应生活有着很大帮助。

2.2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存在着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征,对特殊学生开展的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有助于特殊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严谨的数学思想,对日常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2.3培养学生提高生活技能

随着社会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国家注重于对特殊学生开展数学的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学,从而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技巧,使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减少在特殊学生家里的生活压力。

3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

3.1学校资源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但由于特殊教育的校园资源相对欠缺,存在着面积不够、宿舍条件简陋、没有帮助特殊学生群体恢复健康锻炼的场地等问题,甚至有部分特殊学生群体无法进入特殊院校读书,而不得不随校学习。

3.2缺乏专业人才

特殊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大都从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虽然可以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数学知识指导,但是却并没有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没有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每一位特殊学生群体的生活中,不利于特殊学生群体对数学的掌握与运用。

3.3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另外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充分调动学生掌握数学的主观积极作用,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想有消极影响。

4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课程构建的有效途径

4.1加强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理解

一堂课的效果主要是对课堂目标的执行结果而言。课程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一堂课的基础,而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必须体现在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实现中。

4.1.1有效教学目标是以教材为主,分析后而制定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一节高效率课堂的基本前提,其设置的准确性和层次性是课堂教学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一节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是必须借助教科书作为媒介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信息来源是根据教科书分类后,才可以得到的。而教科书作为课程的基本基础,它在总体上对知识点的构成以及彼此间的连接性和层进性等都有非常系统的规定。而课堂教学目标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将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加以细化。所以,在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课程中基础知识点更深一层的具体目标点,而相对于课程的宽泛性和表面形态的实际,教学目标必须要确定明确可以操作,并且一定要可以检验,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便是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探究,对课程加以掌握,将课程吃透,进而在一个系统知识点下实现每一节课的具体课程目标。

4.1.2教学目标决定预设和生成有效性

数学课程设置兼具预设和生成两种特点。预设是决定一个教学是否能够高效的基础前提,而生成则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出现的必要产物。预设是指老师以课程目标、教学例题和班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以及学生己有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有目的、有规划地对教学所做出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在课堂教学中的设定越全面越细致,就越是为课程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打下有利的基石。而数学课堂则兼具复杂性与动态多变性,所以即便是由同一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教学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因为在截然不同的环境和学生区别、截然不同的学生认识特征下,预设效果均有所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生成。教师应主动积极面对动态的生成内容,并尝试去解决,如此才可以使教师由被动到主动,从而引导课堂,让生成向教学目标的方向达成。

4.2注重课堂基本环节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实效性其最终表现在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双边关系中,即在其有效性的实现上,课堂基本环节的实效性必不可少,而课堂中每个环节的实效性则直接关联着整堂课程有效性的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尤其是在课堂情景、课堂问题、教学语言、课堂练习内容等方面往往为老师们所忽略,所以对此几个环节的实效性需要尤为重视。4.2.1注重教学情景有效性本部分以聋哑学生群体为例,具体如下:对于课堂情景的创设,必须要满足听觉障碍学生的基本感知特征,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听觉障碍学生来说,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与重要。作为教学情景,在每一节课的呈现中都必须体现为连贯性,换句话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就必须连续用同一个教学情景,频繁地情境转化就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为教学情景过多,可能就会造成学生一直注意的都是有趣的教学情景,而忽略数学知识教学的本身。同时,教学情景的设计也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着重注意教学情景和知识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此外,不要单纯地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而忽略听觉障碍学生的知识特征,从而造成不相关的情景创设;要让教学情景不可以单纯地离开主要知识内容而出现。在情景的实效性工作领域方面,要充分考虑将知识点内涵和情景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情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为切合点去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兴趣,将情景中各要点和课程中的各环节紧密结合,寓知识点于情景之中,使知识点的传递过程顺其自然。

4.2.2注重课堂提问有效性

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法,而合理的问题也是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的发挥。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适当性,系统化、启发性和延时性。而所谓针对性是指老师所提出的方法要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根据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而适宜性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思考技巧间的一种最适宜的程度,由于听障学生由于对个体理解水平的思维技巧较特殊,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接纳,因此对学生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因不同的人理解程度而差异,故教师所问的问题中,以适合学生的群体差异,并分出层次,形成问题的差异性;问题的系统化性是指提问总要紧扣着教学系统知识点,并使知识在学生对提问认识的整体和系统化方面都有帮助;而提问的富有启发性则是指老师能够从学生现有认知体系上,做到提问的富于启迪性;同时更要多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延时性是指老师提问时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去开发自己的逻辑思路,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掌握才能的目的。

4.2.3注重教学语言规范性

教师的话语是教育讯息的主要载体,是影响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因素。在特殊教育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主要方面就是老师双方对教育话语的沟通性。目前在特殊教育中,教师要采用全交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在确认手语是聋人第一母语的前提下,在特殊教育中,教师上课时专注于口语的辅助,手语为首的教学方法;在口语教育上课时,老师必须采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专注于残余听觉障碍的学生的感受,手语和口语说话要娴熟融合;尤其是手语打要洁净利落,尽可能减少与课堂目标达成不相干的各种不必要讯息,不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力负荷。同时,老师们更应该做到手语及相关体态语的有趣,适当地以夸张等方式与小学阶段的特殊学生们沟通,会更易于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掌握。

4.2.4注重课堂练习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的主要部分,是课堂上基础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o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其训练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目标。同时,课堂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和生活性,这也是听障学生的数理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部分,学生数理技能的养成,一般都是由简至繁,由低至高逐渐发展。课堂练习更要顺应这一过程,也做到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在通常情况下,训练阶段都应该先基本训练,然后再进行巩固训练,最后才是扩展训练;同时,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兴趣,并时刻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完成基本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4.3注重学生有效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堂课目标达成的基本要素;如果学生参加积极主动,那么课堂目标的达成就会显得比较轻松。而怎样让学生可以有效的参加活动,让老师在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目标,也是必须去探究的问题.在数学课程实际操作中,在通常情况下让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活动的前提是,让学生带着自愿精神去学习,让学生在参加由老师所给予的不同组织类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课程等活动中,老师能够十分明确地给每位学生参加个人的具体任务,并且在各个团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要尤其注意培养教师的集体参与意识,使其也可以在当中担当相应的角色,使每位参加的学生个人都可以在教师团队的整体管理下,完成个人任务。尤其重要的是,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较好的指导和激励,要使学生在完成个人任务后有一个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对活动的内容有所认识。所以,让学生积极投入的前提条件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性,制定具体的目标,并且要使参与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个人感受;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完成后的成果也可以给老师良性的回报,使老师可以感受课堂的成功感,这样使得教师双方都可以获益,确保课堂效果的良好实现。

4.4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的局限,其获取信息大多依靠视觉。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时代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视觉功能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师课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也可以从听觉障碍学生对视野的高度依赖度出发,发挥其明显的优越性。所以,针对听觉障碍学生视野特点的要求,在考虑对信息技术的选用问题上,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者公开上课,老师们都需要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应用。但是,教师们应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应用,而不能从头到尾作为电子黑板一直应用下去。要着眼于课堂目标的实现,才能够在重难点的突破等关键环节上去应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的有机融合,不仅仅为使用而应用,要能够在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大背景下实现有效的信息整合,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信息科技的共享性,能够在目前云概念的整体思维下,去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共享和信息技术传播的重要含义,从而使得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可以为老师们提升课堂效率,从而突破课堂重难点;同样也可以因为其信息技术共享的特性,减少老师们自行制定相应信息工具的压力,为教学服务。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实施特殊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怀,并针对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学生信心,并帮助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以丰富数理思想,从而有助于特殊学生群体的适应生活。老师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听讲,听课也是每个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要根据自身的预习情况,对已掌握的知识点增加印象和理解,而针对不熟悉的知识点,如果每个学生认真听讲,会有豁然开朗的感受;最后老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参加课堂复习,这种课堂复习方式也可采用老师布置课外作业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到对课堂内涵和知识点的继续加深与加强,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对特殊素质教育小学班来说,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好的习惯,使每个学生变成可用之才。

作者:张玉红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