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范例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1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现阶段,小学语言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传统的文章内容减少,诗歌、故事等比例有所增加,其中一些诗歌、故事涉及到简单的人生哲理,其语言深度略高,对小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必须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语言特点,以生动、形象语言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转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多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虑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外,进一步优化相关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规范、实际操作、特点分析等几方面入手,根据教育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做以下几点思考。

1、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教学基本思路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无法有效区分正确事物与错误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受部分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规范教学行为,以严谨的语言表达,指引学生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将“去吃饭”表述成为“吃饭去”,虽然两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基本相同,但“去吃饭”透露出一种平等、邀请的语气,具有礼貌性;而“吃饭去”表现出一种命令、要求的语气,具有强制性。教师在发现自己表述错误之后,应该立即向同学们讲述两种表达方式的语境,并通过场景分析,告诉同学不同环境下的语言应用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说:“小明同学,你在邀请同学与你一起吃饭的时候,你要说‘一起去吃饭’;如果在家里,你妈妈对你说‘小明,你吃饭去’,说明你妈妈可能正在生气,那时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教师通过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能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同学提升语言特点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小学生通过科学掌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能够更加容易了解相关语言文化的含义;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远低于高年级学生,导致其无法有效的思考抽象事物。

2、结合学生特点,实施过渡性教学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期,受年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会在多数教学内容下表现出一种好奇、求知的心理。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内容应体现出本班级同学的好奇心理,通过将死板的课本内容灵活化,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部分稍高年纪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对于某些具有抽象性的题目,可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为文章设定一段具有过渡性质的对话,帮助同学了解教学内容。以《台湾蝴蝶甲天下》教学为例,小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难以有效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教师面对这种问题,可先与同学进行一段对话,帮助同学在潜意识中认识到题目所要表达的基本方向,为完成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问同学:“同学们,春天里都会有什么啊?”,此时同学们会七嘴八舌地回答道:“小燕子、蜻蜓、青蛙……”。此时,教师可以说:“老师在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啊,非常喜欢春天,因为在春天里,老师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漂亮的蝴蝶,它们就像精灵一样,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吗?”此时,所有的同学都会回答道:“喜欢!”。教师得到学生们的答案后,可以说:“老师知道一个地方,那里是蝴蝶的天堂,有很多的蝴蝶自由地生活在那里,我们今天就通过一篇课文来认识那个地方,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台湾蝴蝶甲天下》。”通过一段过渡语言,学生能够明白本篇课文所要教学的内容,方便教学。

三、结束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相关问题,并对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进行讨论。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学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为教师开展下一阶段教学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无法有效区分正确事物与错误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受部分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规范教学行为,以严谨的语言表达,指引学生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作者:王玉平 刘玉峰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中心学校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一、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的导入方式不仅会决定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学生能否对于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也取决于这个教学过程。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要做到清晰直观、目的明确,可以灵活地将教学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与接受。教学导入通常不需要太长,导入过程要简单明了,导入的方式应当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少教师都会忽略教学导入的环节,对于导入的设计非常粗糙,学生从导入环节中也没有任何收获。这些都是低效化教学行为的表现,也是教师应当更正的教学观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进行Unit4《Whatareyoudoing?》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ing形式并运用句子Whatareyoudoing?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导入环节用时大概5分钟,简单的问候紧接着自由对话。教师可以问问学生能做什么,Whatcanyoudo?学生回答Ican...既然能做,那就请你做一做吧!Canyoudoit?学生做动作,以此复习之前学过的一些相关动作词组。接着在一名学生做完动作之后问,Whatareyoudoing?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了动词ing的使用方式,也让学生从生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了这个语法点的使用形式。这才是高效的教学导入的模式所在,这也会让学生对于新知有更好的理解与接受。

二、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通常会有各种教学活动作为辅助,学生也是从各种教学活动中来展开对于语言的实际应用。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能力,要看看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对于教学活动的创设,并且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充分展开语言应用的平台。这些都是教学活动在设计时应当考虑的要点,这也是高效的教学活动应当发挥的教学效用。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能力,才能够给学生们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学习Unit4It’swarmtoday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关于衣服类的单词,如jeans,pants,shorts,socks,shoes等时,如果用一些老套的衣物图片来教授,这种教学活动设计未免缺乏新意,用实物的话,又过于麻烦。教师可以另辟蹊径,设计一个换衣间,在试衣间内放入卡通人物,挡住上半身,留出头和下半身。随后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例如卡通人物将去某个特色地方,请同学们给他搭配合适的裤子、袜子和鞋子。这样,知识教学立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异常浓厚。这便是高效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可以发挥的功效,这也是值得教学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三、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态度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决定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热情。好的教学行为中教师在给予学生教学评价时一定会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会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等来综合给予学生教学引导,这才是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但是好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认可。教师只有多给予学生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自信心,这也是让学生更加喜爱英语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对症下药。同时,给予学生学习评价时要因人施评,真诚鼓励,热情表扬,不偏不倚。如果学生答错了,微微一笑,摆摆手说That’sOK!Thankyou!Sitdown,please!如果学生答对了,竖起大拇指,拍拍手,摸摸他的头说Wow,wonderful!Youaresogreat.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肯定优点与进步,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好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下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并且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上有更多成长与收获。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经常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要避免一些低效化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综合实效。首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要做到清晰直观、目的明确。同时,教师要关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能力,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们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给予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很重要,在好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下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并且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上有更多成长与收获。

作者:李兆良 单位: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研究

一、对于教学过程展开合理的设计

想要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这首先需要教师对于教学过程展开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规范有序的展开,并且保障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教师首先要充分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了解教学知识点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教学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提前预测学生在知识理解与接受上可能会存在的障碍,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够化解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合理且高效的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这也会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循环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们呈现出循环小数的基本写法,之后启发学生让他们想一个办法,让循环小数的写法简单一些。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大家想出了各种点子,比如,去掉省略号,或者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只写一次等。学生进一步根据教师的引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各小组呈现相关的结果后再讨论出最好的方法。这个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知识中符号是一种约定俗成,并且能够让他们对于循环小数形成更直观的认知。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也会更好地展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节奏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节奏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决定一堂课的综合教学成效。教师要具备较好的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尤其要能够很好地把握整堂课的教学节奏,让知识教学能够有序地得以推进。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小插曲,这是教学节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学生在思维上遇到的瓶颈,还是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在理解上存在的偏差,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处理。教师要有效地化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小插曲,要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教学引导,化解学生思维认知上的各种障碍与偏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形成更准确的认知,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利用身边有的工具来画圆,之后组织学生间展开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提出问题:用圆规画和借助实物画圆有什么不同?有同学回答:“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何才能找到圆心的问题。有同学边说边拿着纸片到讲台上,“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垂直对折两次,中间的交点就是圆心”。老师没有立刻回应同学,而是让他们继续寻找直径和半径,并找出二者和圆心的半径。这样的教学设计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的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才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的积极收获所在。

三、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

教师的教学智慧还可以很好地体现在对于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上,这也是非常值得教师关注的一个教学问题。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无论是解题中思维上的偏差,还是一些不正确的理解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模式,这些都非常常见。然而,教师对于错误资源的处理与利用方式却考察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会直接决定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错误的根源,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善。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今后的问题再犯,这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积极教学环节所在。例如,在进行“复名数与单名数互化”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题:6千米30米=()千米。大部分的同学按照正确的思路解答了该题,而有一位同学却写成了“6千米30米=(6030)千米”。为了弄清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老师请该同学大胆说出他的想法。他说:“我先把‘6千米’改写成‘6000米’,然后再把‘6000米’与‘30米’合起来。”说到这儿,他迟疑了一下:“老师,我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这里要求改写的是千米,而我改写的是米。”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过程,教师并没有指责学生,而是对于错误资源展开的有效利用,将这个很多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呈现给大家。经过这个过程后会让班上的学生对于这类错误印象深刻,学生今后再犯这个错误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四、总结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2

一、问题引导教学

什么是问题引导教学?“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及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出各种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导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是学生思考和进入课堂的开始,是教师启发学生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问题切入点,可以使整堂课都充满乐趣,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可以给学生构架一片自由思想的天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问题的重要性: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的过程,而是由学生通过课堂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个全新的过程。“问题引导教学”就是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问题,积极思考,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并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问题导学”对于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注意这个问题,从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其次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当这一问题解决时又会有哪些新的更有趣的问题产生,这些新问题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解决?这种以一个问题引出许多问题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这可以启动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会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信息的更新,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其实我们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理解为迁移教学,而且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迁移式教学。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实这里所强调的就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纽带,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将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富于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并主动提出新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起始概念和规定性知识,用问题来作教学的先锋,通过问题来引发思考,从而使课堂活跃起来。既然问题导学方法这样重要,那么教师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问题来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要设计出富有挑战性但又不是太难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出发点要紧跟教学的需要,要注意问题的难易,不能设计出太难的问题让学生无从解决,也不能设计得问题太简单,从而使学生懒于去思索。教师要时刻考虑着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问题,这是问题设计的关键所在,脱离了他们的兴趣,问题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设计出的问题,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要积极、正面,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善于教,还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对于已经习惯于等待聆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言,一开始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逐渐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师生互动生成问题,最后到学生能主动生成问题。只有这样,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来,又以问题终结,将知识和技能讲给学生听,才是成功的教学法,也才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促进作用。

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而实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质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因材施教。我们所要实现的最高教学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重视学生本身个性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展。分层教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显性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划分,同一等级的学生分在一个班级中,以更好地实现教学互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针对每一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足之处是这种显性分层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那些中、差等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这种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应加以避免的。另一种为隐性分层,就是教师心里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的一个层次分类,但是这种分类并不公开出来,尊重学生的隐私,根据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及时提供有益的帮助,从而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种隐性分层更适宜于教学的需要,也可以促进差生通过努力来不断前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对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用隐性分层方法。

作者:杨燕 单位:青岛市上清路小学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3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素质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口语和听力,这些都是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语音教学为例: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以后的词汇、听力及口语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特点,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大部分县和邯郸的魏县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地区以及江苏南京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不能够区别,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够发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学生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词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词汇的来源,掌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语法学习要系统全面,口语听力要多加练习。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4

老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特色以及教学方式,整理出了一份“竞标项目一览表”。其中,竞标项目共计10项,分别为课堂导入技能训练、课堂教授技能训练、课堂提问技能训练、课堂结束技能训练、课堂板书技能训练、课堂演示技能训练、课堂调控技能训练、媒体运用技能训练、课堂评价技能训练以及教师职业形象设计。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竞标,竞标成功后对全班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更多地需要我们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互相配合。因此,我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件制作方面,我的技术还欠佳,对于上讲台发言,我还有一丝胆怯,看到这些不足,我清楚知道,我应该利用平时的这些小组活动,积极去改正弥补。

二、团队合作,模拟上课,实战得经验

中小学科学中存在大量实验内容,但是,大学的实验内容与中小学实验内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适当加强大学学习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联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性科学理解,采用正确授课方式,以确保师范生自己明确每一实验的目标、任务、操作原理及过程。

在“科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我们全班分组,每组4-5人。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利用一周时间整理中学教材中所有试验内容,并罗列所有试验所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以及这些实验器材的作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在整合各类实验项目后,给每小组按顺序安排实验课程内容。每小组负责一个实验,组内成员自行分工并提前准备教具,而班级内其余学生充当中学生,利用实验课堂时间进行正式上课。

课堂结束后,全班学生按小组分别从学生、听课教师、课程优点以及缺点这些角度对本小组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讨论评课。这样的团队实战练习,给予师范生更多机会,让我们提早尝试着做一名科学老师,亲身体验想要上好一节课的艰辛,能够尽早调整自己的教师形象,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虽然从开学前的寒假便让学生开始忙碌,但是一环紧接一环,并没有在一个时间段里安排所有事情,而是将这些零碎的事情进行整理整合后,循序分配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言、自己思考、自己改进。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5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被奉为经典,不可动摇、不容质疑、不容挑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严格地照搬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要说对教材进行调整,是单纯的教材复制者。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首先就要摆正教材在教学中的关系。要知道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选择与顺序上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尽管目前的教材有好几个版本,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1.教材所考虑的是学生的一般性。

学生并不是机器、零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虽然教材编排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但毕竟只是兼顾学生的一般性,并没有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教材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

2.教材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数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数学学科本身的与时俱进。在这一点上教材尽管每隔几年都会更新,但依旧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并不能即时反映生活。新课改提倡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这些都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而是要将教情与学情结合起来,立足教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使教师由以往教材的单纯复制者转化为教材的开发者,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数学殿堂。

二、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

以往的教学完全由教师一个人控制,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学生沦为课堂的附属,没有参与的空间与权利。而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如何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展开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自主探究。

1.需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平等权,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走下来,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才能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进行。

2.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不要盲目追求快节奏,而是要学会留白,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的时间与自主参与的空间,教师要站在调控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学,实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让步于学。

三、由“保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扶持者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6

科学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按照科学探索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就某一探究主题自主地开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设计操作实验、合作讨论等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让小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体会科学研究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自我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探究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第二,过程的体验性。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究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由亲身体验引出的现象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三,重视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亲身体验、合作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存在现状分析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到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但在现实小学科学教学中也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主要原因还是教学改革的理念谈得比较多一点,而实际操作层面的教学方法却很少有专门指导。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已基本领悟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很多教师都将教育关注的主体放在了学生上,认识到了教学内容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要多关注教育过程的实施,但实施教育过程的时候,教师却也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建构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或者运用了探究教学,而实质的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所以,解决小学探究教学实际操作问题,是我们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三、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思考

1.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情景和情境,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质疑、思考、调查、探究、讨论。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自主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分析,探究问题。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灯泡亮起来》、《观察金鱼的身体》、《水和油的分离》、《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实验、小制作性质的探究课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尽情地探究快乐的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喜欢探究、喜欢动手,必能增长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更多是设计研究探究活动,组织引导探究过程,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信任和尊重学生,把科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大胆放手,让科学探究课活起来。

2.贴近生活,探究实验贯穿于课内外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7

作文是要把心里要说的话用系统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来简单,对学生而言,却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心里的话”从何而来?“心里的话”如何形成?表达些什么?怎样表达?许多学生常常面对题目,手足无措,不知写什么,硬着头皮把文章拼凑出来,往往言之无物。可见“写什么”是作文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材料的新颖、切题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从“无物”到“有物”的过程是艰难的,是生活阅历缺乏的学生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难关。所以,在每次作文前,我就提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收集写作材料,制成自己的阅读盒。顿时,一个变成几十个,一种角度变成多维空间。例如,在教学“第一次做什么”时,同学们纷纷打开自己的阅读盒,一时间,材料可以说“堆积如山”。有“第一次买菜”“第一次单独睡觉”等,甚至有的同学写道“第一次去香港”“第一次去澳门”……在相互交流中,一个材料又会引发数个全新的材料,使学生在介绍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材料库”,便于学生日后持续地开发使用。又如:“第一次买菜”,可以是在菜场里买,也可以是在超市里买,这两种买菜所涉及的地点、人物、环境不同,以致最后的表达效果也不同。因此,一次作文就是一次开发材料的过程,而阅读盒也成了每次作文能源的储备盒。

二、成文的加工场

“言之有物”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有些学生有很好的材料,却为表达而犯难,要么是内容太多,无从安排,要么是内容太少,无法具体。学生的表达顺理成章、生动具体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涉及各自语感的强弱。抽象的教学过程常常是隔靴搔痒,难及痛处。因此,笔者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种拼句游戏的启发,利用阅读盒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领悟叙述的诀窍。例如:分组分要求制作阅读盒。A组,制成时间、人物盒;B组,制成地点盒;C组是事件盒;D组则为主题分类盒。各组拿出一个语言信息,看谁能将四个信息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有中心的材料,再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以四年级下《他真行》为例,A组出示“妈妈”,B组出示“医院里”,C组出示“抢救病人”,D组出示“妈妈是一个工作出色的护士长”。再请同学把这一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一篇初稿就完成了。这种分组还可细化到“开头—经过—结尾”的分组;“主角—配角—事件”的分组;“中心—分内容—小节”的分组,各种单个材料经过组合便能成为一篇篇风格迥异、语言丰富的作文。

三、再生作文的训练营

再生作文是在原有文章基础上的内容改进或形式的改编,是再创造的过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修改自己的作文,二是改写课内文章。第一点: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必须有正确、积极的动机为推动力。所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必须从激发自评动机,培养自改意识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阅读盒这种形式来激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⑴接受信息,可以是自己的作文,也可以是同学的作文。⑵将修改建议制成各自的阅读盒,包括选材、遣词、造句、结构等方面内容。⑶交流修改建议,将可行建议制成一个新的再生作文阅读盒,根据盒中要点修改作文。第二点:改写作文(或选段)内容重新演绎内容。这种有意的改动可以使原作的语言环境更鲜明。如:充当其中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改写;改变主人公的性别、年龄;改变时间与环境;另写一个结尾;与文章的主题唱反调(如:战争—和平);改变语言形式或文体等。

四、举一反三的几点构想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8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学生通过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训练和探索,可以感受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而小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创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教学,让音乐和生活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使学生能够亲身的感受到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觉音乐就在他们身边,不断的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相对老套。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直接搬运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而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教师也更加不注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往往缺乏将音乐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使一些音乐难点无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笔者建议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不断的审视教材,及时发现相关教材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结合点,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掌握相关知识。如通过玩游戏、动画等方式来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音乐学科中的难点时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被攻克。教师在教授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游戏:“同学们,咱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这首歌曲的对接比赛。每个小组各抽出3个人作为代表,总共12个人进行歌曲接龙,一个人唱完第一句后,另一个人接着唱第二句,以此类推,看谁唱的好,唱的准,唱的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歌曲的演唱,歌声中充满了笑声,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增强。

2.教师要在教学备课过程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场景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极其的重要。教师要注重备课材料方面的设计,在结合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补缺相关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容易的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好处,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创编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掌握的较少,音律的应用也不太娴熟,因此,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备课。比如,教师在教授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由于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把生活中学生帮妈妈干的事情通过电教图片的形式提前制作出来,这样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使其更好的掌握,同时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时也更加容易。

3.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是一个集趣味性和内容性一体的学科,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讲解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也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在自身的备课环节和教学环节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要促进学生生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意识到要从生活中学习。小学生在自我判断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方面相对较差,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教会他们遇到问题时要想到寻求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来解决,增强他们的思考、讨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歌曲《嘀哩嘀哩》讲解时,恰逢初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到来。教师通过这个歌曲的主题,结合学生对于春天的生活理念的理解,在整个教学中设计春天的教学线索,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在富有生活感的歌词“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的引导下,齐声歌唱。他们既唱出了对春天的热爱,又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了音乐,也通过音乐更加热爱生活。

4.教师要对音乐生活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任何教学模式是否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都需要通过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衡量,通过评价来分析总结。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否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这种标准的参与者不仅应该有教师、科研人员,还应该有家长、学生以及相关社会代表。通过这些人的参与,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可以合理的发现这种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通过对这些优缺点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更好开展,使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的灌输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三、结语

总的来讲,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的策略更加的丰富了,也促进了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模式下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使素质教育能够逐渐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师要十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及时总结相关教学优缺点,不断的改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谭志鸿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

第二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比教师用什么好的教学方式都有用。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新颖的教学形式,用多媒体让声音和图片结合,用游戏的形式教学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奇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视觉感和音乐审美感。例如教师在讲《十面埋伏》时可以把音乐所处的年代背景和学生分享,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在播放音乐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当时年代背景去欣赏音乐,体会当时的气壮山河和悲切壮烈的历史场面。在播放完音乐之后,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下《四楚霸王》相关的片段,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的内涵。教师多给学生营造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体会楚汉之争的战场,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深意和音乐带来的意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做实验曾经验证:动态刺激远远大于静态对人的刺激。在教学中,教师只能用静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资料可以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教学资料就变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对音乐的喜好,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创造性。音乐教师采用动态的形式体现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可以使其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学生能简单易懂地学会音乐知识。音乐活动教学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省时省力省资源,而且效果也很好,教学步骤简单,教学内容丰富。

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要以学生的审美观念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多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口头说学生参与是不行的,学生真正去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才会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会实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师为教学的领导者。教师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教学之中,就要采取一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鉴赏活动之中。老师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一切音乐鉴赏知识和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去参与音乐鉴赏活动,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参与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师也可以借此来观察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错误,领悟出更完善的教学方法,拉近教学成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一步步带领学生深度探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情,一部分是境。情具体地说是包括情绪、情感。境具体的说是包括环境、场景。当把情与境结合之后,就能更好地体现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换一个角度考虑也可以说明情况。音乐是学生情感的寄托,可以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带动学生内在情感的抒发,学生也可以从五官去感触情境里的环境,陶冶情操,抒发情感。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音乐,分享彼此的情感世界。

四、总结

总之,有效教学成为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任重而道远的。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每一位老师也要多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经验,最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目标。

作者:吴娟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行宫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电脑音乐软件的应用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音乐教师重视音乐技能的培训,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以及审美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切入点且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要。而在小学音乐传统教学课堂中,音乐教师只注重对小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讲解,并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音乐教学课堂出现教学目标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等现象。这就致使着音乐教师不但不能优秀的完成好教学任务,还会打击到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音乐课堂的教学设备不健全,音乐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

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除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还存着教学设备不健全的现象。大多数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只有音乐课本,缺少一些音乐教学设备,这就使得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另外,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无法及时的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状况。例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正逐渐在音乐教学中出现,学生也想在音乐教学中学到与音乐技术相关的知识内容,但目前,这些并不能在教学中及时有效的呈现出来,所以就导致了传统音乐教学课堂存在着信息量小、知识面窄、难以顺应时展需求的情况。

(三)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制定都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但现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由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求。具体而言,一方面是由于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以及主体地位,一味的传授音乐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缺乏主导构建的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了音乐背景,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过于重视文字表达,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需要,这就致使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减弱,难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电脑音乐软件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够使用的就只有黑板、书本以及模拟发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内容的制定,也无法做到试听的完美统一。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电脑音乐软件,能够使书本上的音乐知识变得活泼且生动。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能通过电脑音乐软件将音乐知识转化为小故事或动画片、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小学生,从而吸引小学生对音乐的关注,激发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必备的一个条件,当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对音乐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二)扩大音乐知识面,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入能有效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当电脑音乐软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能够通过电脑音乐软件向小学生讲解相关音乐的故事和背景,并可以通过图画、视频、音频等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做到最好的掌握。电脑音乐软件若在音乐教学课程中做到长久使用,不仅能促进音乐知识面的扩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增加音乐学习机会,帮助掌握音乐学习技巧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只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对所学习到的音乐进行反复的练习与矫正。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由于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以及地域差异,导致着音乐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准确性。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电脑音乐软件,能有效的避免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能为学生提供标准的音乐知识和乐理知识,并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和联系机会,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时,电脑音乐软件还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完善,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技巧,提高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

三、将电脑音乐软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措施

(一)将电脑音乐软件运用到音乐欣赏中

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这些术语是比较困难的,但在使用电脑音乐软件的条件下,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电脑音乐软件将存在有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的一段音乐进行调整,使其适当的变快或变慢,通过不同快慢的音乐旋律让小学生理解一些音乐术语,从中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将电脑音乐软件运用到乐理教学中

乐理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其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何让小学生对乐理知识加以深刻的了解,就需要发挥电脑音乐软件的重要作用。例如,当教师向学生传授打击乐的声音时,仅仅用图形或线条来表达是非常困难的,但在电脑音乐软件使用后,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音乐软件,绘制出五线谱编辑窗,然后通过这种编辑窗导入相应的音阶,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从而使得学生在轻松音乐中学习到乐理知识。

(三)将电脑音乐软件运用到声乐练习中

当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以运用后,教师就能够很轻松的开展学生的声乐练习。因为电脑音乐软件能够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范围、教学重点进行灵活的变更,并且能便捷的播放和暂停,这就有效避免了教师不停的向学生示范如何歌唱带来的劳累。而且能够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练习时,能方便走到每一位学生的身边对其发音进行指导和纠正,有效的降低了音乐教师的工作量。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巨大进步,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大福利。电脑音乐软件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音乐练习以及音乐理论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功能,有效的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促进小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理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小学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多媒体应用革新

一、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于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也比较好理解,但是他们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则缺乏想象力。因此,信息技术的出现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这一特点,让音乐教学活动中抽象的动作要领形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另外,根据教育规律,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1.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大都对于这种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不感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即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练习,他们的练习效率也不高,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乐理练习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例如,教师在教给学生长音、短音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火车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车的开动过程:当火车迎面驶来的时候,是“呜呜”的火车汽笛声音传来,这是长音,和全音符一样,让学生数四拍;而当火车经过我们身边的时候,是比较长的音,这和我们的二分音符一样,让学生数两个拍子;当火车越走越快。越走越远的时候,就只剩下急而短促的“咣当咣当”的声音,这是短音,就像我们学的只有一个拍子的四分音符一样。这样,让学生对所学的乐曲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学生就能对长音和短音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也会更加的准确。

2.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外物充满着各种好奇,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却非常差。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去探究,在自我发现中研究,这样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教的知识要记忆深刻。比如,在学习“凤阳花鼓”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扭一扭———花鼓》,通过这段视频能够让学生对凤阳花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如果不播放视频,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这个不常见的音乐形式。然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一下凤阳花鼓的敲法和技巧,并且对其由来也进行一下介绍,并注意引导学生在看视频、听音乐的时候,要去感受音乐的情绪。有了这个介绍,学生就能够在观看凤阳花鼓的时候感受到其中的一丝丝悲伤的情绪,还能感受到乐观的凤阳人苦中作乐的精神。

3.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不明白什么是竞争,不明白什么是谦让,他们参加音乐活动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因为分工不同而闹情绪,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他们现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分不开,也与孩子现在的认知水平是相关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音乐精神。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专门下载一些音乐故事,在音乐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大家只是分工不同,意义上是缺谁都不可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性格的养成,能够对学生起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方位的教育,这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融合的方式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分析音乐教材,找出和信息技术的最佳契合点,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教学情境。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情境出发,体验音乐活动,体会音乐精神,习得音乐技巧,最终学生还要将自己习得的各种技巧和精神回归到情境中去,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我们美丽的祖国》这样的抒情歌曲,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要是掌握其感情。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来查找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歌曲;也可以通过视频观看一些大合唱和名家的演奏;还可以通过音频文件学习体会音乐活动的要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到音乐活动的精髓,也能感受到音乐竞技精神的所在。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对于很多复杂的音乐技巧,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弹奏乐器的动作要领他们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方式让他们记住这些动作要领,让他们探究这种要领。比如,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部乐曲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去感受音乐中那种描绘静静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一幅美丽的风景随着音乐缓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可是学生如何才能感受这个美丽的景象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视频,学生能够一边听着歌曲,一遍观赏着美丽的风景,从而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以突破。

3.利用信息技术达成课堂的高效性。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安排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造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根除这些问题,达成课堂效率的高效性。例如,《捉迷藏》这首乐曲来自丁善德的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在播放这首乐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一边看图片或视频,一边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童年之美。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乐曲片段,让学生感受片段描绘的意境,并为这种意境取一个恰当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锻炼自己鉴赏音乐、鉴赏美的能力。

三、总结

总之,将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课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最佳体现。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研究音乐课的课程标准,选取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的最佳契合点,将音乐课和小学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切不可强行整合。只有将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课进行完美融合的课堂,才能创设一种高效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内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作者:郑咏梅 闻中秋 单位: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

第五篇: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研究

一、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关键,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学习的兴趣,要学会享受音乐。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小学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美。

其实,音乐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音乐的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所以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本身的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边学习,一边体会音乐的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可以跟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共鸣。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学生才会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魅力。

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成熟,正因为这样,所以有着很强的亲师性。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技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音乐,精通音乐,享受音乐,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吸引小学生,才能激发小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歌声或者琴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音乐原来是这样的美妙。

3.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性作用,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展现音乐这一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

4.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

小学生是非常好动的,表现欲和荣誉感也是非常强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多和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哼哼唱唱。教师也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表演,和歌唱比赛等,还可以让小学生根据歌曲里编排动作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的,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这就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要给予总结和点评,要多鼓励,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能够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种的,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心理,还要多和别人交流,多向别人学习,采取新颖的、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这一学科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的教学中,都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在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中也并不例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方法,才能自己独立的去学习。此外,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抑制学生的思维,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只有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想到什么说什么,才不会惧怕自己说错话被教师责怪。音乐是属于大家的,是自由的,没有固定的公式和定义,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要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地质疑,去创新,去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谱。教师还要在平时多给小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比如,在课上多让学生发言,多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邹亚楠 单位:河北省抚宁县杜庄学区高庄小学

第六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一、音画教学法的有效性分析

(一)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音乐教育发展非常落后,教学资源匮乏。具体表现为:

1、硬件不足。

学生无音乐课本的现象十有八九,音乐器材与多媒体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有也很少用于音乐教学。

2、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多是兼职教师。

由于未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因此教学能力非常有限。音画教学法的优势之一在于不过分依赖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材、多媒体等,教学中具备一台盒式磁带录音机即可进行,且音画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及多重评价。音画教学法简便,易操作,实用性强,很好弥补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资源的不足。

(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音乐感知力的训练,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六、七岁至十四、五岁(即学龄初期到青少年期)是训练学生音乐感知力的最佳时期。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七至十一岁的儿童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由于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且思维具有一定弹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此阶段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基于这些理论,教师在运用音画教学法时,应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慎重选材:1、歌曲尽量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且歌曲表达的情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例如,儿童歌曲《小红帽》、《小乌鸦爱妈妈》等;2、歌曲中应带有学生易于用绘画表现出的景和物。例如,儿童歌曲《虫儿飞》、《小白船》等;3、所选歌曲曲调要简单易学,朗朗上口。这样一来在促进学生手脑口并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于美没有深层的理解,单纯的灌输审美的概念显然没有效果。音画教学法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表达对审美的认知。无疑,音画教学法感知、自省、多重评价的过程对促进儿童音乐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体现审美的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育人”和“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并继续坚持课程改革为主线,但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而言,内容则更为丰富。“2011年版”音乐课标将“音乐审美”的内涵明确界定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课标中还阐述了界定这一内涵的依据,即“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由此可见“2011年版”音乐课标将音乐的“审美性”这一课程性质摆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在对“审美”这一概念界定模糊的情况下,采用音画教学法能由浅入深的对他们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在引导学生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好的音乐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悟,达到音乐的育人目的。动听的音乐使人幻想出美的画面,进一步通过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去感悟美。音画教学法可以恰如其分的利用音乐与绘画审美的通感效应,更直接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四)体现学科间的综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关注学科综合”的课程理念,并对这一理念做了具体分析: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音乐与绘画,虽说前者是时间性,后者是空间性,但人们却习惯于将二者并称为“姊妹艺术”。孙来法认为在音乐审美的通感中,听觉与视觉的相互通感是最为活跃的。学者李虹、崔思蕖认为音乐是无形的绘画,绘画是有形的音乐。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最终归于人的大脑之中,使人们在感受中引起思维想象。音画教学法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生既感知音乐,又采用绘画的方式将音乐“画”出来。采用音画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中激发其潜在的视觉艺术,融入情感体验的审美意象。音画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关注学科综合”的课程理念。

二、音画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音画教学法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趣味导入、头脑风暴、绘画过程、多重评价、回归音乐。下文笔者将采用音画教学法,以教授农村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欣赏课《小乌鸦爱妈妈》为例,对这一教学过程进行具体阐述,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创造来深化歌曲主题,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情趣。歌曲《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歌曲为四个相同节奏型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F调,2/4拍,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婉转流畅,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歌词生动形象,用拟人化的笔法,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也让学生们通过乌鸦反哺这一现象,学会在生活中回报父母,发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美德。

(一)趣味导入

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要以兴趣爱好为前提,并且要尽可能的从生活的点滴中捕捉灵感。基于此,笔者采用趣味猜谜的方式引出本课的“主人公”。首先,呈现谜面“身黑似木炭,腰插两把扇,往前走一步,就得扇一扇。”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腰插两把扇”可猜出是鸟类;哪一种鸟“身黑似木炭”?由此学生不难猜出谜底是“乌鸦”。此环节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引出了学生进一步了解“乌鸦”的动机。趁热打铁,播放儿童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在学生试听的同时呈现出歌词“路边开放野菊花啊,飞来一只小乌鸦啊,不吵闹呀不玩耍啊,急急忙忙赶回家。他的妈妈年纪大啊,躺在窝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多懂事的小乌鸦啊,多可爱的小乌鸦啊,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它养育大。”

(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由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其特点是让参与者敞开思想,是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音画教学法引用头脑风暴环节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思维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拓,激发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开阔其思路。利用良好的沟通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将围绕《小乌鸦爱妈妈》这一歌曲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采用自由畅谈的探讨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的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提出的问题例如“小乌鸦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主人公都有哪些?”、“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你愿扮演什么角色?”、“你是小乌鸦你会怎么做?”提出的问题要浅显易懂,贴近现实。将音乐欣赏与生动鲜活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才能化解抽象概念和定义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和厌烦感。梁成谋等认为由音乐引发的想象,主要是属于符号性再现表象加工造成,这亦是造成音乐想象最关键的成分。[7]让学生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将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变为各个子画面,进而进行重组。通过头脑风暴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学生也通过对歌曲的感知产生与歌曲情感一致的共鸣,达到审美效果。同时也为下面的绘画环节做铺垫。

(三)绘画过程

李虹、崔思蕖认为用绘画来表现音乐,是靠着富有感染力的点、线、面、色的组合、渗化、变形所产生的视觉形象,把观众引到“聆听”声音的意境中去。作为音画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过程这一环节是使学生将抽象的声音变为具体的画面的过程,用绘画的方式对音乐场景进行记录。在音乐的声音出现的同时,听者便产生听觉感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对于绘画本身所产生的激动和兴奋已高过了色彩和音乐。为了避免偏离本节课的教育初衷,教师要重复头脑风暴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并在学生绘画的同时将歌曲反复播放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边哼唱歌曲边做身体律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与讨论,交换想法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脑的创造性。同样一个事物,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不美,每个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正如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有的学生以“小乌鸦的生活环境”为绘画主题,因此图画中多为花草、树木、房屋等要素;色彩方面,由于对音乐中表达的“小乌鸦的生活环境”存在不同感知,有些学生在着色时以黄、橙、红等亮色为主,而有些学生则以灰、紫、黑等暗色为主。还有的学生以“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为绘画主题,这些图画的组成要素多为小乌鸦和妈妈,以及他们的邻居和朋友们如小蜜蜂、小兔子、小狗等动物,有的学生甚至在绘画中加入了人物;部分学生展现了小乌鸦喂妈妈吃虫子,其他小动物则在一旁嬉戏玩耍的场景,似乎意在将二者进行对比。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图画中加入了一些出乎笔者意料的细微元素如小乌鸦脖子上的红领巾、乌鸦妈妈头上的皱纹等。“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处在绘画的想象期,因此绘画的内容比较广泛,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无法表现出空间和透视的绘画效果,对于事物的比例关系也没有清楚的概念,大多是简单的象形平面画。尽管如此,学生也已将基于日常生活体验而产生的视听联想,在画面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多重评价

课程评价凸显音乐的激励和教育功能,通过对本节课过程的回顾和梳理,挖掘每个学生特有的审美认知与音乐潜能,进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科学、客观、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这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成正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通过实验得出了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这一实验表明人的情感观念和言行举止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自己信任、崇拜的人下意识的影响和暗示。基于此,音画课评价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期望的强大力量,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明显的进步。本节课笔者引导学生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一个简要的陈述(包括图画所展现的各个要素及理由);2、为自己的作品打分(百分制);3、让参与互评的同学来评价被评作品中的闪光点;4、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5、教师综合各方面要素对参评作品作出总的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差距大的作品评价进行修改。任何作品无关好与坏对与错,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背景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其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人同作为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主体,二者出发点不同,因此不能完全理解各自的思想这是显而易见的。以《小乌鸦爱妈妈》教学过程的评价为例。笔者发现90%的学生都为自己的作品给予80分以上的评价,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满意自己的音画作品。通过参与互评的同学来评价被评作品中的闪光点,不但增强了被评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这种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效的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更好的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学会自我批评。评价的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做出科学、客观、合理的总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都应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要针对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改正。

(五)回归音乐

音画教学法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实践充分结合,通过听赏歌曲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用符号表现出来,最终达到音乐欣赏课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目的。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此教学法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与欣赏聆听音乐相比,本年龄段学生更倾向于能够亲身参与其中的绘画。为避免将音乐欣赏课走入绘画课的误区,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回归音乐、即再一次聆听。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黑板上,然后再次播放歌曲《小乌爱妈妈》,带领学生边哼唱边做身体的律动,同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绘画作品。通过再次聆听本节课的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知与审美体验,使之升华,进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面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窘迫,采用音画教学法的方式,是在此背景下突破有限资源条件的一种创新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农村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我们也要思考这种跨学科式的方法,在其他学段、在非农村地区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应用,当然,这还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实践来检验。此外,音画教学法也有不足之处。如笔者采用此法授课的对象均为小学生,年龄普遍偏低,教师对于课堂管理及课堂教学过程可能会出现难以掌控的局面,学生可能会因为较高的绘画兴趣而使一堂音乐课变成了美术课。因此,这对于教师在采用音画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以及如何监控课堂教学过程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作者:冯彤彤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第七篇:小学音乐社团民歌教学探究

1.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

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听觉具有很大的依赖。要想使学生将音乐作品完整地欣赏下来,并且获得美好的体验以及审美感受,教师就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学会聆听音乐。作为我国江苏扬州的地方民歌,《杨柳青》的曲调主要是五声宫调式,而且具有活泼风趣的特点,因此广泛地流传于浙江、安徽以及江苏一带。在开展小学社团民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杨柳青》。《杨柳青》由于具有特色的衬词“杨柳叶子青”而得名,其歌曲中的汉族民歌特色非常浓郁,而且将江北人民的热烈爽朗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然而由于原先的歌词大部分都表示的是爱情主题,因此在小学生中传唱并不适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适合同学们演唱的歌词填到曲调中,并且保证歌词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将家乡的民歌演唱出来,很多学生往往都有很大的热情,最终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音乐社团的民歌教学水平。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民歌音乐的体验中充分地参与进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例如,在对贵州儿歌《躲猫猫》进行教学的时候,苗族儿童一般都是在岩洞中、山林里、村落旁、小溪边玩捉迷藏的时候唱出来的童谣,因此其具有灵动以及活泼的音乐特色。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小学生可以很快地从歌曲中找到答案,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要对歌曲进行反复地听和唱,对其中的民歌方言和音乐进行模仿,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歌曲的精髓。在对《一只鸟仔》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具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采用较慢的速度对其中的歌词进行范唱,并且要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小鸟在歌曲中的神态和鸣叫声,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地问小学生:这只小鸟可爱吗?你们能够从音调和歌词里面听出来吗?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跟唱,要让学生明白采用什么样的唱法才能够将其中小鸟的神态和鸣叫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欣赏,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笑场的尴尬,还能够使学生对民歌产生更多的了解,使其能够喜欢上民歌。

2.对民歌进行追根溯源以及仔细地体会

歌手一般都是用方言来演唱传统民歌,因此民歌与方言之间往往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管是民歌的形成也好,还是民歌的发展也好,都与当地的风俗、地理及历史等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民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方言的直接影响。因此民歌具备了非常浓厚的地方色彩,这时候学生在对歌曲进行理解也往往比较困难。例如,完全用扬州方言演唱的《幸福园里摘果果》,这首民歌里面表现的情景是在果园里面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在采摘果实,其具有十分流畅和优美的旋律,但是其中也蕴藏了大量的方言,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将这些词的含义弄清楚,然后对这些方言进行模仿,再将歌曲演唱出来,就能够使学生对其中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韵味产生深刻的了解。

3.通过情境的再现展示民歌的韵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以及有目的地将生动具体的情境创设出来,从而能够将学生的情绪激发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例如,在对《荡花船》这首民歌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一边模仿划船的动作一边随着优美流畅的音乐采用问答的方式对歌曲进行演绎,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终全面地促进小学音乐社团民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4.总结

在人类社会文明不断更新以及历史不断发展的今天,民歌具有了越来越广泛的涉及层面,而且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在小学音乐社团的音乐教学当中开展民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要对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将小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激发出来,全面地提升民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陈丽丽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高研究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音乐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要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课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测学生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在备课时,教师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教师要真正把握好教材,就要充分了解学生需要掌握哪些音乐知识,欣赏哪些音乐作品,灵活运用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高效。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体验美、创造美。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对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感兴趣。而且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其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丰富内涵。教师还可以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根据歌曲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寻找答案。再次,即兴创作,激发兴趣。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只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怎样唱得更好,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演唱歌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歌唱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美,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理解音乐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总之,教师只有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音乐欣赏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音乐欣赏能够使学生的感官得到愉悦,使学生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音乐欣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要全面欣赏一个作品,就必须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音乐欣赏,教师要让学生多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