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意味着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德育、美育等多方面的重任。因此,在深入挖掘科学教材内容、寻找智育与德育的结合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立德树人;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小学生,此时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要务。目前,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现行的小学教学用书中,各科教材中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借助课堂教学的力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目前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往往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挖掘。对于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微乎其微。作为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科学课教学中的思想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学中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达到育人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践,说说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本单元最后一课是“维护生态平衡”。教学之前,对本节课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挖掘。课前,我搜集了有关生态失衡的一些案例。首先,联系前几节课的知识。向学生出示草兔鹰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讨论草原上鹰、兔、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并根据书中的提示,讨论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草原上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影响到了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状况。此处,适宜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即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其次,开始探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使草原上的生态系统遭到失衡。而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人类,以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沙尘暴为例。围绕着“人类的哪些干扰活动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等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根本保障,然而由于人类的破坏行为,造成了与大自然之间逐渐加深的矛盾。如今,人类面临的来自环境的威胁已不容小觑。最后,围绕“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这一中心观点,开展有关“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讨论。孩子们课堂上畅所欲言,有的说:不能滥砍滥伐树木、多种树、不乱扔垃圾,等等;有的说保护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我告诉孩子们,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百姓行动起来,国家也要行动起来。比如,全国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接着引领孩子们观看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利用书中提供的资料,了解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及重点保护动物等科学知识。在本单元即将结束之时,能够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并能够身体力行。

二、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再如,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一课,本单元介绍的是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没有认认真真地去观察过天气。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基于孩子们近一个月以来的天气观察进行的,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要想进行这节课,必须基于学生一个月以来的坚持不懈的天气观察,但往往只有小部分孩子能做到这点。所以课的一开始,首先进行德育教育,表扬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同学,让学生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在学生整理总结、分析完了这些信息后,由学生来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会发现孩子的描述跟第一课来比完全不一样了。学生在阐述这些天气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只是谈到了很简单的一两点,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从天气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和有利的一面进行延伸,如下雪天不利于出行但能够使农作物来年丰收;晴天方便人们出行,但久晴会使农作物缺水,等等。真正达到了德育育人的目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滋润,更离不开品德的提升。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指导其日常的行为。充分实践“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这一理念。在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的基础上,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切实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作者:韩婧 单位:滨州市邹平县梁邹小学

参考文献:

[1]钱月霞,顾卫杰.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