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随着课改脚步的不断深入,陈旧的、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已走出课堂。小学科学课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呈现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融汇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内容,知识纷繁复杂。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紧紧围绕课改理念和精神,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以培养较好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积极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教学模式。

第一,引。

小学生对科学这一学科既陌生而又好奇,但对枯燥乏味的知识没有持久性。针对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用视频播放,或是用简单的实验展现给学生,会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一节科学课开启良好的开端。兴趣的引导会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走入求知的大门。

第二,说。

一是说器材。学生每到课上对着新奇的实验器材就兴趣多多,恨不得马上就能亲手摆弄摆弄,甚至对自己带来的再也熟悉不过的生活用品也兴趣浓厚。这个时候如果强行不让学生去动,学生还是心系这些东西。如果顺势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东西,学生会很高兴地说起来,一直到认识清楚。二是说目的。一节课开始了,一定要让学生刚刚被激发的求知欲保持下去,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走进实验,首先就是明确实验目的——要干什么,或是检验什么,这是设计实验的初衷。三是说实验。实验的目的明确之后,并不是说实验就可以开始了。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无从下手,比较茫然。个别学生思路比较清晰,可以让这样的学生进行阐释,大家不断补充,实验的过程就逐渐明朗化了,注意事项也就在学生的参与中得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也弥补了学生盲目下手实验时间上的不足。

第三,猜。

实验就要开始了,学生们跃跃欲试。这个时候让学生大胆地对即将开始的实验结果进行猜测,这个环节是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运用旧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判断推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纷纷阐释自己的见解,并以切实可行的依据进行解释。带着这样的猜测,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就更浓了。

第四,做。

实验是科学课的中心环节。如果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实验了然于胸,小组分工就很简单了,可以信手拈来。如根据特长进行分工配合,对下一步的实验进行有序的安排,专心致志地开始实验了:贯彻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要领,小心翼翼地操作,对显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完整详尽地记录、补充、合作……实验成功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若是实验失败了,孩子们脸上凝结着疑问,进行讨论、查找、交流,求助,探索问题所在。这个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第五,再说。

实验做完了,让学生们说说实验现象和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大家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使实验的学习效果推向了深处。再现实验场景,牢固地走进了记忆。

第六,分析。

每个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和数据,与其他小组进行汇总,全班同学对整个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对出现的个别情况查找原因,突出强调避免这样情况的操作。对实验的结论进行整理,进一步熟悉,每名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加强巩固。

第七,对比。

实验结果出来了,和实验前的猜测做个对比。结论如果和预测截然相反,就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结论如果和预测恰好吻合,那就分析一下有没有更深层的理论依据做支撑,在分析中,学生科学观得到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纵深的收获。

第八,辅助。

科学课以动手实践为中心,适时、适当的图片说明、文字解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科学课的学习走向深入。

第九,补充。

有些小视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将一些较难的不易操作的小实验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既直观又生动,还有效节省了课堂时间,往往收效很好,是科学课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总之,一节科学课既生动又紧凑,使学生兴趣浓厚地开展了学习和探究,手脑并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收获,有效地进行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教学方法的探究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课堂40分钟的立体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兴趣浓厚、动手动脑的高效的科学课课堂模式。

作者:迟俊杰 单位:抚松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