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管理范例

乡镇综合管理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乡镇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全面改善乡镇环境,提高乡镇服务农民的功能,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功能设施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让乡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幸福家园,努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精品乡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助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贴近群众生产生活,避免大拆大建。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乡镇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条件,按照基础类、提升类、示范类3个类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乡镇建设目标任务,立足实际,把准问题,对症下药,补齐功能设施的短板,突出乡镇特色,不搞千镇一面。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象工程和超标准、超规模建设。通过拆、改、整,做到乡容镇貌整洁有序、干净卫生。全力保障乡镇市政和公共服务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条件的乡镇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

——持续推进,标本兼治。既抓住当前主要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短期见效,更要坚持建管并重,加强源头管控,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体系,力求常态常效。

(三)工作目标。

以全省乡镇(不含城关镇,下同)为对象,以乡镇政府驻地为重点,兼顾周边村庄,将农林垦殖场、不在城区的工矿区纳入乡镇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实施以“一深化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乡镇镇区功能与品质“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创特色”。原则上每个县2025年至少建成2个以上示范类乡镇;全域旅游县辖区内原则上所有乡镇均按提升类以上标准建设,示范类乡镇比例不低于30%;符合条件的部级和省级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应创建示范类。基础类的乡镇以完成“一深化”为主要目标,补齐与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本功能设施;提升类、示范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他功能设施,全面提高镇区建设水平,做好乡镇风貌管控和引导,探索创新管理镇区的工作机制;示范类要打造一流镇区设施和景观,塑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风貌,提升镇区综合管理水平。到2023年,全省所有乡镇脏、乱、差的现象基本解决,干净整洁有序,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乡容镇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全省1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到2025年,全省3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环境美”。

1.实施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整治主次干道、大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房前屋后、公园广场、车站码头、建筑工地、学校周边和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健全日常保洁机制,加大重点区域保洁力度;合理配置垃圾箱、垃圾转运等收运设施;推进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示范类乡镇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完善乡镇镇区及周边村生活污水管网系统,强化污水管网入户收集,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排查整治生活污水直排、乱排等情况;提升类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50%以上,示范类镇区生活污水实现“零直排”。(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以下各项任务由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具体落实,排在第一位的省直单位为省级牵头指导部门)

2.统筹推进卫生乡镇创建行动。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对照省级卫生乡镇建设考核评分标准,加强卫生组织管理、卫生教育、环境保护和卫生设施建设,强化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到2023年底,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达到30%,部级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达到10%;到2025年,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达到50%,部级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进一步提高。(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

3.实施水体清洁专项攻坚行动。加强乡镇的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保洁,保持水面、岸边干净清洁。逐步恢复池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定期开展清淤疏浚。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督促乡(镇)、村河长湖长履职履责。有条件的乡镇,对河湖水系的治理可向周边村庄延伸,切实做到水清湖(河)美。(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

4.实施“道乱占”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清理国省干道、农村公路及镇区道路沿线店铺非法占道经营、占道违建、占道晒谷物、占道堆物等,整治拆除道路沿线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确保道路畅通。整治并消除非法占道施工、铺设管道和挖掘道路等破坏道路行为。整治客货运车辆非法占道停车,消除马路车站,引导货车从镇区边缘通过。(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

5.实施“车乱开”专项整治攻坚行动。科学设置并完善交通护栏、信号灯、标识、标牌、标线等设施和标志,道路路灯、安全护栏、监控等附属设施及绿化配置完善。加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重点整治车辆乱开乱停乱放、车辆和行人不按信号灯通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车辆违反规定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严禁无牌电动车和摩托车上路行驶。(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

6.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加大乡镇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力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擅自设立的集贸市场及市场秩序脏乱差等现象,加大整治改造力度,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个室内或钢棚结构的集贸市场,经营设施分类分区,有安全出入口和通道,卫生、给排水、通风、消防等满足要求,示范类乡镇要按照商务部《关于印发“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基础设施、经营设施、管理服务设施完善。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大型综合型的市场,或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建设专业型市场。合理划定街道摊贩设置点,加强联合执法,规范经营秩序,合理划定临时疏导点,规范出店经营。(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

7.实施“乱搭乱建、违法建筑”专项拆除整治攻坚行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清理和拆除房前屋后、背街小巷乱搭乱建的非法简易附属用房,依法依规拆除和回收空心房、危旧房,基本消除违法建筑,重点整治占用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严重影响乡镇入口、重要节点、道路两侧景观的违法建设,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建立日常管控机制,严格执行建房规划许可制度,逐步推行农村建筑工匠培养管理制度,杜绝无序建房。(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同牵头指导,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

8.实施“线乱拉”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按照“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的要求,清理废弃线缆,整治户外架空线违章乱架行为,归并整理杂乱无序线缆,着力解决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空中蜘蛛网”现象。加强电网升级改造,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可靠、节能高效的供电网络。弱电管线原则上入管入盒,有条件的乡镇在主干道实施架空线缆入地改造。所有镇区实现千兆光纤网络、5G移动网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积极推进燃气管道入户。(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国网省电力公司、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省分公司、中国铁塔省分公司等部门)

9.实施沿街立面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清理和规范设置沿街防盗窗、遮阳檐篷、空调室外机、卷闸门等设施和门牌、广告牌匾、灯箱标识等指示标牌,门店招牌一店一牌、整齐美观,路牌、站牌统一制作设置,公益性宣传标语设置规范、美观。拆除更换残缺损坏的户外广告,根治“牛皮癣”小广告,清理乱贴乱涂,保持沿街及两侧立面整洁美观。加强老旧小区提档整治,改善居住环境。(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

(二)全面提升镇区功能,实现“生活美”。

1.道路交通设施。所有乡镇应推进路网建设,完善路网体系,打通“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达性。强化管养维护,修补破损路,提高路面完好率。提升类以上的乡镇镇区主干道应铺设沥青,提高人行道透水铺装和道路绿化水平,示范类乡镇要将无障碍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道路建设系统。“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路划一批、开放一批”公共停车场,基础类乡镇应基本满足停车需求,提升类乡镇停车管理规范,至少一个停车场建有充电桩,示范类乡镇和全域旅游乡镇要因地制宜配建大型车辆、旅游车辆停车位并在镇区范围内合理配建充电桩。(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2.便民服务设施。所有乡镇应建设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包含集中办事窗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功能,做到乡村和城镇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示范类乡镇因地制宜建设邻里中心,集合医疗、养老、文化、健身、邮政、零售、餐饮、维修等各项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务服务办、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

3.医疗卫生设施。所有乡镇的医院建设规模、标准符合《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按照镇域人口总数合理计算床位和建设规模,同时配备防保站或公共卫生科等设施,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镇”。示范类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水平。(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

4.教育设施。普及学前教育,所有乡镇确保镇区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适当考虑周边村庄就近入园。所有乡镇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建设,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建设规模、标准达到省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示范类乡镇因地制宜推进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等部门)

5.养老设施。面向镇区及周边乡村,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基础类和提升级类的乡镇至少建有一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的养老院。示范类乡镇至少建有一所服务设施完善、设备齐全、护理水平良好的养老机构。(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

6.文体设施。鼓励利用街头绿地、闲置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建设文体设施。各乡镇应有一个综合文化站,推进数字化建设,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艺术培训、科普讲座等功能;至少要建有一个室外公共标准灯光篮球场。示范类乡镇确保每个社区建有一个图书室或文化家园,可结合邻里中心设置;提升类、示范类乡镇应建设健身广场,配备篮球架、足球门、乒乓球台、羽毛球网柱、室外健身路径等器材,并可结合中小学校或单独建设足球场。(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共同牵头指导,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

7.旅游设施。全域旅游县重点发展的乡镇要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集合游客集散、交通换乘、信息咨询和产品订购等多项旅游服务设施,县内其他乡镇也应当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等,健全旅游标识设施。(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

8.农村生产服务设施。合理设置农村生产物资供应网点、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网点和快递网点等。基础类的乡镇,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和技术指导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类和示范类的乡镇,还应有农业机械销售和维修点。(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部门)

9.绿化照明设施。所有乡镇应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大力实施植树增绿、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行动,多植乔木和乡土、彩色树种,做好庭院绿化、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合理配备路灯设施,实现照明达标。示范类乡镇、全域旅游的乡镇和有条件的乡镇要通过系统设计,把各类自然、人文、生态、农业景观等资源“串点成线”,形成集“绿化、文化、活化、美化”一体的休闲观光绿道,进行必要的美化亮化。(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

10.防灾减灾设施。根据本区域主要灾害风险隐患和国家、省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各类灾害工程防御措施;合理设置应急避灾场所、通道和物资储备站点。示范类型乡镇要综合运用生态技术,增强雨洪管理能力;要建有乡镇灾害事故预警信息传播系统。所有乡镇根据国家标准和省有关要求规划消防救援队站建设用地,设置消防救援队站,配备基本消防通信设备和消防装备设施,合理设置取水点、消火栓、消防宣传阵地等。(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应急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

(三)全面提升镇区品质,实现“人文美”。

1.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对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要实现应保尽保。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整体保护乡镇格局、街巷肌理、传统风貌、街巷系统和空间尺度,留住乡愁记忆。鼓励改造利用老厂房老设施,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演艺会展等功能,植入商贸、健康、养老服务等生活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

2.塑造特色风貌。注重保护和延续乡镇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乡镇的历史文化及周边山林水系,挖掘乡镇的地域特色,注重显山露水、塑造田园风光。挖掘和传承乡镇的文化基因,依托好当地资源、用好当地材料、体现当地文化、讲好当地故事,真正把当地的文化基因、历史脉络、风格肌理梳理出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镇。(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

3.加强环境设计。示范类的乡镇要做好民居风貌提升改造,加强对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色彩的引导和控制,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示范类和有条件的提升类乡镇要对重要街区、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开展项目设计,展现浓郁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塑造网红打卡景点。(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

(四)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治理美”。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构建“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政务服务平台等与乡镇管理相关的资源。逐步推进成立乡(镇)综合执法大队,承担乡(镇)综合执法管理任务。以“雪亮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乡镇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推行实施“街长制”,由镇干部或工作人员任街长,聘任本街德高望重的群众作为副街长。对落实门前责任制、卫生保洁、规范经营、红白喜事、宠物管理等情况进行动态巡查,解决环境综合整治阶段性问题。(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务服务办、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安厅、省委政法委、省文明办等部门)

2.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发动并引导村(居)民经常性开展镇区整治和建设活动,使镇区环境从“点”到“面”、从“面”到“里”得到全面改善。(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深入人心。利用本地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引导居民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开展文明村、文明镇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文明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省市统筹、县级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由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省直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开展专项行动,形成工作合力。市县政府定期研究本地区美丽乡镇建设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出台实施方案,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差别化目标任务。乡镇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推进,选优配强一线工作队伍。

(二)落实经费保障。县乡两级政府是美丽乡镇建设经费的筹措主体,要建立以县为主、省市奖补的经费保障机制。省级每年对当年参与全省美丽乡镇建设考核,且在所考核类型中排名靠前的进行表扬。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统筹财政涉农资金,支持美丽乡镇建设。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将符合本系统项目资金支持方向的乡镇补短板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各市、县(区)要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更多向乡镇建设工作倾斜,可通过依法发行专项债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补短板、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创新乡镇建设发展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三)用足土地政策。加大乡镇项目用地支持力度,各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减挂钩指标在保障拆旧地块农民安置用地的基础上,应主要用于镇村联动、新农村建设等。乡镇现有的存量划拨用地,符合规划和相关规定的,依法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转为经营性用地。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2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通过向城乡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产品及服务、逐步加大基层财政建设,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状况大大改善。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和大力推进基层财政建设,进一步推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任务越来越艰巨。但在西部贫困地区,有许多县乡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尖锐,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财政自身建设。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如何通过乡镇财政体制创新走出困境?笔者结合铜川实际对当前贫困县乡镇财政建设困境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铜川市辖一县三区,其中3个部级贫困县(区),1个省级贫困区。目前共有34个乡镇,54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4.96万人。近年来全市财政收入虽增长较快,但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乡村基层财政,多年来由于财力原因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行。笔者认为有效解决乡镇财力不足,促进基层财政建设取得实质效果,应着力从事权与财力、财政体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对现行乡镇财政体制问题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乡镇财政无法引起乡镇领导足够重视乡镇政府作为群众利益的直接承办者,是全面贯彻中省市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扶贫济困方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中间载体。乡镇财政在很大程度上要用有限的财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成效。然而,乡镇财政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与具体业务分属乡镇和县(区)管理,有的乡镇领导对新形势下的财政职能不甚了解,认为财政就是领导的会计、出纳,随意调、派、换财政工作人员,使得乡镇财政业务骨干人员向系统外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财政整体工作的连续和规范化管理。

(二)乡镇事权和财力不对等农村税费改革后,铜川市的乡镇、村几乎全部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维持基本运转,自身可用财力较少,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以经济中等县、中等乡的一个中等村为例分析,现阶段要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低需要4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及补助1.46万元,村级组织办公费0.6万元,计划生育费用0.6万元,突发性事件支出(主要指防汛抗旱、检查评比支出)0.3万元,生产经营支出(主要指为发展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0.4万元,其他支出0.64万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2008年全市543个村的平均收入(含各种转移支付收入)为2.4万元,尚有缺口1.6万元,543个村的缺口总计1303万元。乡、村在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上经常争抢,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运转,更不用说兴办一些农村公益事业。

(三)财政约束软化,乡镇机构膨胀,财政供养压力剧增目前,铜川市乡镇人员普遍超编严重,虽经历次机构改革和多次清理,但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主要原因:一是财政监管“缺位”。乡镇一级政府无论乡镇规模大小和当地资源状况如何,都要设置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部门,增事务增机构,减事务不撤机构,长此以往导致机构和人员极度膨胀,财政缺乏有效的制约;二是乡镇政府“越位”。在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之前,乡镇机关进人没有规范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管,在就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人员进入的随意性较大;三是国家政策“错位”。一方面,国家对大、中专生的硬性招聘安排,对本来过剩的乡镇机构人员没有很好裁减,使原来3-4人就可保证运转的单位,人员短时期内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复转军人安置、民办教师转正等增加乡镇财政供养,在撒乡并镇的改革中,虽然下达了精简人员的目标,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安置办法,精简人的工作难上加难,最终还是越减越多。此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计生工作已由过去的全体干部一起抓变为专职人员常年抓;还有一些站所业务上划区县一级,因此乡镇一级形成大量的富余人员,造成人无事干,事无人干。然而,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是各级的政治任务,这种极度膨胀的财政供养加剧了收支矛盾。例如铜川市某县(区)2001-2007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支出却增长了27%,其中工资性支出增长了1.5倍,财政收入大部分被人头费吃掉。

(四)债务监管化解机制不健全,贫困地区债务负担沉重据调查,至2005年底,全市乡镇累计负债达到了34503万元,乡均负债235万元;其中共有村级债务24155万元,平均每村债务近45万元。此后,进一步增加,巨额债务形成原因复杂。一类是旧债。主要是有的是原乡、村干部为创政绩,以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名义向银行或个人借贷兴办企业,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形成的;有的是村集体为“普九”、“两基”达标而形成的;有的是因乡镇机构膨胀,收支缺口较大,为弥补日常开支而举债形成的;还有的是原基层干部吃喝招待等缺少监管所形成的;有的是垫付税款、弥补赤字、担保扣款形成的,绝大部分根本无法回收。二类是新债。财政采取许多的奖励措施积极促进旧债化解,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新农村建设又加剧了乡镇举债,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举债,比如,农村道路建设,“村民打底子,政府铺面子,财政补助为水泥路面15万元/公里,沥青路面10万元/公里”,这在平原地区也许适合,而铜川市的大部分山区路面,这样的补助标准显然偏低,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缺口,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举债。由于缺少收入来源,因此旧债还未还清,又添新债。加之目前缺少化解不良债务的利好政策和财务支持,许多乡镇账户多次因此被法院查封,因欠费而被断电、停电等更是常事。在加大财政风险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

(五)乡镇财政理财积极性难以提高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村级基本无收入。乡镇财政是上级财政给什么钱,花什么钱,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依赖性很强。虽然现在人民群众对政府期望值很高,总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可能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但乡镇苦于财力匮乏,往往事与愿违,结果是群众不满意,政府自己也不满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乡镇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更多的只能是等、靠、要,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而发展,事实上,乡镇也只有这种办法,别无他途。在一无区位优势,二无资源优势的乡镇,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p#分页标题#e#

(六)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人员身份复杂。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财政干部的身份出现了双重性,即一部分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原财政所人员,一部分是原经管站合并过来的事业人员,干相同的工作,身份、待遇却不一样,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二是接受双重领导。大部分乡镇干部在业务上接受财政局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乡镇政府领导,工作随意性很大,很多干部反映工作很难干。三是干部缺乏流动。除少数领导干部和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外,一般干部根本就没有机会流动,从上班到退休,永远在原地踏步,一没变动工作地方,二没升迁职务,无活力也无动力,“工作一辈子,反正是科员”,干部无激情,也无热情,惰性强,工作得过且过。四是人员年龄老化。农村税费改革、机构精简、人员分流以后,财政系统干部只出不进,大部分都是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干部,年轻人少,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二、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最基层、最贴近农民的一级财政,担负着维护农村基层干部及农民切身利益以及乡村级组织运转的重要保障职能。要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财政职能的优势,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仅在于能很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及时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地方财政发展壮大及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财政建设需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建立分类管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模式体制问题实际上是财权的划分问题,由于县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乡财政管理体制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模式。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巩固基层政权、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大上级财力调控力度。特别要强化省级政府在调节省以下财力分配方面的责任意识,在建立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最低支出保障机制时及时完善省以下财力差异调控机制,促进财力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二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财力补助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在逐步简化财政管理层级,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围绕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直管县的直管村经济,激活各个“造血细胞”,增强各乡村的“造血”功能,加大其对其他乡镇的辐射、示范、带动性。四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建立不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比如,对经济发达、较发达、税源丰富地区,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税种划分县乡间财政收入和事权,并各自负责本级支出;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自身财源少,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的乡镇,实行核定收支超收分成、超支不补或给予一定比例补助的体制,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对落后地区收入规模小、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五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肩负基层党政工作和村民自治的双重职责,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地方政府对村级经费具有一定的补助责任,要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六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建立健全全国生态示范县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这些地区加强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二)科学界定乡镇的财力与事权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基层缺乏应有的财力,却承担了大量的事权责任,这是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进一步明晰财力与事权划分,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笔者认为,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乡镇应该享有的财力要予以充分保障,对乡镇应承担的事权予以明确划分,彻底解决乡镇责权利相背离的问题,强化乡镇财政的基本职能,促进乡镇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与事业进步。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民生出发,将适合县(区)级管理的事权收到县(区)级,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权划归乡镇,并匹配相应的财力。具体:一是凡有利于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和工作开展的事权,都应该下放到乡镇。二是将适合乡镇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划归乡镇,作为其固定的收入来源。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确定后,在体制执行中如遇到事权结构发生变化,应及时划转收支基数,调整财力分配关系,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有效统一。三是凡属于县(区)级财政承担的支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到乡镇。四是对事权未下放但须乡级协助开展的工作,依据乡镇和县(区)级部门职责划分及工作量,合理确定经费分配比例,由县(区)财政局商县(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后,将经费直接拨付给乡镇级,实现“财随事转”,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和重点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同时减轻乡镇负担和压力。六是针对乡镇的各种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由相关部门负责安排和提供项目资金。七是县(区)市政府委托乡镇承办的事务,应足额安排专项经费,不得要求乡镇超财力配套资金,增加乡镇负担。

(三)增强财政约束、建立有效的乡村债务化解的长效机制在合理划分市县乡收入,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的同时,采取可行措施,积极稳妥地解决乡村债务化解问题。一是对债务进行细化认定,制定化债计划。乡镇债务虽然已进行了清理,但笔者认为至少还要进行细化认定,并制定针对性的化债方案,分期分批逐年化解。并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举债作为国家的欠账进行化解。二是建立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化债。各乡镇除在年度预算中,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化债外,还可以从行政事业性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化债,有计划、有步骤逐年偿还债务,最终实现对债务的有效化解。三是建立债务化解责任制。把债务化解纳入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目标责任制,彻底杜绝乡镇政府举债搞建设和形象工程、超前消费现象的发生。上级财政要适当补助乡镇化债。争取中央在政策一致性的前提下,在债务化解的政策、资金方面适当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财政困难较大地区倾斜。上级财政对县乡财政债务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共同承担起化解县乡债务的责任。四是坚持量力而行,控制新增债务。乡镇在支出安排和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坚决不能举债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五是建立乡镇债务监管机制。对乡镇债务化解情况、新增债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加强督办,确保乡镇债务化解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同时,制定确保县乡财力稳步增长的奖惩机制,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和化解乡镇债务较好的给予财力性的奖励,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清偿债务的积极性。#p#分页标题#e#

(四)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监管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财务审批权不变情况下,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模式。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为主要内容,遵循“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确保收支平衡;财权与事权相统一;预算管理权不变;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五点原则。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当前必须把完善乡镇财政职能作为规范管理的重点,结合铜川实际,乡镇财政所规范管理后应充分发挥监管九项职能:一是在区县财政局指导下,负责所在乡镇政府预决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二是负责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统一核算与监督。三是负责乡镇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四是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五是负责“村账乡管”村级资金的专户存储、核拨和监督管理。六是负责农村基金会的清欠。七是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的管理。八是负责退耕还林资金、地膜玉米补贴等各项给农民补贴的核定兑付工作。九是负责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特产税的征收管理。切实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切实心系农民,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五)进一步改革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安排一定的财力从保障性、激励性和定向性三个方面对乡镇实施转移支付。对当年体制收入未达到乡镇级支出基数的乡镇,实行基本运转转移支付,根据综合考核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平衡财政收支、化解政府性债务的情况,确定转移支付额;对公共服务等不定部分实施一般定向性转移支付;对区域产业布局做出贡献的实施专项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尽力实现财力下移。一是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应尽可能的向乡镇倾斜,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解决乡镇实际困难,支持乡镇发展;二是特别要对由于产业规划布局以及生态建设示范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给予加大倾斜,特别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均衡乡与乡之间财政的基本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一是多渠道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增加财政收入。对发展势头好和有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使其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对经营不善、亏损或倒闭的集体经济项目,通过破产、兼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的荒山、荒坡、荒地等资源的潜力,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搞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四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大力培植新的财源。

(七)建立农村公益事业财政投入新机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奖补办法,积极采取措施,在组织开展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基础上,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大力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3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能否科学、合理、规范的运行,不仅关系到地方财政的兴衰.也直接影响着乡镇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政权的稳固。从目前现状看.乡镇财政的管理水平有了提高.财政收人也增长较快。但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乡镇财政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不得不引起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力不足.增收难度加大。   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按照新的体制构建的财源建设格局还没有形成,财政收人增长缓慢。表现在:以农产品为主的基础财源.规模小、数量少;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骨千财源.功能不全、效益不高;以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后续财源,起步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强大规模优势。   各级党委和政府虽把财政收人纳人政府工作日标考核,但收效不太明显。有的乡镇为完成收人任务,突出政绩.想法、设法挖收人.甚至收过头税.使农民负担加重,干群关系紧张。而乡镇财政又陷人了为完成任务而年年四处奔波的恶性循环之中.使得财源建设力鱿不足.基础财源、骨干财源、后续财源匾乏.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二)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负担沉重。   一是乡镇财政人头经费支出数额大。从目前清况看.乡镇财政的人头经费占乡镇财政支出总数的90%以上.财政资金侧亚保吃饭.减少了对农业、利技、教育等其它事业的支持.不利于乡镇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按照新休制要求,出现的增资政策乡镇都要自行消化,而在乡镇财政收人增幅较小的情况下(有的是负增长).不少乡镇财政挪用专款来弥补支出。有的乡镇为了解决以前年度的工资欠帐.从各种渠道高息贷款,使乡镇财政负债越来越大。三是乡镇为缓解财力紧张状况,通过集资、摊派等方式筹措资金:发展生产、培养财源,求成心切,往往造成失误。这不仅未能实现支出的预期目标.反而致使乡镇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三)分税体制不完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济。   (l)乡镇目前实行的是不太规范的分税制。   一般以近两年的收支加上平均数核定基数,没有考虑不同乡镇的客观因素和一些不正常的开支。   用这种统一的“基数法”算帐.往往会出现新的苦乐不均,使富的乡镇收支有余.穷的乡镇往往收不抵支,甚至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   (2)事权一与财权划分不尽合理。目前在财权划分上绝大部分仅限于农业税这一块。但要在这方而增收,势必会加重农民负担,不利于调动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在事权划分上没有真正地体现乡事乡办的原则。乡镇的收支规模小,主观上消弱了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另外,一些职能部门财权上划后,造成事权和财权脱节,挫伤了乡镇理财的积极性。   (3)预算外统管不力,财政监督职能弱化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国务院和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部分乡镇的预算外资金和统管资金.仍分散于七站八所,财务管理混乱,资金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难以发挥。加上自收、自支、自管,又造成了在资金竹理上的失控,加大了统管难度,肢解了乡镇财政的监督职能。   (4)财税机设置不合理,三方相互协调难度大。   实行分税制后.地税、国税机构按经济区域设置,与乡镇财政的一乡一所的设立不配套,即是三所都齐全的乡镇.又往往形成鼎立之势.三驾马车.互不买帐。国、地两税只对上级主管局负责.而财政所只能协助征收,掌握不了人库的主动性,工作被动.乡镇财政组织收人的职能难以发挥。   (5)乡镇财政人员待遇低,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财政人员,大部分是合同制干部,退休后的养老就医没有保障。就现实工作而言,乡镇财政的农税征炸涉及千家万户,工作纷繁复杂,但与同级的国税、地税相比,工资低、福利津贴少。有的贫困乡镇.根本就无法兑现福利和津贴,极大地挫伤了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上部分人员年龄偏大.缺乏系统的培训,知识老化,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乡镇财政工作,整体素质有待于培训提高。   二、完善乡镇财政的思考   (一)加强财源建设,实现财政增收   (1)优化农业结构,壮大基础财源。要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立足乡镇的自身优势,发展应税农业。一是积极发展农业特产税的大宗应税品目,扩大烤烟生产面积,增加大税财源建设项目。二是要发展淡水养殖,增加水产品的财政收入。三要加快山区乡镇的林果资源开发及中药材和花卉的种植.提高多经对财政的贡献份额。   (2)调整乡企结构,增加骨干财源。加快乡企的产业化进程,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一方面.努力开拓市场.兴办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一些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另一方面,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应用高技术、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可观的企业,提高乡镇企业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   (3)发展乡镇第三产业.培植后续财源。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私营经济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使之在繁荣市场的同时,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4)落实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应税项目,严格奖惩,增加乡镇财源建设的领导力度,坚决摈弃收过头税的短期行为。把乡镇财政增收转化为直正依靠财源建设发展,实现收人大幅增张的轨道上来。   (二)合理界定支出结构,缓解财政压力   乡镇财政不仅要保吃饭,还要保障其它事业的正常运转。一方面要压缩编制,清理清退富余人员,严格界定财政供养人员的范围和人数.把那些不该由乡镇财政负担的人头经费核减下来。  #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要增加财政对文化、教育、卫生等其它公益事业的支出,实现乡镇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乡镇不能自行解决的增资及以前年度的工资欠帐.要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人来逐步予以消化,或通过转移支付予以解决。对挪用专款和高息借贷弥补支出的资金,要从乡镇补助中拿一部分,逐年偿还,以减轻财政压力,使其卸下包袱,轻装向前。   对财源建设中的生产性支出项目,要找准方向和目标,将支出的重点,放在提高创税产品的效益和转化增值上来,降低乡镇财政支援生产支出的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明晰产权与事权   收支基数的核定应依据“基数法+因索法”来设计,不宜采用统一的基数法算帐。收人基数要以近三年收人为参数,剔除一些不正常的收人因素,要考虑乡镇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平均税负,综合核定。支出基数要考虑乡镇财政的供养人员,经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使富余的乡镇(经济发达)和贫困乡镇(经济不发达)各有所得,防范新的苦乐不均。   另外,在事权财权的划分上,将属于乡镇政府职能人员经费全部下放各乡镇,将由乡镇承担的个人支出、公用支出等也相应地划归乡镇财政,强化政府职能,达到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在财权划分上,为了调动乡镇财政的积极性.将适合乡镇的涉农税收、工商税收划归乡镇固定收人。   (四)强化监督职能,统管好预算外资金   乡镇财政要强化监督职能.把七站八所的预算外资金统管起来,专户存储,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人和罚没收人一样,全部纳人预算管理.使预算内外资金形成综合财力,统筹安排,统一使用,综合平衡。为乡镇经济行施社会化管理职能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搞好部门协调,实行财税合一   针对目前财税机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在确保乡镇财政机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好国税、地税、财政三所之间的关系,逐步推行国税、地税、财政“合署办公”的模式,实行“统一领导,分别管理”的体制。从发展的趋势看,乡镇一级的财政、地税、国税必须走财税合一的路子,这样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和工作不便,降低税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乡镇财税部门更加协调,使分税制的改革和税制改革取向一致。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健全乡镇财税机构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解决乡镇财政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是逐步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工资标准,使其和地税人员基本持平。二是条件成熟的地方,参照国家公务员条例.将乡镇财政优秀人员录为国家公务员,以解除乡镇财政人员的后顾之优;鼓励财政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和技能比赛.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应财政经济工作的新要求。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4

乡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与纽带,它既有城市经济的特点,又有农村经济的特征。乡镇是农村这一特定区域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基层的一级政权机构,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基层部门。因此乡镇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乡政府职能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包括维护社会治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普及教育、提供医疗保健等;二是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包括实施社会保障、平衡公民个人及地区间收入差距等;三是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这些职能的实现只有靠财政来保证。

(一)1994年以来,分税制改革的实质是要通过税种的划分来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因此合理地划分县乡政府间税种,能使乡镇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具体应把与城市建设密切的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等确定为县级主体税种,将与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农业税、屠宰税、个人所得税等划分为乡级的主体税种。按照人权、事权划分支出范围。一是县级财政主要承担本级政权机关运转所需的各项支出、企业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城市维护建设支出等;二是乡镇政府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支出及农村小型农田的基本建设、乡镇道路都由乡镇财政负担,如今后增人增支及政策支出,一律由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这样可以统筹安排,使其财权、事权、人权得到进一步的统一。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建立起多元化的乡镇生财之道。要以农业为基础,坚持强农、活农、兴工、活商的指导思想,科学选择主导产业,长抓不懈。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基础财源。要以市场要求和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为载体,建立有特色的农产品基地,这样才能增强乡镇财政的实力。强化基础设施,加快小城镇建设,培植新的财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搞好大农业的同时搞好市场大流通,即工业、农业、流通业三产的有机结合,利用乡镇本地条件,兴办三、四产业。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院所的协作,开发潜在财源。走“公司+科研机构+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利用企业资金、销售的优势,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为农民、为地方财政增加收入。

(二)乡镇财政管理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财政监督不力所造成的,即财政的“缺位”现象。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财政监督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前财政监督所依据的法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没有建立起一套以事前、事中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日常监督机制;处罚仅依198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还未真正上升到法律的角度。财政监督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同时与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之间的关系还未理顺。财政预算管理从编制到决算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管理。目前,乡镇财政要从综合财政的角度来加强财政的预算管理。一是要规定好综合预算管理的范围,包括预算内、外及其它资金的收支管理;二是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即预算内、外收支报表制度;三是切实搞好复式预算,改善单式预算的编制习惯。财政支出结构目前不仅体现在预算内、外,而且具体的资金支出范围也不合理,主要是专项经费和经常费用(人头费用和公用费用等)区分不合理,经常费用所占比重过大。目前,应把“吃饭、要饭”财政支出范围规范化。1)精简机构,对乡镇人员编制进行全面清理,重新定岗定编。特别对九年义务教育教师编制,从严控制。2)实行按人头计算包干的办法,超支不补,结余留用。3)对事业单位,特别是有收入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应全部与财政脱钩。4)对教师和行政人员工资实行专户储存,只进不出,保证其按期发放后,再开支其它费用。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5

1.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不足。

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不足是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制约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快速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乡镇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开展场地、缺乏统一指挥管理的文化活动场所、缺乏标准专业的文化建设指挥中心等等,造成了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活动的设施和场地,对于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快速和良性开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的经济投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问题。

2.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活动经费不足。

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活动经费不足也是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现象,在缺乏充足的经济成本投入情况下,相关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单位很难去开展更加充满吸引力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甚至在部分地区由于缺乏充足的乡镇群众文化资金,连维持正常的文化建设活动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事实上,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活动经费不足既有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不同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粗心大意、不予重视的原因,最终造成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活动经费严重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的文化活动现象。

3.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队伍不稳。

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队伍不稳的现象主要指的是,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存在着相关管理队伍人员数量过于稀少的现象,还存在着管理队伍人员流失严重的现象。事实上,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管理单位一直都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综合技能过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工资待遇较为低下等等问题,对于我国乡镇群众文化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由于缺少了健全良好的管理队伍,造成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开展过程中一直缺乏明确科学的引导和管理,也造成了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质量和开展水平始终无法有效的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现象。

4.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其他问题。

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非常严重的问题,例如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文化娱乐形式较为单一、文化娱乐活动层次性较为低级、乡镇群众的文化底蕴较低、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施行不到位等等,都是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现象,对我国乡镇群众文化的建设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采取的发展措施

综合上述问题现象,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应该综合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达到相应的实现目标:

1.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

各个地区的乡镇政府以及相应级别的党组织,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加强对相关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做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才能保证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具备良好的开端。具体来讲,各地乡镇政府以及党组织可以采取建立文化娱乐活动馆、公共休闲娱乐场地、公共文化图书馆、历史人文纪念场所、文化活动管理组织等等方法来完成对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从而有效的利用上述基本设施的特性完成对乡镇群众文化思想的宣传培养工作、文化艺术素养的熏陶培育工作,更好的完成我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2.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保证相关文化建设管理队伍能够具备基本的文化工作开展能力、文化工作适应能力以及文化工作宣传能力和文化工作组织管理能力,进而保证相关文化建设管理队伍能够依靠良好的基础文化设施更好的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具体来讲,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管理队伍集体培训、高级管理人才引进等诸多方式完成乡镇群众文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

3.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娱乐方式的创新。

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单位应该全面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娱乐活动方式的创新,根据当前地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区特有的文化特色以及人文历史,综合开展相关文化娱乐方式的创新活动。举例来讲,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单位可以开展群众演唱会、灯谜晚会、篝火晚会、群众作品年展览、地方志故事收集、等等诸多方式完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有效的吸引到更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履历的人参加到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来,更好的完成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4.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和谐精神的启发宣传。

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单位还应该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和谐精神的宣传与启发工作,将党的精神理论融入到相关的文化活动中去,将党的时代精神、发展精神以及奉献精神融入到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去,更好的实现乡镇群众文化与党的理论文化的靠拢,进而更好的发挥和谐精神的力量,做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三、结语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6

关键词:乡镇财政所;会计核算;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由于乡镇财政所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工作直接影响着我国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在财政政策会计信息是否存在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根据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基层财政工作中的每个流程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可是,在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所会计核算,阻碍了国家财政政策的顺利落实,无法确保人们的社会利益。为此,在乡镇财政所中会计核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项缺一不可的重要工作,一定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有效监督乡镇财政所的资金使用流程。

一、乡镇财政所在会计核算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

乡镇财政所使我国的政府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是国家的公职人员[2]。据调查表明,乡镇财政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的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通信设备不是很先进,一些生活条件比较差,而城市的企业单位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大部分的求职人员一般不会主动申请到农村去担任一名乡镇财政所会计。造成了现阶段乡镇财政所严重缺少专业会计人员的问题,导致相关的会计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岗位能力方面不足,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无法做到有效应对[3]。并且大部分的会计人员都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上级领导也没有高度注重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更没有业务培训的想法,所以大部分的会计人员能很难进行自我反思,不能有效地改善自我。

(二)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由于乡镇财政所处于偏远的农村,在基层部门的信息传递速度较为缓慢,没有很强的沟通程度,严重造成了乡镇财政所不能够获取完整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相关信息,使会计核算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工作中无法进行有效地实施管理工作和监管工作[4]。与此同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监管机制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不能具体的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问题,缺乏制定相关的惩罚机制,导致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力不够。没有足够的信息披露和沟通程度,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随意挪动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乡镇财政所腐败现象,使财政资金在配置过程中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效益。

(三)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工作内容较为繁琐

我国政府一般会在乡镇财政所设立相应的资金出纳以及会计方面的职位,结合涉农基本的账户和资金账户等设立正确的职位[5]。据调查表明,由于乡镇财政所人员的不足,在工作职位分配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乡镇财政所中会计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常常会出现一人多职的现象,而乡镇财政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基层群众,所以所涉及到的工作也比较复杂繁琐,尤其出现在处理专项资金方面的核算问题,大多数问题都在预料之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工作的效果,一定要最大化的避免出现相关问题的差错和失误,会计人员不但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还要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会计人员工作量较大,超出了自己的职业范围,无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二、进一步改善乡镇财政所会计核算的有效措施

(一)有效加强人员方面的配置,尽量

做好人员的选拔工作和培训工作由于乡镇财政所基本上建立在偏远的农村,为了进一步吸引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首先,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全方面改善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环境、交通以及通信条件,还要适当的对乡镇财政所的会计人员提高福利待遇,做好充分地人员调配,避免出现会计人员而引发的会计核算工作方面的问题[6]。其次,要提高乡镇财政所会计人员方面的要求,合理科学的规划会计团队,所以相关部门在选用这方面的人才时不单单要对人员考核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一定要确保所聘用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核算能力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中能够做到井然有序。其次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优化会计团队。

(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为了有效地确保会计核算真实有效,乡镇财政所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有系统的、完善的监管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积极地反应乡镇财政所的会计信息透明化和准确性,加强避免产生腐败行为,有效防止出现基层会计核算人员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作出损坏社会利益的行为[7]。最大限制的使监管部门具有独立性,避免监管部门的监督工作受到外界任何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除此之外,象征财政所的财政资金监管要做到及时的公开财务信息,全面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有利于帮助乡镇财政所的会计人员能够有效收集信息,及时总结和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在此期间还可以完善相关的奖罚机制,加强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乡镇财政所的考核过程中也要掺入财政资金监管,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

(三)做到一人一岗、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

就现阶段而言,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为了更好的发展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当然会计岗位在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要时刻坚持人员和职位不能分离的原则,将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逐渐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尽量做到避免以权谋私的现象,确保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推动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财政所会计的核算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财政政策的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方面的配置效率。就目前而言,我国乡镇企业还存在着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处理突发实践中效率较差,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在资金使用方面还有不合理的挪用现象、缺乏一定的监督手段、不能及时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管理体系方面的效率,不能顺利的实施财政政策。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定期的考察机制,做好监督工作,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所使用的规章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有效深化会计核算,做到及时的公布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王聪君.探究乡镇财政所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292.

[2]宋明菊.探究乡镇财政所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272.

[3]孙彦杰.探究乡镇财政所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9):153-154.

[4]林志敏.加强乡镇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提高基层财政信息质量的思考[J].新经济,2016(Z1):106-107.

[5]孙艺.如何有效提高乡镇财政所会计精细化管理水平[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52-53.

[6]徐改全.“村账乡理”模式规范化探讨——漯河市村级财政管理实证研究[A].财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五辑)[C].:硕博睿智(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3:16.

[7]闫新汶.会计集中核算是现阶段规范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有益尝试[J].西部财会,2009(07):53-55.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7

1工作思路

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紧扣国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围绕“三个一切”工作要求,锚定新形势下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作重点和提升方向,落实国网公司关于健全农电综合协调机制的工作部署,设立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专业协同,完善乡镇供电所日常管理工作机制,推进乡镇供电所精益管理水平和主动服务能力提升。

2机制构建

建立乡镇供电所管理协调机构,在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作小组,全面落实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解决突出问题,落实省市公司有关要求,部署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全面工作,研究决策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营销部。办公室主任由营销部主要负责人兼任,成员由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作小组成员部门组成。主要负责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统筹推进低压营配业务末端融合、中心供电所建设、供电所综合评价、先进供电所示范建设、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乡镇供电所基础管理等方面工作,做好管理和业务执行过程统筹,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研究突出问题,督导工作开展进度,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开展乡镇供电所各项工作的管控、考核、奖惩。明确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责任,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乡镇供电所综合管理,切实形成对乡镇供电所齐抓共管、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各专业管理部门作为乡镇供电所专业垂直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分工责任,做好综合性管理工作的协同配合。建立起各专业纵向管理为主、综合协同为辅运行高效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专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各自分管专业的安全管理负责。强化层级管理,加大放管服力度,持续优化管理机制,确保专业管理要求和工作措施在乡镇供电所落地落实。

3重点抓手

乡镇综合管理范文8

关键词:乡镇档案;乡镇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愈发显著。但是乡镇档案管理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金华地区乡村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工作的举措。

1乡镇档案工作的现状

为推进和规范乡镇档案工作,结合金华市档案局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新时代金华兰台答卷人”大调研的工作安排,近期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分别对金东区曹宅和澧浦镇、婺城区白龙桥镇和汤溪镇、永康市花街镇、磐安县大盘镇等地的乡镇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对全市107个乡镇的档案管理基本情况、档案员配备情况、档案库房及装具配置情况、档案集中管理情况、档案信息化情况、档案利用中的安全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是乡镇档案员业务能力堪忧、人员队伍不稳定。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检查等方式详细了解乡镇档案员情况,发现乡镇档案员基本上是兼职的,普遍存在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甚至缺乏对档案工作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在座谈时笔者发现,许多档案员不了解文件的筛选、整理归档、档号的标注等档案管理的常识性知识,不清楚近期出台的档案工作业务指导性文件;部分档案员甚至不了解档案的准确定义,把档案与台账混淆,在接受相关检查时拿不出一份比较标准的档案案卷。此外乡镇档案人员队伍不稳定,在调查的107个乡镇中有51个乡镇的档案员从事档案工作时间仅为1年,占调查总数的48%;有21个乡镇的档案员从事档案工作时间为2年,占调查总数的20%;还有26个乡镇的档案员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业务培训,占调查总数的24%。二是档案缺漏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乡镇档案员业务能力欠缺,缺乏对文件价值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在工作中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导致档案缺漏现象较为严重。在澧浦镇土地管理所检查时发现,农民违规用地处罚情况档案盒空置,档案员及所长不清楚盒中档案去向,这部分档案资料如果缺失,就无法为今后权属界定提供可靠凭证。此外,乡镇档案员缺乏长远谋划工作的意识、不能将工作关口前移,不能及时收集可能对今后乡镇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文件资料,特别是在一些阶段性专项工作如五水共治、小城镇建设、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工作机构是临时组建的,乡镇档案员不能有效对接并及时介入,无法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只能等到工作结束时再来收集资料,但这时机构都已解散、人员都已返还原单位,资料收集起来难度相当大,且收集上来的资料质量得不到保证。三档案集中管理难以落实。调研期间,随机电话抽查询问了婺城区竹马乡、长山乡、蒋堂镇3个乡镇的57个部门,发现档案移交乡镇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的只有9个部门,仅占约16%;交上级主管部门的只有2个部门,约占3%;有46个部门自行保管,约占80%,档案难以实现集中统一保管的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座谈笔者了解到,乡镇档案集中管理落实困难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上,有的部门为了在工作中方便查找资料,缺乏主动移交档案的意愿;有的部门工作内容涉及当事人隐私,会以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为由拒绝向综合档案室移交,而倾向于自行管理。客观上,乡镇综合档案室普遍存在档案库房面积小的问题,如果各部门档案全部移交过来,很容易发生涨库的问题;档案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难以取得部门信任;部门之间衔接不密切,对一些涉密事项材料保管要求不明确。四是档案管理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调查发现,107个乡镇的综合档案室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有的乡镇库房使用面积只有6平方米。随机检查了5个乡镇的综合档案室,没有一个配备除湿机。对107个乡镇进行问卷调查,有27个表示没有配备灭火器,占比25%;有36个表示没有安装空调,占比34%;有97个表示没有配备摄像头,占比91%。按照档案库房管理“八防”要求,几乎没有一个乡镇综合档案室达到要求,档案安全堪忧。

2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分析

第一,各级领导重视不够。首先,乡镇领导干部公务繁忙,其工作重心在乡镇经济建设上,对于档案工作普遍认为时间上可以缓一下、精力上可以少投入一点。通过座谈笔者了解到,乡镇档案工作基本上由兼职档案员负责推动,但囿于单位主管领导主动过问得少、会上强调得少,如何开展本单位日常档案工作也没有明确的运行机制和清晰的工作制度,导致不少档案员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有效推动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各部门档案工作意识不强,对于档案工作缺乏积极性,往往要单位档案员再三催促才被动去收集、整理和移交资料,对于一些跨度时间长、涉及部门多的专项工作,则无法保证移交材料的质量。最后,市、县档案局长期以来把业务指导的重心放在同级机关单位上,对乡镇档案管理投入精力相对较少,没有做到事前规范到位、事中指导到位、事后监督到位。第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要改变金华地区乡镇档案管理基础薄弱的现状,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经费。以30平方米的档案库房配套建设为例,其预算大约需要50000元以上,对于乡镇而言这笔投入是巨大的,且乡镇档案管理在短期内难以评估收益,因此很多乡镇不愿意投入足够的工作经费。座谈时有档案员反映,他们多次提出申请购置工作所需的配套设施,都没有获得批准。第三,缺乏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乡镇档案管理专业性很强,要求档案员除了具备严谨细致的品质和较强的责任心之外,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然而从调研情况来看,乡镇档案员没有专门的编制,都是由科室人员兼任,且兼任不久就会被调整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兼职档案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水平。此外在年度培训计划中,往往没有把档案分管领导纳入培训范围,分管领导不了解档案工作大致程序,更没有把依法治档意识内化于心,他们往往档案工作意识不强,更无法有效掌控工作节点。

3解决问题的举措探讨

3.1 加强档案工作宣传。要改变金华地区乡镇档案工作现状,提高乡镇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乡镇档案员的档案意识是重中之重。需要全方位、多途径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如,利用“6•9国际档案日”开展“利用档案解决实际问题案例研讨会”,邀请乡镇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参加,不断强化其档案意识;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暨档案制作技能大比武”,安排乡镇档案员现场观摩学习,提高乡镇档案员主动参与档案工作的意识和业务技能;结合档案法颁布周年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与金华之声电台联合录制“金华档案答卷人向你报告”,讲解档案故事、解答档案难题、解说档案常识;充分利用金华市社科联“科普宣传周”广场活动这一平台,通过发放档案宣传资料、解答档案法治和业务工作方面问题的方式,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3.2 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座谈时许多单位表示本单位业务能力偏弱,想干但不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产生的文件资料长期没有归档,已经堆积如山,但不敢轻易销毁,因为不会做档案鉴定。为此市档案局采取多项举措,首先要求业务处尽快制定出台《乡镇档案工作管理规范》,作为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的依据标准;其次将选取一个业务工作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作为试点,由业务处具体指导其开展档案工作并形成模板进行推广;再次是加大针对乡镇档案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采取年度计划培训与随机培训(根据情况,随时集中新任档案员到档案局小班授课)相结合办法,杜绝没有接受过业务培训就直接上岗的情况,并把分管领导纳入培训范围,提高分管领导的档案意识与依法治档意识,督促分管领主动尽责、积极作为,推动乡镇档案工作良性发展。3.3 实现工作依法监管。长期疏于监管是乡镇档案管理情况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今后要把乡镇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长效监管之中。要转变工作思路,由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由业务指导向业务监督转变,在年度档案工作执法检查时把乡镇档案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点;要加大对乡镇档案管理违法违纪处罚力度,对于出现档案安全责任事故的,严格依据档案法及《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追究责任;建立档案局领导县(市、区)档案工作联系制度,定期指导、随机抽查,通过压力层层传导,压实主体责任,推动乡镇档案工作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春芝.重大利好:“档案管理和档案查阅”被纳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J].浙江档案,2015(4):26-27.

[2]张明忠,蒋伟良.加强村级档案管理的调研与分析——以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为例[J].浙江档案,2016(4):55-57.

[3]蒋伟良.“换届”不“痪档”——金华市着力做好村级组织换届档案移交工作[J].浙江档案,2017(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