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特殊教育范例

现代特殊教育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1

随着计算机进入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教学中原本需要花费几课时才能解决的难点,在计算机辅助下,几分钟就可以解决。于是,我们设法筹措资金,为部分一线教师配备了在当时尚比较昂贵、稀少的笔记本电脑,同时定期聘请计算机专家来校进行专业辅导,为教师使用计算机提供技术帮助。在这样的形势下,全体教职员工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信息技术。一时间,认真练习打字、相互探讨和研究课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蔚然成风,校园处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人人爱学习、个个争上游的喜人景象。在此基础上,学校强化了管理措施。

首先,确立符合教师实际的目标。为了使每一位教师都投身教育现代化,我们作出硬性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要学会做电子课件,35岁以下教师必须学习最新的软件技术,即使是老教师也必须掌握打字技术。为此,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郑重承诺,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带头做好。

其次,建立应用和检查机制。我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引入到课堂检查之中,日常开课听课、班级教学视导都必须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每年进行的青年教师技能赛更是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这样,既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又促进了日常教学多语言平台的创设。

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检查督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对于推进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十分必要。我们划出专门资金,为愿意使用计算机的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以使不多的投入产生更大的价值;对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效果突出的教师,我们又从不多的奖金中列出专项,给予奖励;对于应用信息技术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教师,还另外给予奖励。于是,信息技术很快进入了日常教学之中,多元化教育平台也就水到渠成地架设起来,并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二、全纳教育,引领“无锡特色”现代化发展之路

全纳教育理念提示我们,特殊教育担负着架设无障碍通道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为残障学生提供能够融入社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又要向社会宣传接纳、优待残障人士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渠道是最有价值的无障碍通道之一,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让动漫走进特校”的要求,我们从实验课题出发,进行了动漫专业的探索和实践。起步阶段,没有专业教师,我们就把课程分解为两部分,由信息技术教师和美术教师分别担负专业授课任务。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由于缺少必要的专门知识,教师只是凭着从书本上习得的一知半解和自己对动漫的理解组织教学,枯燥的说教影响了学生对动漫专业的兴趣。于是,我们有目的地组织研讨,多渠道、有侧重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对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使信息技术与美术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动漫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开始高涨起来。如今,毕业生在单位招聘和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现代化在我校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为了使每一个听障孩子都能学会聆听、读唇和说话,我们每年都投入几十万专项资金,为新生配置调频语训系统;为了帮助学生尽早全面融入主流社群,我们把校园网建设作为架设无障碍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先后投入近百万元,优化网络空间和硬件设备;为了让每一个残障学生都能感受信息技术的便捷,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系统,并将校园网通到班级,使学生能在课后及时理解、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我们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管理网页,便于纵向沟通、横向交流……就这样,融康复、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逐渐成为我校办学特色。

三、上下求索,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现代化教育服务

教育的现代化,最终得益的应是学生。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在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和听障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不断调整课程和专业课的课时占比,力求使信息技术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我们将与江南大学教授合作开发的“汉字工具箱”引入小学低年级,让孩子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识别汉字、学习汉字的规范书写;在电子白板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推进工程———平板电脑进课堂,真正让课堂充满趣味、师生互动成为一种常态,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行为,也使教育教学与生活场景更好地融合;还在尝试借助鸿钟码进行更为简便的计算机教学……在大力建设现代化校园的基础上,我们还主动与无锡市残联携手,利用现有资源,为已经就业或行将失业的残障人士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服务,使他们能够在时代进步的大潮中驾驭自身命运。

四、总结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2

1、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以人为本观念深入人心,国家和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关注,包括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在内的社会全体对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特殊教育内涵与外延获得更新与完善,特殊教育事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特殊教育的服务性、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2、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其实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更加重视生产实际应用的特殊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特殊教育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传统特殊教育面貌,为推动整体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特殊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淤更加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突出理论教学的实践应用性,有助于残疾人群体职业生涯发展;于现代化的特殊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它更加开放、多样,强调“打开大门来办学”;盂完善考核评价标准,主动走出传统应试教育体制阴影,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榆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创新教学内容,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二、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模式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施情智教育。教育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本主义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课程标准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特殊教育校园,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现代化教育模式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学生,实施情智教育,更加强调对特殊学校学生的尊重与关心,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收获。

其次,完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硬件设施现代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教学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特殊教育现代化才有了物质保证,同时它也是衡量特殊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教育设备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为教育现代化拓展了新思路。具体来讲,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引进多媒体电教设备,完善电教硬件设施,如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语音室、投影仪、摄像机等,将这些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通过这些多媒体电教设备的合理运用,将音像动画融入到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感官感受,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根据不同残疾学生群体要求,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新知识。此外,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推动特殊教育现代化。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特殊教育现代化。作为特殊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特殊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尊重残疾学生,切实关心学生,其次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业务水平。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训、进修,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创造深造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弥补特殊教育行业当前师资不足的情况,鼓励高校大学毕业生积极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中来。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残疾学生实践应用技能提升,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成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做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性探究,有利于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教育的质量。本文将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误区;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形成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一课题展开阐述。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性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开始于八十年代的多媒体技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本知识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性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析:第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仿真性、交互性以及操作性的特点。仿真性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交互性有利于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这种技术特性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知识和画面,还可以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快速的反馈,从而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操作性这一特性可以不断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现代信息网络储存了海量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搜下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并且具有挑战性,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从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1]。第二,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角度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如下特性:信息的海量性、信息分布的非线性以及信息组织加工的生成性。信息的海量性能够扩展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和资源,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尽情的探究未知的世界;信息分布的非线性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由于网络上的知识分布具有分散性,有些信息不能直接应用,学生需要自己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组织加工的生成性可以让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有信心的去探究未知的世界[2]。第三,从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虚拟性、远程性以及异步性。虚拟性可以带来民主和平等,使学生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和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的个性,促进学生社会化情感以及意识的发育;远程性实现了学习范围和领域的扩展和延伸,有效的解决了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只要有网络,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教育资源;异步性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传统教育最重要的不同点之一,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时间延长,提高学习的效益[3]。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措施建议

1、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应用误区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应用为教育界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好的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化,使整体教育的水平大大提高,可以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尚存在一定的误区,并导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积极作用难以获得充分的发挥,制约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应用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教育的质量较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是以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的,而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就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的教育理论的要求,只是单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为学生呈现大量的信息,造成学生在接受上出现困难[4]。

2)存在单纯的为实现信息化教学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情况,并没有认真地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整理和设计,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积,导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从而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5]。

2、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措施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奠定物质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支撑,因此要想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就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教师配置高技术含量的信息技术设备。

2)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教育软件的开发是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关键,因此学校除了自主开发,还可以引进其它先进的教学软件,对学校的教育系统进行更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性,既存在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规避其存在的固有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王翔灝 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谭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实践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3):49-50.

[2]巩卫忠.浅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持续发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7):284-285.

[3]陈刚.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课的有机结合[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8):308.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4

关键词:特殊教育;伦理困境;角色意识

一、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

特殊教育同其他社会工作一样,会面临价值选择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与其他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内涵有共同之处。学者弗兰克(1988)认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名工作人员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者能力与平等。”[1]如果这些价值冲突出现在特殊教育中,就构成了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正如我国学者陈秀敏(2011)认为:“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是指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具有伦理特性的问题或困难。”[2]由于特殊儿童在身心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他们的教育需求千差万别,因此特殊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也会遇到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问题和困难往往都带有伦理特性,容易诱发具有伦理特征的问题和困难,即“伦理困境”。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既具有教育的普遍性,更具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对象的特殊性、残疾种类的多样性、残障人群的敏感性等方面,因此,在界定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时,必须考虑到其特殊性。综上,本文认为,特殊教育伦理困境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中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观时,出现的观念冲突及由此带来的教育方式选择的难题。

二、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类型

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来源于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价值冲突和服务群体的复杂性,基于此,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伦理困境种类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价值观困境。价值观困境是特殊教育中常见的伦理困境的类型,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教育训练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会持有不同的态度,由于态度不同,特殊教育教师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部分教师会面临行为选择的两难境地,这种由价值观的差异引发的伦理困境被称为价值观困境。例如,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究竟是应该发展其智力,还是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师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态度,这种不同的见解和态度就形成了特殊教育中的价值观困境,影响到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到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效果,也影响到特殊教育目的的达成。

(二)利益困境。特殊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复杂性体现在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到家长、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而这些群体之间的利益有时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这种由于利益的冲突造成的特殊教育中的伦理困境被称为利益困境。例如,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如某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问题,其问题行为虽然存在,但并不是需要被迫切解决的,他还有更加被亟需解决的问题行为,但是家长的需求却与之相反,那么,教师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中究竟应该考虑谁的利益,如果考虑特殊儿童的利益就要牺牲家长的利益,如果从家长的利益出发,又伤害了特殊儿童的利益,这种利益的冲突造成了特殊教育中的伦理困境。

(三)角色困境。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他们是教师、亲人、朋友、医生、心理咨询师、保育员……多重的角色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也是多重的,这种由于角色冲突引发的困境被称为角色困境。当特殊教育教师是专家、权威的时候,社会要求他们绝不能心慈手软,要公事公办,要服从大局;当特殊教育教师是亲人、家长的时候,他们就要对特殊儿童施以亲人的关爱。可见,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当特殊教育教师不能实现这些角色的转换时,就会出现角色困境。

(四)责任困境。特殊教育教师经常面临责任与义务的冲突,这种冲突和矛盾便是责任困境。例如,决策权是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但面对没有自我决定能力的特殊儿童时,特殊教育教师究竟如何判断和选择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否有权利为特殊儿童作出选择。同时,特殊教育教师在履行价值中立、告知实情、隐私保密等职责中也会面临矛盾和冲突,形成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困境。

三、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知识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思想素养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订了《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从教学实践、教学环境设计、课堂管理、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社会交往技能管理、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了特殊教育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通过知识教育,可以帮助特殊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帮助特殊教育教师养成勤勉、敬业的职业伦理道德,以及全心全意为特殊儿童和家长服务的专业情怀,进而把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自身的理想和信念,促进特殊教育教师自觉地选择符合职业伦理要求的教育行为。

(二)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身份。特殊教育教师是否具有职业认同感,关系到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为的主动选择,是解决特殊教育伦理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让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师角色职责范围内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特殊教育教师履行自身道德行为规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他们适应自己角色能力的重要标准。由于社会期望与教师角色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会引起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冲突和压力,进而影响其的心理健康。消除由此产生的伦理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缩短特殊教育教师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的距离。其次,认同自己的特殊教育教师身份。大量事实证明,有些特殊教育教师自我评价偏低就是源于不认可自己特殊教育教师这一职业身份,因此,对特殊教育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是解决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关键因素。

(三)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特殊教育伦理委员会。目前,我国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还没有设立特殊教育伦理委员会,由于没有对特殊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引起足够重视,致使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伦理培养缺乏监督机制。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儿童康复机构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特殊教育伦理委员会,制定管理章程和实施细则,在特殊儿童教学、教育咨询、康复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总而言之,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是发源于价值观的冲突,不同的价值观促使特殊教育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特殊教育中的价值观困境、利益困境、角色困境和责任困境。伦理困境的解决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具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对社会、职业和特殊儿童的高度道德责任感,没有为特殊儿童谋福利的使命感,就不可能承担起特殊教育教师的职责。基于此,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特殊教育教师自身的角色意识,完善特殊教育监督机制,是解决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出路,也是特殊教育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秀敏.特殊教育从业人员伦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79

[2]陈秀敏.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6(9):68-72.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5

【关键词】校园欺凌;治理;特殊教育;法律综合;教学

随着人类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不再是机构的形象关爱工程,也不是个别爱心人士无私奉献、展现慈善义举的高尚行为,更不是海晏河清、盛世太平的繁荣点缀,而是个体独立自由全面发展之必然,共沐改革开放阳光之必须,共建共治共享校园欺凌社会综合治理格局之必需。而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不良态势,严重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益,特别是透过现代媒体迅速传播的一些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给社会带来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背离了现代特殊教育的根本宗旨。需要各相关利益方联合行动,综合治理校园欺凌顽疾,深化特殊教育体制改革。结合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同规制规范、法律综合指导教学、强化教师专业培训等校园欺凌治理综合措施,保障被欺凌者基本人权,促使个体健康成长,形成完善的关爱特殊教育群体的现代化开放式大教育格局。

1.特殊教育

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基本法规均明确规定了保障每一位残疾人士受教育权利,提高残障人群接受教育比例,推进全纳教育的基本方略。并要求到2020年,实现在30万以上人口的县建好一所专业特教学校,形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387万有盲、聋、哑、弱智等身心缺陷公民特殊教育的宏伟目标。专业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是当前实施特殊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而在席卷各国的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有超过六成的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这虽强化了残疾学生与正常社会的双向交流,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使残疾学生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欺凌伤害,成为了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高风险涉入群体[1]。

2.校园欺凌治理

与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能力、管理措施、学生学业成就、学生品行、校园安全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多方参与、教育为先、综合防治”作为特殊教育从“管理”到“治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及关键要素,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效果的基本途径。尽管现代媒体对部分极端案例关注度较高,但欺凌的自我报告率却明显偏低。现有特殊教育系统中的欺凌治理措施往往仅限于内容讨论、教材筹备等初级预防,还需更多关注欺凌预防、干预和后续管理,使用多种预防技术构建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并鼓励管理人员、教师、社区工作者、家长等相关利益方参与到校园欺凌综合治理中,切实全面执行反欺凌的零容忍政策。

3.特殊教育中的校园欺凌特征

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对欺凌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普通儿童,并报告了更多的同伴欺凌事件。即使在保护性的教学环境中,他们也担心身体上受到伤害。学校的班级分配政策往往与欺凌经历无关,选择就读普通学校或是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是被欺凌者最为纠结的重要决策。7331名普通学生、14315名特殊教育高中生参与的调查证实,特殊教育学生报告了更多的欺凌事件和反校园欺凌案例,自我中心的学生往往比包容性强的学生有更多欺凌行为[2]。而有行为障碍或明显残疾的学生会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多转介学校的经历,更害怕欺凌他人。残疾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程度明显低于普通教育同伴,普通教育中欺凌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特殊教育学生间却不存在就读年级、性别差异。使用无法任意开关的视频录制器械,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应对校园欺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特殊教育学生面临身体损伤、情感欺凌等伤害时心理压力大,其自发向学校或家中成年人报告的校园欺凌真实度较高,内容更多叙述了对反校园欺凌者的崇拜和被欺凌后的痛苦感受,而人际关系损伤与身体损害是被欺凌后受害最为严重的两个部分。在每次回答欺凌关注者问题后,他们也更可能报告比欺凌事件更糟糕的情绪体验。

4.法律综合教学干预

低收入公立学校实行的零容忍政策倾向于将非裔美国人学生赶入监狱等罪犯惩教机构中,种族歧视学生表现出的暴力行为根植于公共教育者无法容忍的文化规范之外。其无替代方法的零容忍政策让非裔美国人辍学率、犯罪率大幅度上升,需对此进行彻底的治理方式改革。共10次每周两次的反校园欺凌法律综合教学,明显改变了学生对欺凌治理的认知水平。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在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和价值澄清教学的讨论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反欺凌价值理念的建立。反校园欺凌法律综合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反欺凌倡议和相关法律概念,教授学生反欺凌的基本常识,理解如何反校园欺凌;第二部分以防止互联网诽谤、言语虐待、自由剥夺、人格侵权、增强学生反欺凌法律意识五个主题教学。这不仅使学生对校园欺凌治理产生了正确的看法、积极的态度和鲜明的行为表现,还使那些以前被欺凌的学生知道了如何应对欺凌,施加欺凌的学生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处理生活事件而不是随意诉诸暴力,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思考是否合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多所学校开展的权利责任教学项目证实,鼓励学校为课堂行为起草校园欺凌治理章程,教授孩子掌握人权知识,不仅能减少特殊教育中校园欺凌、社会排斥和弱势群体歧视等现象,还能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友爱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展现出更多同情、体贴、助人等亲社会行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降低欺凌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反校园欺凌法律综合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父母、教师、管理者的高度肯定,是特殊教育校园欺凌治理中的重要教学干预手段。

5.特殊教育中的教师培训

教师不仅是治理特殊教育校园欺凌风险最高的职业,也可能是创设欺凌环境的关键人员。当一个成年人以辱骂、大声呵斥、强烈情绪发泄、身体虐待等负性方式实施欺凌时,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并较少得到良好的干预补救。全面概述特殊教育领域中的校园欺凌治理状况,可发现得到学校支持的认可程度、积极的职业氛围和建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治理校园欺凌倦怠的抑制剂。教师工作环境的适宜性、应对校园欺凌次数均与工作经验丰富程度呈中等相关关系,而治理欺凌倦怠是导致特殊教育教师离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校园欺凌类型(言语或者身体伤害)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评价和决策过程均有显著影响,与学生特殊教育身份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考虑到欺凌行为的严重性时,欺凌类型和特殊教育身份则会显著相关。需实施更多的校园欺凌治理专业培训,特别是识别、应对关系欺凌,减少受害者心理健康损伤方面,这些专业知识能帮助特殊教育教师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正向互动关系,增加欺凌受害者转为专业心理健康干预的可能性。个性差异、人类尊严远胜于任何认知偏见,善良友爱才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重在强调反校园欺凌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突出人本主义精神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具有引导、凝聚、激励师生正向思维的教育功能[3]。不能仅是惩罚施加欺凌的学生,还必须提升孩子们关爱特殊群体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仅两个小时的在职培训课程中,经验丰富教师介绍的一系列特殊教育欺凌干预策略和同学关系恢复技巧,能显著提升特殊教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欺凌应对能力,很有必要将此纳入到特殊教育教师岗前培训和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程之中。

6.结论与建议

国内外越来越关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欺凌对学生、教师和教育支持人员的影响,这与消极的反欺凌态度、权力利益争夺、落后的组织变革和负性的社会环境有关。特殊教育中的职场欺凌也会对工作环境产生负面干扰,增加员工的不满程度,进而影响校园工作关系。需改善特殊教育工作场所的校园欺凌员工支持计划,将主观经验主义的治疗教学和激进人文主义引入反欺凌领域,开辟新的反校园欺凌教学措施。以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特殊教育校园欺凌治理模式,具有全体性、个性化、生成性、有效性、自然性、发展性、社会性等特点。以师生反校园欺凌态度转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每一位师生的根本性需求、欲望、行为动机和个性发展,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教育与师生发展的真正统一。今后还可以探索教育生态学模式和校园欺凌产生机制研究的更多交叉点,不断依据特殊教育人群特征,改进法律综合指导教学法,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改善教育职场欺凌状况。以持续降低欺凌发生率,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安全文化,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更为完善的特殊教育校园欺凌综合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奕桦,谭蕾.残疾学生校园欺凌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2):314-317.

[2]陈奕桦,谭蕾,李蒙蒙.残疾学生欺凌行为与经验量表中文版修订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8(4):1-3.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短板,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思想意识与观念的逐渐转变,公众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力度也在持续提升。为了提高特殊教育的成果,现代计算机技术被引入该领域,且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计算机技术在具体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进行改进。

1当前阶段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形式

1.1特殊教育中的计算机硬件运用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声、光、情、景的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加直观、生动、具体,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普及,各级学校都在加快开展信息化建设,一些发达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计算机拥有率基本上已达到100%。由此可见,在我国一些省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具备[1]。与此同时,计算机科技也在不断发展,过去笨重的台式机已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方便快捷的电脑产品涌现出来,如平板电脑等。现阶段,我国一部分发达城市已开展了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书”项目。因此,平板电脑的课堂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对于一些患有自闭症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平板电脑这种更倾向于视觉感知的学习形式无疑更具优越性。

1.2特殊教育中的计算机软件应用

软件是信息化教育实现的具体形式,想要推动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必须开发出更适合特殊教育的计算机软件。我国针对特殊教育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才初步实现了商品化和市场化,在此之后,一大批教育软件在市场上涌现出来,如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开发的多媒体辅助聋生教学平台、手语查询软件等。还有用于残疾学生智力开发和语音康复的“启智博士”“启音博士”等[2]。上述这些软件在许多特殊教育学校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教学效果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3特殊教育中互联网的应用

当前阶段,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其与教育系统的融合则是各国都关注的重点。自20世纪末,我国就开始推动互联网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建立了一大批特殊教育网站,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等。很多特殊教育类高校与科研院系也相继建立了特殊教育网络资源库,并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构建了校园网,实现了特殊教育活动的网络化。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开发的聋、盲、培智教育教学资源库也正在建设当中[3]。

2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特殊教育水平和成效,但是随着教学技术以及特殊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具体内容如下。

2.1计算机硬件老化严重

当前阶段,许多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的计算机硬件多存在落后、老化现象,导致许多新兴教学软件无法正常运行,例如,耳聋学生需要的语音输入设备、低视力学生需要的大字显示设备。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电脑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但是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使用的计算机硬件由于得不到更新依旧停留在许多年前的水平。

2.2特殊教育计算机软件发展势头不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计算机教育软件的发展势头就开始出现减弱趋势,这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一方面,适用于特殊教育活动的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减慢,产品质量平均水平也开始降低,缺乏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具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软件,量身定做得少,简单模仿、机械照搬得多。此外,我国特殊教育软件应用平台大部分还局限在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对软件应用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并且我国特殊教育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充足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这也是导致特殊教育软件开发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3特殊教育网络平台效能不足

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网络平台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平台面向的特殊教育对象人群过于单一。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的网络资源大部分针对的都是视听障碍人群,针对心智弱障等群体的网络教育资源则十分稀少。其次,特殊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的内容十分单薄。目前,大部分特殊教育网站更加倾向于向特殊教育提供法律、法规、规章等方面的解读分析,关于特殊教育人群所需的学习内容却相对较少[4]。最后,资源共享较差。掌握大量特殊教育资源的单位往往是学校或科研单位,这些资源只会向小范围群体开放,且彼此之间缺乏交流联系,导致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利用效能十分低下。

3推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高效应用的有效措施分析

3.1加强对特殊教育技术开发的重视

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在特殊教育技术开发方面的经费投入,同时,拓展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的涌入,为特殊教育技术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了保障资金的高效应用,还需适当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向特殊教育领域倾斜。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特殊教育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扶持,为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推动各中小企业发展,加大软件创新研发动力,开发出面向群体广泛、高效实用的特殊教育软件,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3.2提高特殊教育管理和研发水平

在特殊教育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各特殊教育部门的评估、衔接和监督工作,构建高度统筹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另外,提高特殊教育研发水平,不仅要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好落实教育软件测评工作,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对教育软件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育软件,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

3.3加强专业特殊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应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人才优势、技术开发优势和科研优势等[5]。结合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使特殊教育软硬件能够面向所有特殊教育对象人群,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依旧面临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探索研究,不断完善特殊教育计算机软硬件,如此才能为特殊教育对象群体创造一个完善的学习平台,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炯,钟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4):26-35.

[2]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3-7,13.

[3]于文娟.教学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脉络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4]王燕.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7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特殊教育作为一个国内起步较晚的教育领域,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对特殊教育领域发展的一大推手,实现特殊教育教师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我们社会发展的关键,其也对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进步起到积极影响。

对此,本文从国内外一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出发,结合当前国内特殊教育教师所存在的不足现状,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力图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为中国的特殊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二、概念界定

(一)特殊教育的定义

特殊教育的概念,就是指为了服务一定的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对此而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相符合的教学模式。在这里的特殊群体是指,在社会上具有一些视力、听力、智力、语言、行为等障碍的群体,特殊教育的出现就是为他们所服务,为了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教学计划,用针对性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达到所需的教学任务要求。特殊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持续。

(二)特殊教育教师

特殊教育教师就是对特殊群体进行教学的工作人员,在特殊教育学校任职的老师。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特殊教育领域的支柱,这些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既定的教材,完成对特殊群体的教学任务,让特殊群体的学生感受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三、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在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逐渐的调整和解决:

1.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缺乏

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普通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师,因为其面对的特殊群体,所以对特殊教育教师,社会有着一定的要求,即必须是专业的从业教师。

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收集,有关数据显示出,我国的特殊群体学生数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特殊教育类的学校也不断在加大规模建设,但是对应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并没有增加,数据呈现出一种供需不足的表现。依据相关数据统计得出,特殊教育的学生与老师的比重为1250∶1,已经形成了失衡状态,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人数缺乏严重,急需补充教师队伍。

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

特殊教育教师是需要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只有受到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担任特殊教育的教学任务。而在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20%,大专学历所处占比为53%,其余的教师多是高中甚至高中以下的学历,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有近四分之一的特殊教育教师没有受到过相应程度的培养,无法保证特殊教育技能的掌握,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也会存在不足。教师队伍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和发展。

3.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匮乏

目前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里,有一些是经管特殊教育师范培训过的毕业生,他们受到过专业化的指导和理论教育,剩下的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的毕业生,当前社会中,针对特殊教育的培训学校很少,在国内的大学中只有8所师范学校含有特殊教育专业,这不仅导致了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下降,也使得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受限,即使在工作中,特殊教育的职业培训也很不规范,培训力度的不足致使专业化水平降低。

四、专业化发展对策

(一)政府的政策引导

教师的良好发展是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也是教育领域革新的基础。特殊教育要想取得专业化的进步,就必须要先完成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针对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不公问题,政府可以适当地采取措施,对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优惠的政策,通过制定高工资或者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进行特殊教育的工作,同时逐渐改变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

特殊教育引起对应的特殊群体,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政府需要首先对特殊教育重视,国家要加大对特殊教育发展的投入。促进社会特殊教育水平的发展,目的就是保证社会上特殊人群的利益,结合我国的实践环节,制订规划发展计划,可以尝试将特殊教育并入本地教育绩效的考核中,对待特殊教育要能特事特办,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进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建设特殊教育教师管理机制

教育稳定发展的前提,就是需要一定程度的管理规范。尤其是在特殊学校教学的教师,良好的管理制度对特殊教育的教学进行起到推动作用,在现在的教育过程中,一个教师的专业化的体现,就是教师在对应的教育中的教学质量,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专业化教学的直接表现,对此必须要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中的教师管理机制。因为我国的现实环境:教师学历低、专业性的知识不足,一些学校没有一定的考核评价制度,这些因素导致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动力低下,没有了工作热情和主动的创造意识,所以要加快建设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管理机制,制订标准评价体系,和普通教师一样地看待。通过使用系统的管理方式,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进程,提升教师专业性水平。

(三)健全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培训特殊教育教师的形式要能多样化地发展,要能持续性地看待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渐推进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建设或者对应专业的设立,政府也可以设立独立的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地培养特殊教育教师人才。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计划,吸引相应的毕业生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针对一些实践经验或者理论能力不足的从业教师,可以进行基地和学院的双向培训,让一些没有经验的毕业生能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五、结语

现代特殊教育范文8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政府及高校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专业,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而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水平,由此可见,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案改革已成为这个新兴专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大高校应转化办学思维,打破传统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课程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改革上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不管是特殊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教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不是不受高校重视,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育者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难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方案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革,不仅能影响到师范生的就业率,并且会导致全日制学业的荒废,培养的人才与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对人才的需求不吻合,资源浪费。因此,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学方案的改革能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特殊教育本身是一种爱心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即各类身心障碍的特殊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存在诸多的不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职前教育,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知识方面、技能方面全方位为将来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做好准备。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既要考虑到专业发展,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习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明确特殊教育教师职责的重要性。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开展。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修改,另一方面就是教学方案的不断改革,例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改革。打破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评价方式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通过微观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3有助于师资力量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思考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特殊教育专业的改革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特殊教育专业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学分制课程,而且摆脱以往教育者引导方式的教学,改革后要以师范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以便毕业后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需求。

2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

2.1课程设置有待于完善。首先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普通师范生的课程重复率较高,特色不鲜明,而且大同小异,不能凸显特殊教育专业所需人才的特殊技能方面的培养,而且重复的课程课时比例都很高,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课程。因为本科生学分是有限的,这就会导致特殊教育方向的专业课课时比例缩减。另外,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特殊教育各个方向不明显,鱼龙混杂,致使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2.2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纵观全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基本都是4:1。也就是说理论课教学是各个高校采取的普遍方式,而理论式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课堂氛围低沉,互动不足,学生长期缺乏思考,一方面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学教育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范专业更是要求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具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需要协调。大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到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职前教育的过程中既有理论课学习又有教育实践的经验,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主要依靠大学四年,学生对理论课的掌握,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的比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当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2.4课程评价方式需要改革当前,大学的课程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以各类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是主要的方式。而师范生的培养,学生需要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评价方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的评价方式,包括个别理论课程的学习,课程评价方式急需进行改革。评价就是指挥棒,有了科学的评价方式,课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3.1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师范教育有一个误区,认为师范生只要有精通一门学科知识,再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甚至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上,更注重的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拼凑,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的误区,重视实践环节课程课时比例以及实践环节课程的落实。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保证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3.2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就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时比例大约是25%。建议调整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增加到30—35%,同时在实践教学安排上考虑可行性和实效性,可以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叠安排,既可以达到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论文资料、丰富毕业论文信息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效率。

3.3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提高课程评价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完善理论课程评价体系。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换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理论课程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堂互动的参与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专业课程中实践元素的表现情况等等,并且提高过程性评价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切实保证通过课程评价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评促教。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评价的管理。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表现与评价紧密联系,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使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践环节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骆中慧,唐燕萍,张晓丹等.关于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25-228.

[2]骆中慧,王玲,唐燕萍.基于服务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201-204,252.

[3]陈立,李壮成,赵蕴楠.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探新——基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7(4):50-54.

[4]李卫娟,胡作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8):8-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