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范例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范文1

1开展《医院管理学概论》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越来越多的院校正进行“以岗位胜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转变观念,变传统的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教学,为更具挑战性的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搜索、筛选、分析和应用能力[2]。建构主义理论被誉为“当代教学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每个学习者从自身出发,建构起对某一事物的独到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学习是学习者接受新信息、吸收新知识进而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主动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建构主义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集中在如下四点:第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第二,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第三,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学习。第四,注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建构主义强调要营造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条件[3]。可见,在《医院管理学概论》教学中,提供接近真实世界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增长知识与才干,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顺应现代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案例式教学是运用媒介(语言、书面、音像)手段,将客观真实的教学情景(或教学实况)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分析,在群体中共同讨论,甚至使学生作为某种角色进入特定的情景,通过建立真实的感受来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4]。美国哈佛大学工商学院首先将案例确立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衡量指标,其MBA学历教育要求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中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参与程度、分析水平、质疑能力是评定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案例分析与PBL教学法最大的不同是:PBL教学法以问题发现和问题研究作为学习的起点,以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带动知识的学习;而案例分析则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去做案例分析。PBL教学最大的弊病是占用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不适于大范围、大面积推广,而案例教学则可避免上述缺陷。近些年,国内将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之逐步纳入各类院校的教学过程中。2014年第二军医大学尝试在《军队医院管理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5],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医院管理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6],2017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医院管理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7]。

2我校《医院管理学概论》案例教学的主要做法

2.1《医院管理学概论》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

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重新确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我们确定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养成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分析、概括及创新能力。确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医院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国内、外医院管理新进展,掌握医院管理基本原理、基本工具和管理技术,熟练医院管理常用工具与方法。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以人为本、高效务实的专业素养;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团队合作交流意识。③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养成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分析、概括及创新能力。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和目标,确定的章节内容包括:绪论、医院战略管理、医院组织管理、医院质量管理、员工激励、领导理论、医患关系管理、医院危机管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感染管理、医院管理沟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2.2教学案例的精选与设计

根据案例的功用可以将案例分为描述性案例、解释性案例和探索性案例。描述性案例又称为实例展示型案例,是指案例中包含了对某一问题的出现直到解决的全过程的描述性介绍,主要用来加深学生对某一医院管理学理论、工具或方法的理解。例如:“某省级肿瘤医院纵向一体化战略及其虚拟经营实现之道”“某设计院管理部门‘大部制’改革实施案例”“台北长庚医院的管理与绩效评估模式”都是描述性案例。解释性案例又称为问题性案例或辨析性案例,案例所涉及的理论明确,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理论,针对案情给出应对和解决方案。解释性案例用于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失语的医院: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医生找同事拔牙后成植物人:法院判医院赔50万”“新医保时代下山东省立医院的医联体创新模式探索”等就属于解释性案例。探索性案例又称综合性案例或讨论式案例,案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并涉及决策者价值观和风险偏好,并无确定的、唯一的最佳答案。探索性案例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团队协作以及集体决策能力。例如:“梅奥诊所百年品牌的创立、拓展与维护”“眼科医生陶勇被砍伤后,首次露面,他的话让人泪目”就属于探索性案例。根据案例的载体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案例、图片案例和视频案例。文字案例具有信息量较大的特性,最为常用。图片案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性,通过视觉刺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感染后的患者伤口照片、广东省中医院的庭院建设图片集都是图片案例。视频案例生动形象,信息丰富,冲击力强,为学生喜闻乐见。例如:本钢胸科医院杏林文化视频以及从《柳叶刀》《外科风云》等医疗剧中剪辑的情节都属于视频案例。案例是一个隐含科学问题的真实有趣的故事或情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①真实性。案例源于医院管理实践,贴近现实。②科学性。案例尽可能反映当今世界上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③完整性。案例中隐含一个或几个科学问题,能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④典型性。案例具有较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可操作,可复制。案例教学中如果案例选择不恰当,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案例选择的标准;然后,通过文献检索与实地调研,采集与编制教学用案例。

2.3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案例分析与PBL教学法与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PBL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案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上作案例分析。我们的做法是:将基本知识做成慕课,上传到中国大学慕课。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视频学习和基本知识点测试。见面课主要是答疑和案例研讨与分析。在案例研讨环节,主讲教师首先给出若干个描述性案例,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并营造分析、讨论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主讲教师给出解释性案例或者是探索性案例。案例呈现的方式是课堂播放PPT或视频,也可以在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资源区或者是讨论区。在案例给出后,请各学习小组自由讨论5~10分钟,然后,请每个组自由陈述本小组讨论的成果。接下来,是全班范围内讨论与交流、质询与答辩。在案例讨论中,主讲教师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节奏和内容进行引导和控制。教师要适时对阶段性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推动讨论的深入,避免原地打转。也可将研讨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题目,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引导学生在不断递进的层次上思考和发言。我们曾研讨过“北京儿童医院过失致少女双腿瘫痪,被判赔偿56万”这一真实案例,学生思维很活跃,从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各个小组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对此案例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案例研讨过程中,主讲教师还必须注意倾听、回应和沟通。教师专心倾听学生的陈述,适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不仅是为点评做好准备,而且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对话氛围,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实现知识的多点多向网状传输。刚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相互交流的意识不足,课堂发言的勇气不足,需要教师以适宜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必要时教师可以学习者的姿态参与小组讨论,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到后来,学生发言的热情和积极性高涨,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掌握时间和节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研讨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在案例研讨后,需要老师的总结和点评。教师的点评要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对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如独特的视角、创新性的想法等)给予赞赏,并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做重点讲解,努力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在案例教学的组织中,教师既可作为参与讨论的一员,也可作为课堂讨论的支持者、服务者,从而为师生一起就不同观点展开对话交流提供有力保障。在彼此真诚沟通、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形成对相关内容的总结式意见。成功的案例教学将课堂变成一个彼此欣赏与对话的平台,使课堂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过程。成功的案例教学不仅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重新建构和能力的迁移,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动表达观点,以及探究与反思问题的乐趣[8]。此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也需要研究改进,需要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将另文专题研讨。

3《医院管理学概论》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之后,面向本学期选课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五部分内容: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教学内容评价、课程设计评价、教学效果评价、问题与建议。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95%。在回收的76有效问卷中,男生42人,占55.26%,女生34人,占44.74%。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3.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一,对课程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在对课程的总体评价中,感到很满意的为36.8%,感到满意的为48.7%,二者总和为85.5%。可见,被调查学生对《医院管理学概论》案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是较高的。第二,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的评价。认为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的为27.7%,认为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的为52.3%,二者总和为80.0%。可见,课程在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热情方面是得到学生认可的。第三,对案例趣味性与启发性的评价。认为案例趣味性和启发性很强的学生占32.9%,认为案例趣味性和启发性较强的学生占48.7%,二者总和为81.6%。可见,本课程所选案例在趣味性和启发性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3.2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第一,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章节内容。学生反映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章节内容依次为: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文化建设、医患关系管理、员工激励、医院危机管理、医院管理沟通、医院组织管理等。第二,印象深刻、获益较大的案例。学生反映,印象深刻、获益较大的案例有:华为公司员工激励、联想柳传志的领导风格、省级肿瘤医院纵向一体化管理、俞敏洪危机公关案例、刘德华退票之危机公关案例、山东省立医院文化建设案例、医院感染管理案例、娃哈哈多元化变革之路等。第三,希望补充、增加的内容。学生反映希望能够补充、增加的内容有:医生自我管理、医院急诊管理、医院核算管理、管理学发展简史,医疗保障制度等。

3.3学生自我效能评价

第一,对医院管理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后,学生认为很好地掌握了医院管理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占25%,认为较好地掌握了医院管理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占41%,二者总和为66%。可见,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后的自我效能感是较强的。第二,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情况。学习完该课程后,认为很好地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为23.7%,认为较好地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为51.3%,二者之和为75.0%。可见,本课程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是富有成效的。

3.4改进教学的建议与意见

调查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是:案例分析不够全面,案例有些旧,同学们积极度还不够。改进建议是:多增加时政热点,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希望课堂更活跃,讨论更深入。

4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与设计,突出形成式学习与转化式学习,形成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同时,也整理编制出适合于案例教学的系列案例。此外,还需要专门研究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从学习态度与习惯、沟通与表达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案例教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设计,不断推出富有时代气息、紧随医院管理发展实践的优质案例;另一面要适应“互联网+”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案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学政,王小飞,张挺,等.以胜任能力转化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2016,37(7):68-70,78.

[2]李睿明.医学教育改革中若干现象与问题的思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7,34(2):70-78.

[3]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77-80.

[4]冯立民.《护理学导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3):130-131.

[5]邓猛,许苹,周俊.案例教学法在军队医院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5):476-477.

[6]姚园,王志伟,田素文.不同教学法在医院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医教育,2016,35(4):54-56.

[7]郑寒星.案例教学法在医院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5):64-65.

管理学概论范文2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病案信息是卫生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卫生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病案信息在现代医学中日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医院管理、医院等级评估、临床重点学科申报、医疗收费、医保付费、医疗纠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我校自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病案管理方向)以来,为首都城市和农村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病案专业人才,该专业涉及多个跨学科专业,包括医学、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等[2]。目前,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设置的临床医学课程共有6门,其中《内科学概论》为该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课程学时相对较少,50学时,疾病种类很多,如果只讲疾病的概况,学生对疾病就会一知半解,学习兴趣就会减少,课堂效果不佳;作为临床课程没有医院见习,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少,学习起来兴趣也差。笔者多年来一直承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的教学工作,面对学时少,内容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在医院的病案统计科从事病案的收集、整理、供应、保存、编码以及统计等工作[3],特别是编码工作,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了解临床疾病的特点,熟悉疾病的名称尤为关键。《内科学概论》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内科临床疾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因为是概论,其教学内容不宜“精深”,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要广泛,但内容展开程度方面要有所限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重点介绍内科临床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对于其发病机制、具体治疗等较深的医学内容不进行细讲。如果像培养临床医师那样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等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讲完这些内容的,即使有些疾病的内容能够勉强讲完,但不能讲得深入、透彻,以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对所要求的内容也就掌握不牢固,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每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章节进行讲授,并就其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讲透,学生理解了所讲内容,既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多媒体教学

内科疾病的内容多且复杂,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只是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课程内容转换成集文字、动画、视频、声音于一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疾病有一个丰富、形象、生动的认识,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例如,在讲授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时,其临床表现中的甲状腺肿大、眼征、高代谢症群、慢性肌病、胫前黏液性水肿等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只讲授而没有图像或视频,学生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讲授内容更加明晰,学生易于理解。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授课难点,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

2.2传统教学与病例式教学相结合

由于传统的讲授法能够充分保持科学理论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与传统讲授法的有机结合,不能完全使用案例教学法[5]。在教学中发现,在讲授疾病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加入相关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分析,可以生动课本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启动问与答,加强师生间互动,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寓教于乐中学生学会相关重点难点知识,最主要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内科学概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生动的典型病例分析,完善教与学。由于学生在课前不具备本次课所讲疾病的理论知识,没有理论基础,谈不上分析病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按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逐一并且有重点的讲解,在讲述的过程中或讲完上述内容后引入典型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析该病例特点,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然后就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再加以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3网络沟通工具的应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答疑解惑,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在困惑时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QQ、微信早已成为大学生密不可分的社交工具,利用QQ群、微信群可以使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有疑惑时,在课外时间与教师沟通交流,通过上述网络沟通工具如微信群留言及提问,可以直接向教师寻求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答疑解惑,或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6]。

3串讲每篇的教学内容

虽然学时有限,但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安排所有章节讲完之后,串讲每篇的教学内容,对每篇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区别和转归进行概述。如在泌尿系统疾病中主要讲授了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竭等内容;急性肾炎的特点是链球菌感染后l~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少尿及肾功能不全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补体C3下降,于发病8周内病情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正常;慢性肾炎的特点是具有蛋白尿、血尿、伴或不伴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3个月[7],可有或无肾功能损害;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共同点是均可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二者的区别在于病理类型不同、病程不同,转归不同,急性肾炎大多数预后良好,6%~18%转为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病情迁延,最终发展至慢性肾衰竭[7]。这样串讲后使学生对每篇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清晰的整体的认识,能够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要求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爱民.病案信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

[2]刘志云,韩晓梅,阿布都沙拉木•依米提.强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824-1828.

[3]谢立璟,周东平,付映宏,等.北京地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1):79-81.

[4]崔文君.非医学专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64-1265.

[5]陈源,崔东涛.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3):8-9.

[6]张培培,叶小菊,徐毅,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138-141.

管理学概论范文3

(一)重理论轻实践

这是这门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用大部分的时间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只有理论部分,没有实践实训部分。这样导致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缺乏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只有课堂的理论教学部分。第二,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还是传统的纯理论介绍。比如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戴斌等人主编的《旅行社管理》(第三版)为例,这本教材是大多数老师首选的教材,其内容侧重管理理论,有关计调和接待的具体业务基本上没有涉及。第三,任课教师缺乏旅行社丰富的工作经验,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虽然可以邀请旅行社的相关人员来讲课,但这只能是临时之举,不能保证长期的延续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方法。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采用了案例讨论的方式,但是学生缺乏课前的准备,效果并不是很好。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到旅行社参观了解,但基本上也是走马观花,收获不大。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语言表达、组织、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

(三)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要想取得较好的课程改革效果,需要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行。从老师方面来看,如果教学任务重,还要上其他的课程,这样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改革的。再加上老师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职称评定看重的是科研而不是教学,只要学生不向领导反映情况,教学改不改革无所谓。从学生方面来看,有些学生抱着只要能拿到学分就行的心理,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再加上学生所学的课程较多,还要忙于考级、考证和参加各种学校的活动,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

(四)学校的支持还不够

课程改革仅靠老师和学生还不行,必须还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行。有的学校虽然设有旅行社模拟实验室,配有相关的旅行社模拟软件。但是,模拟实验室面积较小,设施少,资料缺,无法满足多班级多人数的需要。另外所用的软件是教学版,缺乏真实的数据输入,学生只能了解业务的大概流程,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有校企合作的旅行社,但由于规模偏小,能够接受的人数有限,主要实习内容是带团业务,学生无法亲身接触旅行社其他的具体业务,这样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包括的内容较多,常见的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除了这些还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面就这些主要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大多普通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把旅行社经营管理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以乐山师范学院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为例,其旅游管理专业具体选修方向包括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与导游、旅游营销与策划和会展与商务旅游。无论哪个方向,都应该掌握旅行社经营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该方案把旅行社经营管理定位为理论性课程,3学分,每周3学时,总共48学时。这种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脱离了行业发展需求,必须要进行修改。基于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旅行社的组织设计、营销管理、接待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基本知识;掌握旅行社设立与申报、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发团和接团、旅行社门市接待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具备旅游管理的基本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能够胜任旅行社工作,成为高素质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该课程需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等课程后开设,最好把时间确定在第三或第四学期,每周3学时,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实训16学时。

(二)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材来讲,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应该打破按照章节来设计的传统授课模式,而是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教师讲授为基础,学生学做为主体,围绕旅行社业务转化的项目任务而展开。具体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础、业务和管理三大模块。基础部分包括认识旅行社和旅行社的设立,业务部分包括旅行社产品的开发、旅行社产品的营销、旅行社的计调业务和旅行社的接待业务,管理部分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战略管理。需要说明的是,旅行社的计调和接待业务,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实训,加深对旅行社的认识,为以后的旅行社方向或导游方向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学生先修了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老师在讲授相关章节的时候,就应该减少基础理论的导入时间,采取案例讨论法直接切入正题。

(三)教学模式

现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开放式、研究型”、PBGS、CDIO、实践、多元化等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有其特点,有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求比较高;有的要求组建团队,完成相关任务;有的要求学校、旅行社、老师和学生多方紧密配合,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鉴于此,笔者倾向于PBGS的教学模式,即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实训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引入竞赛的机制,事先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老师和同学共同来担任评委,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项目、参与式、作业、案例、情景模拟、模块式等教学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笔者倾向于项目教学法,即师生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旅行社产品的开发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老师讲解有关旅游线路设计的有关知识,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学生设计好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目标市场的信息。学生还要深入到旅行社搜集相关的旅游线路,到旅游目的地搜集好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信息。接着确定旅游线路的主题和名称,制定相应的旅游行程,安排好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参照旅行社旅游线路的样式,设计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最后,学生把文档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结束后由老师分析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旅游线路。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可以参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对该课程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确定一个课程负责人,该负责人是主讲老师,除了具备相应的职称学历与专业背景知识外,还应该具有旅行社行业从业的经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接着要组建一个教学团队,其人员选择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年龄和职称上要注意衔接,专业知识和教育背景要形成互补,这样才能实现分工协作,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最后,这个教学团队定期组织课程改革讨论,相互听课,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还应该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编写理论或实训教材。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考虑聘请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入教学团队,承担部分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想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需要这个系统内各个要素的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才行,所以,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首先,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可以考虑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旅行社实训室,邀请校外旅行社的人员来进行专业指导,配备相关的营业设施,做到和实际的旅行社相差无几。长期保持和校外的旅行社合作,保证资料的及时更新。另外,学校对教学改革效果好的老师进行奖励,激励老师重视教学改革。其次,学校应该制定规章制度来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鼓励老师进行教学改革,赋予老师更多的自主权。比如教学地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课程考核的方式等方面完全由老师自己来确定。另外,在职称晋升制度方面,对课程改革积极、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应该给与适当的照顾和倾斜,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教学。

(二)老师方面

老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首先,老师要转变观念。高校老师不能只是注重科研不重视教学,应该是教学和科研并重,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的作用应该由过去的单纯讲授转变为现在的以指导为主,讲授为辅,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其次,应该长期到旅行社挂职或兼职,提高实践能力,充分了解旅行社的具体操作实务,为学生亲身示范,把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双师型的老师。

(三)学生方面

管理学概论范文4

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管理科学的产生,学校管理正向人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等阶段,有其独特的性质:教学客体多数为具有独立行为及判断能力的成年人,思想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和平等观念,尊重是其基础的心理需要。明确教育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探讨尊重式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与管理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辅相成,教育贯穿于管理之中,管理应用于教育始末。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尊重式管理理念既是教育的一种存在方式,又是管理理念自身的创新。尊重式管理的宗旨在于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生活、学习中教育管理者通过人性教育让学习者形成固有的素质,直接反作用于教育教学。尊重式管理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管理理念,符合教育基本规律,应始终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中。

2尊重式管理的内涵

所谓尊重式管理,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将“尊重”理念引入管理领域,并根据管理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管理,促进人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理论体系。尊重式管理的核心在于将“尊重”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包括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尊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马斯洛指出,尊重的需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即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一是渴望得到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即别人对自己的承认[1]。得到尊重促使学生心理产生满足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式管理根据心理学原理从内部激发学生个体的人格尊严,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3尊重式管理的构建与发展

尊重式管理的构建难点在于解决尊重教育与严格要求及批评之间的矛盾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对立存在。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批评打压,而是将尊重作为教育管理的基础出发点,承认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同时又使学校制度化的规则更人性化,最终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总而言之,传统模式中腐化、严厉批评、打压学生个性发展等管理方式,无疑是在复制“画地为牢”“,圈地养羊”的落后方法,其结果无疑是迫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打破管理规则,影响教育教学管理。合理构建尊重式管理模式并不断发展需做到以下几点:构建尊重式管理,客观上要求转变管理者教育观念。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文化层次和素质,明确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大学的基本功能是“育人”,而非“造器”,同时,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而大学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高级工程,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自身观念,营造人本性的环境,人性化管理各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明确“严制度,软管理”的方式,情理相济。尊重式管理的实施,要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下,做到规章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营造“人本性”的环境,废除单项式灌输模式,构建其主题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合作,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暖其心,尽其才,在实践中不断引导,使管理对象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明确管理对象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技巧性批判是尊重式管理中的核心所在,在告知管理对象错误所在的同时,尊重其个性发展需要而采用适合其自身的批判方式,在完成批判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例如,针对内向的学生,不应在人多场合当面批评,而应找准时间和机会,用言行说教等合理方式使其自己认识自身错误,教其主动改正。创建“多鼓励,少批判”的管理环境,突出管理对象的主人翁地位,鼓励其主动参与管理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满足其自尊需要及发展需要,从而实现教育管理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促成学生自我实现是尊重式管理的根本目的,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条件。既要保证管理对象的健康快乐,培养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使人格健康发展;又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实现自我,多承认,少批判,多鼓励,少打压,加强正面激励。

管理学概论范文5

1.1参赛和参展的对象存在不确定因素

课堂教学能保证全部的学生都参加,因为学校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有严格要求,没有修到规定学分不能取得毕业证书,而展览、比赛和工作室的项目就完全不一样,是学生志愿和老师选拔相结合,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参加或者必须参加,往往是部分优秀学生才主动去参加比赛、项目或者老师倾向于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或者专业项目开发。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优秀的学生专业越来越好,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无形中远远落到了后面。

1.2参展、参赛与日常学习的矛盾冲突

数码艺术类专业的展览和比赛一般都是行业、协会或者政府、高校组织的,这些都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课程进度和教材的选择方面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困惑,而且学生在选择是安心上课还是投身于课题组或者项目组的研究性学习,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个难题。怎样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学习安排,怎样消除他们不适应教改的心理影响,使学生安定好地面对和认识、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做法,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2针对教改适当调整学生管理尺度和手段

2.1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成就感树立竞争意识从而产生学习的心理原动力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针对教学改革的新情况适当调整管理方法和尺度,首先应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成就感树立竞争意识从而产生学习的心理原动力。指导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标准。一方面,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期望值,在这个体系中,准确定位,我有多少能力,能学到什么程度,需要付出什么努力,最后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教师期望效应",做到立足现在、面向未来。2.2如何营造勤学苦练的学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人人参加竞赛和实践项目,锻炼专业能力的良好局面从入学开始抓紧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学习原动力。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参展、参赛学生的获奖事迹,这些参赛经验或者获奖经历,会给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这样就增强人物感染力和榜样力量,使学生产生必须参赛、参展、参加项目式学习的心理暗示。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因为很多的专业技能比赛项目是团体比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

2.3如何指导学生协调常规课程、比赛项目、设计展览之间的时间、精力矛盾

教学课程是学校教学部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期初安排好的,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但是展览、比赛或者项目有时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学生必须在常规课程、比赛项目、设计展览之间合理协调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能力协调好几者之间关系,所以需要指导学生做出适当目标性选择,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擅长的实践能力有目的地参加2-3项这种自发性学习,而不是每个项目都要参加,这样疲于奔命,反而得不到良好的专业动手能力提升。

2.4针对弱势学生做好心理辅导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竞争和挑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能完全适应教改带来的挑战,不能顺利的完成学业成为弱势群体,特别是在面对非常规教学手段时,他们往往成为自卑或者放弃自己的群体,他们羞于与老师沟通学业或者参赛项目,懒于参加各种比赛和设计大赛,以至于最后沉迷于游戏和网络世界。如何有效地针对这部分弱势大学生采取有效的心理帮扶,使他们重拾信心不断超越自我,完成由弱到强的转变是摆在"展教结合,以赛促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应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展开帮扶,使之逐渐树立起与人沟通的信心,随后辅导他们能自主地展开学业的规划和设想,对于"展教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接受,并能积极参加各种自主、自觉性的学习。

3新型学生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管理学概论范文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经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当前社会对高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较大,但是由于“供大于求”,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尽人意,这就迫切要求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论,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要具有分析解决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高校就应着眼调整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性教学手段等,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加强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体制、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等方面不能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与目前大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现状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课程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实践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融会多种学科知识为一身的一种专业课,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比如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各种知识理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教师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无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目前在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少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将基础概念解释清楚,将基本原理阐述明白的层面上,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现实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大部分高校教师由于自身学习经历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限制,再加上采用传统的教学环节,以教师的知识理论讲解为主,致使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问题。

2.2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管理模式也有了新的突破。但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使得学生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差距较大,在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过于理想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导致课堂教学理论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2.3未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缺乏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现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渠道,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缺少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可以说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用的教学基地。

2.4大部分高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我国高校不仅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且教师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无法传授和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

2.5期末考试强调答案的一致性,无法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的教学管理理念仍然是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需求,把考试结果当作教学的根本目标,只一味地强调答案的一致性,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科学性、人文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创新性,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三点建议

3.1精选教材,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教材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条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材应该具有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具体实务相结合的特点,即既具备知识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又具有管理实践的例证性和参考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每一门课程订阅一本固定的教材,学生通常认为要想学好一门课程,只要认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了,即使教师提出课后阅读的书目,学生课后也很少主动去阅读其他相关资料。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学科,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都是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而教材编写的内容相对滞后,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教材体系不够全面、教材缺乏实际案例等问题,所以精选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添加紧跟市场需求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认真、详实地对比研究,选择条理清晰、知识体系完整、知识内容较新、实际案例丰富的新书作为学生的教材,在教学讲授的时候应该主动地传授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新理念,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科基础是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了解市场、掌握筹资、营运销售和商务等知识理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整体上将这些知识理论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这些知识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3.2完善课程教学方法

3.2.1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结合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弥补传统讲授方法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步骤是:教师提出课堂讨论的主题,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借助网络、电子阅览室等渠道查找资料,同时写出详细的讨论提纲,然后由教师安排小组讨论,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最后学生做总结,改进教学。比如在讲授绩效考评这一章时,在学生的资料准备阶段之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明确了国内外绩效考评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掌握了绩效考评的诸多方法等。实践证明,通过师生一起的讨论,使专业课程从枯燥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提高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式也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3.2.2案例分析教学法。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案例教学非常适合该课程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实际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步骤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导出实际案例,同时提出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再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自由分析讨论以及选出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评议。该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以及符合学生现有知识背景的案例,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组织、引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辩论,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讲授的进程和内容,教师帮助学生模拟一个逼真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环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员工招聘这一章节时,就可以以班为单位开设模拟招聘会,让学生自由安排、组织整个模拟招聘会的过程,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应变能力等。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了实战演习的机会,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3.2.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扮演某个特定的管理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体验某种管理行为的具体实践,理解角色的内容,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的步骤是:教师设置扮演主题,由学生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然后教师要告知学生扮演该角色的目的,同时要对整个扮演过程进行把控,扮演结束后,要开展师生讨论,对每一个扮演的角色要进行总结。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从演员变成了导演,成为教学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3.2.5社会实践教学法。

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处理管理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组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师团队。可以采用两种途径:一个是将知识理论扎实的教师“请出去”,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实体中挂职锻炼,学习和积累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另一个是将企事业单位中较为优秀的管理者“请进来”,让他们充当学生的教师,开设部分主题教学,讲授学生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可以利用项目搭建实习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企业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而且也为学生的就业和实践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3.3改进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大部分的考试没有真正地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仍然停留在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核,无法考核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改革考核方式的重点。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考核中,应该加大平时实践环节的成绩在综合评定中所占的比重。比如,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到课情况、纸质作业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案例分析情况、情景模拟情况等。而对于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活动成绩单独计分。这种改革后的考核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既考察了学生掌握知识理论的情况、参与教学环节的情况,也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实践能力。

4结语

管理学概论范文7

1.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

我国很多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是很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书籍的需求也不相同,并且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例如,一些学生对文化比较感兴趣,一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但是图书馆内没有太多关于各地域文化的书籍,使学生获取知识面受到限制。

2.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相对比较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图书的分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图书馆管理者没有及时对图书进行系统的分类,使学生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大大减低了书籍的利用率,并且学生在阅读时有比较大的盲目性,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和规划。

3.学生的读书时间受限。

中学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从时间的开放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中学图书馆在书籍阅读方面主要缺陷是没有对学生开放借书功能,学生只能借助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内阅读,并且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很多中学图书馆没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4.对图书馆的宣传不够。

图书馆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增加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书籍进行必要的全面宣传,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校园也有一定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只停留在表面传达,这进一步说明了领导对图书馆不够重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学校中只是一个摆设。与此同时,图书馆面向人群也比较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对图书馆不了解,更没有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机会。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对策

1.加强图书馆分类和增加书籍管理。

图书馆的设立主要是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学校要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难度,管理者首先应对所有书籍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图书馆中的书籍,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新,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2.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图书馆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方便学生对书籍的阅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图书馆进行分类,降减学生阅读时的流程,并且通过技术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名字和位置的查找等信息,这不但能够降低学生找书籍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开展借阅指导工作。

中学学生面临着几年后的高考,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很少,并且还需要从图书馆得到很多所学知识,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就比较少,由此图书馆可以设置书籍借阅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更新了传统管理方法,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想要增加书籍的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图书馆进行全面的宣传,宣传内容可以是书籍的更新内容,还可以是书籍名称等,来提高学生书籍的利用率,所以,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图书馆宣传工作,让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宣传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阅读比赛和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竞赛等,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而且丰富课余生活。

三、结语

管理学概论范文8

所谓的教学管理就是指学校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及特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性行为或举措。教学管理首先所涉及的就是对于教学过程的管理,同时这也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而言,涵盖了对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特色及制度的管理,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对于教师教学的管理,比如针对于教师授课方式或是备课质量以及考评模式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成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必要环节,并且对于学生学习的管理也是围绕着教学所开展的,因此教学管理就是围绕着教师教学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良好的教学管理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2当下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1就教学管理理念而言,相对落后

新课改推行后,笔者发现当前在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学管理者其思想理念相对落后,一时难以转变,这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尽管有的教师参与了新课改理念培训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旧是拘泥于传统理念,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2.2就教学管理实效性而言,相对不足

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长时间来形成了一整套相对齐全的教学管理体制,然而该体制却是为应试教育所服务的,同新课改所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笔者发现,当前依旧有部分小学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承袭于传统模式,新课改的推行流于形式,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实效性堪忧。

2.3就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而言,有待提升

新课改的推行对于教学工作者提出了诸多要求,教学方式上应当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的教学体系,并且体现出教学的创新精神;教学能力方面,要积极发展多项教学技能;基础素养方面,强化知识领域学习,实现自我提升。然而,就当前小学教师的整体素养而言,同新课改要求差异甚大,导致了教学管理难以进一步增加。

3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教学管理优化的路径

3.1采用开放式的新型管理方式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就是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提升,所谓的开放式就是不能够拘泥于固定的管理体制,将单一形式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化管理方式转变,逐渐转变传统以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坚持人本管理理念,构建起以人为本、尊师重教、解放并鼓励教师教学的正向管理体系,充分认可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才能,对其教学技能予以肯定并深度挖掘,推动教师教学及管理工作水平的显著提升。就管理方式而言,彻底摒弃传统的单一式监管模式,就控制方向予以准确定位,根据教学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合理人性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对于教师团队的考评机制改善,确立更为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考评体系,在促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有效协调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实现校方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实现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

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单一化的教学考核体制容易造成校方同教师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实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理念的转变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同被管理者之间实现换位思考,切身感受彼此的境况,从而能够为制定更好的管理模式奠定思想基础,并针对于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制定出长远的教学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代课实践的方式实现教学任务的科学分工,教学管理小组能够根据教师所擅长的科目实现分工化教学,实践小组要深入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来,了解教师教学的现状并能够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实现教学工作的改善与提升;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思想管理工作,实践小组通过同教师聊天、谈心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满足其合理需求,从而使教师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全面施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