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范例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1

水利建设是保证我国工农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工作,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水利建设中的技术应用现状,并对现代科学技术在水利建设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分析。

关键词:

水利建设;现代化;科学技术

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当前水利建设领域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水利建设质量。

1.水利工程示范基地的建设

首先,要在进行新型技术推广之前,对水利工程的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完善,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拥有专业的技术推广模式。此外,要根据现阶段水利工程的技术应用特点,对技术应用等级较高的水利工程示范基地进行构建,使水利工程的示范基地能够具备较强的系统性特点。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资金状况的研究,根据当前水利工程的财政资金拨付状况,对水利工程的示范基地各类基础性工程进行关注,使水利工程示范基地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在完整的技术应用方案的控制下实现组织结构的完善,以便当前的工作团队可以在更加科学的组织模式下进行工作具体职能的科学分配。要根据水资源节约的需要,对示范基地的节水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冻土示范基地的特点,对示范基地的参观学习机制进行完善,使示范基地能够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

2.根据湿地技术要求实施节水灌溉设计

2.1湿地技术的节水灌溉领域的突出优势

农田的水利灌溉系统是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系统,因此,水利系统不仅需要保证对当前的水资源进行完整的灌溉,还需要对现代化水利灌溉技术进行科学的应用。结合湿地节水灌溉技术,对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进行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湿地节水系统的效率,保证当前的农田资源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用水需求。另外,要根据当前粮食的具体产量,对节约用水的范围进行明确,使当前的灌溉系统能够保证水资源调配的合理性。因此,湿地技术的正确运用可以使灌溉系统具备较强的经济效益。另外,湿地技术的运用还能够使灌溉系统更好的进行低下水资源体系的保护,以便当前的灌溉系统能够更高质量的进行地下水资源的使用,保证地下水资源能够对农田系统进行良好的供给。湿地技术的运用还能够使地下水资源的水质得到较高程度的改善,使灌溉系统能够更好的提升水资源供给的标准化程度。将湿地技术运用于水利领域,还可以使水利灌溉领域的管理机制得到较大程度的完善,使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提升管理质量。

2.2湿地技术在节水体系当中的具体运用

在进行湿地节水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节水系统的使用需求,合理的进行技术应用基础的选择。首先,要尽可能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进行湿地技术的运用,并使一些盆地区域也能够进行节水系统的设计。另外,要加强对不同行政区域内的塘堰关注,使塘堰在农业灌溉系统当中的应用范围能够控制在5%以上。在进行现代技术应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技术应用成本的关注,并从环保理念的角度出发,对客观物质的应用方案进行设计,使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大程度上使用天然的坑地和洼地进行节水体系的设计,使天然洼地能够成为具备现代技术特点的湿地。另外,还要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特点,对供给植物水资源的范围进行设计,以便水资源的排放沟渠可以实现宽度的增加。要根据当前水资源排放的需要,对植物的污染处理作用进行设计,以便植物能够更好的进行水资源的排放处理,将自然物质中原有的沟壑作为设计湿地的基础性硬件。要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关注,根据灌溉的需要,对自然环境中的雨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引导,并结合灌溉沟渠的设计需要,对湿地的生态特点进行研究,使当前的湿地能够更好的形成沟渠,并保证能够对雨水资源实现高质量的利用。要根据生态环境的设计需要,对水资源的具体流向进行设计,保证水资源能够顺利的通过沟渠进行排放,使水资源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对水资源实施化学因素的设置,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氮、磷等物质进行湿地面积的研究,使湿地面积保持在农田整体面积的7%以下。可以利用排水渠道,对湿地的水资源实施综合性管理,使水资源的排放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灌溉系统的技术标准。

3.科学运用水生植物进行污水处理

污水资源的处理是提升灌溉质量的重要工作,而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污水的处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污水资源的处理效率。首先,要结合污水资源的处理需要,对污水治理的体系进行完整的分析,使水生植物能够利用处理污水的特点进行灌溉系统的净化。另外,要保证灌溉体系当中的水资源能够具备较强的营养成分,使产生污染的灌溉资源不会对河流的通道构成不利影响。要从水资源保护的角度,对水生植物进行选取和栽植,既要保证水资源不会受到水利工程的污染,也要避免大型工程的施工造成水资源流失,使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和生态环保理念并行不悖。要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水利建设过程中植物的选择,例如,可以使用茭白和芦苇,对水生植物进行种类控制,可以使用多种水生植物相搭配的方式进行水资源的净化。在水利工程的整体设计范围内,水生植物的使用种类要尽可能保持在三十种以下,避免水生植物的应用方案过于复杂为后续的管理工作增添负担。要加强对水生植物成本的关注,根据当前氮磷等化学物质的成本情况,对水生植物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使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资源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过高的资金成本。要逐步使用人工技术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替代,以便当前的人工浮床技术能够更好的同相关化学技术进行整合,使生物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要结合不同时间段的水资源净化情况,对污水的处理质量实施分析,尤其要加强对水生植物管理系统的重视,从水资源的闸门入手,对水资源的提取泵站进行技术管控,并使水资源的具体储存位置能够受到总控制站的有效调控。要对污水资源的处理质量进行分析,如果污水能够得到较为彻底的处理,则要对污水的具体去向进行科学的分析,使污水能够更好的用于灌溉或养殖,要对污水的处理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务必保证污水处理之后能够达到和地表水资源相同的洁净度,使污水资源能够更好的供给水利工程的需要。要对实施处理的污水资源进行体积的明确,必须保证每个阶段的污水处理资源在400m3以上,使污水资源可以使用水池进行体积的合理控制。

4.完善水利工程科技推广体系

要加强对当前政府在水利工程领域政策的关注,科学利用有利政策对水利工程的科技应用体系进行完善。首先,要保证水利工程领域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骨干人才的任免,尽可能多的邀请科研院所的骨干人才参与水利工程的科学技术研讨,使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团队能够具备对最新科学技术的了解,并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引进合适的科学技术,使水利工程能够在科技因素的带动下实现使用质量的提高。另外,水利工程团队要组建专门的技术研发团队,根据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对技术应用的合理之处进行记录,并将众多技术的改进方案实施综合研究,尽快制定出能够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科学技术。此外,还要加强对技术知识产权的关注,利用法律工具对最新科学技术的研发人员进行利益的保护,使科研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

5.结论

将科学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于水利建设领域,能够使水利工程的发展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水利建设领域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敏清 单位:清远市亿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

[2]张秀琴.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适应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严玲.苏南县域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13.

[4]陶长生.水利现代化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1.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2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发展

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不仅教师要顺应要求做出改变,教学手段也要进行改变。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值得教师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不能仅仅只是“换汤不换药”,而是既要“换汤”,又要“换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对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三峡》这篇课文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会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课外资料,了解三峡风光的特点,以及标注阅读课文时不认识的生僻字,如襄、曦、巘等。学生没有接触前会感到生疏,教师也只是从教材书面意义的角度给学生讲解,长久下来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缺乏趣味性。如果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三峡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画面和声音效果中去体会“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景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回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身临其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切忌照着教材念,如果仅仅把教材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没有任何创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做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社戏》这篇课文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活灵活现。对于这种民俗活动,如果仅仅从教材入手是很难向学生讲述清楚的,学生也会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如讲到“神棚”“铁头老生”等民俗活动专有名词时,教师应该如何解释?然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便可以有效解决。教师事先做好PPT,搜集相关的图片,配合图片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就会有更加客观、真实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个人的想象和主观理解上,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且,在一些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上,学生也能更加直观,如《社戏》所讲的戏是什么模样,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又是什么模样,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课堂教学的便利之处,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深入发展。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育教学

创新时代在改变,教育教学也应该做出改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什么巨大的问题,而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工作也要进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课程要推陈出新。如果一直采用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而不去寻求改变,那么教育教学工作将很难向前发展。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时,利用电脑、手机、电视等媒介形式,都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软件视频会议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照片、文本等形式向教师展示个人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等形式向教师展示学习成果。这些形式可以更多地节省教学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科的教学,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更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进行相应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积极地做出改变,但是面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教师也应该积极继承。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变革,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干,不能停止个人的学习与变革,这样在面对现代化的变革中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采。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电子作品集: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祁波.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J].宁夏教育科研,2016(2).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3

一、图文并茂,生动教学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而小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学习经验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味的讲解定义、公式,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障碍,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则可以将数学中的定义、推导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屏幕上,进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有关知识。同时,小学生对新鲜、色彩丰富的事物往往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生动、形象的图文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进而能够保证日后更为高效的复习、回顾。例如,一年级上册有关于图形的学习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单一地描述图形的形状,学生可能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本章的内容生动地展示在黑板上,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课堂印象。同时,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本内容,奠定日后的学习基础。

二、笔记整理,效率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中,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多媒体技术被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更加完善、整齐的板书内容,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跟进教师所讲的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保证课堂进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教学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整理,进而能够将系统的知识框架展示在课堂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记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有关于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以及相关能力。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切换相关笔记。同时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将课堂内容整体的回顾一遍。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有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以前所学过的有关于三角形的面积整理、归纳到一起,系统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上一课时的多媒体课件调出来,与四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建立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本章的学习中。

三、随堂检测,及时回顾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测验无疑是一项繁重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测验则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时的测验、抽查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样也能够督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教师可以提前将需要检测的教学内容整理在文档中。在结束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将测验题目投影在屏幕,随堂检测,随堂批改,这样既是督促学生积极学习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明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能够较为合理的安排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课本上册中,有关于表内乘法的学习中,教师在教授要相关内容之后,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板书、题目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中,随机点选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关的奖励,对于回答快速且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促使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

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雷锋曾说过:“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数学学习也是一样道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课程任务。如,学生一可以通过绘画图形,拍照相关图片,或者是卡片的制作,相关模型的搜集等形式为其他学生呈现圆柱圆锥的样品供大家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二可以通过预习圆柱圆锥的相关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加深对知识本身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促进共同学习;学生三可以通过习题的搜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此形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五、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4

1.用虚拟演示代替实验。

这一点反映在课堂上,出现了遇到有些难度的实验,老师就直接用多媒体虚拟演示来代替实际实验操作,认为这样更为直观,简便,容易让学生理解。殊不知,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实验是上述能力的综合训练,又是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用虚拟演示来代替,势必造成学生缺少了实际操作经验,限制了他们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2.图文并茂的满堂灌输。

现代电化教育技术带给课堂的是多元的教学素材,让课堂做到图文并茂。如果我们把这种图文并茂与灵活的教学机制结合,生成我们精彩的教学,那何愁学生不爱科学。可是还是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在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时,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道具和途径。利用它,一股脑的把知识倾倒给学生,不给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时间,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毫无差别。

3.为了使用而使用。

这样的情况在公开课上非常普遍。目前公开课上要用多媒体似乎成了一种规定,于是乎,只要是上公开课,必定要搞的相当热闹。例如笔者前些时间听的一堂科学公开课,上课老师把课堂变成了多媒体演示课,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从多媒体里展示出来,而黑板上除了课题,就一无所有了。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也不见有多大提高。

二、小学科学课堂合理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的时机选择

(一)创设教学情景时运用,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创境质疑时。

科学探究离不开质疑,质疑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重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段情景,将我们要提出的问题隐藏其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问题,提出质疑,那么就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在上《物体的密度》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利用了这样一段录像片,在相同的烧杯内分别装上同质量的水银和水,用电子秤称出其质量,又用电子秤称出同质量的铁块和棉花,让学生观察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是什么现象?很多学生都积极举手,质疑提问,并由此引出新课。这样简化了问题的抽象性,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实验的能力。

2.创境激情时。

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枯燥的内容,只依靠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和教师的说教,对学生的触动不大,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却可以把这部分内容集成、丰富,就能形象、生动、直观地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如在教学教材里有关污染的内容时,我把自然界中水域的污染、大气的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动物滥捕等内容制成课件,使“污水、黑烟、裸土、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野生动物”与“绿水、蓝天、碧野、各种活泼可爱的生灵”形成强烈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了他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

(二)突破教材重难点时运用,让学生形象、具体、直观地学习科学

科学课堂上,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实验由于器材和操作性等原因限制无法进行,或者实验的变化过程比较隐蔽,无法被学生直观感受,单纯靠讲解或图片,教学效果必然打折。此时利用电教手段,就可以打破这样的局限,让实验清晰起来,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现实条件无法做到的实验,比如短路的危害,铁水的温度,氢氧焰的温度,失重的情景,火山喷发等等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出来。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实验现象不很明显需要扩大出来才能观察到的实验虚拟的演示出来。比如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物质的分子与水分子是怎样作用的;沙土、黏土、壤土的蓄水能力,冷空气、热空气之间的对流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虚拟演示出来。

(三)因材施教时运用,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展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不可以一刀切,应该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力的不同,而灵活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教学时,发现某个知识点,有个别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用电教手段来帮助他;而当发现某些聪明的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时,同样可以让电教手段成为他们的助手。灵活的使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才能让学习吃力的和学有余力的都能学到所需的。

(四)搜集资料、拓展知识时运用,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科学课堂上,教材中资料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提出很多教师一下子无法回答的问题,而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或答案,让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区分资料的价值,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积累,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对于恐龙,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时,有位老师就让学生交流自己已知的,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老师事前已经准备好的几个网站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孩子们把这些零碎的知识,梳理整合,写成了一篇篇关于恐龙的科学小报告。

三、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化学课堂;网络资源

一、引言

基于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教育工作在高质量、多元化上的需求,使得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抽象等弊病问题越来越尖锐。此时,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中学化学教学之中,为学校教育注入了先进化的“新鲜血液”,大大加强了化学课堂的知识表现力和内容丰富程度。据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之间的整合进行分析研究。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整合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

学习资源、知识信息的全球化网络共享,为中学学生的化学学习开辟了新的、多元化的方向和途径。这样一来,我国化学教育“以师为主,师教生学”的局面被迅速打破,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灵活地投入到化学学习当中,从中锻炼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树立起“敢提问,敢假设;能解决,会探究”的正确学习态度。

(二)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界公认的创新主题和发展方向,而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相结合,正是践行人本教育理念的有力措施。通过将信息化的多媒体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充分满足中学生阶段性的情感需求,进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这样一来,中学生将从心底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认可,继而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最终实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想局面。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的广泛普及,给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据此,面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化学教师应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致力于将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使用方式有机融入到化学教学当中,做到在实施化学教学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三、现实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信息化的化学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提升中学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化学教师就必须意识到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热情的重要性。对此,通过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有机整合,教师能在课堂上构建出具象化、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平面、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变为集声、色、形等多种具象化因素为一体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迎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其对知识趣味性的需求。例如,在讲授《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之间,某中学化学教师A使用投影仪为学生们播放了动画片《变形金刚》的片段,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都调动了起来。在动画片段放映后,趁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尚未消减,教师A对学生们说:“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制作变形金刚的材质———金属”。此话一出,很好地将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了化学教学内容当中,使得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为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和课堂记忆力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充分应用网络渠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奥秘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当中,学生们由于在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知识渠道基础,只能将学习目光“圈定”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当中。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过于依赖教师、教材的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创造力、深层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或课后向学生们提出化学问题、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自由分组,通过百度、学习网、知乎网等多种网络渠道进行自主探究、协同分析,最终以课件、报告等形式将结论汇报给教师,实现自主探究活动的整体完成。

(三)活用网络优质资源,丰富化学课堂教学内容

与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化学教育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外,还包含着化学实验、反应现象等实践性内容。但受到教室空间、课堂时长、教学资源条件等限制,加之化学实验本身的危险性因素,使得教师无法将实验内容完整、具体地呈献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对一些化学现象、反应流程进行细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而在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之后,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中学化学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出所授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并将反应步骤图片、实验视频、化学公式等内容整合融入到课件当中,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出来,从而带领学生清晰、有序地观看化学实验操作流程,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具象化。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出生活类、安全性的“实验搜寻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应用网络资源,自行模仿、制作甚至创造化学实验,例如用洗洁精和H2O2溶液制作“彩虹泡泡”、用醋和鸡蛋壳制作“彩蛋”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是提升中学化学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由本文分析可知,化学教师通过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运用动画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能有效地构建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具象呈现出化学实验的程序细节,实施高质高效的任务教学,继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等多种素质的共同发展。最后,希望本文对日后的中学化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袁慧,郑士玉.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整合的几点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372-373.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6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利弊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扩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直观的为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现代教育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科学教学中既表现了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有弊的一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利作用

丰富多彩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已被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鲜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师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如青岛版四年级科学教材中关于四季星空的教学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无法真正领略到星空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星空虚拟软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四季星空的代表星座。软件还可以进行时间设置,动态演示星座在一天、一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观察计划,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持续进行下去,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观察星空的计划,利用星空虚拟软件,模拟出不同时间的星座位置和分布,并进行记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增大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一段三五分钟的视频、几幅图片、一段文字,能将课堂的拓展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眼前,教师讲得少,但学生学得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小学科学教材中,部分内容属于材料搜集的类型。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让学生在课堂上实时上网搜集相应的材料,并进行交流展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进行互动教学,改变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方式,丰富课堂的思维含量。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活动结束后,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针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的总结出实验结论。曾观摩过这样一堂课,同样是上文提到的材料搜集类型的课堂,教师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学生在材料搜集结束后,利用平板上的学生端软件,将搜集到的图片、图标、文字、视频等类型的资料,上传到教师电脑软件里的教师端,教师实时展示给全班同学。这种互动方式,同样可以用于探究活动类型的科学课堂。通过平板电脑、师生交流软件和互联网,学生可以将小组合作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以视频、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并上传到教师端,供小组合作结束后进行交流。这种直观的方式,改革了传统课堂的师生交流方式,为学生顺利总结出实验结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应用中的弊端

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滥用现代教育技术于科学实验教学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1.滥用现代教育技术,忽视了科学学科的特点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证明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批判思维和想象能力。科学探究活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是任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2.滥用现代教育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花俏,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一应俱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功夫上。小学生处在好奇心极强的年龄,课件播放起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本末倒置。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用动画、录像视频代替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学生只能从投影屏幕上看实验,而不是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亲自动手做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未能观察到,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缩小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锻炼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机会。

3.滥用现代教育技术,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是正确行为、高尚品质的示范者。教师的话语、手势、动作、眼神、口气等都在向学生传递着带有情感的信息。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把知识、能力、精神传递给学生,同时用个人的品格和魅力,教育、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这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是无法替代的。

三、如何正确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应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充分传播教育技术正面能量,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使用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科、心中有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广大教师不能忘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身出发,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选取学生易于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将技术手段引入科学教学中,让现代教育技术为科学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和推进作用,助推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最后,教师在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利用先进技术向学生播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如在开设教学内容与动物相关的科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网络查找动物图片,在课堂中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对学生视觉上造成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的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使用现代先进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优势与使用方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赋予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与趣味化,进而巧妙的将现代先进技术与科学课堂相结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效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

参考文献:

[1]吴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2010,(04).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专业;网络安全

1前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出现代表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现代化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分析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提出对应策略,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更合理完善地运用。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的问题

2.1计算机软件创新,但专业人才紧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行业的生产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发适合的软件,简化行业程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CAD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数值处理、数据储存、草图设计、图形加工等方面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有关工作图的处理工作。CAD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纸质设计图,简化了设计步骤,减轻了设计人员劳动强度。但是由于等各方面原因,很多企业中出现了相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空有技术软件却无人能操作,是令很多企业头痛的问题。

2.2信息数据管理方便,但网络安全性低

计算机本身具有数据储存的作用,通过扫描、录入等多种方式,将纸质文件,纸质图纸转入计算机,形成数据系统,方便调阅审查,简化工作步骤,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但由于操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不高、数据保管不当或者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等原因,企业核心信息数据容易被窃取,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2.3位于基础阶段,系统结构不完善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起步晚,现阶段的现代化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逐步渗透到其他领域,但总体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体系。在很多领域缺少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无法实际使用计算机系统软件,这就阻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在其他行业发展的进程。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的解决对策

3.1提高专业素养,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化运用中的普及,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的身影,比如根据卫星来提前预测自然灾害,提醒农民做好预防措施,降低农业损失;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进行零件设计加工,提高零件精密度,提高生产效率。每个领域、每个行业中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操作人员应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熟练的专业操作经验。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根本方法。比如针对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进程的分析与预测,在大学有针对地开设高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加专业操作课的比重,将操作课的上课地点设在企业内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熟悉操作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真正适合现代科技社会的专业人才;企业可以组织企业内部在岗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只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及现代化技术发展层次需求,有计划性、目的性地开展科学合理的技能再学习,这样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人才,使得企业在科技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3.2全方位联手,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是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系统正常运的基础。从技术层面来说,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系统中存在的弊端、漏洞、故障,应及时进行修改,不断完善现代化运用系统,使现代化运用系统运行发展稳中有序,促进科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从企业及个人层面来说,企业应加强操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不给恶性竞争和非法窃取信息人员可乘之机,企业应加强维护自身网络安全力度,对企业计算机中的核心信息资料进行严密保护,在资料数据传输过程中避开安全隐患,使得企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从法律层面来说,有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项小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安全进行有力监督,肃清网络环境,打击网络犯罪分子,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及个人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就是专门针对网络安全出台的法律。自2017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从根本上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治理网络隐患,让网络犯罪无处遁形,通过详细又科学的法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提供有序合法的发展空间。

3.3完善技术系统,满足多元化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范围日益扩大,不同行业纷纷引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希望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时间内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站在行业前端获取更好资源。不同的行业特性不同、发展需求不同,所以在设计系统时,应根据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科学实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例如企业办公人员,办公人员每天要收集、整理、保存公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数据,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应考虑如何能够帮助办公人员更快更便捷地处理信息数据、文件数据。根据需要被处理或保存数据的特性和办公应用的特殊情景进行设计,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最实用的办公软件。常见的办公软件有:Word、PowerPoint、Excel、Access、OneNote等。满足社会行业对于计算机系统多元化的需求,为其他行业提供深入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不仅促进了其他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应用的进程[2]。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在我国发展并不完善,依然存在着技术不完善、网络安全差、相关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但是随着国家经济投入、法律完备,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会变得更加完善、全面。再加上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努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会成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第一只手。

参考文献

[1]惠飞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解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7):14.

现代科学技术范文8

在单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有时并不能将实效完全落到实处,若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相整合,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地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从两栖动物到爬行动物》一课,由于书本内容第一手资料较少,教学时为了力求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需要准备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用FrontPage制作了一个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感官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旨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查阅有关从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的相关资料,以此培养学生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这个环节也并不是盲目的让学生去找,为了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更多相关的学科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帮学生下载一些相关的内容和网址。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上网查询,学生带着思考在课后继续学习、探究,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理念。有位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们告诉我的可能容易忘记,书本告诉我的将牢记,自己所得的将永远不会忘记。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练习环节

良好的交互性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丰富的人机界面,让学生能独立完成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了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换练习形式,加大练习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得到圆满完成。如《地球———共同的家园》一课,在巩固应用阶段,可用VBasic和Asp制作一个练习题库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直接检验答案正确与否。如果学生做错了,计算机就显示出“再动动脑筋,请继续努力!”等提示语,同时也可以向计算机求助,计算机会接受学习者的查询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如果学生做对了,计算机则显示“你真聪明!”等提示语,同时报以一段优美的音乐或一阵热烈的掌声或一幅美丽的图片。而且,学生最终的答题情况会传入数据库,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强化了反馈环节,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回答错误的孩子,又不扼杀其自尊心,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性,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老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若借助计算机技术,采用交互式的学习系统,让计算机承担部分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计算机的指引下,进行学习,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运用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