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艺论文范例

现代园艺论文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1

作为时代的产物,现代艺术能将人们在社会中人们所关注的对象体现出现。目前,现代艺术已在各个领域中发展、渗透,为人们创作良好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在建筑领域,还是在雕塑、美术等领域,都能体现出现代艺术。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能充分体现出现代艺术的特点。现代艺术作为时展的新潮流,应不断发展及更新,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2城市园林设计概述

园林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园林具有强大的功能表达性与较深层次的艺术性。城市园林设计作为一门综合的科学,目的在于能在现代园林中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出艺术特色,如空间布局、城市绿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视角已逐渐向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生活空间艺术等方面转变。目前,城市园林设计的重点在于城市形态及空间布局,通过优化设计这两个方面,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空间布局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布局艺术性的核心在于布局的美观性与合理性,这就要求要重视空间的灵活运用及园林的动静分区、相互融和。城市规划建设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且需要涉及园林建筑、植物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筑、植物等内容合理划分园林空间,能使园林更加错落有致。在进行城市园林空间布局时,必须要保证园林建筑、植物等内容布局的合理性、协调性,不仅要考虑到这些内容摆放的具体位置,还要考虑到整体空间布局效果。另外,在园林选址上,必须要掌握整个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平面场地,才能结合实际进行园林场地的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的美观性。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园林的比例、节奏变化等内部格局,才能保持园林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在园林中充分体现出现代艺术价值。

3.2植物绿化的应用:

植物绿化是现代生态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其在满足植物生长的同时将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等要素配合起来,以发挥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在现代园林艺术中,植物绿化能发挥着丰富、美化空间的效果,而大部分的园林景观都与植物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植物种植设计和停车场的结合,能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空间特色。在设计形式上,将竖向的常绿植物配合横向圆形突起地形,可形成树阵式排列,使其形式别具一格。而在植物种类的配合时,常绿植物和地被植物之间的结合,能起到很大的景观效果。园林植物造型艺术形式较多,如配植、花卉、草坪等造型形式。在园林设计中,可从植物的造型用途、美学原理及当地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考虑,以充分体现出园林植物绿化的艺术价值。

3.3小品艺术的应用:

硬质小品伴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现代城市的各个场合中应用,如在城市公园、广场等。现代艺术品具有着独特、新颖的造型,并以简洁、流畅的外观体现出其自身内涵,且与一个独特的方式展示出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各种事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优秀的小品艺术能给不同类型的园林带来不一样的空间、特色,且内涵往往需要人们用心去交流、思索,使人们在思索中更好地感受园林独具特色的小品艺术性,使园林各具时代特色。

3.4雕塑的应用:

雕塑作品作为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要素,其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广州雕塑公园,通过在公园中应用不同形式、不同时代的雕塑景观,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园林的艺术性,也能充分体现园林的时代特性;如公园中的百米浮雕,能很好体现岭南地区几千年来的经济文明发展史;又如“吮田螺”、、“荔枝”、“鸡公榄”等独具广州风情的雕塑作品,能体现出昔日广州人民的风情习俗;公园中的雕塑与园林艺术相结合,并集历史、文化及社会等要素为一体,能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性及时代特性。如今,随着雕塑造型所采用的材料越来越广泛,且造型越来越丰富,并结合了现代及古典要素,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而且,还可以园林植物上进行雕塑,既能体现现代环保艺术,也具有较好的养身及审美价值。

3.5绘画艺术的应用:

绘画艺术同样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因素,其自身线条、色彩容易被转化成平面设计图中的要素。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往往能从现代绘画艺术中获取更多的灵感。对于园林设计者而言,现代艺术不仅是现代城市园林建设重要的思想源泉,也是设计最根本的形式源泉。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应应用抽象绘画的构图形式,以抽象、无规律的曲线样式作为设计框架,通过结合深浅不同的植物色阶作为基调,通过比较醒目的色彩,并采用简约、整洁的构图设计手法,以组成自由的色块形式,使园林景观能获得强烈对比下的和谐统一。

4结语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2

1.成本核算促进医院实现内部结构优化以及资源配置优化,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

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优化成本核算。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现代化是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的主要部分和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结构优化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实力。通过现代化的成本核算以及全面成本核算,从而切实剖析医院各科室以及各个医疗流程的成本支出状况,并且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设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真正了解医院各个科室以及医院流程的各个环节的财务状况尤其是成本支出和收入之间的比例,有利于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从而控制医院成本,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最大化的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惠并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2.医院引入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机制有利于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市场竞争向各个领域的日益深入,以及市场环境的无形扩张,医院需要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加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的现代化,增强成本核算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控制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整体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彻底改变以往部分医院靠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或者药品价格来获取经济效益的运营模式,优化医院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营管理,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实力,实现医院运营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3.实行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为政府的医疗财务补助提供数据依据

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三个方面,主要是政府财务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开展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综合分析以及全面计算医院的医疗服务人力成本以及物力成本,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且有利于向政府提供更加全面详尽的成本数据,为政府制定医疗补助提供最新的可靠全面的数据依据。

二、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体系

1.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要想实现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核算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必须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组织结构体系。首先设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由医院财务部部长担任,并综合分析医院的财务组织、职能部门综合情况以及医疗流程环节,以此为依据确定成本核算小组的成员结构以及职权分配。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成本核算工作的总体实施办法以及实施流程,确定医院成本核算的重大方面和关键环节,体现着医院成本核算的理念和原则。然后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工作小组主要是由医院财务部成员构成,并指定每个科室特定的对接成员,综合展开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现代化的成本核算要求医院响应全面以及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收集医院内部的成本相关数据信息,完成成本核算报表以及分析报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设立成本核算的信息技术小组。现代化的医院成本核算必须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与其相关的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及薪金和考勤系统等等实现数据一致以及更新一致,实现数据共享以及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无接缝成本核算。

2.科学合理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就是卫生服务材料费以及相关的药品费用。卫生材料及药品费是医院医疗业务的直接成本和主要成本,科学合理精细化的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传统的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材料库和药库的领用数据进行统计,这就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一是不能反映医院科室当期的实际使用量;二是存在领用数据和实际使用数据不相符的现象,造成成本核算和现实情况不相符。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必须创新思维,可在各个核算单元设立一个药品、医用耗材子库或备查账,根据库内的使用情况计算当月的成本。其次,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时,应注意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收入及成本的归集。特别是卫生材料成本,在材料入库时应与日常使用的同类材料区分开,以便于统计。

3.建立成本考核与评价机制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3

现代艺术作为新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被诸多领域所应用,它以现代社会生活为根基,以建筑学、美学及哲学等意识形态为内容,受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的约束。现代艺术主要包括:现代绘画、现代园林、现代雕塑等艺术形式。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设计主要以现代艺术中丰富的艺术门类为主,涉及空间布局、植物绿化以及园林小品等方面,从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规划来看,都无不向广大市民展示着现代艺术的特殊魅力所在。

2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艺术的应用分析

2.1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空间布局设计是城市园林设计的首要内容,它主要涉及选址、场地分析、空间分布等内容。城市园林空间层面的动静融合程度,都取决于对空间运用的灵活程度。另外,在构建城市空间分布图时,也需结合艺术形式美的相关原则,将空间比例、空间节奏感、空间韵律感以及空间层面的对比感做细致推敲。例如,西班牙于1991年在巴塞罗那修筑的北站广场,便是利用空间布局的可塑性,创造出充满艺术文化气息的广场。在开展空间布局设计时,设计师在满足公园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简化了城市网络体系与基地之间的矛盾关系,成功设计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空间艺术体系。

2.2空间流动设计法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在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空间流动法的应用能让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体会到时间的交错感,通过历史景物与现代景物之间的完美穿插,展现不一样的景观空间秩序。典型代表为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德国馆,在其内部,因柱子起到了结构支撑的作用,而墙体则被自由布置,加之景观语汇结构的联合使用,塑造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室外景观空间。

2.3网格设计法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采用网格设计法主要是因为网格边界节点能够自由无限拓展,且在单一空间内能够形成强烈的水平透视效果,不论从空间的哪个方向看,都是同向的。在设计园林时,借助简单的建筑墙体将空间分隔开后,再使用乔木、花卉等绿墙形式对网格平面做严格的分隔布局,最后,以方块、直线等简单地规则种植植被,来实现空间组合的目的。网格设计法应用的典型是美国芝加哥艺术协会南花园、美国费城独立大道等。设计者便是利用网格空间的特点进行多秩序叠加,加植被修饰后,使得空间的%透明性&增大。

2.4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纵观当前城市园林设计,基本离不开雕塑艺术的点缀,它能够使城市建设更具节奏感、层次感及活力。近年来,能够使用的雕塑材料越来越多,不仅由室内转向室外,而且其艺术造型手法也趋向多样性,使观赏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植被雕塑被呈现在大众眼前,成为城市风景中异常闪耀的聚焦点。

2.5绘画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柔美的线条及色彩是城市园林设计中最常见的基础元素,从某种层次上来讲,现代园林艺术也是绘画艺术的体现形式。著名景观师布雷马克斯在设计园林时,便擅长将抽象的艺术绘画应用其中,以不同植被的色彩变化特点为基础,经过颜色间的深浅对比,组成自由多变的色块形式,实现设计的和谐统一。典型代表是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巴纳海滨大道,在空中俯览犹如欣赏一幅色彩缤纷的抽象画。

2.6小品、植被等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城市小品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分布于城市中的各处位置,如广场、绿地及公园中,通过醒目的色彩、特殊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城市的活力性。植被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设计时要参照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土质特点以及水文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植被形态色彩的设计与小品一样,都能增加园林设计的特色。另外,从现代艺术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不同色彩、高低及大小植被的混合搭配,都能让人在游览园林时感受到不同的协调性。

3结语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4

(一)资产的核算不规范,日常的管理也不到位

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的科目比较繁多、功能都不相同、类型也不一样,使得在实际的资产核算里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个别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账目之中只是记载了总值,欠缺明细账的记录:有一些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不记入账,使得变成了游离的资产,逃避掉资产的监督。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一般包括将资产的登记放入仓库,资产在领用时的登记以及资产被借用的登记,借用之后进行归还的登记,领用之后归还的登记,进行维修的登记,维修之后入库的登记以及报废的登记。当前的一部分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之中还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这使得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制的度规定不严密,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比较差,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不太明确。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整,对资产的处置不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直是现代医院对全部的固定资产实行管理的机制。通过它的制订以及有效的使用能够进一步得知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并对资产管理进行强化。当前有许多医院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都存在着十分严重问题。就像其制度的设置不完整,人员执行的不规范都会经常发生。无法随时地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该设备的完好无损,进一步提高的利用率,确保固定资产在进行分类与统一的编号的时候不会混乱。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整,对资产的处置也不规范。固定资产处置一般包括把固定资产进行出售、转让以及报废等等。该单位都需要持有一定待售的固定资产,同时需要把其所预计的净残值进行调整,但是现在有许多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没有严格执行该管理制度,有时进行随意的变卖、转让或者是报废,私自级价进行处理,有的甚至进行低价的转让或出售,这些都对资产的处置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进一步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账务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账务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更为有效可靠的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信息,确保如实地反映出由于时间推移进一步导致的减值损失,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新的制度对医院所需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作出了规定,医院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折旧方法;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并且及时地进行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记录。

(二)设置固定资产专门的责任制管理

首先,现代医院必须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及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就是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并对其进行分类,财务部门则要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及监督,安检部门则要负责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状况以及故障维修的定期维修检查,统一的管理核算能够有效的改善管理混乱或是无人管理的情况;其次,推行固定资产责任制。固定资产专门化是推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础,能够依据该医院的分级管理推行固定资产的责任制,一级将由该医院高层组成,主要负责全面的统筹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二级将由财务部与技术部及总务部等一些部门组成,主要负责完成一级下达的制度和计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三级则是由该医院的基层科室组成,主要负责建立一些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

(三)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一,要推行“三账一卡”的制度。财务部门必须要建立出固定资产的总账还有一级的明细账,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明细账,使用部门必须要建立的固定资产卡片账,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都要进行定期的核对一次账务,保证账、卡、实物能够相互符合;第二,所有的部门都必须要安排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主要是负责掌握固定资产的信息变化,并进一步跟踪固定资产的去向,把这些信息上交到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让其作出及时的相关处理,入账之后并对卡片的信息进行修改;第三,新的制度有所规定,现代医院一定要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一直较为常见,盘点并整理这些固定的资产,能够有效的掌控全部固定资产的信息,规避重复购置的问题,通过合理地利用闲置的设备,将那些没办法再进行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地处理掉、更新好。

(四)完成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机关或是事业单位都在进行缓慢地向财务信息化的转变,一个医院的医疗设备在整个医院的总资产之中占据的比率也是越来越大,故而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就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当前,现代医院缓慢的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也必须要根据纸质的管理、计算机单机的管理进一步转变成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故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之中必须要求该医院在全部的固定资产上都贴好唯一的条形码,使得条形码成为动态管理的移动载体,依据采集好的条形码能够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延伸到该医院的全部角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资产的盘点效率,确保及时地掌控固定资产的消息。

三、结束语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5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实践

长江师范学院园艺学专业自2010年设立以来,就定位于培养满足地方园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于2017年被立项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1-2],主要通过给学生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其在相关领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树立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观念,为适应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及相关工作岗位需要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3]。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产品生产活动中病虫害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学生吸引力低,导致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且动手能力很差,不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难以让学生树立对于解决园艺植物保护问题的自信心[4]。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知识的理解,以期更好地完成培养计划,适应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最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应用能力。笔者结合当前重庆地区园艺植物的实际生产需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同时,为了增加课程容量,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笔者广泛收集了多种园艺植物病虫害症状及危害图片,将生产实际和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多种渠道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增强了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的直观认识。此外,通过引用一些媒体中报道的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相关的新闻,利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剖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园艺植物保护与经济生态健康的认识。

1教学材料的建设

1.1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是专业内涵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育人载体,优秀的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3-5]。目前有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教材较少,且一般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园艺专业的教学用书,课本主要介绍病害与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而缺少植物保护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因此,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性质,选用黄云、徐志宏主编的《园艺植物保护学》“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园艺植物保护基础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为重要园艺植物病虫害及防治的各论部分,主要介绍重要南方园艺植物病害的症状、虫害危害症状以及相应病原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该教材吸收了植保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增加了教学新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园艺植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并且将其应用于对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以体现该学科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满足园艺专业的培养要求。

1.2教学进度计划的调整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课程为32学时,课程前部分为病虫害基础理论,后部分为各类园艺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在此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后半部分内容的学时较少,不能全面讲解当地普遍存在病虫害的特性及其防治,而这部分内容是该门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可以将32学时的理论课增加至48学时,同时调整基础理论部分与各论部分的比例,增加西南地区常见园艺植物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果树害虫、蔬菜害虫、观赏植物害虫的授课学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常见病虫害的习性、侵染规律等,以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3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园艺产品生产实际以及科研的需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对该课程中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章节,例如绪论、园艺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及流行、昆虫的体外特征和昆虫的习性等,可以通过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查阅资料来制作课件或小组交流写出小结进行课堂汇报。后部分的各论讲解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适时跟踪重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主要园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例如柑橘衰退病、柑橘煤污病、观赏植物炭疽病、榨菜根肿病、蚜虫、菜青虫等,以这些主要病虫害为案例,讲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思路,让学生自行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真正掌握该类知识体系的核心。同时,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科研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正在推广应用的新科技成果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产生的危害、动态变化等。

2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2.1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已在国内各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该理论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6]。在实际教学中应以该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为学生服务”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学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学习氛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手段与多样化的现代媒体技术的协调配合已越来越多被用于高校教学过程中,其中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媒体教学手段之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7]。例如,“植物病害的病原”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但却是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采用板书、PPT和影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将各类病原菌的特征和引起的相应植物症状进行比较,对该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并且分组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使传统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此外,由于该课程涉及病虫害基础知识、防治技术两部分内容,而且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所以在讲解不同知识点时,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讲授教学法与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应用。在讲授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部分时,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启发式讲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部分时,主要通过讨论式和探究式的讲授方式以及让学生撰写某种病虫害防治综述论文的形式,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注重现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的危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8]。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特点,适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教学更易于直接简明地呈现新知识,同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理解。例如在学习园艺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的种类特征、识别和危害症状时,单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重要知识点,而通过现场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病害,进而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其相关防治措施。因此,现场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地域特点,可将现场教学安排在校园、温室及当地果树、榨菜种植基地中。例如在樟树叶斑病、杜鹃黑斑病、蔷薇锈病、榨菜根肿病和百合病毒病等病害暴发时,指导学生观察危害症状并调查危害程度,以增强学生对不同病害症状的认知和学习植物病害调查方法等相关知识;在园艺植物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网蝽和介壳虫等)高发期时,安排学生采集相关的害虫制作成标本,并保存于标本室,供以后的学生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将教学设置在教室以外的现场,让学生可以现场观察、学习与交流,并在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同时,培养其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一方面能够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领悟和掌握能力。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但是,在前期教学中发现30%的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较低,且平时考核的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今后教学中平时考核可采取课堂论文、课堂提问、课堂出勤和小组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且将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至40%,通过加强课堂管理,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4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教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创新。笔者通过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长期探索和尝试,以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果园和榨菜种植基地距离学校较远,且交通不方便;温室中栽培的园艺植物较少等,导致不能很好的开展现场教学。同时,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需要教师定期参加进修、培训、观摩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总而言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萍,陈力,吴俊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867-1868.

[2]朱丽梅.《园艺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98-100.

[3]李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0):89-90.

[4]刘红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907-12908.

[5]马建,徐昭焕,向妙莲,等.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128-129.

[6]张亚楠,朱秀云,张慧君,等.园艺专业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337-338.

[7]段海明.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8):139-142.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员;监控;管理

随着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的高度重视,国家对高校学科及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9个学院(部),园艺学院是我校建立较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先后购置了大批仪器,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都在逐年增加。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以提高,实验教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管理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仪器设备的迅速增多,实验场所的增加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的不足,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技术的滞后,仪器设备的大量采购和利用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基于以上矛盾,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结合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创建而成的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应用而生。平台可在线查看学校所有大型仪器信息及状态,仪器测试可以采用网上预约、网上收费等规范化管理。各个实验室安装了摄像头,一部分常用的精密仪器及易发生危险事故的仪器,安装了刷卡系统。实验室安装了门禁系统,新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安全使用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更好地促进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

1学院仪器设备概况

园艺学院实验中心教学和实验平台,是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的教学实验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担负着学院本科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实验平台。为了满足本科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学院结合学科发展需要,借助国家和学校对本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先后购置了大批实验仪器。仪器数量多,种类齐全,完全可以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和研究生科研实验的需要。

2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现状

实验中心教学和实验平台,是本科教学和科研的基地,不仅承担着本科教学的任务,也是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孵化器。由于实验室多、区域面积大、仪器设备种类与数量多、流动人员数量多且杂,长久以来,实验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觉性差,缺乏有力的监管威慑力。很多学生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仪器弄坏了,常常找不到“肇事者”。第二,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研究生一般以导师为单位,常采取“大带小”、“老领新”的传帮带的学习模式,由于对仪器操作也是一知半解,所以经常出现不规范操作,损坏仪器,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由于缺乏专项的维修基金,很多贵重仪器维修费用昂贵,导致一些仪器无法按时修复,等待维修费的到位。结果导致影响师生仪器的使用,大大影响实验进程。为解决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学院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为平台,组建了园艺学院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监控系统。学生经过申请,由学院实验中心授权,得到批准授权之后,才能有权进入实验室,刷卡使用仪器。学生的每次进入实验室刷卡,使用仪器,都在仪器共享系统中有详细记录。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轻者对其提出警告、多次警告无效者,直接取消授权资格,不得使用仪器。实践证明,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够规范使用仪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有力的保障了实验室的专属使用和实验室的安全,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研一新生入学后,每年由实验中心组织新生进行安全培训,对实验室安全规程、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生物与化学安全、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进行现场培训。学生经过培训后,大大提高了安全意识和仪器规范操作的能力。

3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下实验室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3.1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水平落后。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益和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各高校把人才建设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纷纷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时都需要专业背景,高学历高职称。而实验技术人员一般被认为是教学辅助人员,学校重程度不足,很少引入高层次人才,实验员学历参差不齐。再则,实验技术人员在晋职晋级、工资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难以与教师实现同等对待,从而导致高层次人才不愿加入到实验室管理队伍里来[2]。相对于教学、科研岗位教师,实验系列教师的地位较低,可申报的课题项目种类少之又少,没有经费的支撑,便没有机会参加学术研讨会,业务培训等,这样不利于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大多数实验员不能真正融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只能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仅局限于做好最基本的实验室日常维护与运营工作。

3.2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共享程度不够,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目前学院仪器利用率较低,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由于受实验条件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制约,本科实验教学一般都安排一些简单的基础实验,这大大降低了学生操作精密仪器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一些仪器的使用率;一部分仪器是由于课题需要购置的,课题结束后,只能闲置,利用率不高;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购置仪器时,论证不充分,信息不畅,导致仪器重复购置,利用率低。而目前大型共享系统里共享功能还没有启用,只是能满足学院内部仪器使用,对于其他学院,乃至外校申请使用,暂时还没启动。

3.3考核制度死板,不利于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验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是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管理好实验室,为实验课做准备,维护好仪器设备,保障本科教学及科研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及职称晋升的考核指标主要是看教学工作量、论文和项目,对服务教学、科研中的实际贡献指标基本没有涉及。这就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态度懈怠,缺少积极性。

4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下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4.1建立建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要结合其职业属性和岗位特征,参照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科研技术人才考核体系,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3]。根据不同岗位和实际工作具体内容,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注重量化、个性化,使考核标准的导向定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指导的作用。考核不仅仅是要考量课题、论文数量等业绩水平,还要把服务教学、科研的实际贡献量纳入其中。比如参与学院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实验技术的改造、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改进等工作。建立建全实验室绩效考评办法,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创新型和积极性。突出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实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激励他们职业的自我实现[4]。

4.2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管理人员不但承担着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还承担着实践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在国外教职人员可以没有博士学位,但实验员必须具有博士学位[5]。而就目前现状而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应该从提升学历和提高管理技术这两个方面入手。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鼓励有志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设立专项经费,选派骨干人员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和学术会议;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实验室进行学习深造、锻炼提高;学校要经常举办关于实验教学成果或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增加他们的交流机会。多项措施并举,为实验室技术人员提供全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进修机会。为他们提供同专职教师同样的发展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实验室管理队伍里来。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7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食用菌栽培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要求,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多年建设,高职院校已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了各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涌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然而,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或者是讲座、课外活动等的形式单独设置,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结合的较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摸索出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如何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将有重要意义。此外,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2]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的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食用菌栽培》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教学所形成的教改方案一旦推广,可在园艺技术专业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基本情况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点,掌握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进行食用菌制种、栽培管理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岗位对该类知识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品种形态、生物学特点,能进行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备,能根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生产管理,能从事食用菌加工及相关工作。

三、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设置食用菌品种的鉴别、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与加工等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多项任务,将具体学习内容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最后还有课程综合实训。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综合实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训练。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这种学习方法的形成。

2.正确把握《食用菌栽培》课程的特点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与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应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密切注意实际生产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同时,该课程又是实践操作要求较多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强调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实训技能提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度,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实践技能的训练上,以适应食用菌生产管理为底线,能力塑造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以生产过程为导向

在学生能力训练过程中,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资料查阅→教师讲授→实际演示→学生演练→过程记录→结果评估→总结提高→意见反馈的模式。

(三)课程目标、内容制定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结合创新创业的教学教育理念,课程最终确定了食用菌品种的鉴别、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与加工等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多项任务,将具体学习内容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最后还有课程综合实训。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综合实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训练,在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中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3]

四、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探索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由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实践让学生具备本课程相关知识和相应职业能力。根据生产实际工作过程,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整合课程内容,并将每个学习情境里的大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每6~8人分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模拟的实际工作,随着课程情境的渐进开展逐一完成项目的任务,当课程结束之际,各小组也就完成了各自选定的食用菌栽培生产管理的完整过程。

2.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自己总结答案;对于学生理解难度大的问题,采取互相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综合学生意见总结,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针对学习问题加以引导。当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后,改为后提问题法和学生归纳总结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项目驱动”教学法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为主,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技术实践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借鉴国际经验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能力,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4]

4.增加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课程教学的关键。要重视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联系生产实际,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本课程是实践性操作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缩小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也能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为学生将来走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有所创新做了引导。[5]校内实训基地全天对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实训、实操、实岗的顺序保证学生由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到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并反复进行技能锻炼,达到和生产需要零距离。

5.专题报告(论文)课外实践

以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和行业标准,可以通过专题报告(论文)课外实践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专业方向,分小组或自己独立选题。整个流程为:查找文献资料→阅读文献资料→选题→教师检查、认可选题→整理归纳资料→制作演示汇报文稿或撰写论文→汇报讲演、答辩或交教师修改论文→教师点评引导。从而,多方面综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6.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提高直观度,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获得更直接的图文信息,把抽象呆板的理论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最新生产动态引入教学内容,有效地缓解了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减少的矛盾。利用网络进行课外指导和答疑,开通新的师生交流渠道。

(二)教材编写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照菌类园艺工的相关职业标准进行编写,应充分体现以岗位任务引领、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活动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立足陕西及周边省市食用菌行业的生产实际,立足于国内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通过参观调研、技能训练、撰写总结报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三)教学评价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的评价与实践学习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其中,实践学习的评价以实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成果质量情况以及实验、实习报告为依据。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是在理论教学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结合提问、讨论、自学,以及学生设计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等多种方式,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学生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结语

现代园艺论文范文8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

近年来,我国园艺事业突飞猛进,市场前景越来越好,高校园艺专业也逐渐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而园艺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高校的园艺专业实验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逐步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对其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是大势所趋。因此,从制度、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等角度,对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的探究,有重要的意义。

1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高校园艺专业教学之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实验课程来进行的,而这些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同时,很多高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机制在于,除了教师课程需求以及部分研究活动以外,实验室在其他课余时间的开放程度很低,导致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自主实践学习活动的时间很少。随着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校学生使用实验室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大势所趋。具体来讲,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传统半封闭式管理不同,科学的开放管理机制,有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研究阶段,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就相关问题、理论,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获得更可靠的结果[2]。比如,在进行果树抗寒性研究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创设不同的情景,基于时间、部位以及温度,对影响果树抗寒能力的各类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论。显然,利用开放的园艺专业实验室,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将得到极大的锻炼,而这是现代教育所竭力追求的。

1.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显然,和单一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局限于课堂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不同的是,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3]。一方面学生在园艺专业实验室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验器材、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中有充分的自主行为自由度。这样的开放性,足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很多的大学生园艺创业项目,最初都是学生在园艺专业实验室中研究实践而创立的。因此,可以看出,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实现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有重要的价值。

1.3提升实验室器材等资源的利用率。传统的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管理机制下,多数管理者出于对实验室器材、资源的保护观念,严格限制了实验室的开放性,虽然这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是却造成大量实验室器材浪费、各类资源损失的问题,这与创办实验室的初衷严重背离。因此,高校开放园艺专业实验室,有助于让各类实验器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让高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及学术研究效益。并且,较高的资源利用率,有助于促进园艺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提高,对实验室管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2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制度建设

2.1优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并不是一种完全放任自由的过程,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套科学、实用的制度之上的开放。为此,应当对实验室的开放方式、设备管理、资源利用、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制度和守则[4]。比如,针对贵重仪器、大型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应当采取预约制,并且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针对日常的实验室活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卫生及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清洁卫生,并降低各类实验活动安全风险。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的优化,有助于让学生的实验室活动得到有效监督和规范,保证实验室日常秩序,促进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营。

2.2建立科学的预约制度。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是属于全校师生的重要资源,而实验室要给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学术研究活动提供支持[5]。而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主要是对指除这些教学、研究活动以外的时间进行开放管理的过程。为此,应当建立一个科学的开放时间预约制度,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app小程序等,让有需要的学生通过电脑、手机查询园艺专业实验室的活动安排、开放时间等,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预约。预约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避免常规教学、科研活动受到影响,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学生实验活动的互相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实验室开放之后的秩序化[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园艺专业实验室中的很多资源都属于消耗品,并且一些特殊资源的储备数量有限。在部分实验研究活动中,这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学校园艺专业实验室应当建立科学的资源预约制度,让教师、学生根据实验活动课题,对相关资源进行预约,便于实验室管理运维部门进行统一采购。这不仅能够满足师生的实验活动需求,还能促进实验室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3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具体实践策略

3.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在园艺专业实验室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实验室本身的运营管理人员工作量将大幅度提升,这意味着在实验室运维管理人力资源方面会存在缺口。为此,高校应当优化学生助教管理机制,一方面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珍贵的锻炼机会。比如,高校可以在高年级的园艺专业班级中选拔一些理论基础好、责任心强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助教,让其在同学们使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活动时提供专业指导,并执行监督管理职能[7]。同时,园艺专业实验室应当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思维、理念以及方式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要特别强调其在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促进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创新发展。

3.2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如今,各大高校都在逐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而关于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也应当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某高校的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信息平台采用的是B/S结构,将应用逻辑全部置于服务器上,相应的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进行登录,使用相关功能。基于该系统,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人员可以在相应的权限下,登录客户端,对学生的实验室预约申请进行审核、批复。同时,可以对实验室各类器材使用情况、保养记录以及实验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管理。园艺专业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有助于提升实验室和师生群体的沟通效率,进而实现实验室实验活动、器械材料管理水平的提高[8]。另外,可以建立智能化的门禁系统,通过将该门禁系统与学校园艺专业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对接,可以同步学生的预约信息。然后,学生通过IC卡进出实验室,甚至部分学校园艺专业实验室已经启用先进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将全校师生的人脸信息录入系统中,让学生在一定权限或预约制度下,顺利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活动。有必要提到的是,如今,部分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运营团队还开放了新媒体渠道,对实验室的相关应用情况进行公布,并通过软文、直播等形式,与全校师生进行互动,吸引更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体验园艺专业实验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互动效果。

3.3定期组织开放创新研究活动。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应当创新思维,采用更多有创意、有互动性的策略,加强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比如,园艺专业实验室可以定期举办实验室参观、科研研究成果展览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实验室对园艺专业实践的作用,并通过真实的研究成果,激励学生多参与实验室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实验室的教学研究价值。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