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体系建设范例

现代化体系建设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电网运行;运营管理;策略分析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产业保障,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都形成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电网覆盖面非常广,同时在电力发展形式上也在不断的加以改革,造成了社会当中各大电网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快。因此,要想充分实现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对各种资源的浪费现象,电力企业需要有效结合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相应的电力管理策略,充分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建立起现代化电网运营管理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1我国电网运营管理状况概述

我国在电网运营的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经理了一体化垄断经营之后,又慢慢发展成为了集资办电开放电价的方式。当前阶段,从我国电网公司从电力生产企业进行电力资源购买,然后再输送给用户,以此来实现其中差价的经济效益。输配售电实施了一体化垄断的模式,不但需要有效落实输电与配电工作,同样也需要实施电力资源中相关的影响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可能的承担一些电网发展过程中的建设任务,但是这种方式下也不能使得电力价格得到明显的下降。为了更好的解决电价降低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电力体制实施过后的整改计划,面向发电企业向用户直接提供电试点工作,通过制定出相应的实施计划之后,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其中竞价上网的模式,属于电力网络运行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内容,但是其中还存在发电企业较多,造成了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上升,使得电力企业在各个方面过程中都存在较为短缺的状况,但是竞价上网模式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当前阶段,我国在电力供应和需求方面,整体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矛盾状况,与此同时,电力行业资产负债率相互攀比,造成了在投资方面表现的不是非常积极。

2建设现代化电网运营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当前,我国在电网管理类型方面,主要可以分为:基础与电网建设管理、电网分配调度以及安全运行以及不同类型资源的有效管理等方面,对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电网运行发展速度。通过这种状况可以看出,其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照电力企业当中规定的具体工作来加以落实,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绩效导向和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目标,并且在闭环方面的工作管理,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理,保证电力资源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在电网运营管理体系当中,和基础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的基础管理工作,就是以电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为中心,通常可以分为:电力企业体系、企业运营对标内容和班组建设工作等;其次是绩效考核体系工作,针对其中工作目标实施量化处理,并且堆管理体系实施深化研究,科学合理的设置电网运行管理责任体制,将管理指标与工作落实到个人或者是班组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完成了各个项目的规划工作。

2.1电网调度环节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电网调控一体化电力管理系统,在进行工作管理过程当中,通过融合电网管理和调度工作为基础,在供电变电和配电方面进行监控,进而形成了一体化的设置方式。在变电站方面进行运行和维护工作当中,对其中操作站的分散点进行准确的控制,同时在配网和检修工作当中,都需要通过电网调配中心来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有效联合了运维操作站来进行工作管理,针对这种类型的管理模式,对调度中心内部的组织结构形成了直接影响,造成了原本存在的线性工作管理体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然后再一次进行调配班组工作,并且对电网调度工作、变电站的监测工作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真正保证了电网调度绩效考核标准的统一性,使得在考核周期范围内更加科学有效。

2.2变电站的管理策略

当前在我国电力企业当中,对变电站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中的工作量非常大,对110kV的变电站来讲,通常使用的是无人值守的方式来进行管理,造成了人力资源在物资供应方面的效率,都不能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变电站之间的距离通常比较远,这给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工作与抢修人员等形成了比较大的工作难度。伴随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变电站中相关管理体系也在不断产生改变。并且慢慢产生了对监控中心的管理、运维操作站的管理以及在调控中心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所有的变电站需要结合自己本身的发展状况,不断完善电网运营和管理方法。

2.3提升电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水平

当前,在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其中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运用到其中,同时对一些新型技术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运维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电网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是保证电网供电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照国家电力管理部门制定出了规定,对电力设备实施科学有效的维护工作,并且严格的进行检测工作,不断推广生产信息化系统,不断提升变电站内部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维护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输电线路方面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注意的是作业人员的定期培训和学习,并且科学合理的设置作业时间,充分保证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持证上岗。电力企业单位需要尽可能引进全新的设备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真正做到对电力设备的周期性检修、周期检查,不断提升电力设备的运行质量和稳定性。

2.4电网电力交易管理的有效策略

当前我国在能源与资源的运用方面比较紧张,作为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断实施节能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对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对节能方面潜力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更高的开展电力需求的管理工作。保证电力调配制度可以顺利进行,同时更好的对电力机组实施分配,以此来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因此,要想更好的开展电力交易方面的工作,需要对电网运行管理体系加以确立,尽可能提升电力发展层次,通过负荷新技术的运用和计划,形成了错峰与避峰负荷效果,进而实现了负荷在线性检测工作中的有效目的,配合出无差别电价管理的有效策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力高负荷的运用率。

3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建设现代化电网运营管理体系的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总结出,要想保证电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建立起层次更高的管理体系,实现对电力企业的高效化管理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肖其师,吴畏,张鹏飞,赵红卫,许唐云.电网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系模型及管控机制研究[J].华东电力,2014,42(08):1691~1694.

[2]林丽琼,陈守军,谭忠富.电网运营风险预警评估的模糊故障树分析模型[J].华东电力,2014,42(02):229~235.

[3]张深.基于电网安全风险分析的效能监察工作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156~157.

[4]吴怀岗.我国智能电网运营管理机制的复杂性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13(04):36~40.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2

1、缺乏配套政策,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与行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社会化服务业一直存在行业定位不准、效率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很难形成有效的服务手段与服务范围。服务范围常常仅限于统一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等几个方面,满足不了畜牧业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需要。

2、服务组织分散,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领域里的各项服务,畜牧业生产领域组织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服务方向选择上,比较注重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后服务才是核心内容;在组织结构上,技术、物资、供销等服务部门基本是沿着计划经济时各自独立的系统与畜牧生产领域发生联系,缺乏同其他服务组织的联系和为农民服务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服务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

3、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

一方面,高技能性人才比重太低,另一方面,畜牧兽医工作者大都只限于单一诊疗、阉割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而忽视畜牧业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工作。

4、流通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国有商业、供销、外贸部门在畜产品流通中地位弱化,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畜产品流通主渠道还没有成长起来,没有形成主流。另一方面缺乏联络省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更没有连接国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

二、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1、加快推进畜禽繁育体系建设

应清醒地认识到畜禽繁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兼顾宝塔式种畜禽繁育结构体系、人工授精体系、支撑及组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祖代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体系的要求,建立层次分明、衔接紧密、比例合理的结构关系,特别要加强祖代(纯种)场的管理,严格审批。深入研究良种繁育体系的现代化管理、生产工艺、繁育新技术、质量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财政扶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政策,将祖代场场内性能测定、扩繁制种场良种引进、人工授精站良种补贴、商品场标准化圈舍改造作为投入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祖代场、扩繁制种场、人工授精站等建设标准,明确其业务范围和职责要求,加强种畜禽质量检验监督,保证供种质量。积极支持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良种登记项目的实施,努力推广选育新技术。

2、全面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准确把握疫病防治机构的职责职能。要加快推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着力提高疫情监测能力、分析评估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测报体系工作能力。要加快开展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各级实验室人员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实验室能力建设。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和兽医信息化建设。

3、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要引导、鼓励并推动龙头企业一边发展精深加工,增强竞争力和带动力,一边参与基地建设,尤其是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更要参与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中,建立优质安全稳定的出口备案小区。要强化合作组织的机制创新,特别是功能创新。不断深化完善,促进其提升发展。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的发展模式中,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联结功能;在“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运转中,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促进各方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中,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推进畜牧业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在化解市场风险时,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载体功能,增强畜牧产业化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4、树立全新市场观念

搞活畜产品流通,发展市场畜牧业,是关系到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繁荣的一件大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新阶段,要在指导思想、生产安排、畜产品促销等方面做出相应转变,用新观念认识市场。要优化畜禽产品结构、畜牧业内部结构和畜牧产业结构,凭新结构适应市场。要积极参与市场开发与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经常性地开展跟踪调查,以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出色的营销措施开拓市场。要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物资的综合利用率,获取更大效益。

5、加强畜牧经济信息网络

建设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长期以来制约着四川省畜牧业的发展。四川作为西部畜牧业大省,应狠抓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畜牧信息机构建设,构建全省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主体网络。搭建互联网络、农民热线、政府决策“三个平台”,提高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着力构建畜牧经济综合数据分析、畜牧电子政务、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畜牧专家咨询、畜牧地理信息、重大疫(病)情预警监测和畜牧应急情况指挥和畜牧电子商务等“七个系统”,强力推进四川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建设步伐,整合畜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构建西部地区多层次、全方位的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大力提高畜牧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6、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

(1)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各级政府在省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把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年度专项计划,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2)重视信贷支持。在各级财政支持下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尽可能降低服务组织的建设成本。4.6.3增加基建投资,增加直接用于服务体系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多元化投资兴办服务组织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多种投资主体创办服务组织,合理吸收和运用社会资金。

7、强化科技培训和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深化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优化各级畜牧科技资源的配置,稳定和完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

(1)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将畜牧技术推广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调动畜牧兽医人员从事科技推广的积极性。

(2)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科技推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围绕项目产业的需要开展培训,采取省、市、县、乡技术骨干逐级重点培训与“走村进户”战略相结合,切实解决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位、科学技术入户难的问题,让养殖户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8、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入

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方式,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各级政府要将公益性服务人员纳入全额事业编制,工资及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村级防疫员除实行竞争激励机制外,县、乡、村还要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对治疗、繁育等服务项目,在予以必要扶持指导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走向生产一线,采取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办法,把科技直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9、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3

1.当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现状分析

1.1存在不足

现目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还存在以下不足:(1)思想观念保守,受传统营销理念影响,仅认为营销就是对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导致在现代市场环境下无法跟随时代步伐,对市场营销进行创新,以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2)营销方式单一,没有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对其他营销体系进行照搬照抄,并且没有随着大众消费观念和方式改变而改变,最终所使用的营销方式不能够满足大众实际需求;(3)网络营销薄弱,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市场营销也产生较大影响,企业也要加强网络营销渠道构建,使市场营销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并带动企业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1]。

1.2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战略实施,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网络营销,新经济环境下使网络营销成为企业营销最为主要的一种模式,在该营销模式下企业与用户之间沟通联系加剧,企业也能够快速掌握到客户实际需求并做出改变,营销效率和效果也能得到极大提升;(2)品牌营销,为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企业也十分注重品牌形象的建立,用户选择产品也更加倾向于品牌指导,客户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3)创新营销,面对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想要赢得稳定持续发展,就需要紧跟变化不断创新,才能够为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在市场营销方面也要有专业人员参与到其中,对市场需求进行实时把握,并紧跟市场变化完善营销方案,使其带动企业稳定长远发展;(4)公益营销,公益营销发展空间比较大,主要是企业开展一些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一份努力,可以取得公众支持,并提升企业形象,最终得到营销目的[2]。

2.新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路

2.1转变传统营销观念

首先,革新企业市场营销观念,使其朝着现代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展战略下,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对相关服务也十分注重,为此需要企业将“产品+服务”融入到营销战略当中,以满足人们实际需要;其次,将价格竞争转变为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营销手段等竞争上来,不仅可以构建和谐营销生态,还能够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最后,将服务放在市场营销主要位置,在展现企业产品特色基础上,通过加强服务赢得市场核心竞争力,相应营销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2.2创新市场营销手段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与市场变化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只有时刻把握市场变化动态,才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到有利信息,为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提供有力支撑,营销水平也会大幅度提升。同时,在营销策略制定上也要体现出创新性特点,实际操作时也要将现代互联网、新媒体、客户端等有效联合起来,使市场营销渠道更加多样化,消费者获取企业产品信息也会更加方便。

2.3加强市场营销与工作创新融合

现阶段,企业发展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上,通过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并对差异化营销策略进行应用,并借助现代网络进行多层次及角度营销,使市场营销与工作创新进行深度融合,企业也能够获得健康长久发展。具体措施有:(1)产品创新,企业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基础上,立足于市场确定产品创新方向,并对产品进行多种规格、款式开发,在市场营销上也利用差异化策略,可以稳定核心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2)营销渠道创新,绿色市场营销理念的提出深受人们支持,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契合消费者消费需求,因此营销过程中应选择资质较好经销商展开长期合作,也能够起到提高企业营销水平作用[2]。

3.结语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市场监管;竞争规则;市场环境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入探讨。市场监管作为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按法律要求保护并巩固经济资源的稳定性与纪律性的行政单位,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市场监管如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顺应时代潮流,并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贡献,成为市场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考量的一点。

1市场监管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概述

市场监管可以被描述为,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保障公共利益,依法采取的用以规范、制约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一系列机制、体制的总称[1]。市场监管从宏观上说,是对市场准入与市场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审核与监管,从微观层面体现的是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性,也就是由具体的行政行为来规范市场准入与市场行为。2017年1月国务院出台《“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为我国多数市场监管领域构建了稳定、明确的框架,并对其总体思路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内容上也有所更新与深化。可以说,《“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对维护我国统一市场经济、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监督、强化执法力度、提高监管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经济效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六项体系与一项体制,分别为: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产业体系即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应当加快实体经济的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等产业体系的发展。市场体系即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具体表现为建立现代化经济配置资源的主要市场体系,为企业提供开放、自主、有序的优良市场环境,为高质量市场供需奠定基础。收入分配体系即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具体表现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平衡机制,通过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内容、打造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即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具体表现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空间布局上的体现,通过一系列资源优势与生产力结构布局打造区域发展的新出路和新布局。绿色发展体系即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具体表现为在生活中要实现低碳环保、循环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一条人与自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开放体系即建设多元平衡、安全有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具体表现为在对外部世界的联系中,要通过高水平的开放体系将世界经济与自身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即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具体表现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关键性作用,更好地使国家从宏观上进行经济调控,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经济效用。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经济都是其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想国家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强起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对于我国现今综合国力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策应与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我国发生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十分强力的战略意义。除此之外,当搭建起较强的经济体系时,国家对应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实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关于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坚持了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由此便决定了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更高速率的提升与更高质量的发展观念,并跨越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关口。并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我国在世界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必经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奠基石。但是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来讲,其与社会每个行业的发展均相关,所以在搭建体系过程中必须进行全方面考虑,在综合进行协调处理的基础上,将体系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推动市场、社会进步的工具。

3市场监管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策略

3.1加强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立国之本,是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对于任何时期的发展来讲都必须高度重视。因此,为适应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变化,获取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经济速度,我国应当将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探索当今时代下我国经济资源发展趋势,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将制造大国转换为制造强国。加快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能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统一、补充服务的虚拟经济,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全面性发展。除此之外,也可适当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将实体经济更多的与社会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这样能够更好地匹配时展步伐,也能够实现实体经济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3.2提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速度

人才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行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当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基础。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速度上,我国应当将人才资源放在首位,构建科学的、合理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完善各方面人才的选拔体系,推动相关专业、学科的分布,不断培养出创新驱动人才、战略科技人才,增强人力资本水平,才能更高速、更高质量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进而让人才发展与社会创新发展形成双向动力,让人才在实现自身发展愿景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3.3有效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以人为本的城乡区城化建设,对行政单位区域规划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并引导镇、村的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帮扶项目,合理运用脱贫攻坚体制帮助贫困乡、县、村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让人民群众的钱包富裕起来。此外,要加强社会上的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消费便利性,完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基础。

3.4加强发展开放型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应当加强对国内资源、国际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要以本土企业推进经济国际化,鼓励并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利用好国内外的市场与资源,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提升。此外,在对外贸易时,我国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更大力度地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幅度,优化开放性经济区域布局,鼓励我国企业开发高新科技产品,扩大自身的技术优势,及时、高效地吸收并利用全球化经济中对自身有利的资源,加速提升我国开放性经济水平以优化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成果。

3.5完善经济体系改革

首先,我国应当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内容,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体,必须要确保市场经济的效率,宏观上解决社会生产力的不利因素,才能在后续各方面的经济体系改良中得到更客观的效果。因此,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在企业方面,国家要鼓励企业实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本土产品的科技上限、技术化水平以及使用效能,鼓励企业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产品生产的效率性和实用性,构建一个科学、健康的活力型经济体制。除此之外,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的具体完善,如制定经济政策、部署经济工作时,要时刻谨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朝着共同富裕为方向进行经济体系改革,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落到实处。

4结语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应对方案

一、引言

在我国,企业对财务软件应用时间相比国外其他国家处于滞后状态。财务软件在中国逐渐流行并得以发展的时间要追溯到1970年左右。同时也得益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我国企业会计改变了以往的手工核算的记账方式,进而发展为“财税一体化”的核算模式。在“财税一体化”的核算方式下,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业务活动、纳税活动以及财务活动实现了完整的整合,这为企业进行相关财务活动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提供了竞争优势保障。但是,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漫长道路上,企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阻碍,例如:资金匮乏、人才流失。由此,发展阶段之初,财务软件在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一度缓慢。所以,任何一家企业想要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必定要从最基础部分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文中从以下部分开始对我国现代企业现存的财务信息化状况进行剖析,同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目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状况

伴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形式各异、功能齐全的信息技术软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以往的工作方式。所谓现代财务信息建设强调的是通过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手段,衔接以往财会记账方式,达到信息化作业的效果。企业应该意识到,在目前的时代环境中,行业财务管理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于任何一家企业,管理层都应强调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在工作中规范相关财务人员利用财务软件办公的管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尤为关注财会部门对相关财务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使用的效率,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流程与信息软件的应用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由此,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系统要加大对会计信息保护的投入,主要指的是防止重要信息的泄露,相关信息的误用,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利益,更涉及企业相关合作方客户的隐私数据,所以更应该谨慎对待;另一方面,要提升财会人员对信息软件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熟练度,主要是指对计算机操作和会计原始信息采集、编录、报告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减轻财务人员对简易、繁琐记账工作的负担,转移时间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进而提升整体的财务工作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而言,都在于对财务信息的分析、总结,因此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着重体现以下内容。1.根据销售数据,分析主要盈利情况,深究具体产品的成本定价问题,库存产品的周转情况,以及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性状况。2.关注员工的绩效考核问题,各个部门业绩情况。3.反映客户信息,根据以往数据,分析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偏好问题,标准化定制,迎合客户需求。

三、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能未从根本上意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提高,但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效率参差不齐,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将终点矛盾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企业管理层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在部分企业中,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认知上,故步自封,忽略了其他企业采用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企业谋取的长远经济利益,只从企业以往财务管理中吸取经验。由此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未能得到最有力的支撑,在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不论是会计记录、财务分析、纳税管理等一系列流程都将出现效率低下的现状,财会人员忙于繁琐的记账凭证,可能出现会计资料重要数据错记、漏记的情况;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及时有效的找出重要数据进行经营决策的分析;投资人员不能根据现有资金流情况作出对企业有利的价值投资。

(二)财会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在我国,部分企业内部财会人员学历相对较低,非专业人士从事财会工作也大有人在,由此在进行财务工作中,工作人员自身素养相对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而且对于更新的较快的信息化技术的接受度很慢,直接导致了财务信息建设工作执行的难度,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具体对策得不到落实,也直接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对落后。

(三)数据维护出现问题

正如前文所提,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软件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更加重要,也正因为所有会计信息、经济数据都以网络方式保存,那么对于这些计算机数据的保护至关重要。加之,财务软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可参考的经验也相对较少,国家对于网络安全法规的制定并未全面覆盖,同时企业内部信息维护人员的水平不够,市场上专业人士比较匮乏,当财务软件遭受了网络病毒感染,或者是不法分子的有意窃取数据后,企业的风险隐患极大,不仅公司内部人员资料,经营方针、融资方案、计划投资方案会置于危险中,客户重要信息也将泄露,公司承受的损失重大。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必须将数据维护置于首位。

四、应对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下面将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与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安排相对应的数据安全防护对策,保障数据安全。第一任务是建设权责明确的数据管理责任制,详细规定各个职位所负责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财务培训课程训练,以此让财会人员不断更新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当然,企业也应重视对财会人员的从业道德培训,让财会人员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避免出现工作上的不正当使用财务信息。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对于建设一个团结合作性的财会信息队伍十分重要。

(二)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保障数据安全

企业的财务数据内容涵盖面广,信息覆盖面宽,保护财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管理,注意不相容职位的工作分配,例如会计和出纳不能由同一人担任,并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严格审核。

(三)重视大数据的应用

目前,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为新的行业环境背景,各行各业都广泛采纳。顾名思义,大数据以“数据大量、速度高速、数量多元”为特点。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大数据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财务数据量大、数多、类别广、分析难度大的特点,符合财务管理人员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因此,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财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数据问题,更深层次的分析相关数据的内含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四)增强预算系统的网络化

当下,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时,要尤为加强对费用预算报销系统的管控,将其与企业内部财务软件联网,当企业发生财务活动时,系统自然出具对应的原始记账凭证,例如:凭证日期、记账科目、实际成本的自动生成,这从根本上规避了传统核算可能出现的数据错误,网络化的工作融合,极大地提升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企业的费用预算报销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规定费用报销类别与标准,从部门出发,以费用明细科目为依据,制定月度、季度以及年度预算工作。2.编制部门关于年度费用报表并进行审核。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企业内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但却是可以根据相关对策一一整改。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自身能否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要不断致力于促进信息化建设,进而使其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经济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黄万年.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4(18).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消费维权;能力;建设;体系

一、消费维权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也在迅速提升,消费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消费需求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经济发展也会起到促进性作用,因此,消费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消费维权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一定要合理的采用一些对策措施,同时还需要对消费者各项权利来专门制定相应的补救以及保障方案。在促进消费者消费水平增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加强消费对于紧急发展的促进行作用以及扩大内需,对于社会群体消费应该加大扩展力度,并不断推动居民消费,进而对居民消费起到刺激性作用。对此,应该努力做好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工作,并对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实施全面性优化,对于消费者自身权益应该加强保护。

二、消费维权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维权体系存在的问题。1.现行投诉制度存在局限性,消费投诉制度中必须要对投诉对象、诉求以及投诉事实等明确下来,但是实际上由于网络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虚拟性,以至于不少网络经营者专门利用一些虚假的身份,以至于消费者在选择投诉过程中难以将详细的投诉事实以及明确的投诉对象提供出来,进而会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造成一定的影响。2.消费者权益司法救济对于消费者自身的损失无法弥补,消费者诉讼保护制度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导致行政保护措施挑你消费者权益司法救济制度之间的衔接性不够强。3.消费者制度设计及消费者维权顶层机制之间所存在的滞后性也比较明显,行政执法监管职能中出现了交叉重复的现象,司法监督与行政监督之间的衔接性做得不够好。4.行政管辖制度存在模糊性,经营者的不可控性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网店经营者往往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特征,并且经营者的商品仓储、商品信息地以及经营者居住地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改变,相同的网购行为所涉及到的地点往往可能会有多个,传统行政管辖权制度都是基于违法行为发生地为原则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这与当前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征显然难以适应,进而导致消费者维权变得越加困难。

(二)消费维权能力存在的问题。1.就行政执法队伍以及行政保护机构层面来看,目前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改革以及设置等还存在不足。基层执法队伍统一性并不强,其人员队伍的整体素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执法过程中综合研判能力以及执法办案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多改进之处。2.就消费维权纠纷解决机制层面来看,多数都是一些非诉讼消费纠纷解决层级方面的问题,实际解决起来效率偏低,在解决消费纠纷问题时,整个诉讼程序中事项比较繁琐、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效力并不高。目前,针对消费者仲裁方面,我国还并未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消费者争议处理等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撑,目前已有的消费仲裁法对于很多实际问题不相适应。因此,在实践过程当中,仲裁制度并没能很好的起到对消费者弱势地位保护作用。3.消费者维权,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也存在不足,数据搜集不够充分,很多搜集到的数据质量偏低,市场监管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度较差,没能将数据信息很好的整合到一起,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库没能统一起来,进而难以保障数据分析质量问题。

三、完善消费者维权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思路

(一)健全消费者维权相关法律规定。一是为了使得《消法》的权威性能够进一步得到强化,应该做到专家立法、民主立法以及科学立法三位一体,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条例》应该尽快完善下来。二是对《侵权责任法》、《标准化法》、《合同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也都尽可能加以完善。三是针对行政调解制度专门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通过完善法律规定,进而使得行政调解程序不断完善下来,对《行政调解法》进行完善。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网络购物成为居民重要的消费方式,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对电子商务立法加以完善,对电子商务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并对消费者以及经营者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对应于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主体责任进行规范并落实,尽早出台《特殊交易法》。对于一些服务领域以及预付年卡消费方面也都要尽快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

(二)完善行政执法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建立起部门协同、政府主导的行政执法体系,消费维权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对党和政府所主导的群众利益机制加强完善。对此,可从这几方面来对行政执法体系进行完善。对立法立规职能进行强化。国家立法机关应该积极参与制定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规范性文件以及规章制度,其中在规范性文件中,应当包含对于直接规范经营者设计消费权益的行为文件以及行政机关促进产业发展进而对消费者权益予以间接保护的法律规定文件。各地方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规定,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相关的具体措施以及执行方法等加以细化和明确。对消费纠纷的解决职能进行强化。统一建立其投诉平台,对消费者诉求建立多元解决机制。通过加强消费纠纷和解以及实施行政调解等,进而针对消费纠纷裁决制度建立起来,对于消费组织在消费纠纷问题方面的调处工作加强支持,建立起多元化的解决消费纠纷机制,并针对消费纠纷诉讼第三方调解组织也要建立起来。对消费风险防控职能加以强化。建立“社会参与、政府主导”的质量风险预控机制,对各部门的监测资源加以整合,进而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监测体系。对于工作机制以及风险评估机制等建立完善,同时还需要构建科学化的评估机制,将监管与监测之间有效衔接在一起,进而实地法律监管过程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均能有所提高。做好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工作,并努力强化对一些应急事项的处置措施。

(三)对行业及经营者自律法律体系加以完善。对现代化消费维权法律体系进行建立完善,并对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也都需要明确,使其在各自的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其全责。此外,还需要努力将经营者自律作用以及行业组织规范充分发挥出来,对关于消费维权方面的法律规定严格落实下来,通过融入一些社会化的调整手段来保障消费者权利。将行业组织自身的管理作用充分利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经营者自律,进而加强经营者信用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经营者应该专门建立起相应的信用管理平台,另外还需要对每个企业专门建立信用管理档案。针对经营者同消费者之间所出现的纠纷问题,建立网上和解平台,做好信用管理工作。在实施信用管理过程中,对各项信用管理指标进行完善,并严格按照信用管理对经营者的要求,科学的设计信用评价等级。通过在网络上专门建立起信用调解平台,用于调解消费者、企业、行业组织之间的纠纷问题,同时还可提供咨询服务以及信息查阅服务等。在建立起网络和解平台之后,可以为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渠道来解决对企业的诉求。对评价结果进行应用,建立起相应的联动机制以及信用评价等级奖惩制度,并将信用度评价较高的企业纳入到宣传奖励、政策扶持、评先评优的首先对象中。

(四)完善社会监督维权体系。一是做好对消费者组织监督工作。消费者协会主要负责对社会各方力量进行组织协调,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因此,国家政府部门一定要对消费者协会的公益性质准确定位,对其依照公益事业单位来展开管理,并定期提供经费支持,确保消费者协会能够行使好自身职责,将其公益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二是舆论监督。在如今多元化媒体监督背景下,在保障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媒体也要积极参与进来。新闻媒体应当与工商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工商部门需要对媒体舆论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鼓励媒体多关注消费者权益问题,努力为消费者维权助理,共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力求做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多元媒体之间互相配合,对内容方面的定位准确把握,将核心资源整合到一起,相互之间多展开合作和交流。

(五)完善消费维权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在强化消费维权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以人才优先、重点突破、以用为本作为其原则。在加强建设执法队伍过程中,需要以消费维权“四种能力”作为重点提升对象,即不断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队伍的工作水平以及加强综合研判能力等。其次,还需要专门组建消费维权智库,可以专门组织一批律师、学者以及专家等顾问团。最后,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志愿者团队。公开向全社会招募大量志愿者人员,并对志愿者队伍进行合理分配,对参与消费维权过程中的志愿者明确分配起职责,做好对志愿者队伍管理工作,努力发挥出志愿者队伍在消费维权过程中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通过对消费维权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展开了详细论述,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消费者维权体系以及能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详细分析基础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吴彦华.当前市场监管与消费维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9(05):117-118.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新时期,我国在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期打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生产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

新时期,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也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打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能合理利用资源、有高转化率的农业生态体系,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创新和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驱动作用,是科教兴农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有助于推进农业科技不断进步,能保证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目标更好实现。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新时期,我国在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逐渐加大了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国家也在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都由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构成,各级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努力打造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指导团队,提高基层农业推广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基础设备、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提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良好。未来,还需要在综合考虑和分析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推广技术体系建设中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对这方面工作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符合农业发展需要。

2.2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改进和完善。2.2.1缺乏资金的支撑。在推进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是依赖于我国财政和农业部门拨款,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很多地区财政能力有限,可用资金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很多地区仍存在农业技术设备不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推广手段比较单一且滞后等问题。2.2.2农业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地区的农业推广机制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缺乏系统性。缺少专业化、能力强的技术推广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工作的有效落实[2]。2.2.3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地区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福利制度、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如缺乏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很多技术推广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新技术,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相关的福利制度缺失,严重影响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等。2.2.4制度体系的适应性不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很多县、乡级别对这方面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把握不到位,很多制度体系都是针对于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而我国很多山区、农村地区都是一些小规模种植。此外,相关制度体系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表面化、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控、执行和实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3.1夯实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需要进一步夯实农业技术推广基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3.1.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根据实际工作的切实需要,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例如,加强与高校、专业机构之间的协作,聘请专业知识技能强、经验丰富的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高效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引导相关人才不断更新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掌握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核心和重点,以便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通过完善相关的福利制度、管理制度等,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这一工作的有效落实和高效化进行。3.1.2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在具体实施中,需要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基金保障,并将这些资金科学应用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设备的健全和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等工作实际中。财政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这方面工作的鼓励和支持,适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此外,还要鼓励一些社会资本参与这方面工作,推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3.2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满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对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施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2.1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和农机企业之间的协作,引导他们参与农业技术推广,通过这样的方式创新农业技术、丰富技术推广的手段和推广范围,以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多元化[4]。3.2.2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系统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和全面化的管理机制,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更合理、层次更分明,保障相关制度机制的适应性和科学性,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3.2.3完善管理制度机制。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不断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和新技术有效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例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努力工作,鼓励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等参与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农业机械等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此外,还需要完善监督机制,以保障推广工作有效落实。3.2.4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与农业技术推广有关的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实施原则,保证推广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实施,以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5]。

3.3拓宽推广服务渠道,提高推广服务的水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根据不同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和优化。新时期,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推广服务的渠道,提高推广服务的水平。例如,从农业品种推广入手,全面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研发和推广针对性的农产品品种、特效农药。从推广项目的综合化角度入手,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重视基层农业需求,分析农业市场需求,推广适合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从农业种植推广手段入手,组织开展农户培训讲座等,将农业生产新技术、种植知识和经验技巧传递给广大农户,促使农业技术和机械化设备有效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渐加大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在综合考虑和分析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具体实施中,需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扩展推广服务渠道,提高推广服务的水平,明确推广服务的重点和核心,以保障这一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完善组织结构体系,创新推广模式,不断优化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能有效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业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刘会,孙英焘.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0(15):6-7.

[2]汪明根.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5(05):8-9.

[3]周长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江西农业,2018(24):135-136.

[4]马素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思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1):9.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8

关键词: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关键问题;发展思考

1质量管理体系

1.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质量的定义是“一套固有特征达到各项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则是指挥和控制同质量相关的组织协调活动,其重点是产品自身的质量和质量实现的主要手段,为了完成质量管理工作,应将同质量相关的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工作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则是通过构建质量方针、目标及实现目标中的相关要素,通过为其提供产品或对应的服务而建立并顺利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流程、相关程序和资源。应在客观测量的基础上,通过“PDCA”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实施等一系列过程。

1.2气象部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试验性探索,在WMO的倡导下,各成员国相继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据WMO秘书处统计,截至2015年,WMO的192个成员国中有117个国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比例为61%。其中欧洲成员国实施率最高,为94%,亚洲成员国实施率仅为50%。对于一些欧洲发达国家来说,因运作机制发生改变,气象部门的企业化运作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与成本核算。另外,参与国际气象服务竞争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则成为了基本门槛。我国作为WMO重要成员国,在气象观测领域的部分业务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尝试,如气象计量实验室的认证、陕西省气象局和上海市气象局部分业务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由此不难看出,新时期在建设现代化气象事业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管理现代化和气象软实力的重点工作。

2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2.1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效支撑

为推进科学管理,综合观测司于2016年进行了内设机构调整改革,组织结构设置原则由原来的以观测手段改为以综合观测业务流程,初步建立了符合流程管理要求的组织机构。在国、省、地、县四级观测领域,多年来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但实际工作与管理过程缺乏系统性,流程的顺畅高效方面也有待提高。

2.2用户反馈及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观测业务缺乏系统化的用户反馈管理机制,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分析和反馈不足;观测与应用需求紧密联系不够,未形成风险评估持续改进的保障机制。

2.3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各级业务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气象观测领域技术骨干,更多关注于专业技术,对业务及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缺乏必要的培训,质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2.4观测业务、支撑及管理流程有待优化

观测业务缺乏从需求出发的顶层设计和全流程规范管理体系,关键节点缺乏风险控制,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不完善,满足需求的观测产品加工能力亟待提高,各流程所涉及的职责任务不清晰或部分缺失,部分制度重复、标准缺失,技术规范未覆盖所有工作要求,从需求分析、装备研发、数据获取、运行保障、数据处理、产品服务到用户反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流程化设计有待规范。

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发展思考

3.1深入开展气象质量提升行动

新形势下,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和“建设质量强国”。应认真贯彻相关指导意见,结合宏观质量与微观质量提升,将长远谋划与近期质量提升进行结合,深入开展气象质量提升行动。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应深刻认识到做好气象观测提质对于气象现代化的支撑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和国家服务战略需求的不断增强,做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于全面提升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气象领域中的影响力。

3.2发挥科学管理作用

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导入国际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从战略高度对气象观测领域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优化,改善管理体系整体的有效性。优化完善关键环节,促进业务流程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增强持续优化改进能力,导入内部监督评审机制,推进管理体系自我改善机制的有效运行,按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管理模式要求形成业务闭环,从而提高观测系统持续改进优化能力。提升数据质量和可用性,通过标准化管理,使气象观测数据从获取到应用全过程可追溯,便于查找和解决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根据用户反馈机制,滚动修订并完善数据需求指标,增强数据可用性。开展ISO9001体系认证,通过开展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促进并推动气象观测领域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3.3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障机制

围绕增强持续改进能力,依据气象观测领域特点,设计系统自我完善机制,推动不同层级的检查/监督/反馈/分析/改进制度建设,确保从规划到用户反馈的全过程可追溯;完成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组织架构设计。建立健全综合气象观测质量管理队伍,提升质量管理人员能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

3.4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通过培训和体系建设过程参与,提升相关人员的流程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逐渐培养出一批既懂业务又精于管理的优秀团队,并促进全员形成标准化、法制化管理意识。

3.5构建新型业务和管理流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的时效性水平不断提升,对气象观测的效率提升了更高的要求,应对现当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观测业务流重新构建,将观测业务布局的层级压缩到最小,以增强观测业务与业务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观测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党瑞,刘名,孟超.质量管理体系在气象装备储备供应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8(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