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公共艺术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要突出“中职性”,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将“交流”与“互动”容为一体的公共性艺术,运用于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中职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将校园建设成为学生“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职业人生的起点”。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其所包含的丰富文化思想内涵来陶冶和净化学生,实现环境育人。也就是说,中职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校园公共艺术。这种公共艺术不仅能够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空间环境,也能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能体现一所中职学校特有的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在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集审美、教育功能与一身。具体表现为:

一、优化校园环境 强化职教氛围

中职学校作为一个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的摇篮,它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公共艺术,就是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物化表现。它不但能提升校园环境的艺术品位,也能增强校园内职业教育的氛围,使得徜徉其中的师生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的文化艺术气氛。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低估环境对人的影响。杂乱纷繁的环境易使人焦躁,肮脏无序的环境易使人懒散,而清洁整齐、蓬勃向上又充满艺术魅力的环境,则使人鼓舞与振奋。精心设计的校园中,一草一木、建筑景观、雕塑、壁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表达了一个学校的历史沿革、学风学貌以及办学理念,也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因此,为了更好地强化学校职业教育的氛围,彰显学校的专业特色,学校可以请公共艺术设计专家按照本校的办学宗旨、校标、校训来设计创作主题雕塑、校园小景雕塑等系列公共艺术作品。当然,校园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完全可以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例如精心设计校园主题雕塑:它可以是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有着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名人雕像:设计这类雕塑并不是让我们每天去雕像前顶礼膜拜,而是让我们铭记一种文化、一种思想,铭记这种优秀的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铭记这种文化、思想对我们师生的学习、思想、行为诸多方面举足轻重的意义,提示我们将这种文化、思想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也可以是极具现代形式感、指向明确、有象征意义的抽象雕塑:这样的雕塑本身就给人以强烈的时代美感,唤起师生丰富而广泛的遐想;还可以是从校园特点出发的写实作品:我曾经在上海商校看到这样一尊雕塑:那是一片不大的绿地,但修剪得极为用心。碧绿的灌木、缤纷的小花,绿竹掩映之中的花岗岩基座上,身着一袭长裙的女生在全神贯注的读书。这尊名为“晨读”的雕塑,一下就把学校从纷繁功利的社会中分离出来。站在塑像前,我们被塑像吸引,也被塑像所营造的氛围所陶醉,深深感受到求知的渴望和教育事业的神圣。我们也可以在校门口较为醒目的草坪上放置一块造型独特并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的巨石。这样的设计虽然缺少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意境,但若把校训、校徽等刻在上面,在为校园增添一抹亮色的同时,又可让进出校园的师生随时都可看到本校的校训,时时自省自强。我们还可以为校园的建筑和道路进行装饰和美化。校园的大部分建筑都已时日悠长,不太可能进行结构性的大改变,但我们可以从墙面装饰上去进行设计和创造,如在教学楼的主体墙面上制作一些反映学校专业特色、反映学校历史文化的装饰性壁画,以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所有这些公共艺术的布局应该是浑然一体的,使整个校园处处显现出公共艺术的无穷魅力和职业教育的无穷活力。只有这样,我们身处校园之中才能通过富含艺术语言的各种雕塑或壁画体会到校园文化的整体合一。校园公共艺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优化学校面貌、突出学校特质、陶冶师生情操,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它也会成为学校身份的标识,在塑造校园文化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展示教学成果 增强职业自信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它包含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文化观、价值观,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的体现,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一个能准确地表达校园精神文化、展现职业教育特性的、富有活力的校园公共艺术,既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种表现类型,也是一个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反映,是文化与艺术、人文与精神的重要载体。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并不仅仅是学校决策者和艺术专家的事,它还可以是学校师生人人参与、共同设计创想的平台。特别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完全可以鼓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各项设计与制作。例如可以根据学校对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体规划和设想,专门开设一片学生“艺术廊”,让学生发挥想象去设计主题雕塑、环境小品、走廊壁画、路标指示牌等,并通过作品展示作品推介与评比活动,在精挑细选优秀作品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我们可以选出与整体艺术规划相符合的优秀学生作品,摆放在“艺术廊”中。这些作品即可供广大师生欣赏又直观地反映出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这一系列的活动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又使学生找到一种无上的自信和自豪,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艺术活动中承载高品位的文化,形成一种对本职业的认同和景仰。校园公共艺术作品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空间环境,并且与校园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成视觉场,以渐进、反复渗透的方式、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传播美学信息,对所有置身其中的学生发挥其无形的教育功能,通过美的形式来影响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现代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不仅满足了师生对优美环境的心理需求以及对视觉感官的追求,同时还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精神,蕴含了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道德教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并由此产生共鸣,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和勇于创新,形成一股职业使命感、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这也就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发挥审美功能 营造良好氛围

“艺术的价值首先在于审美。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首先取决于是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审美教育功能也是性情陶冶功能,即性情的培养、塑造。比如为学生所喜爱的电影艺术是以相关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声音为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艺术活动。它满足了为人们传达信息、讲述故事、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等多种需要,一方面,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另一方面,观众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美的感受,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感知自己无法实现的情感体验。再如校园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是运用人体动作作为媒介,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所难以表现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以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表达编舞者和表演者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而公共艺术也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在公共环境中散发出自己的艺术魅力。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经过反复推敲和琢磨创造出的生动和富有美感的作品,饱含了艺术家对美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艺术家审美情感和品位的一种体现。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公共艺术作品置身中职校园,其受众主要是学生。面对审美能力本身较弱的中职学生,学校不仅要教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而公共艺术所具有的这种美的教化作用可以说胜过千言万语的道德说教。可以想象,当一个人置身于卢浮宫中,面对文艺复兴时代那些大师巨匠的超凡作品,怎能不产生心灵的震撼;当一个人置身于故宫太和殿前,面对数百年前的雄浑建筑,怎么能不为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所感染。人们可以通过对公共艺术这一文化载体的理解和审美过程得到美的享受和教化。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每天徜徉于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公共艺术中、在无言的交流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使师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休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融合校企文化 强化动手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立足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法为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塑造技能型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制作过程本身即是一个很好的校企合作项目,也为锻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除前面我们所说到的可以作为一个教学课题让老师带领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一些相关的雕塑、壁画、路标等作为学生“艺术廊”的设置作品外,也可以和企业协商,让一部分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校园公共艺术总体规划的设计制作与安装过程,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在与企业合作中全程跟踪学习从方案策划到方案实施以及过程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从企业设计师们身上学习了解到当代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潮流;可以跟随设计师们及时了解到当下各种最为流行的、时尚的新型材料及其性能、特征、造价等等。在具体操作中了解行业动态和体会企业文化,积累职业素质。这样既能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又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总之,校园公共艺术是构成优秀校园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杰出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将校园文化转换成有形的物质载体,彰显校园职业氛围、强化学生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优化学生人格。校园公共艺术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必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鹏程 单位: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