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2篇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2篇

第一篇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理念、方针、形象等一系列的的总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文化要与生产、管理、经营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其目标是激励职工以企业为家,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不断创新、进取,创造最高的效益。它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使员工充分感觉到自我价值,实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服务。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那么它将难以长久生存。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不仅仅是表现在管理、专业、服务等方面,还包含了校园文化特色,当然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校企结合的特色。如果忽略校企合作,那么职业院校的办学将失去了它的价值。学校将先进的企业引进高校、引进课堂,那么就可以针对企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专门性人才。

(二)可以增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不少高职院校的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课堂文化知识可以达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但是大部分的毕业生在选择完企业之后会有一大部分人不能适应从而跳槽或者被开除,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应企业,一方面无法将自己所学融入到工作的环境当中去,动手能力较差,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融合。另一方面企业环境与校园环境差异很大,一时无法给自己定位,更有甚者会认为自己所学到的文化知识根本没有用,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大,从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致使跳槽或者直接被企业解聘。要克服以上大学生不适应企业环境的情况,就需要企业与校园的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以能够适应企业环境为前提,把企业文化真正的融入到校园,融入到课堂,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校园就开始了解企业环境,熟悉企业环境,为将来走入企业奠定基础。

(三)可以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包含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包含了良好的文化素质,企业越来越需要文化的滋养。高职教育要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同时融入企业文化的因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四)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待业的高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在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要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使命感,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在企业的工作和深入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企业的合格人才。

(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企业,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中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自身所欠缺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激发学习意识,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迎接进入企业的挑战。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

高职学校的校园规划在体现环境育人的基础上,应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企业文化的引进,实现校园文化职业化、人性化、整体化的整合和统一。

(一)在校园文化中加入企业文化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围绕就业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想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入企业文化的要素。例如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竞争意识等等,把这些培养成学生的习惯。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都存在着自私,没有主见,沟通能力弱等方面的缺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的教育和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方向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他们进行职业性格塑造,突出职业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在教室、楼道两侧等位置张贴相关企业的优秀标语或警言警句,以及本地、本行业知名企业家的寄语等,以此达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学校还应十分注重软环境建设,在校报上开辟“校企结合”专栏,在校园网上设立“企业文化”板块,丰富整体校园文化。

(二)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的深入到企业去实践

企业实践是大学生适应企业的最快的方式,学校可以组织院校的师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大学生也可以利用一年两次的寒假、暑假的社会实践真正的到企业当中去,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当中,只有进入企业走上生产一线,融入到企业当中,融入到员工当中,才能真正的了解职业技能。同时也需要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教师有相应的要求,每个一段时间要到企业行业实践,这样才能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入到课堂当中,从而及时调整课堂内容,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保持与企业同步。

(三)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

在校企结合的过程中学校不仅是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更要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校企结合的顺利开展,可以把企业的高管引入课堂,学校还应开展以各专业职业实践活动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突出企业特色,做到活动内容有“企业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或者是以讲座的形式把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理念融入到课堂当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开展一系列的职业企业实践活动,教师不能以书本为主,脱离实践,学生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校更应该创造条件,除到企业实践之外还可以把企业引入校园,校企合作针对企业的特色开展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比赛等活动。

(四)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由于受一些成功人士和就业创业受挫者的影响,高职生容易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过高的职业期盼或对未来失去信心。如果能适时给学生以正确的职业指导,教育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周边就业环境,正确把握就业趋势,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会避免产生错误的职业导向,不高看和低估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校可通过教学、就业等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方式,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收集各类市场人才需求信息,了解人才需求新动向,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有更广泛的就业渠道,获得更多的择业自主权。

(五)在课程设置中把企业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在课程设置中要把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一方面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中就开始接触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的内容真正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达到校企结合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传播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定期邀请优秀企业家、行业劳模到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介绍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等,同时还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兼职教师。师资队伍是企业文化能够转变成学生的素质的关键。高职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更要深入的研究企业文化,使自己成为企业文化的合格传播者。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就业后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创业意识将直接体现所在企业的文化状况,决定企业的发展动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作者:郑起梅 单位: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创设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环境

物质文化既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校园基础设施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创设具有自己职业特色的教学环境。做到在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融入行业因素、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在校企联合共建的理实平台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场所,渗透企业文化、接轨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同时,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通过内涵丰富、别具风格、实时更新的创业事迹、经典言论、名人名言等,使学生耳濡目染的同时,彰显企业文化的色彩。

二、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校园制度文化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培养良好的校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明确责任和各自的分工,各项工作落实到人。结合学院的特色及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面向生产、服务的第一线,为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有效的融入企业,在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强调创新和特色的基础上,渗透企业制度文化的内涵,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要求和素质要求,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可以参考企业的管理方式,从而缩短毕业生的企业适应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三、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彰显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能够感受到的文化形态,是学校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行为主体。其中教师的行为规范具有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道德实践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能力成长的同时,加强教师的行为文化建设,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同时,强调自己的实践特色。

四、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素养

校园精神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诠释的是高职院校的个性和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经过长期实践而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的。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在核心价值的精华。

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潜在性力量,无疑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一种巨大的激励因素和原动力。建设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一靠引导,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标准,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二靠示范,学校中的典型、老教师的风范都是弘扬校园精神的典型;三靠陶冶,适宜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暗示、感染都会对校园精神的弘扬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职业素养。

作者:王甜甜 单位:东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