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促进学校文化大发展探析

戏曲进校园促进学校文化大发展探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曾是百姓娱乐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戏曲艺术的传承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需要创新,以适应现今社会生活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以及热爱戏曲艺术的群体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要推进戏曲进校园,通过戏曲进校园系列课程,让适龄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接受品德教育,感受美,从而促进自身发展。而现状是各中小学校由专职或兼职音乐教师教授戏曲。我的第一节戏曲课是教授“国粹”京剧。

【关键词】京剧;古装戏;现代戏;五大基本功;地方戏曲

在推进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们大多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讲解为主、学唱为辅、循序渐进,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教学形式是:寓教于乐;教学过程是:戏曲专业知识和演唱技能等方面的引领。在学校文化中,把继承传统的氛围真正营造起来,丰富学生的戏曲文化知识,减轻他们义务教育学段所学课程的学习压力,真正做到了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戏曲振兴,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为了“挽救”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弘扬戏曲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戏曲素养,营造校园戏曲文化氛围,推进戏曲艺术发展,作为学校专职音乐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2017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应加强戏曲通识普识教育,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国传统戏曲,在近两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占据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它曾是当时社会中百姓娱乐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众生活方式的日异革新、娱乐方式的多元骤变等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广大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大多都缺乏学习兴趣,且看戏观众逐渐减少,愿意从事戏曲表演的人更是难觅。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早已遗忘了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在各类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让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在我看来,是学校音乐教学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明白学习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学科是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中涉及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中国戏曲究其本身来讲,也是音乐的一种,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必须上戏曲课,由此可见,音乐艺 术与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我所教授的初中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根据教育部审定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学习“梨园百花”系列教学单元,由此可知戏曲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戏曲具有音乐的特性,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为了“挽救”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认为必须让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有效地振兴中国戏曲文化。“戏曲进校园”是让孩子们知道——“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初一的同学,进校后的第二个学期,专门有一个单元的戏曲课,即“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整个这一单元的教学安排,我分别用图、表归纳如下:初二的同学,进校后的第三个学期,专门有一个单元的戏曲课,即“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整个这一单元的教学安排,我分别用图、表归纳如下:

在校园内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一系列活动,让戏曲走进音乐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老师的详细教授,包括手眼身法步的传授,唱念做打舞的示范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走进戏曲,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为起始课,让学生通过学习接触经典京剧选段,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萌发欣赏京剧的兴趣,通过技能练习、体验探究、合作学习、自我展现等环节,各个击破,进一步体验“国粹”艺术的魅力,感受“国剧”表演的神韵,以及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自强、自信、自立的中国民族精神。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此,我要特别强调中国的“国剧”、“国粹”——京剧。它的起源之一是我的籍贯芜湖所在省份——安徽。安徽的徽剧和江苏的昆曲以及湖北的汉剧,它们都是京剧的鼻祖。

戏曲艺术在舞台表演中必备的有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以及服装、道具、化妆、头饰、伴奏乐队等等,这些就已经包含了诸多学科的内容。通过初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地方戏”的学习,让所有的同学们都可以通过学习戏曲,从而接受个人品德教育,感受艺术之美。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整个学习中,丰富了地方戏曲知识。

“戏曲进校园”、“戏曲进课堂”并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决定。就其现实背景来说,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呼应,是针对当下以中国“国剧”、“国粹”京剧为首的传统戏曲艺术与青少年渐行渐远这一现实生活状况而采取的强有力的举措,具有重要的象征作用和实际意义,理应加以重视,不容懈怠。

当代青少年对于中国传统戏曲事业的继承、振兴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由于戏曲作为舞台艺术,在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下,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广泛坚实的观众群体来作为市场运营的基础。此外,广大青少年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骄子,是社会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在素质修养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是中国戏曲艺术潜在的受众群体。广大青少年学生需要学习中国传统戏曲,因为大家都需要这样一个途径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戏曲同样需要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这些有文化的青年人进行传承。因此,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学校推动戏曲振兴的必行之路。

就“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我最早于2005年3月开始,当时,我被芜湖市繁昌县教育局音乐教研员张明老师推荐到芜湖市繁昌县三山镇三(华)山中学(今芜湖市三山区第四十中学)去任教音乐,从那时起,我便一丝不苟、认真教学,不断开展“戏曲进课堂”的教学实践。当年4月,应学校校长秦正喜同志的邀请,为他所任教的班级上了一节戏曲与语文学科整合课——戏歌、京歌《唱脸谱》,之后始终走在让戏曲学习走进学校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的第一线。2008年8月,我以总成绩第一名考入芜湖市镜湖区荆山中学,任教至今。从2010年开始至2019年春天,我先后开设了10节“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戏曲公开课”,为现场视频戏曲优质课。还参加过两次芜湖市镜湖区和芜湖市举办的“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戏曲公开课”之“借生借堂课堂教学戏曲优质课”比赛。我的“戏曲进校园”之“戏曲进课堂”的课,针对初中学段,第一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现代京剧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中老生杨子荣的《打虎上山》中的《甘洒热血写春秋》精彩唱段。这一节课的教授,第一次让刚进入初中学段、平均年龄在十二岁的学生们接触“梨园”,从学习中国“国剧”、“国粹”京剧的常识入手,随后进行走台步——跑圆场——聆听——学唱和背唱——经典唱段的教学,他们表现得非常好,也非常喜欢京剧,对京剧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活跃良好。第二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欣赏戏歌、京歌《唱脸谱》,这一课,我于2014年3月在自己的学校芜湖市镜湖区荆山中学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为——“戏歌、京歌《唱脸谱》”,我秉承一贯以来的激情满满、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用不可多得的美妙嗓音,上了一节优质公开课,其属于“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戏曲进课堂”系列活动之“戏歌、京歌”系列课。在2016年5月18日的音乐实录课中,我第一次给2015级的七年级学生上戏歌、京歌课,同学们对那一节课中的戏歌作品非常感兴趣,因为正好与他们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一课相吻合。这些戏歌作品在语文书中是作为欣赏的曲目出现的,并配有谱例。在音乐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接触到了耳熟能详的戏歌《唱脸谱》。学生们通过学习、聆听、欣赏,很快对作品有所掌握并能演唱,部分同学还能达到背唱的程度。2016年6月,我所教的——“欣赏戏歌、京歌《唱脸谱》”课分别参加芜湖市镜湖区和芜湖市“中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现场优质课比赛”,获得了不同的名次靠前的奖项。第三节课是——京剧传统戏梅派剧目《霸王别姬》选段中虞姬的一个著名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第四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欣赏并用河南地方方言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之《谁说女子享清闲》唱段。第五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之《我家有个小九妹》唱段。第六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欣赏花鼓戏《补锅》选段之《手拉风箱呼呼响》唱段。第七节课是在自己的学校——芜湖市镜湖区荆山中学上了第一节“地方戏”系列“音乐课堂教学现场优质课”之一的音乐公开课,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用安庆地方方言演唱及背唱和表演唱安徽的黄梅戏《打猪草》选段之《对花》唱段,并参加了芜湖市镜湖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评选,被评为“区级优课”,并被推荐为芜湖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市级优课”。第八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活动与练习。

曾有人说过:一个民族,学艺术的人越多,这个民族就越有活力;一个国家,自愿从事艺术事业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富于创造精神。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我国也应该把传统文化的氛围真正营造起来,“戏曲进校园”,丰富学生知识,减轻学生压力,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从而走向辉煌!

作者:俞萍 单位:芜湖市荆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