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文范例6篇

戏曲作文

戏曲作文范文1

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这还是我小学音乐参加公开课时,老师让我们记下的,还别说,我真的知道关于戏曲知识的只有这些,因为我从不关心戏曲,对它的印象只是两个无聊的热门在无聊的说唱着,每次“扫荡”但是频道时,看到它后,变好不犹豫的跳过了。

唯一的一次转折还是在这次语文课上,是“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先放了一段段“讨人喜欢”的戏曲,这声音可好听呢!所以,我认为:反正都是学,还不如好好借着这次机会研究一下,何况它还这么好听呢!

于是,我便真的好好学了。

上完这节课,我颇有感触:难怪戏曲能从封建社会一直流传了几百年至今!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闲娱时间创作出来的,内容多为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好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心中对生活那淳朴的向往,因为戏曲“顺”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传甚广,所以才能格外动听。可惜现在的青年只痴迷于流行音乐,一点也不重视这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星--戏曲!

不管别人怎样对待它,反正,我是爱上它了,单从这次语文课!

戏曲作文范文2

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这还是我小学音乐参加公开课时,老师让我们记下的,还别说,我真的知道关于戏曲知识的只有这些,因为我从不关心戏曲,对它的印象只是两个无聊的热门在无聊的说唱着,每次“扫荡”但是频道时,看到它后,变好不犹豫的跳过了。

唯一的一次转折还是在这次语文课上,是“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先放了一段段“讨人喜欢”的戏曲,这声音可好听呢!所以,我认为:反正都是学,还不如好好借着这次机会研究一下,何况它还这么好听呢!

于是,我便真的好好学了。

上完这节课,我颇有感触:难怪戏曲能从封建社会一直流传了几百年至今!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闲娱时间创作出来的,内容多为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好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心中对生活那淳朴的向往,因为戏曲“顺”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传甚广,所以才能格外动听.可惜现在的青年只痴迷于流行音乐,一点也不重视这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星--戏曲!

不管别人怎样对待它,反正,我是爱上它了,单从这次语文课!

戏曲作文范文3

关键词:戏曲作品文学性音乐性

一、戏曲文学与戏曲音乐

在进行戏曲文学创作时作者在戏曲作品题材、人物、情节、矛盾等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通过何种艺术形式来进行表现,也需要将这类艺术形式的各类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融于作品构思之中。其中,音乐作为戏曲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不可忽视的核心部分,戏曲文学中的音乐是戏曲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a在戏曲作品中音乐的地位体现在戏曲文学之中,戏曲剧本需要考虑到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尤其是要兼顾听觉艺术的表现方式与视觉艺术表现方式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同时,音乐还给戏曲文学创作予以了一定的制约,例如,昆曲的音乐结构复杂且严谨,文学结构的限制也十分严密。而后,虽然板式变化体现出冲破了曲牌联套体的限制,但是在句式、段式、平仄与押韵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板式变化体声腔对歌词的要求来进行创作。戏曲文学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伴随着戏曲艺术发展不断变化的,但是对于戏曲文学创作者来说都需要充分意识到戏曲音乐的重要性,并承认和接受音乐构思在戏曲文学中的存在,进而融合音乐开展自觉性的戏曲文学创作。戏曲文学创作中的音乐设计需要按照戏曲艺术的规律,利用戏曲音乐的功能来塑造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对于戏曲作品的文学创作者来说,需要认识到戏曲音乐是在特定的文学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其不仅仅存在于戏曲文学之中,而且其创作过程也早已融入文学创作阶段。b戏曲音乐虽然是戏剧性音乐,需要为戏曲剧情内容服务,还要为塑造戏曲中人物形象服务,所以,戏曲文学中的戏曲音乐需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重点。戏曲唱腔是文学与音乐的融合,同时具备表意与表情的作用,不仅仅能够用于揭露戏剧的主题,也可以用于推动戏剧情节;不仅仅能够用于人物传递情感,也能够用于人物之间沟通交流。在戏曲中去除合唱、伴唱、帮腔外,都是演员以特定的身份来进行演唱,是演员塑造戏曲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所以,通过唱腔来塑造人物形象成了戏曲文学创作中戏曲音乐构思的重要问题。戏曲唱腔需要抒发剧情中人物的情感,这是由于戏曲唱腔不仅仅要有不同的剧情特点,同时还要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戏曲作品中塑造人物个性是戏曲唱腔所要实现的审美追求,众多优秀的戏曲唱段都是通过鲜明的人物性格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性,而戏曲中人物性格与特征的塑造又是通过剧本中唱词的构思进行的。从上述联系可以看出,戏曲音乐与戏曲文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二、戏曲作品中的文学性与音乐性

1.戏曲作品的文学性

戏曲的文学性是通过对人类生存历史与现实的穿透,通过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展现丰富百变的人性内涵,描绘人生百态,传递人世间真实情感的表现。戏曲的文学性还将戏曲作品中的表演、音乐、灯光、舞台、道具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得戏曲作品充满了深厚的人格魅力与审美品质。c京剧经典曲目《贵妃醉酒》是取自于我国唐朝时期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人生经历,杨玉环与貂蝉、王昭君、西施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进行戏曲作品的文学角色设定中不仅仅要充分展现杨贵妃形态娇媚的动人姿态,更加要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其中,剧情发展是唐玄宗邀请杨贵妃一同前往百花厅赏花饮酒的时候,唐玄宗在去往百花厅路途中改变了主意,临时去探望了江妃,杨贵妃苦等未果,在得知唐玄宗中途转道的消息后的一系列情感表现,不仅仅有自己精心准备却未被唐玄宗获知的失落感,同时也有对江妃的嫉妒之情。这便有了之前杨玉环自诩美若天仙、洋洋得意之情,在闻讯唐玄宗改道后的失落之情。在短时间内要顾及自身贵妃身份,她立刻收敛自身情绪,佯装洒脱的开始饮酒。这时,杨贵妃虽然已经开始饮酒,但依然处于清醒状态,理智尚存,没有有失身份的举动,只是感慨荣华富贵却不遂心意。这个部分是戏曲作品中唱腔最少的部分之一,只有《同进酒》一个唱段,但剧情却直接生动,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情感变化。戏曲作品在塑造杨贵妃形象时将杨贵妃打造为一位爱恨分明、追求纯洁爱情的女子形象。剧中另外一个文学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高力士作为唐玄宗身边的红人,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费尽心机。其中,高力士进酒的唱段是面对杨贵妃的提问,高力士所答的“太平酒”与“通宵酒”的区别,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为了追求权贵、尊严全无的角色。高力士在遇到李白后对其醉酒后执意让自己脱鞋的事情耿耿于怀,甚至污蔑李白,断送了李白的仕途。观众在观看戏曲时易产生情感共鸣,对高力士这一人物形象产生厌恶的情感。

2.戏曲作品中的音乐性

在以歌舞演绎故事的戏曲中,音乐是灵魂与核心所在。戏曲作品绝非单纯的文学创作,其本质应该是作为“声”与“容”的一种“乐”来对待。d京剧大多使用曲牌连缀成套的曲牌体,或者通过板式变化的板腔体来展现剧情的发展变化。在京剧《贵妃醉酒》的音乐唱腔中除了使用一个“二黄导板”,其他唱腔全部使用的是“四平调”一个曲调,即为《贵妃醉酒》的演唱仅仅只是利用一个腔调来展现情节的发展与变化。在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好似嫦娥下九重》《玉石桥斜倚把阑干靠》与《长空雁》四个唱段中需要表达“等待”这一过程,杨贵妃受命于唐玄宗在百花亭摆宴,心心念念地盼着唐玄宗前来一同畅谈,把酒言欢。在这一等待过程中杨贵妃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唱词中情感逐渐升华,虽然表面以景色喻人之美,但内心却愈发着急,还要时刻谨记自身贵妃身份,不能失礼于人前。《海岛冰轮初转腾》唱段相对于后面三个要更长,在板式上没有变化,以平板完成,属于“四句合一”的结构。《好似嫦娥下九重》《玉石桥斜倚把阑干靠》与《长空雁》唱段要更加短小,其中《好似嫦娥下九重》唱段每一句涵盖了三个腔节,最尾一句唱词进行了重复演唱的设计。通过三个唱段的铺陈叙述,将杨贵妃的形象通过音乐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戏曲的演唱往往更加偏向传递情感,用演唱来抒发情感、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塑造人物形象,但是演唱还能够将人物的思想进行梳理,也可以压缩人物的思想与行为的距离。

3.戏曲作品中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综合

所有的戏曲剧本都具有文学性与音乐性。戏曲剧本虽然是一种文学作品,但却又绝非是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戏曲这一综合艺术的构成部分。优秀的戏曲文学需要综合艺术与其他艺术因素协调平衡,交相辉映。从语言角度分析,戏曲语言通常要求动作性、通俗性、音乐性。其中,动作性是由于戏曲还需要进行演绎。小说的描绘仅仅只是在时间中存在,而戏曲中的语言还需要在空间中展现,尤其是需要演员通过塑造角色来进行表现,这就是戏曲综合性的展现。戏曲作品中语言的动作性能够使得文学剧本充分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使得演员在进行演绎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展现出自然的表演动作。同时,其还能够深入揭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能够引导观众对戏曲进行丰富的联想。戏曲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元艺术的构成,是演员表演过程中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方式的运用。其中,音乐是戏曲中的贯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器乐来对身段表演进行伴奏;二是以声乐配合器乐,构成戏曲的表现部分;三是贯穿的音乐引导者戏曲的节奏。可以看出,戏曲中的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关系十分紧密。戏曲作品中涉及的表演动作的冷热、快慢、动静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音乐在戏曲中还起到了统领引导舞台演出节奏的重要作用,剧本中所设计的情节节奏的开展与推进都会通过节奏完整地呈现。

戏曲作文范文4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业行会和传统演出场地,如新加坡的“庆维新”、吉隆坡的“普长春”。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人,受春柳社新剧(俗称文明戏)的影响,纷纷组织“志士班”,与工人、学生一起,进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编演了《文天祥殉国》等戏。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开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社经常集中在广州、香港、澳门演出,习称“省港大班”。他们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很快使自己丰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进行了全面革新,不仅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

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谓“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后,又有《黄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绪中叶,出现了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等,称为“大排场十八本”。“省港大班”阶段的剧目有根据西文电影、小说改编的《贼王子》等。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剧《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龙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以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已经摄制成影片的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

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戏曲作文范文5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戏曲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分唱,七分念”。可见,“念”是戏曲表演程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念,指戏曲中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它要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虽然念白是一种散文体的语言,与韵文体的唱词不同,但依然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在听觉上能使人产生美感。王骥德在《曲律》中谈到“宾白”的写作时说:“句子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意宛转,音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李渔《闲情偶寄》中也说:“宾白之学,首务铿锵。一句聱牙,俾听者耳中生棘;数言清亮,使观者倦处生神。世人但以‘音韵’二字用之曲中,不知宾白之文,更宜调声协律。”这说明念白的基本要求一是顺口,二是美听,戏剧所具有的丰富的意境与复杂的情感必须通过这种音乐性的语言体现出来。因此,戏曲舞台上的念白,乃是一种经过音乐化加工的艺术语言。

追求节奏感和韵律美,富有音乐性,能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戏曲念白的特点和中国古诗词的诵读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汉语言文字最大的特点是独体单音,很容易形成鲜明的节奏,产生独特的音乐美。虽然戏曲的念白属于散文体,诗词属于韵文体,但是其基本追求则是一致的。因此,在古诗词的诵读指导中,引进戏曲的念白艺术,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1、戏曲念白发声技巧对古诗词诵读指导的借鉴

古诗词诵读关键,全在一个“情”字,要通过诵读,“得他滋味”(朱熹语)。诵读时,不但要读得字字准确、句句响亮,更要读出感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朱自清语),达到身醉其言,心醉其情的境界。

在诵读指导中,我们常常发现,要让学生确确实实地读出滋味,读出感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把握不准确,没有获得自己个性化体验这一重要原因外,学生没有掌握发音技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很多老师在教学诗歌时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在朗读时常常会“吃音”,就是朗读时发不足音,读了一半,就把音吃掉了,尤其是朗诵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吃音的情况特别普遍。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诗人们在作诗填词时,会根据情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韵部,比如“尤”韵适合用来抒发离愁别恨,“灰”韵适合表达抑郁之情。如果学生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这些词的发音不足,就难以体验并表达出充沛丰满的情感。而出现这种情况,和学生不懂在诵读时如何运气、发音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传统戏曲的念白十分讲究字正腔圆,要求做到吐字清,咬字正,气息足,送音远,字尾的吞吐控制贴切,“喷口”和“气口”运用恰当,这就需要演员念白时要“精于技”,即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发音吐词的行腔使调的技巧,还要善于“调其气”,即不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加大气息流量,还要调控好气息的使用并懂得如何在念白过程中不断补充气息。笔者以为,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这些发音技巧,对于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是十分有助的。为此,我们特地聘请了无锡市锡剧团的高水平演员,走进我们的古诗词诵读课堂,结合具体作品的诵读,指导学生诵读时如何发音、如何运气、如何调息,如何纠正“吃音”的毛病,诵读时做到字正腔圆。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只是首二十字的小诗,但是要读得字正腔圆,要读得“得其滋味”,还真不容易。尤其有些学生吟诵到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时,显得底气不足,“吃音”严重,因而声音听起来软弱无力,不响亮、不浑厚,不能准确传达出诗句所要表达的豪迈乐观的情怀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诵读指导时,该演员边做示范边纠正学生发音中所存在的问题,以自己念白时的经验,指导学生如何发音吐词、行腔使调。比如,句末的“楼”字,字头“l”,为了发得响亮,发音时要使舌尖和口腔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以增强气流的压力,同时,舌面和上腭之间要留有一些距离,以形成共鸣;字腹“o”发音时,要把口腔的开度扩大到超过平时生活语言中发这个音时的开度,形成较大的共鸣腔,同时延长发音时间;字尾“u”要收得柔和,要从拖长“o”时就开始逐渐缩小和放松口腔并减弱气流。这样,“楼”字的声音才显得清楚、响亮、有力、浑厚,才能品味出出这首所小诗特有的韵味与情感。在他一遍遍地指导下,学生的诵读,渐渐有了戏曲念白的味道,渐渐显得字正腔圆,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渐渐沉浸于作品的艺术境界,陶醉于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中,诵读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2、戏曲念白节奏艺术对古诗词诵读指导的借鉴

戏曲念白在节奏的掌控方面对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戏曲念白的节奏,有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等要素组成。所谓“抑扬”,是指声音的高下起伏及其曲折变化。念白时,做到抑扬得当,节奏就鲜明,旋律就优美动听,并能反映出戏曲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所谓“顿挫”,是指声音的停顿与转折,顿挫与抑扬两者关系紧密,可以说没有顿挫,也就谈不上抑扬。轻重,是指声音的强弱,主要指念白时要调控好声音的力度。演员念白时,一些词语读得重,有些词语读得轻,声音有轻有重、轻重相间,不但显示出鲜明的节奏,表现出戏曲念白的音乐美,而且可以强调语意,突出情感。“疾徐”,即快慢,是指念白速度的快慢。念白时疾徐有致,不但能使念白富有韵味,而且能渲染戏曲情节的气氛,充分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

古诗词诵读同样必须讲究节奏的掌控,掌控好节奏,无疑是提高学生古诗文诵读与欣赏水平的关键。古诗词诵读,在节奏方面的要求与戏曲念白的节奏要求是一致的,如何指导学生掌控好诵读节奏是古诗词诵读指导的一个难题。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虽然也能注意节奏,但仅仅是根据诗句的节律以及词语的组合,作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停顿,远远谈不上抑扬顿挫、轻重相间、疾徐有致。这样的诵读不但体悟不到作品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更体验不出作者的情感之美。

为了解决学生诵读古诗词掌控节奏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同样邀请高水平锡剧演员走进课堂。该演员通过自己的念白示范,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等念白节奏要素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诵读古诗词在掌控节奏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要领。接着,该演员以具体作品的诵读为例,指导学生如何纠正处理节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学生在诵读时尽量放开声音、提高音量,每一个词语都读得十分高亢,以为非这样读不出豪放词的气派。而该演员先用锡剧念白的方式把诗歌示范诵读了一遍,如,开头两句他作这样的诵读处理:“大江东(颤音)去(拖),浪/淘(拖)尽(拖),千古/风流人物。”(加点处重读,斜线处稍作停顿)他的诵读,刚柔相济、轻重相间、快慢有序,激昂时鼓舞人心,深情时动人肺腑,听者无不动容。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借鉴戏剧念白的节奏艺术,学着该演员的示范,根据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不再仅仅满足于正确的断句,而是根据情感的变化或拖调、或停顿、或快读、或慢读、或抑或扬。例如,“古垒”两句,许多学生诵读时在前两句十分高亢的基础上,音调稍降,用平静的语气交代了此地是传说中的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读“乱石”以下三句写景,学生用高亢而又惊叹的语调读出了景物令人惊心动魄而又豪情满怀的壮丽境界,上片的最后两句,许多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高亢,而是音调稍降,语气舒徐,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在赞美中微微带有失落的情感。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真切领略到了作品的意境与情感。

戏曲作文范文6

关键词:中国旅游;文化创建;戏曲文化;京剧;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旅游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社会文化性的必然要求。

一、旅游文化之戏曲文化综述

(一)旅游文化与戏曲文化

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中国旅游文化品牌的创建关系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前途,只有抓好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旅游产品才有生命力,才能有力地提升我们的发展层次。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中的一株奇葩,在历史的发展中,戏曲汲取了无数的文化精华,在今天仍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京剧概述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在五大戏曲剧种中,京剧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表演手法。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京剧舞台艺术通过音乐、脸谱、和演员的程式化表演等方面,展示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二、京剧的旅游文化要素分析

   (一)、京剧的艺术要素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的程式化表演,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的“有无”观念。显示了中国独特的哲学思维。使观赏者在精彩的舞台表演中认识中国的文化。

   (二)、京剧的社会道德要素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京剧的传统剧目无不显示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如《杨门女将》的“忠”、《李逵探母》的“孝”、《武家坡》的“节”、《华容道》的“义”等,都蕴涵了深厚的中国传统社会和道德观念。使观赏者在无数的剧目时认知中国的品德。

   (三)、京剧的风俗要素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中的婚丧嫁娶,节日祭祀等风俗习惯在京剧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复杂的舞台表演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除以上要素之外,京剧还有知识、信仰、服饰、语言符号等。京剧给游客的文化更为直观,认识也更为深刻。包公、白娘子、杨家将等无数鲜活的人物,使游客更加向往中国文化。

三、京剧文化在中国旅游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一)、京剧艺术的文化性

戏曲使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人类发展的烙印。中国戏曲在八百多年的发展中,也打上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烙印。京剧自起源发展至今,都是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和道德思想下发展和成熟的。京剧的舞台艺术,呈现的是灿烂的文化,有意识形态的风俗、信仰、社会观念及道德等方面,也有物质形态的服饰、装扮、技能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旅游文化的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还满足了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一台京剧的演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演示,就是对观赏者的一次文化知识的教诲。京剧就是读懂中国的一个最佳方式。中国要成为旅游强国,打出中国旅游文化品牌,不能没有京剧,不能没有中国传统戏曲。

(二)、京剧演出的灵活性

京剧是一种舞台艺术,舞台艺术的灵活性也成就了京剧演出的灵活性。京剧的演出不限单一的地区,它可以走遍全国,走遍全世界。以黑龙江省京剧院为例,年演出100至200场次,观众达数十万人次,走遍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波兰,日本等。京剧走出国门,作用是极其巨大的:首先,显示强大的国力,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由此优秀的艺术形式,才能将自己的文化向世界宣传。其次,可促进文化的交流,文化只有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再次,那就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更多的外国人认识真正的中国。这就带动了大量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京剧演出的灵活性,使京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宣传员,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京剧的灵活性演出队中国旅游文化品牌的创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京剧传播文化的直接性

舞台艺术是艺术的一种类别,指利用舞台这一三维空间由演员进行二次创造为中心的综合表演艺术,中国的各类戏曲在舞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舞台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舞台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京剧是舞台艺术,剧场艺术充分发挥了京剧的长处,是观众能直接地感受京剧表演的唱念做打和演员的内心感情。京剧的舞台呈现是对中国文化的直接呈现,观赏者能直接从表演中领悟到中国的文化。京剧是一门动态的艺术,比起静态的

艺术品展览等形式,京剧对于文化的传播更为真切。因此京剧对于文化的传播而言,具有的先天的优势。

四、京剧文化在旅游文化创建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一)、真正挖掘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要素利用,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发扬传统文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包含了许多文化要素,但也有许多糟粕,如迷信思想、等级观念等。这些东西对文化的创建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旅游文化创建中,在戏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上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保护和利用双管齐下

在今天的社会之下,“重开发,轻保护”的情况比比皆是。尤其在对待传统文化载体的开发问题是,往往出现不保护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利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讲求创新,京剧的创新风潮也一浪高过一浪,但许多都是改编京剧演出的表现形式,利用现在现代灯光和音响手段的一种画蛇添足。这种形式的创新,当展示给全世界人民的时候,一种没有原汁原味的东西,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做到“保护在前,创新在后,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才能做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三)、传播手段要多样化

如今京剧等戏曲文化的传播大都依靠简单的舞台形式,虽然舞台形式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但要真正地提高戏曲文化在中国旅游文化创建中的作用,就必须使形式更加完美和多样。可以利用出版物,借助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体,加入戏曲要素,使戏曲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发挥其再旅游文化创建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以上从旅游文化与戏曲文化的关系入手,以京剧为例,全面地分析了戏曲文化所包涵的旅游文化要素,阐述了戏曲文化对于中国旅游文化品牌创建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意义重大。并分析了戏曲文化创建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保护与利用并重。我们在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时,必须充分利用戏曲的作用,发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为打造旅游强国出力。

参考文献:

[1] (加)BOB MCKERCHER,(澳)HILARY DU CRO: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斅源: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颜长珂:戏曲剧作艺术谈,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11.

[4]徐城北:京剧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1999.

[5]苏移:京剧二百年概观,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