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内容摘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农业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结合农业高校专业特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业高校;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校园制度和行为及其载体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群体文化。从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既包括校园建筑、校园基础设施等物质形态的内容,又包括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校风校纪、学校传统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高等院校的发展催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即高等院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及高等教育改革意义重大。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校园制度和行为及其载体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群体文化。从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既包括校园建筑、校园基础设施等物质形态的内容,又包括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校风校纪、学校传统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高等院校的发展催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即高等院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及高等教育改革意义重大。二、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价值导向。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一是不同于其他类型高校,农业高校形成了其独有的绿色环保、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树立科教兴农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农业的情感。二是从教学管理制度看,农业高校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如文学、传统文化等)的学分、学时的规定,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纵览我国农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可以看到本草纲目,可以看到辨药尝百草的神农,可以看到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院士,这些丰富的农业书籍馆藏、鲜活的事迹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提供正向导向作用。四是文化艺术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茶文化交流会、观看动物与自然系列影片等文化教育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农业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二)陶冶情操。大学是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业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锻造大学生的个人品格,陶冶情操,规范行为,从而将其塑造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人。一方面,农业高校具备多样化的校园文化阵地,除了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还拥有农业科技园、动植物实验室等专门场所,利用这些平台,大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农业高校通过开展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娱活动,如人文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交流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规范约束。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即高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行为规章制度。高校利用这些行为准则、校园氛围形成一种校园约束力和共识,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促使其养成文明行为。

(四)开拓创新。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肥沃的创新土壤,通过各项创造性活动提高其开拓创新思维和能力。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中,教师所展现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科学严谨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另一方面,高校具有浓厚的知识文化氛围,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开展各项社团活动,促使各种思维理念不断碰撞、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创新文化建设,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当前农业高校内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现状。目前,我国农业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基本满足需求。自21世纪初“高校合并”和大规模“大学城建设”浪潮后,高校校园实体基础设施得到了普遍满足。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高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学习及管理的数字化基本实现。然而,除了这些硬件基础设施,农业高校校园师资力量、图书馆资源、学科建设等物质文化建设仍存在不足。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是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人文知识传承的关键。要想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大师”,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现状。21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相互激荡。在此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为重要。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所在,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农业高等院校在考虑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兼顾高校办学理念与校史校训,形成了兼具时代性与特色性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尽管农业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充分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融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践可操作性。第二,经典大学精神存在缺失。具体表现有:高校学生就业观、人生观过于功利,不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及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高校学术成果缺乏创新性,片面追求学术成果数量等,不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现状。高校规章制度是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农业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初具成效,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校园制度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制度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制度保障体系缺乏联动性。很多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统筹不一致、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办学规模大,但难以实现管理的联动,存在诸多问题。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现状。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动手实践及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校园文化活动是评价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目前,农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学生个人能力及社会发展需要充分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创新性,呈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但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快餐式校园文化活动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很多社团活动充斥着商业性和功利性,不利于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二是不良网贷行为给学生、高校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五)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校园硬件”生态文化主要指校园整体景观规划。校园内部公共设施、绿植和建筑等景观是否具有生态性是衡量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的主要标准。目前,大部分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生态性。校园“软件”生态文化主要指校园生态教育,高校大学生对生态环保的意识和行为可以反映出高校校园“软件”生态文化的建设状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农业高校校园“软件”生态文化建设力度不足,存在校园生态教育实效性差、大学生对于生态环保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等诸多问题。

四、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路径

(一)转变发展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一是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发展观念。必须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俯瞰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宏观调控,积极推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理念,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转变“重农业科研,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偏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体系,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三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联动管理机制。要充分调动学校各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构建完善的联动管理机制,降低合作成本,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四是突出农业高校的专业特点,把握时代特色,整体上把控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提高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发展格局。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农业高校发展新的增长极,提高农业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

(二)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打造高品位农业高校校园文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形成宽广的胸怀。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就无法建立起对精神世界起支柱作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农业院校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摒弃庸俗文化,避免陷入庸俗化和模式化,要精心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时刻体现出文化的先进性。当前快餐文化盛行,在举办文艺演出、茶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时,农业高校内部应形成一种“非快餐”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舍弃眼前的、短期的利益和享受,追求先进文化的熏陶,确定长远的目标。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与时代同发展,随着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及基层服务能力。

(三)将农业高校专业特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特色,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形成与其相一致的校园文化特征,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农业高校文化建设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充分结合自身历史文化背景、校风校训、优势资源等,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创新氛围,提高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必须因校制宜。

作者:殷美 姚敏磊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