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机制研究

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机制研究

多元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文化族群与文化融合的现象,简而言之,即一个区域内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生活而孕育出来的文化生存状态。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习俗相差迥异,在不断的碰撞和相互借鉴中,形成了当今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移民人口也在增加,带来了外国的文化与习惯,使我国在社会发展上呈现兼收并蓄、东西合并的特征。文化生态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所显露的美好的姿态或生动的意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总而言之,文化生态理论认为文化与民族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关系,从时间上看,文化生态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从空间上看,文化生态具有民族性和不可再生性。依据文化生态理论,图书馆在构建资源时,不仅要为人类保存那些历史悠久的、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财产,同时还要将“尊重、吸收并综合多元文化的精华视为重要命题,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揭示环境对文化的相互作用,更好的认识各种文化的特征和发展规律。”[1]即重视文化资源形成的民族与地域因素,那么图书馆应倾向于均衡不同地域图书馆的馆藏结构,通过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特定要求,来创新图书馆多元文化机制建设。

1图书馆多元文化发展需求

1.1文化生态概念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

“文化生态”概念最早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提出,他认为:“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变迁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的多样性带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生态学不仅可以用于特定文化的研究,也可用于探讨不同地区文化的平行发展。”[2]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例如,温带草原环境孕育了蒙古牧民爽朗、豪放的情感,蒙古的民歌文化非常独特,“诺古拉”装饰音被认为是其独特的文化象征,产生于黄土高原的陕北文化,则受制于沟壑纵横、塬峁连绵的艰难地理环境,而呈现出凄楚苍凉、坚韧不拔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环境造就的,在文化生态视角下,图书馆要认识到自然与文化的“共生关系不仅影响人类一般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影响文化的产生和形成,并发展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3]那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按照地域和种族的特征强化特色图书馆建设的过程。

1.2图书馆多元文化发展趋势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共生理论,一方面注重挖掘不同文化背后的历史、环境因素,对资源进行主题归类,另一方面强调文化之间的联系,挖掘其内在的关联与归类,从而打造多元文化服务机制。目前,国内只有部分图书馆对多元概念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将目光聚焦在少数民族文化上,并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凸显出多元文化资源的独特地域性,如西安市图书馆收录了回族文化资料汇编,广东中山图书馆则将部分馆内资源翻译成英语面向外籍人士推广。但是在大部分偏远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及内陆城市图书馆,其服务内容仍以中文文献为主,服务人群也仍以本地区居民为主,并没有涉及到多元文化的部分,这极大地限制了图书馆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为了推动服务对象的多元与服务方式的多样,图书馆应该注重不同文化资源平台的共建、多样信息的共享互补、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体验,着力开展特色资源文化和阅读空间的建设。

2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2.1馆藏资源内容单一

《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一书认为,图书馆多元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图书馆馆藏、服务对象、工作人员三方面[4]。从图书馆馆藏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图书馆在建设馆藏资源时,只关注到常规学科资源的汇集,并未考虑到少数民族和外籍人士的特殊需求,资源内容也以汉字为主,忽视了其他民族语言的多元特征。从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角度来看,图书馆在进行服务活动设计时,对预设对象的分类不够细致,往往是将精力集中在社区居民和具备较高教育程度的读者身上,无意识地忽视了少数民族读者和特殊群体,这也导致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较为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内容也过于单一。总之,馆藏资源内容单一是目前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发展遇到的最突出的困境,不利于构建多元文化体系与开放的资源获取环境。

2.2文化传播范围狭窄

多民族的融合、多样知识的交流发展趋势使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国内一些具有发展性战略眼光的图书馆开始在服务语言、服务对象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如上海虹桥国际图书馆,应用大量外籍文献来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图书馆在文化传播范围上仍然较为局限,主要原因是资源的获取渠道狭窄,多数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文献购买和获赠,没有打通一条与众不同的资源共享途径。此外,多数图书馆的展览文献面向的群体大多为高知人群、儿童少年等,忽视了欠发达山区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和外籍群体的需求。总之,文献获取途径少、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使图书馆资源传播范围被固定,服务辐射群体也被固化,大大限制了图书馆多元文化体系的建设。

2.3阅读空间建设落后

目前来看,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服务语言和服务方式上,而对服务空间的构建则很少有人提及。“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是一种阅读文化,空间也因阅读而设置和存在。”[5]图书馆多元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拓展资源渠道和创新传播方式,更重要的是应该根据阅读对象民族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建设差异性的阅读空间区域。实际上,大多数图书馆没有形成系统的文献管理概念,只是简单地将少数民族以及国外文献笼统的按照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归类,不利于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图书馆也未建立“少数民族文化阅览室”、“国外文献阅览室”等专门为用户提供延伸性服务的阅读空间,这都极大的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文化生态视角下图书馆多元文化机制建设

3.1前提:多元服务方式

多样化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构建多元文化机制的前提,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也相应创新多种服务方式,以便更契合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好发挥文化生态视角下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共生作用。具体来说,文化生态概念的运用,让图书馆在多元文化建设中引入了对地域、种族、环境等因素的思考,以“无边界、空间化、均衡化”理念革新多元文化建设的定义。例如,上海市松江区图书馆不仅在服务内容上引进了大量的外文书籍,将服务群体拓展到外籍人士,还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订“共建协议”,聘用具备专业外语水平的学生担任解说员,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到馆参观借阅,增加了现场传译的服务项目,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研发出“多功能语言翻译”小程序,在线翻译不同的语言文献,应用先进技术扩展线上的多元服务措施,从而提升图书馆多元文化的服务水平。

3.2核心:多元服务内容

多类别、多角度、多载体、多形式的服务内容,是图书馆多元文化机制建设的核心,也是最能突出图书馆特色的要素。从文化生态角度来看,文化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记录,图书馆要以此为基础,充实文献类型,从结构上看,民族文献和外国文献亟待大规模补充;从载体上看,目前图书馆资源仍旧以文字为主,图片、视频、音频等格式的资源比重较小;从内容上看,民族志、地区史、人物传为图书馆资源构建的主流,一些冷门的工艺、民俗等资源尚有欠缺。总之,图书馆只有及时更新文化资源,完善、均衡图书馆之间的服务内容,才能辐射更多的用户群体,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机制。

3.3保障:多元服务对象

多元服务对象赋予图书馆多元文化机制持续的生命力,加强对知识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外籍人士群体等少数服务对象群体,是文化生态视角下图书馆多元文化机制的保障。《中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6]文化生态理论关注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是由每一个人共同创造的,那么图书馆在进行多元服务时,也要关注少数群体的阅读权利,通过增加特色图书馆建设、丰富图书馆文献种类、划分阅读空间等方式,遵循包容性、多样性的原则,提高少数民族、外籍人士和信息弱势群体的情感认同与归属感,实现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公平目标。

4文化生态视觉下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机制的创新发展路径

4.1建立无差异信息文化服务

文化生态学理论主张从地理风貌、社会环境、文化风俗等不同的变量中寻求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然而,图书馆传统的文化服务范围较小,受众群体固定,对其他民族群体和外籍人士的服务措施较少。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外籍常住人口数量在不断攀升,早在1987年国际图联就发表了《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方针中指出:“如果某一民族群体或语言在一个地区中超过300人,那此地区就要为这些群体设置专门的服务,与社会公众同等的对待”[7],因此,基于文化生态视角,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要均衡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多元文化发展,建立起国内外馆与馆之间的信息互通交流平台,依托无差异信息文化服务拓展图书馆的受众群体。

4.2延伸图书馆多元服务措施

图书馆要建立起无差异的信息文化服务,均衡少数民族地区、外籍人口聚集地区的文化资源配置,就需要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措施。首先可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外籍人士聚集区开发专门针对特定人群需要的图书资源服务项目,提高这些群体对文化信息的占有率,满足多文化共融;其次是打破地域环境限制,加强对线上图书馆的建设,方便用户群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进行信息获取,实现信息环境泛在化;最后是通过开展图书讲座、展览等活动,扩大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影响力,为多元用户群体提供深层次信息挖掘与整合服务,推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4.3提升馆员多元文化素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其服务质量的好坏,通过对比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图书馆虽然已经有提升多民族文化资源共同发展的意识,但在具体实施层面依然有所欠缺。大部分国内图书馆馆员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语言能力和理论知识培训,且大部分图书馆没有成立用来管理和奖惩工作人员的“多元文化服务部门”[8]。总之,文化生态概念的引进,要求国内图书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服务措施上,招录具有多语言功能的馆员,以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无差别语言服务,同时要转变服务理念,化被动咨询服务为主动推送服务,强化本馆文献资源与外界多元文化类别的互动。

4.4满足用户多元个性需求

文化生态视角下,图书馆要正视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将多元化的资源汇集、存储。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服务为单向定点服务,馆内资源内容的配置也较为固定,但不同地区、民族甚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大不相同,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革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一是要建设多元服务馆藏,根据用户个体的差异性,及时更新服务内容与环境,推行“预约服务项目”,读者可以按照到馆访问时间提前填写信息诉求,以便图书馆及时推送符合要求的文献资源。二是开展个性化推送服务,强化电子图书馆建设,推广图书馆APP小程序,按照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过往浏览记录进行针对性服务。总之,丰富多元的服务内容、服务措施,提高馆员素质能够有效强化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见下图2),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多样性这一特征更加显著,图书馆重视多元文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9],为了促进阅读公平,实现国民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图书馆有必要重视少数民族和外籍人士聚集区,同时,我们要对国外的文化保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开展无差异的信息服务、多元化的推广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就为多元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延伸提供了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邱圣晖.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35(3):70-73.

[2]李晓兰,黄秋梨.图书馆与多元文化融合理论实践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2):29-32.

[3]袁晔.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发展——以阿克苏地区图书馆为例[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6(4):9-11.

[4]李燕.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管见[J].图书馆学刊,2019,41(12):108-112.

[5]吕莉媛.图书馆信息生态的嬗变轨迹及规律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11):53-58.

[6]李高峰.国内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研究内容、存在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4(9):47-49,55.

[7]蒋莹.公共图书馆在城市多元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8):161-164.

[8]朱小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外籍人士策略研究——以义乌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7):66-71+76.

[9]周宇麟,林燕飞.多元文化活动视角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合作实践探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4):60-64.

作者:周敏 江伟 单位: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