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范例

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范文1

关键词:网络金融;传统金融;实际影响

如今,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随之产生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也为传统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形式,包括比特币、余额宝等不同的金融产品,使得互联网金融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加快了网络同金融行业之间的融合,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网络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金融形成新的冲击。而传统金融需要明确网络金融对本身的影响,合理处理互联网同金融行业的结合。

1互联网金融特点

(1)成本较低。网络金融各项业务活动均是在网络之中完成,虚拟空间不需要投入过多成本,同时也不需要专门开设线下物理网点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缩减了在网点建设营运所需要的养护费用、基层工作人员成本等各项投资以及管理费用。网络金融产品中,资金供应者与需求者能够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在短时间内完成搜寻与匹配,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令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投入的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大幅下降,网络金融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资金链双方能够于任何时候掌控对方信息数据,搜索对方资金状况、投资状况以及信用等级,大幅减少了出现风险的概率。不仅如此,网络金融交易期间,也精简了中介服务以及支付环节,也有效缩减了成本。(2)效率高。网络金融不受任何时空的约束,线下网点特定的经营时间以及固定的所处位置也不再是限制服务的主要原因。网络金融业务办理一般是用户自助办理,所以节省了在排号、咨询、交易以及搜索查证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精简了大量流程,使得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不仅如此,因为网络线上服务能够代替传统金融机构处理部分较为繁琐的业务,也令银行、证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效率得到明显提升。(3)风险特别。网络金融离不开大数据以及社交网络,需要通过以上两种渠道获得用户的大规模征信类信息数据,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分析用户风险概率以及财力状态,以便加强放贷前的审核与监管力度。而在放贷结束后,可以持续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用户资金运用情况,及时监督并预估用户还款水平,以实现对放贷之后监管力度的加强。然而,网络金融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现代技术自身存在一定缺陷,使得技术风险产生概率大幅增加,也是的网络金融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尤其是信息安全风险的产生,往往没有预兆性,且一旦爆发,将形成全网乃至全球的风险传输,后果更为严重。

2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

(1)网络金融对银行的影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受到网络金融的影响,普遍开始尝试转型,且转型速度不断加快。而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应尤为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前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尚未全部列入互联网经济,而大量商业银行开展服务依旧依赖于规模庞大的网点,而承担银行业务以及服务重要载体依旧以银行卡为主,而客户经理则重点负责维系中小规模企业用户的经济利益,业务经理依旧是通过电话沟通或是赶往目标现场拓展业务。网络技术大幅加快了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该背景之下,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依旧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从其他角度而言,这也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对网络金融的本质尚且没有充分且深入的了解,也不能充分发挥网络金融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即便是商业银行创建了网络银行,但本身也缺乏互联网商业元素。第二,传统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如今,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尝试利用电话号码以及网络开发更多的消费者群体,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实现了在线开户实名制认证的问题,第三方支付技术也运用了身份认证技术,使得传统呈封闭性的商业银行得到新的发展机遇。第三,网络本身是开放的平台。目前,商业银行开始更为关注新生代年轻用户,网络平台方面,所有用户信用以及交易数据均为关键资源,用户同样能够于网络之上设定自己所必要的服务,尽管传统商业银行已然于信用卡等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较为充足的选择空间,但整体并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实际需要。(2)网络金融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网络金融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节省证券市场交易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证券行业价值实现的方法变革。网络令市场信息数据变得更为扁平化,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使得所有金融个体均可以享受更为民主且平等的金融服务,也使得证券行业服务边界得到拓展。而金融机构可以依赖网络、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多项技术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借此了解大规模用户的信息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借助该渠道实现对价值的创造。且资金需求方与资金的供给方可以实现直接交易,市场有效性明显提高,而证券行业本身所具有的金融中介功能将持续淡化。第二,与商业银行相同。传统证券交易同样需要依赖于网点,容易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的约束。但网络开户、证券交易则有效打破了上述因素的限制,减少了金融机构需要投入的成本,使得产品经济以及资管业务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基于网络金融的高速发展,网络必然是证券厂商关键的经营平台,且若能成功发展,用户便可获得更为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而这样也是因为用户持续更改的消费偏好以及消费模式所影响的。

3结束语

网络金融的出现,尽管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明显冲击,但传统模式也有其特殊优势。基于网络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应明确其对本身的影响,积极的改变发展观念,调节发展战略,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实现技术与核心业务的整合,从而实现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优势互补,促进两者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蔡诗尧.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决策咨询,2016(2):12-14.

[2]李嘉诚.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与风险防范[J].全国流通经济,2017(8):74-75.

网络金融范文2

[关键词]金融网络营销;信息挖掘;价值与品牌;市场定位

与其它消费品的销售相比,绝大部分金融产品的交易过程是基于信息与资金流动,因此通过网络渠道完成产品的推广和促成交易十分便捷,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产业诞生并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面对网络时代背景下客户金融产品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以及理念变化,金融网络营销策略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营愈发重要,是其挖掘和维护客户资源、树立品牌以及拓展业务范围的关键。

一、金融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

面向目标市场进行信息传播是营销活动的核心,而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各类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以及应用软件等,由于兼具图文、影像传播功能且能够与受众实时互动交流,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消费心理、行为与往日有了显著区别,企业的营销理念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变。对于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而言,应“互联网+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空前的竞争与挑战,通过网络营销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依托互联网的信息交互优势拓展市场和扩大自身影响力是非常关键的课题。

(一)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时域限制

在传统的金融营销模式下,就具体金融产品的设计与推广进行策划时,无论是市场调查、目标客户分析还是最终开展的宣传推广活动,都受到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而金融网络营销则完全打破了这一局限性,使得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无需考虑潜在客户群体所处空间,也不必顾虑如何在特定时间段吸引其注意力和促使其选择自身的产品[1]。因此,从广义上来讲任何有潜在消费需求的人都成为了服务对象,可以基于金融服务机构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能力与运营目标,对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进行分析和确定营销目标。并且产品的宣传推广相关信息在传播媒介选择方面十分多样,既可以利用线下活动和传统电视等媒体,也能够运用线上媒体的交互性与实时性优势,从而在准确地向目标市场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实时反馈。而站在金融产品消费者的视角,则有了更大的产品选择主动权,可以基于便捷的网络渠道获取相关信息,选择契合自身个性化要求的金融产品。

(二)价值认同对金融服务机构运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由于金融网络营销所面对的是拥有更加强势主导地位的潜在客户,因此失去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优势,使营销策略不能沿袭传统的单方面产品价值定位与宣传,而是要站在潜在客户的立场上,通过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其心理和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在设计产品与服务时更加突出其个性化。因此在网络营销模式下,取得目标客户对自身品牌及产品价值的认同更加重要,可以有效缓解因客户信息获取渠道顺畅带来的冲击,在产品和服务趋同的情况下依赖在客户心中的良好信誉和品牌文化形象,取得其对产品价值的高度认同。

(三)金融网络营销有了全新的理念与方式

在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下,金融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依赖销售人员维护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客户在接受信息和享受服务的过程中相对被动,而且在时空限制下无法更全面地了解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或者进行信息反馈。但是金融网络营销由于有了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与客户建立全新的关系并改变运营理念和服务方式[2]。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客户办理各种业务,同时进行产品推广和接受客户反馈,从而及时汇总客户对具体产品的消费体验和建议,用于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和改进服务。其次,还能够利用专业技术资源或第三方服务来为客户提供咨询,并且与优质客户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让双方都从合作当中持续受益。

(四)金融网络营销是与客户之间一对一的营销

由于金融网络营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客户建立双向联系,因此实现了和客户之间的一对一互动交流,完全契合了金融产品的特点,可以利用互联网的高效信息传播优势俘获更多目标客户[3]。首先,金融产品的无形特征使其不能像其它产品那样易于通过感官判断其价值,而且对金融产品品质和价值的判断通常需要专业知识。因此只有在一对一的营销服务当中,才能够让客户认识其内涵并感知其价值,传统营销模式下银行等机构通常依赖人际关系网络来达到这一目的,利用服务人员与客户以及客户与周边人群的彼此信任,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但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网络营销,则在传统模式之外又能够通过应用软件和智能终端设备建立一对一营销关系,让用户通过现代技术来感知无形金融产品的价值。

二、金融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有着与传统营销截然不同的理念,从产品设计到推广活动策划的所有环节都应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而不是企业自身的运营目标,因此金融网络营销策略也应依据这一原则展开。

(一)市场调查策略

传统营销模式下的市场调研在寻找目标市场和进行信息采集时,受到技术和资源的明显制约。而网络营销时代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金融网络营销的市场调查可以采用线上模式,并且调查内容应不局限于潜在客户的消费需求,更要注重对影响客户消费能力、行为的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导向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并且关注已有客户的反馈信息,从而让基于营销目标的市场调查实现对所有具有价值信息的利用,设计出具有极强针对性的产品[4]。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数据库与相关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和分析客户群体的金融产品消费规律,从而找到新产品设计推广的切入点。其次,通过自身的线上服务平台实时采集客户反馈信息,收集营销推广活动中得到的客户建议,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优化产品设计。

(二)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细分

细分市场并采取差异化竞争是十分有效的营销策略,在金融网络营销当中不仅依然适用,而且还有了更有力的技术保障。虽然金融网络营销的客户分布于更广阔的空间和来自于更复杂的背景,但是依托信息技术可以便捷的挖掘分析目标客户群体的行为规律、心理需求、消费能力以及贡献率等,从而得到量化的指标用于准确细分市场,找到设计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的思路。

(三)针对目标客户群体订制金融产品

在通过市场调查和细分找到目标客户群体之后,金融网络营销的下一步策略就是基于满足这一部分潜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订制完全契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而产品的设计应在契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与运营战略目标,围绕差别化竞争的策略制定营销方案[5]。首先,要保障目标客户群体的划分足够科学,准确定位具有相同潜在需求的目标客户并进一步深入了解其特征,确保其可以转化为忠实和优质的客户。其次,要对所设计的个性化金融产品进行专业的风险评估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面向具有优良资质和潜力的客户提供更优惠的条件,设计出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差异化产品和多元化服务,有效占领目标市场。

(四)同步进行线上线下推广活动

金融网络营销的内涵不仅在于利用网络资源与渠道进行产品推广,而是需要将线上营销与线下金融机构的运营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和使其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在营销策略制定方面应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提升金融产品宣传推广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在更广阔的范围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在利用金融网络营销进行产品推广时,要利用好在公众当中的良好口碑,在方案策划方面注重品牌形象的一致性[6]。此外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的同步开展,也要整合好传统与网络媒体资源,根据其不同的信息传播特点策划制作宣传素材,例如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着重进行品牌宣传,而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面广且不受时空限制特点,设计易于被目标客户群体接受的视频、互动活动甚至游戏类的推广方案。

(五)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与客户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

金融网络营销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实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加以满足,而与客户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是实现这一优势的基础。因此,金融机构应一方面通过网络营销挖掘客户资源,从而基于对其潜在需求的了解为其推出相关产品,拓展自身的业务。另一方面更要维护好优质客户资源,对于有价值的客户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密切沟通,向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咨询服务,利用金融服务软件定向推送最新的金融产品资料以及满足其金融服务需求等,从而逐渐积累优质客户资源,高效地拓展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

三、结语

金融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普及应用的背景下诞生的全新营销模式,应改变围绕企业运营目标而进行营销策略制定的理念,将发掘和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作为金融产品设计和推广的导向。

[参考文献]

[1]沈恒睿,高淑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3):68-69.

[2]王小玮.网络金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10):154,636.

[3]荆典,肖鹏程.浅析网络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J].现代商业,2017(5):77-78.

[4]李新霞.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营销案例分析[J].经贸实践,2017(5):50-51.

[5]查薇.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思考[J].中国市场,2018,(18):199-200.

网络金融范文3

从广义的程度上来讲,金融网络安全主要是指金融网络体系中包括的软件、硬件等设备不会因为偶然或者故意等原因而遭到破坏、泄露,保证系统可以连续的运行,网络服务也可以持续的进行,从而有效的实现网络金融交易。一般情况下,金融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安全,即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主要就是指系统网络中存在的硬件、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安全则主要是指保证系统中信息的存储、访问的安全。此外,信息安全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合法可用性,通过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金融网络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泄露。信息泄露主要是指信息被泄露给规定机构意外的人员使用。导致信息出现泄露的原因可能是信息访问的过程中被窃听或是对信息进行探测等。

2)信息伪造。伪造主要是指不相关人员或机构对真实的信息进行伪造,从而获取合法用户的使用权利,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到破坏。

3)信息篡改。篡改主要是指不相关的人员或机构对系统内的资源进行篡改,使得信息的完整以及真实性遭到损坏。

4)参与者对所作的行为进行否认。这主要是指参与者否认自己的行为,而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5)非法访问。这主要是指无权对信息进行访问的人员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非法使用,从而使得信息可能被滥用,而对金融网络交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2金融网络安全服务的内容

通过以上对金融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在保障网络金融安全体系中必须做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实现机密性保护。机密性主要是指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某种特定形式的转换而保护真实的信息。要实现机密性保护,一般情况下是采用密码防控技术,即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真实的信息进行隐藏,并转换为密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部使用者获取到了数据也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此外还要对数据流进行保护,做到对传输的数据源、频率等情况进行加密,从而有效的避免外部使用者通过截取数据流而获取信息内容。

2)对数据来源进行认证。这主要是指根据传输过来的数据中所包含的的信息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所传输的数据是来自于发起方。而对数据来源进行认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定所传输数据与发起方之间的不可破坏的联系。

3)对参与者的人身份进行认证。这主要是指保证参与者身份正确,一般情况下,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认证是在协商阶段,一旦参与者的身份确认无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就会赋予参与者相应的权利,从而实现参与者的操作,而且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了认证科研作为以后系统访问的控制提供设计依据。

4)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主要就是指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被攻击者修改。在金融网络交易中,这两个方面主要用于对数据流的处理过程中,充分的保证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被修改等,从而确保收到的信息内容与发出时保持一致,一旦发现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则说明该数据不可进行使用。

5)不可否认。这主要是为了有效的避免发收双方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否认。在这种情况下,当数据进行传输时,必须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接收方所受到的信息是从特定的发送方所发出的,同时,当接收方对是、传输的数据进行接受后,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告知发送方信息已被接受。

6)对访问进行控制。访问控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有效的防止外部使用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信息进行访问,从而保证信息的保密,同时进行访问控制好可以有效的保证敏感信息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传输。对于金融网络安全服务内容与安全风险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3金融网络的安全体系设计的防护原则

从计算机的特性上来讲,网络安全包含了网络中的所有层次,所有对于金融网络的安全防护只单一的从一个层次去进行安全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金融网络安全的实施,根据对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分析,金融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链路安全以及应用安全这三个部分。网络安全的原则就是将需要进行保护的网络独立出来,从而成为一个可以进行独立管理以及控制的内部网络系统,而在此所以采用的就是防火墙来实现对内外部网络的隔离与控制,进而保证金融网络的安全。在这个方面,运用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网络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并进行正确的分析,实现网络的安全。链路安全主要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在这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对链路进行加密,同时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验证,有效的将内外部区域进性划分,从而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而应用安全则是三者中最高层次,主要是采用密码技术来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同时进行访问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由于网络的开发性以及资源的共享,使得信息极易被窃取,篡改,从而造成信息的的不安全,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信息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策略,进而充分的实现对金融网络的安全防范。

4金融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

对于金融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从技术层面上讲,金融网络安全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主要有软件系统、网络监控、防火墙、信息加密,安全扫描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安全部分由于只能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功能,只有当所有的安全组件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网络安全系统,而要真正实现安全保护这些构成组件缺一不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金融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工程,要想真正的实现金融网络交易的安全,就必须保证所涉及的网络设备以及这些组件的安全。对金融网络安全体系进行设计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金融网络的整个交易过程进行全程保护,这就使得对于金融网络安全的保护并不只是某些安全设备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充分的采用各种安全防范技术,设计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在上面提出的安全防护原则的基础上,以及通过采用防火墙、个人安全平台等多种安全技术来金融网络安全体系进行了设计,金融网络安全体系图如下图所示:在这个设计图中,金融网络安全体系所采用的安全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火墙。在入口的地方进行防火墙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控制外界对资源的访问,从而有效的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上的相隔离以及资源的访问控制,从而有效的保障系统内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2)外部入侵检测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及时的对违规信息进行识别并进行处理,它存在与任何存在数据风险的地方,通过及时的截取网络数据流,对入侵的数据进行识别、记录并破坏截取信息的代码,从而额准确的判断出未经授权的信息访问,一旦发现存在这类情况,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的根据系统内所设定的安全策略进行处理,从而阻止未经授权者对信息的继续访问。

3)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可以在各网络连接点之间建立一个安全加密隧道,从而实现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被窃取或者篡改,从而及时,准确的将信息传达给所需用户,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4)个人安全平台。个人安全平台主要是为了实现对系统内的资源以及计算机进行保护,而在一些关键的设备上设置个人安全平台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系统内资源信息的访问,从而有效的防止数据被窃取或者被篡改。对于这个金融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与研究,可以对金融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同时进行有效的防范,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金融网络的安全。

5结束语

网络金融范文4

[关键词]网络经济学;互联网金融;计算机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依托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各类金融附加服务,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扩展其影响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加顾客的服务体验满意度。与传统的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其进入金融市场之后,快速的实现了金融业务扩张,并占据了极大份额的市场资源。互联网金融发展必将成为金融领域发展的主流形式,然而网络经济学视域下的互联网金融存在众多风险问题,这必然会对网络金融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金融风险设计应对措施已成“当务之急”。

1概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大的、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精神为基础的、没有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的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不仅影响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对电子商务公司、IT企业等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金融业、非金融业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但又不仅仅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简单叠加。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创造了三种新的金融形式,第一种是以阿里金融、宜信、人人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依托客户大数据展开的金融服务活动;第二种是以网上银行、移动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的新的金融服务渠道和支付平台;第三种是以金融机构和银行合作为形式的网络信贷公司与金融企业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并非同一个概念,金融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电子化金融业务,金融商业的模式或本质并未发生改变,但互联网金融革新了传统金融、革新了传统金融过程中使用的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很全新的商业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依托互联网思想、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实现资金融通、资金支付等,由于具备互联网精神,因而比金融互联网模式下的各种服务更注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客户的服务体验。也因此,互联网金融在组织构架、导向目标、价格策略、技术使用、监管体系等多个项目内都与金融互联网存在较大的差异。

2网络经济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发展了传统的金融,但其本质仍然属于金融,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金融类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使用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使用的风险也因此被叠加于互联网金融之内。从宏观角度看来,互联网金融必然存在三大风险类型,分别是:法律定位不明可能碰触法律底线、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缺失,资金安全隐患高、内控制度可能会诱发新的经营风险。从网络经济学微观视角看来,互联网金融同样存在风险问题,且以如下四种风险为主:第一,相关性风险。相关性风险包括四个分类,分别是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和政策风险。其中,信息不对称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导致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监管难落实导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金运转导致的风险;法律和政策风险则是国家宏观政策、法律完善所导致的风险。第二,资金安全风险。虽然现阶段国家律法中有关于互联网资金管理的相关条例,然而互联网资金账户的调配权始终被互联网金融机构掌控,因而有着极高的资金被挪用、占用、借用等风险。第三,技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立足于计算机互联网,资金的管理交易、转移等都需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或投资者自主操作,技术人员或投资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低会直接影响操作的最终结果,如果所使用的技术存在漏洞或者缺陷,极容易给交易本身埋下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互联网金融安全。第四,市场流动风险。互联网金融市场具备与传统金融市场一样的性质,也有区别于传统金融市场的性质,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具备传统金融几乎所有的缺点,由于金融市场具备流动性,这就使得高杠杆率、资金集中赎回等极易冲击互联网金融本身,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基金稳定性难以保证,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一旦金融机构难以正常运转,可能会诱发破产问题,进而影响互联网投资者的相关权益。

3网络经济学视角下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

互联网金融被誉为“第三种金融模式”,主要涵盖四大业务类型,分别是金融信息网络化、网络信用服务、虚拟货币、第三方支付,能够有效地弥补现阶段传统金融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自身的缺点,如金融风险问题多,这就使得短时间内互联网金融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金融体系成为现阶段一个客观情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促进金融行业发展无法脱离互联网金融发展,因此相关者应该正视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积极设计应对措施,促使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在具体落实时可参考如下几点策略:首先,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在合理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预防各种互联网风险问题发生,利用风险预警及时掌握风险问题的发展情况,尽可能于风险萌芽阶段将其扼杀。其次,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为核心推动第三种金融模式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大力投资金融诚信体系构建,在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针对性地抵御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最后,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构建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宏观层面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相关操作,调整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氛围,应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惩处各类互联网金融问题,加大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在思想上震慑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确保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能够始终处于安全的经济氛围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金融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然而金融风险问题的类型不断增多,金融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不断提高,金融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相关者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善用互联网优势发展金融,要尽可能地规避各种风险问题,促进金融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超,吴玉莹.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

[2]王建坤.网络经济学视角下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7(16).

[3]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4]于夏菲.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28).

[5]管宏建.互联网金融的二重解读——基于网络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

网络金融范文5

关键词:网络金融;投资风险;有效防控;经济发展

网络金融投资融合了网络的虚拟性与投资的风险性,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投资行为。同时,由于我国网络金融投资活动中,还存在着身份验证问题、信息安全问题、隐私保护问题等诸多现象,使得国内网络金融投资风险日益恶化。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网络金融投资风险的管控,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从而在规范网络金融投资行为的同时,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1网络金融的简要概述

网络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式,它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融资,又有别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具有参与性较广、中间成本较低、透明度较高、支付便捷、处理信息较快等特点。目前,网络金融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业务网络化的发展背景下,网络平台服务在金融组织中得到广泛实施,比如说网上证券、网上银行等;第二,21世纪以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业、互联网业三者之间的交叉业务日益频繁,使得“网络金融”得以顺利诞生。综合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网络金融可分为四种存在形态:第一种,网络支付,例如支付宝;第二种,网络借贷,例如P2P网贷;第三种,网络融资,例如网络众筹融资;第四种,网络投资,例如余额宝。由此可见,网络金融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当中,并成为了传统金融业的有益补充。

2网络金融投资形式及特点

2.1网络金融投资的主要组成形式

目前,网络金融投资主要由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形式组成。其中,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独立机构签订合约,彼此之间成为合作伙伴,进而推出新的交易平台,方便人们进行网络交易,从中获取网络交易费用;网络信贷主要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并通过该平台对个人展开中介式的借贷服务,以满足人们发展需求,丰富金融业的发展形式。现阶段,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银行随时随地查询银行账户余额,访问银行主页,更好地提高人们的应用体验,促进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2.2网络金融投资的主要特点

网络金融投资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在进行网络金融投资过程中,不需要传播媒介。网络金融通过无中介交易模式,实现对自身配置的优化与整合,此外在无实体投资机构参与的情况下,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网络金融投资操作,真正地实现随时投资、随时查看收益,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第二,网络金融投资与传统金融投资相比,其能够综合客户的投资需求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分析,以此带给客户更多的投资便利,为客户带来真正的人性化体验。

3网络金融投资风险

3.1操作风险

网络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了业务关联风险、交易主体操作风险、创新支付方式风险。具体来讲,业务关联风险是指在互联网这个大的发展背景下,网络金融投资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极易产生业务交叉风险,对网络金融投资造成不良影响。交易主体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对于网络金融投资规则的不熟悉,在交易过程中引发中断现象,从而导致支付重复,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此外,有些网络黑客还能盗取投资者的支付信息,进而盗取大量资金。创新支付方式是指在网络交易过程中,通过动态密码进行客户身份验证,虽然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的私人信息,但是由于有些投资者缺乏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如果不慎将动态密码泄露,势必会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还没有明确的网络众筹监管办法,国内的网络金融环境还有待完善,投资行为还有待规范,这就为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得一些金额较小的众筹发展成为非法筹资,扰乱社会发展秩序,带来严重的金融投资风险。

3.2信息安全风险

在网络金融投资过程中,身份验证是其主要的操作环节,然而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对于身份验证的重要性认识,从而在无形中增大了网络金融投资风险,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在传统金融过程中,银行网点需要对客户的信息身份进行验证,只有确认用户身份的准确性时才进行后续交易,而在网络金融活动中,只要知道用户的身份信息就能进行账户查询、资金转移,这就为网络黑客、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契机,通过网络技术大量盗取用户信息以及资金,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的网络金融投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黑客攻击风险、网络钓鱼欺骗风险以及木马软件入侵风险。其中,黑客攻击风险主要是指网络黑客借助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挖掘工具进入到他人的电脑系统当中,搜集他人的私密信息,掌握银行账户密码,盗取大量资金。此外,还有一些网络黑客在网站上设置一系列具有诱惑性质的链接,如果用户不慎点入,那么黑客就能快速获取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带来网络金融风险。木马病毒是最常见的网络金融投资风险,如果用户没有及时安装查杀网络病毒,那么就极易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造成较为严重的金融投资风险。网络钓鱼欺骗风险主要是指不法分子通过设置虚假网站,引诱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借机盗取用户信息,盗取用户资金,增加网络安全风险。

3.3虚拟货币威胁

最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网络虚拟货币带来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如何有效提高虚拟货币的支付安全、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然而,由于我国的虚拟货币管理机制仍在不断完善建设当中,要想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于虚拟货币的管理与约束,规范网络金融投资行为,降低网络投资风险,推进我国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

4网络金融投资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

4.1构建完善的网络金融投资体系

网络金融投资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如果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到恶意攻击,用户资金将面临盗取风险。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应不断完善网络运行条件,构建并完善网络金融投资体系,以此确保网络金融的稳定运行,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金融管理信息的维护力度,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实现金融投资的信息一体化,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水平;第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健全市场监管手段,完善市场预警系统,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推进现代社会的有序发展。

4.2加大安全技术研究

安全技术是降低网络金融投资风险的基础保障。因此,在我国金融网络现行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于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大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资金投入,以真正提高网络金融投资活动的安全系数,强化投资者的综合体验。比如说,应借助网络技术对身份证、支票、信用卡、订单等敏感信息进行加密,提高这些信息的保密性,降低网络金融投资风险。同时,我国还应针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交易行情,大力发展网络认证技术,确保投资信息的机密性与完整性,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应完善网络金融投资的电子交易协议,规范网络金融投资交易流程,提高网络金融投资的安全性。

4.3加强隐私信息保护

现阶段,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网络金融投资带来的风险,我国应注重加强网络金融投资的隐私信息保护,以防用户信息的泄露。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限制网络金融投资信息的传播与外泄,保障投资者的信息安全,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体验;第二,倡导人们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于不法分子的惩戒力度,完善用户的信息保护体系,降低网络金融投资风险;第三,引进先进的信息保护技术,提高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规范网络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

4.4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职能

第一,国家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网络金融投资制度,加强投资体系建设,规避网络金融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比如说,加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等。第二,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深化金融机构的制度改革,严格执行网络金融投资的相关条例。第三,细化并调整网络监管条例,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力度,降低网络金融投资风险。第四,创新网络金融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技术,拓展市场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优势,提高网络金融行业的稳定性,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

4.5培养更多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国内市场的发展需求,软硬件设备、金融技术都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对网络金融投资活动带来了一定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大专业网络技术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大隐私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定期举办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完善从事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从事人员的专业能力,强化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提升网络金融投资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网络金融投资活动的风险预防能力,实现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了新时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国民的投资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从而在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苑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建议[J].时代金融,2018(14).

[2]韩宇,胡剑波.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的特有风险及其防范[J].改革与战略,2015(7).

[3]毛华宇.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3).

[4]邓昕.浅析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商,2013(18).

[5]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

网络金融范文6

一、出台背景

作为社交电商领域最耀眼的明星,网络直播营销已占据公众关注C位多年。从2016到2021年,网络直播营销一直屹立时代潮头“乘风破浪”,这固然是因为数年以来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和资本红利已为其积攒了足够势能,而肺炎疫情对人们行为方式的深刻改变更为其点燃了一飞冲天的“二级火箭”。金融网络直播营销也随之水涨船高,不仅参与机构越来越多,活动形式也日益多样,部分金融机构甚至将其定义为线上化、“微服务”主力渠道。确实,相较于传统模式,网络直播营销能够以更小的成本轻松引起关注和热度,其根本创新在于可以实时互动、多维全面地展示产品,识别并抓住具有忠诚度的精准目标人群。同时,借助直播同步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网络直播营销能够更加及时地捕捉用户的即时需求而不存在滞后性的缺陷,主播们在有的放矢地介绍产品及推出优惠活动的同时,还顺带解决了不展现、展现不全面、展现方式不到位等信息不对称难题。然而,尽管网络直播营销的崛起势如破竹,但作为一种营销模式的网络直播却仍处在成长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个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按照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网络直播营销存在着商家及主播资质参差不齐、直播过程中涉嫌存在虚假宣传、平台恶意竞争数据造假以及信任机制不够健全,侵权行为追责困难等诸多问题,为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蒙上了阴影。对于上述现象,之前虽然有《电子商务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等部门规章,但一些重要方面仍缺乏系统、细致的要求。《管理办法》的出台则有望弥补这些缺憾。

二、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共五章三十条,除总则和附则外,还对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针对直播营销平台,《管理办法》对其全面压实主体责任,首先要求平台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营销行为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机制措施;其次强调平台应当依法依规开展安全评估,履行备案手续,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并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对平台提出制定直播营销商品和服务负面目录,建立直播间运营者账号的分级管理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协助消费者维权、协助依法纳税、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等要求。针对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资质门槛,并对其提出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真实、准确、全面地商品或服务信息等行为要求。此外,《管理办法》还对直播营销活动相关广告合规、直播营销场所、互动内容管理、商品服务供应商信息核验、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网络虚拟形象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针对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管理办法》一方面明确了网信办等七部门共同建立健全线索移交、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实施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惩戒。另一方面,《管理办法》还完善了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相衔接的体系化规定,由网信办等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三、如何应对

网络金融范文7

关键词:网络金融;货币政策;影响

网络金融中所产生的货币供给活动的变化是电子货币与网络银行在货币需求上制造的影响而形成,传统的金融活动理解中,主要是央行依据不同的金融工具流动情况来对货币供给量做划分判断,如果金融工具本身有较高的流动性,就会获得更为便利的流通周转效果,变现所需要的成本相对更低,由此提升较强的购买力水平,如果情况相反,则对应的状况也就相反。网络金融环境下,用户通过电子指令就可以完成以往多样性金融工具所需要达到的转化与交易工作,同时成本低,导致原本多样化的货币层次划分更为模糊,网络金融有更强的替代性,传统理念中的货币层次划分也不再有效,因此,对货币政策制定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货币政策执行存在困难。要充分分析当前网络金融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分析新时代金融问题特点,有助于对金融问题有更清晰高效的把控。

一、网络金融的基本情况

网络金融是一种虚拟金融技术,与传统实物金融有较大的差异。通过网络技术来支撑整个网络金融的运行,让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有效的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式。网络金融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传统实体金融的大部分业务内容,通过一个智能软件平台都可以操作金融业务,方便快捷,不需要用户舟车劳顿,也不需要过多的等候排队,所有金融活动业务的操作快速低成本,深受用户的喜欢。从狭义的定义上说网络金融主要集中在网络上的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其他金融业务操作等。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整个金融市场、结构、监管机构与安全方面问题,尤其是后者广义上的内容是支撑起整个狭义网络金融开展的有效基础。网络金融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发展的衍生品,如果没有当前发达的网络技术发展以及成熟的网络技术运用意识,就不会有网络金融的推广与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多年,但是如当下这般普及是近些年的事情。因此,网络金融的发展有待于整个信息技术运用环境的成熟。当人们充分的熟悉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操作,才会愿意接受与信任网络金融的开展。而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明显,这种局面是各大网络平台不断推广的结果,与各平台技术不断研发与成熟密切相关。尤其是主要几家网络公司所具有的社会口碑效应,让网络金融的发展迎来了春天。网络金融之所以定义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在于其与传统的金融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网络金融首先是虚拟性的,所有的操作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并没有实质性的流动。尤其是网络上的电子货币操作知识相关技术处理的结果,并没有实质性的现金流动转化。所有的服务机构也是网络虚拟化的执行,甚至不需要在实体上做面对面的处理。其次,网络业务的操作边界相对模糊,特别是其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体的运作成本,有助于减少业务操作费用,为用户带来更大的实惠,这种状况下会构成对传统银行、保险、证券有关的金融体系一定程度的冲击。其三,会存在网络金融整个环境的开放性,不会在固定在某个地方或者局限空间里,每个人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或者有终端智能社会的条件下操作。尤其是现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网络金融的业务活动可以在手机上轻松的操作,打破了传统时间空间的局限。以往的实体金融服务需要有时间限制,同时要到固定的场所。用户的体验感受不理想。而网络金融业务的办理地点随意,受到的局限更少,服务更为便捷。同时服务中各种细节操作也更为透明化。

二、网络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网络金融下的电子货币所能够产生的流通价值会不断地扩展,虽然看似没有成本,实质上为了维护其安全与流通的便捷性,后台的维护也是有巨大的成本的。总体来说,网络金融中的电子货币可以有助于金融产品的多样化,甚至达到更好的创新鼓励效果。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迅猛,甚至缺乏足够的前车之鉴,因此我国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发展水平。在公开市场业务这种货币政策工具上,网络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多以及流通性、营利性情况相对更高,中间业务更多操作,金融机构所发行的电子货币可以不做准备金的缴纳来达到低效公开市场业务在货币供应量上的影响。电子货币操作的便捷性,可以更好地通过相关平台吸纳市场上的存款,随着产生这样的公开市场业务,这样也会促使央行有更多流动性资产的吸纳,对货币政策构成影响,而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效也会产生变化。网络金融会导致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调节效果受到削弱,已经不再适应整体的金融市场状况。央行在传统的金融环境中会直接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做调节,进而达到金融市场中货币供给量的调控。然而有了网络金融的发展,各种社会中大量资金聚拢在网络金融平台中,市场中的货币供给量甚至随之产生变化,传统银行所影响的货币供给量效果受到了分流。对于投资者以及资金用户而言,网络金融解决了他们实际的资金投资与使用需求,便捷性更高,同时投资的空间大,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传统商业银行的投资活动局限性大,收益小,基础要求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获得感。网络金融则可以很好地避开传统商业银行的弱点,这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做调节,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特点来设计金融产品。同时更好地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来帮助平台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再投资转化。这种网络金融体系,央行暂时无法对其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收取,因为会导致网络金融的利润空间受损,影响网络金融的发展。如果收取法定准备金,如果国外不做该项目收取,就会导致国外相关金融产品获得优势而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对本国金融产品的冲击,影响本国网络金融的发展。此外,当下很多网络金融的开展多属于中间业务的进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关联性更小,因此在这方面做改变的价值不大。商业银行也会因为自身发展所需而调整运营状况,将存贷业务逐步的发展到中间业务与证券方面。如果央行做存款准备金等来做货币供给量的调整,这些操作中商业银行所能扮演的功能也会下降。网络金融对金融资产传统的负债结构产生的变化,同时因为整体网络金融操作的信息透明与低成本,从而也促使其可以成为其向国际化与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所有的信息有更快捷便利的传输,从而强化货币有关的公开市场业务的告示效应,让信贷模式也逐步的多元化,不再陷入单一的商业银行模式状态。这种情况下也促使了当下信贷业务的发展,各种小额贷款的兴盛也展现了当下网络金融发展所阐述的新金融产品发展状况,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这种变化的价值与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地观察,其公开市场业务的好坏也暂且无法下结论,具体的处理还需要看金融机构与央行间的博弈处理,对我国经济前景也会产生一种预期效果。在具体的处理上,社会上对于网络金融有多种的声音,对于这种声音实质上是不同利益方的想法,只能代表部分人,而不能代表全部。要充分收集这些意见,积极让网络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调控适宜市场环境,能够让所有用户有实质的获得感,这样才能促使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要保证网络金融更加多元化、健康化的运用,保证其安全,提升用户实际业务功能的优质体验,让投资用户更有获得感,让社会的金融发展更为平顺,甚至可以让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引领社会的潮流。毕竟我国有庞大的网络金融用户,可以通过大量的用户数据与体验信息的反馈来帮助网络金融快速地发展。在我国,相同的时间内,网络金融的发展速度会远远快于别国,关键点就是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有众多的参与者,基数更大,实验与收益空间也更大,成长的速度相对更快。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把控机遇,合理地制定货币政策,让网络金融导向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三、结束语

网络金融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作为一种新事物,需要有足够的观察空间,给予其空间成长。盲目的硬性介入往往会导致本国金融业发展的动荡。新时期的变化下,网络金融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虽然也有挑战,但是也在不断地成熟完善中。货币政策虽然受到其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是新事物发展中的必经之路。需要充分的了解实际情况,满足市场需求的做好合理的管理,保证网络金融为人们更好的服务,发挥社会引导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萌萌.网络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商,2016(01):205.

[2]张小兰.浅谈网络金融对我国央行职能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皮革,2016,38(22):75.

网络金融范文8

一、新媒体环境下金融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影响

相较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传受互动强、言论观点多元化、内容短平快等特征。金融网络舆情在具备这些一般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是与金融周期关联度高。金融经济运行一般具有周期性特点,金融网络舆情特别是形势舆情,因涉及金融领域,与金融周期紧密相关。形势变化关系到社会公众的预期和信用,金融变量的扩张与收缩会影响金融市场运行,进而容易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出于金融调控和监管的需要,金融政策出台往往与金融周期相伴相生,容易刺激市场敏感神经。一旦金融事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极易引发公众关注和网络舆情。二是一旦失控失序破坏力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兴则经济兴。金融领域与各行各业联系紧密,业务交叉繁复,涉及单家机构、单个区域、单个领域的虚假、负面信息病毒式传播、裹挟式转发,极易形成舆情蔓延,引发社会公众情绪恐慌,导致金融市场整体波动,造成金融资产严重受损,干扰经济健康运行。三是网络扩散影响面大。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关于金融业的网络资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传播,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网络舆情扩散会导致金融网络安全事件隐患加大,比如电子银行挤兑、股票债券暴涨暴跌、金融产品集中抢购与抛售等,都将随着金融产品与服务透过网络平台交易量的增大以及新媒体资讯传播的快速蔓延,而令金融风险呈指数级放大,给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化解带来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更加扁平化和快速化,任何舆情事件发生后,可能仅仅需要数小时阅读量就会破亿。庞大的用户体量导致在舆论发酵后较难快速降低事件热度,再通过民众各自的社交圈传播,将迅速形成舆情危机,产生恶劣影响。具体到金融领域,网络舆情危机对金融政策传导落实、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金融行业声誉管理等均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一,影响金融政策传导落实。预期管理对金融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央行都将完善预期管理放在了重要位置,以使货币政策的意图更好传递到金融市场,防止对政策的扭曲和误解带来新的金融不稳定因素。在金融形势变化尤其是经济下行期,金融领域相关政策发生调整尤其是趋严期,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解读和热议。新媒体时代,全民同时具备“者”和“传播者”双重角色,网上各方声音论调不一,莫衷一是,影响预期引导,给政策的传导和落实造成干扰。加上金融知识普及不足,社会公众对政策缺乏必要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引致政策传导产生时滞,进而影响政策落地的实效。第二,影响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近年来,整体经济承压运行,金融风险隐患持续施压。党的报告要求,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三大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神经敏感,风险燃点较低,类似非法集资跑路、P2P网贷平台违约等风险事件,因为涉及大量投资者与借款人的经济权益,往往是网络舆论追踪的热点。微博即时互动、微信闭环交流、抖音实时更新……新兴媒介形成新型信息传播生态。部分自媒体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强烈情感呼应和观点引导,成倍地放大社会公众的情绪,加剧舆情传播。一些处于关注焦点的潜在金融风险事件,一旦成为网络炒作的话题,极易影响正常的工作节奏,给风险处置和化解工作造成干扰,甚至带来次生风险。第三,影响金融行业声誉管理。一直以来金融行业被视为高薪酬行业,受社会公众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尚未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扩大、社会弱势心态盛行的情况下,金融行业的负面信息极易成为舆论热点。比如贪污腐化、携款潜逃、内部作案等,一旦出现具体案例,如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等,快速成为公众讨论和谴责的热点,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不良影响。此外,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在公开场合的调侃言语,都会被标题党断章取义,拿来作为网络炒作的话题;加上网民“习惯性质疑”“习惯性批判”思维驱使,负面舆情极易给整个行业造成损害,影响行业声誉管理。

二、新媒体环境下应对金融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