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例6篇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分析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具备健康的心理对未来社会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因此心理健康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处在网络社会发展前沿的各高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教育方式正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而大学生作为接受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其目前所面临的网络生活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帮助大学生求知或者学习

网络犹如浩瀚的知识海洋,为大学生展示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引领其遨游,探寻,并不断激励其树立求知的学习理念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网络信息容量之庞大,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等,已日渐成为文化传播活动、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这方神奇的天地引领着大学生不断地去接受新知识,分享新成果,远眺世界,纵观历史,开阔新思路,尝试新领域。他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书本这一唯一的渠道来获取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新知识,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不断发展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最佳途径。

(二)丰富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表现手段的独特性和视听的强烈冲击,激发着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促使其不断丰富自己的个性心理。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创造了越来越逼真的网络环境,色彩绚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和仿真的多媒体画面,渲染了一个神奇无比,其乐无穷的世界,激发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促进了各种网络行为,进而带动时尚的形成。据近几年来国内的调查显示,通信、获取信息、学习、娱乐、交友等是大学生网上行为的主要内容,这些在现实社会里难以全面有效兼顾的行为活动,在逼真的网络社会中得到了充分的认知和享受,正是这种虚拟自由的轻松环境氛围,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的机会,促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世界。

(三)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网络的“虚拟现实”环境和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约束,富有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在校的大学生大多都为独生子女,长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个问题,即缺乏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存在人格分裂的现象。但网络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现象,大学生通过QQ空间、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改善了自己的人际交往。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网上交流变得既方便又轻松,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也会乐于参与其中,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网络为大学生展示了一方美好的数字化天地,丰富、开拓了大学生日益广阔的精神世界,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网络网住了更多的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时尚潮流,另一方面,它也网住了大学生的时间、情感、思维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并在部分大学生心理世界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凸显。具体分析可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容易使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心理障碍。由于网络上丰富的资料、刺激动感的网络游戏、以及扮演虚拟社会成员的成功感觉,无一不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无法抗拒的诱惑力,这种诱惑力往往会导致大学生极度迷恋网络,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具体在行为上表现为极不情愿离开计算机,整天沉溺于网络社会,最终导致了“网络成瘾症”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网络的发展容易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偏差。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一些初次接触网络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网络知识,因而常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往往怀着兴奋与好奇的心理上网,但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使他们与那些熟悉网络知识,操作熟练的同学相比差距较大,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某种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会发展成为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过低的评价自己,缺乏自信。

(三)网络使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降低,容易诱发大学生的破坏欲望。网络的特征之一即隐匿性。由于他们的自控力和责任感都较弱,因此他们在网上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分暴露其长期压抑在心底的需要和欲望。加上当前社会舆论对于网络犯罪案件的大量宣传,使他们认为网络犯罪是一种英雄式的壮举,而不是伤天害理,凶狠残暴的行为,这就使大学生挑战自我的心理极度的膨胀,致使他们大力施展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并把破译别人的密码、进入禁止一般网民进入的社区偷阅机密资料、制造病毒、修改他人网页等等破坏行为看作是一种对自我智力的挑战。许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长期在这种心理环境下生活,会使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激发他们破坏欲,使其走入破坏性的心理误区。

(四)网络使大学生出现人格异常。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多重人格障碍。由于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扮演着与自己的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迥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角色,拥有多个网名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扮演多种角色的冲突,容易使他们产生角色认同错误,诱发心理危机,出现多重人格障碍。二是人格异化。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对自己的言行无需负责,因而,他们往往会散布一些虚假、不负责任的信息,对别人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等一些反常的极端事件,同时网络游戏大部分都充斥着战争、暴利、凶杀等血腥内容,长期痴迷于此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人格异常,表现为冷漠、无情、自私,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

针对以上问题,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打造绿色校园网站,同时加强与社会联系,逐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标志性的革命成果,是通过当下的科技手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不仅创造了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更创造了现代化的教育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正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创新,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网络文化凭借着丰富而又全面快速的文化信息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网络文化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衍生并传播着一些负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诱导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文化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也有着很高的覆盖面,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信息,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最前卫的文化思想,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改良变迁,从而使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的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转变为互补与补充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动力。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快速更新与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其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单纯的图片、声音完美的结合,构造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让高校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精彩而完美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大学生群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主体。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凭借着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引导着高校学生,这让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无可比拟。

(二)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它不但为高校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带来了沟通上的方便,由此出发,介于网络文化的交互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网络文化的隐蔽性和开放性往往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坦率的去吐露真心,将自己的见解、情感以及诉求真实而有力的吐槽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及了解学生的这些诉求,借助网络工具进行交流引导,在沟通中鼓励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有针对性的对那些消极而悲观的思想状况进行疏导,及时了解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关心的问题,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实时性和高效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高校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网络文化的发展丰富了高校学生与外界联系沟通的路径,是校园文化变得更加有趣充实,而网络世界的绚烂多彩极大地诱惑着高校学子的好奇心,这种无拘无束的网络文化满足着高校学子的各种兴趣和爱好。从而导致传统校园主流文化的内容和传承的载体受到极大地冲击,加之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掺合,使得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受到从未有过的威胁。因此,高校学子对网络文化的支持与参与同网络文化对高校学子思想政治状况形成冲突,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观念、行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挑战。网络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时空概念,让传统意义中空间和时间所涵盖的文化、经济、政治概念发生转变与偏移。西方意识形态与西方社会价值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极大地冲击,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德育观念产生极大地影响。导致高校学子在思想观念上有所懈怠,以及在道德观念上和行为规范上产生懈怠。同时,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差别,让高校学子沉溺于网络文化,而网络文化中不健康思想的趁机而入,让缺乏自律性的学子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冲击,从而导致高校学子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下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极大的挑战。

三、加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

(一)从思想上疏导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想活跃,有着较强接受力的群体,对社会新事物、新思想充满着好奇心。随着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发展带动了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凭借着各种媒介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从根源上认识到新时代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信息化与现代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让高校学子从思想上去认识区分网络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学会如何汲取网络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也要学会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探索和学习。

(二)借助网络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网络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探索发现适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授课方式方法,让高校学子在不排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汲取现代网络文化,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把新时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网络文化推广到高校学生群体中去,从而有效的减少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被网络文化阵地侵占或者取代的危险。

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网络文化的丰富性与实时性对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网络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加强对大学生正面思想的引导与构建新时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既有着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许多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主动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富有成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晓军,梁玲. 试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04:438-440.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3

>> 中国转型期的网络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学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浅析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学阅读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浅议如何完善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情感宣泄方式的影响 谈网络文学对大学生审美的负面冲击 低品位网络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和解决思路研究 网络文学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困境 浅论网络文学的道德作用 浅谈网络文学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对中学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学阅读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及其对策 道德榜样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网络文学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调查 我对“网络文学”的质疑 网络舆论危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论危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v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版,p199.

【参考文献】

[1]董胜.论网络文化视野中的穿越小说[D].苏州大学,2010.

[2]景志萍.论网络文学的通俗化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雷艳林.网络文学的怪诞特征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1.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途径

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交流以及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众多的网络群体中,大学生群体可以称作网络的主力军,向来对新鲜事物敏感又易于接受的大学生对其钟爱有加,一旦“触网”、便迅速与之融为一体。[1]他们长期泡在QQ、微信、微博之中,广泛活跃于各大网站、论坛、贴吧和QQ群等虚拟空间。可以说,网络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迷恋网络而退学、沉迷网络游戏而花费大量金钱的大学生不乏其数,甚至产生了长期上网猝死等惨痛悲剧。

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要针对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特点,尤其是掌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网络心理状态和网络健康状况,同时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辅导,开拓网络思想教育平台等新方式,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实现趋利避害的目的,并且实现探索高校思想教育新方法,开辟高校思想教育的新阵地的要求。

1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的影响因素

正如前文所言,网络是双刃剑,分析和掌握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提出解决办法的前提条件。

1.1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网络上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相互交汇,社会经历较少的大学生中很难进行价值评判,很容易进行效仿。现如今诸如“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炫富主义等思想充斥网络,对尚未成型的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改变。因此我们要重视加强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

1.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虚拟身份进行社会活动,让自己隐蔽起来,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可以促进害羞或者不善于交际的学生顺利开展沟通和交流,但是也造成了网络主题的不确定性和监督的困难,对大学生生活和交流带来不利影响。比如,网络获取信息的便捷性让大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传统渠道的交流,压缩人与人之间交流见面的次数,沉迷网络天地,逐步固步自封,回到现实社会就会产生交流障碍。这种障碍的延续就会对大学生个性产生影响,导致孤僻、抑郁等问题。因此,在面对网络便捷性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及时消除心理障碍也是加强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1.3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本身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难满足网络时代的要求。网络的出现,对思想教育方式也产生了挑战,大学生对说教式的教育产生了厌倦,传统灌输教育不仅很难被学生轻易接受,甚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2]现代教育更讲求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平等性,思想教育尤为如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要通过网络实现平等交流和沟通,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队伍也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加强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学习,以便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水平。

2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途径能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要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带动引领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和自觉性,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观念教育、心理辅导和自控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省思,自主认识到在网络时代里如何辨析优劣、如何将网络资源最大化地为已服务。

2.1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网络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知识。这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果网络技能水平不如学生,便不能很好地对网络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在网络中受到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技能水平,建立既有较高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力,又能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教育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要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能进行考察,甚至纳入职称的评比,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促进他们学习网络、了解网络、合理利用网络,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适应网络发展趋势,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2.2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这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有因交际障碍产生的孤独症、抑郁症,也有自我控制力差导致的沉迷和人格的分裂,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首先是从理论上,结合中国大学生现状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区域网络心理状况研究,尤其是加强独生子女网络心理健康分析,挖掘与国情、省情、校情符合的因素,这样才能从大学生心理实际出发,研究强化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然后是从对象上,要注意对不同心理问题的研究,对不同状态下的原因进行分析,由共性到个性才能深入发掘出具体特点和原因,为思想教育提供具体的指导。最后是要从方式方法上,要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提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网络化水平,可以实行网络调查、网上对话等,既符合网络特点又能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手段,提高研究数据和实例的可靠性。

2.3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活动,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平台。这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平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结合的有效手段。“解铃还须系铃人”,网络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思想健康产生影响,必须要积极应对,开展网络思想教育活动,打造成为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一是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这个网站可以不以思想教育为名,但要适应大学生需要,吸引大学生眼球,通过开展推广活动,让他们感兴趣,才能收到实效。二是要开展网络思想教育活动,比如就网络心理健康开辟交流论坛,开展网络心理讲座等活动,宣传正确的网络观念,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和交流时间。三是要注重网络和现实的结合,要及时通过网络发现学生问题,及时通过线上的交流及时进行师生互动,严重的要通过线下一对一的交流开展心理疏导活动,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苗头,及时发现并进行解决。要重视网络讲座和现实思想教育的结合,在日常教育中也要让大学生了解沉迷网络会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2.4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努力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这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思想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大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教育的目标也是通过外在作用进行辅助,实现自我管控、自我防范、自我提升。因此,要把教师疏导和大学生自我管控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水平。大学生进行自我网络心理健康调适是其主动的行为,也是防范的动力来源。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模式的工作理念,变说教、灌输为引导、疏导,通过对网络利害关系的阐述,调动他们自我控制的积极性,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调适中来,潜移默化地改变思想观念。思想教育工作者还要通过各种心理调适活动和发动学校心理健康社团力量,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变教师约束为主的思想教育模式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

2.5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充分发挥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力量。这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思想与道德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没有健康的思想观念会影响道德观念的形成,同样没有良好的人格素养,势必会影响平时遇事时的思考。因此,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是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文明发帖、文明交流,不要动不动就在网络上进行漫骂;要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要对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予以抵制;要引导大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不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3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5

在信息化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网络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习惯上被定义为“第四媒体”。网络自产生以来,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自然是巨大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受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013年1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从网民年龄结构分析,网民中2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0.4%,年龄为10~19岁的网民占到24.0%,学生占整体网民的25.1%,如图1-1。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而走在网络时代前沿的无疑是当代大学生。当前,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和深刻的影响。如何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正确引导大学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网络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从网络的特征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多元性、虚拟性以及内容的广阔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来说,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大学生扩大了感知事物的范围,扩宽了大学生学习的渠道和范围,同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形成误导。

图1-1网民职业结构图

(一)校园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有害影响

1.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匿名性致使大学生道德价值混乱,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薄弱、行为偏颇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可以让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大的放纵和随心所欲。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行为失控,出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另一方面,他们一旦在网络上受挫,就会认识到网络虚假的一面,无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总是对信息持怀疑态度,久而久之这种怀疑的态度形成习惯带到现实生活中,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多疑和不信任的偏执性人格障碍,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薄弱、行为偏颇。

2.网络文化的多元性、虚拟性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的虚拟性和多元性让许多虚假信息和不负责任的宣传在网上泛滥。在互联网中流传的网络文化中,不仅有宣传真、善、美的,也有鼓吹假、丑、恶的;不仅有赞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也有为资本主义歌功颂德的;不仅有宣传集体主义的,还有赞扬极端个人主义的。而当代大学生一般都处在青年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完全成熟,正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阶段。互联网上错综复杂的网络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再加上我们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阅历浅薄,也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在思想上极易迷失方向,不利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校园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有益影响

1.网络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网格既有利于大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又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既能激发其创造潜力,又能激活现代学生的思想,网络让大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增加了信息量。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对象的无限性等特点有利于大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助,宣泄不良情绪。在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在向网友倾诉的同时,也能得到网友的关心和安慰,获得心理支持,或找到同病相怜的人互相安慰,达到舒缓心理压力的目的。这种匿名的交往方式可使大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

2.网络传播新闻的快速及时性,有利于大学生发现社会的真、善、美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了,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的事迹很多都先来源于网络,网络让我们最先看到和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网络报道的感人事迹冲击着人们的良知,影响着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和个人的行为自主性都比较突出的网络大环境之中,这一时期他们的人格结构尚不完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铸造的,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各种不良表现和倾向,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避免或消除负面影响。

1.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坚持进行先进典型、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抓住网络宣传快速及时性,坚持进行先进典、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78%的学生认为在网上看见先进典型广事迹对自己有影响和触动。

2.不断丰富优秀的网络文化,用健康的网站来吸引当代大学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尽快学习和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建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上宣传那些健康的、积极的网络文化。宣传的材料应该图文并茂,多选取那些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选取那些大学四喜闻乐见的素材,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以此来达到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目的。

3.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建立健康、专业的校园网络平台。大学校园应建一个满足大部分学生日常上网需要的校园网吧,建立健康、专业、能发挥网络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的校园网络平台。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双,又约束了学生,防止他们在社会上的黑网吧受不良影响。

4.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查,让大学生远离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这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发展颇为不利。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在技术上采取相关手段,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各种信息的源头加以审查,对于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信息我们应该加以宣传和鼓励,对于那种宣传暴力、色情、虚假的信息和鼓吹资本主义的信息坚决予以封杀,绝不让这些信息进入互联网,同时要查清这些垃圾信息的者并严格依法处置相关人员。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教学管理

如今,互联网正在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大学生是互联网中较为活跃的群体。发达的网络使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沟通交流的途径变得更加顺畅和便捷,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等一些行为习惯发生了有别于过往的变化。对此,各大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进一步改进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1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影响

1.1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互联网的诞生,使各种信息和资源的搜索变得更加便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搜到许多教育资源,各种网络授课视频、课件、数字图书馆层出不穷,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途径。例如,学习论坛可以使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完善的搜索引擎可以使学生获取所需的信息。又如,与传统的在图书馆翻阅大堆资料相比,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便捷的找到所需信息,也不必事事咨询教师,通过自学就能解决许多问题。这逐渐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从被动学习逐渐变成自主学习。

1.2网络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过去,高校的教师通常在下课之后就会离开,缺乏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间和空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QQ、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兴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沟通,一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较为便利的获得教师的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布置作业。通过互联网的沟通,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强师生沟通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学生不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网上寻找答案的现象。

1.3网络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内容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课题的研究现状,提高研究效率,受此影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亟待创新。另外,互联网能够为大学生的研究课题提供多方位的参考,使学生的学习研究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大学生的研究内容,实现创新教育。

1.4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更加便利。特别是,网络使校园和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不再是文明的“孤岛”,通过网络的沟通,学生可以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或者通过投简历的方式使企业迅速找到学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充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只要有网络就能实现在线办公,免去了奔波环节,提高了实践的效率。以上探讨的都是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否认,网络还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大学生沉溺在网络休闲之中,这些娱乐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不利益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大学生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加之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心智不成熟,自控力较差,很容易过分陷入网络之中,无法自拔。因网络打游戏、聊天引起的逃课、挂科等现象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

2网络时代优化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2.1政府的主导

网络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要善于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和降低消极影响。特别是,网络上的内容多而杂乱,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所吸引,因此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文明上网,抑制网络不正之风。在网络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网游、手游,它们会使许多大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占用大学生的精力。当然,游戏娱乐产业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但政府在娱乐产业发展中,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有电脑,也能上网,他们将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打游戏上,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政府应高度重视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规范企业的行为。但关于游戏的管理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出台关于网络游戏的管理制度,使大学生的网游时间设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政府应鼓励各大互联网企业考虑大学生的创新教育需求,一方面提高企业的效益,抓住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2学校的管理

高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在网络管理这一部分,许多高校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对打游戏逃课的学生缺乏制约机制。例如,在技术约束上,高校可以尝试从技术上利用端口控制等,实现定时开放部分网络游戏。另外,为了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学校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资金补助,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3企业的配合

在政府的支持下,许多企业的游戏产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时间很长,就需要互联网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限制学生上网打游戏的时间。一旦政府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就需要按照要求执行,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这种方式并不会限制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相反企业还可以结合时下现状,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络实践平台。

2.4教师的引导

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授知识,而答疑环节则需要大学生自己来完成。网络时代,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的便利优势,引导大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查找资料,独立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5学生的实践

大学生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一切外部的管理和引导必须有学生自身的配合才能取得效果。大学生要培养自控力,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避免深陷其中。其可以通过一些益智类游戏来调整心态,但不能过分沉迷其中。还要充分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找到相关资源,学会利用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找到想要的答案,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若要真正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就需要避免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网络的优势开展教学管理,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以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互联网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铮.浅谈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1(8).

[2]梁博.浅谈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陈秉朴.浅谈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3).

[4]梅晓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5]王姗姗.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科教导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