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探究(6篇)

现代信息技术探究(6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模拟演示

通过进行课堂模拟演示,实现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初中数学有部分理论知识,单靠纯文字的描述,不能保证每位学生的脑海中都能出现正确的想象画面。我们无法通过肉眼去检查是否在听完教师用文字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描述之后,每个学生在脑海都能呈现出正确的画面。通过电脑,教师可以把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模拟演示,生动的画面以及灵活的操作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知,快速获取知识。例如,在教《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课堂上给学生出了一道判断题:“角度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长短有关,成正比关系。”很多学生都觉得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利用电脑屏幕给学生进行不同角度,或者同一角度,边长不一样的角,然后通过图形的平移,发现两个角的边长不一样,平移之后是可以完全重叠在一起的,由此证明角度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无关。教师可以把一个原始角度,保持边长不变的情况下,使其夹角度数慢慢变大,让学生了解真正影响角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实现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及提示请示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出练习题,学生先在座位上作解答,再叫几位学生上黑板写出自己的解答过程。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实现人机交互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习题软件进行辅助,提前设置好题目,再让学生在软件上进行自主答题,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这样的教学方式,即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感觉在玩游戏闯关,而不是做练习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一些条件没有那么好的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PPT来实现另外一种形式的人机交互。比如,在学元一次方程后,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相遇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动画或者童话故事制作PPT,让每张PPT画面都隐藏着一个相关的知识点,在了解动画故事或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一步步导出知识,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现高效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知识点的讲授还是习题的讲解,教师都离不开黑板。板书比较费时,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板书速度不够快,则会拖慢教学进度。初中数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来可以节约时间,二来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单,从而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时,学生刚刚接触函数,如果直接说:“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学生会觉得函数的概念很抽象,无法理解y有唯一值与x对应是怎么回事。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同时展示几个生活实例,比如:三峡大坝的书库存水量和水深的记录表;当地2天前从凌晨0点到下午18点的温度曲线图;中国海军在东海进行实弹演习的一次数据,一枚炮弹发射后,炮弹距地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表格。让学生在这些实例中,理解到x和y的对应关系,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概念的模糊不清现象。

四、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更快捷、简单、高效。要记住,每个事物都有好有坏,对于信息技术,我们要懂得巧用,切记不能滥用,也不能过于依赖。课堂模拟演示不能完全取代学生的实践活动,也要适当使用,在学生有能力从事的实践活动,教师应优先考虑让学生进行实践,如果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再考虑模拟演示。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好好思考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借助信息技术挖掘出更多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完善教学中的问题,实现现代化教学高效方式。

作者:陈华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浅析

1引言

义务教育是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是无偿的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教育事业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深刻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义务教育均衡工作上来,研究者也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研究。目前,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均衡中的应用,理论依据不还够充分,需要研究者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拓展理论研究的视野。

2现代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人们的交流工具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早期的文明社会和农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往往传播速度较慢。随着人类逐步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印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快速传播。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促使人类文明高速发展。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义务教育发展起到三方面的影响。

2.1作为生产力的信息工具

信息技术是继物质、能量之后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和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社会及信息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信息社会对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教育系统变革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思维。

2.2作为社会变革的力量之源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理论中提到,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综合。在人类社会中,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就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资源,人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可以作为一门先进的改革工具,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们社会的飞跃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开始纷纷出现,并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开始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迅速地提升了各领域的社会生产劳动率,对各领域的生产活动影响是空前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开始了。不过,信息技术被人们所认识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70年以后,“信息社会”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被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提出来,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概念界定。1973年,“后工业化社会”理论被美国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研究分析中提出。1980年,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专著《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社会已经开始进行新的变革,把这一次变革称之为“第三次浪潮”。1980年,西蒙•诺拉和阿兰•孟克向法国政府提交了关于国家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对信息化参与社会组织模式、社会信息化政策和社会构成等基础政策进行了信息的诠释。1982年,约翰•奈斯比特总结了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信息化社会”即将到来,必将取代“工业社会”。从此之后,“信息社会”这一概念开始被人们多认识,并成为对未来社会形态的统一术语。

2.3作为新的生存方式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传统的生活方式以物质为基础,新的生存方式以数字为基础,把这种模式称之为数字化生存。1995年,美国社会学尼葛洛庞帝在其专著《数字化生存》中提出了“数字化生存”这一信息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概念界定。数字化生存是一种虚拟而又客观存在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突破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客观形态。“数字化”突破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并让人们对时间和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并能够有效地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数字化生存方式产生的意义很多。首先,数字化生存作为人们开展生产、进行生活的生存方式,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次,数字化生存,也是看不到和摸不着的虚拟存在,这种虚拟存在中,人们职能看到存在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因此,人们把这种社会形态称之为虚拟社会或者网络社会。最后,现实与虚拟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人们只能想象的东西变为了现实,并让人们在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得到福利,并且能够提高生活的品质和质量。人们也能从这种社会形态中,提高自身的生存本领。只有能够适应新的生存方式的人,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足,并得到较大而又长久的发展。

3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机制

作为现代社会核心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具有变革教育的革命性力量,然而信息技术如何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规划的问题。“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这一问题必然要从信息技术的作用及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其核心机制必然与信息技术的特点高度相关。

3.1基于虚拟和可复制资源的补偿与转移机制

义务教育的“均衡”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均衡。义务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有多个,义务教育的均衡应该是多个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平衡”与“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教育资源的相对平均分配,其中包括了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分配。其中涉及到的主体包括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其中,主体是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快速的适应和改造社会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的路径是多样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限制了主体的作用发挥,从而阻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对相关的主体进行了行为规范。首先,国务院和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是该项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主体。其次,义务教育法的重点在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落后地区的办学条件,缩小东、中和西部之间的学校差异。最后,重点保障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等对象,并鼓励发达地区帮扶落后地区。另外,《义务教育法》还规定了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该地区的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为该地区的义务工作开展承担责任。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资源的分配和监督角色。国家正在大力地开展义务教育资源的监测,并且实现了网络同步,这样可实现资源的补偿和转移。

3.2基于虚拟时空的快速延伸的资源共享机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享,在于主客体之间的资源平衡。义务教育均衡需要主体间的资源流动,并实现资源的共享。每个主体均有价值的资源,为了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可以相互学习,促使资源的最优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学校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认为如今的世界在人们的眼里已经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在逐渐地变小。“地球村”的概念应该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传统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将越来越密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已经突破了界限,可以不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同步、异步和共享。丹尼尔•贝尔在其专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认为,世界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国家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人们可以先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平等交流。从现代技术的角度来看,网络用户不再是一个个不同客观存在的人,而是转换为信息终端的网点。时间和空间已经被压缩,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需要的成本大大降低,而只需要数据流量即可解决。资源的存储方式也得到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书籍或者印刷品等,而是用过数据转化的可以直接传输和下载的电子文件。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资源的快速延伸和共享。

3.3基于虚拟和延伸和学习工具的创新机制

义务教育应该存在着两种状态,“均衡”和“发展”。“均衡”不是最终目的,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义务教育工作不能停步不前,必须不断的更新和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保障其长久发展的创新机制。据资料统计,人类近30年的科学成果占有史以来的科学成果重量的90%,当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分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英国的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在其研究成果中也得到了相似的成果:人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在19世纪50年代涨了一倍,20世纪初每10年涨一倍,20世纪70年代每5年涨一倍,最近10年每3年涨一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的思潮已经涵盖了所有领域,义务教育发展已改怎样面对这一创新思潮。当然,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都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解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并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教育问题。我国政府在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理,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和师生互动等变革。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创新重要动力,是保障义务教育创新工作的重要手段。

4结语

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得到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最重要的机制:第一,基于虚拟和可复制资源的补偿与转移;第二,基于虚拟和快速延伸的资源共享机制;第三,基于虚拟时空的延伸和学习工具的创新。这三项机制可以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刘云 苟琳 单位:四川省达州中学 四川省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探索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缓解高校场地、器材的不足的问题

据统计,2014年在校大学生人数2468万,高校在连续扩招的形式下已出现体育教学训练场地、器材等资源的不足的现象。提高学校现有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挖掘新的体育课程资源,将是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发的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有助于缓解体育教学硬件的不足。

(二)弥补体育理论、体育文化素养的缺失

体育的生活性与实践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目前的体育教学,有两种现象:一是过分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是脱离育人核心价值,忽略学生真实的体验,实则虚化了体育文化育人。在这样两种情况下,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都将难以养成。体育文化育人是当今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这是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其自身特点,以及高校体育的特定功能与地位而决定的。调查显示,有87.3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注重于专项技能学习及素质练习,而忽视文化学科教育、生活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53.7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理论内容实际学习学时数少于国家标准,缺乏社会适应类、运动处方、运动营养等对“终身”体育理念养成有促进作用的内容。实际上,高校体育既是中小学体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续、拓展,又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阶段,因而,高校体育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来提升人文素养。

(三)使体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加多样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体现有: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电子板书基本代替手写板书;现代体育教育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程学习系统、考试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计费管理系统、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体质监测系统、运动技术评价系统等);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课程;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途径

(一)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得生动、新颖、多元化,将图像、文字、声音、影像进行融合,可以对“最佳运动”的全工程进行形象、直观、准确地展现。例如,教学的视频以及一些PPT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前,信息技术都是通过教师进行传授的。现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可以更为方便地创造一种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不断提炼个人理解的学习环境。现在大学里基本上是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移动终端,支持随时学习、实时沟通、方便互动。在这里,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打开通向学习的更大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各类教学、比赛的影像资料,以及连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建议的老师和专家们。

(二)形成关注体育教学核心价值提升的整合方式

整合、统合、融合是当今教育中的基本教育形式,它们都追求整合的教育思想。整合教学是基于整合教育思想提出的,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练习活动中创造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以此改变体育课程中练习内容单一性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过程中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习体育,在交往合作中学习体育。这样的整合是以人为中心的整合,使大家学习体育的过程成为真实的生活、真实生命体验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得到整体提升,精神的提高也很明显。

(三)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时代信息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融合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此外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复杂的技术动作,可通过让学生观看网络视频资料等加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有益于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有效融合,从而改变体育的教学方式。第一,对教学的时空观念进行转变。学习的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也可利用课外场所进行教学,例如图书馆、校园等。学习的时间,要转变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第二,将现代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第三,将现代信息技术从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课外作业进行布置,使学生积极主动利用网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

三、实践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校体育课程融合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这就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是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力保障。提升教师的素养有以下三个渠道:一是邀请本校的信息技术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技术培训,降低成本,提高培训效率;二是派送体育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等组织的校外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更多的前沿专业信息技术;三是利用网络促使教师自主学习,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另外,还要对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进行培养,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提高整个体育教师队伍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的水平。

(二)加强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软、硬件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学软件和硬件的支持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校园中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硬件设备不仅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更是发展现代体育教育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加强建设先进的体育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例如,畅通体育教学场地的无线网络,为体育教师配备多媒体设备和电脑、建立个人的网络体育教学课程、拥有比较固定的多媒体教室等。此外,还要加强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建设,如购置专门的体育软件、建设体育网络课程等。加强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硬软件设施,这必将坚实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整合基础。

(三)选择适宜的体育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

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可以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但并不是所有的整合都会达到最优的效果。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要遵循以下三点:第一,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的整合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目标为方向。第二,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运动兴趣为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完成教学目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恰当的融合,突出本校特色。

(四)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整合能够改变体育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常识方面,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学习,了解和掌握套路动作中复杂的技术动作,可利用网络视频教学材料等方法来完成。目前各高校已建立了完善的网络、网站设备,有利地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效整合。在转变学习方式方面,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第一,开拓体育教学的场所。在学习场所上,可以在图书馆、家中等场所进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教材、电视媒体,还可以利用高校网络课程来学习体育知识。在学习时间上,要转变学校体育的现状,努力建立终身体育的学习观念。第二,转变学生的学习工具,使现代信息技术不再是学习的对象,最大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现代信息技术不再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

四、总结

通过调查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发现问题,提出了整合对策和方法,使体育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有效整合,这两者之间的整合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灵活运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作用。在强调信息技术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坚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可有利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邓永兴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有效整合分析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将电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对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类传感信号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应用的动能技术。该项技术包含了多项内容,例如,ERP、GPS和RFID等,同时也包含了感测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较常见的有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整合的重要性

在信息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色。美术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成为了教育活动开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拓展美术教育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还可以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迅速搜集到教学所需的各类素材和作品,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全方位的向学生展示,进而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整合工作,是信息时代美术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

三、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有效整合的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整合效果呢?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为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资源,使美术教育更富有灵活性。在当前美术教育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更加逼真的素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将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课堂的内容进行扩展,通过对世界各类优秀美术作品的搜集与讲解,提高学生的借鉴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成为了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美术教学课堂可以将全世界的著名美术作品汇集起来,在拓宽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美术视野,进而将教育目标顺利实现。与传统的美术教育手段相比,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为教学方法的更新提供充足条件。在过去的时间里,美术教学方法大多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甚至有些时候学生要反复练习一项内容,整个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美术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片、文字、影像等有效结合起来,声形并茂的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进而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创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促进美术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促进美术与生活的有效融合也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有效整合的途径之一。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一旦艺术脱离了生活,那么就会失去其本身的灵性和感染力。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美术教育活动不能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完成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作品的可观赏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作品的艺术力和感染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视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高美术教育效果,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完善,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未来的时间里,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完成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以此来切实提高美术教育的整体效果。

作者:周鑫鞠 单位: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现状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部于2007年9月26日公布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扩招以来,学生入学高考成绩连年下降,新生入学的英语基础从曾经的参差不齐到如今的普遍较差。笔者所就职的学校,一向以英语教育为特色,在英语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上屡获佳绩,几乎年年囊括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一等奖奖项。但近年来,生源质量急速下滑,英语专业甚至一半以上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未能达到及格线,其他非英语专业的新生,高考英语成绩更是低之又低。更糟糕的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几乎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常态,公共英语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强调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之前的“四六级”改革和现在《教学要求》的提出是一脉相承。高职学生普遍听说能力较弱,学了多年的英语仍保持着高中时代“哑巴英语”和“应试英语”的状态,这其实也是很多大学生心头共同的“痛”。根据本课题组调查,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基本采取大班授课模式,大部分教学班规模几乎都在40人以上,口语教学基本无法进行,造成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学生“有听无说”的现象,极不利于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实用英语水平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建达认为,提高对听说能力的要求是必然的,因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根本没法与人交往。但他也指出,“毕竟每个同学的英语水平有差别。……广外采取的办法是‘分级教学’,……我们也在摸索,学生上专业课是一个班,上英语课又是另一个班,有时候还是不太好安排。……而网络教学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时间上也比较灵活。”多媒体设备通过电子课件的形式将听、说、读、写糅合在一起,汇集多种素材(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信息量大,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扩展了教学和学习的空间,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如果运用得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每年都能吸引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踊跃参与。如今,用电脑、软件、光盘等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学英语在大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通过电脑查询单词、用英语光盘学习课文、利用在线词典(如Google、有道、金山词霸等)进行在线翻译等。高职高专院校普遍也都安装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70后及80后的英语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也较娴熟,很多高职院校也对广大英语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看似情况良好。但是,完善教学手段最重要的还在于人,即教师和学生。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全新的体验,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更需要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则需要掌握外语学习中常用的计算机技术,并熟悉计算机的应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迅速搜索到合适的学习资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软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也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因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及学习能力较本科生而言确实稍显薄弱,容易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迷失方向。

四、对信息技术环境中公共英语教学的反思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既需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也需反思信息技术与公共英语整合的不足,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经调查研究,本课题组认为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1、信息多元化与教学内容过滤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学生置于大量的片段知识海洋中,当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涌向学生时,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筛选网络信息、控制知识容量。教师对教学内容也要精心挑选、科学控制,过滤对教学不利的信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公共英语教师在这方面还需做深入研究。

2、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模式

尽管现代媒体促进了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在大力开展现代信息化教学改革之时,我们更应该冷静对待传统教学模式及其作用,不能走入“技术至上论”,不能一味地依靠现代化多媒体完成所有教学过程,如果滥用多媒体资源(比如大量的运用动画),从表面上看,学生好像兴趣很浓,事实上,因为无意注意增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干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训练,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遴选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传统教学媒体或现代的多媒体技术。

3、多媒体教学容易淡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

电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模拟教师的教学行为,完成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当学生跟着计算机被动学习时,听课就变成了看课,尤其在多媒体教室,由于每个座位都有格子隔开,会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减少,同时也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障碍,这一弊端在英语口语练习时显得更为突出。英语本质上是用于交流的工具,人机对话不可能替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想对教学效果实施更高效的控制,必须把学生集中在有限的空间进行模拟实战训练。

4、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以启发思维为核心

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时,很大一部分教学软件仅是简单展示课本上的语篇或对话材料,并将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软件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建议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以促进学生动脑开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课文的重点内容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问题,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有着很好的助益作用,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通过本课题组一年多以来的调查采访,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代信息化改革还正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一套统一规范且系统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仍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与理性思考。如何冲破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瓶颈,真正体现高职英语的实用性和适度性,必须通过严谨、细致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创新和摸索,逐步把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刘海燕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第六篇: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探索

1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需求变化

1.1信息经济时代引发了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企业微观环境)的变迁

信息经济时代对社会经济(包括企业微观)环境的变迁主要表现在:

(1)市场高度开放、市场全球化,资本市场高度发展。

信息经济时代的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中的现代企业已成为一个自我约束、自我适应、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经济自助型组织,市场已成为企业真正的导航器;经济活动也已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而成为跨地域甚至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同时,市场交易项目日益繁多,包括智力、信息等在内的几乎一切项目都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通过网络的连接,整个世界的资本市场已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筹资者将不仅面对国内的资本市场,而且还可以从广大的国际资本市场中选择融资者。随着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金融创新手段不断翻新,衍生金融以(期权、远期、掉期、互换等)层出不穷,不但为企业跨国界筹资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也为企业夫避某种金融风险提供了可能。信息经济时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一步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化趋势。

(2)市场需求趋于多元化,市场高度细分化。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其一,当今,“流行”现象已难持久,“差别化欲望”已明显取代“同化欲望”,人们更趋向于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这种“个性化”的浪潮必将导致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其二,需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以不断设计出性能、款式独特的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差别化欲望”,从而引起市场的细分化。可见,信息经济时代的市场是一个需求多元化已高度细分化的市场。

(3)经济风险进一步扩大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和技术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企业产品和设备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面临着随时被市场淘汰的可能;二是随着资本流动化趋势的加快,企业与银行传统的密切关系发生动摇,并开始独立地进入金融市场,面对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创新金融工具,企业的融投资环境进一步复杂化,风险进一步加大;三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企业带来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同时也使企业更充分地暴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四是在信息经济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了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经济信息已不再是少数人拥有的“秘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及时、准确地收集到所需的信息,在这种条件下,获得良好经济机会的竞争将空前激烈,不仅经济机会从发现到被利用的时间缩短,而且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某次竞争优势,可能会立即引发大批竞争者的涌入而立即丧失;五是,由于信息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或服务的更新换代周期将进一步缩短,现有产品很快就有可能会被质量、性能更优越的产品所取代,从而使企业所占有的经济机会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抢走了,这就导致了企业已占有的经济机会的有效期的进一步缩短。

(4)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在信息经济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企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模式的一系列变革,许多新的生产方式应运而生,例如柔性生产(如FMS或CIMS)、敏捷制造(IMS)、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适时化生产(JIT)、敏捷制造(AM)等,从而实现了对企业生产、设计、制造、销售和管理的全方位优化,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共行、敏捷、智能和虚拟等特征,从而增强了生产的柔性、敏捷性、适应性,达到精简、灵活、高效,因而大大加强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5)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革。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所广泛采用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严格的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生产的复杂和分工的细致化,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中间管理层变得越来越庞大,这不但造成了组织运行成本的不断增加,而且由于信息处理手段落后,导致组织的应变能力较差,还易造成信息的后遗漏和失真。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交流可以直接进行,中间管理层的许多职能将为企业的信息系统所取代,从而使得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大大降低,企业的组织结构正经历着一场“横向网状革命”。

(6)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发生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生产经营方面,企业的更多精力将被投放在人员培训、研究和开发、市场调查、计划、设计、广告营销、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管理、内部沟通协调等信息活动上。这些信息活动在企业产品价值中所占比重大增,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将由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向信息技术密集型转变;②注重对企业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企业创新能力、品牌等)的管理。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价值是极为重要和显而易见的,它既可以成为有形资产增值的杠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提高和放大有形资产的作用,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战略等手段将无形资产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并起到有形资产所起不到的作用,因而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都将特别注重对其自身无形资产的管理。

1.2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变化

历史见证,会计演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种种迹象表明,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数据决不是包袱而是企业宝贵的战略资产。

2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从介质上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以及可理解性呈现出电子化特质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收集、生产和披露的过程由纸质发展到磁介质,直至电子介质的新型载体,这是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运用的必然结果。会计信息在介质上的电子化特质为会计的两个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方面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

(1)容量大。

从目前上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所提供的在线报告来看,完整的在线报告一般都在1兆字节以上,相当于10~15个报纸版面,且网络财务所占物理空间很小,1兆字节只相当于一个3英寸软盘的容量。因此,在线报告在某种意义上是突破了书面报告所含财务信息数量上的局限性。由于在线报告,同一个数据可以被不同使用者以不同的方式引用,但是它却可以只存贮一次,这就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冗余度。再者,由于在“超文本”中引入“信息链接”,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不同报告之间相互切换,查询信息,多个报告都涉及到的信息就可以只在一个报告中详细说明,其它报告中只要注明索引位置即可,避免同样的信息在多个报告中重复出现,减少了信息的冗余度。

(2)易用性。

易用性是指会计信息具有方便存取的特性。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系统由计算机来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会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网络财务报告易用性要求网页设计简单明了、易操作、超链接的指针要明确,并提供在线帮助,为使用者随时解决疑问,方便使用者获取所需信息。此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突破了空间局限,无需远行,通过远程报表、远程监控,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其管理能力能轻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结点。

(3)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网络财务报告不仅要求会计信息的内容具有可比性,还要求列报形式的可比性。列报形式的可比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所采用的技术、信息媒体以及页面设计具有可比性。读者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可以通过信息链接“直接到其它经营报告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例如,到营销报告中查找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或各产品的市场占用率。”另一方面,信息载体的电子化,同时也对会计信息的存储与保管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安全性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瓶颈”。因此,对电算系统的会计信息除了需要会计准则等规范外,有关网络安全性方面的法律、法规应作为财务会计报告新的规范要求。

2.2从空间上审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呈多元化特质

电算系统的会计信息最大特点就是信息提供者不再运用传统的大众媒体财务报告,而改用新尖的网络传播媒体,一改原有财务会计报告仅有的图表与文字的单调方式,除保留传统的文字和数字外,还配有语音、图像等,增加了视频效果,界面更为逼真,易于理解。此外,与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总括信息有关的资料,网络系统通过超文本的方式将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其优越在于:

(1)个性化。

有效的信息获取过程应是一个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网络为报告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在线报告所提供的人机对话,使财务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满足了用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要,可供用户选择的空间很大。

(2)多维度。

网络会计成功地突破了原先单一、固定的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人们不再为同一信息难以同时满足多种质量特征而烦恼,高效的信息处理功能已为多元的会计选择清除了操作上的障碍。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使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货币信息与非货币信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使用者可以根据决策需求自行选择相关的“会计频道”,选择权将首次由信息的提供者移交给信息的使用者。

(3)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提供用户想了解的企业也愿意提供的一切信息。若信息不完整,即使是相关和可靠的信息,使用者也不能做决策,至少做不了理想的决策。会计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力求完整,遗漏会造成信息的虚假或使人误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使相关性存在缺陷。

作者:张五新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