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电视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行业发生着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发展给电视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电视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和思路。

关键词:电视;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广播电视行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形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电视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关键职业,其人才培养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输送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院校,电视播音主持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行业进步的有关要求,应当高度重视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不断推动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更好发展。

二、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独立学院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正在不断完善,播音主持教学已然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一)新的机遇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播音主持课程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段内,都能及时获取最想要的信息和数据。新闻素材采集工作变得快捷高效,新闻播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为播音主持发展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也为播音主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这就是播音主持课程在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契机。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及时更新的课程信息和教学资源,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新的挑战

新技术的进步,在为大学教学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内容选择的难度。大家知道,课程的学时选择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做到科学精准、学有所用,是大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难题。日常备课教学中,只有做到与时俱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同时,各类新闻真伪难辨,尤其是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因而电视播音主持行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大对于新闻的辨别力度,仔细甄别新闻的真实性,严格把控信息内容,这不仅是融媒体时代受众对于传统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要求,更是电视播音主持行业可以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础。[2]

三、教学与问题

针对播音主持专业而言,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要不断改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播音主持教学的不足

一是课程目标上缺少一专多能岗位的教学。当前,主要还是以能力培养为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播音主持类专业应紧紧围绕融媒体升级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国内外传媒的主流趋势,建立教学改革适应新需求的机制,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相关专业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交叉、综合,促进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以适应传媒产业发展需求。二是教学内容上缺少时代热点延伸的教学。多数教学参考书侧重于从理论角度对口语传播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厘清基本概念,而对学生口语传播的实践指导意义略弱,且资料不够全面,各高校可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难以实现对学生全面系统的教育。[3]而电视节目类比如《幸运52》《康熙来了》等节目早已停播,节目的停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因而这些节目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但播音主持教学更要跟上时展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案例。

(二)学生自身质量的不足

在高考招生中选择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文化成绩或专业素养或多或少有些欠缺。尽管学生整体受教育的条件和能力可以得到相应的保证,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广电行业对播音主持人才发展的需求。同时,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学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随着时代变革和多样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受众体验到多种主持风格和模式的不同并有所比较。传统的主持模式已难以和市场要求及用户需求相吻合。因而,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在准确掌握好自己行业领域知识的同时,也要广泛涉猎其他行业的知识,不断提升各项技能,提高综合素养。[4]另外,学生就读期间在校外电台、电视台实习,很多时候都是各自联系,实习单位、实习质量差异明显,这也导致了学生专业能力的不足。

(三)设备资源方面的不足

播音主持教学中缺乏设备技术的支持。伴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高度发展,新媒体技术传播迅速,融媒体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和成熟,而结合各种新媒体方式的教学对人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产生刺激,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很多时候,学校都跟不上设备的更新,跟不上广电行业的发展。

(四)命题考试方面的不足

目前,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的命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重实践而忽略理论,仅以考查的方式检查学生。

(五)校台合作方面的不足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曾中强调:“校台合作”的目的不在于制播一个电视节目,而在于以此为突破口,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创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实现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上的四个转变,即教学资源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创造的转变,教学方式从模拟训练到置身实践的转变,学生就业从等待挑选到主动选择的转变。[5]目前,我们的“校台合作”是明显存在缺陷的:一方面缺少走出校门现场的教学实践,多数练习都是在教室进行模拟;另一方面缺少校台合作模式的教学基地,无法让学生提前接触一线传媒生态。

四、改革与措施

新媒体时代下以打造高质量教学品牌为目标,秉持“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理念,注重聚焦课堂实践,着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施水平。

(一)课程目标改革

从总体上看,国家对各级各类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几乎不可能照顾到各校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性。而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也很难满足当今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目标和必要宗旨。一要根据具体的学校特色、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环境等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将各类型节目的主持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产业变革,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要能一专多能,胜任采、编、播、写、评、摄各个岗位需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领导,保障推进课改。

(二)教学内容改革

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应积极拓展播音主持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紧跟时代热点。一方面,融入思政元素。新媒体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形势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需要在教学中开设思政教育课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播音主持专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延伸学科内容。结合实事热点,分析在多种媒介下播音主持的语境变化,例如,传统权威的媒体转向新媒体视频平台后,播音主持应对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制定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媒介语境的变化。同时,重点建议以下几个课程:包括电商、财经、科学、体育、养生知识等。此类课程在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专业主持能力。通过活动和辅导,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主持人才。院校可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增加教育心理学、文案写作、广播电视行业分析、新媒体运营等课程,辅助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编辑记者证、全媒体运营师、网络视听主播从业资格证等,将教育成果进一步落地,将高校播音主持教育探索改革落到实处。

(三)教学方法改革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一是实施播音主持理论课;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学校附近的大街小巷、商店、企业进行采访报道。现场指导,及时纠正,再次练习。只有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丰富学生的播音主持经验,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有目的地深入到教学环境中去,了解播音主持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通过熟悉、了解基础播音教育的现状,增强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注重变“一言堂”为“众人参与”,引入实景式及富有实践性、指向性强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将现场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讨论、参与等方式扩大独立活动范围,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

二是创建“一讲、二顾、三论、四做”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一讲”即依据课程设计的目标,教师选择经典理论结合与时俱进的案例进行赏析。“二顾”即兼顾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全员参与,每节课发言率达到100%。为此,要设计观看视频、分析角色、剖析语言等一系列过程性评价等环节,采用小组合作、互动、组与组之间互相点评等方式。“三论”即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成功的讨论,应把握四点:教师应为讨论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讨论课话题的选择;不同类型讨论课的组织技巧;讨论课的教学效果。“四做”即学生进入播音主持角色。因材施教,培养自主、合作。

三是融入教学走出校门的方式方法。每一个月带学生外出采访、现场报道一次。每两个月带领学生去电台、电视台参观学习一次。每三个月带学生参加社会上的活动,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后继续学习的联动机制。尤其重视创造机会让学生到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使案例教学发挥出最佳效果。本人曾在省级媒体工作十年,依托相关的资源,2020年下学期,曾带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三次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读书会”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开阔眼界,认识不足,从而继续努力。2021年上学期,又安排学生参加江苏广电“好享购”电商直播。2021年4月,经本人联系,“百年党史忆初心”连云港市红色文化季首场巡演走进南航金城,不仅激励广大师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牢记初心使命,赓续革命精神;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观摩、学习、实践的机会。2021年6月,本人积极促成我校成为首批高校书香南京“朗读者”阅读基地,发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优势,开展相关阅读推广活动,为南京“书香城市”和“文学之都”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是加强学生融媒体的语言训练。首先,要解决专业设备资源匮乏的问题。有了先进设备方能入手。只有充分借用广电的优势,才能补充实践教学资源。投入资金、指派教师、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优化充实学校设施建设,从而使教学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次,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学院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设置教研室制度,定期开展教育理论学习研讨、教学方法研究,以及听课、评课,并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第三,开展融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学院高清演播室、融媒体实验室,把课堂直接搬进演播室、实验室,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学起来更具真实感。

五是搭建学生专业化的实践平台。教学中要实现校台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高层次中拓宽眼界,掌握知识。为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的空间与平台,一是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夯实传媒专业校外实习平台。传媒专业校内实习基地一般包括学校电台、电视台、自媒体平台等,这些校内实习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尤其成为播音主持专业低年级学生进入正规媒体实习前锻炼的场所。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当破除“实习是对理论的验证和理论学习的补充,是一种参观观摩活动”的观念,要加强实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发现和培养广播电视人才;并且学生的实习不能够流于形式,应该深入工作内核,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迅猛发展。[6]除了校企合作,而是需要在校内创建先进的实习基地,结合教学,使学生在实习中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全面锻炼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经本人联系,2021年4月,学院和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不仅对探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长期人才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还能促使学校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另外,2020年11月本专业17级毕业汇报演出,也邀请了江苏广电的导演、编导进行全方位指导。只有这样,学生的实习管理才到位,才准确,实习质量才有保障。

(四)考评方式改革

按照传统的考试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命题考试。考试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发挥考试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把教学引向什么方向。目前播音主持书面考试的命题题型老套,呈现方式单一,必须加强改革与创新,以充分发挥书面考试在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必须增加节目赏析考试,通过观看节目,分析节目形态、主持状态、主持要素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目的,真正做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另一种是学生自主选择一类电视节目进行模拟主持。如今,采用毕业汇演的方式展现同学们全面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积极向上、青春靓丽的风采。除此之外,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情况,充分听取学生、辅导员、专业老师和实践单位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为学生建立动态的、综合的学习记录,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各种作品,如竞赛、实践、作业、论文等等,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点滴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成长。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要改变过去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在评价方法中,除了期末考试或者考查外,还应包括平时的课堂练习,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领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体现评价制度的多元化。每学年一次,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在毕业年进行总评。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老师评价,对每个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表现、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分别给出ABCD四个等级的评价。只有坚守专业素养,践行专业品质,才能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新时代的到来,融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创新培养理念,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接触传媒一线的生态,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率和学校的影响力。

作者:严贝茜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